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协助金融企业(银行)全面管理风险

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协助金融企业(银行)全面管理风险
解 和评 价 的基 础上 , 析 、 断 被 水平 , 分 判 以保证审计质量 。
( ) 一 风险 导向审计定 义
审单位 的 风险 所在及 其 风险程 度 ,把审计 资 源 集 中于 高风 险 的 审计 领域 , 对不 同风 险 因素 、 针 状 况、 程度采 取 相应 的审 计 策 略 , 加 强 对 高风 险 点 的实 质性 测 试 , 将 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合理 水平。 风 险导 向审计 主 要涉 及 两个 原则 , 一是 重要 性 原则 , 即关 乎全 局 的 , 统 性 的 , 对重 要 的 , 系 相 概 率 大 的 ,频 率 高 的事项 得 到更 多 的关 注 、 配更多 的资源 。二是优 分 先 原则 ,即对 符合 重要 性 原则 的 事 项在 规划 上 、 源分 配上 、 资 关注 程 度 上 给 予 优 先 的 考 虑 和安 排 。 而 重要性 原 则 和优 先原 则 的综 合 运 用就 是一 个效 益 性原 则 的体 现
建 立 、 业应运 风险 导向 审计方 法识 别和化 解 ( 释 ) 险 , 建 改造适 合 于风 险管理 和控 制的 流 企 缓 风 创
程, 加强风险管理的信息披露反馈制度等方面, 出了金融企业全面管理风险的整体 目 行动措 提 标、
施、 一般 方 法以及其 它相 关促进 活动 。
关键 词 :  ̄; / LI 管理 ; 审计 ; 融 企业 金
过 程
风险导向审计注重从系统方 面分 析 问题 ,它为 风 险管 理体 系 建立 提供 较佳 的治 理结 构 ,作 为 公 司治理 结构 四大 基石 之 一 的 内 审 ,能够 发挥 在 治 理结 构 中的评 价、 咨询 、 促进 、 协调作用 。 ( ) 二 现代 风 险 导 向审 计 的常 用 方法 1 . 风险评估 程序 风险评 估 程 序是 通 过 了解 被 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包括内部控 制 ,评 估 会计 报 表层 次 和认 定 层 次 的重大错 报风 险的过程 。 2实施分 析性程序 . 是确 定 重要 性 标 准 ,初 步 评 价 可接受 审 计 风 险和 企业 固有 风 险 ,了解 内部 控制 结 构 和评 价 控制风险 ;二是依据审计风险模

浅析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银行全面业务审计中的应用

浅析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银行全面业务审计中的应用

⼀、风险导向审计⽅法的原理及优点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种新审计模式,是指审计⼈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判断、分析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通过审计风险模型,对风险进⾏量化,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平,达到降低检查风险,节约审计成本,提⾼审计质量和效率的⽬的。

审计风险模型是指“审计风险=固有风险Ⅹ控制风险Ⅹ检查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账户或交易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重⼤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是指某⼀账户或交易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重⼤错报或漏报⽽未能被内部控制防⽌、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是指某⼀账户或交易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重⼤错报或漏报⽽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审计⼈员对此⽆能为⼒。

但可以对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低做出评估。

在此基础上,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便将检查风险以及总体审计风险降低⾄可接受的⽔平。

从定量的⾓度看:在既定的审计风险下,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Ⅹ控制风险);从定性的⾓度看: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平越⾼,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反之亦然。

也就是说,当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平越⾼,审计时就必须扩⼤审计范围,将检查风险尽量降低,以便使整个审计风险降低⾄可接受⽔平。

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之有效,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平较低,则即使冒较⼤检查风险,但总体审计风险仍然较低。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它⽴⾜于对审计风险进⾏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因为它着眼于全⾯的控制测试,⽽不是着眼于测试内部控制制度的执⾏效果(即符合性测试)。

试析风险导向审计在建筑施工公司内部审计中的应用.doc

试析风险导向审计在建筑施工公司内部审计中的应用.doc

试析风险导向审计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一、风向导向内部审计理论概述(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本质风险导向审计的本质是确保受托责任能够有效履行的控制机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托责任逐渐呈现出内容的多样化和责任的多层性,所以审计本身也要紧密结合增值目标,全面的剖析客观潜在风险,并准确的发现需要重点控制的受托责任内容。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对象以财务、业务、管理为导向的审计工作可以被称为财务审计、业务审计以及管理审计。

而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工作,其审计类型可以说是将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融为一体,属于一种综合性质审计。

风险作为核心要素在整个审计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综合审计关注公司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全部风险。

(三)风险导向审计目标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审计行为保障业务主体能够顺利实现所期望达到的成果,内部审计目标先后经历了防弊、低层次兴利及高层次兴利过程,当发展到以风险为基本导向的阶段,审计行为越来越注重与主体目标的直接关联性,并由高层次兴利向增值转移。

总的来说,传统内部审计局限于对被审计主体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测试,审计人员主要关注控制行为本身的充分性和执行状况,结果往往是不断补充和完善控制行为,看起来就像是在缠绕线团,在一层控制上再不断的叠加新的控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起到防弊和兴利的作用,但和企业目标之间的关联性较差。

风险导向审计不同于传统的内部审计,它先准确的定位企业目标,然后再深入分析可能对目标实现有影响的风险,并根据分析结果来设计相应的内控制度。

最后通过测试来判断制度的有效性,并不断的加以调整和修正。

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在风险和企业目标直接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给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风险导向审计的职能传统内部审计的职能集中在监督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经济主体的管理趋于精细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也不再是简单的监督行为,而是要为其服务的经济主体提供确证和咨询服务,与内部审计的增值目标充分结合,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并特别强调要重点关注公司运营过程中的管理风险及决策风险,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向管理层提出相关建议。

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项目审计中的应用

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项目审计中的应用

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项目审计中的应用作者:石维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3期摘要: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针对建设单位在经营和决策中面临的不同风险状况,在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手段与方法。

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转变,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建设单位在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决策与运作时,必须高度重视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重视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证明其实用价值,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促进建设单位决策与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确保建筑单位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的全面实现。

关键词:建设项目 ;风险导向 ;审计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各行业市场中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下来,有一部分企业管理人不惜采用不正当的经营手段,为企业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当二十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相继爆发了安然、世通等一系列的事件,这些事件的结果都给全球的审计职业界敲响了警钟,不少专业的学者和工作人员都开始对风险导向审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目前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思路得到了许多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同时风险导向审计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审计实务中去,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就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实践的现状来看,风险导向审计开展的时间不长,应用局限在财务审计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在如今这样一个既注重审计效益,又强调风险防范的时代,如何有机地把风险导向审计和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结合起来,找到审计风险和项目风险之间的关系,利用项目风险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充分发挥风险导向审计控制审计风险的优势,从而有助于项目控制风险,最终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是一个很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建立在制度基础审计和账目基础审计基础之上的新型审计模式,建设单位审计部门的专业人员根据量化结果分析审计项目的次序,并严格确定审计的范围与重点项目,同时对建设单位的内部控制、治理程序、风险管理等进行全面评测与预估。

加强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加强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加强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理论与方法,适应了现代企业经营高风险的特点,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结合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从应用的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建议,认为应加强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标签:风险导向审计银行内部审计应用一、风险导向审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审计界开始探索新的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

实践证明,风险导向审计适应了现代企业经营风险性较高的特点,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公众对审计作用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中国审计业为增加审计结果的准确度,提高审计质量及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将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引入中国。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会计师事务所施行,新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全面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以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这意味着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己步入实施阶段。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审计风险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判断、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加强对高风险领域的实质性测试,将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从而达到降低检查风险,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二、银行内部审计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金融是国家经济的核心,银行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但银行经营内容的特殊性和经营的高负债率特点,又决定了它经营的高风险性,加之现代银行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日益加剧,从而导致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更多地取决于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和把握。

因此,风险管理成为银行经营的重要任务,银行必须在战略规划、重大投资决策、日常经营活动和绩效评估等各个方面高度关注风险因素。

内部审计作为银行内置的一个职能部门,必然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各家银行发生的骗贷、舞弊等案件显示,银行仅有内部控制是不够的,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银行业务的迅速拓展,使银行内部审计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显然对银行各个经营环节平均用力是不切实际的,无法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因此,必须探索科学、高效的审计方法,从管理与组织的角度来评估与改善风险,为专职的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咨询与保证服务,而风险导向审计,恰好可以解决审计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的应用分析(一)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的应用分析(一)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的应用分析(一)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银行业务的迅速拓展使银行审计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凸显,效率与公平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何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以合理配置,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已成为银行审计面临的崭新课题。

2003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颁布了新风险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于2004年随即修订了审计风险准则并出台四个征求意见稿,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法更作为一种新审计理念,成为备受审计职业界关注的热点。

笔者以为,银行是高风险行业,在银行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仅是必要的、迫切的,也是可行的,不仅有利于提高银行审计的效率与效果,而且有利于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解读关于“风险导向审计”及其是否在我国应用的问题,理论界主要有二种不同认识和观点。

刘峰、许菲(2002)认为,给定利已经济人假设与道德风险(moraihazard),风险导向审计很容易走向极端性应用,那就是:审计师只要经过测试认为其风险可以接受,即便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一些不符合会计准则的现象,且这一现象也为审计师所知晓,审计师也可以签发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黄世忠(2002)也担忧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将有可能导致审计失败。

另一种意见则相反,朱小平(2003)认为,“风险基础审计”中的“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商业风险”(BusinessRisks,也译为经营商业风险);谢荣(2004),认为,以被审单位的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称为风险导向审计;陈毓圭(2004)认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改进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重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经营目标、经营战略和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而且,后一种观点普遍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有其科学性、有效性,应在我国审计实务界中逐步推广。

理论认识上的不统一制约了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

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颁布的新审计准则、新审计风险模型及评估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质上是以被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强调对被审单位可能引起的重大错报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

浅谈风险导向型审计在银行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风险导向型审计在银行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风险导向型审计在银行中的应用论文风险导向型审计是一种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审计方法,通过对银行的风险承担、风险控制、风险管理的整体运营情况进行审计,帮助银行识别和评估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

本文旨在探讨风险导向型审计在银行中的应用,为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和效能提供有效方法和指导。

一、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概念和特点风险导向型审计是在传统审计方法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性审计方法,其核心特点是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审计过程中,通过重点关注银行的风险承担、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情况,实现风险管理与审计的有机结合。

相对于传统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型审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风险导向型审计关注的是银行的风险承担和风险管理情况,强调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审计风险管理体系,而不仅仅关注银行的财务状况。

2. 风险导向型审计强调风险的主动评估和控制,注重对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

3. 风险导向型审计注重推动银行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督促银行加强内部控制、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能力,提高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

二、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应用价值1. 提高风险管理效能。

通过风险导向型审计,银行可以将风险管理置于核心位置,及时发现和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和应对。

风险导向型审计侧重于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帮助银行及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能。

2. 优化内部控制机制。

风险导向型审计督促银行加强内部控制,规范风险管理流程,提高风险管理的迅速反应能力。

通过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审计,可以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3.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导向型审计鼓励银行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指标,使风险管理工作系统化和科学化,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通过风险导向型审计,银行可以更好地监控和管理风险,提高业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

三、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实践案例1. 风险承担和风险管理情况审计。

浅谈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方法,全面、动态地考虑风险因素,在现代并行组织的项目管理和审计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并贯穿与审计全过程。

本文阐述了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应用风险导向审计,以达到提高项目管理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Abstract: the risk-oriented audit as a modern methods of audit, comprehensive and dynamic to consider the risk factors, in the modern parallel organiz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audit practice have been widely used.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risk oriented audit, is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audit risk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internal audit work, and run through with the audit proces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of risk-oriented audi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ject management, reduce the purpose of audit risk.Keywords: risk-oriented audi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前言对于相对独立的工程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来说,如何全面推行建设工程风险导向审计,是促进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及审计职业界发展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论风险导向审计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论风险导向审计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审计研究AUDIT STUDIES论风险导向审计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蒙冬青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摘要: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营风险不断增加,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键组成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因其在识别和管理风险方面的高效性,成了现代审计实践的重要方法论之一。

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在于将审计资源集中于那些风险最高的领域,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确保审计活动可以对企业风险管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在建筑施工企业这样一个高度依赖于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面临政策和市场风险的行业,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分析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基础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深入探讨风险导向审计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优化策略。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引言建筑施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施工企业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要应对严格的政策法规、日益增加的环境和安全要求及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此增加了企业运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基础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理念是识别和关注那些对审计目标影响最大的风险领域,审计工作不再是一个均匀覆盖所有领域的过程,而是一个专注于关键风险点的过程。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涵盖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带来的影响进行量化和评估。

[1]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在审计计划和执行过程中的动态管理,审计活动应可以根据实时信息和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

在建筑项目的不同阶段,风险的性质和程度会有所变化,审计团队需要相应调整其关注点和审计策略。

风险导向审计要对审计结果进行有效沟通和应用,及时向管理层和相关利益相关者报告审计发现重大风险点,并提出审计建议,同时确保这些建议被有效实施,从而改进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建筑企业应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建筑企业应用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应用;建筑企业;难点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审计对象以及审计目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内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将风险评估管控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起点,并将风险意识融于审计的全过程,结合风险评估情况编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重点,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日常运营以及风险防控等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优化方案。

按照内部审计、风险防控的相关理论,可以把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三个方面纳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审计对象,这三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其中风险管理是核心,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流程和途径。

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不在局限于财务活动的真实性以及各种业务流程的合规性等内容,而是拓展到要以风险的全面有效监督为主要途径和手段,为企业总体价值的增加提供保障。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适用的基础理论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主要适用以下三方面的理论基础:一是受托责任理论。

受托责任理论的形成是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前提的,即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相互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受托责任理论正是基于此而产生,而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核心则是内部监督,内部审计成为了内部监督的首选途径。

二是风险管理理论。

按照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具有相对客观性,所以对具有客观性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是十分必要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以风险防控为核心的思路与风险管理理论的相关理念是紧密相关的。

三是战略管理理论。

企业在围绕战略目标对运营管理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也是在逐步增加的,因而更具有强化风险管理的需求,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与战略管理的这些需求是相互契合的。

三、建筑企业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收紧以及新常态发展趋势的长期存在,建筑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建筑企业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以及对大规模的资金需求更增加了其潜在的风险因素,因此在其内部建立并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十分必要。

探析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探析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探析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阐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特点与意义,分析了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就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推广与应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八条对策建议,对在商业银行普及风险导向审计,促进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管理国际上传统的审计方法以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为主,但自二十一世纪初以来,伴随着“安然事件”等一系列重大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

审计失败屡屡显现,这些传统审计方法的缺陷充分暴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与理念应运而生。

金融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而商业银行又是金融业的主体,从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XX年爆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无不证明银行业是可能剧烈影响一国乃至全球经济的高风险行业,如何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推广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充分发挥其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一个重大而又十分紧迫的课题。

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特点与意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首先兴起于西方国家的社会审计界(注册会计师),它是一种基于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剩余风险,相应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从而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审计方法。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审计重心前移,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转移到以风险评估为中,二是风险评估由对审计风险直接评估演变为对审计对象经营风险的间接评估;三是风险评估以分析性复核为中心,既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现代管理方法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去:四是风险评估从零散走向结构化;五是测试性化,针对风险不同的、不同的风险领域,采用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六是实行并行作业,坚持白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相互印证,提高效率;七是审计证据向外部证据转移,通过了解经营环境,从外部取得大量证据来评价风险评估的恰当性。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浅论以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在银行业中的运用

浅论以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在银行业中的运用

浅论以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在银行业中的运用浅论以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在银行业中的运用随着金融风暴的袭击,现代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激烈竞争增大了经营风险。

如果延用审计模式传统方法,势必不能满足现代银行发展的需求。

如何能有效运用与配置银行的审计资源,增加审计的成效与效率,确保银行加强管理与防范风险,是专业审计人员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探究以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在银行中的运用就具有现实意义。

一、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具备特征事实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整个执行过程中,都构建出企业风险的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的量化来分析审定排定项目的优先次序,然后根据存在的风险判定审计重点及范围,进而加强银行对风险的管理、控制内部,同时提出具有建设性建议。

总之,以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具有现代审计水准,并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业务范围,延伸到了内部控制之外的风险管理区域;(2)审计重点不再局限于单个审计项目,而是采用风险标准作为审计项目;(3)对银行经营风险以及战略风险都考虑进去,是财务报表控制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4)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主要是以银行战略风险做导向,有效评估战略风险以及实施步骤的测试。

二、银行应用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的基本条件实施上,审计必然会朝着以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发展,同时也是银行业内部审计的不二选择。

但是实用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必然需要一定基础与环境,银行业经过多年革新与技术积累,已经达到了基本条件。

(一)银行通过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提升管理效能的需要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不但是银行治理中的一部分,也是内部控制中一部分。

站在风险的角度,能够及时的对银行风险做出相应反应并反馈延伸,促使银行内部控制和治理协同整合,有效规避与降低了银行可承受的风险。

风险审计模式将审计的重心转移到了风险上,使与风险相关的内容成为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并通过不断更新的现代管理办法,对银行的审计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预测,准确掌握错报误报内容,提升管理效能。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作用1.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确认者。

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称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独立评估的“首选提供者”。

(1)评价、确认商业银行风险环境因素。

内部环境要素确立了企业的风险文化,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商业银行经济环境、金融环境、经营环境,并大致预测环境发展变化趋势,还应对商业银行内部环境蕴含的各要素进行仔细分析与评价,从微观上把握商业银行的运营环境、运营理念。

根据其分析结果,对商业银行当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内部环境作出专业评价。

(2)评价、确认商业银行目标设立因素。

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目标的制定过程、商业银行内外部影响目标实现的关键性因素进行分析,看目标设立是否与本行自身经营条件、资金实力、人员素质以及当地经济条件相匹配,是否能有效地降低或控制风险,战略目标是否与管理层的风险偏好相一致,子目标是否能更有效地服务于战略目标;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得是否科学,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是否合理,目标是否能够测量,目标实现是否可以量化考核。

(3)评价、确认商业银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因素。

风险识别环节尤为重要的是完全识别,即企业所有重大风险都已被识别。

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明确企业内外部环境中存在什么样的风险,还要找出存在这些风险的原因。

此外,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利用自己的经验对风险管理部门进行风险评估的假设条件和计算方法的科学合理性进行分析,对评价者作出评价的依据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看风险管理部门的风险评估过程及方法是否适当、合理。

(4)评价、确认商业银行风险应对措施与控制活动因素。

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应查阅管理层应对风险的报告、会议记录,商业银行各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及岗位责任制、风险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关注商业银行是否建立健全风险应对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对关键风险控制点制定相应风险控制措施。

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经 管 世 界
论现代风 险导 向审计在银行 内部审计 中的运用
刘 翠
1 0 0 0 8 1 ) ( 中 央财 经大 学 ,北 京
摘 要 :银 行 业是 我 国居 民财 产 安全 的 重要保 障 ,是 我 国企 业 资金 、 资源 的重要 来源 。随 着我 国社 会 主义 现代 化 的飞 速发展 ,企 业发展 策略 的 变 化 对银 行提 出 了新 的要 求 。 为 了更好 的 适应 时代 的要 求 ,作 者 结合 自身工作 经 验 ,从 现代 化风 险 导向 审计 角度 八 手 ,对 我 国银 行 内部 审计 工作 的 开展 现 在及 存 在 问题进 行 分析 ,并提 出合 理运 用 审计 工具 存进 银 行 业未 来发展 的对 策和建 议 。 关键词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银行审计 ;内部审计
2 . 2我 国银 行缺 乏 内部审 计相 关人 才
我 国 银 行缺 乏 内部 审计 相 关 人 才 。开 展 风 险 导 向 审计 对 我 国银 行 的要求很 高。在我国银行存在 着这样 一个现状就是银行分为前台和后 台人员。前 台人员主要从事销售业务 ,后 台人员主要从事审批、核 算 业务。只有在一些小银行,他们人手不足才会一人多职开展工作 。而 这种 工作 的划 分 方 式 ,造 成 了 我 国银 行 内部 经 营管 理 的 脱 节 , 并 且 极 其不利 于审计人员的培养。对于银行内部审计人员而言,现代化 的环 境对其 要求十分 高。其不仅仅要在前台、后 台从事多年工作,而且需 要拥有银 行内部 的人际 网络 。反观我国银行 内部审计人员,其并不拥 有整个银行业务流程 的工作经验,或者是没有形成 固有的银行业务工 作链思想,他们 只从事过前台或者是后台某 一方面 的工作 ,从而给我 国银行 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影响。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的应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的应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的应用在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对商业银行进行审计时,应结合商业银行特点,借鉴中国的银行监管体制和国际通用的、英国银行预警制度中的指标体系、美国金融预警制度中的CAMEL评级系统、CAEL排序系统和CAMELS 银行评级制度,建立一套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价体系。

1.评价商业银行外部环境。

金融与经济、整个社会政治环境紧密相联,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也将金融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投资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价格风险、资金过度集中风险、国家风险、银行内部治理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因此,商业银行外部环境是个涉及面很广的宏观概念,在评价商业银行重大错报风险时,应重点分析以下外部影响因素:政治、法律环境;国内、国外经济金融形势;货币政策目标、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及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等。

2.评价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环境。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评价内部控制,但若银行治理层舞弊或操作者串通舞弊,则再好的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也将失去效应。

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注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全方位评价,将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在评价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环境时,除相应的会计控制、程序控制、风险控制等内部控制外,还应关注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与理念、组织结构、风险治理战略、治理者素质及其风险偏好、政策与过程等。

3.关注业务循环中的重要风险点及风险域。

影响银行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很多,除银行外部环境因素、内部治理风险外,业务循环中的操作风险等也是重大错报风险产生的直接诱因。

横向上看,应关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联行业务、财务等业务经营领域及业务事项,并抓住其每一环节的重要风险点。

如:银行资产业务中尤其要关注不良贷款问题,看贷款的流动性、集中度,关注贷款呆账预备金的计提与核销等;在银行负债业务中,则应关注吸收存款及融资的渠道是否正常,有无非法融资、非法拆借等;在支付结算领域,支付结算系统是否快速、安全、稳定,操作是否合规应作为风险测评的重点;对联行业务,尤其是现代化支付系统下的联行系统风险、操作风险应作为风险评估的重中之重;对银行的财务核算风险,应将影响利润的相关科目及业务作为重要的风险点,并通过相关指标分析加以监督,关注其财务制度的透明度及其内外部监督体系是否健全有效等。

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基建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基建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基建管理中的应用作者:暂无来源:《审计与理财》 2017年第7期【摘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已经在理论界和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已被完整体现,同时也逐渐被应用到了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中。

本文通过分析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意义,结合人民银行基建管理实际,重点阐述了该审计方法在人民银行基建管理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央行;基建管理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以审计风险和审计重要性为基础,其优势在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确定高风险项目,从而使重大的差错和舞弊可以揭露出来,使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型审计方法已在审计业界得到高度关注。

纵观当前人民银行基建管理工作,已具备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可行性和必要性,这一手段的实施将有利于强化人民银行基建的风险管理水平。

一、人民银行开展基建风险导向审计的意义人民银行基本建设项目主要有办公大楼建设及装修和维修改造项目、发行库建设和改造项目、计算机机房改造项目以及房屋置换项目等。

近几年来人民银行为加强基建项目管理相应修订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基本建设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大型修缮项目预算管理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县支行建设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等,对进一步规范人民银行各级机构的基建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从制度执行的绩效方面来看,还有一定差距。

当前人民银行基建项目管理过程中突出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考虑论证不完善。

个别项目在立项时缺乏完整科学论证,未严格执行制度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为保进度和赶工期,计划分头下、管理分头做,或部分报批手续存在先施工后办理的现象。

二是管理流程不严谨。

工程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招投标和监理等工程管理方式未严格按制度执行,造成了损失浪费现象。

试论如何加强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试论如何加强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试论如何加强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作者:孙玉峰来源:《财会学习》2018年第12期摘要:在银行的实际发展过程当中,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言而喻,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发挥出了积极的影响力,与传统的银行审计模式不同,风险导向审计不仅有效提升了审计的工作效率,而且有效降低了审计风险,在当前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当中,已经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为此,本文在充分结合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深入探讨如何加强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银行;内部审计;应用近些年来银行在内控体系的建设上,主要是实行“一手抓”的责任体制,进行了充分的风险教育以及风险检查活动,在进行各项工作的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的影响较为深远,制度先行的理念深入人心,银行管理者在进行和内控以及风险的防控方面,在当前的大形势发展之下具有明显的改观,加强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有效应用,已经成为当前银行审计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

(一)审计信息数据库发展不够完善银行进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以及关键是对银行的审计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并加以预测,虽然银行已经建立起了相关的审计信息资料平台,但是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二者不仅在信息的对接上存在滞后性,而且对于过分依赖于自身对于审计信资料的积累,导致银行的业务状况不能及时的反应出来,风险审计导向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二)量化业务存在风险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风险进行科学的量化而得以实现的,风险导向审计为了在银行的内部审计中不断发挥出影响力,需要将银行各项业务的风险值进行科学的量化,由于银行缺乏对于自身业务风险量化的理论性数据,经验数据也相当匮乏,量化业务风险所带来的难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只能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性的落实,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不够理想[1]。

(三)风险导向审计无法满足现代审计制度发展的要求内部审计在银行的实际考核中,严格按照内审操作程序进行的,同时要求审计程序的规范性,风险导向审计下的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是可以要求审计人员进行风险接收水平的预测评估,一些实质性的测试程序常常被省略,这样的风险导向审计显然不能适应现代审计制度发展的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湖南总审计室课题组尹利芳屈小平唐昌明杨汉武徐超华[摘要] 随着建设银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将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银行风险管理过程和促进其完善,以履行和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这是内部审计提升审计价值实现增值服务的重要途径。

课题组就建设银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建设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内部审计如何具体应用于银行风险管理过程,如何促进完善银行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管理应用伴随着一系列重大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审计失败屡屡发生。

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受到审计业界的关注。

为从根本上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和发现舞弊的能力,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发展,结合我国国情,修订了审计风险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使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并且修订的审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境内的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施行。

同时,建设银行风险管理发展迅速,它已逐步成为经营活动的核心领域和主要工具,风险管理已经融入经营管理的战略思考、流程设计、组织框架和经营产品中。

在发展过程中,风险管理逐步形成了整套管理体系,包括识别风险的标准、方法、工具,处理风险的渠道、方法、计量模型以及其相应的风险文化观念等,但是,主动、全面风险管理的模式尚未真正建立。

作为组织风险管理框架体系中的内部审计如何利用风险导向审计的工具方法来完善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呢?本文以建设银行为例,对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如何应用于风险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一、风险导向审计内涵(一)风险导向审计概念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审计风险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判断、分析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从而达到降低检查风险,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方法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审计发展早期,为了促使受托责任人在授权经营过程中做出诚实、可靠的行为,审计的重心在资产负债表,是对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详细审计,旨在发现和防止错误与舞弊,这种审计方法就是账项基础审计方法。

二是从1950年起,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这种审计方法重点在于注册会计师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这种审计方法被称作制度基础审计方法。

三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新的以风险防范为基础的审计模式逐渐兴起,这种建立在审计风险模型基础上的审计方法称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自产生以来经历了两个阶段,理论界把以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而将90年代后期开始,在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推行并逐渐被审计理论与实务界接受的,以“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模型为基础,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称作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仅关注对账户余额和交易层次风险的评估。

但企业是整个社会经济中的一个细胞,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经营目标、战略和风险都将最终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相比之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注重运用分析性程序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重心前移,从而针对风险点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在分析工具上,审计师常常把战略分析、绩效分析、财务分析及前景分析等分析工具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去,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会更加可靠。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银行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助于提高审计计划的科学性。

风险作为一种核心理念,贯穿于整个内部审计过程。

它立足于全面的控制测试,而不仅仅限于测试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测试结果将作为制定审计计划、方案的依据。

IIA2001《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第2010款A1条要求内部审计活动的参与计划必须以至少一年一次的风险评估为基础,内部审计部门应反映机构的风险战略,并规定要在与公司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以风险为导向确定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

建设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就是以风险为导向,通过划分审计单元、实施风险评估、选择立项策略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制定备选审计项目计划,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这样不仅提高风险导向审计的实践运用水平,而且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有效控制整体审计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风险导向审计充分发挥了审计风险模型工具的作用,在对企业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审计风险分析模型分析被审单位的风险点,并对风险予以量化,据此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从而降低检查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利于审计人员全面认识被审计单位。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以项目的审计风险为质量控制依据,充分了解企业经营及所从事经济活动、企业的内部控制及其运行,并通过对有关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检查,由抽象到具体、由表及里地认识企业反映的信息与实际状况关系,从而确定企业对相关制度的遵循状况。

二、建设银行风险管理现状(一)建设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根据建设银行风险管理实践,可将其风险管理划分为三个阶段。

1、被动承担阶段。

从1994年《商业银行法》颁布到1999年第一次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剥离,风险管理属“被动承担型”阶段。

在这个阶段,建设银行依托国家信用,执行国家职能,缺乏管理动力,没有真正的风险管理需求。

出于政策和政治的需要,建设银行乐于接受更大的风险规模,较少考虑风险对建设银行的负面影响,没有风险量化概念,只能进行定性分析,主要依靠经验,依赖手工开展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重点是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2、消极回避阶段。

1999年大规模不良资产剥离之后,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和建设银行自身都进行了认真反思,积极探索遏制不良贷款大量产生的有效途径,开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现代风险管理体系,这个阶段属“消极回避型”风险管理。

这时期的风险管理动力主要来自外部,主要体现为风险制度的引进,如:审贷分离制度、贷款抵押担保要求、贷款五级分类等,都是由监管部门发起。

在风险管理上,将“风险”看成是“负面”因素,追求风险最小化,以“规模控制”和“惜贷”为主要特征,往往形成“过度控制”。

由于利率、汇率都处于管制状态,银行没有市场风险,在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短缺的市场条件下,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重点就是“尽快减少不良贷款并建立起有效的建设银行内部控制机制”。

3、有限承担阶段。

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造完成后,公司治理得到完善,建设银行开始依托自身商业信用开展经营,其管理活动开始体现股东的意愿,在此情况下产生了“有限承担型”风险管理。

由于公司治理的完善,建设银行开始内生出风险管理的动力,开始认识到风险不完全是负面因素,它可以带来收益,从追求“风险最小化”转变为追求“风险可控”。

这一时期,资本市场打破了对融资的垄断,资金从短缺转向过剩,建设银行感受到了利润的压力,开始寻找平衡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关系,并设定统一的风险边界,保证各业务单位在分散的信贷审批中能找到好的资产,从而实现风险可控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

在边界管理模式下,不再以回避的态度来管理风险,而是划定可接受的风险边界,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如何使风险边界的设定获得共识成为风险管理的关键,在缺乏风险计量技术有力支撑的条件下,风险边界往往是模糊的,而这常常会影响经营活动的效率。

目前,建设银行正积极创造条件,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战略。

(二)建设银行风险管理的不足与国际一流银行相比,建设银行在风险价值观、风险防御结构、风险预警技术、激励约束机制以及风险管理人才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未形成统一的核心风险价值观。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已经沉淀风险管理经验与教训提炼不够。

建设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些统一于风险管理方向上的某种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但是还需将它们上升到文化层面,进行总结和提炼;二是风险管理偏好和风险认识不统一。

在目前层级管理的体制下,各分行负责人的风险偏好往往能够影响当地分行的风险管理政策。

同时,由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差别,造成了建设银行风险管理理念不统一,极大影响了总行风险管理政策的贯彻和执行;三是风险管理文化尚未落实到制度层面。

风险管理文化必须通过制度进行培育,风险管理理念必须固化到规章制度中才能发挥作用,建设银行尚未制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策划实施方案,统一的风险偏好和容忍度也未体现到全行的经济资本分配和信贷政策中去,风险管理文化培育尚处于起步阶段。

2、尚未形成有效的风险防御结构。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全面性来看,建设银行虽然在总行层面设置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机构,但各级分支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普遍负责信用风险的管理,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偏软、偏弱;二是从独立性来看,目前虽已建立了风险垂直管理模式,但上级风险管理部门对下级分行风险管理部门主要是业务管理权限,二级分行和基层机构风险管理部门独立性很难得到保证;三是从集中性来看,各业务部门分别负责自身风险控制,风险管理职能相对分散化,导致综合风险分析控制能力弱化,同时,由于各业务条线又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岗位,导致风险管理的专业性不强。

3、风险管理预警技术相对落后。

从2001年开始,建设银行就展开了对内部评级系统的研究,目前已成功开发并运行了“信用风险评级预警系统”和“公司类客户信用评级系统”,初步实现了对区域、产品、行业和客户的信用风险VAR值测算和风险预警,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但是,同国外先进银行相比,建设银行仍有很大差距:一是个人业务风险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化程度不高;二是中小企业、集团客户、专项贷款内部评级模型尚未完善;三是建设银行目前对经济资本的计算使用系数法,对经济资本的计量不能直接采用风险评级系统中风险资产的非预期损失数据。

4、未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保障机制。

一是未建立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风险管理贯穿于银行经营管理全过程,建设银行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引发风险,而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可以使各级各岗位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履职,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而建设银行业员工持股、高管层股票期权在内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形成,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得不到实现,不能获取期望的收入,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风险管理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满足,风险管理难度加大;二是缺乏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