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局解(1)
局解胸部测试题
局解胸部测试题(一)名词解释(中英文)1.Cooper 韧带2.动脉导管三角3.胸腺三角4.心包裸区5.支气管肺段(二)选择题A1型1.乳房A、位于胸前外侧区深筋膜内B、内侧部淋巴注入锁骨上淋巴结C、外侧部淋巴注入胸肌淋巴结D、乳房后隙位于胸肌筋膜与胸大肌之间E、乳房悬韧带连于皮肤与浅筋膜浅层2.女性乳房A、位于第1~7肋高度B、仅由乳腺构成C、每个腺叶有数个输乳管D、与胸肌筋膜之间有乳房后隙E、乳腺脓肿亦作低位横行切口引流 3.上纵隔最前方的结构是A、左、右头臂静脉B、上腔静脉C、气管D、主动脉弓E、胸腺4.肋间神经A、即第1~12对胸神经前支B、始终行于肋间隙中间C、与肋间后动、静脉伴行D、在腋前线处浅出移行为前皮支E、以上都不对5.胸骨角A、为胸骨柄和剑突交界处B、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C、是计数椎骨的唯一标志D、向后平对第5胸椎下缘E、后面与心包相邻6.胸膜腔A、由脏、壁胸膜共同围成的密闭窄隙B、由壁胸膜相互返折而成C、可通过呼吸与外界相通D、左、右胸膜腔经气管相通连E、其内有左、右肺和少量液体7.肺根A、位于胸膜腔内B、是出入肺门结构的一部分C、其前方邻迷走神经D、后方邻膈神经E、右肺根上方与奇静脉相邻8.肺下界在肩胛线平对A、第10肋B、第8肋C、第11肋D、第12肋E、第10胸椎棘突9.纵隔A、位于左、右肺之间B、是心包和心的总称C、右侧面观可见食管上、下三角D、左侧面观只能看到心包E、以上都不对10.上纵隔A、由上至下分为3层B、前层有膈神经C、中层有上腔静脉D、后层有主动脉弓E、后层有胸导管11.动脉导管三角A、位于主动脉弓右后方B、前界为左迷走神经C、后界为左膈神经D、上界为左肺动脉E、其内有动脉韧带等12.心包腔A、位于纤维性心包与浆膜性心包之间B、在某些部位形成隐窝,即心包窦C、心包横窦位于上、下腔静脉之间D、心包腔积液首先积于心包横窦E、以上都不对13.食管胸段A、以主动脉弓下缘为界分为胸上、下2段B、既属上纵隔器官也是后纵隔器官C、有3个生理性狭窄D、第3个狭窄位于与左主支气管相交处E、以上都不对14.食管胸段的毗邻A、前有气管、气管杈、心包和左心房B、后有胸导管和主动脉弓及其分支C、左为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D、右有胸主动脉、迷走神经和胸交感干E、以上都不是15.食管胸段A、主要由胸主动脉食管支和肋间后动脉分支供血B、静脉完全与动脉同名称、同行程C、食管静脉注入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D、食管静脉向下与胃右静脉相吻合E、以上都不是16.不属后纵隔的结构是A、食管B、胸主动脉C、气管D、胸导管E、奇静脉17.气管胸部A、是自喉至气管杈之间的一段气管B、在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C、气管隆嵴是气管胸部起点的标志D、在成人其前方邻胸腺E、后方有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18.胸导管A、起自胸部乳摩池B、经食管裂孔入胸腔C、位于中纵隔内D、行于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E、在第3胸椎平面斜行向左19.胸导管下段的毗邻A、前方为右肋间后动脉B、后方为食管C、左侧有奇静脉D、右侧有胸主动脉E、以上都不是20.奇静脉A、由左、右腰升静脉合成B、经腔静脉孔入胸腔C、绕右肺根上方注入上腔静脉D、收集左侧肋间后静脉的血液E、以上都不是21.胸交感干A、位于脊柱胸段两侧、肋头前方B、每侧交感干有三个神经节C、第1胸节与颈中神经节合并成星状节D、自第10~11交感节发出内脏大神经E、自第12交感节发出内脏小神经22.膈A、分为胸前部.肋部和腰部B、胸肋三角位于椎骨与肋之间C、腰肋三角位于膈腰部和肋部之间D、主动脉裂孔有降主动脉和迷走神经通过E、食管裂孔有食管和奇静脉通过23.胸壁A、以肋和胸骨为支架组成B、参加围成胸腔C、被纵隔分为左、右二部D、分为胸前区和胸背区E、主要由胸廓内动脉供血24.肋间神经A、共有12对B、行于浅、深筋膜之间C、只支配胸壁的肌肉和皮肤D、分布于胸、腹壁的肌肉和皮肤E、于腋前线浅出易名为外侧皮支25.胸膜腔穿刺术的最佳部位A、肋角内侧、下位肋的上缘B、肋角外侧、上位肋的下缘C、肋角外侧,6-7肋之间D、肋角内侧.6-7肋之间E、肩胛线8-9肋之间26.胸腔A、为一底向下凸的锥形腔B、由胸壁和膈围成C、是脏、壁胸膜之间的腔隙D、向下通腹腔E、内有少量浆液27.肺根A、主要结构为主支气管,肺动、静脉B、位于两肺门之间C、是固定肺的唯一结构D、向下延伸形成肺韧带E、以上都不是28.胸膜前界A、为肋胸膜与膈肋膜前缘的返折线B、于第2~6胸肋关节平面相互靠拢C、向上分开形成心包三角D、向下分开形成胸腺三角E、向上、下分开形成两个三角形无胸膜区 29.食管上三角A、由脊柱和左锁骨下动脉围成B、在纵隔右侧面C、内有食管和胸导管D、无胸膜覆盖E、以上都不是30.食管的第2个狭窄A、位于食管与右主支气管相交处B、是主动脉弓和左主支气管挤压所致C、有增厚的功能性括约肌D、有很重要的生理意义E、是病变最少的部位31.胸主动脉A、在第3胸椎下缘续于主动脉弓B、沿脊柱右侧下行C、前方邻奇静脉D、后方邻食管E、主要壁支为肋间后动脉32.不属于上纵隔的器官是A、胸腺B、食管C、气管D、上腔静脉E、奇静脉33.心尖的体表投影在A、左第5肋向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B、左第5肋向隙锁骨中线外侧1~2cm处C、左第4肋向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D、左第4肋向隙锁骨中线外侧1~2cm处E、左第4肋向隙胸骨旁线外侧1~2cm处 A2型34.一患乳腺脓肿的病人,医生决定作放射状切口引流,其原因是A、以免损伤输乳管B、以免损伤血管,神经C、以免损伤乳腺D、以免损伤Cooper韧带E、便于脓液引流35.医生在为某女患者检查时,发现该患者右侧乳房有一肿块,肿块处的皮肤呈"桔皮样'变,医生首先应考虑病人患有A、急性乳腺炎B、乳房后隙脓肿C、乳腺小叶脓肿D、乳腺癌E、输乳管不通36.肋间神经封闭时,首选部位是肋角至腋后线之间,是因为A、该处神经恒定地走行在肋沟B、此处神经不与血管伴行C、神经行于血管上方,不易受损D、此处无肋间肌易于进针E、此处神经位置很表浅37.某心跳突然停止的病人,医生决定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作心内注射以抢救病人,是因为此处A、无血管B、无神经C、无胸膜D、无心包E、无肋间肌38.某病人食管癌手术后出现左侧乳糜胸,是损伤了A、食管B、气管C、胸导管下段D、胸导管上段E、纵隔淋巴结B1型题问题 39-41A、胸骨角B、胸骨下角C、剑肋角D、肋角E、胸腺三角(39)平对第2肋软骨的是(40)内有剑突的是(41)胸膜返折形成的是问题 42-44A、胸腺B、气管C、胸导管D、迷走神经E、喉返神经(42)成人已退化的器官(43)在第四胸椎平面分杈的是(44)在第四胸椎平面改变行程的是(三)填空题1.胸前,外侧区的皮神经来自_________和________的分支 2.乳房主要由_____,______和_____构成.3.胸膜分为______和______二部4.心包腔由浆膜性心包______和_____围成5.肺段是指一个肺_______及其所属的_______6.纵隔四分法,首先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又被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7.头臂静脉由______和______在胸锁关节后方合成.8.上腔静脉由_______和_____合成,注入______9.动脉导管三角内有_______,_________和心浅丛10.右主支气管较左主支气管________,其走向_____11.两侧胸膜前界返折时形成两个三角形无胸膜区,即_______和_______。
局解资料(胸部)
局解资料(胸部)一、名词解释1.乳房悬韧带(1)位置:在乳腺的腺叶之间,一端连于乳房的皮肤,另一端连于胸肌筋膜。
(2)构成:致密的纤维束。
(3)作用:对乳腺起固定作用。
(4)临床意义:乳腺癌时,由于韧带两端固定,无伸展性,使乳房皮肤出现凹陷,呈“橘皮样变”。
2.锁胸筋膜(1)位置: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三者之间的深筋膜。
(2)穿经结构:有胸肩峰动脉的分支、胸外侧神经、头静脉和淋巴管等穿过。
3.胸膜腔(1)构成: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共同围成的腔隙。
(2)特点:左右各一,互不相通,密闭,为负压,有少量浆液。
4.肺韧带(1)位置:在肺根下方。
(2)构成:脏、壁胸膜的移行部分。
(3)作用:有固定肺的作用,当人工呼吸时,由于韧带的附着,肺固定于纵膈而被压向内侧。
5.心包裸区(1)位置:心包前壁仅在左侧第4-6肋软骨前端距胸骨侧缘2-2.5cm 处直接与胸前壁相邻的区域,此区域无胸膜覆盖。
(2)临床意义:是心包穿刺及注射急救药物之处。
6.食管静脉丛(1)位置:在食管壁的粘膜下层和食管周围。
(2)注入:奇静脉、半奇静脉或副半奇静脉。
(3)临床意义:此丛向下与胃左静脉属支有丰富吻合,当门静脉高压时,经此途径建立门-腔静脉间的侧支循环,而使食管静脉丛血流量加大,可导致食管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
7.动脉导管三角(1)位置: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
(2)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3)临床意义: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重要标志。
二、问答题1.乳房在结构上有哪些特征?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时如何选择手术切口?(1)乳房结构特征:乳房在结构上被结缔组织分隔为15-20个腺叶,每个腺叶又分若干小叶。
每一腺叶有一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末端开口于乳头。
(2)乳房脓肿手术切口的选择: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时,宜作放射状切口,避免损伤过多腺组织和输乳管,并注意分离结缔组织间隔,以利引流。
胸部局解PPT课件
胸部局解的影像学研究
总结词
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详细描述
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在胸部局解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胸部 局解的影像学研究,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位置、范围和性质,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
率,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胸部局解的临床治疗研究
总结词
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VS
详细描述
胸部局解的知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手术技巧和方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胸部损伤的救治
胸部损伤是常见的急症之一,需要及时救治。通过对胸部各器官的解剖结构和位置 关系的了解,医生可以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
在救治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 疗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胸椎
位于背部中央,与肋骨相 连,形成胸廓,对胸腔起 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胸壁的肌肉结构
胸大肌
位于胸前外侧,起自锁骨、 胸骨和肋骨,止于肱骨结 节间沟,主要作用是使上 臂屈、内收和旋内。
胸小肌
位于胸大肌深面,起自第 3-5肋骨,止于肩胛骨喙突, 主要作用是使肩胛骨向前 下方运动。
肋间肌
位于肋骨之间,包括肋间 外肌和肋间内肌,主要作 用是使肋骨运动,协助呼 吸。
03
胸腔器官与功能
肺部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细描述
肺部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肺部 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肺实质包括肺泡和支气管,肺间质包括结缔组织、血 管和淋巴管等。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循环系统的核心
详细描述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心脏内部由四个腔室 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心脏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使得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维持生命活动。
局部解剖学_胸部局解(昆明医科大学)
浅筋膜
内含脂肪、浅血管、 浅淋巴管、皮神经、 乳腺
乳
房
1.位置 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 房后间隙(假体植入) 2.形态结构 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
锁骨 胸大肌
乳腺膜
脂肪
乳房切口
脓
5 1 3 4 2
肿
1.2 腺叶间脓肿切口呈放射状, 但不可达乳晕内; 3 乳晕脓肿沿晕缘的弧形切口; 4 乳房后或深部脓肿沿胸乳折呈 弧形切口
肋间外膜 肋间外肌
肋间最内肌
肋间内肌
肋间内膜
浅筋膜
肋间后动脉
胸主动脉 胸廓内动脉
肋间前动脉
肋间神经
• 第2肋间神经:平对胸骨角平面皮肤; • 第4肋间神经:平对乳头平面; • 第6肋间神经:平对剑胸结合平面;
• 第8肋间神经:平对肋弓平面;
• 第10肋间神经:平对脐平面;
• 第12肋间神经(肋下N):平对脐与耻骨联 合上缘连线的中点。
假体植入
5 腋下切口:这一切口是在腋 窝区域。手术后的疤痕能掩藏 在腋窝下。 3 乳晕切口: 这一切口是沿着 乳晕边上,手术后的疤痕最容 易掩藏。 4 乳房下切口: 这种切口是在 乳房下褶皱处,选择这一切口 的话,对乳房组织影响小,手 术后的刀疤能隐藏在乳房下皱 襞处。
乳房淋巴回流
外侧部和中央部 上部 内侧部 深部 结或尖淋巴结 胸肌淋巴结(主) 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 胸肌间淋巴
肋间最内肌
肋间内肌
肋间神经
• 特点:
肋间神经的皮支分布呈明显的节段性。 • 临床意义: 根据皮神经的分布可判断麻醉平面和诊断 脊髓损伤节段。
胸穿和肋间麻醉
肋间后静脉 肋间后动脉 肋间神经
胸部局部解剖
由纤维组织、脂肪组织、乳腺构成。 乳晕:乳头周围色泽较深的环行区。 乳腺叶:15~20个(乳腺小叶) 输乳管:开口于乳头,呈放射状排列。 乳房悬韧带:两端分别附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的纤维束。
乳房淋巴回流:分为浅、深两组。
浅组:位于皮下或皮内。
两者有广泛的吻合
深组:位于乳腺小叶周围和输乳管壁内
1.外侧部和中央部的L管 胸肌L结
2.上部的L管 尖L结和锁骨上L结
3.内侧部的L管
胸骨旁L结 浅层与对侧L管交通
4.内下部的L管 通过腹壁和膈下L管 与肝的L管交通 5.深部的淋巴管 经乳房后间隙 胸肌间L结
向上--附于锁骨
浅层 深筋膜
向胸下大-肌-与表腹面外斜肌筋膜相续
向内--附于胸骨 向后– 与胸背区深筋膜相续
穿出: 胸肩峰A和胸外侧N 深层 锁胸胸大筋肌膜深面穿经结构
穿入: 头V和L管
胸廓外肌层:包括胸上肢肌和部分腹肌,分浅、深两层) 浅层:胸大肌、腹外斜肌、腹直肌上部 深层: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前锯肌
肋间隙(intrercostal space):
肋间外肌
肋间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肋间后A 肋间血管、神经 肋间后V
肋间N
肋间血管、神经的排列规律:
1.在肋角至脊柱段:主干未分支
2.在肋角至胸骨:自肋角处分上、下两支,分别沿上位肋肋沟
和下位肋上缘前行,在肋沟处,血管、N排列自上而下V、A、N
第四节 胸膜及胸膜腔
一、胸膜(pleura) 二、胸膜腔(pleural cavity) 三、胸膜隐窝(pleural recesses) 四、壁胸膜的反折线的体表投影
2、乳房(mamma):
(1)形态、位置 (2)内构 (3)淋巴回流
局解胸部主题医学知识
6
二、深层结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深筋膜:分浅、深层
1、浅层:覆盖胸大肌和前锯肌表面,
向上附着于锁骨,
向下续于腹外斜肌筋膜,
向内附着于胸骨,
后部接续背部深筋膜。
2、深层:
位于胸大肌深面。
锁胸筋膜。
7
(二)胸廓外肌层: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1层为胸大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上部;
13
(五)、胸内筋膜: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贴附于胸廓内面。向上覆盖于胸膜顶上面称胸膜上
膜;向下贴于膈上面,称膈上筋膜。 手术入路: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胸壁浅层肌、
切断肋骨经肋骨床(或切开肋间肌经肋 间隙)胸内筋膜、 壁胸膜。
14
第三节 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胸部介于颈、腹部之间。
上界、下界 由于膈向上隆凸,腹腔上部的器官被胸廓下份所覆盖。 胸膜顶、肺尖和小儿的胸腺向上突入颈根部,故在颈根部针 刺、手术和臂丛麻醉时应注意保护这些结构和器官。
(二)分区:
1、胸壁:以前正中线、腋前线、后线和后正中线为界分为胸 前区外侧区、胸背区。
2、胸腔:分为中部(纵隔)和两侧的左右部(肺和胸膜)。
二、表面解剖(自学)
1
第二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胸壁
一、浅层结构
(一)皮肤
(二)浅筋膜 其内含有浅血管、淋巴管、皮神经和 乳房。
1、浅血管 (1)动脉:
胸廓内动脉、肋 间后动脉的穿支;
(局部解剖学)第三章、胸部(一)
胸部的标志线
前正中线 胸骨线 锁骨中线 胸骨旁线 腋前线 腋中线 腋后线 肩胛线 后正中线
胸壁的局部解剖
胸壁的层次结构 胸壁切口
胸壁的层次结构
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 胸廓浅层肌 肋间隙 肋间肌 胸内筋膜 胸膜壁层
皮 肤
* 胸前壁和胸外侧壁的 皮肤较薄,活动度大. 皮肤较薄,活动度大. 背部的皮肤较厚, * 背部的皮肤较厚,活 动度小, 痈好发. 动度小,疖,痈好发.
乳房发生不同部位脓肿的切口选择: 乳房发生不同部位脓肿的切口选择: 发生不同部位脓肿的切口选择 乳晕下脓肿—沿乳晕边缘弧形切口 沿乳晕边缘弧形切口. 乳晕下脓肿 沿乳晕边缘弧形切口. 乳房后脓肿—沿乳房下皱襞弧形切口 沿乳房下皱襞弧形切口. 乳房后脓肿 沿乳房下皱襞弧形切口. 一般乳房脓肿应做放射状切口. 一般乳房脓肿应做放射状切口.
乳房的血液供应
动脉—胸廓内动脉 动脉 胸廓内动脉 胸外侧动脉 肋间后动脉 静脉—浅静脉 浅静脉: 静脉 浅静脉: 乳房静脉丛: 乳房静脉丛:胸廓内静脉 深静脉: 深静脉:
※ 乳房肿瘤易转移至肺和骨髓
乳房的淋巴回流
乳房外侧和中央部的淋巴管 胸肌淋巴结—腋尖淋 乳房外侧和中央部的淋巴管—胸肌淋巴结 腋尖淋 胸肌淋巴结 巴结—锁骨下干; 巴结 锁骨下干; 锁骨下干 乳房上部淋巴管 腋尖淋巴结—锁骨下干; 乳房上部淋巴管—腋尖淋巴结 锁骨下干 腋尖淋巴结 锁骨下干; 乳房内侧的淋巴管 胸骨旁淋巴结—支气管纵隔干 乳房内侧的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 支气管纵隔干 胸骨旁淋巴结 乳房内下侧部的淋巴管 膈上淋巴结—膈下淋巴 乳房内下侧部的淋巴管—膈上淋巴结 膈下淋巴 膈上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 结;—胸骨旁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 乳房深部的淋巴管 肩胛下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 乳房深部的淋巴管—肩胛下淋巴结 胸肌间淋巴结 肩胛下淋巴结 或腋尖淋巴结) (或腋尖淋巴结)
胸部局解
胸部局解
六、膈 (一)位置和分部
位于胸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膈穹右高( 位于胸腹腔之间 , 封闭胸廓下口 。 膈穹右高 ( 第 4肋 间隙),左低( ),左低 肋间隙) 中央部为腱膜 腱膜, 中心腱, 间隙),左低(第5肋间隙) 。中央部为腱膜,称中心腱, 周围部为肌纤维,分为胸骨部 肋部、腰部。 胸骨部、 周围部为肌纤维,分为胸骨部、肋部、腰部。腰部内 侧份肌纤维形成左脚 右脚。 左脚和 侧份肌纤维形成左脚和右脚。
胸部局解
七、胸腔及其脏器 (六)纵隔
3.侧面观:以肺根为中心 侧面观: 左侧面观 : 上方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左颈总动脉和 左侧面观: 左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 左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
前方有左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前方有左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后方有左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左交感干及内脏大神经。 后方有左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左交感干及内脏大神经。
胸膜下界: 胸膜下界:第8肋
胸部局解
七、胸腔及其脏器
(五)肺门和肺根: 肺门和肺根:
肺门:肺纵隔面中部的凹陷 肺门: 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 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肺丛等 出入。 出入。 肺根:出入肺门各结构的总称,外包以胸膜。 肺根:出入肺门各结构的总称,外包以胸膜。 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 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 由前向后: 由前向后: 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 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下静脉 自上而下: 自上而下: 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 右: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下静脉 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静脉、 左: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静脉、肺下静脉
胸部局解
五、胸腔 胸腔由胸壁和膈围成 内衬以胸内筋膜。 由胸壁和膈围成, 胸腔由胸壁和膈围成,内衬以胸内筋膜。 向上经胸廓上口通颈部 向下借膈与腹腔分隔 胸腔以纵隔为界分为三部 为界分为三部: 胸腔以纵隔为界分为三部: 即位于正中偏左的纵隔 即位于正中偏左的纵隔 容纳肺和胸膜囊的左 右部。 容纳肺和胸膜囊的左、右部。 纵隔内有心 心包、 出入心的大血管、 食管、 纵隔 内有心 、 心包 、 出入心的大血管 、 食管 、 内有心、 气管、支气管、 气管、支气管、胸导管
局解-胸部
(一)深筋膜
1.浅层 2.深层
锁胸筋膜 1)位置 2)穿过的结构 3)手术切开该 筋膜时注意保 护胸外侧神经。
(二)胸廓外肌层
(三)胸廓和肋间隙 1、肋间肌 2、血管和神经
•胸膜腔穿刺引流 术在何部位进行?
(三)胸廓和肋间隙 1、肋间肌 2、血管和神经
•胸膜腔穿刺引流术 在何部位进行?
(1)肋间神经:
右肺: 上叶
尖段 后段 前段
左肺: 中叶 外侧段 内侧段 上叶
尖后段
前段
上舌段 下舌段 下叶: 上段 内侧前底段 外侧底段
下叶: 上段 内侧底段 外侧底段
后底段
后底段
三、血管、淋巴和神经 肺动脉、肺静脉 支气管动、静脉 肺的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自学)
第六节 纵 隔
一、概述
(一)境界与位置: 位于胸腔正中偏左、 分隔左、右胸膜囊和肺。 前界为胸骨和肋软骨 内侧部分, 后界为脊柱胸段, 两侧为纵隔胸膜, 上为胸廓上口、 下为膈。
(二)标志线
1.前正中线 2.胸骨线 3.锁骨中线 4.胸骨旁线 5.腋前线 6.腋后线 7.腋中线 8.肩胛线 9.后正中线
(二)标志线
1.前正中线 2.胸骨线 3.锁骨中线 4.胸骨旁线 5.腋前线 6.腋后线 7.腋中线 8.肩胛线 9.后正中线
(二)标志线
1.前正中线 2.胸骨线 3.锁骨中线 4.胸骨旁线 5.腋前线 6.腋后线 7.腋中线 8.肩胛线 9.后正中线
(二)分区:解剖学常用四分法:以胸骨角至第4、5 胸椎间的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 上纵隔 前纵隔 纵隔 下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临床上常用三分法: 上纵隔 前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下纵隔
(三)侧面观: 1.纵隔左侧面观 肺根居中, 其上方有:主动脉弓、 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 脉。 其前方有:膈神经、 心包膈动静脉,前下 方有心包隆凸。 其后方有:胸主动脉、 交感干、内脏大神经、 迷走神经。
优选局部解剖学胸部
管与对侧相交通 内下部 → 腹壁或膈下淋巴管
深部 → 胸肌间淋巴结
乳癌时乳房形态变化:
橘皮样外观 乳头歪斜
Why?
乳房形态变化的解剖学基础
①由于癌肿累及Cooper韧带,引起韧带挛缩,以及癌肿与 皮肤粘连、固定,牵拉皮肤,使乳房表面皮肤形成许多小凹 陷。 ②癌肿位于乳头下方,侵及输乳管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粘连 固定,内牵乳头造成乳头内陷。如癌肿位置不在乳头下正中 而偏于一侧,则可引起乳头朝向的改变,乳头朝向癌肿一侧。 ③由于癌肿侵及、压迫皮肤毛细淋巴管,造成淋巴管阻塞, 淋巴液淤积,引起小凹周围的皮肤出现肿胀,皮肤发生貌似 “橘皮”样改变。 如果乳房出现上述形态变化,均应高度怀疑乳癌的可能。
2 皮神经
(1) 锁骨上神经 (2) 肋间神经的外 侧皮支、前皮支
特点:节段性 重叠性
(三)乳房
1 位置 乳房后间隙
2 形态结构:由皮肤、 纤维组织、脂肪组织 和乳腺组成
乳房悬韧带 Cooper韧带
乳房的淋巴回流
乳房的淋巴回流主要注入腋淋巴结,引流方向主要有: 外侧部和中央 → 胸肌淋巴结
三大裂孔:
膈的裂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传经的结构
名称 位置
穿经结构
腔静脉孔 T8 下腔静脉、右膈神经
食管裂孔 T10 食管,迷走神经前、后干, 胃左动脉食管支,淋巴管
主动脉裂孔 T12 主动脉,胸导管,有时还有 奇静脉和半奇静脉
胸廓构成 肋间肌:包括肋间
外肌、肋间内肌 和肋间最内肌
肋间后动、静脉和肋间神经
胸膜腔穿刺手术入路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 胸廓→肋间肌→胸内筋膜→壁胸膜
局解--胸部
深层结构
深筋膜:分浅深两层
1、浅层:薄弱,覆于胸大肌表面。 2、深层:位于胸大肌深面。 向上:附于锁骨 向下:包裹锁骨下肌和胸小肌, 并覆盖在前锯肌的表面。 锁胸筋膜:为张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 肌上缘之间的三角形深筋膜,其深面有胸肩峰 动脉的分支和胸外侧神经穿出该筋膜分布到胸 大、小肌,头静脉和淋巴管穿该筋膜入腋腔。
胸膜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脏胸膜: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分支 血管:
淋巴: 神经:脏胸膜:有肺丛的感觉神经分布
壁胸膜:肋间后动脉、胸廓内动脉和 心包膈动脉
壁胸膜:有脊神经的感觉神经分布
肺
位置:
体表投影:
肺叶 肺门和肺根:
肺的结构
肺根内结构排列关系:
由前向后: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 由上向下:左:肺动脉、支气管、肺静脉 右: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肺根比邻关系: 前方: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后方:迷走神经 下方:肺韧带 右肺根后上方:有奇静脉勾绕 左肺根后上方:有主动脉弓跨过
), ( ), ( ), ),
1. 肋间肌又浅入深是( ( ) 2. 膈的肌性部分为( ( )
3. 肺根内结构的排列自前而后为 ( ), ( ),( )
三.问答题
1.胸腔穿刺多在何处进行? 由浅入深穿过哪些结构?
2.试述胸膜的体表投影
膈的裂隙和薄弱区
胸肋三角:位于胸骨 部和肋部之间,有腹 壁上血管及来自腹壁 和肝上面的淋巴管通 过。 腰肋三角:位于腰部 和肋部起点之间,三 角形,底为第12肋, 腹腔器官可经此突向 胸腔形成膈疝。
胸肋三角
主动脉裂孔 三个裂孔: 食管裂孔 腔静脉裂孔
腰肋三角
膈的血管、神经、淋巴管
血管:动脉有心包膈
局解第五章--胸部(1)
⒉ 下纵隔 ⑴ 前纵隔:胸廓内A、V、前纵隔淋巴结 ⑵ 中纵隔:心包、心、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 心包膈血管、膈 N ⑶ 后纵隔:由前→后 : 主支气管、食管、胸导管 胸主A、奇V、半V奇 迷走N 、 交感干 (三管三脉二神经)
五、纵隔间隙
⒈ 胸骨后间隙: 位于胸骨与胸内筋膜之间。
⒉ 气管前间隙: 位于上纵隔,在主动脉弓与气管、气管杈之 间。向上通颈部的气管前间隙。
第五章 胸 部 THE THORAX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 念
1.胸 部:由胸壁、胸腔和胸腔内器官组成 2.胸 壁:由胸廓与软组织构成 3.胸 廓:由胸骨、胸椎、肋及其骨连接构
成的一个骨性支架 4.胸 腔:由胸壁与膈围成,内衬胸内筋膜 5.胸膜腔:由胸膜脏层与壁层之间的潜在性
腔隙,左、右各一。
二、境界与分区
*有时有突向腋窝的腺尾,易误诊为腋窝肿瘤
2.构造 ⑴ 皮肤 — 乳头、乳晕 ⑵ 乳腺 — 乳腺叶15~20个; 乳腺小叶若干; 输乳管; 输乳窦。 是乳房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⑶ 脂肪组织 — 维持乳房的形态。 ⑷ 结缔组织 — 深入到腺组织间。 乳房悬韧带 连于皮肤与胸肌筋膜之间,起 固定乳房的作用。
2.支气管肺段:每一个肺段支气管及所属的肺组 织称为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
⑴ 肺段支气管、肺段A、支气管A走行在肺段 的中轴;肺段V走行在肺段之间。
⑵ 分段:右肺10段 ;左肺8~10段 临床要点:
以肺段为单位的手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 正常的肺组织。
三、肺与胸膜的体表投影
⒈ 前界:起自锁骨内1/3段后上方2-3㎝,向内下
方至第2胸肋关节相靠拢,沿往中线下 行左至第4胸肋关节时斜向外下,达第 6肋软骨中点;右至第6胸肋关节,移行 下界。
局部解剖学资料(胸部)
12.心包窦:pericardial sinus 浆膜心包壁、脏两层相互返折处形成的间隙,称心包窦。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和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横窦。在心脏手术时,可利用心包横窦钳夹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以暂时阻断血流。位于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斜窦。位于浆膜性心包的前壁与下壁返折处的间隙称心包前下窦,深1~2cm,是心包腔的最低部位,坐位时,心包积液首先积聚于此。
4.乳房后隙:retromammary space 乳房位于胸肌筋膜表面,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因此,乳房可轻度移动脉。患乳腺癌时,乳房可被固定在胸大肌上。乳房后间隙感染可致脓液积聚,称乳房后脓肿。
5.胸肋三角:sternocostal triangle 膈肌胸骨部和肋部之间缺乏肌纤维,只有膈胸膜筋膜和膈上、下筋膜覆盖,形成一薄弱区,称为胸肋三角,腹壁上血管及来自腹壁和肝上面的淋巴管通过该三角,该三角亦是膈疝的好发部位。
10.通过主动脉裂孔的结构有 、 和淋巴管。通过食管裂孔的结构有 、 、 和胃左血管的食管支、淋巴管。通过腔静脉孔的结构有 和 。
11.肺根内主要结构的排列顺序由前向后依次为 、 和 。
12.左肺根内的结构自上而下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 和 。
4.锁胸筋膜是指位于 、 和 之间的筋膜,穿经该筋膜的主要结构有 、 、 及淋巴管。
5.胸肌间隙位于 和 之间,内含 和 。
6.在肋沟处,肋间血管和神经的排列顺序自上而下依次为 、 和 。
胸部局解_精品文档
.
28
3胸部的体表标志及标志 线
+ 体表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 肋弓、锁骨、肩胛骨下角
.
29
胸部标志 线
1 前正中线
2 胸骨线
3 锁骨中线
4 胸骨旁线
5 腋前线
6 腋中线
7 腋后线
8 肩胛线
9 后正中线
.
30
三胸壁的层次结构
1浅层结构
(1)皮肤
(2)浅筋膜:脂肪、浅血管、皮神经、浅淋 巴管和乳腺;
临床意义:肋间后血管和神经从脊柱至肋角的走行不
定,在后部穿刺应沿肋骨上缘;因肋间后血管和N在此
分主上、下支,分别沿肋上、下缘走,故在前部穿刺应
在中间进针;
.
41
肋间隙
Posterior intercostal v. Posterior intercostal a. Intercostal n.
.
42
.
32
.
33
胸 壁 的 浅 层 结 构
.
34
3)乳房位置:第2~6肋,胸大肌前与乳腺体
后的包膜间为乳腺后隙;
形态结构:皮肤、脂肪、乳腺
+ 乳腺:15~20个乳腺叶;其输乳管以乳头为 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房悬韧带(Cooper韧 带)连于皮肤和浅筋膜深层;
淋巴回流:
+ 外侧、中央部—胸肌淋巴结
+ 上部—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1)肺A V
(2)支气管A V
肺动脉
.
60
肺静脉
.
61
2淋巴管
+ 浅、深淋巴管注入 支气管肺门淋巴结
+ 淋巴结:肺淋巴结、 支气管肺门淋巴结;
局部解剖学(二十九)胸部局解
(二十九)胸部局解问:试述第四胸椎下缘平面(胸部)的解剖结构?(中大2001)答:胸骨角 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角。
该角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的标志。
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纵隔内一些重要器官在此平面行程和形态改变,如主动脉弓与升、降主动脉的分界,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等。
1.胸壁的层次结构一、浅层结构(一)皮肤胸前、外侧区皮肤较薄,除胸骨表面皮肤外,均有较大的活动性。
胸前部皮肤面积大,颜色和质地与面部相近,可用于颌面部创伤的修复。
(二)浅筋膜浅筋膜内含脂肪、皮神经、浅血管、浅淋巴管和乳腺。
1.皮神经胸前、外侧区的皮神经来自颈丛和上部肋间神经的分支。
(1)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 nerves:约2-4支,属于颈丛皮支,自颈丛发出后向下跨越锁骨的前面,分布于胸前区上部和肩部皮肤。
(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肋间神经在腋前线附近(或腋中线)发出外侧皮支,分布于胸外侧区和胸前区外侧部皮肤;在胸骨两侧发出前皮支,分布于胸前区内侧部皮肤。
肋间神经的皮支分布具有两个特点:①明显的节段性和带状分布,自上而下按神经序数排列,第2肋间神经皮支分布于胸骨角平面的皮肤,其外侧皮支分出肋间臂神经分布于臂内侧部皮肤,第4肋间神经分布于男性乳头平面,第6肋间神经至剑突平面,第8肋间神经至肋弓平面。
根据皮神经的阶段性分布,可判断麻醉平面和脊髓损伤节段。
②重叠分布,相邻的三条皮神经互相重叠,共同管理一带状区的皮肤感觉。
一条肋间神经受损,其分布区的感觉障碍不明显,只有在相邻两条肋间神经受损时,才出现这一共同管理带状区的感觉障碍。
2.血管(1)动脉:主要是胸廓内动脉、肋间后动脉和腋动脉的分支(如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
胸廓内动脉穿支:在距胸骨侧缘约1cm处穿出,一般与肋间神经前皮支伴行,分布至胸前区内侧部。
肋间后动脉的前、外侧穿支:与肋间神经前、外侧皮支伴行,分布于胸前、外侧区的皮肤、肌和乳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1
胸
神
经
前
支
的
节
段
性
·
22
2膈神经
颈丛的重要分支, C3~5
经斜角肌的前下降,于 锁骨下A、V间入胸廓;
在胸廓内经肺根前,在 纵隔胸膜与心包间下行;
分布于膈肌,胸膜,心 包及膈下腹膜;右膈神 经尚分布于肝、胆囊。
·
23
3左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干在颈动脉鞘内 下行→达颈根部→左迷走 神经进入胸腔→越过主动 脉弓→左肺根后方→食管 前面→食管前丛→迷走神 经前干
2 上5对胸神经节发出分支参 加胸主动脉丛食管丛,肺丛 及心丛;
3 内脏大神经(穿第6~9节 前纤维)
4 内脏小神经(穿第10~12
节前纤维)
·
27
二胸部的境界与分区及体表标志
1境界
上界—与胸廓上口不同 下界—相当于胸廓下口
2分区
胸壁:分胸前区,胸外 侧区和胸背区;
胸腔:左右胸膜腔及其 中的肺、纵隔胸膜间的 纵隔;
·
24
4右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干在颈动脉鞘内 下行→达颈根部→右迷 走神经越过右锁骨下动 脉前方下行→右肺根后 方→食管后面→食管后 丛→迷走神经后干
·
25
5喉返神经
左:绕主动脉弓 右:绕右锁骨下动脉
·
26
6胸交感干
每侧有10~12个胸神经节;
分支:
1 灰交通支与12对胸神经相 连,分布于胸腹壁的血管、 汗腺、竖毛肌;
胸部局部解剖学
·
1
·
2
胸部局部解剖
一 复习胸部的系解知识 二 胸部的境界与分区及体表标志 三 胸壁的层次结构 四 胸膜及胸膜腔 五肺 六 纵隔 七膈
·
3
一胸部的系解知识
1 胸部的肌肉
胸上肢肌:
胸大肌、胸小肌、 前锯肌
胸固有肌:
肋间外肌、肋间
内肌、肋间最内 肌、胸横肌
膈
·
4
胸部肌肉
·
28
3胸部的体表标志及标志线
体表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 肋弓、锁骨、肩胛骨下角
·
29
胸部标志 线
1 前正中线
2 胸骨线
3 锁骨中线
4 胸骨旁线
5 腋前线
6 腋中线
7 腋后线
8 肩胛线
9 后正中线
·
30
三胸壁的层次结构
1浅层结构
(1)皮肤
(2)浅筋膜:脂肪、浅血管、皮神经、浅淋 巴管和乳腺;
7)奇静脉
自右膈脚起于右腰升V,沿食 管后和胸主A右侧上行,于第4 胸椎体高度向前绕右肺根上方, 注入上腔V;
副半奇V→半奇V→奇V→上腔
·
14
V
8)脊柱静脉
椎外静脉丛 椎内静脉丛
·
15
3胸部的淋巴组织
腋淋巴结:
⑴外侧淋巴结:收上肢
⑵胸肌淋巴结:收胸、腹外侧壁和 乳房外侧、中央部淋巴管;
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肺 动脉入肺最终在肺泡壁 形成,进行气血交换;
·
8
动脉韧带:连于主动脉 弓下缘与左肺动脉之间;
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 动脉弓的左前方,前为 左膈N,后为左迷走N, 下为左肺动脉;三角内 有动脉导管(韧带), 此三角为寻找动脉导管 的标志。
·
9
2)主动脉
升主动脉: 分支: 左、右冠状动脉
胸导管与 右淋巴导管
乳糜池
·
19
4胸部的神经
1 胸神经前支:12对 肋间神经(第1~11对) 肋下神经(第12对)
·
20
胸神经皮支:前皮支及外 侧皮支
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皮 肤的节段性:
T2:胸骨角 T4:乳头平面 T6:剑胸结合平面 T8:肋弓平面 T10:脐平面 T12:脐与耻骨联合连
1)皮神经:锁骨上神经、肋间神经的外侧皮 支及前皮支(有节段性,相互重叠);
2)浅血管:胸廓内A穿支,肋间后A的分支, 胸腹壁V;
·
31
胸部皮神经
胸前、外侧区的皮神经来自颈丛和上部的肋 间神经分支:
1锁骨上神经:3~4支,自颈丛发出后经颈部 向下跨越锁骨前,分布于胸前区上部和肩部 皮肤;
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 两个特点:一是节段性和环形带状;二是相 互重叠,相邻三条皮神经相互重叠分布。
⑶肩胛下淋巴结:收项背部、肩胛 区淋巴管;
⑷中央淋巴结:收上3群输出管;
⑸尖淋巴结:收中央淋巴结输出管 和乳房上部的淋巴管。
胸骨旁淋巴结
肋间淋巴结
·
16
肺的淋巴组织
肺淋巴结 支气管肺(肺门)
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
·
17
纵隔的淋巴组织
纵隔前淋巴结 纵隔后淋巴结
·
18
第一层:胸大肌、腹 外斜肌和腹直肌上部;
第二层:锁骨下肌、 胸小肌、前锯肌;
第三层:肋间肌; 第四层:胸横肌;
·
12
5)头臂V
左头臂V:6cm,由
左胸锁关节后方斜向
右下,在主A弓前方
右第一胸肋关节后与
右头臂V汇合成上腔V;
右头臂V:2~3cm,
自右胸锁关节后下降
于头臂干前方,与左
头臂V合;
·
13
6)上腔静脉
较粗,约7cm,自第1胸肋关节 后沿升主动脉右侧垂直下行,至
第2胸肋关节后穿纤维心包,至 第3胸肋关节下平面,注入右心 房上部;
内侧部—胸骨旁淋巴结及与对侧乳房淋巴管 吻合
内下部—膈上淋巴结前组
深部—胸肌间淋巴结·或尖淋巴结
35
乳房的结构
·
36
乳房的淋巴
·
37
2 深 层 结 构
(1)深筋膜 浅层:胸大肌表面
深层:锁胸筋膜,胸内、外侧神经和胸肩峰A的
分支穿出该筋膜至胸大、小肌;头静脉和淋巴管
穿该筋膜入腋腔;
·
38
(2)肌层
·
32
·
33
胸
壁
的
浅
层
结
构
·
34
3)乳房位置:第2~6肋,胸大肌前与乳腺体
后的包膜间为乳腺后隙;
形态结构:皮肤、脂肪、乳腺
乳腺:15~20个乳腺叶;其输乳管以乳头为 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房悬韧带(Cooper韧 带)连于皮肤和浅筋膜深层;
淋巴回流:
外侧、中央部—胸肌淋巴结
上部—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主动脉弓: 分支: 头臂干、左颈总A、 左锁骨下A
·
10
3)胸主动脉
壁支:
第3~11肋间后A(9对)
肋下A(1对)
膈上A
脏支:
支气管支,食管支、心包支;
·
11
4)胸廓内动脉
来源:锁骨下A
走行:沿1~6肋 软骨后下降;
分支:
肋间前A(6对)
肌膈A(5对)
心包膈Add
腹壁上A:入腹直
肌鞘;
·
5
肋间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只
存在于肋间隙中 1/3)
·
6
膈
分部(三部): 胸骨部 肋部 腰部
三个孔: 主动脉裂孔:平T12 食管裂孔:平T10 腔静脉裂孔:平T8 功能:参1)肺动脉干:起自右心室 左肺动脉:分上、下2支
入左肺上、下叶;
右肺动脉:分上、中、 下3支入右肺上、中、下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