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这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和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科学探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当计算机教育刚刚普及时,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很多教师都十分小心翼翼,沿着其他学科教师走过的脚印,“摸着石头过河”,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主要是采用讲授法对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学生“依样画葫芦”,缺少思考与创新。《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其学以致用,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模式呢?这无疑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本人在教学之余,一直在尝试用新的方法来适应这门比较“特殊”的学科教学。下面是我几年积累下来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一、做足准备,激发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首先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可以说是“与
生俱来”。但是,随着课程的开展,好多同学表现出只对电脑游戏感兴趣,不让玩游戏就觉得没意思,对课程内容、技能操作的学习只是应付而已,这节课学会了,下节课就忘了。导致这种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是被动的、机械的。学生如果没有独立探索的愿望,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无论怎样高明的教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呢?这就需要教师做足功夫,潜心钻研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首先,课堂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去年教研员来我校调研,我曾上过七年级下第13课《开心一刻》。虽然这节课书本内容叫“开心一刻”,但从内容上来分析,比较枯燥乏味。在上公开课前我也曾尝试按书本的内容来讲,学生表现得毫无兴趣,那么这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本人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结合时下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漂移(drift),通过《头文字d》电影引入赛车运动,结果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都非常激动,都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赛车去漂移。学生兴趣被激发了,课堂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教学内容、设计一定要在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制定分层任务目标。仍旧是《开心一刻》这堂课,在课程的结尾,本人将在word中自选图形的绘制比作赛车漂移路线,基础一般的同学让他们在路况好的赛道上漂移(画简单的自选图形),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上秋名山(复杂的不规则曲线的画法),
这样一来,可以促使基础一般的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二、多种手段,自主学习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激励式教学法
每一株幼苗都需要阳光雨露的浇灌,那我们的学生呢,当然更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学会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用一颗童心来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要自由、充分地交流与分享彼此的思考成果。如在诸暨市优质课评比中的八年级下第17课《合纵连横》。本节课内容较多,而且excel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我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把课堂变成了扶贫帮困的节目活动现场,营造一种活跃的气氛,激发学生去帮助贫困学生的爱心,而且整堂课的主角就是学生,教师只是给学生任务,学生通过相互探讨完成任务。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了,而且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用。
另外,教师在课堂中要多用鼓励赞美的语气对学生说:“你比老师有创意!”“你们班有电脑高手!”……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倍增,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放羊”式教学法
看到“放羊”二字,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老师不负责任。但我认为,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大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着做,
而且意外的惊喜就在“放羊”中收获。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师也省去了多余的讲解。
曾经有一堂课是关于表格的制作,由于嗓子原因,这堂课我开始就讲了一句话“本节课在word里制作一张课程表”,根本没有讲解表格的插入、艺术字的插入、表格边框、背景的填充、表格内字体格式的设置。但令人兴奋的是,就是这一句话“放”了一节课“羊”,学生却做出了非常有创意的课程表,基本上把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都运用到了表格中。这样的方式,我们为何不尝试一下呢?
(三)关联式教学法
信息技术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但是其知识点不是孤立的,不管是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还是软件与软件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很多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摸索探究,遇到有困难的学生,只要进行适当提示,由此及彼,让学生经历点“风雨”,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例如,将学生引入powerpoint软件后,师生共同在课堂中分析powerpoint与word软件之间的共性与存在的差异,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如powerpoint第一课时涉及的一些多媒体元素的插入及格式的设置等操作,学生在七年级下册word的学习中已有接触,因此我让学生先自行尝试,主题设置为“介绍我的母校”,利用文本、艺术字格式的设置、图片或剪贴画的插入、文本框的设置、自选图形的制作等技能,制作一张幻灯片,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适当做一些构图方面的引导。“这幅图放在左下角是不是会更好些?”
“这个标题颜色更改一下也许会使主题更突出,你说呢?”“这么多图片放在一起,我们是不是该考虑一下它们的风格?再好好进行取舍吧!”……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幻灯片的艺术效果,体验创作的艺术魅力和“一通百通”的成就感。
三、画龙点睛,仔细小结
大部分老师对小结不重视,往往以一句“今天的课到此结束,下课”结束了课堂。其实,小结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堂课的结束语,更应是另一堂课的起点。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总结概括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成果,肯定其获得的“成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课堂内容,了解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为下节课作好铺垫。
例如,在制作《我的网站》一课中,学生们已经用表格形式为网页布局,并加入了内容,通过小组评价推荐了几个“较好”的网站。我在充分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意见。看到同学们若有所思的表情、跃跃欲试的激情,我总结陈词道:“这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网页也初见‘规模’,那如何让我们的网页变得更有声有色呢?我们只有在下节课继续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被点燃,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为下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创下了条件。
总之,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也应该学会“偷懒”,别怕学生不会做,就怕竹筒子倒豆——讲的太多,这样老师累,学生也未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