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大纲说明
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卷考试大纲说明
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卷考试大纲说明如下:一、考试性质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即将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应能测试出考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情况,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及考生参加高等教育学习或以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二、考试内容高考英语主要考察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除此之外,考纲也对语法、词汇及各种题型的考试比例做了详细说明。
三、考试形式高考英语考试形式为笔试,时间为100-120分钟(其中听力约20-30分钟),满分一般为150分。
试卷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听力、阅读理解、语言知识运用和写作。
四、试卷结构听力部分包括对话理解和短文理解,主要考察考生理解口头语言的能力。
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考察包括单项填空和完形填空,主要考察考生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运用能力。
阅读理解部分包括四篇短文,题材和体裁各不相同,主要考察考生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语言知识运用部分包括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填词,主要考察考生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运用能力。
写作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提示信息及要求写出一篇短文,长度应符合要求。
这部分既考察考生的语言知识水平,也考察其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考试目标考试大纲详细列出了对不同级别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的要求,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
六、题型示例考纲提供了各种题型的示例,包括听力选择题、听力填空题、阅读理解选择题、完形填空题、语法填空题、阅读理解简答题、写作题等。
七、样题考纲最后附有样题,供考生参考。
样题按照实际考试形式和要求制定,可以帮助考生了解考试的形式和难度。
总之,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卷考试大纲旨在为考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同时为教师和学校提供教学参考和指导。
考生应认真阅读考纲,了解考试要求和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备考,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应试能力。
新课标2020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化学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2020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新课标
2020新课标高考大纲(政治)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政治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新课标高考大纲
新课标高考大纲摘要:一、新课标高考大纲概述1.新课标高考大纲的背景与意义2.新课标高考大纲的主要内容二、新课标高考大纲的具体内容1.高考科目与考试形式2.考试内容与要求3.考试分数与录取方式三、新课标高考大纲的影响与评价1.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2.对高校选拔人才的影响3.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正文:新课标高考大纲是我国教育部门为了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的重要举措。
它旨在建立一个公平、科学、规范的高考体系,更好地选拔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高考大纲主要包括高考科目与考试形式、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分数与录取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高考科目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类别,考试形式分为笔试和面试两种。
笔试部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
面试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其次,新课标高考大纲对各科目的考试内容与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各科目考试内容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重点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核心素养和学科思想。
最后,新课标高考大纲明确了考试分数与录取方式。
高考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各占150分,其他科目各占100分。
高校录取时,将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中学阶段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新课标高考大纲的实施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新课标高考大纲对高校选拔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科特长。
新课标高考大纲
新课标高考大纲
新课标高考大纲是为了适应新的教育改革而制定的,它强调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的考查,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新课标高考大纲的特点:
1. 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新课标高考大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
2. 强调学科素养:新课标高考大纲强调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多元化评价方式:新课标高考大纲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笔试、面试、作品评价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4. 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虽然新课标高考大纲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的考查,但仍然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学生需要掌握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5. 注重实际应用:新课标高考大纲强调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之,新课标高考大纲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已经公布,要求考生具备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以下是具体的考试大纲内容: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XXX2021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A.识记:要求考生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要求考生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要求考生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要求考生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鉴别、赏析和评说。
E.表达应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表达。
F.探究: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XXX2021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内容来自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
每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理解古代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3.分析综合C分析古代诗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归纳主题和内容要点。
4.鉴赏评价D欣赏古代诗文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评价诗文的表现力和思想深度。
5.探究F探究古代诗文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倾向。
1.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在研究文言文时,需要理解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Ⅰ. 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招生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直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纲要(完整) Ⅰ.考试性质普通初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与的选拔性考试。
初等学校依据考生效果,按已确定的招生方案,德、智、体片面权衡,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依据普通初等学校正重生文明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1年公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规范(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表达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察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艺的掌握水平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剖析、处置效果的才干。
12021年高考政治纲要考核目的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可以从标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以下效果的有关信息。
可以快速、片面、准确地从图、表等方式中获取回答以下效果的有关信息。
可以准确和完整地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可以依据从标题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明、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别。
可以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进程中取得的严重时势和相关信息。
可以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艺的才干。
3.描画和阐释事物可以用繁复的言语描画经济、政治、文明、哲学等学科所触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念。
可以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念和方法,剖析、比拟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明等现象,看法事物的实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实际效果和理想效果。
4.论证和探求效果依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艺,发现或许提出表达迷信肉体和创新看法的效果。
综合运用标题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取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拟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求效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言语、明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求的进程和结果。
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整)
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整)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202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完整)
202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完整)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202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已经公布,具体考试大纲内容如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2020年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读全面而又突出重点地对数学基础知识考查,增加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注重学科内在联系和知识综合性,深度考查知识网络的交汇点。
2021年《考试大纲》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以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制定,较2021年文化素质的要求有所提升。
《考试大纲》在延续2021年指导思想、考核要求及考试范围方面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
仔细研读《考试大纲》,主要体现四个注重:(一)注重高考宗旨和功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培养教育体系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以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为基本遵循,科学构建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高考评价体系。
继续坚持“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继续明确“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二)注重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全面而又突出重点地对数学基础知识考查,增加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注重学科内在联系和知识综合性,深度考查知识网络的交汇点。
(三)注重考查数学学科的关键能力强调能力立意,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查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的能力。
强调综合性、应用性的同时,切合考生实际,并展现数学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注重考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数学思想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学科素养,2021年高考试题处处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考试大纲》提出,精心设计数学主体内容,创设新颖问题情境,增加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试题,在数学知识基础上更高层次地抽象和概括并加以运用,以达到考查考生数学核心素养和思想方法的目的。
2020年新课标高考英语考试大纲
2020年新课标高考英语考试大纲英语最新应用考纲解读英语:取消单选新增语法填空题变化:今年英语高考大纲最重要的变化就是题型有重大调整,取消原来的15道单选题,新增10道语法填空题,分值不变总分仍为15分。
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语言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并能使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1—附录5),要求词汇量为3500左右?。
二、语言使用1.听力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
考生应能:(1)理解主旨和要义 (2)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3)对所听内容作出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2.阅读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和要义(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4)作出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3.写作要求考生根据题示实行书面表达。
考生应能:(1)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2)有效使用所学语言知识4.口语要求考生根据题示实行口头表达。
考生应能:(1)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2)做到语音、语调自然(3)做到语言使用得体(4)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 (注:各省区能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考试说明》中对词汇量实行适当调整,但不得低于2000个单词;同时,应制订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分期、分批增加至3500个单词。
)附录1 语音项目表1.基本读音(1)26个字母的读音 (2)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3)元音字母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4)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5)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6)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7)辅音连缀的读音(8)成节音的读音2.重音(1)单词重音(2)句子重音3.读音的变化(1)连读(2)失去爆破(3)弱读(4)同化4.语调与节奏(1)意群与停顿(2)语调(3)节奏5.语音、语调、重音、节奏等在口语交流中的使用6.朗读和演讲中的语音技巧7.主要英语国家的英语语音差异附录2 语法项目表1.名词(1)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2)不可数名词(3)专用名词(4)名词所有格2.代词(1)人称代词(2)物主代词(3)反身代词(4)指示代词(5)不定代词(6)疑问代词3.数词(1)基数词(2)序数词4.介词和介词短语5.连词6.形容词(比较级和级)7.副词(比较级和级)8.冠词9.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2)系动词 (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4)助动词(5)情态动词7.时态 (1)一般现在时(2)一般过去时(3)一般将来时(4)现在实行时(5)过去实行时(6)过去将来时(7)将来实行时(8)现在完成时(9)过去完成时 (10)现在完成实行时8.被动语态9.非谓语动词(1)动词不定式 (2)动词的-ing形式(3)动词的-ed 形式10.构词法(1)合成法(2)派生法(3)转化法(4)缩写和简写11.句子种类(1)陈述句(2)疑问句(3)祈使句(4)感叹句12.句子成分 (1)主语(2)谓语(3)表语(4)宾语(5)定语(6)状语(7)补语13.简单句的基本句型14.主谓一致15.并列复合句16.主从复合句(1)宾语从句(2)状语从句(3)定语从句(4)主语从句(5)表语从句17.间接引语18.省略19.倒装20.强调21.虚拟语气附录3 功能意念项目表1. 社会交往(Social Communications) (1)问候(Greetings) (2)介绍(Introduction) (3)告别(Farewells) (4)感谢(Thanks) (5)道歉(Apologies) (6)邀请(Invitation) (7)请求允许(Asking for permission) (8)祝愿和祝贺(Expressing wishes and congratulations) (9)提供协助(Offering help) (10)接受和拒绝(Acceptance and refusal) (11)约会(Making appointments)(12)打电话(Making telephone calls) (13)就餐(Having meals) (14)就医(Seeing the doctor) (15)购物(Shopping) (16)问路(Asking the way) (17)谈论天气(Talking about weather) (18)语言交际困难(Language difficulties in communication) (19)提醒注意(Reminding) (20)警告和禁止(Warning and prohibition) (21)劝告(Advice) (22)建议(Suggestions)2. 态度(Attitudes) (1)同意和不同意(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2)喜欢和不喜欢(Likes and dislikes) (3)肯定和不肯定(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4)可能和不可能(Possibility and impossibility) (5)能够和不能够(Ability and inability) (6)偏爱和优先选择(Preference) (7)意愿和打算(Intentions and plans) (8)希望和愿望(Hopes and wishes) (9)表扬和鼓励(Praise and encouragement) (10)责备和抱怨(Blame and complaint) (11)冷淡(Indifference) (12)判断与评价(Judgement and evaluation)3. 情感(Emotions) (1)高兴(Happiness) (2)惊奇(Surprise) (3)忧虑(Worries) (4)安慰(Reassurance) (5)满意(Satisfaction) (6)遗憾(Regret) (7)同情(Sympathy) (8)恐惧(Fear) (9)愤怒(Anger)4. 时间(Time) (1)时刻(Point of time) (2)时段(Duration) (3)频度(Frequency) (4)时序(Sequence)5. 空间(Space) (1)位置(Position) (2)方向(Direction) (3)距离(Distance)6.存有(Existence)(1)存有与不存有(Existence and Non-existence)7. 特征(Features) (1)形状(Shape) (2)颜色(Colour) (3)材料(Material) (4)价格(Price) (5)规格(Size) (6)年龄(Age)8. 计量(Measurement) (1)长度(Length) (2)宽度(Width) (3)高度(Height) (4)数量(Number)9. 比较(Comparison) (1)同级比较(Equal comparison) (2)差别比较(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3)相似和差别(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10. 逻辑关系(Logical relations) (1)原因和结果(Cause and effect) (2)目的(Purpose)11. 职业(Occupations) (1)工作(Jobs) (2)单位(Employer)附录4 话题项目表1.个人情况(Personal information)2.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Family, friends and people around)3.周围的环境(Personal environments)4.日常活动(Daily routines)5.学校生活(School life)6.兴趣与爱好(Interests and hobbies)7.个人感情(Emotions)8.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9.计划与愿望(Plans and intentions)10.节假日活动(Festivals, holidays and celebrations) 11.购物(Shopping)12.饮食(Food and drink)13.健康(Health)14.天气(Weather)15.文娱与体育(Entertainment and sports)16.旅游和交通(Travel and transport)17.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18.自然(Nature)19.世界与环境(The world and the environment)20.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Popular science and mondern technology)21.热点话题(Topical issues)22.历史与地理(History and geography)23.社会(Society)24.文学与艺术(Literature and art)附录5 词汇表(略)。
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英语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
听力考试进行时,考生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后,考生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 上。
二、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共分两节,所需时间为35分钟。 第一节: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为30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短文的内容(不少于900词)从每题 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38 having confidence in yourself will help you make better choices because you can see what the best outcome would be for your well-being.
39 If you’ve been betrayed, you are the victim of your circumstance. But there’s a difference between being a victim and living with a “victim mentality”. At some point in all of our lives, we’ll have our trust tested or violated.
但英语单词的含义并非完全等同于词典中所标注的汉语意思,其含义随不同的语境会有所不同。此外,阅读文章 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过去未见过的词,但许多这类生词的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出来。
(4)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阅读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即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有时需要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
(2)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主题,作者应该围绕该主题,借助一些句型、词组等的支持,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 思想。
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物理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新课标高考大纲(物理)Ⅰ。
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区2008年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1)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2)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3)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4)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1)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2)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1)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2)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3)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2)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1)能独立的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2)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3)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
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选考内容各有4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3个选考模块中任意选择1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必考和选考的知识内容见表2和表3.内容。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2、表3中用罗马数字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Ⅰ。
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
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表1: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表2:必考内容范围及要求表三—选考模块三、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例1.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数 B .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 .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D .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答案】AD 。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物理学史的了解,属于容易题。
例2、游乐场中,乘客乘坐能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降机,可以体会到超重和失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是处于失重状态B. 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是处于超重状态C. 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是处于失重状态D. 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是处于超重状态 【答案】B C【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超重和失重概念的理解程度,属于容易题。
例3.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
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 图中(如图),直线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秒的运动情况。
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10秒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秒内两车逐渐原离C.在5-15秒内两车的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 =10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答案】C【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利用函数图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例4.如图所示,LOO ′L ′为一折线,它所形成的两个角∠LOO ′和∠OO ′L ′均为45°,折线的右边有一匀强磁场,其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一边长为l 的正方形导线框沿垂直于OO ′的方向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 =0时刻恰好位于图中所示位置。
以逆时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在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电流—时间(l /v )关系的是(时间以l /v 为单位)( )【答案】DAC DB【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同时考查考生能否从图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能够用定性讨论的方法对 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难度适中。
例5.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
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像。
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O T T ,纵轴是lg(/)O R R ;这里T 和R 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O T 和0R 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
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答案】B【说明】本题设计突出物理过程分析的特点,借助于图像考查考生获取相关信息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难度适中 例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E 为电源电动势,r 为电源内阻,1R 和3R 均为定值电阻。
2R 为滑动变阻器。
当2R 的滑动触点在a 端时合上开关S ,此时三个电表1A 、2A 和V 的示数分别为1I 、2I 和U 。
现将2R 的滑动触点向b 端移动,则三个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1I 增大、2I 不变、U 增大B.1I 减小、2I 增大、U 减小C.1I 增大、2I 减小、U 增大D.1I 减小、2I 不变、U 减小【答案】B【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 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部分电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度适中例7.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用不可伸长的细线连结,置于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中。
小球1和小球2均带正电,电量分别为1q 和2q (12q q >)。
将细线拉直并使之与电场方向平行,如图所示。
若将两小球同时从静止状态释放,则释放后细线中的张力T 为(不计重力及两小球间的库仑力)( )A.E q q T )(2121-=B.E q q T )(21-=C.E q q T )(2121+= D.E q q T )(21+=【答案】A【说明】本题是一道力、电综合题考查考生综合电场力公式和牛顿运动定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属于较难的试题(二)实验题 例8.实验题(1)由绝缘介质隔开的两个同轴的金属圆筒构成圆柱形电容器,如图所示。
试根据你学到的有关平行板电容器的知识,推测影响圆柱形电容器电容的因素有 。
(2)利用伏安法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现有的器材为: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 ,符号 电压表:量程1V ,内阻998.3Ω,符号电流表:量程1A ,符号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Ω,符号 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9.9Ω,符号单刀单掷开关1个,符号导线若干①设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并将它画在指定的方框内。
要求在图中标出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的正负。
②为了满足本实验要求并保证实验的精确度,电压表量程应扩大为原量程的 倍,电阻箱的阻值应为 Ω。
【答案】:(1)H ,1R ,2R ,ε(正对面积、板间距离、极板间的介质) (3分) (2)①(6分,采用其它方法只要合理,照样给分) ② 2 (3分) 998.3 (3分)【说明】第一问是开放性问题,考查考生对有关平行板电容器的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第二问是电学实验题,考查考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实验知识分析和解决的实验情境的问题能力。
难度适中例9.典例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①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 1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 2,记下所用的时间t.②用米尺测量A 1与A 2之间的距离x ,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③用米尺测量A 1相对于A 2的高度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 ,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__________.④改变__________,重复上述测量.⑤以h 为横坐标,1/t 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2)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①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A 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A 2的高度h 0. ②进行(1)中的各项测量.③计算与作图时用(h-h 0)代替h. 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 A.方案正确可行B.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C.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__________.【答案】:(1)② ③ ④斜面倾角(或h 的数值) (2)C【说明】本题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为情境,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分析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