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新课标高考~考纲详细文综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政治试题(大纲版,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政治试题(大纲版,解析版)说明:本卷为大纲卷,由政治解析团队第一时间独家人工录入。
24.2020年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在春节前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
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
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是因为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D. 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25.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0-10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
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7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A.商品消费支出占比增加B.服装消费支出占比增加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增加D.家电维修支出占比增加2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律等措施,使各收入主体之间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A、C属于再分配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B与题意不符,国有企业上缴利润不属于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
27.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人民币新增2.76万亿元,远高于2020年的0.49万亿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因收购外汇资产而增加本币投放的做法A.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B.会提高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C.会加快人民币的流通速度D.会提升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28.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
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2020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全国卷Ⅰ) Word版含解析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解析】
【详解】从材料的时间来看,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鉴于当时的经济基础和现状,党中央联合资产阶级的目的是便于接管城市后进行经济的恢复,B项正确;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内容,不符合材料的时间,排除A项;国营经济是公有,而资本家是私有,因此联合资本家明显不是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党中央要联合资本家,而不是调整新民主主义政策,排除D项。故选B。
3.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把福建的水稻推广到江浙一带甚至北方,同时广南和四川都种植水稻,这反映出宋代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各地都已经能种植水稻,故A正确;曹魏时已经有翻车,故B项排除;仅从水稻种植的推广不能得出区域经济的均衡,区域经济不仅仅饱含农业,排除C项;水稻种植推广会对饮食习惯的改变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出,应用科学和技术所占比重最大,这些应用科学与技术与近代企业的兴办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才会有很多人提问相关的问题,故C项正确;从材料来看西学得到了传播,中体西用思想并没有被抑制,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有维新的主张,且此时只是早期维新出现,并没有往深入发展,排除B项;崇尚科学成为主流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D项。
解析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 政治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一双限量版运动鞋,官网标价千余元,线上倒手几次价格就能翻到几万;有人甚至声称自己靠炒鞋月入十几万……一段时间以来,炒鞋不断升温,引发媒体关注,并纷纷提示风险。
炒鞋行为存在风险的原因在于()①鞋已不具有使用价值,其交易不是商品交换②鞋的价格远远高于鞋的价值,背离了价值规律③借助网络交易平台炒鞋,货币难以充当流通媒介④资本追逐不断推高价格,鞋的价值越来越难以实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命题意图】本题以网络炒鞋这一热点切入,考查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侧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价值与价格、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
一段时间网络炒鞋不断升温,并引发一定的风险。
炒鞋行为存在风险,是因为鞋的价格远远偏离其价值,违背了价值规律,②正确;炒鞋行为的背后是资本在追逐利益,因此,资本追逐不断推高价格,几次倒手后价格翻了好几番,会最终导致鞋很难卖出去,其价值越来越难以实现,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④正确;①说法错误,炒鞋不会影响鞋的使用价值,其交易仍然是商品交换;③说法错误,在市场经济中,货币依然充当着商品流通媒介。
13.近年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南昌局集团、成都局集团等发布消息,对所属高铁列车执行票价调整:以公布票价为最高限价,分季节、分时段、分席别、分区段在限价内实行多档次票价,最大折扣幅度5.5折。
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及考试大纲
2020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及知识点如果你今年高考选了地理,想在短时间熟记知识点,那就打印出来多看几遍,如果你想快速提高成绩,那来看看考试大纲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第一部分经济常识1.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生和发展(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企业和经营者(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兼并与破产(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4.产业和劳动者(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6.银行和储蓄者(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关税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哲学常识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3)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3.认识论(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3)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4.人生观和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6)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第三部分政治常识1.我国的国家制度(1)我国的国体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家职能(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3)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4)我国公民与国家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1)政党与政权政党的特征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3)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我国的民族和宗教(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我国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4.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1)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2)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3)我国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四部分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一、国家1、本质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020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新课标
2020新课标高考大纲(政治)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政治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2020年高考各科大纲-政治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 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 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 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8
(3)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 文化传承与创新
(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2020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
2020 年全国新高考资料,全国文科状元也多次曝光,让很多家长和学生都颇感惊奇。
自然地,这次提及的“全国卷”也成了热点话题。
那么,到底 2020 年的新课标 2 卷文综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呢?以下就是对这个话题的详细介绍。
一、2020 年新课标 2 卷文综的总体背景1.新课标的发布时间:新课标在 2017 年就开始布局,至 2020 年,全国各地也都先后实施新课标。
2.新课标的总体理念:“素质教育”是新课标的总体理念。
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知识面,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3.文综的位置与意义:文综在新课标中的位置十分重要。
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考察了学生对于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等的综合认知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2020 年新课标 2 卷文综的主要特点1.知识点贴合现实2020 年新课标 2 卷文综更加偏重于社会生活中的知识点。
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知识点,更加贴合现实生活。
在历史学科当中,不再只是重点强调古代历史,而是增加了对于近现代历史的重视。
在地理学科当中,对于自然灾害、城市化等现代社会问题的考察也多了起来。
2.能力考察更全面2020 年新课标 2 卷文综对于学生的能力考察也更加全面。
不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
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等等。
3.注重综合素质2020 年新课标 2 卷文综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再只看重学生的分数,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当中,就增加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不再只是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等综合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针对 2020 年新课标 2 卷文综的备考建议1.了解新课标的理念了解新课标的理念也是应对2020 年新课标2 卷文综的一个重要指导。
只有深刻理解了新课标的理念,才能准确把握新课标 2 卷文综的考试要求。
2.多方面准备学生在备考 2020 年新课标 2 卷文综时,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准备。
2020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新课标
2020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新课标2020新课标高考大纲(政治)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政治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2020年度新课标高考~考纲详细文综
2018 年高考考试说明详细版文科综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
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202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完整)
202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完整)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202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已经公布,具体考试大纲内容如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2020年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及考试大纲
2020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及知识点如果你今年高考选了地理,想在短时间熟记知识点,那就打印出来多看几遍,如果你想快速提高成绩,那来看看考试大纲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第一部分经济常识1.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生和发展(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企业和经营者(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兼并与破产(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4.产业和劳动者(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6.银行和储蓄者(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关税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哲学常识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3)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3.认识论(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3)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4.人生观和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6)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第三部分政治常识1.我国的国家制度(1)我国的国体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家职能(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3)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4)我国公民与国家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1)政党与政权政党的特征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3)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我国的民族和宗教(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我国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4.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1)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2)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3)我国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四部分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一、国家1、本质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答案+全解全析纯word版(2020.6.15)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20.6.15本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隐形冠军企业是指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明确战略,产品、服务难以被模仿和超越的中小型企业。
位于武汉的H企业成立于2008年,多年来专业提供以医院洁净室为核心的医疗专业工程整体解决方案。
该公司长期深度合作的医院客户数量有600多家,业务覆盖全国20多个省区。
据此完成1—2题。
1.与传统工业相比,隐形冠军企业的生产特点是A.生产规模较大B.产品类型多样C.技术水平较高D.资源需求量大2.H企业业务覆盖范围广泛的主要原因是A.产品品质优良B.产业链供应完备C.企业员工众多D.营销推广力度大有学者根据我国典型乡村转型发展过程,提出了乡村转型发展阶段模型(见下图)。
因资源基础、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差异,乡村实际发展过程可能存在阶段的跳跃现象。
位于江苏省南部的某村地势低洼、土壤贫瘠、粮食产量低,改革开放前极为贫困;1978—1980年,该村改造低洼土地,解决了温饱问题;1981—2003年,该村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筹建村办轧钢厂,并形成了完整的钢铁生产体系,还不断拓展电子加工、观光休闲、度假酒店等行业;现在该村基本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无异。
据此完成3—5题。
3.在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该村A.乡村环境不断改善B.耕地面积逐渐增多C.劳动人口越来越少D.乡村景观逐渐消失4.推测该村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跃过的阶段是A.工程化阶段B.非粮化阶段C.非农化阶段D.社区化阶段5.该村转型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A.地理位置优越B.土地资源充足C.矿产资源丰富D.科技水平较高僧帽水母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随风、水流移动,因形如僧侣的帽子而得名,虽外表动人,但触须有剧毒。
202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202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018年高考政治大纲考试范围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
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高考政治经济生活1.货币(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2.价格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企业与劳动者(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1)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3)融资8.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二部分高考政治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我国的政府(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4.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高考政治文化生活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8)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8)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8)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一、坚定信心,充分利用和分配时间1.要充分分配时间:2.要充分利用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的另一要求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一切干扰(包括不正的班风、自己不良情绪、不当朋友、不良习惯等影响);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计划;讲究学习、复习方法,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虚心听从老师的引导,按部就班进行复习;上课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切忌自满、自以为是,一两次考试成绩不错就沾沾自喜,以为已经可以了,不再努力;对于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应及时问老师,不要有思想负担。
【2020年高考】思想政治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 调动和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3. 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 论证和探究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
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1. 货币(1)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 价格(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 消费(1)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 生产与经济制度(1) 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 企业与劳动者(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 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 投资与融资(1) 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 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7. 个人收入的分配(1) 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 国家收入的分配(1) 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 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 征税与纳税(1) 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 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11.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1. 公民的政治生活(1) 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第二部分政治生活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 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 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4. 当代国际社会(1)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文化生活1. 文化与生活(1)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 文化传承与创新(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1.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 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 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 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 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2020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官方版)
2020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 调动和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3. 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 论证和探究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
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1. 货币(1)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 价格(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 消费(1)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 Th产与经济制度(1) 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 企业与劳动者(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 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 投资与融资(1) 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 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7. 个人收入的分配(1) 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 国家收入的分配(1) 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 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 征税与纳税(1) 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 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11.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1. 公民的政治生活(1) 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 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 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4. 当代国际社会(1)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文化生活1. 文化与生活(1)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 文化传承与创新(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三部分文化Th活(3)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1. Th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 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 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 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 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 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时事政治1.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 月至考试当年3 月)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考点标点意义:语言文字运用中新增标点的意义这一考点。
全国卷Ⅱ考查对“引号”不同意义的理解与辨析。
新题型理由探究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新增理由探究题。
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主观题考查探究某一观点或现象的原因。
新要求1.语言文字运用(1)词语辨析①考查范围扩大。
一改往年只考查成语(辨析或选用),变为考查实词(双音节、三音节)、短语、成语,而且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
②考查位置改变。
全国卷Ⅱ在病句题中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2)补写句子渗透逻辑推断能力。
三套全国卷的第20题都采用了往年常考题型——补写句子,但不同的是,三道试题都选择了生物科普类材料。
要拟写出正确答案,除了要考虑前后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外,还要深谙其中的科学原理,这类题型凸显了对考生逻辑推断能力的考查。
(3)新闻压缩旧题型重新包装。
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都考查了对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三道试题都选取真实新闻报道。
试题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文言文阅读材料来源更靠前。
选取了“二十四史”中成书最早的《史记》,且都是考生熟知的历史人物,体现了对教材知识的迁移。
3.论述类文本阅读渗透课标“学习任务群”思想。
全国卷Ⅰ第3题的C项,考查了文本内容与课外说法的相通性。
4.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范围扩大。
全国卷Ⅰ选择了科普说明文文段。
5.文学类文本阅读渗透整本书阅读要求。
全国卷Ⅰ的第9题,从鲁迅整本书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6.写作应用文体全面呈现。
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考查了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把应用文的写作作为考查的一个方面。
二、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2020高考大纲和说明(除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外的其他所有省份,也包括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8省市的2020届考生)1.高考大纲(沿用2019版)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考试说明详细版文科综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
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
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
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试内容政治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是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
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这种捕捉新的讯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就更凸显出其重要性。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
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信息获取的路径教之学习更为宽广,其目的除丰富社会体验、文化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信息传递的内容,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实质,判断事物的发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
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案例所提供信息的提炼和整理。
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首先,某些问题的答案就自然地隐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之中。
其次,试题设计的思路也往往包含在题目的行文之中,通过审题,了解命题的意图,有助于准确把握试题的脉络。
考生回答问题时必须明确试题要求回答的方向与内容。
试题均有一定的要求与指向,考生不能抛开试题的要求而随意回答。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呈现方式看,主要有文字和图表两类。
图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柱形图、扇形图、统计表,还包括漫画等。
图表的特点有其直观的一面,例如,表格中的数据只需横向或纵向比较就可以得到数据的发展趋势;图表的特点也有其复杂的一面,例如,表格略去了其他陈述性文字,仅保留抽象的数据,则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就需要考生进一步去发掘。
在当前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图表、数据往往用于表现形势、环境、资源、产业、事物发展的过程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图表能够得到更为直观、更为系统的体现,能够帮助人们历史地、全面地观察事物的演变,所以现在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解释这些图表的时候,主要是要学会判断图表所呈现的事物;其次,要进一步发掘信息价值,找寻图表所列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说到底就是要能够用图表、数据来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律或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
3.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在对试题进行通读、理解之后,必须对试题的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对不同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整合。
试题围绕某个主题通过一定的背景材料构建新的情境。
背景材料中一般会包括回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但是背景材料在为主题服务的同时,并不是一次性地、集中地将问题的各个要点全部展现出来,试题的设计由于形式的多样化而使主题的要点分散于各个数据、图表或文字之间,需要从中提炼、整合,形成完整的观点或认识。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所谓调动知识,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
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地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因而这一能力目标既检测受试者的思维速度与品质以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备程度,又是对学习意义的深化。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
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但考生解答问题时所需调动和运用的知识并非是完全可以照搬已有知识储备的。
试题所设置的新的情境、提出的新的问题要求考试从知识储备系统中查找,甄选出已存储的、相关的知识,将它重现和再认,并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将之运用在特殊的要求中。
1、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所谓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知识的问题主要是指运用知识的准确性问题。
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对于不同的问题用相应的知识来说明。
倘若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的情境、要求等不相符合,或者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答非所问,则对问题的回答就是无意义的。
第二,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要求相对应时,也应满足知识体系上的科学性。
这能反映考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和掌握知识是否扎实。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非选择题的部分,政治科考试在涉及问题时由于表述的不同所要求考生回答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例如,设问中的要求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差别,“为什么”、“怎么样”的问法,更多地强调把重点放在如何运用知识上。
这也就要求考生在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这些差别,有针对性地调动知识,判断并回答问题。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以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情境材料呈现在试题中,是政治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
因此,政治科高考除了要求考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课本知识外,还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来回答问题。
3、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生不仅要能够调动和运用课本以及重大时事等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而且要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累的各学科各方面的知识,所形成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如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等,考生检索知识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准确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
“描述和阐释事物”在考试时往往是题目的具体要求和任务。
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政治学科术语予以叙述。
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中学政治教学,绝大部分知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形态呈现。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是中学政治教学的最基本能力要求。
2、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1)所谓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就是在考察事物的特征时,加入时间的因素,即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及意义等。
所谓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