逻辑和语文学习

合集下载

语文课的角色扮演

语文课的角色扮演

语文课的角色扮演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运用语言的重要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们常常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情境和角色要求,进入角色并进行表演。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扮演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语文教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语文课中的角色扮演。

一、角色扮演促进学生的参与与互动角色扮演活动使得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情景和人物。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与同学进行互动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角色扮演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需要根据扮演的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这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进行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他们需要运用适当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语气来塑造角色,使得所表达的言辞更加生动有力。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并能够更自信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三、角色扮演拓展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角色扮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所扮演的角色中思考问题、推理和解决问题。

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需要理解角色的心理特点和行为逻辑,并根据情境来作出相应的反应。

这些思维过程需要学生具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思维素养。

四、角色扮演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创造力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所扮演的角色中去,体验角色的情感和感受。

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力,为角色赋予新的特点和故事,使得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也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语文课的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与互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拓展思维逻辑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创造力。

逻辑和语文学习

逻辑和语文学习
例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中,上从皇帝、 大臣,下到普通百姓都陷入了一个二难境地中:他们 要么承认自己看不见,根据骗子预先设好的前提,那 就等于承认自己是不称职或愚蠢的人;要么宣称自己 看得见,但又违背了事实,是一种说谎的行为。
二难推理
林则徐反对父母为儿女留 下钱财,他说:
" 子若不如我,留钱何用?
子若如我,留钱何用?"
[活动]
“我肯 一个岛国,国王对到岛国的外人有 定会被 处死 一个规定:凡是说假话的人都被处死。 的。” 但真话和假话的判定是这个国王说了算, 所以是否会被国王处死,要看的是国王 的心情。国王心情不好时,会认为所有 的话都是假话,国王高兴时,可能认为 所有的话都是真的。但有一个聪明的人 说了一句话,使得国王没有办法处死这 个人。这句话是——
2、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 不感兴趣。
“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是因为“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四)主客颠倒
1、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与报纸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应该是“我们青年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是不陌生的”。
(二)并列不当
1、根据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 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 “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
2、从事业的发展来看,还缺乏各项科学家和各种 人才。 “各种人才”包括“科学家”。
(三)强加因果或因果颠倒
1、他生长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 有深厚的感情。
“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与“生长在偏僻的山区” 没有必然的联系。
学习提示
病句中的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歧义”“指代不明”“自相矛 盾”和科技文阅读试题中所设置的 干扰题项所出现的“偷换概念”“ 张冠李戴”“以偏概全 ” ”“绝 对化 ”等,多数属于逻辑概念之间 的关系混淆不清或不明确所导致的 问题。

三年级学生如何通过语文学习锻炼逻辑思维

三年级学生如何通过语文学习锻炼逻辑思维

三年级学生如何通过语文学习锻炼逻辑思维三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除了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外,语文学习还可以成为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那么,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如何通过语文学习来锻炼逻辑思维呢?首先,通过阅读启发逻辑思维。

阅读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各种故事、寓言、科普读物等不同类型的书籍,从中学习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因果关系等,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会分析问题、推理思考,逐渐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模式。

其次,通过写作锻炼逻辑思维。

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写作作业、作文比赛等形式,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合理组织文章结构,进行逻辑推理,这些过程都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通过课堂讨论培养逻辑思维。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分析、问题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观点、展开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互动,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分析问题、辩证思考,这些都是锻炼逻辑思维的有效方式。

最后,通过解题训练提升逻辑思维。

语文学习中的阅读理解、填空题、选择题等题型都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运用。

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做题训练,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理清问题的逻辑关系,准确把握问题的要点,进行合理推理,这些都是锻炼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三年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写作、课堂讨论和解题训练等多种方式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探索、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未来的优秀人才。

原创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家长评语

原创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家长评语

原创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家长评语语文作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门科目,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文化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并未注重语文基础的培养,导致孩子在语文学习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下面我将从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家长评语来探讨这个问题。

1.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写作或是表达时,会犯一些基础错误。

这其中,就有部分孩子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原因往往是家长缺乏对孩子语文基础知识的引导和培养。

家长评语中可以指出学生对于字词的辨析、语法的理解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存在问题,引起家长对孩子语文学习的重视。

2. 学生对古诗词、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不深入古诗词和经典文学作品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还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一些家长未能引导孩子进行深入的阅读、欣赏和理解,导致孩子对古诗词和经典文学作品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家长评语可以强调这一点,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古诗词和经典文学作品的指导。

3. 学生阅读量不足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词汇量、拓宽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思维逻辑等。

然而,一些家长未能给予孩子足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资源,导致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较低。

家长评语可以指出孩子阅读量不足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例如鼓励家长陪伴孩子一起阅读、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等,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4. 学生写作能力较弱语文学科中,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一些孩子的写作能力较弱,表现出句子结构混乱、逻辑不清、富有错误等问题。

这与家长在孩子的写作指导上有一定关系。

家长评语可以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写作能力,促使他们对孩子进行规范、细致的指导,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课程需要哪些逻辑知识

语文课程需要哪些逻辑知识

语文课程需要哪些逻辑知识-中学语文论文语文课程需要哪些逻辑知识吴格明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对语文课程的理解和把握愈益全面,许多人越来越认识到逻辑思维的重要:语文课程既需要逻辑思维,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逻辑思维。

发展逻辑思维需要逻辑知识,也正逐步成为语文界的共识。

那么,语文课程究竟需要哪些逻辑知识昵?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一个有难度的问题。

这里我们只能把握简洁与明了相对和谐的一个度。

最需要关于“论证”的逻辑知识语文课程要教学生阅读和写作议论文。

一篇议论文,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论证过程。

因此,议论文的学习需要论证的知识。

论证就是以论据的真实性来确定论点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首先是“论证三要素”的知识。

论点、论据、论证方式是议论文三要素,其实质是论证三要素。

论点,是议论文所要表达的观点或主张,其实就是论证所要确定为真的判断(逻辑界己将“判断”改称“命题”,考虑到读者的习惯,本文沿用“判断”)。

论据,是论点的理由或依据,其实就是用以确定论点真实性的判断。

论据可以分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

论证方式是论据与论点的联系方式,分为分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和类比论证。

演绎论证是必然性论证,论证强度高,说服力强。

归纳论证和类比论证是或然性论证,论证强度低,说服力弱。

演绎论证往往用理论论据,归纳论证和类比论证往往用事实论据。

归纳论证所用事实论据的分布范围越大,论证强度越高,说服力越强。

类比论证类比事物相同属性越多,论证强度越高,说法力越强。

上述论证的知识对于学生议论文阅读的指导意义在于,根据其所使用的论证方式了解其论证强度,从而确定对其论点的信服度。

对于议论文写作的指导意义在于:第一,学会尽可能地使用理论论据进行演绎论证,因为演绎论证是必然的,论证强度高,说服力强;而归纳论证是或然的,论证强度低,说服力弱。

第二,如果使用归纳论证,就要注意事实论据分布范围的广度。

如果使用类比论证,则应当注意类比事物已知的相同属性应当尽可能多些。

逻辑和语文学习

逻辑和语文学习

逻辑和语文学习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就会清晰、流畅;思维混乱,说起话来就会词不达意,写起文章来就会前言不搭后语。

逻辑和语文学习关系确实密切,我们有必要在语文学习中学一点逻辑。

一、概念你现在正在使用的这本书,叫做“课本”,不叫“杂志”,也不叫“小说”;这本书中所用的文字称做“汉字”,而不是“英文”,也不是“日文”……这些“课本”“杂志”“小说”“汉字”“英文”……等等,从语言的角度看,叫做“词语”;而从逻辑角度看,它们就又都是一些“概念”。

每一个概念,揭示的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我们借此就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

据说,柏拉图曾对“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

”他的学生不同意他的观点,就去捉来了一只鸡,扒光了毛,拿到柏拉图面前嘲讽他说,这就是老师您说的“人”呀。

柏拉图的定义之所以显得可笑,就是因为“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并不是人的根本属性,虽然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柏拉图的定义却把“人”的外延扩大了,把一些不属于人的事物都能囊括其中,这才让他的学生抓住了把柄。

可见,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则指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建立一个概念必须要考虑到这两个方面。

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这么几种,后两种关系又叫“全。

鲁迅的《孔乙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孔乙己明明偷了别异关系”人的书,却死不承认,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他的回答引得众人哄笑起来。

别人为什么笑他?因为“偷”和“窃”是一对同义词,意义虽有细微的差异,但它们所表示的概念则是完全一致的。

“偷”和“窃”在概念上本是全同关系,孔乙己却硬把它们说成全异关系,企图以此来蒙混过关,结果当然就引来了嘲笑。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与鉴赏”领域的目标要求,说法错误的是()A. 学生能通过阅读和鉴赏,掌握中外优秀作品的基本内容、主题、艺术特色B. 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意义,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C. 学生能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中的人性、人情、人格D. 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方案答案:D解析: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生在“阅读与鉴赏”领域应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但并不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方案。

此题考查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2、下列关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阅读为辅B.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C.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D.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完全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答案:B解析:现代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选项A错误,因为现代文阅读教学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选项C错误,因为现代文阅读教学侧重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非语感和写作能力;选项D错误,因为现代文阅读教学应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3、《红楼梦》中,被誉为“才情卓绝”的女子是谁?A. 林黛玉B. 薛宝钗C. 王熙凤D. 贾元春答案:A解析: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具才情的女子,她的诗才、机智和深情广受读者赞誉。

她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才华,在小说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4、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A. 《呐喊》B. 《彷徨》C. 《朝花夕拾》D. 《家》答案:D解析:《家》是巴金的作品,而不是鲁迅的。

其他选项都是鲁迅的著名文学作品。

《呐喊》、《彷徨》是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

逻辑和语文学习 (67张)

逻辑和语文学习 (67张)
2、我做过一度家庭教师。
“一度”副词误用为形容词,“一度”与“一次” 用法不同,“一次”用在动词之后,“一度”用在动词 之前。
二、词语搭配恰当性
要避免用词的错误,不仅要了解每个词的意 义所表示的概念,还要注意词与词之间要有一 定的搭配关系。词语搭配不得当,往往会造成 判断表达的不准确,使人不明其意。
例如,“钢笔”这个概念的内涵,比“笔” 的内涵要多。“钢笔”有笔的一般特点外,还增 加了“笔尖用金属制成,钢性的,用墨水书写” 这一特点。 那么,“钢笔”的外延比“笔”的外延要小, 它把毛笔、铅个概念加以一定的限制,从而使概 念的内涵增加、外延缩小。反之亦然。 a.学生→中学生→高中生→重点高中学生→重点高 中的尖子生(内涵增多、外延减少)
翻译及哲理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 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 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 ‘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 ‘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 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 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 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 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 样的吗?”
哲理启示: 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就没有结果。无 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 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南辕北 辙”,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

逻辑与语文学习教学设计(共5则范文)

逻辑与语文学习教学设计(共5则范文)

逻辑与语文学习教学设计(共5则范文)第一篇:逻辑与语文学习教学设计(共)逻辑与语文学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逻辑的一般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2、运用逻辑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逻辑知识辨析病句。

教学难点运用逻辑知识辨析病句。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语文学习中,语法研究的是怎样把话说通,修辞研究的是怎样把话说好,而逻辑研究的则是怎样把话说对。

一个人的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就会清晰、流畅;思维混乱,语言表达往往词不达意、前言不搭后语。

逻辑和语文学习的关系确实密切。

今天,我们就学习必修4 梳理探究部分《逻辑和语文学习》一课。

二、课堂梳理探究(一)学生自读教材内容,划出有关逻辑的知识点,了解逻辑推理规律....(二)学生思考并完成对应练习....(三)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四)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五)多媒体展示问题答案,学生对照感悟....三、教师总结点评....1、概念(针对p.87.第2、4题)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具体范围的思维形式,语言角度叫词语。

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叫概念的内涵,反映具体范围的叫外延,内涵外延相互依存。

我们借此就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

①.(从第2题中归纳)概念间的五种关系: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如:妈妈——母亲土豆——洋芋学生——中学生青年——演员生——死俯视——仰视②.(从第4题归纳)概念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否则容易犯概念交叉错误,导致语病。

例1.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

(“干部、青年、女同志”三个概念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力。

(“丧失劳动能力”与“年老、疾病”范围上有交叉之处,不能并列)2、命题(针对P.88第3题)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逻辑与语文学习

逻辑与语文学习

概念之间的关系有以下五种关系:
ab
b a
a
b
a
b
a
b
全同 关系
包含 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练习]
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三者是交叉 关系,非反对或矛盾关系,不能并列
1、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古典小 读书笔记和摘要、心得体会是包含关 说和侦探小说等。 系,非反对或矛盾关系,不能并列 2、每读一篇好文章,他都要写读 书笔记,写摘要和心得体会。 “晚上/来”还是“晚/上来”

有三个秀才在参加科举考试前,到一位号称“半 仙”的算命先生那里去卜问此番赶考的结果。这位 “半仙”在听完三人来意之后,半闭着眼睛,只伸出 一个手指头作为回答。 • 把三人打发走了以后,徒弟问:师父,你伸出一 个手指头是什么意思?“半仙”得意地说:我用手指 示意的这个“一”,可以说中他们三人考试的各种结 果。如果三人都考中了,这个“一”就是“一齐考中” 的意思;如果只有两人考中,这个“一”就是“一人 考不中”的意思;如果有两人考不中,这个“一”就 是“一人考中”的意思;如果是三人都考不中,这个 “一”就是“一齐考不中”的意思。徒弟说:师父真 是料事如神啊!
?阿q老舍?文学作品小说?鲁迅孔乙己的作者反对关系包含关系全同关系全同关系?教师作家?真理谬误?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练习下面对某些概念下的定义是否正确
我那份不要啦!
一辆电车进站,有些人便一窝蜂似的往上挤。 突然,“哗啦”一声,一块玻璃被一个人碰碎了。 售票员冲着那个人大喊:“玻璃碎了,要照 价赔偿。” 那人反问:“要我赔什么?” 售票员:“损害人民财产,难道不该赔吗?” 那人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人民中的一员, 人民的财产中有我的一份,我那份不要啦,还赔 什么?”

如何在学前阶段培养孩子的语文思维逻辑能力

如何在学前阶段培养孩子的语文思维逻辑能力

如何在学前阶段培养孩子的语文思维逻辑能力学前阶段是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思维逻辑能力是孩子终身受益的重要素质之一。

下面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给出一些建议,帮助家长在学前阶段有效培养孩子的语文思维逻辑能力。

一、培养孩子的听力能力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大脑对语言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迅速发展,因此重视培养孩子的听力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家长可以选择与孩子一起听音乐、听故事或儿歌等,让孩子通过有声音的活动来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家长应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听力材料,包括有声书、录音机等,让孩子在不同场景下进行观察和聆听。

其次,家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与孩子进行交流。

不仅要倾听孩子的发言,也要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并给予回答。

通过这样的互动,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最后,耐心地与孩子进行对话,并且经常重复同样的信息,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语言。

同时,鼓励孩子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观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表达是思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家长可以保持和孩子良好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表达自己的安全和自由。

同时,家长应该注意自身的表达方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孩子交流。

其次,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鼓励他们多说、多表达,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最后,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有机会进行语言表达。

例如,可以让孩子扮演小老师、小记者等角色,让他们在模拟的场景下进行对话和表达。

三、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是培养孩子语文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途径,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首先,给孩子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

家长可以选择适合孩子的图书、故事书等,并保持定期阅读的习惯。

其次,给孩子进行读后感的引导。

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开展一些简单的问题回答,激发孩子的思考和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和语文学习ppt课件

逻辑和语文学习ppt课件
如:修改病句、仿写、科技文阅读、作文等
;.
3
学习提示
• 病句中的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歧义”“指代不明”“自相矛盾” 和科技文阅读试题中所设置的干扰题项所出现的“偷换概念”“张冠李 戴”“以偏概全 ” ”“绝对化 ”等,多数属于逻辑概念之间的关系混淆 不清或不明确所导致的问题。
• 病句中的“句式杂糅”“介词(关联词)的滥用、误用” “否定不当”和科 技文阅读试题中的“因果颠倒”“已然未然”“偶然或然”等,则多数属 于逻辑命题与推理不当或不明确的问题。
;.
8
判断下列各对概念的关系:
逻辑中的概念
• 阿Q——老舍
全异关系
• 文学作品——小说 • 鲁迅——《孔乙己》的作者
包含关系
• 教师——作家 • 真理——谬误
全同关系
• 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
9
分辨概念间的关系
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三者是交叉
1、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关古系典,小非说反和对侦或探矛小盾说关等系。,不能并列
因为如果真的绞死这个俘虏,那么这个俘虏说的是真话,而说了真话是要被烧死 的。可是如果把这人烧死,那他答的就是假话,而说假话的是要被绞死的。
这个聪明的俘虏利用真话假话,绞死、烧死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救了自己一命。
;.
1
逻辑
和 语文学习
;.
2
逻辑与语文学习
提高思维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语文解题能力 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观真实。)
;.
12
二、命题 定义: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
13
判断以下语句是否是命题:

逻辑和语文学习

逻辑和语文学习

逻辑和语文学习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就会清晰、流畅;思维混乱,说起话来就会词不达意,写起文章来就会前言不搭后语。

逻辑和语文学习关系确实密切,我们有必要在语文学习中学一点逻辑。

一、概念你现在正在使用的这本书,叫做“课本”,不叫“杂志”,也不叫“小说”;这本书中所用的文字称做“汉字”,而不是“英文”,也不是“日文”……这些“课本”“杂志”“小说”“汉字”“英文”……等等,从语言的角度看,叫做“词语”;而从逻辑角度看,它们就又都是一些“概念”。

每一个概念,揭示的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我们借此就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

据说,柏拉图曾对“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

”他的学生不同意他的观点,就去捉来了一只鸡,扒光了毛,拿到柏拉图面前嘲讽他说,这就是老师您说的“人”呀。

柏拉图的定义之所以显得可笑,就是因为“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并不是人的根本属性,虽然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柏拉图的定义却把“人”的外延扩大了,把一些不属于人的事物都能囊括其中,这才让他的学生抓住了把柄。

可见,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则指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建立一个概念必须要考虑到这两个方面。

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这么几种,后两种关系又叫“全异关系”。

鲁迅的《孔乙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孔乙己明明偷了别人的书,却死不承认,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他的回答引得众人哄笑起来。

别人为什么笑他?因为“偷”和“窃”是一对同义词,意义虽有细微的差异,但它们所表示的概念则是完全一致的。

“偷”和“窃”在概念上本是全同关系,孔乙己却硬把它们说成全异关系,企图以此来蒙混过关,结果当然就引来了嘲笑。

如何将古诗词曲改写成散文

如何将古诗词曲改写成散文

如何将古诗词曲改写成散文如何将古诗词曲改写成散文下面是小编为你分享的把古诗改写成散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

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

把古诗改写成散文篇一:如何将古代诗词改写成优美散文教学目的:1、提高学生诗词鉴赏力,加强文学素养,积淀人文精神的底子。

2、训练语句扩写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开拓训练新途径。

教学设想:借助多媒体,以优秀的片段为例导入,激发情趣;以具体的诗词改写范例师生共同赏析,找出诗词改写的小窍门;再结合学生的习作当堂比较、修改,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深层次的意境中,领略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片段激趣播放《荷塘月色》这首歌中的片段音乐,出示相应的歌词,令人陶醉的诗情画意之美有哪些古诗的踪迹?(《蒹葭》《江南可采莲》)。

那些让人齿頬留香的经典歌曲长盛不衰,其根源之一正是巧妙借用古典诗词的意蕴。

出示安徽省高考满分作文《青山寂寂水澌澌》的片段:(请学生朗读)寂寂青山笑满南山小船儿轻轻的在水间荡漾,风微微地吹来,拣起飘逸的衣裳。

于淡雅清溪旁,繁花松菊间,执一壶桃花酒,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琴声悠悠,荡尽心中的苦闷;皓月知心,写满幸福容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让我读懂你不为人知的决心,也读懂了内心的无暇。

请同学们集体背诵《归去来兮辞》中第二段,上述片段还把《饮酒》和苏轼《赤壁赋》相关语句巧妙借用,文采斐然,情理并生,令人拍案叫绝。

我们平时诗词教学中如何加强诗词改写的训练呢?二、个案分析找出窍门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个案分析,下面看《夜雨寄北》改写范例:(请一位学生朗读)点燃半截红烛,展开家书。

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许淡淡的泪痕。

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如何提高语文写作的逻辑性?

如何提高语文写作的逻辑性?

如何提高语文写作的逻辑性?
在语文写作中,逻辑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它不仅仅关乎文章结构的清晰度,更涉及到表达思想的条理性和说服力。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语文写作的逻辑性呢?
首先,想象逻辑性是你写作的导师。

它像一位严谨而明智的老师,时刻提醒你文章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有条不紊地展开。

在写作之初,要确立清晰的中心思想或观点,这就像是给逻辑性设置了一个稳固的框架。

逻辑性告诉你,一个优秀的结构是由清晰的引言、发展逻辑和有力的结论构成的。

其次,逻辑性是你写作过程中的导航者。

它引导你在每个段落中保持一致的主题和脉络,避免在论述中迷失方向。

逻辑性还能帮助你区分主次,将重要的观点有机地连接起来,不论是通过因果关系、对比分析还是递进展示,都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三,逻辑性是你写作成果的审查者。

它要求你审视每一个论据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具备说服力。

逻辑性教导你不仅仅是描述现象,更要分析原因和结果,提供具体的例证和数据支持。

在语文写作中,逻辑性是深入思考和严密推理的基础,它使你的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最后,逻辑性是你写作技能持续进步的动力。

它鼓励你不断反思和修正,使得每一篇文章都比前一篇更为精炼和有力。

逻辑性告诉你,写作不仅仅是表达情感,更是通过理性思维展示思想深度和学识广度的过程。

总结而言,提高语文写作的逻辑性,就如同培养一位优秀的作家。

逻辑性不仅是文章结构的基础,更是你表达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挑战的重要工具。

在你的写作旅程中,让逻辑性成为你的良师益友,引领你走向文思泉涌、观点独到的文学之路。

逻辑和语文学习

逻辑和语文学习

逻辑和语文学习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就会清晰、流畅;思维混乱,说起话来就会词不达意,写起文章来就会前言不搭后语。

逻辑和语文学习关系确实密切,我们有必要在语文学习中学一点逻辑。

一、概念你现在正在使用的这本书,叫做“课本”,不叫“杂志”,也不叫“小说”;这本书中所用的文字称做“汉字”,而不是“英文”,也不是“日文”……这些“课本”“杂志”“小说”“汉字”“英文”……等等,从语言的角度看,叫做“词语”;而从逻辑角度看,它们就又都是一些“概念”。

每一个概念,揭示的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我们借此就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

据说,柏拉图曾对“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

”他的学生不同意他的观点,就去捉来了一只鸡,扒光了毛,拿到柏拉图面前嘲讽他说,这就是老师您说的“人”呀。

柏拉图的定义之所以显得可笑,就是因为“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并不是人的根本属性,虽然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柏拉图的定义却把“人”的外延扩大了,把一些不属于人的事物都能囊括其中,这才让他的学生抓住了把柄。

可见,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则指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建立一个概念必须要考虑到这两个方面。

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这么几种,后两种关系又叫“全异关系”。

鲁迅的《孔乙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孔乙己明明偷了别人的书,却死不承认,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他的回答引得众人哄笑起来。

别人为什么笑他?因为“偷”和“窃”是一对同义词,意义虽有细微的差异,但它们所表示的概念则是完全一致的。

“偷”和“窃”在概念上本是全同关系,孔乙己却硬把它们说成全异关系,企图以此来蒙混过关,结果当然就引来了嘲笑。

语文学习中的逻辑运用(含参考答案)

语文学习中的逻辑运用(含参考答案)

逻辑中的概念
a
b
a b
a
b
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b
a
a
全异关系
b
a
b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逻辑中的概念
思考: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有何不同?
a b
a
b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 注意:只有在同一论域里,全异关系 才分为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两种。
逻辑中的概念
判断下列各对概念的关系:
• • • • • • 等边三角形——等角三角形 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文学作品——小说 鲁迅——《孔乙己》的作者 全同关系 交叉关系 教师——作家 矛盾关系 真理——谬误 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反对关系
土豆与马铃薯 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虎与中国虎 侦探小说与外国小说 交叉关系 喜欢与讨厌 反对关系 大专生与共青团员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真与假
逻辑中的概念
逻辑概念的语病题训练:
1、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 包含关系 品:衣服、球鞋、手帕、衬衫、拖鞋等。
2、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包括工人代表55人, 农民代表47人,妇女代表39人,文艺界代 交叉关系 表13人。
例如:
• 1、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 2、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排中律
• 违反排中律要求的基本逻辑错误是“两不 可”,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具有 矛盾关系的概念,或者具有矛盾关系或下 反对关系的判断都同时予以否定。
例如:
• 说世界上有鬼,这不对,这是迷信;但要 说世界上没鬼,也未免武断,因为有些现 象还真不好解释。
• 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 变化的。例如:“人”这个概念, 最早人的概念只反映着人的某种 生物生理的特点,据说古希腊哲 学家柏拉图曾对“人”下了这样 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 两足直立的动物”,可笑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a b
a
b
a b
矛盾关系
a
b
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反对关系
概念的划分: 就是以对象一定的属性为标准,将一个属概念划分 为若干个种概念,即把一个范围较大的概念分成若干个 小概念。 划分的规则: 1、必须相应相称,避免“多出子项”和“划分不 全”。 如:“文学作品”可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文学、 电影文学、散文(相应相称)。如果减一项就是划分不 全。划分不全是对对象的概念考察不全,出现疏漏。如 果加一项“外国小说”就是多出子项。 2、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 如:“对仗”从形式上分为:工对、宽对,从意念 上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下定义要遵循四条原则:
1、 定义必须相称
所下的定义的外延必须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相等,不 可“过宽”,也不能“过窄”。 定义“过宽”-----“民歌是流传在民间的诗歌”。 因为 民间流传的一些不堪入耳的庸俗歌曲,就 不能算作民 歌。 定义”过窄“-----“知识分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 精 英 分子。因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都可称为“知识分子。”
2、 定义不能循环
定义不能循环,就是说定义概念不 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概念,也 就是说下定义不能同语重复,否则就 达不到通过下定义明确概念的目的。 如“魔术是一种……魔术”,这就犯了 又用了“魔术”这个概念来给被定义 者界定,这便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3、 定义不能否定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因为否 定形式只能说明有关概念不具有什么 属性,而不能直接说明它具有什么属 性。 例如:“浪漫主义不是唯美主义” “经济基础不是上层建筑” “唯物主义不是唯心主义” “教师不是体力劳动者”等等。
用概念知识修改病句解释病因
1.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牙膏、牙刷、日用品间是包含关系,不能并 列表述) 2.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 同志。 (“干部、青年、女同志”三个概念有交叉关 系,不能并列) 3.你不革命,你就是反革命。 (“革命”和“反革命”之间是反对关系,有 很多中间概念,太绝对化,违背客观真实。)
但这是形式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一片华丽的表象,其内容除不扣 话题之外,连自己拟的作文题也没扣住。这属于典型的“穿衣戴帽”式的 “偷换概念”。“弗莱明”最终发现了青霉素,是不懈奋斗的结果;“维勒” 与发现钒的机会失之交臂,是疏忽和粗心大意所至;以“居里夫人”发现镭,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论证“准备”的重要性,牵强附会,拼凑敷衍成 文。
又如05年江西高考作文题:脸是大家熟悉的器 官,以“脸”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有人以 “谈‘以貌取人’”、“面朝大海的联 想” 为题作文的。 显然,“貌”这个概念的范围比“脸”要大,它 们是包含关系;至于“面朝大海”中的“面”是 “面向”之意,与题目似是实异。 可见,“偷换概念”多半是由于在审题时对相 关概念尤其是近似概念的理解把握不准而出现的 “窜门”现象。因此,加强审题,尤其是加强对概 念的分析,严格区分相关或近似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是防止写作过程中出现偷换概念现象的根本途径。
LUOJI HE YUWEN
XUEXI
逻辑的作用绩 语法使语言正确、规范;修辞使语言形象、 美好;逻辑使语言准确、严密。
研究的内容
逻 辑
一、概

二、命 三、推
题 理
四、逻辑规律
一、概
念:
语言表达方式是词语
1、定义:概念是事物或现象的特有属性在人们头脑 中 的概括反映。 属性包括本质属性和非本 质属性. 本质属性:反映事物或现象本质特征的属性,是特有 的、个性的、依据此概念区别对象间的差异。 如:人的本质属性是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工具 的高等动物。 非本质属性:事物或现象的一般属性,是普遍的、共性 的、是同类对象所共有的属性,反映的是一类对象。 如:人的非本质属性有脚有手、要吃食物、有毛发、 直立行走、会跳跃等等。
2、组成:内涵、外延 内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 比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有语言 、能思 维、会制造工具”
外延: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所涉及的对象范围。 每一个概念又都有它适用的范围。 比如“人”这个概念外延就涉及古今中外的一切人的 范围,中国人、外国人、欧洲人、非洲人、现代人、古 代人、大人、„„;但不适用于猩猩、猴、猿人、类人 猿、„„。 生物的概念 内涵:自然界中有生命现象能生长繁殖的物体。 外延:动物、植物、微生物
二、命

也叫判断,语言表达方式为句子 1、定义: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 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如:①所有人是动物。 ②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 以上句子都对某一事物作出了明确的判断,所 以代表了命题。一般来说,只有陈述句才直接表 达命题。
我们再看下列语句: ①红豆生南国, ②春来发几枝? ③愿君多采撷, ④此物最相思! 思考这些句子哪些是命题?
省略了大前提:共产党人是不怕批评的
省略了小前提:我们是共产党人
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可
能引伸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 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偷换概念
皇上不是个东西

纪晓岚:皇上丢了!


和珅:皇上又不是个东西,怎么能丢呢?
纪晓岚:你说皇上不是个东西!

和珅:没有,皇上他是个东西……?!
同一律
照原样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郑县有 一位姓卜的,他常常在外胡混。有一天,他 的裤子破了一个洞,就买了新布,回家让妻 子为他作一条新的裤子。妻子问他如何做, 他回答说“照原样”。于是他妻子把裤子照 原来的样式做好后,照样在裤子原来的地方 剪了一个同样的洞。 试分析错误出在何处:
作文中偷换概念的现象
偷换概念 有些概念貌似一致,但实质相去甚远。而将话 题中的“此概念”替换为另一个与之相近或相似 的“他概念”,并围绕替换之后的“他概念”来 作文,这是话题作文写作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 现象——偷换概念。偷换概念往往是作文跑题的 根本原因,是作者审题不严密,混淆概念的外在 反映。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4、 定义不能比喻
定义应该提示概念的内涵,用比喻不 能达到这个目的。 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谚语是智慧的花朵” “知识就是力量” “杂文是匕首和投枪”等等,虽然都 很形象,但并不能反映被定义概念的本质。 这里“工程师”、“花朵”、“力量”都 是喻体,而不是邻近属概念,所以不能视 为严格意义上的定义。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朱庆余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
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余平日向他行 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 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 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总结分析
1、没有把词意放到话题中去理解,就题目 论题目,就名词论名词,就词义论词意。 2、先入为主:凭以前对某个词语的固有理 解,脱离话题语境释义。 3、对“似是实非”的相关词语,不加探究, 不假思索,不推敲,随意延伸、替代。 4、只看话题,不看材料,不明要求,不分析语 境,草率 动笔。
行文中怎样出现 “偷换概念”的?
全同关系
如:“偷”与“窃”;“母亲”与“妈妈”
概念间
包含关系 如:“马”与“白马”;“学生”与“中学生” 交叉关系
如:“教师”与“作家”;“青年”与“医生”
的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如:“战争”与“和平”;“真理”与“谬论
如:“阿Q”与“老舍”;“冠军”与“季军”
全同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包含关系也叫从属关系
2、潜台词:逻辑学上叫“隐含义”、“预 设义”,就是俗话说的“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即话中有话,言外有意,弦外流音。 如:“你真行啊!”,在不同的语境中,可 夸奖,亦可讥笑。
试读下面两首诗,体会其弦外之音。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 张籍
张籍把朱氏比作越州镜湖的采菱女,不仅长得艳丽动人, 而且有绝妙的歌喉,这是身著贵重丝绸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并 的,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三、推

1、定义:是由已知的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推 理往往通过复句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2、推理的种类: ①直接推理:由一个判断直接推出结论。 如: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 ②间接推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判断联结起来而推 出结论。
例如,一个青年在逛公园时,将公园里的栏杆给损 坏了。公园管理人员要他赔偿,这青年反问道:"为什 么要我赔?" 管理人员说:“公园的财产是人民的财产,损坏人 民的财产就应该赔!” 青年振振有词说:“人民财产也有我的一份,我是 人民中的一员,用不着赔,我那份不要了!" 这个青年就是混淆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进行 诡辩。 因为,“人民财产”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不可分割 的整体,而这个青年却故意把它当成非集合概念,认 为自己可以任意支配其中的一份,因而以此来逃避赔 偿的责任。如果分不清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对这 样的诡辩者还真不好对付呢?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给词语下定义? 所谓下定义(解释词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 句揭示概念的 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 的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 用公式表示就是:
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 例如:人,就是被定义概念,能思维、会语 言、能制造工具就是种差,即区别于别的 概念的本质属性。动物就是邻近的属概念。


有个富翁,左邻是铜匠,右邻是铁匠,成天丁丁冬 冬吵得厉害。富翁特备一桌酒席请他们搬家,左右邻 舍都答应了。 两家都搬了家之后,丁丁冬冬还是照旧。原来是 左边搬到了右边,右边搬到了左边。 富翁所说的"搬家"是指搬到一定距离之外的意思, 可照字面讲,只要把住处挪动一下就是搬家。邻居就 利用这一点巧妙地整治了富翁 偷换概念是诡辩者最常见的一种诡辩伎俩。 其主要手法有: 1、利用多义词有多个概念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2、混淆集合与非集合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