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局解
局部解剖学10胸部课件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15
胸膜腔穿刺:
在胸前外侧壁应 在肋间隙中部进 针,以免伤及肋 间血管神经。
在胸后壁应稍靠 下位肋骨上缘进 针。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16
胸膜腔穿刺: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17
(四)胸廓内血管
胸廓内动脉 胸廓内静脉 胸骨旁淋巴结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18
(五)胸内筋膜: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29
2.壁胸膜的分部
分4 部: 肋胸膜 膈胸膜 纵隔胸膜 胸膜顶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30
壁胸膜 parietal pleura 肋胸膜 膈胸膜 纵膈胸膜 胸膜顶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31
肋胸膜被覆在肋骨、胸 骨、肋间肌、胸横肌及 胸内筋膜等结构内面的 浆膜。
膈胸膜附于膈上面并 与其紧密结合
贴附于胸廓内面。向上覆盖于胸膜顶上面称胸膜 上膜;向下贴于膈上面,称膈上筋膜。
胸膜腔手术入路: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胸廓外肌层、 切断肋骨或肋间肌、胸内筋膜、壁胸膜。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19
第三节 膈 diaphragm
位置和分部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20
分部 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 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
肺门:肺的内 侧面中央凹 陷的长椭圆 形区域。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46
肺根:
出入肺门的主支气 管、肺动静脉、支气管 动静脉、淋巴管、神经 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 构成肺根。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47
肺根结构的排列:
从前到后,左右肺都为: 肺静脉 肺动脉 支气管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局解资料(胸部)
局解资料(胸部)一、名词解释1.乳房悬韧带(1)位置:在乳腺的腺叶之间,一端连于乳房的皮肤,另一端连于胸肌筋膜。
(2)构成:致密的纤维束。
(3)作用:对乳腺起固定作用。
(4)临床意义:乳腺癌时,由于韧带两端固定,无伸展性,使乳房皮肤出现凹陷,呈“橘皮样变”。
2.锁胸筋膜(1)位置: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三者之间的深筋膜。
(2)穿经结构:有胸肩峰动脉的分支、胸外侧神经、头静脉和淋巴管等穿过。
3.胸膜腔(1)构成: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共同围成的腔隙。
(2)特点:左右各一,互不相通,密闭,为负压,有少量浆液。
4.肺韧带(1)位置:在肺根下方。
(2)构成:脏、壁胸膜的移行部分。
(3)作用:有固定肺的作用,当人工呼吸时,由于韧带的附着,肺固定于纵膈而被压向内侧。
5.心包裸区(1)位置:心包前壁仅在左侧第4-6肋软骨前端距胸骨侧缘2-2.5cm 处直接与胸前壁相邻的区域,此区域无胸膜覆盖。
(2)临床意义:是心包穿刺及注射急救药物之处。
6.食管静脉丛(1)位置:在食管壁的粘膜下层和食管周围。
(2)注入:奇静脉、半奇静脉或副半奇静脉。
(3)临床意义:此丛向下与胃左静脉属支有丰富吻合,当门静脉高压时,经此途径建立门-腔静脉间的侧支循环,而使食管静脉丛血流量加大,可导致食管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
7.动脉导管三角(1)位置: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
(2)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3)临床意义: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重要标志。
二、问答题1.乳房在结构上有哪些特征?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时如何选择手术切口?(1)乳房结构特征:乳房在结构上被结缔组织分隔为15-20个腺叶,每个腺叶又分若干小叶。
每一腺叶有一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末端开口于乳头。
(2)乳房脓肿手术切口的选择: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时,宜作放射状切口,避免损伤过多腺组织和输乳管,并注意分离结缔组织间隔,以利引流。
局部解剖学(二十九)胸部局解
(二十九)胸部局解问:试述第四胸椎下缘平面(胸部)的解剖结构?(中大2001)答:胸骨角 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角。
该角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的标志。
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纵隔内一些重要器官在此平面行程和形态改变,如主动脉弓与升、降主动脉的分界,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等。
1.胸壁的层次结构一、浅层结构(一)皮肤胸前、外侧区皮肤较薄,除胸骨表面皮肤外,均有较大的活动性。
胸前部皮肤面积大,颜色和质地与面部相近,可用于颌面部创伤的修复。
(二)浅筋膜浅筋膜内含脂肪、皮神经、浅血管、浅淋巴管和乳腺。
1.皮神经胸前、外侧区的皮神经来自颈丛和上部肋间神经的分支。
(1)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 nerves:约2-4支,属于颈丛皮支,自颈丛发出后向下跨越锁骨的前面,分布于胸前区上部和肩部皮肤。
(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肋间神经在腋前线附近(或腋中线)发出外侧皮支,分布于胸外侧区和胸前区外侧部皮肤;在胸骨两侧发出前皮支,分布于胸前区内侧部皮肤。
肋间神经的皮支分布具有两个特点:①明显的节段性和带状分布,自上而下按神经序数排列,第2肋间神经皮支分布于胸骨角平面的皮肤,其外侧皮支分出肋间臂神经分布于臂内侧部皮肤,第4肋间神经分布于男性乳头平面,第6肋间神经至剑突平面,第8肋间神经至肋弓平面。
根据皮神经的阶段性分布,可判断麻醉平面和脊髓损伤节段。
②重叠分布,相邻的三条皮神经互相重叠,共同管理一带状区的皮肤感觉。
一条肋间神经受损,其分布区的感觉障碍不明显,只有在相邻两条肋间神经受损时,才出现这一共同管理带状区的感觉障碍。
2.血管(1)动脉:主要是胸廓内动脉、肋间后动脉和腋动脉的分支(如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
胸廓内动脉穿支:在距胸骨侧缘约1cm处穿出,一般与肋间神经前皮支伴行,分布至胸前区内侧部。
肋间后动脉的前、外侧穿支:与肋间神经前、外侧皮支伴行,分布于胸前、外侧区的皮肤、肌和乳房。
胸部局解PPT课件
胸部局解的影像学研究
总结词
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详细描述
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在胸部局解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胸部 局解的影像学研究,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位置、范围和性质,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
率,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胸部局解的临床治疗研究
总结词
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VS
详细描述
胸部局解的知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手术技巧和方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胸部损伤的救治
胸部损伤是常见的急症之一,需要及时救治。通过对胸部各器官的解剖结构和位置 关系的了解,医生可以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
在救治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 疗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胸椎
位于背部中央,与肋骨相 连,形成胸廓,对胸腔起 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胸壁的肌肉结构
胸大肌
位于胸前外侧,起自锁骨、 胸骨和肋骨,止于肱骨结 节间沟,主要作用是使上 臂屈、内收和旋内。
胸小肌
位于胸大肌深面,起自第 3-5肋骨,止于肩胛骨喙突, 主要作用是使肩胛骨向前 下方运动。
肋间肌
位于肋骨之间,包括肋间 外肌和肋间内肌,主要作 用是使肋骨运动,协助呼 吸。
03
胸腔器官与功能
肺部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细描述
肺部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肺部 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肺实质包括肺泡和支气管,肺间质包括结缔组织、血 管和淋巴管等。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循环系统的核心
详细描述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心脏内部由四个腔室 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心脏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使得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维持生命活动。
局部解剖学_胸部局解(昆明医科大学)
浅筋膜
内含脂肪、浅血管、 浅淋巴管、皮神经、 乳腺
乳
房
1.位置 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 房后间隙(假体植入) 2.形态结构 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
锁骨 胸大肌
乳腺膜
脂肪
乳房切口
脓
5 1 3 4 2
肿
1.2 腺叶间脓肿切口呈放射状, 但不可达乳晕内; 3 乳晕脓肿沿晕缘的弧形切口; 4 乳房后或深部脓肿沿胸乳折呈 弧形切口
肋间外膜 肋间外肌
肋间最内肌
肋间内肌
肋间内膜
浅筋膜
肋间后动脉
胸主动脉 胸廓内动脉
肋间前动脉
肋间神经
• 第2肋间神经:平对胸骨角平面皮肤; • 第4肋间神经:平对乳头平面; • 第6肋间神经:平对剑胸结合平面;
• 第8肋间神经:平对肋弓平面;
• 第10肋间神经:平对脐平面;
• 第12肋间神经(肋下N):平对脐与耻骨联 合上缘连线的中点。
假体植入
5 腋下切口:这一切口是在腋 窝区域。手术后的疤痕能掩藏 在腋窝下。 3 乳晕切口: 这一切口是沿着 乳晕边上,手术后的疤痕最容 易掩藏。 4 乳房下切口: 这种切口是在 乳房下褶皱处,选择这一切口 的话,对乳房组织影响小,手 术后的刀疤能隐藏在乳房下皱 襞处。
乳房淋巴回流
外侧部和中央部 上部 内侧部 深部 结或尖淋巴结 胸肌淋巴结(主) 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 胸肌间淋巴
肋间最内肌
肋间内肌
肋间神经
• 特点:
肋间神经的皮支分布呈明显的节段性。 • 临床意义: 根据皮神经的分布可判断麻醉平面和诊断 脊髓损伤节段。
胸穿和肋间麻醉
肋间后静脉 肋间后动脉 肋间神经
11胸部局解
胸部以胸廓为支架。 胸部以胸廓为支架。 胸廓与附于其上的软 组织共同构成胸壁。 组织共同构成胸壁。 胸壁与膈围成胸腔。 胸壁与膈围成胸腔。 因膈向上隆凸, 因膈向上隆凸,故胸 壁下界比胸腔下界低; 壁下界比胸腔下界低 腹腔上部脏器紧贴膈 下方, 下方,被胸壁下部覆 盖。 胸下部损伤时, 胸下部损伤时,除累 及胸腔外, 及胸腔外,还可能会 累及腹腔脏器(胸腹 累及腹腔脏器 胸腹 贯通伤) 贯通伤
返回
样征” 样征
乳房后隙
乳房基底面的浅筋膜深 层与胸肌筋膜间有一间 隙。 乳腺癌如侵及此间隙, 病变部分即固定于胸前 固定于胸前 壁而不易移动。 壁而不易移动 此间隙若感染化脓,则 形成乳房后脓肿,切开 引流时,须在乳房下缘 作弧形切口。
返回
乳房血供: 乳房血供
乳房外侧份有 较为 粗 大的 胸 外侧 动脉分支以及第3~ 5肋间后动脉的穿支
肺根由支气管、肺动脉、 肺门 肺根 ( 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 脉以及神经、淋巴结、淋巴管等 上叶 组成。 由前向后: 、 、 由前向后 V、A、支 水平裂 自上而下: 自上而下: 斜裂 、 左: A、支、V 中叶 右: 支、A、V 、 下叶
肺尖 肺门 水平裂 斜裂 肺底
返回
肺尖 上叶 肋面 斜裂 心切迹 下叶
返回
胸膜的神经 胸膜的神经 壁胸膜由脊神经支配。肋间神经分布于肋胸膜 和膈胸膜的周围部分,膈神经分布于胸膜顶、纵隔 胸膜和膈胸膜中央部。对机械刺激敏感,痛阈低,定位 准确,胸膜炎时可引起胸腹或颈肩痛(牵涉性痛 ) 。 脏胸膜由肺丛的内脏感觉神经支配。
返回
四、肺
位置 形态 肺内支气管 和肺段
返回
返回
乳房的淋巴
女性乳房的淋 巴管十分丰富,互 相吻合成网,可分 浅、深二组。 浅组位于皮内和 浅组 皮下; 深组位于乳腺小 深组 叶周围和输乳管壁 内,两组有广泛吻 合。
局部解剖胸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胸部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局部解剖结构。
2. 掌握胸部解剖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3. 提高解剖学知识水平,为临床医学实践奠定基础。
二、实验材料1. 人体胸部解剖模型2. 解剖刀、镊子、剪刀等解剖工具3. 解剖图谱和教材三、实验步骤1. 观察胸部骨骼(1)胸骨:观察胸骨的三个部分,即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注意其形态、大小和连接方式。
(2)肋骨:观察肋骨的形态、大小和数量,了解其与胸骨的连接方式。
(3)肋软骨:观察肋软骨的形态和连接方式。
2. 观察胸部肌肉(1)胸大肌:观察胸大肌的形态、位置、起止点和神经支配。
(2)胸小肌:观察胸小肌的形态、位置、起止点和神经支配。
(3)前锯肌:观察前锯肌的形态、位置、起止点和神经支配。
(4)胸长神经:观察胸长神经的走向和分布。
3. 观察胸部血管(1)胸主动脉:观察胸主动脉的走向和分支。
(2)胸廓内动脉:观察胸廓内动脉的走向和分支。
(3)锁骨下动脉:观察锁骨下动脉的走向和分支。
4. 观察胸部神经(1)胸前外侧神经:观察胸前外侧神经的走向和分布。
(2)肌皮神经:观察肌皮神经的走向和分布。
(3)正中神经:观察正中神经的走向和分布。
(4)尺神经:观察尺神经的走向和分布。
5. 观察胸部淋巴结(1)腋淋巴结:观察腋淋巴结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2)锁骨上淋巴结:观察锁骨上淋巴结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胸部骨骼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胸骨、肋骨和肋软骨的形态、大小和连接方式,为胸部器官的保护和呼吸运动提供了重要支撑。
2. 胸部肌肉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肌肉的形态、位置、起止点和神经支配,这些肌肉在呼吸运动和上肢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胸部血管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胸主动脉、胸廓内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的走向和分支,这些血管为胸部器官提供了充足的血液供应。
4. 胸部神经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胸前外侧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走向和分布,这些神经负责胸部器官的感觉和运动。
局解胸部主题医学知识
6
二、深层结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深筋膜:分浅、深层
1、浅层:覆盖胸大肌和前锯肌表面,
向上附着于锁骨,
向下续于腹外斜肌筋膜,
向内附着于胸骨,
后部接续背部深筋膜。
2、深层:
位于胸大肌深面。
锁胸筋膜。
7
(二)胸廓外肌层: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1层为胸大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上部;
13
(五)、胸内筋膜: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贴附于胸廓内面。向上覆盖于胸膜顶上面称胸膜上
膜;向下贴于膈上面,称膈上筋膜。 手术入路: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胸壁浅层肌、
切断肋骨经肋骨床(或切开肋间肌经肋 间隙)胸内筋膜、 壁胸膜。
14
第三节 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胸部介于颈、腹部之间。
上界、下界 由于膈向上隆凸,腹腔上部的器官被胸廓下份所覆盖。 胸膜顶、肺尖和小儿的胸腺向上突入颈根部,故在颈根部针 刺、手术和臂丛麻醉时应注意保护这些结构和器官。
(二)分区:
1、胸壁:以前正中线、腋前线、后线和后正中线为界分为胸 前区外侧区、胸背区。
2、胸腔:分为中部(纵隔)和两侧的左右部(肺和胸膜)。
二、表面解剖(自学)
1
第二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胸壁
一、浅层结构
(一)皮肤
(二)浅筋膜 其内含有浅血管、淋巴管、皮神经和 乳房。
1、浅血管 (1)动脉:
胸廓内动脉、肋 间后动脉的穿支;
04胸部-局解
2.旁正中穿刺法
①部位:正中线旁1.5~2.0cm ②层次: 皮肤→ 浅筋膜 → 深筋膜 → 背阔肌腱膜 → 竖脊肌 → 椎板间隙 → 黄韧带 → 硬膜外隙
【思考题】
1.乳房的淋巴引流方向及其临床意义。 2.胸膜腔穿刺的部位和经过的结构层次。 3.何谓动脉导管三角、食管上三角和食管下三角?
动脉导管三角 (动脉韧带)
上 纵 隔
1m05s
四.下纵隔
(一)前纵隔:胸腺、淋巴结
(二)中纵隔:心包、心脏
(三)后纵隔 1.食管胸部 2.胸主动脉 3.胸导管 4.奇、半奇和副半奇静脉 5.迷走神经、胸交感干
下 纵 隔
1m44s
脊柱区
1.境界与分区
项部 胸背区
背部 腰区
骶尾部
2.体表标志
隆椎棘突---------------C7 肩胛冈 -----------------T3
肩胛骨下角 ------------T7
髂嵴--------------------L4 髂后上棘---------------S2 骶管裂孔、骶角
3.层次结构
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 肌层
枕大N(C2后支) 第3枕N(C3后支)
二.纵隔 Mediastinum
1.概念 ?
2.分区 ?
3.侧面观
纵膈左侧面
食管上三角
中央为左肺根 上方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前下方心包 后方胸主动脉、左交感干、内脏
大神经及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 左膈神经和左迷走神经
食管下三角
纵 隔 左 侧 面
32s
纵膈右侧面
局解胸部知识点
①皮肤
②浅筋膜
动脉,胸廓内A的穿支、肋间后A的外侧穿支、胸肩峰A分支、胸外侧A分支。
静脉,胸腹壁静脉(起自脐周静脉网,在胸外测区上部汇成胸外侧静脉,注入腋静脉)
皮神经
③深筋膜
④胸廓外侧肌
第一层,胸大肌、腹外斜肌、腹直肌上部
第二层,锁骨下肌、胸小肌、前锯肌
⑤胸廓及肋间肌
肋间肌分为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
10.中纵膈
①心包的毗邻:
前壁:与胸膜、肺、胸骨、第2~6肋软骨为邻。是心内注射和心包穿刺的结构基础
心包裸区直接与左侧第4~6肋软骨、胸骨体下部相邻。
后面:主支气管、食管、胸主A、奇V和半奇V等
两侧:纵隔胸膜、膈N、心包膈血管
下面:下腔V和膈。上方:升主A、肺A干和上腔V。
②心的体表投影:
左上点:左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侧缘约1.2cm。
后方7: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胸主动脉、右肋间后动脉、食管后丛。
左侧5: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胸导管上份
右侧1:奇静脉弓
②胸导管:
行径:平12胸椎下缘高度起于乳糜池,经主A裂孔入胸腔,在胸主A与奇V之间上行,至第5胸椎高度斜行向左,沿食管左缘与左纵隔胸膜之间上行至颈部, 平第7颈椎弯向前下,注入左V角。胸导管上段与左纵隔胸膜、下段与右纵隔胸膜相邻(食管后隐窝)。
上 方
主A弓、左颈总A、左锁骨下A
奇V弓、右头臂V、上腔V、气管、食管
下 方
下腔V
9.①上纵膈内器官和结构的排列关系::
前层(胸腺静脉层):胸腺、头臂V、上腔V
中层(神经动脉层):主A弓及其分支、膈N、迷走N
后层(管层):气管、食管、胸导管等
胸部局解
胸部局解
六、膈 (一)位置和分部
位于胸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膈穹右高( 位于胸腹腔之间 , 封闭胸廓下口 。 膈穹右高 ( 第 4肋 间隙),左低( ),左低 肋间隙) 中央部为腱膜 腱膜, 中心腱, 间隙),左低(第5肋间隙) 。中央部为腱膜,称中心腱, 周围部为肌纤维,分为胸骨部 肋部、腰部。 胸骨部、 周围部为肌纤维,分为胸骨部、肋部、腰部。腰部内 侧份肌纤维形成左脚 右脚。 左脚和 侧份肌纤维形成左脚和右脚。
胸部局解
七、胸腔及其脏器 (六)纵隔
3.侧面观:以肺根为中心 侧面观: 左侧面观 : 上方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左颈总动脉和 左侧面观: 左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 左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
前方有左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前方有左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后方有左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左交感干及内脏大神经。 后方有左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左交感干及内脏大神经。
胸膜下界: 胸膜下界:第8肋
胸部局解
七、胸腔及其脏器
(五)肺门和肺根: 肺门和肺根:
肺门:肺纵隔面中部的凹陷 肺门: 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 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肺丛等 出入。 出入。 肺根:出入肺门各结构的总称,外包以胸膜。 肺根:出入肺门各结构的总称,外包以胸膜。 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 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 由前向后: 由前向后: 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 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下静脉 自上而下: 自上而下: 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 右: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下静脉 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静脉、 左: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静脉、肺下静脉
胸部局解
五、胸腔 胸腔由胸壁和膈围成 内衬以胸内筋膜。 由胸壁和膈围成, 胸腔由胸壁和膈围成,内衬以胸内筋膜。 向上经胸廓上口通颈部 向下借膈与腹腔分隔 胸腔以纵隔为界分为三部 为界分为三部: 胸腔以纵隔为界分为三部: 即位于正中偏左的纵隔 即位于正中偏左的纵隔 容纳肺和胸膜囊的左 右部。 容纳肺和胸膜囊的左、右部。 纵隔内有心 心包、 出入心的大血管、 食管、 纵隔 内有心 、 心包 、 出入心的大血管 、 食管 、 内有心、 气管、支气管、 气管、支气管、胸导管
局解--胸部
深层结构
深筋膜:分浅深两层
1、浅层:薄弱,覆于胸大肌表面。 2、深层:位于胸大肌深面。 向上:附于锁骨 向下:包裹锁骨下肌和胸小肌, 并覆盖在前锯肌的表面。 锁胸筋膜:为张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 肌上缘之间的三角形深筋膜,其深面有胸肩峰 动脉的分支和胸外侧神经穿出该筋膜分布到胸 大、小肌,头静脉和淋巴管穿该筋膜入腋腔。
胸膜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脏胸膜: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分支 血管:
淋巴: 神经:脏胸膜:有肺丛的感觉神经分布
壁胸膜:肋间后动脉、胸廓内动脉和 心包膈动脉
壁胸膜:有脊神经的感觉神经分布
肺
位置:
体表投影:
肺叶 肺门和肺根:
肺的结构
肺根内结构排列关系:
由前向后: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 由上向下:左:肺动脉、支气管、肺静脉 右: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肺根比邻关系: 前方: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后方:迷走神经 下方:肺韧带 右肺根后上方:有奇静脉勾绕 左肺根后上方:有主动脉弓跨过
), ( ), ( ), ),
1. 肋间肌又浅入深是( ( ) 2. 膈的肌性部分为( ( )
3. 肺根内结构的排列自前而后为 ( ), ( ),( )
三.问答题
1.胸腔穿刺多在何处进行? 由浅入深穿过哪些结构?
2.试述胸膜的体表投影
膈的裂隙和薄弱区
胸肋三角:位于胸骨 部和肋部之间,有腹 壁上血管及来自腹壁 和肝上面的淋巴管通 过。 腰肋三角:位于腰部 和肋部起点之间,三 角形,底为第12肋, 腹腔器官可经此突向 胸腔形成膈疝。
胸肋三角
主动脉裂孔 三个裂孔: 食管裂孔 腔静脉裂孔
腰肋三角
膈的血管、神经、淋巴管
血管:动脉有心包膈
局部解剖学-胸部课件
30
局部解剖学-胸部
31
局部解剖学-胸部
32
肋间外肌
A:肋间外肌,B:肌间内肌。
肋间内肌
箭头示起止点。
胸横肌
局部解剖学-胸部
33
局部解剖学-胸部
34
(1)The intercostal muscles
① The external intercostal muscle and membrane
bronchi.
局部解剖学-胸部
12
③ ③ 交平叉T左处h主,e支即s气食e管管co与的n食第d管2 c狭o窄n处st;riction of the esophagus
局部解剖学-胸部
13
④平Th主e o动rig脉in弓an的d e起nd、 o止f t处he;aortic arch
局部解剖学-胸部
副N 食管丛
迷走N后干
上N节 下N节
膈
局部解剖学-胸部
迷走N前干
42
➢ 分支
局部解剖学-胸部
1
局部解剖学
胸部
胸部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胸部
2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上、下、上部两侧界
局部解剖学-胸部
3
局部解剖学-胸部
4
局部解剖学-胸部
5
(二)分区:
1、胸壁:前正中线、腋前线、后线和后正中线。 2、胸腔:分为中部(纵隔)和两侧的左右部(肺和胸 膜)。
The infraster胸nal骨( su下bc角ostal) angle
局部解剖学-胸部
20
剑肋角
局部解剖学-胸部
21
经剑肋角的心包(液)穿刺术
局解第五章--胸部(1)
⒉ 下纵隔 ⑴ 前纵隔:胸廓内A、V、前纵隔淋巴结 ⑵ 中纵隔:心包、心、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 心包膈血管、膈 N ⑶ 后纵隔:由前→后 : 主支气管、食管、胸导管 胸主A、奇V、半V奇 迷走N 、 交感干 (三管三脉二神经)
五、纵隔间隙
⒈ 胸骨后间隙: 位于胸骨与胸内筋膜之间。
⒉ 气管前间隙: 位于上纵隔,在主动脉弓与气管、气管杈之 间。向上通颈部的气管前间隙。
第五章 胸 部 THE THORAX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 念
1.胸 部:由胸壁、胸腔和胸腔内器官组成 2.胸 壁:由胸廓与软组织构成 3.胸 廓:由胸骨、胸椎、肋及其骨连接构
成的一个骨性支架 4.胸 腔:由胸壁与膈围成,内衬胸内筋膜 5.胸膜腔:由胸膜脏层与壁层之间的潜在性
腔隙,左、右各一。
二、境界与分区
*有时有突向腋窝的腺尾,易误诊为腋窝肿瘤
2.构造 ⑴ 皮肤 — 乳头、乳晕 ⑵ 乳腺 — 乳腺叶15~20个; 乳腺小叶若干; 输乳管; 输乳窦。 是乳房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⑶ 脂肪组织 — 维持乳房的形态。 ⑷ 结缔组织 — 深入到腺组织间。 乳房悬韧带 连于皮肤与胸肌筋膜之间,起 固定乳房的作用。
2.支气管肺段:每一个肺段支气管及所属的肺组 织称为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
⑴ 肺段支气管、肺段A、支气管A走行在肺段 的中轴;肺段V走行在肺段之间。
⑵ 分段:右肺10段 ;左肺8~10段 临床要点:
以肺段为单位的手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 正常的肺组织。
三、肺与胸膜的体表投影
⒈ 前界:起自锁骨内1/3段后上方2-3㎝,向内下
方至第2胸肋关节相靠拢,沿往中线下 行左至第4胸肋关节时斜向外下,达第 6肋软骨中点;右至第6胸肋关节,移行 下界。
局部解剖学资料(胸部)
12.心包窦:pericardial sinus 浆膜心包壁、脏两层相互返折处形成的间隙,称心包窦。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和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横窦。在心脏手术时,可利用心包横窦钳夹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以暂时阻断血流。位于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斜窦。位于浆膜性心包的前壁与下壁返折处的间隙称心包前下窦,深1~2cm,是心包腔的最低部位,坐位时,心包积液首先积聚于此。
4.乳房后隙:retromammary space 乳房位于胸肌筋膜表面,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因此,乳房可轻度移动脉。患乳腺癌时,乳房可被固定在胸大肌上。乳房后间隙感染可致脓液积聚,称乳房后脓肿。
5.胸肋三角:sternocostal triangle 膈肌胸骨部和肋部之间缺乏肌纤维,只有膈胸膜筋膜和膈上、下筋膜覆盖,形成一薄弱区,称为胸肋三角,腹壁上血管及来自腹壁和肝上面的淋巴管通过该三角,该三角亦是膈疝的好发部位。
10.通过主动脉裂孔的结构有 、 和淋巴管。通过食管裂孔的结构有 、 、 和胃左血管的食管支、淋巴管。通过腔静脉孔的结构有 和 。
11.肺根内主要结构的排列顺序由前向后依次为 、 和 。
12.左肺根内的结构自上而下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 和 。
4.锁胸筋膜是指位于 、 和 之间的筋膜,穿经该筋膜的主要结构有 、 、 及淋巴管。
5.胸肌间隙位于 和 之间,内含 和 。
6.在肋沟处,肋间血管和神经的排列顺序自上而下依次为 、 和 。
胸部局解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实验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姓名]实验学生:[姓名] 学号:[学号]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胸部解剖结构的基本知识。
2. 掌握胸部主要肌肉、神经、血管的分布和功能。
3. 提高解剖学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1. 人体解剖学标本2. 解剖刀、剪、镊子、解剖针、放大镜等实验工具3. 实验记录本、铅笔、橡皮擦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观察胸壁结构(1)观察胸壁的皮肤、浅筋膜、深层筋膜、肌肉等结构。
(2)观察胸壁的骨性标志,如胸骨、锁骨、肩胛骨等。
(3)观察胸壁的血管、神经分布。
2. 解剖胸大肌(1)在胸壁上找到胸大肌的位置,清除其表面的筋膜。
(2)观察胸大肌的形态、起止点、神经支配等。
(3)切断胸大肌的肌纤维,翻起胸大肌,观察其深层结构。
3. 解剖胸小肌、前锯肌(1)观察胸小肌、前锯肌的位置、起止点、神经支配等。
(2)切断胸小肌、前锯肌的肌纤维,翻起肌肉,观察其深层结构。
4. 解剖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等(1)观察神经的走向、分布区域、分支情况。
(2)解剖神经周围的组织,观察神经与周围结构的相互关系。
5. 解剖血管(1)观察胸部的动脉、静脉分布,如腋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等。
(2)解剖血管周围的组织,观察血管与周围结构的相互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胸壁结构:胸壁由皮肤、浅筋膜、深层筋膜、肌肉、骨骼等组成。
其中,肌肉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骨骼包括胸骨、锁骨、肩胛骨等。
2. 胸大肌:起于锁骨内侧半、胸骨及2-7肋软骨和腹直肌鞘,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作用为内收及内旋肱骨,使下垂的上肢移至躯干的前面,当上肢固定时,可以上提躯干及上提肋骨。
神经支配为胸前外侧神经。
3. 胸小肌、前锯肌:胸小肌起于肩胛骨上角,止于肱骨小结节嵴;前锯肌起于第1-9肋骨,止于肩胛骨。
两者均参与呼吸运动。
4. 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等分布于胸部各肌肉和皮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胸骨角 sternal angle: 是胸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1、该角两侧平接第二肋。 2、向后平第四胸椎下缘,该平面为: 3、上下纵隔的分界线。 4、主动脉各段的分界线。 5、气管分叉和食管第二狭窄处。 6、胸导管由脊柱右前移向其左前处。
二、表面解剖(Surface Anatomy) (一) 体表标志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Boundaries) (二)分区(Regions)
胸前区
胸壁 胸部 胸外侧区
胸背区 胸腔
二、表面解剖(Surface Anatomy) (一) 体表标志
1、颈静脉切迹 2、胸骨角(sternal angle) 3、剑突 4、锁骨和锁骨下窝 5、肋和肋间隙 6、肋弓和剑肋角 7、乳头 8、胸大肌
肋间后动脉静脉有吻 合,后端注入奇静脉、半 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
神经和血管的排列关系: 肋角向前:自上而下肋间后静脉、 肋间后动脉、肋间神经。
3 肋间神经 ①走行与位置: 初位于胸内筋膜与肋间内膜之间; 自肋角向前,位于肋间最内肌与肌 间内肌之间和肋间血管的下方,肋 沟内走行。
(四)胸廓内血管
胸廓内动脉: 第1~6肋软骨后面,距胸骨侧缘1~21cm,分为腹壁 上动脉和肌膈动脉,还发出肋间前支、心包膈动脉, 与膈神经伴行等。
胸廓内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 , 注入头臂静脉。 胸骨旁淋巴结: 沿胸廓内血管排列,输 出管参与合成支气管纵 隔干。
胸廓内血管
(五)、胸内筋膜
贴附于胸廓内面。向上覆盖于胸膜顶上面称胸膜上 膜;向下贴于膈上面,称膈上筋膜。
腋静脉属支 肋间后静脉
4.乳房的淋巴
淋巴管网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乳房皮 肤与乳腺实质内,彼此广泛吻合。
5.淋巴引流
主要引流至腋淋巴结,一部分引流至胸骨旁淋 巴结,少数引流至锁骨上淋巴结、膈下淋巴结 等局部淋巴结。
腋淋巴结 位于腋血管周围15-20个分5群 1.胸肌淋巴结 2.外侧淋巴结 3.肩胛下淋巴结 4.中央淋巴结 5.尖淋巴结 腋淋巴结(尖淋巴结) 输出淋巴管合成 左、右锁骨下干
解剖
第四章
Thorax
人体解剖教研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胸部的重要体表标志及标志线、胸壁的 层次、胸壁浅层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2.掌握女性乳房的位置、结构特点、血管、神 经及淋巴回流;了解其形态学测量方法及美学 的标志线。 3.熟悉胸前壁深层结构,肋间隙的结构、肋间 动脉行程、胸膜腔穿刺的层次和部位。 4.了解隆乳术的应用解剖。
胸廓外肌层
(三)胸廓和肋间隙 1、肋间肌 2、血管和神经
•胸膜腔穿刺引流 术在何部位进行?
肋间隙内有:肋间外肌(肋间外膜)、肋间内 肌(肋间内膜)、肋间最内肌;肋间后动、静脉和 肋间神经。
1 肋间肌
肋间外肌 肋间外膜
肋间内肌 肋间内膜
肋间最内肌
2 肋间后血管 ①第1、2肋间隙动脉:肋间最上动脉、胸上动脉 ②第3~11肋间隙的动脉:
二 乳房的挺拔丰满程度,通常用“环差”表示, 即乳房最高隆起点的胸围,与乳下胸围之差,国际通 行的标准分为以下7级:A级B级C级D级E级F级G级, 分别为10厘米13厘米15厘米17厘米20厘米22厘米25厘 米以上。 女性的标准胸围的比例: 20——30岁 上胸围=身高×0.515 下胸围=身高×0.432 30——40岁 上胸围=身高×0.525 下胸围=身高×0.453 40——50岁 上胸围=身高×0.543 下胸围=身高×0.468
脊神经
上方
C3-4
外侧 T3-6
内侧 胸神经前支
7.乳房的发育异常
1数目改变 2形状改变 1)乳房不对称 2)乳房不发育 3)巨乳症
二、深层结构
(一)深筋膜 (二)胸廓外肌层 (三)胸廓和肋间隙 (四)胸廓内血管 (五)胸内筋膜
(一)深筋膜:分浅、深层
1、浅层:覆盖胸大肌和前锯肌表面, 向上附着于锁骨,
④平左主支气
管与食管交叉 处,即食管的 第2狭窄处;
2.胸骨角
意义
⑤平主动脉弓的起、 止处;
2.胸骨角 意义
⑥The azygos vein ⑥奇静脉汇入上腔 enters the superior 静脉处; vena cava
2.胸骨角
意义
⑦ The boundary line ⑦ 上、下纵隔分 between the superior and 界的标志; inferior mediastina
乳房(mamma)
乳房脓肿应采取什么
样的切口?为什么?
4.乳房的血管:
(1)动脉 主要来源于三条: 胸廓内动脉穿支(上4个肋间穿支)
腋动脉的分支: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胸背动脉 直接乳房支
上位肋间后动脉(第2-4肋)的前穿支
(2)静脉
浅静脉系统
胸廓内静脉 颈前静脉 胸廓内静脉穿支
深静脉系统
②分支:第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出肋间臂神经; 上6 对肋间神经在胸骨侧缘处移行为前皮支; 下5对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在白线附近移行为 前皮支; 各神经均有外侧皮支。 ③分布:
胸腹壁皮肤、 浅筋膜、肋 间肌、腹肌、 壁胸膜和壁 腹膜。
临床行胸膜腔穿刺术常选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或8肋间隙 中部进针。
向下续于腹外斜肌筋膜,
向内附着于胸骨,
后部接续背部深筋膜。
2、深层: 位于胸大肌深面。 锁胸筋膜。
锁胸筋膜 1)位置:锁胸筋膜-- 喙突、 锁骨下肌与胸小肌上缘 2)穿过的结构 3)手术切开该筋膜时注意 保护胸外侧神经。
(二)胸廓外肌层: 第1层为胸大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上部;
第2层为锁骨下肌、 胸小肌和前锯肌。 胸肌间隙:胸大、 小肌的间隙,内含疏松 结缔组织和2~3个胸肌 间淋巴结。 第3层为肋间肌。 第4层为胸横肌。 胸后壁有背阔肌、 斜方肌等。
(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 和前皮支
节段性分布
1 肋间神经前皮支 2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肋间神经的皮 支呈节段性分 布
临床 意义?
(三)乳房(mamma)
1.位置:乳房后隙 乳房位于胸前部,胸大肌和胸筋膜的表面,上 起第2-3肋,下至第6-7肋,内侧至胸骨旁线, 外侧可达腋中线。
胸大肌前面的深筋膜与乳腺体后面的包膜之间 为乳腺后间隙,内有一层疏松的结缔组织,但 无大血管存在,有利于隆乳术时将假体(如硅 胶等)植入,使乳房隆起。有时也可将假体植 入胸大肌后面的深筋膜与胸小肌之间的胸大肌 后间隙。
胸廓和肋间隙 1、肋间肌 2、血管和神经
•胸膜腔穿刺引流术 在何部位进行?
小
结
一、肋间神经的节段性分布
第2肋间神经--胸骨角 第4肋间神经--乳头 第6肋间神经--剑突 第8肋间神经--肋弓 第10肋间神经--脐 第12肋间神经--髂前上棘(脐与耻骨联合上 缘连线的中点)
2.胸骨角 意义
②向后平对第4胸
椎下缘水平;
2.胸骨角 意义
②The level where the trachea divides ③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的水 into the right and left principal (main) 平,即气管杈水平; bronchi.
2.胸骨角 意义
(二)标志线
1.前正中线 2.胸骨线 3.锁骨中线 4.胸骨旁线 5.腋前线 6.腋后线 7.腋中线 8.肩胛线 9.后正中线
(二)标志线
1.前正中线 2.胸骨线 3.锁骨中线 4.胸骨旁线 5.腋前线 6.腋后线 7.腋中线 8.肩胛线 9.后正中线
(二)标志线
1.前正中线 2.胸骨线 3.锁骨中线 4.胸骨旁线 5.腋前线 6.腋后线 7.腋中线 8.肩胛线 9.后正中线
2.形态:
成年未产妇:半球形,紧张而有弹性。乳房中央有乳 头mammary papilla,通常在第4肋间隙或第5肋与锁骨 中线相交处。
乳头顶端有输乳管的开口。乳头周围的皮肤色素较多, 形成乳晕areola of breast,表面有许多小隆起,其深面 为乳晕腺,可分泌脂性物质滑润乳头。 乳头和乳晕的皮肤较薄,易受损伤而感染。妊娠和哺 乳期,乳腺增生,乳房增大;停止哺乳后,乳腺萎缩, 乳房变小;老年时,乳房萎缩而下垂。
乳房悬韧带
乳腺周围的纤维组织还发出许多小的纤维束,分 别向深面连于胸筋膜,向浅面连于皮肤和乳头, 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称为乳房悬韧带 suspensory ligament of breast,或Cooper韧带。 当乳腺癌侵及此韧带时,纤维组织增生,韧带缩 短,牵引皮肤向内凹陷,致使皮肤表面出现许多 点状小凹,类似桔皮,临床上称桔皮样变,是乳 腺癌早期常有的一个体征。
1、颈静脉切迹 2、胸骨角(sternal angle) 3、剑突 4、锁骨和锁骨下窝 5、肋和肋间隙 6、肋弓和剑肋角 7、乳头 8、胸大肌
锁 骨
锁骨上小窝
锁骨上大窝
锁骨下窝
二、表面解剖(Surface Anatomy) (一) 体表标志
1、颈静脉切迹 2、胸骨角(sternal angle) 3、剑突 4、锁骨和锁骨下窝 5、肋和肋间隙 6、肋弓和剑肋角 7、乳头 8、胸大肌
三 乳房外型缺陷的分类及原因
女性的乳房,1/3是乳腺组织,2/3是脂肪组织,一般造 成乳房外形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乳腺发育不全;脂肪 累积缺少;胸大肌和结缔组织的支撑固定能力减弱,表现 出来就是乳房扁平细小、萎缩下垂、松散外扩。
(1)外侧部和中 央部→胸肌淋巴结 (2)上部→尖淋 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3)内侧部→胸骨旁淋 巴结
乳腺癌转移有哪些途径?
(4)深部→胸肌间淋
巴结
(5)内侧部浅淋巴管
→对侧浅淋巴管
(6)内下部→腹壁和膈
下淋巴管→肝淋巴管
乳腺癌转移有哪些途径?
6.乳房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