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散步》的多角度解读
《散步》的多重解读
《散步》的多重解读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下面就是关于《散步》一文多样化、差异性的解读,相信你会从中受到启迪。
愿它为你的阅读同时打开几扇门窗。
特约主持人:黄伟一、写“儿子的孝心”,还是写“家庭的浓浓亲情”?丁兆勇老师和他的学生(安徽霍邱县河口初级中学)老师观点:写儿子的孝心,体现“孝”字。
学生观点:写家庭的亲情,突出“情”字。
主持人:丁老师,听说你在教学中就课文《散步》的主题与学生展开了充分的讨论,能介绍一下吗?老师:好的。
教学中,同学们的观点和我的观点不尽一致,我正想请教呢。
我认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孝心,传达了中华民族的家庭伦理观。
主持人:你能联系课文具体谈谈吗?老师:第一,散步,本来是可以把母亲留在家里的,因为母亲已年迈体衰,更何况“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
但“我”还是劝她出来多走走。
这里,表现了“我”对母亲身体健康的关心,特别是,“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在这种情形下,邀请母亲出来散步,就更饱含着对母亲的关心和孝心。
第二,在祖孙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意见上发生了分歧时,“我决定委屈儿子”,坚持母亲的意见:走大路。
在如何处理儿子和母亲的分歧上,“我”不是迁就“小皇帝”,而是服从母亲,这里进一步表现出“我”对母亲的孝敬,这一点在今天特别具有教育意义。
第三,后来由于母亲变了主意而走了小路,但是在母亲不好走或走不过去的地方,“我”便蹲下来,背着母亲,这正是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对母亲的“孝”。
主持人:听了你的解说,觉得很有道理,那么同学们有什么新的见解呢?学生:老师说本文中的“我”对母亲很孝敬,自然是不错的,但把它作为课文的主题来理解就不太妥当,失之片面。
散步间感悟亲情的重量《散步》解读
散步间感悟亲情的重量《散步》解读《散步间感悟亲情的重量——<散步>解读》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的寻常情景,却蕴含着深沉而厚重的亲情。
文章开篇就点明了散步的缘由,“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简单的一句,清晰地交代了人物,也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奠定了基础。
在春天的田野上,万物复苏,充满生机,而这一家人的散步,仿佛也成为了大自然中一道温馨的风景。
母亲本是不愿意出来散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但在“我”的劝说下,还是出来了。
这一细节,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关心,也反映出母亲对子女的依赖。
而当“我”决定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母亲却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母亲的这一转变,并非是她真的觉得小路更好走,而是她对孙子的疼爱,想满足孙子走小路的愿望。
这种在细微之处体现出的相互关爱和体谅,正是亲情的温暖所在。
文中对“我”和妻子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从“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一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夫妻之间的默契和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的决心。
他们的行为,不仅是对长辈和晚辈的关爱,也是彼此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依靠的体现。
在这个小小的家庭中,每个人都在为他人着想,都在努力付出自己的爱。
在散步的过程中,“我”的心理活动也刻画得十分细腻。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这看似夸张的比喻,实则深刻地反映出“我”在面对母亲和儿子的选择时,内心的纠结和抉择的艰难。
一边是养育自己的母亲,一边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如何平衡这种亲情的天平,让“我”倍感压力。
但最终,“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这种抉择,是“我”对母亲的孝顺,也是对生命规律的尊重。
儿子在文中虽然是个年幼的孩子,但他的天真无邪也为这个家庭增添了不少欢乐。
他的那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多角度理解《散步》
多角度理解《散步》《散步》确实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佳作,尤其是这一段“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表达了母子之间亲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和爱意。
读完这篇散文,感慨沉思之余,不由得回想起家中2年前发生的类似的情景。
那就是年的春节过后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弄了新家,孩子也就是转学后上学的第一天,前一天的晚上孩子以确实的语气则表示她重新认识回家的路并能够独自乘车回家。
但至了放学时间已过好久的傍晚,孩子还没有回家,在家等候中的外公外婆恐惧万分并电话通告了我和妻子说道孩子还没有回去。
我仍记得那是个昏黑寒冷的初春傍晚,华灯初上,满街的车辆和人流,我丢下手头的工作压抑心中的焦虑和慌乱顺着孩子放学回家的道路搜寻着孩子的身影,感到就要失去自己至亲至爱的孩子的巨大恐慌让我窒息,这一幕都是发生在电视中发生在别人的家庭中,为何会降临在我的家中,我鼓起勇气继续寻找,目光穿过川流不息的大街,穿过一群群背着书包欢快地从后身边涌过归家的孩子们,但我没有找寻到我的孩子,伴随着我的是种种不详的预感。
追到路的一半我冲上一辆出租车赶往了学校,向东站在学校门口的门卫和上班的校长打探,都说道学校已经关门了,校园里的孩子早就已经回家了。
我就可以再顺着孩子放学回家的道路稳步找寻,天越发的白了,迎面而来的就是暗淡的车灯和喧闹的人流,路旁人家的窗口不时响起央视《新闻联播》熟识的声音,可以我的孩子在哪里?她就是碰到什么意外还是仅仅就是迷路了?我茫然地在路上继续搜寻着,在转弯的路口我遇到了同样焦虑同样找寻中的妻子,我们商量着种种可能发生的情形并不时和家里用电话联系,商讨着是否要向派出所报警并询问孩子的老师,一切仿佛是停滞了,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过去的是那么匆忙又那么缓慢,那一段过程至今在我的脑海里仍是定格着的,昏黑的夜空,刺眼的车灯和呼啸而过的车辆,匆匆而过的行人……我的心仿佛沉到了心底,内心的压抑和焦虑让我呼吸困难。
莫怀戚散文《散步》赏析(三篇)
莫怀戚散文《散步》赏析一、整体把握这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
作者表达了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
最突出的一点是,“我”的敬老。
试作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如果把母亲冷落在家里,散步就带老婆孩子,那会怎么样呢?不少人往往是这样做的,在他们看来,没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开心。
殊不知,老人在家多么孤独、凄凉、寒心。
不劝母亲一起散步,似乎也没有良心的谴责。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既然如此,好像也有理由不去招呼了。
作此假设,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第二个假设,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如果“我”依从儿子,那会怎么样?儿子如愿,自然兴高采烈,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骄纵。
母亲呢,老年人有涵养,自然不至于老大的不高兴,但是,心里总不大畅快。
年纪大了,自己说话还不及小孙孙。
走小路也有理由,小路有意思,“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散步就是看景的,走小路实在也算不得错。
而“我”唯母命是从,没有把儿子当小太阳宠着,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孝敬,出于良心。
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的善良。
这一家人如此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
二、问题研究1.这篇散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
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2.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呢?探究这个问题,要学会一种思想方法,就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
“我”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
两头都顾到,当然没有矛盾。
有时,无法兼顾两头,就像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那么顾哪一头呢?“决定委屈儿子”,就是顾老的一头。
《散步》谢亨散文赏析
《散步》谢亨散文赏析倘要下起定义,散步是在熙熙攘攘生活的边缘处或空白处自我放逐一回。
直白地说,散步好似自己给自己放风。
自以为,此解甚妙。
喜欢散步的人常常在被烦嚣搅得失去宁静时,自自然然地,心会把脚步牵到一条僻静的小径上,踽踽而行。
寂寞如影,寂寞如随,正应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旷世孤独。
所以散步无须有人相伴,不知不觉,烦乱的心绪自会一缕缕地化解开。
于是,步子变得轻快起来,仿佛是在与清风白云的默然对话中作了一次暂时、诗意的逃避……平静的日子里,散步又是另一番情致。
走出屋子,在阳光底下一步一步踩着自己的影子,蓦然间顿悟:日子原来这般清澈!生命像小孩的脸,滋润,丰盈。
惬意得让人不用去想。
家庭、妻子、工作……这些拥挤的字眼远远地退去了,生命还原出许多空白的间隙,像音乐中的休止符,此时无声胜有声。
“飘潇我是孤飞雁,不共红尘结怨”,带着这样的心境,散步如同恣意的散文诗,脚步便是精妙的句子。
悠然地走在小径上,最好是两旁有树、树上有数点红苞的那种小径。
若是大路,最好是无人,让你从繁华中一进入这种境界,就有世界空旷、天地澄明之感。
若在冬天,可将衣领子竖起来,让脸去红,让鼻子去红。
走着走着,脚暖和了,瑟缩的心渐渐舒张开了,万物仿佛皆因你而生动起来,斑斓起来。
冬日漫步,虽然风是萧瑟的,但孤寂的步履追寻的就是这种疏朗的枝条,青苍的天空。
散步的去处,有时也不妨选择一条小街小巷,一切只要随缘。
漫步青石板上看人来人往,随时可感受到生命的原始张力。
小孩儿骑着童车,飞快地跑,煞是神气!年轻的父亲在后面又骄傲又担心地喊:“慢点儿,毛毛,慢点儿……”买菜的家庭主妇提着菜篮子,在街口遇见了多日不见的老相识,惊喜地相互扯住了袖子,站在街中间,匆忙而愉快地笑着,说着。
要是赶巧,还会不期然地碰上一对白发翁妪,满脸皱纹,安恬地笑着,好似晚秋的霜叶。
他们相携相扶,如同年轻情人,走在小街的夕陽里。
于是,祝福的目光直送他们蹒跚的身影,且行且远地消失在路的尽头……经常散步的朋友爱把自己走过的小径、小巷、小街叫做“我的小路”。
莫怀戚《散步》解读
莫怀戚《散步》解读《散步》是莫怀戚的一篇散文,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对于此篇散文主旨的解读,有人云:尊老爱幼;亦有人云:责任;还有人云:孝道……凡此种种,都有说服人的理由,在这里,笔者从“生命”的角度进行解读,以期获得更佳的效果。
从文章的写作背景而言,此文写于1985年,当时作者的父亲刚去世,母亲由于失去丈夫,似乎失去了生活目标,身体状况很差,作者的弟弟是医生,他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生活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本文初春的外出散步就是一次陪伴,而与陪伴相伴的,就是对“生命”这个命题的感受和思考。
阅读文章,有这样的一句:“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这句话是文章的核心内容,是作者所要歌颂的主题,是作者对生命的赞叹。
联系全篇来看,处处显示着作者对生命的赞颂:对于母亲而言,有这样的一句话:“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对呀!“又熬过了一个冬季”中“又”是再次的意思,“熬过了”是经过各种困难,经历了身体的种种磨难,克服了疾病的折磨才度过来的,“一个冬季”意味着寒冷的冬季度过,迎来了温暖的春季,让生命在春天里延续。
对于一位刚失去丈夫,经历了疾病折磨的高而瘦的老了的母亲来说,“又熬过了一个冬季”确实不易。
在生命的延续中,作者为了多陪伴母亲,让母亲生命延长,倡导母亲去散步“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种陪伴是对生命的一种责任。
另外,在生命的延续中,发生了走大路和走小路的分歧,最终“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正体现了对小生命的关爱!对于作者自己及妻子而言,二人正处于生命中最旺盛的时期,身上对生命的责任很大,既要让老人生命延续,又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包括心理健康),这对于强壮、高大的作者和温柔、贤惠的妻子而言,肯定能够做得到,在散步的过程中,作者和妻子就是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的。
散步课文解析笔记
散步课文解析笔记《散步》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的故事。
这个故事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让人感到温馨、亲切,并且能够引发人们对家庭、亲情和生命的思考。
以下是对《散步》课文的解析和笔记:1.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一个春天的午后,阳光明媚,天气宜人。
作者一家三代人一起出去散步,感受春天的气息。
这个简单的场景,却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深厚。
2. 人物形象:作者一家人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母亲慈祥可亲,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可爱。
在散步的过程中,他们之间充满了关爱和互动,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3. 情节发展:故事的情节非常简单,但是细节描写非常生动。
从一开始的出门散步,到中途的走丢和寻找,再到最后的回家,每一个环节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通过这些情节的描写,作者也展现了他对家庭、亲情和生命的感悟。
4. 主题思想:《散步》这个故事的主题思想是家庭、亲情和生命的重要性。
通过散步这个简单的场景,作者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爱,以及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这个故事提醒人们要珍惜家庭和亲情,关注生命的价值。
5. 写作特点:《散步》的写作特点包括生动的细节描写、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
同时,文章的语言非常朴实、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最后,文章的主题是深刻而有力的,让人在阅读之后会有很多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散步》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精读课文,它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家庭、亲情和生命的重要性,让人感到温馨、亲切,并且能够引发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后,相信你会对家庭、亲情和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散步赏析
《散步》赏析莫怀戚散文《散步》的情节很简单,一家四口出门散步,原本只是作者经历的生活片段,却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灵震撼。
作者全家出来散步,感受春天的气息。
初春的南方,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面对这些,作者不禁发出感慨,慨叹春天来得太迟,慨叹年事已高的老母“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作者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描写自己内心多么纠结,但一个“总算”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盼望春天及早到来的急迫心情,而“熬”字更能表现出儿子对母亲身体状况的担忧。
之所以作者会有如此的恳切和忧虑都是源于他对母亲无限的爱。
这种爱绝不是肤浅的殷勤,正如母亲因为人老体弱不愿意出门走动时,作者耐心的劝导一样,他将所有的关切和爱意都隐藏在细节之中,真挚而又深沉。
整个散步过程一直弥漫细腻又动人心魄的情爱。
因为爱,作者在面对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时义无反顾地选择委屈儿子,顺从母亲;因为爱,奶奶轻轻抚摸孙儿的脑袋,改变了主意,听从孙儿;同样是因为爱,妻子和他甘心俯身,身背老小。
浓浓的爱牵动着这一家三代,编织了一幅温馨感人的画卷,让我们见证了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作为一家三代老小的顶梁柱,莫怀戚丝毫没有逃避赡养母亲的责任、抚养儿子的义务。
他爱他们胜过于爱自己,母亲拖着病痛熬过严冬后的酸楚与庆幸,儿子聪明伶俐表现下的得以与自豪都是最好的见证。
于是当家人因为意见不统一而产生分歧的时候,作者霎时间感到责任重大,犹豫不决,苦心思索,寻找两全其美的办法。
所作所为,一言一行,无不透露着对生命的珍视与尊重。
事实上,这种对生命的珍视一直贯穿着全文始终,如果没有对生命的善待,作者不会责怪姗姗来迟的春意;如果没有对生命的善待,作者也不会牵手全家聆听大自然的苏醒;如果没有对生命的善待,作者不会愿意和妻子一同背起老小,走回家去,乃至走完人生。
在莫怀戚的《散步》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
他正是用生活中的点滴来践行着一个中年人对于家庭、对于社会的责任,昭示着一个生命对于生命的真诚。
莫怀戚笔下的亲情风景《散步》赏析
莫怀戚笔下的亲情风景《散步》赏析《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作者莫怀戚用简洁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的温馨画面,展现了浓浓的亲情。
文章开篇便点明了散步的人物和地点,“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简单的一句话,将家庭成员一一列出,为下文的故事展开奠定了基础。
在散步的过程中,母亲本想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却想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
面对这一小小的分歧,作者展现出了作为中年人的担当和智慧。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然而,母亲却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这种相互的体谅和关爱,让人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十分细腻,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比如,“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通过母亲的动作和“信服”这个词,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信任和依赖。
而“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儿子的天真无邪跃然纸上。
景色描写在文中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段描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亲情如同生命一般蓬勃而美好。
在整个散步的过程中,作者始终在传递着一种责任与担当的意识。
作为中年人,他既要照顾好年迈的母亲,又要关心年幼的儿子,而这种责任并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幸福。
正如文中所说,“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里的“整个世界”,既是对家庭责任的形象比喻,也体现了亲情的厚重。
《散步》这篇文章的语言平实自然,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能深深触动读者的心灵。
它让我们明白,亲情往往就在平凡的生活中,在日常的点滴里。
《散步》的多重意蕴
《散步》,借生活小事叙写家庭关系,于朴实中见真情,于平凡中现深情,意蕴丰厚,耐人寻味。
一、人伦美德的凸显一家四口三代人出去散步。
散步前,母亲本不愿去,在“我”的劝说下,母亲“信服”听从了――她知道散步对身体的好处,理解儿子的一番心意。
听话的行为,说明母亲像“老小孩”,“我”变成了她生命中的依靠。
散步中,母亲和孙子发生了分歧:一个要走大路,一个要走小路。
两难中,“我”决定委屈儿子,将就母亲,原因是“我”伴母亲时日不多。
这体现了“我”的孝顺。
而母亲却要依从孙子,改走小路,这表现出了母亲的慈爱。
妻子的不反对,表现了妻子的贤淑以及对老年人的孝敬。
孙子的安静,表现了孙子的乖巧以及对奶奶的热爱。
母亲的慈、“我”的孝、妻子的贤慧、孙子的乖觉,这种种人伦美德,让人感动。
二、家庭亲情的传递母子情深、夫妻情真、父子情浓、祖孙情醇――《散步》传递出至善至美的亲情。
在散步的先后顺序上,“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表明了“我”的扶老和妻子的携幼。
“我”扶母亲,正是儿子对母亲的亲敬之情。
但是母亲并未倚老卖老,当与孙子的路径选择发生冲突时,母亲主动放弃自己的想法,不顾自己的不便毅然选择走小路――这一方面也许母亲觉得小路确有意思,另一方面也是她不愿扫孙儿的兴,其宽厚慈爱之情跃然纸上。
走不过去的地方,“我”就背着母亲。
“背”的动作是文中感情最深的一笔。
儿时母亲背“我”,老来“我”背母亲,一背见深情。
整个事件中,妻子的乐意奉陪,孙子的不哭不闹,都传递出浓浓的婆媳融洽之情、夫妻恩爱之情、父子的信赖之情。
三、个体生命的传承生老病死,子子孙孙,生生不息。
年老的生命慢慢衰老,青壮年承前启后,承担起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责任,年幼者健康快乐地成长。
个体的生命消亡了,整体的生命却代代延续。
新春终于来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不正是生命传承的象征么?生命的年龄表现,不外乎是老年、青壮年、少年,分别代表生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它们合起来不就是生命的全部吗?四、家庭和谐的构建《散步》还是家庭和谐的象征。
散步课文内容解析
散步课文内容解析《散步》是一篇展现家庭温馨、亲情浓厚的散文。
作者通过描述一次全家三代人外出散步的经历,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家庭和谐的美好愿景。
下面我将从背景意义、地点路线、时间气候、人物活动、情感意义、描绘细节、象征暗示和结论启示等方面对课文进行解析。
散步的背景和意义本文所描述的散步发生在一个明媚的春天,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样的背景环境为散步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同时也寓意着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珍贵。
通过这次散步,作者强调了家庭、亲情和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珍惜这些美好事物的意识。
散步的地点和路线文章中描述的散步地点是田野、小路和远处的油菜地。
这些地方的特点是宁静、美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散步路线的设计则突出了自然和和谐的主题,同时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散步的过程中,作者还带领我们领略了春天的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散步的时间和气候本文所描述的散步发生在春天,天气晴朗,微风轻拂,田野里的鲜花盛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样的气候条件为散步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同时也呼应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生命力和希望的气息。
散步的人物和活动在散步的过程中,文章中出现了“我”、母亲、妻子和儿子等主要人物。
他们在田野中漫步,欣赏着自然风光,互相扶持、关爱,展现出了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力量。
此外,还描述了母亲走小路的原因和“我”背母亲过小溪的情景,这些细节描写都突显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感情。
散步的情感和意义通过散步这一家庭活动,作者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庭和谐的追求。
在散步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关爱也得到了加深。
同时,作者还通过散步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散步的描绘和细节在描述散步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如“田野里的新绿”、“波光粼粼的小溪”、“五彩斑斓的春天”等,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气息,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散步》读后感
《散步》读后感《散步》是一篇充满哲思和情感的散文,作者通过一次简单的散步活动,引发出对人生、自然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散文中对散步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欣赏。
散步作为一种简单而普遍的活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它不仅是身体上的移动,更是心灵上的旅行。
在散步中,作者观察到的不仅仅是周围的自然景观,更是内心世界的反映。
这种对日常小事的深刻洞察,让我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我们去发现和体验的美好。
其次,散文中对时间的思考,让我对时间的流逝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者通过散步这一行为,将时间的流逝具象化,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和不可逆转。
时间是公平的,它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如何利用时间,却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
这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珍惜了每一分每一秒,是否让时间成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助力。
再者,散文中对自然的描绘,让我对自然有了更深的敬畏。
作者在散步中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我们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最后,散文中的情感流露,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态度。
在散步中,作者不仅体验到了身体上的放松,更感受到了心灵上的愉悦。
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让我深受启发。
无论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总的来说,《散步》这篇散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
它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值得我们去体验和思考,时间的流逝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自然的美让我们学会敬畏和尊重,而对生活的热爱则是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
通过这次阅读,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生活,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
解读《散步》领悟家庭的力量与美好
解读《散步》领悟家庭的力量与美好《解读〈散步〉领悟家庭的力量与美好》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看似寻常却蕴含深厚情感与哲理的散文。
它用简洁而朴实的文字,描绘了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的平凡场景,却让我们从中深刻领悟到了家庭的力量与美好。
文章开篇便点出了散步的缘由,“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简单的一句话,清晰地交代了人物关系,为后续的情节展开奠定了基础。
母亲本不愿出来散步,但在“我”的劝说下,还是出来了。
这一细节,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关心和尊重,也展现了家庭中子女对长辈的体贴。
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陪伴他的时日还长,而“我”陪伴母亲的时日已短。
这个决定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沉的爱与责任。
在“我”的心中,母亲的需求更为重要,这种对长辈的优先照顾,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的体现。
而妻子呢,在这一时刻,没有提出任何异议,默默地支持着“我”的决定,这是夫妻之间的理解与默契,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
当“我”决定走大路时,母亲却改变了主意,选择走小路。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母亲的这一改变,并非是对“我”决定的否定,而是出于对孙儿的疼爱,她不想因为自己而让孙儿失望。
这种在家庭中为他人着想、相互迁就的情感,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在走小路的过程中,“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也是最令人感动的地方。
“我”背上的母亲,代表着过去,是我们需要感恩和回报的;妻子背上的儿子,代表着未来,是我们需要呵护和培养的。
而“我”和妻子,作为家庭的中流砥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
这一刻,家庭的力量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它不仅是一种情感的纽带,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
解释《散步》
解释《散步》
《散步》是一篇散文,描述了一个家庭在春天田野上散步的情景。
文章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家人的互动,表达了作者对家庭、亲情和自然的感悟和热爱。
首先,文章描绘了春天的田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这不仅是自然的美景,也象征着家庭生活的美好和和谐。
家人在田野上散步,欣赏着春天的美景,感受着自然的温暖和恩赐。
其次,文章通过家人的互动,展现了亲情的深厚和温暖。
作者和家人一起走在田野上,互相关心、互相扶持,这种亲情的温暖让人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感激和爱意,让人感到温馨和感动。
最后,文章通过散步这个简单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散步不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享受生活和自然的方式。
作者在散步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恩赐,也表达了要珍惜生活、享受自然的情感和态度。
总之,《散步》是一篇富有情感和意境的散文,通过描绘春天田野的美景和家人的互动,表达了作者对家庭、亲情和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同时,文章也启示人们要珍惜生活、享受自然的美好,追求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
《散步》评析
《散步》评析散步评析这篇文章以“散步”为主题,通过对人们进行散步活动的观察和分析,深入探讨了散步对身体和心理的积极影响。
作者首先描述了散步的益处。
散步有助于增强体力,提高身体素质,降低患病风险。
同时,散步还可以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增进心理健康。
文章中引用了一些科学研究和专家的观点,进一步加强了这些观点的可信度。
接下来,作者探讨了散步的具体方式和技巧。
他提到了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散步,坚持每天一定的步数,走路时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节奏等等。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享受散步的乐趣,更有效地获得健康的益处。
然后,作者分享了一些散步的经验和感悟。
他提到,散步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散步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家人或朋友一同散步还可以增进感情。
通过散步,作者发现了内心的力量和平静,让他更加积极向上。
最后,文章总结了散步的重要性和价值。
散步不仅仅是一种健康的活动,更是改善生活质量的方式。
只要人们保持定期散步的惯,就能够享受到健康、快乐和内心的平静。
通过对“散步”的评析,这篇文章深入挖掘了散步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同时分享了一些实用的散步技巧和经验。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散步的热爱和理解,对读者更多地了解和实践散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发。
总字数:XXX字Note: Please replace "XXX" with the actual word count of the document.。
《散步》赏析
《散步》赏析《散步》的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莫怀戚领我们《散步》,就像走在林间的蜿蜒的小径上,心情愉悦,欣赏着无限风光。
一、对称美在文中多处出现了对称的语句,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
例如: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
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例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儿子与母亲对比我选择了尊重母亲,体现的是我对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体现了文章的主题,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此种对举在文中比比皆是:“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我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给读者以美感,它同时也为文章的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二、大词小用、以小见大一家人散步本是很平常的小事,可作者在遣词造句时把某些词语加重了分量。
正所谓的“大词小用、以小见大”。
例如:一处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很严肃的事情:在家庭中中年人,既要爱护小的,又要尊敬老的,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散步》课文 解析
《散步》课文解析一、整体把握本文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容易激发学生的感受、联想和思考;作品内涵丰富,又很适合做多元解读。
对于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要注意“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作者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可以参考他的“创作谈”,但文学阅读的规律往往是“形象大于思想”,作品一旦问世,就有了相对独立的生命,应该允许读者从中读出多样的滋味、多角度的理解。
比如,可以读出“亲情—关爱”“谦让—和谐”“孝道—伦理”“中年—责任”“生命—感慨”“选择—担当”等。
甚至,如有学生认为本文写得过于“矫情”,也应鼓励他自圆其说,这是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绝好契机,也是对课程标准中“阅读对话”原则的贯彻。
本文的写法,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在散文中运用了小说笔法。
作者的文学创作本以小说见长,他在这篇散文的写作中也引入了小说笔法。
正如作者所言,本文写的内容有真实生活的基础,却经过了截选、嫁接与改造,更富有曲折性和镜头感。
即使是叙述“散步”这样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也要制造一些波澜,带来一点曲折,这使得本文颇有几分小说的色彩。
另外,散文本是一种“向内转”——专注于自我心灵倾诉的文体,但本文作者却并未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以叙事为载体,用故事本身来说话,这也是小说笔法的体现。
第二,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
除了两处景物描写,本文没有多少形容词和细致描摹,多用短句,仿佛拉家常;但若干语句简约而耐人咀嚼。
例如第二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个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充分显现出来,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跃然纸上。
本文语言的另一特点,表现在多用对称句与回环句上。
例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个回环句,把母子关系倒溯到几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顺、老人的孤弱依赖、生命的轮回之感尽在其中,读来不能不为之动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文《散步》的多角度解读
美文是新文学领域最亮丽的一方新土地,具有可意会难言说的韵味。
它唯美、精致、隽永、智慧,发人深省,感人至深,既充满生活情趣,又不乏理性光芒,尤其受到青少年朋友的喜爱。
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散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3课、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在入选的所有美文中放射着令人瞩目的光辉,堪称美文中的美文。
于是,关于《散步》的解读自然成了此类文本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莫怀戚的《散步》辞文并茂,美不胜收,篇幅极其精巧。
全文仅683个字(人教版683,苏教版698个字),通过“一家人散步”的寻常家事,却表现出亲情、生命、使命的深刻命题。
这样回味无穷,感动常在的作品选入新教材,为初中语文增添的不只是美丽。
一篇耐人寻味的极美之作,自然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
倘若众口一词,抑或用一两句话就能说出其全部的“美”,恐怕也算不得美文了。
真正的好是说不清好在哪里的好,真正的美是看不透美在何处的美。
《散步》就是这样- 篇从不同侧而欣赏,从不同角度解读,都能折射出不同美的当之无愧的美文。
不必问《散步》一文在歌颂谁,不必求《散步》的主角到底是谁,也不必争《散步》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可以尝试从多角度解读美文,这样才能发掘出《散步》多重的美。
简约曲折的情节——故事美
《散步》讲述了一个平淡无奇却出奇、看似寻常无比实则感动无穷的故事。
故事极尽简约,简约到两个字就能概括无遗——“散步”一家四口,二代同行,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故事情节简单,然而故事的发展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平顺。
先是年迈身体又不好的“母亲”不愿意出来,在“我”的说服下“母亲”才答应和我们一起散步:“我和母亲走在前而,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而”,“前而也是妈妈和儿子,后而也是妈妈和儿子”祖孙二代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相携走在生命复苏的日野上不想行至半途却“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而在我己经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时,“母亲”又“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于是,一家人
“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角塘走去”至此和谐的一家定格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极尽唯美的镜头里。
“文似看山不喜平”。
不足700字的故事,却有如此起伏跌宕的曲折之美,我们为莫怀戚先生尺水兴波的功力深深折服。
温暖多重的主题——亲情美、生命美、自然美、社会美
《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
通过仔细研读,我们发现:对一家三代散步整个过程的描述,意在讴歌亲情之美、人性之美、家庭和谐之美,这里有“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的母子情,也有“我”和妻子之间的夫妻情,还有母亲和孙子之间的祖孙情;对南方蓬勃春景的描绘,则意在赞美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社会和谐之美;文章用较多笔墨着力叙述在“去不去散步”、“走哪条路”时“大家”的表现以及“我”的决断,意在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及作为家庭核心力量的“我”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由此可见,《散步》主题鲜明多重。
既是亲情、生命、使命的交响,又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乐章。
尺幅小文,却能兴惊天大波,我们不能不惊叹于莫怀戚先生对人、对生命、对家庭、对社会,甚至对自然风物超敏锐的洞察与体味。
鲜明入心的人物——角色美
一篇精致的叙事性美文首先要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其次便是个性鲜明、到位入心的人物。
《散步》人物不多:“我的母亲”、“我”、“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
显然,“我”是整个家庭的核心,所有人物都与“我”相关。
作为中坚力量的“我”是家里的“主心骨”、“顶梁柱”。
对“母亲”,我是强壮、孝顺的儿子,对“妻子”,“我”是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大山,对“儿子”,“我”是高大、可敬的父亲。
“母亲”善解人意,相信儿子,爱护孙儿,是一个可尊可亲的谦谦长者。
文中描写“妻子”和“儿子”的笔墨虽不多,但人物形象清晰可见。
“妻子”温柔贤惠,对“儿子”她是慈爱的妈妈,对婆婆她是孝顺的儿媳,对丈夫她是贤妻至宝。
“儿子”大真活泼、聪明乖巧,当爸爸做出“走大路”的决定时,他并没有反对,小小年纪也懂得识大体。
文章以其超短篇幅,能做到每个人物都真切鲜明,每个角色都贴切动人,实在难得。
作者巧用“亲情”的线将三代人、四个人物串在一起,组成一张温馨和美的“全家福”,全家福里的每个人都闪耀真善美的光辉。
生机盎然的景色——意境美
常言道“好花也要绿叶扶”。
莫
怀戚先生把一个动人的故事、四个闪
光的人物形象,放在南国生机盎然的
春色里,营造了一个超美的意境,让
《散步》的所有情节都在优美的环境
中铺JF。
文中那洋溢着生命律动的景
物,让人陶醉。
笔墨简省,却有传神
之韵。
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情景交
融。
文中两个写景的段落不能不提:
一是第四自然段对南方初春日野的描
写,“新绿”、“嫩芽”、“冬水”的
水泡分明是春的讯息和不可遏比的新
生的力量,这是对自然的礼赞,是对
春大的礼赞,更是对生命的礼赞。
第
七自然段描写母亲目之所及的景象,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
“水波粼粼的鱼塘”表现母亲对美好
与新生活的憧憬与渴望,这是一种对
生命的眷恋与挚爱。
这两处倾情的写
景,为《散步》增添了欣欣向荣的妩
媚之色
《散步》之所以感人、之所以美
丽,景物的烘托、意境的营造功不可
没。
否则《散步》便不会J「始在充满
希望的J「始,也不会有向更加充满希
望的所在走去的浪漫了。
朴素优美的表达——语言美
《散步》的语言风格也跟“散步”一样的潇洒尽情,时而家长里短,娓娓道来,极尽朴素,“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时而郑重其事,妙语连珠,第四段景物描写最后有句点睛之笔“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还有文章最后那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更是情理交融,意味深长。
此外,《散步》用语还有骄散结合的特点。
文中不少语句大致对称,具有一种和谐的对称美: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
老了,她早己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些句子形式整齐匀称,读来流畅悦耳。
也有一些语句又构成不对称的美:“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
来,就是整个世界”显然最后一句
句式有了变化。
假如作者采用一贯到底的相同句式来表达(p}C像有些语文同仁主张的那徉,那只是寻常笔法,甚至有些欠妥。
一是形式上显得单调,自然也就没有了可贵的不对称美;_是前而两句整齐的铺垫后作者最想表达的那句极富哲理的内容也就得不到突出了。
这样行文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
正是这种变幻的节奏才更加形象地体现出“我”和“妻子”重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散步》语言朴素优美,内涵丰富。
一词一语都像是从作家心里流淌出来的甘泉,吸引我们由外而内地去品尝它所有的美
有人说《散步》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有人说《散步》是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我说《散步》是一杯用平常心酿造的生活的美酒。
《散步》的故事美、主题美、人物美、景色美,语言也美。
其实《散步》的美远不比这些。
回望《散步》的行文,表而看由“事”(一家人散脚贯穿,实际上
则是由“情”(亲青统领,表而写
景实则为人,表而叙事实则抒情寓理。
《散步》的事感人,《散步》的
情醉人,《散步》的理更加地动人《散步》集自然美、人情美、理性美
于一身,是一幅极美的生活画卷虑李清瑛,广西贺州学院中文系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