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的视角探讨休闲

合集下载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休闲教育价值探究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休闲教育价值探究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休闲教育价值探究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一直是有关人的问题中最具现实意义的议题,占据着价值的核心。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意蕴深远。

鉴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人不断表现和实现自己的需要、能力、社会关系及个性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由此出发剖析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活动及其人的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表现为人的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获得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指人的各种特征或特质,它产生于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生产劳动中,具体的社会阶级关系制约和决定一个人的个性。

只有到了理想社会人的个性才能充分发挥。

第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取得全面发展。

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社会关系由贫乏转向丰富,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片面变得全面,并协调发展。

围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马克思提出彻底变革旧的生产方式、消灭旧的分工、缩短劳动时间和创造接受教育的条件四大举措。

他认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为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

可见,实施全面教育十分紧要。

休闲教育内含于全面教育之中,开展休闲教育有助于激发人的本质力量,提高人的主体地位,伸展人的自由个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价值追求对休闲教育具有重要启示休闲教育是为休闲而开展的教育,它传递休闲信息,传授休闲技能,引导休闲价值,旨在带给人们休闲体验,领悟生命真谛,提升生活质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休闲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价值追求给予休闲教育积极启示。

1. 揭示休闲教育的任务和主题、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

从主体性和社会性论述休闲

从主体性和社会性论述休闲

从主体性和社会性论述休闲——环境的作用何为休闲?我们知道,休闲并不等于“空闲”。

空闲指有多余的、供自己随意支配的时间。

原始人的空闲可谓多矣,然而这是在物质资料极度匮乏之下的空闲;人们无所事事,他们想逃避这空闲,因为这空闲不能满足他们对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

同样,在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短,人们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但人们并不因此而越来越“休闲”,相反,人们整天沉醉在物欲享受和感官刺激之中,空余时间再多,也无法满足他们“逐物”的欲望;就是说,物理意义上的“空闲”,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满足”。

那么,到底“休闲”是怎么定义的呢?曾经将人定义为“政治的动物”的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就这样来谈论“休闲”:摆脱必然性是终身的事情,它不是远离工作或任何必需性事务的短暂间歇。

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休闲是终身的,而不是指一个短暂的期间。

与亚里士多德同时代的哲学家还这样认为:休闲不仅仅是摆脱必然性,也不是我们能够选择做什么的一段时间,而是实现文化理想的一个基本要素:知识引导着符合道德的选择和行为,而这些东西反过来又引出了真正的愉快和幸福。

灵魂的高尚、与神圣事物的联系,等等,正是这些理想孕育了休闲哲学。

东方关于休闲的思想,中国,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国家!中国的休闲传统与休闲智慧不仅可以与西方的休闲思想相媲美,而且中国人的休闲理论具有它自己的特色。

与长期以来形成的西方休闲理论中将休闲与空闲等同起来,以及将工作与休闲截然而分的传统不同,中国人的休闲观念其实是一种“境界”。

境界者,对生活的觉解之谓也。

有什么样的觉解,就有什么样的境界。

而真正的休闲境界可以说是一种与万物合一、消除了人我分别、内外分别的精神境界。

达到这个境界的人,他可以上下与天地同游,可以泯物我、齐生死。

这就也是庄子最早所提出来的“逍遥游”,也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越距”的自由。

后来的中国哲学,无论是儒家、道家或佛家,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在探讨与建构以境界为中心的休闲理论。

人类身份与社会角色的互动

人类身份与社会角色的互动

人类身份与社会角色的互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和社会角色。

无论是家庭成员、职场工作者、社交圈中的一员,还是公民身份,这些角色和身份都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社会形象和个体认同。

人类身份和社会角色的互动,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角色扮演,更是渗透着人们对于社会和自我的认知、期待和利益的综合体现。

首先,人类身份与社会角色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家庭背景来看。

从出生起,我们就开始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如儿子、女儿、姐姐、弟弟等。

这些角色赋予了我们特定的责任和义务,如照顾父母、教育兄弟姐妹等。

同时,家庭背景也可以影响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地方。

富有的家庭可能会让一个人在社会中更容易获得经济和教育资源,而贫穷的家庭背景可能会使一个人在社会竞争中更加困难。

因此,家庭背景既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份,也塑造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

其次,职业身份是人类身份与社会角色之间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作场所中,人们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职业角色,如工程师、医生、教师等。

在这些职业角色中,人们需要遵循专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

职业身份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职业身份的不同,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

而同时,个体对于职业身份的认同与满意度也会进一步影响到个体整体的社会角色认同和生活状态。

因此,职业身份与人类身份在社会角色的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社交圈对于人类身份与社会角色的互动也有重要影响。

作为社会动物,人们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与互动。

社交圈中的朋友、同事、合作者等角色,不仅给予了人们支持和帮助,也提供了社会认同感和身份认可。

社交圈的不同,也会为一个人带来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角色。

在社交圈中,个人可以通过与其他人的互动来拓宽自己的社会视野,丰富自己的社会交往,进而影响和塑造自己的社会角色。

最后,人类身份与社会角色之间的互动还可以通过公民身份来考察。

每个人都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作为公民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和责任。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休闲研究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休闲研究

学校代码: 10385 分类号: 研究生学号:1300217010 密 级:硕士学位论文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休闲研究Research on Leisure from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作者姓名: 邹 旭指导教师: 罗建平 副教授学 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 生活哲学所在学院: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论文提交日期:二零一六年六月一日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使得工作时间日渐缩短,随之而来的是自由时间的不断增加。

正是自由时间给了休闲得以充分发展的空间。

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人只有在休闲中才能得以放松,享受到自由。

人的全面发展是长期的过程,人在休闲中的种种状态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征,也就是说,休闲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休闲之所以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富余自由时间的出现,休闲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而获得不断丰富,这也预示着一个属于休闲的时代即将来临。

从休闲的角度来看,人在休闲中获得发展,休闲也被看作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受资本逻辑和多元价值观的错误引导,现代社会中的休闲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变异发展的现象,变异的休闲已经成为人全面发展的障碍,必须寻求有效策略以引领休闲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唯有如此,才能发挥休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价值。

关键词:休闲自由时间人的全面发展休闲变异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ity, it has shorted our work time, and all above comes to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free time. It is free time which has given leisure the full development space. At the same time, modern society is becoming highly competitive, people can only relax or enjoy the freedom in leisure.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is a long-term process, people's all sorts of states in leisure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that is to say, leisure is beneficial to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Leisure never stop its forward steps, one important reason is the emergence of spare free time, leisure is base on this condition and constantly enriches itself, it also heralds an era which belongs to leisure is coming. From the leisure angle, people gain development in leisure, leisure is also viewed as one important way of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For the misguidance of capital logic and multiple values, leisure in modern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presents the phenomenon of variation development, the variation of leisure has become the barriers of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we must seek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lead leisure onto the road of healthy development, only then can bring the positive value of leisure into full play in the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Keywords: Leisure Free time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 variation of leisure目录第一章 引言 (1)第一节问题的源起 (1)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2)一、国外研究概述 (2)二、国内研究概述 (3)第三节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4)一、研究方法 (4)二、研究目的 (4)第二章自由时间和休闲 (5)第一节自由时间 (5)一、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 (5)二、自由时间的度过方式 (7)第二节休闲需要自由时间 (8)一、自由时间是休闲的前提条件 (8)二、自由时间体现出休闲固有的本性要求 (9)第三节休闲时代的到来 (10)一、休闲时代到来的必然性 (10)二、普遍有“闲”的社会 (13)三、休闲的生活化 (14)第三章人在休闲中的发展 (16)第一节休闲与人的生存方式 (16)一、工作与休闲 (16)二、消费与休闲 (18)三、文化与休闲 (21)第二节休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3)一、休闲是满足人的非物质需要的前提条件 (23)二、休闲为个人能力的拓展提供了空间 (24)三、休闲有利于个性的塑造 (25)四、休闲对社会关系的丰富有促进作用 (26)第四章休闲变异及其应对策略 (28)第一节休闲的变异与变异的休闲 (28)一、什么是休闲的变异 (28)二、变异的休闲 (29)第二节休闲变异是人全面发展的绊脚石 (31)一、造成主体性地位丧失 (31)二、造成人的需要失衡 (32)三、造成人的道德价值缺位 (32)第三节休闲变异的原因 (33)一、资本逻辑的推动 (33)二、多元价值观冲击 (35)第四节克服休闲变异的对策 (36)一、对资本逻辑的限制 (36)二、弘扬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 (37)结束语 (39)参考文献 (40)致谢 (43)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4)第一章引言第一节问题的源起休闲是人的一种崭新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越来越成为现代人之生活展开的重要内容。

论农民休闲与人的主体性

论农民休闲与人的主体性

作为主体的人可 以分为 个人 主体 、群 体 主体 、社 会 主 体 、民族 主体 、国家主体 和人类 主体 ,后一 层 次的 主体地 位 的确立与主体性的发 挥都建 立在 前一个 层次 主体 的素质
和能力 得到一定程度发 展 的基 础之 上 ,而前 一层 次主 体力
在主客体关 系的运 动 中,主体 本身 的存 在 、特性 和本

要 :人 是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主体 ,主体性 问题就 是人 在 自己对 象性活动 中的地位和作 用。传 统社 会
中 ,农 民 的 主 体 性 被 包 裹在 客 体 性 之 中 而发 挥 不 足 。 作 为 农 民 的 存 在 方 式 和 实践 形 式 ,休 闲 可 以满 足 农 民 的 主 体 需 要 , 实现 农 民 的 自由个 性 ,发 展 农 民 的 主 体 属 性 , 实现 农 民 自由 全 面 发展 进 而 发 展 农 民 的 主 体 性 。 关 键 词 :休 闲 ;农 民 ; 主 体性
中图分 类号 :C 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7 —3 0 (0 0 3— 0 3 3 93 6 1 8 X 2 1 )0 0 4 —0


主 体 与 主 体 性
的行 为和客观事物所 具有得 选 择 的权 利 , “ 造性 ”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创
不 仅通过实践创造 自然 界 ,而且创 造人本 身和人 类社 会历 史。这些 特质使得人的主体性表现 出丰富多彩的外在 表象 。 发展主体性就是充分体 现人在 认识 和实践 活动 中的主体作
动性 、自主性 、选 择性 、创 造 性之 中, “ 能动 性” 使 得人
们可 以根据 自己的主观 需要 ,能动地 选择适 合 自己的活动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大学生休闲教育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大学生休闲教育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大学生休闲教育光明网03-27 03:14【光明日报·理论·实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所谓自由,是指人们在发展过程中,不受社会和他人的干扰,尤其是人为力量的约束。

所谓全面,是指人的活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然而,“自由”并非无拘无束,而是建立在遵循客观规律和国家法律、不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

自由发展强调发展的形式,是指人们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志愿,选择发展路径。

“全面”并非面面俱到和平均发展,而是需要尊重个人的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

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发展的内容,关注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作为社会人的完整性。

在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中,休闲从两个方面得到隐喻。

其一,休闲既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又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实现;其二,未来社会中休闲是每个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

随着休闲时间的不断增多,如何将其转化为使每个人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时间变得尤为重要。

古希腊人在两千多年前已提出:“自由人如果不想使自己的生活沦为灾难,就一定要接受休闲人生的教育”。

可见,休闲教育对“成为人”的重要性。

希腊文的schole或skole所代表的含义为“休闲”,后来引申出拉丁文的scola和英文的school(学校)及scholar(学者),这说明了休闲在古希腊常常泛指为学习活动,显示了休闲和教育之间密切的关系。

休闲教育是以内在兴趣为学习动力,让人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支配自由时间来最大化地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自我满足,并提升整体生活质量,以使人发展成为“完整的社会人”为目的,以发展个性、社交、情智为核心设计教育内容,是一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未来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

从大学生这样一个有丰厚的文化修养、代表着年轻活力的特殊群体开始逐步普及休闲教育,更能提高全民休闲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人们的娱乐和休闲活动分析

人们的娱乐和休闲活动分析

人们的娱乐和休闲活动分析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忙碌。

为了缓解压力和舒展身心,娱乐和休闲活动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人们的娱乐和休闲活动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娱乐活动是为了消遣和快乐而进行的活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种类的娱乐方式。

电影、音乐、舞蹈、戏剧等文化娱乐活动成为了人们打发时间的重要方式。

电影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娱乐形式,不仅能够提供观众们一种视听的享受,还能通过情节和故事向观众传递某种深层次的情感与思考。

音乐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带给人们身心的放松与愉悦,还能够传递情感和表达个体的内在世界。

舞蹈和戏剧则通过视觉和表演向观众传达一种艺术美感和故事情节。

此外,体育活动也是人们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

各种体育比赛能够吸引大量观众,不仅因为比赛本身的刺激和竞争,还因为体育运动展现了人类的力量与激情。

观众们可以通过观看运动比赛来感受到胜负激烈的快感,同时也能够从中学习到团队合作、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

休闲活动则是人们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

相比于娱乐活动而言,休闲活动更加注重个体的内心感受和舒适度。

与这种方式相呼应的,现代人开始注重自我保健和健身活动。

瑜伽、太极拳、健身等活动,成为了许多人进行休闲放松的重要方式。

这些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让人们心情舒畅、思绪纯净。

此外,在忙碌的生活之余,大自然也被人们赋予了休闲和放松的功能。

徒步旅行、郊游、露营等活动成为了人们远离喧嚣都市,沉浸在大自然的恢弘之中的一种方式。

这种活动不仅能够让人们享受到山水之美,还能让人们放松心情,增加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之,娱乐和休闲活动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有助于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还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培养艺术欣赏能力,并对个体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适当地从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来参与各种娱乐和休闲活动,使自己更加健康、快乐、充实。

休闲的社会性与主体性

休闲的社会性与主体性

休闲的主体性与社会性理学院应用物理学高顺德200930471196一、问题提出从史前时代到今天,人类一直在渴求休闲,拥有休闲是人类最古老的梦想。

休闲到底是什么?我国古代儒道佛三家都认为休闲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庄子·齐物论》中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被西方学者奉为休闲学之父的古希腊时代的亚里士多德,把休闲誉为“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

到了近现代,各界学者们众说纷纭,经济学家认为休闲是第三产业,社会学家认为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哲学家认为休闲是一种境界·,·…而在大众眼里,人们常常以为休闲就是休息,工作累了想到休闲,寻找乐趣想到休闲。

马克思则是通过自由时间理沦来阐释休闲的。

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不论是闲暇时间还是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自然要把占有它的人变为另一主体”,“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

时间是发展才能等等的广阔天地。

},.“那时,财富的尺度决不再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护在他看来,自由时间仅仅是休闲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自由时间固然重要,但自由时间本身不会直接变成休闲,自由时间的意义取决于人们自主自觉地积极利用,以实现个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对于休闲而言,马克思更关注人在自由时间中的积极的价值选择,更强调自由时间对人的发展性需要和超越性需要的满足,即人的主体性的发展。

这是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精髓,是马克思对休闲的质的规定或价值规定,是人们休闲生活追求的永恒目标。

二、主体与主体性马克思认为,“人始终是主体”①,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作为主体的人既现实的人,又是具体的人和历史的人,这样的人通过物质实践活动来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

人被作为主体加以肯定,凸显了人在自然界和社会中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殊地位。

确立主体概念,就是要提出这样的思维方式:一方面,人作为主体要自觉把握世界客观性,并以此作为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确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又绝不能停留在客观性仁,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使客观性和人的主导性、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内在尺度统一起来。

从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的视角探讨休闲

从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的视角探讨休闲

从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的视角探讨休闲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

人的社会性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中符合人类整体运行发展要求的基本特性。

人的社会性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服从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

哲学上的休闲,从来都把它与人的本质联系在一起。

休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精神的永恒性”密切相关。

休闲在人的一生中都是一个持久的重要的发展舞台,是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重要的思考空间。

休闲本身是一种精神体验,是人与休闲环境融合的感觉,是人的社会性、生活意义、生命价值存在的享受。

人的主体性与社会性与休闲有什么关系呢?人的主体性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人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在人与万物的关系中,人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实体形而上学思维把由此形成了近代的物理主义的世界观。

与物质实体相对应的是精神实体—心灵,意识本不是实体性的存在。

被中国奉为唯一的经典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认为物质是第一位然而,意识第二位的。

在中国,尤其是现在的中国,大众似乎往往追求的物质,追求金钱,追求享受,很难看到几个真正的“修身”的哲人,一个个人,奔波忙绿,“为了房子,为了票子”,为了能够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为了能够生活得更好,似乎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欲望了。

现在中国的消费很多也仅限于物质方面的休闲,各种奢侈品,各种名贵的汽车,各种高档的房子,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地静下心来“修身养性”。

长期以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人忽视了“意识”的存在,这也导致,中国人的休闲仅仅停留在使身体疲劳缓解,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上。

这种“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理念,中国人休闲产生了很多误区:1、炫耀性休闲。

炫耀性休闲是指人们通过物质消费进行休闲,追求奢侈豪华,消费过度攀高,为自己获得某种“包装”与“面具”,其目的已不在于满足自身的正常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是把休闲当作一种标志与象征,炫耀自己的富有、身份、地位、成功与所谓的品位。

浅谈网络休闲中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失位与归位(一)

浅谈网络休闲中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失位与归位(一)

浅谈网络休闲中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失位与归位(一)论文关键词:网络休闲主体性失位归位论文摘要:网络休闲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休闲方式,通过网络媒体手段,人们实现了心情上的愉悦和自由自在的精神追求。

但是,由于人在网络中容易迷失自我,本以追求休闲为目的的网络畅游,人却往往被网络所异化,人的主体性价值失去了其应有的位置。

为此,我们要弘扬网络休闲活动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网络休闲境遇下人的主体性意识。

引领网络休闲中的道德回归日常生活世界,从而实现网络休闲的真正目的。

休闲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是生活态度、生活信仰、生活行为的改变。

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的功用越发突显出来,它既向人们提供了崭新的休闲方式和生活方式,又开拓了符号化世界的领域空间。

正如卡西尔所说:“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中。

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中。

”人们借用网络符号的形式不仅能展现现实世界,更能假想来来世界。

人们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去体味自由、寻找快乐,与此同时,人们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活动方式越来越依存于网络。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人的本我和自我很容易出现分离,人被异化了,并且不能自拔。

于是,网络休闲一词只能成为众多网迷的托词或借口。

事实上,在网迷所谓的网络休闲中,人的活动受控于网络信息的冲击,人的主体性消弥在网络符号化的海洋里,主体性价值往往脱离人本身而存在,人的主体性价值失位于网络休闲之中。

这种情况下的自由不是马克思所讲的真正的自由,而是被异化境域下的自由。

网络休闲的真正含义不只是寻找快乐与自由,更要寻找生命意义。

“返回到健康、平衡的天性上来,返回到一种自然而和谐的状态上来。

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会真正地成为自我,并因此而使生活富有意义。

”一、网络休闲境遇下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彰显网络休闲境遇下,人类的主体性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彰显,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休闲拓展了人的本体论价值;二是网络休闲延伸了人的功能性价值。

第一,网络休闲拓展了人本体论价值。

从休闲的主体性和社会性探讨休闲

从休闲的主体性和社会性探讨休闲

从主体性和社会性探讨休闲-休闲常识所谓的“休闲”一词源于古希腊文schole意指“完全不是因外来压力所迫,但乐于全心从事之严谨活动”,而且英文School(学校)也源于schole可见西方文化中学校教育的基质便是休闲,体现出较高层次的休闲意义。

在我国,《诗•商颂•长发》释“休”为吉庆、美善、福禄,《辞海》和《康熙字典》中“休”也被释为吉庆和欢乐,而在《易•家人》中:“闲有家”中,“闲”通“娴”,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的意思。

休闲与“闲暇时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人都会拥有闲暇时间,可是并非人人都有休闲。

闲暇时间只是计算时间的一种方式,是休闲的“物质”基础,而休闲则是人的一种存在状态和理想。

闲暇时间往往与劳动时间相对,它的含义比较笼统,在人们的意识里,主要包括休息、娱乐、放松、消遣等等。

“自由时间”主要是马克思的用语,在西方研究休闲的学者中通常把它和休闲等同。

正文不过我们这边先不用讨论中西方的休闲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现在我们需要看的先是休闲的主体性,还有就是休闲的社会性质。

在这两方面来说休闲其实可以深入的剖析的很透彻。

但是鉴于休闲的社会性是在主体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骡子是马都是以休闲的主体来决定的。

所以我们要先看一下休闲他是以什么来作为他的依附体,他的靠山是否足够强大,能够撑的起它这个寄生树。

但是休闲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的话是有不同的内容的,如果按年龄的话,能把休闲平均分配到儿童,青少年,中老年;按照生活水平的话,能分成城镇居民的和乡村居民的休闲方式,按照休闲的客体来看就更多了,上网冲浪型的,外出远足型的,书籍型的,除此之外,不知道还有多少个分类呢。

鉴于各个环境的不同,主体不同,客体不同,我们是跟们不可能一一剖析的,因此我们会挑拣两个方面来说一下这休闲1:从老年人的角度看待休闲的主体性和社会性人活一百岁,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也是远远不够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和银发的发展速度在我看来还是有点关系的。

从主体性和社会性的角度去探讨休闲

从主体性和社会性的角度去探讨休闲

从主体性和社会性的角度去探讨休闲陆浩炜 200930211136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的一种业余生活。

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能量的储蓄和释放,它包括对智能、体能的调节和生理、心理机能的锻炼。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

社会性是生物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

是人的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

人的社会性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中符合人类整体运行发展要求的基本特性。

人的社会性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服从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

人倚木而休,使精神的休整和身体的颐养活动得以充分的进行,使人与自然浑为一体,赋予生命以真、善、美,具有了价值意义。

但休闲是以人为主体的主观能动,还是以自然和社会为基本的社会属性呢?人是世界的中心,人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在人与万物的关系中,人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

而哲学作为探寻人的存在根据的学问,自然要从人作为主体的性质出发,来认识人与世界的关系。

但人类社会和思想的进化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人的主体性的澄明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因而对人作为主体以及人的主体性的认识,就因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因此人类休闲活动的属性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阐述。

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是其特殊的休闲方式以及从属的特定休闲人群或个体。

可以说休闲也有社会阶级性和个体差异性。

在古代社会,人处在依赖性的社会关系之中,群体主体的活动方式使社会呈现为主体活动的无主体状态,人作为主体的地位以及人的主体性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所以,当人寻求休闲娱乐时,总是把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而不能把自身看做是与世界不同的存在并以自身为根据来休闲。

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区别于其他自然物的特殊性只在于意识上,所以,只从实体和属性的视角来界定人,就抹杀了人的特殊性,就会把人作为物来处理。

主体性与社会性铺筑的休闲之道

主体性与社会性铺筑的休闲之道

主体性与社会性铺筑的休闲之道德国哲学家齐美尔说过:“人是形而上学的存在。

”我们要想获得永久的休闲,就需要去寻找一个形而上学的自己。

我想,在探讨怎么获得休闲之前,首先要明白休闲的内涵。

休闲不等同于吃喝玩乐等具体形式,因为那是比较肤浅的、物质的享受,真正的休闲应该是一种人生哲学、人生态度,只有从精神的层面去解释休闲,我们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那么休闲之道是怎么铺筑的呢?可以从主体性和社会性两个角度得到解答。

追求真正的、恒久的休闲的路径之一是从人的主体性去理解,这里更加强调的是生命主体性。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由于生产力不发达等种种原因,人类更倾向于依赖,于是外在力量统治着人。

当人试图寻求自己存在的根据时,总是把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而不能把自身看做是与世界不同的存在并以自身为根据来说明人与世界的关系。

可是,当人类走到了如今天一样发达的时代,却依然逃脱不了被外在束缚的命运。

是不是我们对主体性的把握出了问题呢?我们且来看看当今世界,一个越来越同质化的世界。

自从科层制等理论提出后,人们对效率极尽追求,整个社会也渐趋同质化。

建筑是同质化的,不再像以前那样精心构造形式,而是一味追求效率和功能,那整齐划一的大楼,让人感觉站在北京街头和站在纽约大街没有两样。

教育是同质化的,我们在局促的课堂里埋头苦学,翻看着同样的教科书,无论我们真正的喜好是什么,却总有所谓的重点知识约束着我们成长的轨迹。

大家掌握的知识一样,于是改造的世界也一样。

这些同质化的产物毫无新鲜感,导致了去审美化,试问这样构筑的社会怎么能打动我们的心灵呢?我们怎么给自己的自由寻找一个栖居的支点呢?到最后,休闲也被同质化了。

大众娱乐的兴起,例如现今很流行的跟团旅游,早已精心设计好的固定路线,严格控制的出游时间,一切休闲的行动都被程式化了,都掌握在外在的控制中,而不是我们自己的手中,那么所谓的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寻找休闲的境地也不过是空谈,一切就像从一个困局跳到了另一个困局而已。

人类学对娱乐与休闲的观察与分析

人类学对娱乐与休闲的观察与分析

人类学对娱乐与休闲的观察与分析娱乐与休闲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们既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愉悦方式,也是我们对身心健康的追求。

人类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和行为的学科,对娱乐与休闲的观察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探讨娱乐与休闲的文化差异、社会功能以及对个体和社群的影响。

娱乐与休闲是受文化观念影响的,不同文化对娱乐与休闲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娱乐经常与音乐、电影、体育赛事等艺术文化形式联系在一起。

而在东方文化中,娱乐可能更多与文人雅集、传统中国戏曲、茶艺等传统文化相结合。

这种文化差异使得娱乐与休闲在不同社会中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和特点。

然而,不同文化中对娱乐与休闲的追求都具有几个共同点。

首先,娱乐与休闲是人们释放压力和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参与体育运动、观看电影还是读书喝茶,人们都借助于娱乐与休闲来减轻生活中的压力和紧张。

其次,娱乐与休闲还可以加强社交联系。

通过参加一场音乐会、与朋友一起观看一部电影,人们可以结交新朋友,加强与他人的情感纽带。

此外,娱乐与休闲还能够帮助人们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除了满足个体需求外,娱乐与休闲在社群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能够促进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的形成。

比如,在传统的村落中,人们经常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这种社群形式的娱乐活动既满足了个体的娱乐需求,也增强了社区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

此外,娱乐与休闲还是文化传承和传统保护的重要途径。

在一些文化遗产保护区,人们通过展示传统的舞蹈、音乐等娱乐形式,弘扬和传承着自己的文化。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娱乐与休闲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新兴的娱乐形式,如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平台等,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和虚拟性。

尽管它们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娱乐体验,但也带来一些问题。

例如,在虚拟娱乐的世界中,个体很容易沉溺于其中而忽视现实生活;同时,虚拟娱乐也可能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关系造成冲击。

从主体性和社会性的角度探讨休闲

从主体性和社会性的角度探讨休闲

从主体性和社会性的角度探讨休闲关键字:休闲,灵魂,自由,和谐休闲于个人而言是灵魂的自由,精神的富足和心境的释然。

真正懂得休闲的人在尘世间没有过多的烦恼,至少在这一刻无需为现世中的种种压力而忧愁。

翱翔于个人的精神王国,其心无所系,身若不系之舟。

当今世界有着太多的烦扰,就如浸在水中的海绵,不管你怎么挤也无法将其中的水分全部排出。

而人却惯于如此,将一种烦恼挤出的同时也引进了另一种烦恼的到来。

如果不脱离这片水域,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也就没法得到休闲,而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挣扎与再挣扎而已,而烦恼总是存在于那里。

工作闲暇之余,有的人去爬山,有的去游水,但不管走到哪里,如果内心不放松,忧愁总是挥之不去。

眼前在美的风景也无法排挤家庭事业学习的忧虑。

人总是想着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这也是一种被社会普遍接受的观点。

一无所有的流浪汉是不会得到路人的认可的,哪怕你在开心怡然自得,你最多也就是一个嬉皮士而已。

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人难能可贵,但这不是休闲。

当陶渊明扛着锄头去锄他的地的时候,当林和靖去种他的梅的时候,当梭罗在他的小木屋写诗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种无法触及的自由。

总是拿生活中的那点破事来烦自己的人是自讨苦吃,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些事唠叨的太多自己也会疯了去的。

生活中或许有着太多的不足之处摆在你我的面前,但是抱怨也永远只是抱怨而已。

万人之上的国王也不见得比乡村的几乎一无所有的农夫来的开心。

就如那个童话故事所说的一样,烦恼不已的国王为了使自己快乐起来而去找国内最快乐的人身上穿的衬衫,到了最后却发现那个快乐的农夫根本就没有穿衬衫。

在很多人眼里,金钱、权势、地位就是快乐的人身上的衬衫,只要穿上它自己也会变得一样的快乐。

但当一个人穿上这件“快乐的”衬衫之后却发现还没有当时作为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快乐。

在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的狂风任意肆掠的今日,世界的主流思想变成了寻找那件让人快乐的衬衫。

而休闲则是教人如何光着身子大笑。

社会性娱乐发言稿范文

社会性娱乐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社会性娱乐这一话题。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工作之余,找到一种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增进人际交往的方式,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而社会性娱乐,正是这样一种既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又能促进社会和谐的娱乐方式。

首先,我想谈谈社会性娱乐的定义。

社会性娱乐是指在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参加各种集体性、互动性强的娱乐活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了解,提高生活品质的一种方式。

这种娱乐方式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还能培养团队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在我国,社会性娱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从古代的庙会、戏曲到现代的广场舞、棋牌比赛,无不体现了我国人民对娱乐的追求。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性娱乐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如网络直播、游戏、户外运动等。

这些娱乐方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平台。

那么,社会性娱乐有哪些积极作用呢?一、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参加社会性娱乐活动,可以让我们暂时忘记烦恼,释放压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二、增进人际交往,扩大社交圈。

通过参加社会性娱乐活动,我们可以结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人际关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凝聚力。

社会性娱乐往往需要团队协作,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凝聚力。

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许多社会性娱乐活动都源于我国传统文化,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当然,在享受社会性娱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尊重他人。

在娱乐活动中,我们要做到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共同营造和谐的氛围。

二、合理选择娱乐方式,避免过度沉迷。

在众多娱乐方式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娱乐方式,避免过度沉迷。

三、注重娱乐活动的社会效益,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在娱乐的同时,我们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休闲思想史 社会性与主体性角度

休闲思想史   社会性与主体性角度

从社会性角度和主体性角度探讨休闲摘要:休闲是人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状态,即人们以保持平和宁静的态度来感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幸福感和快乐感并没有正比例的递增,休闲理念的缺乏正视问题的关键。

我们应当怎样去看待休闲观的培养使我们现在应当做的,特别是从社会性和主体性来探讨休闲。

关键词:休闲观、社会性、主体性、培养“休闲”这一术语从产生时起就已经赋予了与人相关的内涵,主要指人的休生养性、娱乐消遣。

皮普尔认为,自人类诞生以来,休闲就成为传承文化、延续文明的一种有效方式。

然而,把休闲作为一种学问来进行研究,却是一件非常晚近的事情,是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真正走向反省自我,达到人的自律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文明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工业文明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人类在得到前所未有的物质享受并且逐渐地从繁重的日常劳作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却越来越忽视了对涉及人类本性问题的认真思索,从而陷入了另一种更加令人恐惧的困境之中:单纯追求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确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难以摆脱的竞争压力使得精神空虚、心理变态、犯罪率上升等现象随处可见。

那么,从人性意义上来看,人类渴求进步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又是什么? 为什么有些人拥有了富足的生活却不等于已经享有了幸福的生活呢?休闲是从工作和必须履行的义务中解脱出来的一种自由生活,其本质是自由。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休闲作为生命质量的重要尺度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将越发突出,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

然而,就在人们开始接触休闲这一全新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不和谐休闲问题也随之而出。

首先,我们应当明白休闲的涵义:1、休闲不等于娱乐人们总是将休闲和娱乐混为一谈,或是说,将休闲等同于人们在空闲时间内所进行的娱乐活动。

前面已经讨论了休闲和空闲的区别,然而,即使在人们所开展的具体活动的层面上,休闲和娱乐也是全然不同的。

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探讨

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探讨

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探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话题,它涉及到个人成长、社会进步、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探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分析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和塑造。

一、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是多重的。

首先,个体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

其次,个体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的行为和决策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因此,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是重大的。

他们需要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

同时,个体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成长和探索,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和塑造社会对个体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首先,社会提供了个体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个体需要通过学习、交流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而这些都需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其次,社会价值观和规范也会对个体产生影响。

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会受到社会价值观和规范的影响,这些价值观和规范会塑造个体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

此外,社会还会通过舆论和传媒等方式对个体进行塑造。

社会舆论和传媒会对个体的行为和形象进行塑造和传播,从而影响个体的社会地位和声誉。

三、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是复杂而多维的。

一方面,个体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另一方面,个体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来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改革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此外,个体还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传播社会价值观和知识,从而影响更多的人。

四、结论综上所述,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话题。

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是重大的,他们需要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

同时,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和塑造也是深远的。

个体需要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需要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

5.如何理解休闲、劳动、社会生活三者之间关系

5.如何理解休闲、劳动、社会生活三者之间关系

(三)工作是我们必须做的,休闲是我们喜欢做的。

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劳动只是谋生的手段,快乐才是人生的目的。

而休闲对于快乐的生活具有劳动无法替代的价值。

因为对于劳动而言,休闲本身就是快乐的。

人们在休闲中缓解压力,消除紧张,获得快乐畅爽的心理体验,这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事情。

休闲与劳动都是作贡献———关于休闲的思考(二) 2011年07月07日开发休闲是积累文化资本西方思想家认为,开发休闲实际就是积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本,是对人的教育与教养的投资。

这种资本的投资越早,回报率越高。

早在100多年前,西方就已经将休闲教育视为人生的必修课,而且几乎是终生教育。

中国有句古话,叫“见多识广”,还有一句话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人的一生所学到的知识90%是大学毕业之后在社会实践中学到的,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仅占10%,而且在这仅占10%的知识中,50%的知识是5年之后就会过时的。

有人提出了提升人生境界、增强人生智慧的三种途径:一是读万卷书,即读“有字书”,读哲学书培养大气,读专业书培养才气,读休闲书培养灵气;二是行万里路,即读“无字书”,行旅游之路扩大眼界,行探索之路扩大世界,行助人之路扩大胸界;三是听万人言,即读“人书”,听苦难之言磨砺意志,听幽默之言磨砺情志,听褒贬之言磨砺心志。

上述“三本书”大部分是在人生三分之一的休闲时间,通过读书、旅行、交友等途径学到的。

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从28岁到54岁,分两个阶段用了24年的时间,游遍了祖国的大江大河,足迹遍布现在的19个省、市、自治区,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旅游不仅使他成为地理学大家,还成为文学大家。

最近,国务院决定将《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

台湾文案天后李欣频在谈到自己如何写出优美的文案时,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多读书,多看电影,多旅行。

她30多岁就去过30多个国家。

休闲的个体价值

休闲的个体价值

休闲的个体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身心放松与恢复:休闲能够使个体从繁忙的工作或学习中解脱出来,让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复。

这种放松与恢复能够消除身体疲劳和心理紧张,使个体重新获得体力和精力。

探索生命意义和快乐:休闲是人生存过程的一部分,它是对生命意义和快乐的探索。

通过休闲活动,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体验生命的真谛,从而更深刻地体验人生的快乐和满足。

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休闲活动往往需要个体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思考和实践,这有助于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

通过休闲活动,个体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丰富人生体验:休闲活动能够让个体接触到不同的人、文化和情境,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这种体验能够使个体更加珍惜生活,更加热爱生活,更加感恩生活。

促进社交和人际关系:休闲活动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或互动,这有助于促进社交和人际关系。

通过休闲活动,个体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社交圈子,增强社交能力。

总之,休闲的个体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够让个体身心得到放松和恢复,还能够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丰富人生体验,促进社交和人际关系。

因此,对于个体来说,
休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体验和人生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的视角探讨休闲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

人的社会性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中符合人类整体运行发展要求的基本特性。

人的社会性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服从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

哲学上的休闲,从来都把它与人的本质联系在一起。

休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精神的永恒性”密切相关。

休闲在人的一生中都是一个持久的重要的发展舞台,是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重要的思考空间。

休闲本身是一种精神体验,是人与休闲环境融合的感觉,是人的社会性、生活意义、生命价值存在的享受。

人的主体性与社会性与休闲有什么关系呢?人的主体性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人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在人与万物的关系中,人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实体形而上学思维把由此形成了近代的物理主义的世界观。

与物质实体相对应的是精神实体—心灵,意识本不是实体性的存在。

被中国奉为唯一的经典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认为物质是第一位然而,意识第二位的。

在中国,尤其是现在的中国,大众似乎往往追求的物质,追求金钱,追求享受,很难看到几个真正的“修身”的哲人,一个个人,奔波忙绿,“为了房子,为了票子”,为了能够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为了能够生活得更好,似乎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欲望了。

现在中国的消费很多也仅限于物质方面的休闲,各种奢侈品,各种名贵的汽车,各种高档的房子,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地静下心来“修身养性”。

长期以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人忽视了“意识”的存在,这也导致,中国人的休闲仅仅停留在使身体疲劳缓解,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上。

这种“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理念,中国人休闲产生了很多误区:1、炫耀性休闲。

炫耀性休闲是指人们通过物质消费进行休闲,追求奢侈豪华,消费过度攀高,为自己获得某种“包装”与“面具”,其目的已不在于满足自身的正常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是把休闲当作一种标志与象征,炫耀自己的富有、身份、地位、成功与所谓的品位。

如一些旅游者乘豪华游轮客机,穿名牌服饰,住五星级宾馆,吃高档餐厅,购奢侈品。

在他们眼里似乎只有金钱的支出大大超出其他旅游者,才能给自己带来自尊与优越感,产生旅游的快乐,甚至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

实际上,他们的旅游消费行为已经异化了。

2、成瘾性休闲。

成瘾性休闲是指对某种休闲方式或行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形成依赖。

美国学者金伯利·扬归纳了上网成瘾者的主要特征:(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什么;(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3 颓废性休闲。

颓废性休闲是指把钱财用与既有害于休闲者本人身心又直接或间接造成社会危害的休闲行为,是一种没落的倒退性行为。

近年来,社会上嫖娼、赌博、酗酒、吸毒、求神拜佛的行为有上升势头。

据保守估计,在全国至少有500万女性从事卖淫,某些城市这种行业还很猖獗。

一些人致富后不思进取,不讲奉献,尽情挥霍,放纵自我,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打发时间。

我们不应该停留在对物质的单纯追求上,我们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

主体性既是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性质,又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据和条件。

那么,是什么条件或者说人具有了什么样的性质才能成为能动的价值存在呢?第一,自为的自律性。

人成为主体首先就意味着世界的属人性质,而属人的价值关系的形成,其前提就是人必须是独立自主的。

人虽然处在各种关系中,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但人作为主体却必须具有自由的意志,能够以自身为根据,自我决定。

人即使不能主宰世界,却能够支配自身,有自我做出决断的能力。

如果人不依靠自身,而处在对外在力量的依赖关系之中,人就永远不会是主体。

正因主体的独立自主和自我决定,所以,人必须为决定负责。

自律是同责任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的。

只有自主、自律并为行为和决定负责的人,才可能成为属人价值关系的主体。

第二,自觉的能动性。

能动性是主体的根本性质,也是人活动的根本特征。

实践是创造性的活动,人之所以成为主体,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这种创造活动决定的。

人改变自然的过程,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由此人把世界二重化了,形成了事实世界和属人世界之分。

在事实世界的意义上,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与自然是本原和派生的关系,但在属人世界的意义上,人与自然则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人通过创造价值的活动而使自然归属于人,成为人的无机身体。

正是在这种主客分化和主客统一的创造性活动中,人才成为主体。

第三,自由的超越性。

自为性和自觉性其本质都意味着自由,因为自为是行为上的意志自由的体现,自觉是意识自由的体现,所以,自由是对人本质的终极界定,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

自由是自为和自觉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主客体的统一,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人才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这样,自由就与超越性联系了起来。

超越性有两层涵义一是就过程而言,人的创造活动总是具有面向未来的开放性;二是就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言,人总要超越感性必然性的束缚,以人本身为活动的目的。

这两层涵义的统一就说明了人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但发展是有目标有方向的,在这里目标并不是存在的终极状态,它只是表明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因而历史是进步的,是有价值衡量标准的。

由此自由的价值就以一种内在于超越过程的方向和动力的形式而存在,推动着创造过程无止境的发展。

所以,人的主体性和能动的创造性,只有从人对自由追求的超越性上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即只有自由的价值才能使人成为真正自主活动的主体。

从人的主体性来看,休闲是人的自由、自主的选择。

休闲行为的动机是影响休闲行为选择、休闲行为质量的最关键因素。

所以树立正确的休闲动机是非常关键的。

所以我们休闲的动机,不仅仅是为了缓解身体的疲劳,还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人倚木而休,使精神的休整和身体的颐养活动得以充分的进行,使人与自然浑为一体,赋予生命以真、善、美,具有了价值意义。

更深一层,休闲的目的还在于促进人的自我发展。

休闲为人的自我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马克思眼中:“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是“非劳动时间”和“不被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它包括“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

闲暇时间的自主性往往意味着人们可以实现更个性化的生活,它使人们可以充分开发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潜能,可以如己所愿地生活。

再次深入,休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格成长。

在某种意义上,她与马斯洛的人的需求“五层次理论”中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的理念相一致。

旨在巡查精神世界中人的创造力和鉴赏力,通过休闲促使人对生活(生命)进行思索,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成熟,使人真正地走向自由。

她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物质财富或实用工具与技术,而是为人类构建意义的世界和守护精神的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寻找到形式而上的自我,这才是休闲的最高境界,才应该我们所追求的休闲。

从人自身的价值角度看,人面临的首先是生存,因而功利性的目的手段关系也是人的基本价值之一,生存的价值必然使人的目的带有功利性,但不能把它绝对化和惟一化,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性也是人的本质,但是,如果脱离了人本质的其他内容,那么,它就变成动物的了。

所以,人的价值恰恰在于超功利的目的性,并且只有这种超越生存的目的性,才使人真正摆脱了物对人的束缚,从而使人本身真正成为目的。

这正是提醒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追寻物质财富上,更应该超越对于财富的追求,树立一种对于一种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生活的追求。

它是健康的、人性的、环保的、文明的、优美的、时尚的,而反映在家具和装修设计上,它又是雅致的、休闲的、简洁的、纯粹的、跳跃的、感性的、反璞归真的。

人的社会性是指人的社会属性中符合人类整体运行发展要求的基本特性。

人的社会性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服从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

人的社会性完全体现在人的社会关系中。

人的独立性表明人自由的一面,人的社会性则表明人不自由的一面,表明人受他人、社会制约的一面。

人与人通过社会关系联结,构成人类社会。

社会关系的内容是人与人的关系,每个具体的社会关系都是参与其中的人以利益为核心构成的矛盾体。

每个人都有多种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生产关系、政治关系等等。

在每个具体的社会关系中,个人与他人、集体、或社会以责、权、利为内容相互协作、相互制约。

每个人在自己多种社会关系中,承担多种社会责任,享受对应权利。

受到多种约束,构成个人完整社会社会生活。

所以,休闲行为的选择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1)自然条件。

地理环境;气候;时间(2)经济因素。

休闲行为除了时间的不可或缺外,另一个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消费能力。

休闲与社会分层(3)制度因素。

工作时间与休息制度(4)政治与文化因素。

政治环境;宗教、社会习俗。

经济因素对休闲行为的制约性主要表现在休闲的时间经济成本:休闲还是工作?只有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才可能选择休闲而不是加班。

一般来说,对于收入高的阶层,加班的诱惑远远小于低收入阶层。

休闲行为的经济成本:休闲方式、休闲地点等的选择无不与消费能力有关。

休闲,不是简单的休息和吃喝玩乐,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方法、一种处世态度。

“休闲”内涵,不仅是解除体力上的疲劳,获得生理的和谐;更是赢得精神上的自由,营造心灵的空间。

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呈现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是人的自由活动和生命状态一种从容自得的境界,是一种自我超脱的境界,是寻找到形而上的自我的境界,。

而在忙忙碌碌的人生当中,即使有人发现了路上的金币,也不能够弯下腰来拾起它们,因为“生活的马车,制止不住地载着我们向前奔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就是如此,但是,当我们到了驿站,寂寞地踱来踱去等待马匹的时候,我们就会注意地观看那也许根本不值得注意的每一块洋铁牌……”的确,生活在世俗社会的人总是容易为了实际目的、功利而忽视了生命的本质,忽视了人生的意义。

然而,人生辩证法告诉人们:过分追求有限的实际目的、功利而忽视对生命价值的寻求,则常常是缘木求鱼,舍本求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