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在培养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中,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关键转变。
这意味着教育者需要寻找方法,从外部因素和内在需求两方面刺激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和策略。
1.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室布置和装饰应温馨舒适,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室内应有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图书、绘画材料、科学实验工具等,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
2.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关键人物。
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与学生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3. 设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学生需要有明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设定学习目标,并通过小组合作、竞赛和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同时也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4. 提供有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有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
通过多媒体、实地考察、角色扮演等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
5. 引导学生发展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归纳、良好的时间管理等。
通过教授学习策略和技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6. 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学生需要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例解释等方式,将学科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应用性。
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鼓励和认可,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一:情感效应要学生从“要我学”成为“我要学”学习状态,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生学习和发展内在动力放在首位,那就要把情感作为整个教学的重要纽带,使知识的交流在感情的交流中进行。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必须用真诚的爱去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爱戴。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教法外,还必须尊重学生,和善地亲近他们,平等地、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
给他们创设一个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俗话说:“育苗人须有爱苗心。
”情感在思想交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师生心理沟通的基础。
有时课外,我常和同学们聊天谈心,天南地北,风土人情,学习疑难。
了解到他们的课外世界可真丰富多彩,在他们身上,我长了不少的见识。
就更进一步和同学们建立了深厚地情谊,只有师生心理沟通,让学习成为学生喜欢做的事,才能去学,学好,而好学,从而产生了“我要学”的激情,逐步消除了“我要学”的被动局面。
二:创设良好地学习环境,引发群体效应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这个场所主要是教室,因此,树立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好班风,树立“比”“赶”“超”的竞争意识,为学生创建一个愉快安静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大多数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发挥正常的思维水平,由于教室太“静”有些淘气的学生不想学也不敢大声喧哗,久而久之,他们受学习风气的熏陶,也爱学习了,虽然他们有时成绩并不理想,但只要能主动的对待学习,这时教师因势利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挖掘其内在潜力,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了成功,就会树立百倍的信心去自觉学习的,以赢得同学和老师的赞许,这样的气氛会带动全班学生,产生群体效应,从而达到了变被动为主动的教育教学目的。
三:教之有方,学之有趣教之有方,学之有趣, 是教学环节的重要因素。
它主要贯穿于课堂教学,因此,每节课我们不但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教学外,更重要的是根据课型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方法得体,顺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兴趣,和你产生共鸣,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用活跃的课堂气氛感染引发学生的主动性。
高考名师经验——如何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如何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经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上课浮躁坐不住,对学习缺乏动力,没有激情。
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是被动的“要我学”而不是主动地、发自肺腑地“我要学”。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转变思想,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呢。
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引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亲其师,信其道。
富有魅力的老师需要有良好的知识形象,标准的语音语调,深厚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要有精湛的授课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课堂教学的体态语言,仪表、风度、表达能力和幽默感对学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此外,教师的专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以及板书的设计、课堂时间的分配、作业的批改等环节也会影响学生对老师的态度,进而影响学生对所学习的学科的态度。
尤其是老师刚接手新班级的时候,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在晚自习故意拿着偏题怪题来问问题。
对于学生的问题是否能够快速解答,是否能够在课本之外根据需要进行知识拓展,是否能够脱离课本还能洋洋洒洒的讲课,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你的认可程度,也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如今北大、清华等名校也不乏学生将老师赶下台的事情,更何况是处于叛逆期的高中学生呢,想要学生对学科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老师感兴趣。
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进入高中以后,学生普遍感到课业负担繁重,尤其是偏科学生,对于成绩差的学科基本就是放弃或者完全不感兴趣。
因此,应该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对学习重要作用,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爱护,多一点理解。
教师要尽快熟悉学生,细心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既要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也要了解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查找原因,必要时进行个别辅导。
及时肯定他们学习上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
教师在批改作业和进行课堂提问时,都应尽可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他们,鼓励他们。
三、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活动现在的高中学生学习的时间紧任务重,在学习上难免会有比较吃力的地方。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摘要】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才,教育方式需要从被动转为主动,学习态度应该积极向上。
要改变思维模式,主动提升学习动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建立正确学习观念,以提高学习效率。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来实现。
未来学习的展望是人们将更加自主、独立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实现个人的价值。
要实现转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求知的状态。
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引言:教育意义、教育方式、学习态度正文:改变思维模式、提升学习动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建立正确学习观念、提高学习效率结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性、如何实现转变、未来学习的展望1. 引言1.1 教育意义教育意义是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意义。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得对社会、世界和自我的认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教育也是社会进步和繁荣的基础,只有有素质的人才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教育的意义还表现在对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
通过教育,学生可以接受正规的知识和观念,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引导学生对生活有正确的认识和看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主决策。
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整体素质,推动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才能实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一目标。
1.2 教育方式教育方式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流程、教学评价等。
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师通常是主导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容易产生“要我学”的现象。
为了改变“要我学”的教育方式,我们应该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小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
小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是我们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点。
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积极性在我执教几年来我以深刻的感受到学生被动学习,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甚至苦学、厌学,对基础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更无法谈及。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一、重视学习态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前提。
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生活的实际,不断地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看到数学的真正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从而产生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我引导学生观察课室的黑板,让学生想办法量出它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周长;课后布置学生测量家中计算机显示器或学校篮球场长和宽,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它们的周长。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互动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灌输,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百花园地2013-11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多是“教师中心”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以教师讲授为主。
在这种求同为主的集中思维模式的指导下,学生的思维模式变得越来越单一,学生的创造力在逐步减弱甚至丧失。
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愉快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数学。
所谓“愉快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国内外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非智力因素”,如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力等,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和事业的成败。
初中数学教师在其教学中应利用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乐学、爱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数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诸多人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
有一次,我对学生进行了一项“我最喜欢的老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4.3%的学生认为,只要喜欢这位教师就能学好他所教的学科;10.1%的学生则认为会对这门学科有信心。
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呢?97.8%的学生认为我最喜欢的老师很幽默、很有爱心,年老的把我们看作他的孙儿女,中年的把我们看作他的儿女,年轻的把我们看作他的弟妹。
这一切说明老师对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好,学生爱老师,就会“爱屋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
师生关系好,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高,教师教给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
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实现教学过程中默契配合的最优化。
二、用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让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如何让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于低年级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呈现,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知识比较困难。
往往使他们感觉到是老师要他们学。
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科活动课,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演的实践中减少学习的难度,增强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项快乐的事情,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高学习的效果。
一、在愉快的活动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天真、活泼、充满感情色彩的世界。
他们并不喜欢严肃,喜欢的是听故事、玩小动物。
因此我就把很多人都认为是枯燥乏味的拼音学习寓于活动中,让他们在“动物聚会”中玩一玩,使静态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中受到潜移默化,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把教师附加于学生的“要我学”转变为学生自身的“我要学”。
二、在活动的实践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了知识。
”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也是开展好活动课的关键所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我就在活动课让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找耳朵、换脚印、换实物”中认识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和生活性,在“比一比尾巴”里加深新知识的理解,在“唱一唱《数蛤蟆》”里增强声音的吸引力,在“画一画各自的服装”增强色彩的鲜明的对比,在“演一演尾巴的作用和走路的姿态”里增强活动的形象性。
使学生在眼里、耳里、脑里、动手中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增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学习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
三、在活动的实践中渗入思想教育活动中的“找脚印”里,小鸡、小鸭、小马、小狗由于年纪太小,连自己的脚印都认不出来,其他动物能主动帮它找到各自的脚印。
在“找食物”里好心的厨师把食物错了,动物们又急忙帮助它们找到各自的爱吃的食物,这里不但体现了同学们的互相帮助的精神,而且也体现同学们的一种热爱集体的精神。
四、在活动中的实践中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如:活动中的写一写、看图写出音节的 huā gōng ji 、zhú yâ、 qīng cǒo 、xiǎo bēi gǒu 、da bái yā;读一读里读出拼音句子中的xiǎo yú yòng wěi bā bō shuǐ,xiǎo mǎ dē jiǎo yìn xiàng mãi huā,xiǎo niú hã xiǎo shān yáng aì chī qīng cǎo。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1. 引言1.1 引言学习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被动的被迫行为,感觉被迫要学东西。
我们其实完全可以改变这种思维,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这种转变思维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更高效地提升自己。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是一种必备的能力。
只有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淘汰。
我们需要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将学习看作是一种自我投资,是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
当我们将学习看作是自己的一种选择,而不是被迫做的事情时,我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学习的机会,更加积极地去探索知识的丰富世界。
只有我们愿意主动学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活力、有智慧的人。
让我们一起努力,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学习成为我们自身的动力和乐趣。
这样,我们就能更加充实、更加自信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2. 正文2.1 为什么要学学习是每个人终身的事业,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
那么为什么要学习呢?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
而这些知识和技能会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更有竞争力。
学习是提升自我价值的方式。
不断学习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优秀和有魅力,让自己更加受人欢迎和尊重。
学习也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和自尊,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学习是追求梦想的起点。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而有意义。
学习可以让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学习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变得更加优秀、更加美好。
让我们携手向前,不断学习,不断前行!2.2 如何转变思维要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首先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转变思维:1. 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你需要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一:情感效应要学生从“要我学”成为“我要学”学习状态,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生学习和发展内在动力放在首位,那就要把情感作为整个教学的重要纽带,使知识的交流在感情的交流中进行。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必须用真诚的爱去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爱戴。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教法外,还必须尊重学生,和善地亲近他们,平等地、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
给他们创设一个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俗话说:“育苗人须有爱苗心。
”情感在思想交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师生心理沟通的基础。
有时课外,我常和同学们聊天谈心,天南地北,风土人情,学习疑难。
了解到他们的课外世界可真丰富多彩,在他们身上,我长了不少的见识。
就更进一步和同学们建立了深厚地情谊,只有师生心理沟通,让学习成为学生喜欢做的事,才能去学,学好,而好学,从而产生了“我要学”的激情,逐步消除了“我要学”的被动局面。
二:创设良好地学习环境,引发群体效应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这个场所主要是教室,因此,树立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好班风,树立“比”“赶”“超”的竞争意识,为学生创建一个愉快安静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大多数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发挥正常的思维水平,由于教室太“静”有些淘气的学生不想学也不敢大声喧哗,久而久之,他们受学习风气的熏陶,也爱学习了,虽然他们有时成绩并不理想,但只要能主动的对待学习,这时教师因势利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挖掘其内在潜力,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了成功,就会树立百倍的信心去自觉学习的,以赢得同学和老师的赞许,这样的气氛会带动全班学生,产生群体效应,从而达到了变被动为主动的教育教学目的。
三:教之有方,学之有趣教之有方,学之有趣, 是教学环节的重要因素。
它主要贯穿于课堂教学,因此,每节课我们不但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教学外,更重要的是根据课型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方法得体,顺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兴趣,和你产生共鸣,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用活跃的课堂气氛感染引发学生的主动性。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95辛勤园丁四、设计开放性作业,发挥作业的开放性功能。
数学题有时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数学一旦应用于现实,形式就会开放起来,内容就会丰富起来。
所以在平时的课外作业中可以适度引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或解题略多样化的题目,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喜欢做作业。
案例四:一年级下册 “加减应用题”小明家离学校8千米,小红家离学校15千米,小明家离小红家有多远?这道题目我是让学生回家去思考的,第二天反馈时学生的答案都是相同的,都是“8+15=23千米”。
我没发表任何意见,只说:“有不同意见吗?”过了一会儿,才有一个学生悄悄地举起了手:“老师,还可以列15—8=7千米。
”我还是没发表意见,看着大家说:“可以吗?”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陆陆续续的有人举手了,一生解释:“8+15是小明家在学校的一边,小红家在学校的另一边,所以要用加法,而15—8是小明家和小红家都在学校的同一边,所以要用减法。
”此话一出,很多学生在点头,但是还是有不少的学生云里雾里,我让这位学生上来画出他们两家离学校的示意图,学生一看恍然大悟,都看懂了这二种方法的意思。
这时我适当的进行小结:很多时候数学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有时也要考虑实际的情况,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反过来实际问题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
五、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激励性作业,发挥作业的评价功能。
受到语文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的启发,我在班中进行了收集聪明豆的行动,效果显著。
具体是:每次作业全对并且字迹整洁者可获一个聪明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者可获一个,考试得优可获一个,得满分可获3个,最后收集满30个可获一张“免做一次作业”券,收集满60个可获一张“免考一次试卷”券,收集满90个可获一张“期末加分”券,收集满120个可获一张“免做假期作业”券。
这个规定一出台,顿时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兴趣,为了获得聪明豆,几个做作业拖沓的孩子竟然会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作业。
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要我学”,顾名思义,就是组织或个人要求“我”学习,如果反映在课堂教学上,那就是老师要求学生学习;“我要学”就是我自己要求自己学习,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无需老师的要求和安排,学生自己主动进行学习的一种行为。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呢?我认为“设疑——自学——换位——评价——引导”的“五步有效教学法”就能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我要学”的学习习惯。
第一步“设疑”,即师生编制教学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编制3—4个有价值的教学问题,供学生自主学习时使用。
那么,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有价值的问题有两层含义:从内容上讲是紧扣本节课新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的问题;从作用上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与发展的问题。
教师设置的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既可以在学案中用,也可以在教案中用。
除了教师要编制有价值的问题之外,还可以提倡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临时大胆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教师编制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课本中的原始探究题或略作改动,另一种是从思想和方法的角度设制有价值的理论方面的问题。
这一步的设疑是为下一步的自主学习做准备工作。
第二步“自学”,即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编制的问题进行独立自学或分小组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出质疑,产生新的探究性问题。
无论是教师备课时编制的问题还是学生质疑的新问题,都要通过学生独立自学或小组讨论后,在组内形成统一的学习成果。
各小组形成的学习成果下一步要在在全班汇报交流。
第三步“换位”,即师生“位置”的互换。
“换位”有两层含义:本意是师生位置的互换,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解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像老师一样大大方方地一边讲一边写),教师走下讲台像学生一样听学生讲解;引申义范围很广,重点指的是师生角色转变的教学思想,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和促进者,学生在课堂上要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与交流。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句话简单明了,但却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孩子的学习方式和态度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孩子们的学习观念。
我们却常常看到有些孩子对学习毫无兴趣,心不在焉,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引导孩子们从内心真正地去渴望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明确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充满热情,才会主动去钻研知识,主动去解决问题。
而这种主动性,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
要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兴趣和主动性上,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当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我要学”的动力。
要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家庭中,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他们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家长也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家里也能专心致志地学习。
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机构,也要着力改善学校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在学校里能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要引导孩子们正确地看待学习。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只有正确地树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才不会因为表面的压力而迷失方向。
教育者要与孩子们讨论和交流,引导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告诉他们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要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
教育并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要有所创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学习风格,增强自信。
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教学成功案例 倾注爱心、正确引导----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汾阳二中 梁建新多数学生认为物理难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又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
为此学生学习物理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也是学习过程的核心。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创设情境,情感教育,及时反馈,正确评价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从而形成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对症下药---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的火花本人2010年所带134班物理学科,班中有一名学生叫高宇,物理很差,但头脑思维很灵活。
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种种原因导致高宇同学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大,课堂、课后都不学物理,有时连最基本的物理作业都交不回来,成绩一直滑坡,高一快结束涉及文理分科时,他一心决定学文科。
但对于班主任的我对他的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特别是他的头脑思维很适合学理。
于是本人当时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一定要说服他学理。
但怎么下手,怎么来引导成为我面前的一个难题,经过一方思考与设计,本人认为首相从自己所带的物理学科入手,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创设问题情景,来激发他思维的火花,把他的兴趣引向课堂。
很长一段时间通过相关的趣闻、有趣的实验、幽默的漫画、制造悬念、开展竞赛、动手试验等手段来激发刺激他,激发他的学习动机,使其思有所向,求有目标,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发现他课堂不睡觉了、时不时的紧盯老师讲课,作业基本能达到按时完成,这时的我深感庆幸与高兴,暗下决心,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与途径,把他拉回到优生团队中,但仅仅靠本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发动他周围的一切人来帮助。
为此本人制定了详细的三步走计划:1、发动他的父母共同激发督促他;2、发动他周围学习好的同学影响与榜样暗示刺激他;3、发动其他学科教师时时刻刻利用机会表扬和要求他;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高一结束时,他突然跑到我办公室告知,他要学理科,当时的我心里早已知道但有意的刺激说的,你不适合学理,学文吧……,只见他的表情顿时大转弯,很不高兴的说的,我非要学理,你走着瞧!一甩手跑了。
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作者:周丽贞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87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寻求发展的真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
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认知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怎样才能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下面谈谈我的看法:一、真诚面对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一)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
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
不仅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和能力。
唯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
(二)倾听、赏识、激励。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
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者转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探究,共同发展。
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
再者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怦击思维火花(一)“爱意”充满。
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
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有信心,才有欲望“我要学”,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相互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1 加强国家人才需求形势的教育。
这既能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数量,类型,为今后确定志愿做准备,更能通过国家对人才要求的德与才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必需从个人修养和能力培养两方面努力,否则今后自已将落后于社会,就个人而言生活难以洒脱。
特别要讲讲打工仔的生活和工资变迁,从只要打工就挣钱变迁到高学历打工挣大钱低学历打工挣钱少甚至不挣钱的事实说明人要不断的发展自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对人的要求,讲一讲下岗的原因,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产品在国际上缺少竞争力,于国家不仅不能为贡献反而是一种负担,下岗是为了减员增效,国家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是普通的劳动力,适应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潮流。
3,帮助学生分析自已的潜在优势或帮助寻找适合于他的人生道路。
让他看到希望,让希望燃烧起光明,照亮他人生的路。
这样将大道理同小道理与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挂勾,思想教育工作实在,有利于学生清醒头脑,树立远大而实际的人生理想。
此外,班主任自身要做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要宏杨正气,是非分明,立场坚定,用自身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给学生以可信任感和可钦佩感,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总之,以上思想政治工作能极大帮助学生养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思想政治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
二,鼓舞学生信心1,树立榜样:个人修养的榜样,学习刻苦终成大器的榜样,敢于拼搏的榜样,成绩先居劣势后终于赶上来,取得了好成绩的榜样,伟人,名人,民间故事中的典范,特别是他们的已毕业校友的先进事迹。
2 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帮助他树立目标,取长补短.3面对挫折实事求是地分析失败的原因,指出成功的道路,和他这时具备的优势条件,并鼓舞他的斗志,强调人不应只重视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应着眼于人生的全局。
讲清一时的努力不会换来立时的好成绩,必需长期努力。
总之,班主任应该是鼓动家要鼓起学生的自信,“自信是人生成功的一半”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1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是班主任经常的一项工作,也是差生转化的中心,班主任讲清一般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它的作用和意义,并要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认真上课,课后及时复习,反复复习,适当练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摘要】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建立学习目标,扩展学习途径,才能持续促进学习主动性,塑造良好学习习惯。
重要的是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外在压力所迫。
只有当我们主动追求知识,才能真正领悟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更能让我们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这种转变不仅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策略,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们不仅仅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更能在生活中取得全面的成长。
【关键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学习途径,教育本质,学习主动性,学习习惯。
1. 引言1.1 为什么要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这种转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学习目标,拓展更多的学习途径。
只有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提升。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关键。
通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持续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他们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能够胜任自如,实现自我发展和成就。
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要学”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个人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责任。
1.2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动力,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
激发学习动机变_要我学_为_我要学_
XIBEIZHIJIAO西北职教11期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动力因素,是与学习相关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为倾向。
学生有时能自发地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其学习效果当然是很好的;而实际上,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我们教师去激发。
激发学习动机,常言之,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想学、爱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哪些?又如何去激发呢?大凡学生的学习动机无外乎四个方面:学习的目的动机;学习的成就动机;与学习相关联的人际交往动机,及对学习的认识兴趣动机等。
具体到我们教师身上,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确定教学目标与要求,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选定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一、变教师的教学目的为学生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只不过一个是“导”的主体,一个是“学”的主体。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要设计或导演与学生的学习目的相一致的教学目的,让学生不仅成为教学的对象,而且更要成为教学的主体。
例如,我们语文教师在传授一种写作技巧时,此时的学生既是教师教的对象,但同时也可能因为他们个人学习目的、动机的不同需要而成为教学的主体:有的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是希望从中学到好的写作方法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有的学生也主动参与讲座分析,是希望得到教师的称赞;也有的学生却态度冷淡,被动的记笔记……显然,有的学生将教师的教学目的转换,自然学习效果就不好了。
当然,这两种目的转换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适宜学生切入的教学目的,也就是教师要制订恰当的教学“标高”。
教师有了适当的教学目的,却不能顺利地导演成学生的学习目的,也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这就要求教师高妙的“导”的艺术。
例如,有这样一位语文教师,她在传授每一课知识时,总是用商量的语气问学生:“我们怎样学习这一课呢?”请问同学们自己先读一遍课文,看看有哪些重要的地方需要提到全班来讨论?由于教师很好地把握了“导”的艺术,给了学生在一定范围内主动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这课的具体学习目标,一步步地在教师的“导演”下,把教师拟定的教学目的自然地变成了学生的学习目的。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发布时间:2022-07-07T02:40:38.617Z 来源:《教育学》2022年2月总第277期作者:刘晓朋[导读] 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与信息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学生学习的内容更是与时俱进。
辽宁省朝阳县瓦房子镇初级中学122000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与信息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学生学习的内容更是与时俱进。
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基。
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相应的学习策略独立地探讨知识、发展能力。
因此,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这就要求我们要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激励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注重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在教学方式上,由单纯的口头讲授转变为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在教学手段上,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主动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2.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建构主义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知识是由主观建构的。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的开放性。
自主学习不受时间、地点、教材等条件的限制,重视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内容,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进行学习反馈和评价,学习更加开放。
4.学习的合作性。
自主学习虽然具有独立性的特点,但它并不是个人封闭式的学习,与自学有本质的区别。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特点选择学习伙伴,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相互交流、帮助,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61-01
传统教育中,教育者不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采用的是工具式的教育。
教学过程中,他们把学生视为压制的对象对其实行严格的管理,若有学生“越轨”,教育者则严惩甚至体罚。
他们将受教育者视为“一棵小树”对其“任修任剪”,在教学中施行的是典型的“要我学”思想。
这种“私塾”式教学制度下产生的学生只能在题海中扑嗵几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高速运转的社会主义市场济体制,他们一筹莫展,这就是“要我学”的弊端。
所谓“我要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群体的主体作用,这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也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呼吁。
学生具备了“我要学”的思想,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才能和主人翁精神做伴。
这样,教师站到了“引路人”、“导航灯”的位置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融合为一。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了广大教育者面临的难题,下面就我个人观点略谈一二,以备教育界同仁共鉴。
一、抓住学生自身内部矛盾斗争的焦点
在教学中,教育者常叹,过去老师教育学生坚持的原则是三句好话不如一马棒,如今推行素质教育,严禁体罚学生,学生一个劲地呼喊他自己不想念书你说咋办。
这话让教育者想不通,连听话者也想不通,确实,学习是为了强化自身、是对学习者有益,受教育
者一再呼喊不想学,这只能从受教育者的脑含量方面去解释,还有啥原因?请不要激动,细想则不然。
孩子从呱呱落地呀呀学语时起,并不厌烦学习,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学习是干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未及六岁,他们认识的发展还处于前运算阶段,父母亲便开始对其强灌知识,他们将糖果,巧克力等作为学习的诱因,效果不理想便辱骂甚至体罚,致使孩子未跨入学校的大门,便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
待到孩子真正挤身校园,沉重的书包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这种情况下,学生除了呼喊“我不想学”还会说什么。
此时此刻,作为老师就应该伺机抓学生自身内部矛盾斗争的焦点,释去他们的厌学心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因为,学生身心内部的矛盾斗争,才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至于如何寻找学生身心内部矛盾斗争的焦点,那要根据受教育者自身情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老师应该先总结一下学生近期综合情况,然后给他讲解受教育者的家庭期望,以及受教育者群体的综合水平,找出差距,通过对比,产生压力,从而使受教育者内部散发出“我要学”的动力。
二、让学生多和成功人士交往
作为受教育者,尤其初中级受教育者,他们的心理还未成熟,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或观点具有盲目性。
这个阶段,教师应倡导学生多和成功人士交往,邀请成功人士走到学生身旁,和学生面对面地谈心,讲他们成功的经历,或者讲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这样以情绪感染学生,使其心灵受到震颤,让他们明白,青春年华是学习的年华,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便自然产生。
三、教师要适时充当学生的心理医生
初中级的受教育者,生理还未成熟,青春期刚刚萌动,日常生活中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缠绕着他们,比如男孩子的第一次遗精,女孩的第一次见红,或面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或爱意。
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常常手足无措,他们不敢向同伴倾诉,只有在自己心里嘀咕,结果使自己的情绪变得忧郁,还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此刻,教师就应该站出来,既充当学生的慈母,又充当严父,给他们讲生理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排除他们心头的阴影,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破浪乘风前进。
有的老师常常将上述问题,归结为学生的品德问题或作风问题,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
真正意义上地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客观条件的影响,在教学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应该走出办公室,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况,解决他们的问题,做教育战线上为学生排忧解难的“110”,这样才无愧于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而又神圣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