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日课四条

合集下载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目录卷一:修身一·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二·家教贵严——心到静极时,真境产生出三·进德修业——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四·修身课程——十二条课程,终日桸历五·立志有恒,尤能“金丹换骨”卷二:学问一·为学之道——吾人为学,最要虚心二·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三·修辞以立诚,忌巧言雕饰——求学三耻无穷受用,来自有始有终卷三:居家一,孝友,独孝友则立获吉庆二,仁和,和气蒸蒸而家必胜三,严,治家贵严,不严之流弊不可胜言四,五种遗规,我辈锺而行之,极易为力五,八字诀,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岗公为法,书,蔬,鱼,猪。

早,扫,考(祭祀祖先),宝(就是亲族里和乡里之人,经常互相来往,贺喜吊丧询问疾病,同济急难,人待人是无价之宝)六,三不信,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七,八本堂,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字即: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八本即:读书以训古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奉双亲以能讨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乱说为本,居家以不睡懒觉为本,作官以不贪钱为本,行军以不骚扰百姓为本。

)八,骨肉之情,骨肉之情愈挚,则责之愈切九,居家四败,家庭衰败的原因有四:没有礼仪之家衰败,兄弟相互欺诈之家衰败,妇女淫荡秽乱之家衰败,子骄傲自满,轻侮别人之家衰败。

一个人衰败的原因也有四方面:昏暗懒惰,偏信下人的人衰败,骄傲自满,轻侮别人的人衰败,反复无信的人衰败,贪婪而且苛刻的人衰败卷四:一·简朴。

家国之行,皆由克勤克俭所致二·敬勤,能勤能敬,家业未有不兴者三·敬恕,圣人教人,不外敬恕二字。

四·恒常,行之有恒,则日见其大。

五·忍,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六·悔,以园融变通为体,不怨不尤为用。

七·虚心,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

八·明强,修身齐家,须以明强为本。

解读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有何启示?

解读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有何启示?

解读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有何启示?曾国藩最大的能耐,就是他能把自己这个一个资质平平的人,经过后天的磨练,变成一个经天纬地、文治武功上都可圈可点的人物。

孟子提出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理念,被曾国藩演绎地淋漓尽致,这也使普通人看到一个希望,但凡有所立志、用心用力、恒为,都将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就。

曾国藩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律己以严。

他为自己的日常安排上,订立了“十二条日课箴规”,每天再忙再累,也要坚持把这十二件事完成。

其一,主敬;其二,静坐;其三,早起;其四,读书不二;其五,读史;其六,谨言;其七,养气;其八,保身;其九,日有所进;其十,月无忘所能;十一,作字;十二,夜不出门。

分析这十二条自己为自己设立的规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个梳理,进一步理解它:守住内心,才能守住你的行为主敬,静坐,养气等,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要守住自己的内心,而内心的平静,又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对得住别人,第二是不欺骗自己。

《宋史·司马光传》中说,“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事无不可对人言,体现的是一个人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的一面。

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坦荡之气,是一个最大的底气。

守住内心,就等于守住了你的行为,你的思想指引做或者不做某件事,引导者身体这台“庞大的机器”如何运转,到何处去,所以,内心的状态,是一个人的根本。

常言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而内心这个根基,恰恰是最难巩固,但又是最需要巩固下来的。

人的念头千变万化,瞬间就会生出很多种不同的想法和思绪,所以这更加说明了守住内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当你守住了内心的时候,行为才有了依靠,行为本身是无目的的,它只听凭于内心的调遣。

守住行为,才能转变为你的作为想必下面这一段话大家都看过,鉴于其重要性,我觉得有必要再将其写在这里:“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因为它将变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将变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曾文正的12条日课

曾文正的12条日课
8、保身,节制欲望;
9、每天记笔记,总结每日进步;
10、每月写几首诗、几篇文章,去检验量变积累的价值。
11、每天练半小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字;
12、夜不出门,天黑了就不要出门找朋友瞎玩。
你能坚持做到几条呢?
3每天静坐一个小时不要天天处于浮躁状态被事务牵着走
曾文正的12条日课
曾国藩的12条日课:
1、整齐严肃,做事专心;
2、每天早起,绝不赖床;
3、每天静坐一个小时,不要天天处于浮躁状态,被事务牵着走;
4、读书不二,不读完这本书,绝不摸下一本;
5、每天读史十页;
6、谨言,时时警惕不乱说话,每句话都要慎重;
7、养气,气藏丹田不生气;

曾国藩修身日课

曾国藩修身日课

曾国藩修身日课
- 主敬:每日保持精神肃穆,衣冠整洁得体,给人稳重可靠的印象。

每日出门前调整到最佳状态,工作时专心致志,高效果决。

- 每日静坐:每日睡醒或睡前,至少抽出一段时间,独处静坐。

摒除一切杂念,静思己过,反省言行是否有不妥之处,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通过反省,提升自身修养,戒除坏习惯。

- 早起:坚持早睡早起,对身心皆有裨益。

早睡养身,早起精神佳,不要恋床,起床晨读或锻炼,保证一天都有好精神。

- 读书不二: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各种碎片化阅读,不如专注阅读一本书。

将一本书用心读透,等于得到对方的感悟。

- 多读史书:读史可以提升个人的眼界和格局,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只是一个过客。

这样一想,自然心胸开阔,豁然开朗。

- 谨言慎行:只有浅薄的小人才夸夸其谈。

祸从口出,逞一时口舌之快,为自己带来祸患,实在是愚蠢至极。

- 持正居中:内心光明中正,才能无愧于天地。

心中一股正气,不偏不倚,做起事来胸有成竹无所顾忌。

曾国藩的修身日课强调了自律、自省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曾国藩之“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课

曾国藩之“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课

曾国藩之“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课一是慎独则心里平静。

“慎独”就是指一个人独处,也就是在没有人管束的情况尚能严格要求自己。

这是儒家修身的最高境界。

自我修养的道理,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

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恶,却不能尽自己的力量去行善除恶,这是自己欺骗自己的表现。

内心是不是自欺,别人无从知道,只有自己的心知道。

所以《大学》的“诚意”一章,两次说到慎独。

如果喜欢善能像喜欢色美那样,厌恶恶能像厌恶恶臭那样,尽力排除欲望,以存天理,那么《大学》的所谓自我反省,《中庸》的所谓戒除恐惧,都能够切实去做了。

也就是曾子所说的自我反省而有收敛,孟子所说的上无愧于下,下无疚于心,所谓养心一定要清心寡欲,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能够慎独的人,自我反省时不会感到愧疚,可以面和天地、鬼神对质,绝对不会有行为无悔恨而心却退缩的时候。

人假如没有可以愧疚的事,面对天地便神色泰然,这样的心情是愉快平和的,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是最好的药方,修身养性的第一件大事。

二是主敬则身体强健。

“主敬”一条讲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问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好还是坏,直接决定了他事业的成败与否。

敬这个字,孔门用来教育后人,春秋士大夫也经常提到。

到了程、朱时就千言万语不离开这个宗旨。

在内专一纯静,在外整齐严肃,这是敬的工夫;出门如同看见贵宾,对待百姓像行大祭祀一样恭敬,这是敬的气象;自我修养以让百姓平安,忠实恭顺而使天下太平,这是敬的效验。

程子说上下统一在于恭敬,则天地自己运行,万物自己发育生长,气数没有不和的,四灵都来了。

聪明睿(ruì)知,都由这些而产生。

以这些侍奉天帝,那么敬就没有不完美的。

我说敬字最贴近我们的功用,尤其就在于能让肌肤得到锻炼,身体变得强健。

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散纵则越来越懒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验效,即使是年老体弱,一旦遇到坛庙祭献、战阵危急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这足以说明敬能强身了?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三是求仁则人悦。

曾国藩的日课四条

曾国藩的日课四条

曾国藩的日课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

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

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

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廉于心则馁”之时。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药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

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

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飨帝。

”盖谓敬则无美不备也。

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皆自然之征应。

虽有衰年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悚,气为之振。

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

假设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能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

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假设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假设但知自了,而不知教养庶汇,是于天之所以厚我者,辜负甚大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

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

人孰不欲己立己达,假设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

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

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

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
1.早起锻炼身体,做好准备工作,迎接新的一天。

2. 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每一天的计划,不浪费时间。

3. 学习长期的目标,培养耐心和毅力。

4. 坚持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和技能,保持进步。

5.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6. 保持身体清洁和整洁,注意个人卫生。

7. 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度焦虑和担忧。

8. 保持谦虚的态度,时刻保持谦逊和学习的心态。

9. 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0. 坚持正义和道德,尊重规则和法律。

11. 保持心灵的平静,不因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12. 关注社会和国家大事,积极投身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

- 1 -。

曾国藩日课

曾国藩日课

曾国藩日课一、敬。

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

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

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

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

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

五、读史。

丙申年购《念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

"'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六、谨言。

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

气藏丹田。

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

十二月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

”时时当作养病。

九、日知所亡。

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十、月无亡所能。

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不可一昧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

饭后写字半时。

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

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十二、夜不出门。

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谨言刻刻留心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

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

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国藩修身十三课

曾国藩修身十三课

曾国藩修身十三课曾国藩修身十三课【原文】一、敬。

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

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

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

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

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

五、读史。

丙申年购《念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眯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

”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六、谨言。

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七、养气。

气藏丹田。

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

十二月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

”时时当做养病。

九、日知所亡。

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十、月无亡所能。

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

饭后写字半时。

凡笔墨应酬,当做自己课程。

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十二、夜不出门。

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十三、写日记须端楷。

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译文】一、敬。

整齐严肃,时刻都心生恐惧。

清闲时把一颗心放在胸中,有事时便专心致志、心无杂念地去执行。

心清性明关键在于亲自行事,就像那高升的太阳一样。

二、静坐。

每天不限什么时候,要拿出一定时间静坐养性,反省体悟一番。

正襟危坐,凝然镇定,如同宝鼎一般沉稳。

三、早起。

天色初亮就赶紧起身,睡醒了就不要再恋床。

四、读书不二。

一本书没有读完时,不要再看其他书籍。

东翻西阅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毫无益处。

五、读史。

我在丙申年买了一本《念三史》,父亲说:“你借钱买书,我毫不吝惜地极力为你还账,只要你能够认真读一遍,就算没有辜负我了!”六、谨言。

时刻留心言语的时机、场合、对象,这是为人处事的第一要务。

七、养气。

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彻里彻外光明正大,所作所为毫无羞于对人说之处。

八、保身。

十二月奉大人手谕中说:“节制劳作,节制欲望,节制饮食。

”时刻不要忘记把这些当做养病的需要。

曾国藩 日课12条.docx

曾国藩 日课12条.docx

曾国藩日课12条曾国藩,字炳,号少师,是清朝的名将和著名政治家,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贡献。

除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曾国藩还以他严格的日课管理而闻名。

曾国藩的日课是他个人成功的重要秘诀之一,也是他培养自身和他的家族成员的良好品质和素养的关键。

曾国藩的日课包含了一系列规则和要求,下面介绍其中的12条:1. 五时起床:曾国藩要求自己在清晨五时起床,以充分利用新的一天。

这个习惯让他能够在忙碌的日程中找到时间独自思考和计划。

2. 朝闻道:曾国藩认为知识是成功的基石,每天早晨他会读书或听别人读书,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修养。

3. 定省心:曾国藩注重培养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力。

他每天都会花时间进行冥想或思考,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醒。

4. 整齐衣冠:外表的整洁和整齐对曾国藩来说非常重要。

他要求自己和他的家族成员时刻保持整洁的仪表,以彰显自己的形象和品位。

5. 功课勤精:曾国藩注重精读和深入思考。

他认为只有通过反复钻研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

6. 清思明辨:曾国藩提倡清晰思维和明辨是非。

他强调逻辑思维和推理的重要性,并鼓励自己和家族成员善于分析问题和做出明智的判断。

7. 正心诚意:曾国藩强调诚信和正直的品质。

他要求自己和他的家族成员始终保持正直和真诚,以树立良好的声誉和信誉。

8. 谦恭和礼:曾国藩注重谦逊和礼貌。

他要求自己和他的家族成员时刻保持谦恭的态度,并以礼待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9. 勤俭节约:曾国藩十分注重勤俭和节约。

他要求自己和他的家族成员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和用钱,并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10. 细心做事:曾国藩认为细心和专注是成功的关键。

他要求自己和他的家族成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细心和专注,以避免错误和疏忽。

11. 定当日功:曾国藩注重每天的进步和成就。

他要求自己和他的家族成员每天都要有一项具体的成就,无论大小,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12. 晚自勉:曾国藩在每天结束时花时间反思。

日课十二条

日课十二条

日课十二条曾国藩制定了严格的修身磨砺计划,行之以恒,曰“日课十二条”。

内容有:(一)主静: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骛。

(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修身之道,最难在于养心,东方古典文化,儒家也好,道家、佛家也好,都强调一个“静”字,即万象放下,心无杂念、豁达光明、冲融虚廓的心境。

内而专静纯一,方显外而整齐严肃。

养浩然之气,心胸豁达,是成大事的必备条件,纵观古今,代代圣贤,成功人士无不虚怀若谷。

(三)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天道酬勤,勤字之本在于早。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五)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废志无以成学,废学无以成才。

毛主席说过“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

……治学无方,则百无一成。

”曾国藩于读书学习尤为可贵的是,把它作为一生之事,相伴终生。

其生平为人处世的成功,正是他秉承须臾不离读书,广泛涉猎,由博转约,格物正心,治学有方的善果,通过读书,走上了仕宦之途,广交了益友,领会了行军打仗之术,树立并实践了报效国家、明道经世的远大志向。

(六)谨言:出言谨慎,时时以“祸从口出”为念。

曾国藩说:“做官之人,终身涉危蹈险,如履薄冰,故不能不自省、察人。

”俗话说:三人成虎。

一言不慎就会招来祸端。

居高位者尤其如此。

与其以后招来麻烦,授人以柄,倒不如今天谨慎从事,谨言慎行。

国藩自勉,恒守“清慎诚勤”四字,而尤以诚字为重。

与李榕书云:“……以诚字为之本,以勤字慎字为之用,庶几免乎大戾,免于大败,愿与足下共勉之。

”(七)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作养病之人。

一个人只有身体与心理都健康,干大事才有足够的资本。

起居饮食,既有规律,又有定时,这是现代的卫生学非常强调的。

至于爱好运动与节制少怒,则是健身与养心的根本。

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

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

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在平时的生活中非常注重自我修养和教育,因此他制定了一套十二条日课,以助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这十二条日课是:
起床课:早起锻炼身体,做好精神准备。

课文课:认真读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督察课:检查工作、生活的细节,避免疏忽和错误。

调查课:关注时事、深入了解社会,提高认知能力。

问答课:与人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记忆课:记忆重要知识和经历,避免遗忘和失误。

心理课:控制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讲演课:讲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演讲能力。

制度课: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提高自律和执行力。

检讨课:反思自己的言行,寻找不足和改进的空间。

感恩课:感恩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保持谦虚和感恩之心。

安息课:在合适的时间休息,保持身心健康。

这十二条日课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提高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

浅谈《曾国藩家书》中的“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浅谈《曾国藩家书》中的“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浅谈《曾国藩家书》中的“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人人称赞《曾国藩家书》的教子意义,自愧不如曾国藩的心扉与博识。

1838年,28岁的曾国藩中进士,拜京城颇有名气的唐鉴为师。

曾国藩向他寻求修身养性之法,唐鉴回答了五个字:静坐,写日记。

所以那天晚上,静思的曾国藩想起来自己的所作所为,追悔莫已。

百般忏悔的他在日记中愤懑地写道:目屡斜视,耻心丧尽。

他思自己的过错,觉得作为谦谦君子,做出这样令人诟病的举止真是荒唐又可笑,便一改前非。

之后的三十多年,他常常静坐思考,坚持写日记,在日记中正视自己的不足,检点自己的行为。

摒弃不足,检点思想,他严格克己复礼、为国为民成就了屈指可数的光辉业绩,受到后人的一致推崇。

他深感教育对于自身和家庭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所以他通过自己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著家书335封(有明确记载出处的),来告诫兄弟、子孙。

《曾国藩家书》可谓是历史上流传度、知名度并驾齐驱的为数不多的家书典范。

全书不仅囊括了基本的1治家、2修身、3劝学、4交友、5用人等思想,还包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对于6理财、7济急、8旅行、9行军、10杂务这些基本常识的认识与建议,共10大类。

《曾国藩家书》中着重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

于是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下,还代代出现英才,与“富二代”一词远离。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在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都继承和发扬了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教子弟做人要自立、修身、勤劳、俭朴、有恒等。

曾国藩一生严谨教育子弟。

就算是临近去世,还不忘谆谆教诲子弟。

同治十年,即1871年,曾国藩去世的前一年,他早已百病缠身,日薄西山。

可是他唯独没有放弃每天写日记的习惯,甚至那个时候的他左眼已经失明。

可是他还不忘在其日记及给他儿子的家书中教导他们如何处世为人。

他在书中提出日课四条:一曰:慎独则心泰。

曾进一步解释,慎独便是慎重独处,要控制住自身的贪念,遵守伦理道德,就算是最隐蔽微小之处也不能忽略“慎独”这一原则,这样谨慎的为人处世便会无愧于心,从而使自己心胸安泰。

曾国藩:修身12条“铁律”

曾国藩:修身12条“铁律”

曾国藩:修身12条“铁律”曾国藩作为晚清一代鸿儒,是他用每日十二条必修课,“知行合一”持之以恒的坚守精神,才成就了他不愧为一个名垂青史的牛人,从而有了曾氏家族数百年的荣耀。

曾国藩为自己制订了严格的修身计划,曰“日课十二条”,内容主要有:一、主敬: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物。

曾国藩说:敬字最贴近我们的功用,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散纵则越来越懒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验效,即使是年老体弱,一旦遇到坛庙祭献、战阵危急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这足以说明敬能强身。

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不仅是一种大智慧,静还是产生智慧的土壤。

所谓静生百慧。

道家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佛家也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

”儒家亦认为“静能生慧”。

《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三、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虽说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起也许日落还伏在案牍工作的现代人,做到这一点,也许不太现实。

而对于夜间自制力差而熬夜娱乐的人来说,“早睡早起”永远都是最佳的健康箴言。

早睡早起是顺应天时,是天在滋养你的身体。

所谓人力不胜天力,你吃再多的药物或保健品,也不及早睡早起的功效。

若长期坚持早睡早起,身体无病健康的人,一生无疾。

若病者则利于恢复!中医调理平衡讲七分靠天,二分靠药,一分靠心情。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在曾国藩看来,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一定不去看其他书,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学问毫无益处,此外,每天必须圈点十页书。

《庄子》记载:孔子到楚国去,行走在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捕蝉,就像拾取蝉一样容易。

庄子告诉我们:“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只要我们专心致志地从事于一件事,就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

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注释、译文和评析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注释、译文和评析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注释、译文和评析日课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

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

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

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所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

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敬”之一字,孔孟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以此事天飨帝,盖谓敬则无美不备也。

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皆自然之征应。

虽有衰年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悚,气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也。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

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响应。

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

后世之论求仁者,莫精于张子之《西铭》,彼其视民胞物,与宏济群伦,皆事天者性分当然之事,必如此乃可谓之人,不如此则曰悖德、曰贼,诚如其说,则尽立天下之人,尽达天下之人,而曾无善劳之足言,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四曰习劳则神钦。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 三是早起
——黎明即起, 醒后不沾恋。醒 了后不要耗在床 上。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 四是读书不二
——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 东看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 十页为率。
曾国藩课十二条
▪ 五是读史
——廿三史 每日十页,虽有 事亦不间断。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 六是日知其所亡
——每日记茶余 偶谈一则,分为德行 门、学问门、经济门、 艺术门。写日记,须 端楷,凡日间过恶 (身过、心过、口过) 皆需一一记出。 这条是反省自己有哪 些错误。
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 学习曾国藩收获很大,人生有三重境界。 ▪ 一是自立,年青时要完成,树立价值观,
这是青年时该完成的。 ▪ 二是自信,不是盲目的自大,不是一句
“我能”就能包打天下的。在阅历丰富后, 能自控的能力。 ▪ 三是自省。能达到这个层次,人生会真正 做到生生不息,永不止步。顺与逆都能清 醒,不会得意忘形。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 十二是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 他还说,人但有恒,事无不成。恒常之心,曾 并不是智慧超群,是普通人,我们为什么要学 习他?正是他自律自省发展自我,使他从平凡 走向成功,这特别有学习的意义。把恒心变成 人生准则,体会到这种境界的时候,做到了质 变。内心强大了,反而超越了。他认识到自省 的本质。掌握了曾子自省的核心,真正的自省 不仅是自我要求,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 习惯。像吃饭一样是生存要求。只有这样才不 会被动。这种自省融入了生活成了生活内容。 这是儒家自省论真正的核心。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 七是月无忘所能
——每月做诗文数篇。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八是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曾国藩家训之治学方法

曾国藩家训之治学方法

曾国藩家训之治学方法1、史宜日日看,不可间断。

2、读经、史须通一书,再治他书,兼营并鹜,一无所得。

3、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4、曾国藩终身三课:茶余偶记、读史十叶、楷本日记。

5、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6、课程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

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五、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写日记须端楷。

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七、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八、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九、谨言刻刻留心。

十、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气藏丹田。

十一、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7、读《通鉴》辅之以《读通鉴论》。

8、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会对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

9、学诗宜读一家之专集。

10、或经或史或诗集文集,每日总宜看二十页。

11、凡读书有难者,不必遽求甚解。

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

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

但于已阅过者,自作暗号,略批几字,否则历久忘其为已阅未阅矣。

12、吾谓读书不求强记,此亦养身之道。

若全无名心,记亦可不记亦可,此心宽然无累,反觉安舒,或反能记一二处,亦未可知。

13、看《汉书》有两种难处,必先通于小学。

训诂之书,而后能识其假借奇字;必先习于古文辞章之学,而后能读其奇篇奥句。

欲通小学,段氏《说文》、《经籍纂诂》、《读书杂志》;欲明古文,《文选》、《古文辞类纂》。

曾国藩32岁那年,专门订了个日课册,规定...

曾国藩32岁那年,专门订了个日课册,规定...

曾国藩32岁那年,专门订了个日课册,规定...曾国藩32岁那年,专门订了个日课册,规定自己每天必做12件事: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日知其所亡、月无忘所能、谨言、养气、保身、作字、夜不出门。

正是凭借这种严格的自我修身,曾国藩成就了非常功名。

有人把他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四个字,就是“管住自己”。

在各种利益关系纷繁复杂的今天,面临的诱惑和考验比以往更加突出,要想规避风险、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唯有管住自己。

要有管住自己的定力。

俗话说,绳从细处断,祸从贪念生。

“管住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长期坚持则更难。

有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能绷紧心弦,但在“小事”面前却“滑了坡”;有的人职务低、权力小时能坚守底线,位高权重之后就把持不住。

要不犯“小错误”,筑牢应对“小”诱惑、“小”利益的防线,才能做到“任尔风吹草动,我自岿然不动”。

要有管住自己的智慧。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一些干部“眼里看得破,肚里忍不过”,就是因为欲望侵蚀了理智。

想当初,他们要么抱着“小节无害”的心态,要么存在随波逐流的想法,要么怀着法不责众的侥幸,要么玩起投桃报李的游戏,结果小管涌演变为大塌方,不得不吞下无法挽回的苦果。

要把“利”看淡些,做到心无私欲、手不乱伸、嘴不乱吃,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干事,才能行得正、坐得稳、睡得香。

要有管住自己的能力。

一个人行事不慎重周密,大多会后悔终身。

说话容易泄露机密,是灾祸的媒介;做事不慎重,是失败的缘由。

眼睛明亮的人能看到无形的事物,耳朵聪敏的人能听到弦外之音;善于谋划的人对策出现在预兆之前,做事慎重的人在事情没发生之前就十分慎重。

要管住“口”,特别是不该许诺、表态、议论的时候,千万不能口无遮拦、信口开河。

要管住“手”,谨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要管住“脚”,管住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

要有管住自己的境界。

少一点个人私欲,看似是“失去”和“减少”,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获得和增加。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一个日课,内中有十二条,姑且称之为“曾国藩的MBA教程”:
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如日之升。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每日以十页为准)
读史(二十三史每日点十页,间断则不孝)
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

有求深意是徇人。

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谨言(刻刻留心,是功夫第一)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作字(早饭后作字。

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凡事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国藩重视读书,重视读书人,这与他家教中坚持的耕读为本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

半耕半读,长期以来是湖湘风气中的一个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的日课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

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

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

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廉于心则馁”之时。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药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

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

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飨帝。

”盖谓敬则无美不备也。

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皆自然之征应。

虽有衰年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悚,气为之振。

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能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

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若但知自了,而不知教养庶汇,是于天之所以厚我者,辜负甚大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

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

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

后世论求仁者,莫精于张子之《西铭》,彼其视民胞物与,宏济群伦,皆事天者性分当然之事,必如此,乃可谓之人,不如此,则曰悖德,曰贼。

诚如其说,则虽尽立天下之人,尽达天下之人,而曾无善劳之足言,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四曰习劳则神钦: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

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不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

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唾弃于时,饥冻就毙。

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钦。

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余衰年多病,目疾日深,万难挽回。

汝及诸侄辈,身体强壮者少。

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

今书此四条,老年用自敬惕,以补昔岁之衍,并令二子各自勖勉。

每夜以此四条相课,每月终以此四条相稽。

仍寄诸侄共守,以期有成焉。

同治十年某月某日,金陵节署。

【解读】第一条,慎独则心安。

自我修养,没有比养心更难的。

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有恶,却不能真正尽力为善去恶,这就是自己欺骗自己。

心里是否自欺,别人是不知道的,只有自己知道。

所以,《大学》中“诚意”这一章节,两次说到慎独。

如果真能做到喜欢善如同喜好美色,讨厌恶事如同讨厌恶臭一样,尽力去掉人欲而存天理,那么《大学》中所说的“自慊”,《中庸》中所说的“戒慎恐惧”,都能够切实地做到。

曾子所说的问心无愧,天下都去得,孟子所说的俯仰无愧于天地的境界,所谓养心,没有比寡欲更好的办法,都是这些内容。

所以,能够慎独,则自我反省不会感到内疚,可以无愧于天地鬼神,肯定不会有行为不合于心意而导致不安。

人若没有一件内心感到羞愧的事,心里就会泰然,常常感到愉快、平和,这是人生自强的首要之道,寻乐的最好方法,守身的首要之务。

第二条是主敬则身体强健。

“敬”这个字,是孔子、孟子用来教育人的,春秋时的士大夫,也常常说到它。

到二程与朱子的千言万语,都离不开“敬”这个主旨。

内心静定纯一,没有杂念,外表则整齐严肃,这就是敬的功夫。

出门如同是去见重要的客人,役使老百姓如同是参加隆重的祭祀活动,这就是敬的气象。

内心修养以安天下百姓,诚笃恭敬则天下太平,这就是敬的效验。

程子说如果上上下下都恭敬,那么,天地自安本位,万物自己化育,风调雨顺,各种祥瑞都会出现,人的聪明睿智,也都由此而产生。

以此敬事上天,使天子感到满意,所以说敬则一切美事都会齐备。

我认为“敬”对人们最切近的功效,尤其在于能使人身体健康。

人若庄敬,身体就越来越强,人若贪图安逸,身体则越来越差。

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即使已是年迈多病,但一遇到庙会祭祀等重大活动,或者是在战场上碰到危急时刻,也会觉得精神为之一振,仅这点就足以证明“敬”能够使人身体强壮。

如果人能在无论人少或人多、无论事情大小的情况下,都能一一恭敬地做,不敢松懈怠慢,那么,身体必然强健,又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第三条,如果追求仁,人们就会感到愉快。

大凡人的出生,都是禀赋天地之理而成性,得到天地的气而成形体。

我与百姓及世间万物,从根本上说是同出一源,如果只知道爱惜自己而不知道为百姓万物着想,那么,就违背了这同一的根本。

至于做大官,享受优厚的俸禄,高居于百姓之上,则有拯救百姓于痛苦饥饿之中的职责。

读圣贤的书,学习古人,粗略知道了其中的大义,就有启蒙还不知大义之人的责任。

如果只知道自我完善,而不知道教养百姓,就会大大地辜负了上天厚待我的本心。

儒家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人们要追求仁,而其中最急切的,就是“自己若想成就事业,首先就要帮助别人成就事业,自己想要显达,首先就要帮助别人显达”这几句话。

已经成就事业的人对自己能否成功是不用担心的,如同富人本就很富裕,并不需要去向别人借;已显达的人,继续显达的途径很多,好比是身份尊贵的人,登高一呼,四面响应的人就很多。

人哪有不想自己成就事业让自己显达的呢?如果能够推己及人,让别人也能成就事业,能够显达,那么,就像万物回春一样美满了。

后世谈论追求仁的,没有超过张载的《西铭》的,他认为推仁于百姓与世间万物,广济天下苍生,都是敬事上天的人理所应当的事。

只有这样做,才算是人,否则就违背了做人的准则,只能算贼。

如果人们真的如张载所说的那样,那么使天下的人都能成就事业,都能够显达,自己却任劳任怨,天下还有谁能不心悦诚服地拥戴他呢?第四条,习惯于勤劳,则神都会钦佩。

人之常情,没有不好逸恶劳的,不论贵贱、智愚、老少,都贪图安逸,害怕劳苦,这是古今都相同的。

人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饭,与他一天所做的事、所出的力相称,那么旁人就会认可,鬼神就会赞同,认为他是自食其力了。

至于种田的农民,织布的妇女,一年到头勤勉辛劳,不过获得几石粟,几尺布;而富贵人家,终年安逸享乐,一件事都不做,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豢养很多奴才,高枕而眠,一呼百应,这是天下最不公平的事,鬼神都不会赞同,这能够长久吗?古代的圣明君主,贤德宰相,比如商汤通宵达旦地工作,周文王无暇吃饭,周公废寝忘食,坐待天亮,都时时以勤劳激励自己。

《无逸》这个篇章,推论到人若勤劳,便会长寿,人若贪图安逸,便会夭亡,这是屡试不爽的。

为自己着想,则必须习练技艺,磨炼筋骨,遇到困惑,不断地学习,不断勉励自己身体力行,居安思危。

这样,才会增加智慧,增长才干。

为天下着想,则必须自己忍受饥饿劳苦,只要有一人没有收获,就应当视作是自己的罪过。

大禹治水,历尽辛劳,三过家门而不入;墨子摩顶放踵,为天下人谋福利;都是自己非常节俭,拯救百姓却不辞困苦。

荀子偏爱大禹、墨子的行为,是因为他们勤劳的缘故。

自从军兴以来,往往见到有一技之长,能忍受艰难困苦的人,都能被人任用,得到当时人的称赞。

而那些没有才能,也无一技之长,又不习惯勤劳的人,都被当时人所唾弃,最后冻饿而死。

因此,勤劳的人便会长寿,安逸的人就会夭折;勤劳,便有才能,就能为人所用,安逸,则无才能,就会被人抛弃。

勤劳,便能普济众生,连神都会钦佩仰慕;安逸,则无任何价值,神鬼都不会保佑他。

所以,君子若要成为人们和神都能信赖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习惯于勤劳。

我到老年后,身体多病,眼病也越来越厉害,这种状况已很难改变。

你和诸位侄子中,身体强壮的很少。

古代的君子自我修养,治理家业,一定要身心强健,然后才能使家业振兴;一定要做到人人悦服鬼神钦敬,然后才会有各种运气到来。

现在写这四条日课,一方面是我年老时用来自我激励,以弥补以往的不足,同时也是要勉励两个儿子,每天晚上都按这四条去做,到每个月终时则用这四条来考核。

同时把此寄给诸位侄子,希望他们能有所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