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的历史及其影响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探讨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探讨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在我国瓷器制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瓷塑形态丰富,风格独特,至今仍是人们研究和欣赏的对象。
本文将对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进行探讨。
一、德化白瓷瓷塑的发展历史德化白瓷指明清时期德化窑所烧制的白瓷,其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然而,唐代德化白瓷并未进行瓷塑的创作,主要以瓷器为主。
随着宋代白瓷的兴起,德化窑开始尝试将瓷塑技术应用于瓷器制作中,创造出了瓷塑装点的瓷器,但此时的瓷塑质量较为粗糙,缺乏观赏性。
到了元代,德化窑的瓷塑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瓷塑的细节和造型都更加精细。
在元代后期和明代初期,瓷塑已经成为了德化窑白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明代中期,德化白瓷瓷塑达到了巅峰时期,其造型神态逼真,颜色绚丽多彩,成为了文房雅器和宫廷礼器的代表之一。
清代则逐渐衰落,德化窑也日渐没落,瓷塑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降低。
1.形态丰富多样德化白瓷瓷塑造型各异,内容涵盖了宗教、民间和古代传说等领域,如关公、唐三藏、李白等人物形象,以及瑞兽、山水、花卉等自然元素。
瓷塑形态不仅包括单体人物、动物和器具等,还有组合、故事性和表演性的场景创作。
2.细节精湛德化白瓷瓷塑的制作精细,细节处理严谨,头发、衣服、饰品等细节刻画准确自然,有些还运用透雕、镂雕、描金等技法,极大地丰富了造型的层次感和艺术表现力。
3.色彩绚烂德化白瓷瓷塑运用了五彩釉彩技法,使其色彩丰富多彩,色泽鲜艳,给人以视觉冲击和美感享受。
五彩釉彩技法还能使瓷塑表面具备一定的防腐能力和耐磨度。
1.历史意义德化白瓷瓷塑的发展从唐代开始,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代表了东南亚地区瓷塑技术的一个发展历程。
德化窑是中国宋元明清时期著名的制瓷窑,本身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德化白瓷瓷塑的创作和传承,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高峰,也代表了南靖(德化)以及龙海、武夷等地的人文历史和文化传承。
2.艺术价值德化白瓷瓷塑形态丰富,风格独特,是中国南方瓷器制作中的一大亮点。
德化白瓷的历史及其影响
德化白瓷的历史及其影响德化白瓷的历史及其影响德化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瓷业产区和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我国的三大瓷都。
明代德化的白瓷产品,将我国白瓷艺术推向了世界陶瓷艺术的顶峰,被誉为“中国白”、“东方艺术”、“国际瓷坛明珠”,代表了我国当时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和艺术成就,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一、德化白瓷的发展史略作为东方古国,中国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发明之一,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
我国白瓷始于北朝晚期,历隋,至唐发展成熟。
德化白瓷源于宋代,明代为鼎盛时期,清朝晚期趋于衰落。
(一)宋元时期。
德化白瓷约在北宋晚期迅速崛起持续至宋,入元后渐趋鼎盛,元末开始衰退。
宋元时期是德化青白瓷的繁盛时期,其历史发展脉络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北宋早中期,以碗砰仑窑下层为代表,烧制的各式青白瓷和白瓷产品,以碗、碟类的简单日用瓷器为主,器物造型精致,胎质薄细,致密坚硬,釉色滋润,白里泛青,富有光泽感,为德化白胎瓷器的萌芽初创阶段。
二是北宋晚期至南宋中期,烧制的各式白瓷产品以青白釉为主,白釉次之,器物器型大、胎体薄、釉色滋润、白度高、透光度极强,已达到很高水平,为德化青白釉的鼎盛时期。
三是南宋晚期至元代初年,以碗坪仑窑址上层为代表,烧制的各式产品以青灰釉为主,青白釉次之,兼有少量青绿、酱褐釉器,器物胎质白细,釉汁纯净而莹润,出现了白中闪黄或泛红的产品雏形,为明代“象牙白”瓷的最初形态。
四是元代早期至元末,以屈斗宫窑址为代表,烧制的各式产品皆为白釉和青白釉器,部分质优白瓷器物开创了明代德化白瓷之先河。
(二)明清时期。
德化白瓷约在明代成、弘之际复兴,明嘉、万时期达到鼎盛,延续至清顺治朝,康熙朝成就最高,清晚期趋于衰落。
明清时期是德化白瓷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白”的黄金时代,其历史发展脉络大体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明代中叶至清代初年,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闽人黄仲昭编撰的《八闽通志》卷二十六物产篇载:“白瓷器,出德化县”;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泉州府志》亦载:“白瓷器,出德化程田寺后山中,洁白可爱”。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探讨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探讨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是中国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制作工艺成为了当时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德化白瓷瓷塑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德化白瓷瓷塑起源于明代,最初是为了供奉神明而制作的。
因其精致纯净的白色和细腻的造型,很快受到了宫廷和寺庙的青睐。
到了清代,德化瓷塑不仅用于供奉神明,还广泛应用于装饰和礼仪场合。
由于制作德化白瓷瓷塑需要熟练的工艺和高超的技术,使得制作德化白瓷瓷塑的技术成为了一个世代相传的技艺。
德化白瓷瓷塑的特点之一就是其造型的独特性。
德化白瓷瓷塑在造型上往往以人物、动物和自然物象等为主题,但并不仅仅局限于模仿现实的样貌,而是将现实中的事物进行艺术加工和再创作,形成了一种优美、浪漫和富有想象力的风格。
德化白瓷瓷塑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高挑的体态、柔和的轮廓和细腻的神态,给人以温婉优雅的感觉。
在绘画和雕塑方面,德化白瓷瓷塑往往融合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意境和技法,注重表达美感和情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德化白瓷瓷塑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和考究,需要经历多个步骤和工序。
工匠需要根据设计稿选取合适的瓷土,并进行精细的处理和调配。
接着,将瓷土进行韧化处理,并用模具进行成型。
然后,将成型的瓷坯进行修整,再进行装饰和上釉。
将上划好花纹和所需图案的瓷坯放入窑中烧制,直到达到所需的色泽和质地。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过数次雕刻、装饰、烧制等环节,每一步都需要工艺师傅的精心调整和把握。
由于这种复杂的制作工艺,德化白瓷瓷塑的制作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在市场上很难看到大规模的出现,所以珍贵度也在不断提高。
德化白瓷瓷塑对于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它在艺术造型上的创新和突破,为后来的陶瓷艺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灵感。
德化白瓷瓷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技艺得到了后世陶瓷艺术家的广泛认可和传承,对于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且,德化白瓷瓷塑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之一,还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统的传承和推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探讨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探讨明清时期的德化白瓷瓷塑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艺术特点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对明清时期的德化白瓷瓷塑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德化白瓷瓷塑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时期,恰逢中国陶瓷艺术的黄金时代。
明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辉煌时期,德化府烧瓷成为当时江南流行的一种陶瓷工艺。
清代则是中国瓷器制作工艺的全盛时期,德化白瓷瓷塑不仅广泛应用于宫廷礼器,还成为了民间工艺的代表之一。
二、制作工艺德化白瓷瓷塑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通常需要经历选料、成型、装饰和烧制等多个环节。
选用优质的陶瓷泥,经过精心的淘洗和净化,以去除杂质和杂质。
然后,根据所需的形状和大小,将陶瓷泥按照设计师的构思进行成型,这一步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手工塑造,以保证作品的形状和比例准确无误。
接下来,进行装饰工艺。
这是德化白瓷瓷塑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常见的装饰手法包括刻画、雕刻、绘画和上色等。
刻画是指将作品的纹饰、图案和形象进行雕刻,通常使用刀子、刷子和刮刀等工具进行。
绘画是指使用细毛笔和颜料进行精细绘画,以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艺术感。
上色是指使用釉下彩或釉上彩将作品上色,以增加作品的艺术吸引力。
进行烧制工艺。
德化白瓷瓷塑通常采用高温烧制,以确保作品的质地细腻坚硬。
在烧制过程中,需要根据作品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合理的温度控制和烧制时间,以避免过烧或不烧等问题。
三、艺术特点德化白瓷瓷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细腻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真实的形象。
德化白瓷瓷塑的作品常常以人物、动物和花草等为题材,它们的形象和表情都非常自然真实,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的观察和理解。
2. 独特的造型和姿势。
德化白瓷瓷塑的作品在形象和姿势上非常独特,艺术家们善于运用曲线和比例的变化,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和姿势,给人以美的享受。
3. 细腻的装饰和雕刻。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探讨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探讨明清时期的德化白瓷瓷塑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大创举。
其制作技艺独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德化白瓷的历史背景、瓷器制作工艺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来看一下德化白瓷的历史背景。
德化白瓷起源于明代,经过明朝及清朝两个朝代的发展与创新,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塑艺术形式。
明代的德化白瓷以白色为主要胎釉色,质地细腻,通体如凝脂,触感温润,因此被誉为“象牙瓷”。
清代的德化白瓷则更加精美细致,形态多样,题材丰富,技艺更加纯熟。
我们来了解一下德化白瓷的制作工艺。
德化白瓷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选料、成形、装饰和烧制。
选料是制作德化白瓷的第一步,德化白瓷选用的是质地优良的白色瓷土作为原料,经过反复研磨和洗淘,去除杂质,以保证瓷器质地细腻。
成形是制作德化白瓷的关键环节,制作者需要根据设计的形象和尺寸,将砂浆分块,经过圆形罐内反复转动,用双手塑造成所需形状。
装饰是德化白瓷的重要环节,包括刻花、绘画和雕塑等,其装饰主题多样,形式丰富多样。
烧制是制作德化白瓷的最后一步,瓷器雕塑需要经过两次烧制,第一次烧成胎体,第二次烧制上釉,温度一般在1000℃以上。
德化白瓷瓷塑在明清时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化白瓷瓷塑的制作过程需要多人合作完成,这促进了德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的组织。
德化白瓷瓷塑的制作精湛,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享受,同时也成为社会上流行的装饰艺术品。
德化白瓷瓷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瓷塑艺术的表现,传递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德化白瓷瓷塑的产生也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瓷器与绘画的结合。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探讨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探讨
明清时期,德化地区以其独特的陶瓷烧制工艺和精湛的陶艺技艺而闻名于世。
德化白瓷瓷塑作为明清时期德化陶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精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重点讨论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的发展历程、技艺特点和文化意义。
德化白瓷瓷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但其发展至鼎盛期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
明代中期,德化瓷业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革,窑炉设施和烧制技术得到了提升,从而为德化白瓷瓷塑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到了清代,德化白瓷瓷塑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当时德化瓷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化白瓷瓷塑的技艺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烧制工艺和装饰工艺。
在烧制工艺方面,德化白瓷瓷塑采用高温均烧法,采用石英砂和石英粉等材料作为胎体原料,注重烧制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均匀性,以确保作品的质地细腻而坚硬。
在装饰工艺方面,德化白瓷瓷塑通常采用手工彩绘和贴花等技法进行装饰,其图案多样,包括人物、花卉、山水等各类主题,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观察和表达。
德化白瓷瓷塑在明清时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它是当时民间艺术的高度产物,体现了德化陶工的智慧和技艺。
德化白瓷瓷塑的造型丰富多样,既有人物形象,也有动植物和自然景物形象,通过独特的造型语言传达了当时社会生活、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
德化白瓷瓷塑中常见的“福禄寿”造型,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好运的向往。
德化白瓷瓷塑通过精湛的工艺和细致的装饰,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学理念。
德化白瓷发展史略
德化白瓷发展史略“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
德化古瓷窑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名窑之一。
德化窑瓷质地洁白坚硬、工艺精良、造型雅致、色泽莹润,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特别是明清白瓷,在世界陶瓷史化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1、始烧年代中国的白瓷,首先起源于北方地区,至唐代即有南青北白之说。
宋代以定窑为代表的白瓷,在色调上白中微闪黄,釉面细薄润滑,给人以温柔恬静的美感,在工艺上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和划花等技艺,将白瓷的纯白装饰推向一个繁花似锦的阶段。
宋元时代,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而畅销海外。
在德化境内现已发现了42处宋元时代瓷窑遗址,在东南亚、东非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发现了许多诸如军持、粉盒等当时德化瓷的遗物,就是历史的印证。
北宋时代德化以碗砰仑窑为代表的窑场,其制瓷工艺已采用轮制、模印和胎接成型的技术。
以龙窑大量烧制青瓷、青白瓷和白瓷的各式碗、盘、杯、碟、瓶、罐、壶、粉盒、洗、花瓶等日用生活器皿。
产品造刑精致,圈足宽矮规整,胎质薄细,致密坚硬,釉色滋润,白里泛青,富有光泽感。
佳春岭窑的青白釉已经相当的洁白,接近于白釉瓷,可以说是德化白釉瓷的萌芽。
宋元时期德化窑器物的装饰技法和装饰艺术已经达到了技术娴熟、匠心独具的境界,这一时期德化窑器物的装饰方法,使用刻花、划花和印花等装饰方法,于瓷器表面饰以莲瓣、牡丹、云水、蕉叶、缠枝花卉等花纹以及篾纹、菊瓣、葵纹、麦穗、卷草等几十种饰纹。
花纹细致工整、优雅精巧、多种多样,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这些产品在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都有发现。
到南宋时,德化瓷窑烧制技术又有新发展,烧制的白瓷,器型大,胎体薄,釉色滋润,白度高,透光度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的产品除了以碗、盘、钵、罐、壶等丰富多样的日用器皿外,还有新生产出大量造型美丽、形式多样的荷口花瓶和军持,并大量销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与德化白瓷有关的名人故事
与德化白瓷有关的名人故事一、德化白瓷简介德化白瓷,起源于我国福建省德化县,享有“中国白”之称,是世界陶瓷史上的一种独特品类。
其特点是质地细腻,色泽洁白,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自古以来,德化白瓷一直是皇室御用瓷器,也是外交礼品的首选,更是艺术品收藏市场上的热门品类。
二、德化白瓷名人故事概述1.批量生产德化白瓷的开创者德化白瓷的批量生产始于明代,当地的一位名叫陈友信的商人兼陶艺家,他发现德化当地的陶土质地优良,适合制作白瓷,于是设立了窑场,开始规模化生产德化白瓷。
他的创新举措,使德化白瓷逐渐走向世界,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
2.当代德化白瓷工艺大师在当代,德化白瓷的发展离不开一批优秀的陶艺家。
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他继承和发扬了德化白瓷的传统工艺,创新了许多新的装饰手法,如薄胎、瓷雕等,使德化白瓷焕发出新的生机。
3.国际知名设计师与德化白瓷的结合近年来,德化白瓷逐渐受到国际关注。
著名设计师马克·纽森与德化陶艺家合作,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德化白瓷,创作出一系列独具创意的作品,使德化白瓷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三、德化白瓷名人的影响和贡献德化白瓷的名人,通过他们的技艺、创新和合作,推动了德化白瓷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陶瓷领域的瑰宝。
他们的影响和贡献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创作上,还在于传承和弘扬了德化白瓷的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工艺。
四、德化白瓷的发展前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德化白瓷不断地创新和突破。
在未来的发展中,德化白瓷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德化白瓷将继续融合现代设计理念,拓宽创作领域,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成为国际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一。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探讨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探讨
明清时期的德化白瓷瓷塑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之一,它以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绘画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进行探讨,从其发展历程、特点以及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德化白瓷瓷塑,始于明代嘉靖年间,兴盛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
德化县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部,其地质条件适宜陶瓷制作。
明代嘉靖年间,德化县窑场首次烧制出白瓷瓷塑,此后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发展,德化瓷塑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和工艺。
德化白瓷瓷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造型独特,具有灵动的气质。
德化瓷塑不仅具备陶瓷的韧性和可塑性,而且借鉴了木、石等材料的特点,使得瓷塑的造型更加生动而神秘。
其次是工艺精湛,技艺独特。
德化瓷塑采用的是绿料配合银黄或者银黄料质烧制的方法,使得瓷塑呈现出洁白、细腻的特点。
再次是绘画精细,图案鲜艳。
德化瓷塑多以佛像、宫廷仕女、俏丽儿童等为主题,利用绘画技巧和彩绘工艺,使得瓷塑的图案鲜艳多彩,栩栩如生。
最后是寓意深远,寄托情感。
德化瓷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细腻的绘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精神力量的崇拜,承载了人们对幸福和欢乐的憧憬。
明清时期的德化白瓷瓷塑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绘画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之一。
它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意义对于了解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德化瓷塑通过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也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的象征和表达。
德化瓷器发展史
德化瓷器发展史德化瓷器是中国福建省德化县的著名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白瓷和青瓷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德化瓷器的发展史:一、起源与早期发展德化瓷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福建地区的制瓷业已经开始发展。
然而,德化瓷器的独特风格和工艺技术是在宋代形成的。
在元代,随着海上贸易的繁荣,德化瓷器开始向外输出,并逐渐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欢迎。
二、明代时期的繁荣到了明代,德化瓷器迎来了繁荣时期。
在永乐年间,德化窑被指定为官窑,为宫廷烧制瓷器。
这一时期的德化瓷器以白瓷和青瓷为主,其工艺精湛,造型别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特别是以“象牙白”为代表的德化白瓷,其釉色乳白如凝脂,温润透亮,被誉为“中国白”或“瓷中珍品”。
三、清代至民国的传承与创新清代至民国时期,德化瓷器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
清代的德化瓷器除了传统的白瓷和青瓷外,还增加了釉上彩、釉下彩、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等多种装饰手法。
这一时期的德化瓷器不仅在造型上更加丰富多样,而且在工艺和装饰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四、现代的复兴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德化瓷器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保护。
在恢复传统工艺的同时,也引进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德化瓷器作为地方特色文化代表之一,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传播。
近年来,德化瓷器在国际市场上也屡获殊荣,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五、工艺特点与艺术价值德化瓷器的工艺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胎质细腻,釉面光洁如玉;其次是装饰手法多样,有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等多种装饰手法;最后是造型别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这些特点使得德化瓷器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瑰宝之一。
六、传承与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德化瓷器这一传统手工艺品,当地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方面,通过建立博物馆、展览馆等平台,向公众展示德化瓷器的历史、文化和工艺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培养传承人、推广传统技艺等方式,确保德化瓷器的传承和发展后继有人。
德化白瓷
环球人文地理风物志遗产H e r i t a g e▲德化白瓷的胎釉晶莹剔透,如玉如脂,器型百变优美,栩栩如生,明代时曾远销欧洲各国,在中国海外贸易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
福建省德化古瓷窑,是我国南方三大名窑之一。
从唐代一直到明清,德化白瓷的窑火千年未熄,堪称世界制瓷史上的一大奇迹。
早在北齐,中国就出现了白瓷。
德化由于地处偏远,唐代才开始烧制白瓷。
唐代德化诗人颜仁郁的诗句“东家西家地碓声”,就描绘了当时陶瓷生产的盛景。
这时的德化白瓷,瓷面较为粗糙,釉面呈现青色。
宋元时期,朝廷鼓励海上贸易,大大推动了德化白瓷的发展,此时德化白瓷逐渐成熟,烧成后形成自然的白釉,但还是带有淡淡的青色。
从明代中期开始,德化白瓷代表了当时生产白瓷的最高水平。
其瓷面温润如脂,洁白如玉,甚至可以清晰映出倒影。
德化白瓷的原料是当地的高岭土,其黏性较大,硅、钾含量高,烧制后多玻璃质,因而晶莹润泽。
由于材料配比、火候等不同,德化白瓷的胎釉呈现不同的颜色:象牙白色泽柔和,白中蕴黄;猪油白黄色更浅,润如油脂;葱根白则是完全的纯白;孩儿红是明代德化白瓷中的极品,犹如婴儿白嫩透红的肌肤。
这一时期,白瓷外销欧洲,深受欢迎,被称为“中国白”。
德化白瓷不但在胎釉上与众不同,其多变的器型也闻名中外。
德化白瓷主要分为人物、摆设和使用样式。
人物样式的德化白瓷叫做“瓷雕”,明清时期,出现了以何朝宗为代表的一大批瓷雕艺术家,他们不用彩绘,而是用最原始的白色表现出人物的悲喜嗔怒、人间百态,瓷雕题材大多取自宗教,包括佛家人物、道教及民间信仰诸神,如白衣观音、八仙过海、西王母等。
此外,还有西方的圣母玛利亚、耶稣等造型。
白瓷的摆设式样,主要按照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来设计,包括香炉、鼎、烛台等。
白瓷的使用样式更是取材广泛,从动物到食物再到风景,不拘泥于形式,变化多端,既美观又实用。
不同的器型有不同的装饰要求,德化白瓷的装饰工艺,以印花、堆贴、刻划、透雕为主。
印花工艺较常见,是用刻有图案的模具在胚体上压印而成,图案多采用青铜器上的上古祥瑞动物;堆贴,包括堆花和贴花,即把制好的花纹用泥浆黏贴于胚体上,多用于陈设艺术瓷、笔洗、茶罐等;刻划是在瓷胚烧制前,在表面刻划出形象。
论德化白瓷的艺术特色及影响
090张辉煌论德化白瓷的艺术特色及影响陶瓷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深厚的底蕴,很多时候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
在众多陶瓷种类中,白瓷因其色泽明亮、白如凝脂,在造型上非常特殊,因此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陶瓷历史中特殊的代表,而德化白瓷更是白瓷中的精品,其艺术特色与艺术价值有着特殊的影响。
一、德化白瓷的艺术特色中国陶瓷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其中白瓷更是瓷器中的精品,而中国白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德化白瓷。
它胎质紧密,胎釉细致洁白,光泽晶莹剔透,洁白无瑕,与胎骨浑然天成,更兼具温润细滑、若脂似玉、晶莹剔透的特点,如果在强光下照射,内部结构清晰可见。
德化瓷器的烧制温度始终控制在1300℃~1400℃,这个温度完成的瓷器具有白度好、光泽度高、透光性高等特色,同时瓷器表皮更是具有耐温、耐腐蚀等瓷器的理化特色。
科学家采用仪器化验发现,德化白瓷在白釉和瓷胎中所含有的杂质极少,所以它的釉色比较纯净,光泽凝脂,如象牙般迷人。
因其含有的二氧化硅与钾、钠都较高,所以烧成后玻璃质感相对较强,这也是导致陶瓷密度、透光度良好的因素之一。
德化白瓷最大的特色便是在用料上,它的用料有着极强的地域性,乃是选择德化当地的优质高岭土,这种土有着天然的优势,具有黏性大、易捏塑、不易断、可塑性极强等特点,为白瓷的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采用当地的材质,所烧成的白瓷才有这特殊的价值,而且通过艺术的加工更是赋予了德化白瓷全新的灵感,使得瓷器整体的艺术特色在动与静之间形成,具有极强的艺术价值。
德化白瓷不单单在国内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世界陶瓷领域同样具有非凡的影响,尤其是它很早便获得世界的认可,拥有了“中国白”的美誉,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德化白瓷的艺术特色是得到世界认可的。
当然这种认可离不开它自己的魅力,其中工艺是关键的因素,还有便是要搭配特殊的材质与质感来表达,通过工艺中的捏、雕、镂、刻等步骤,使得工艺有着灵动性,搭配这种灵动,让原本静止的形态有了新的生机,这种动与静的结合,让德化白瓷具有轻灵之感。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探讨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探讨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大成就,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制作工艺以及器型类型等方面对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进行探讨。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起源于明朝,兴盛于清朝。
明代时,德化白瓷瓷塑制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明清时期陶瓷文化的一部分。
德化白瓷瓷塑的出现是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紧密相关的。
明代的禁海政策导致德化瓷的出口受到限制,为此,德化窑造陶瓷得以长时间积累经验,提高工艺水平。
德化白瓷瓷塑经过几代工匠的努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格,成为德化窑的重要特色。
德化白瓷瓷塑的制作工艺主要有两个环节:制作胎和加装总结各饰。
制作胎时,首先选材,通常采用高岭土和瓷土的混合物,经过制泥、制胎、拾塑等工序制成精巧的瓷塑模型。
然后,进行初烧,使其成为坚硬而韧性的陶胎。
加装总结各饰时,将花卉、动物、人物等各种形象的饰物,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切割、彩绘、粘贴等工序,将其牢固地附着在胎上。
进行窑烧,经过高温的炙烤,让颜色更鲜明,质地更坚固,达到完美的效果。
德化白瓷瓷塑作品的类型丰富多样。
在形式上,有庙宇、寺庙、园林、山水等造型,富有古建筑风格;有群松、群竹、山石、动物等造型,寓意深刻。
在内容上,有神话传说、古代文人、佛教故事等题材,充满了文化内涵。
德化白瓷瓷塑的色彩以白色为主,配以红、绿、蓝等丰富的彩色装饰,使作品更加生动鲜亮。
德化白瓷瓷塑的艺术价值在于它既具有瓷器的独特韵味,又有瓷塑的造型艺术。
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湛的技巧,使德化白瓷瓷塑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瓷器文化,也对后世的瓷塑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德化白瓷瓷塑不仅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深受国内外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和收藏。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瓷塑是中国瓷器史上的瑰宝之一。
它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多样的造型,展示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卓越成就。
无论是在美术领域还是在文化交流方面,德化白瓷瓷塑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德化白瓷,如脂似玉的“中国白”!
德化⽩瓷,如脂似⽟的“中国⽩”!在历史上,有⼀种瓷器,⽤⼀抹⽩惊艳了世界,在海内外被争相尊崇收藏。
它就是德化⽩瓷。
德化,与醴陵、景德镇并称“中国三⼤古瓷都”之⼀,历史悠久,⼈杰地灵,被誉为“千年瓷都,世界官窑”。
德化窑历史悠久,历经了千年的风霜,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笔。
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词也就成了德化⽩瓷的代名词,史书上记载:“‘中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德化⽩瓷更是被誉为“世界⽩瓷之母”。
德化窑出产的瓷器,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
⽽在明代,德化⽩瓷便远销欧洲,更让当时的法国⼈对其给予“BLANC DE CHINE”即“中国⽩”的美誉。
他们认为德化⽩瓷才是中国瓷器的上品之作,⽽德化⽩瓷⼜因为不同时期所呈现出的不同⽩度,被赋予“象⽛⽩”、“猪油⽩”、“鹅绒⽩”等美称。
在明代,德化⽩瓷正处于辉煌⿍盛的时期,⼤量的德化⽩瓷远世界各国。
由于它温润、精美、明净、脱俗,因此,深受国内外的瓷器爱好者喜爱和推崇。
明何朝宗《⽩釉渡海观⾳》2017年,在⾹港佳⼠得秋季拍卖会上以1600万港元落槌,创下迄今为⽌德化⽩瓷拍卖的世界纪录。
如明代“瓷圣”何朝宗创作的《渡海观⾳》就曾轰动世界,被誉为“东⽅维纳斯”。
明何朝宗《⽩釉达摩⽴像》德化⽩瓷的胎⾻细柔坚致,俗称“糯⽶胎”,带有晶莹的光泽,釉⽔洁净匀厚与胎⾻结合紧密浑然⼀体,呈⾊温润如⽟,剔透光滑,器体在光线照耀下,可映见指影,叩之声⾳清悦悠扬,犹如敲击⾦属,铿然作响。
其美妙的胎釉质感直逼⽟器之“五德”,它的问世,引起瓷坛的巨⼤反响,国内鉴赏家称赞其“似定器⽆开⽚,若乳⽩之滑腻,宛如象⽛光⾊,如绢细⽔莹厚”。
德化民间艺匠将雕塑与瓷艺结合,⼤多以宗教为主题,所做物像仪态⽣动,不求⾊彩之华丽,只求单纯、素洁、典雅之美。
德化瓷塑极为著名,⽩瓷观⾳、达摩等塑像,胎釉浑然⼀体,不仅⾯部刻划细腻,⾐纹深⽽洗练,⽽且都能很好地表现⼈物的性格。
不施彩料却栩栩如⽣,在每件⽓韵⽣动的⽩瓷作品背后,都彰显出德化瓷艺的精湛⾼超,依靠其独特的窑炉烧成技术,烧出陶泥的油脂,使之呈现出作品本⾝的⾃然美感!德化⽩瓷,跨越了千年的历史,默默地⽤它的温润、晶莹和明净,让所有的美丽,在⼀⽚纤尘不染的素⽩中,静静地流淌。
福建陶瓷双宝——德化白、建瓷黑
福建陶瓷双宝——德化白、建瓷黑“何年碧像灵岩栖,踏碎琼瑶尽作泥。
烨烨宝光开佛土,晶晶白气压丹梯。
”这是明代庠生陈凤鸣对德化窑瓷器的赞美。
白瓷在中国瓷器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唐代有“类银似雪”的邢州窑白瓷,有“胜于霜雪”的大邑白瓷;宋代有“官品位”的定州窑白瓷;元代有“脉白体薄”的彭窑白瓷、宣州白瓷和枢府白瓷,明清以后有“独白”天下的德化窑白瓷和“瓷都”景德镇盛产的永乐、宣德朝之“甜白”。
毫无疑问,作为单色釉的德化白瓷以其素雅圣洁之光无疑成为中国单色釉瓷器的佼佼者。
福建省德化县地处中国东南一隅,出万山群峰之中,这与中国其他瓷器产地的地域情势是相似的,有山者,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瓷土矿,在中国三大瓷器产地——景德镇、德化窑和湖南长沙窑均如此。
德化窑的冶陶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印纹陶,较之于浙江上虞、慈溪的越窑和景德镇瓷器,德化窑的烧瓷历史都要晚许多,当越窑瓷器和湖南长沙窑瓷器出现在埃及福斯塔特(今埃及首都开罗)人的餐桌上时,德化人才开始懂得烧造瓷器。
当景德镇人将精美的青白瓷不断送往朝廷和向海外输出的时候,德化人的窑厂规模还很小。
也就在这时,离德化不远的福建泉州开始作为官方的商业港口在不断地向海外输送中国各大瓷器品种(北宋哲宗祐二年即1087年,政府在泉州设市舶司负责管理并鼓励海外贸易)。
毫无疑问,这为后来德化窑瓷器的向外输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发展机遇。
但直迟到元代,德化瓷器的发展还是有相当的规模和影响。
曾在中国元代游历多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泉州(当时也叫做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的商人云集如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
泉州附近的德化县城,除了烧制瓷杯或瓷碗瓷碟外,别无可述之处。
……大批的制成品在城中出售,一个威尼斯金币可以买到八个瓷杯。
但从属于福建窑系的其他瓷器如建窑(位于福建省北部的建阳县)情况就大不一样,这时的建窑瓷器品种——“建盏”就相当有名。
德化白瓷——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白”
德化白瓷——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白”福建德化窑素以焙烧白瓷著称,其质感幼细,纯白色的色泽最能自然流露出高贵的品质,在阳光的辉映下细薄的白瓷渗透金光,其透明感和雪白的釉浆如同女性肌肤一样,被国外艺术家誉为“中国白”名冠天下。
元代以来,德化窑瓷器输出海外,菲律宾、马来西亚出土有元代德化窑青白瓷,泰国及东非坦桑尼亚等国家也出土有清代德化窑青花瓷器。
德化窑烧造的白瓷不是将白色的呈色剂添加到胎土或釉料中,而是选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再经过加工,使其含铁量降低,在高温还原的氧化中,洁白的瓷胎加上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造出白度极高的白瓷,所以在白瓷烧造史上先后出现有“青白釉”、“甜白釉”、“象牙白”等白瓷产品。
德化窑生产的白瓷是白而不青,还是由于含氧化硅和氧化钾,玻化程度极佳,胎薄釉片白,产品透光色呈粉黄,这是与别的白瓷不同的地方。
各朝代特色白陶器有着胎质坚硬、洁净美观和造型精致等优点,老三代的白陶,大多是陪葬品。
当历史进入西周青铜器时代,白陶才逐渐消失和隐迹。
两晋后尤其是隋唐时期中原人口南迁,经过唐宋岁月的发展,明清德化窑产品形成独立的白瓷风格。
1、宋元时期所烧青白瓷釉色偏白,主要以刻花、蓖划纹装饰。
器物中盒子多见,式样有圆式、八角式和瓜棱式等多种,盖面多印有折枝花卉纹饰。
2、明代白瓷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
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迎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被称为"猪油白"、"象牙白"。
3、清代德化白瓷与明代白瓷的区别是釉层微微泛青,与明代相比釉感较硬。
白瓷制品以人物塑象最为突出,如观音、达摩等。
其它如梅花杯、八仙杯、仿青铜香炉、花瓶、文具等,均名传于世。
清代德化窑继续烧制白瓷,但产品以日用器皿为主,釉色不似明代的白中微微闪红,而是白中透青。
1、白瓷产品有爵杯、梅花杯、掀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
一般来说,明代以生产供器和瓷塑为主,清代以生产碗、壶等日用器物为主。
德化白瓷:千秋无绝色,悦目中国白!
德化白瓷:千秋无绝色,悦目中国白!德化白瓷,源于福建德化。
德化是一个千年古县,也是世界陶瓷之都,也是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民窑的典型代表。
史书曾记载:“中国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
德化白瓷更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
德化县地处戴云山区。
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品种多样,其中瓷土、铁矿尤著。
气候湿润,土壤良好,树木生长快,密布的森林资源,为德化窑的炉火解决了燃料问题。
水源丰富复杂的自然地理状况,形成了河谷深切、溪涧密布。
在动力设备极不发达的古代,河流无疑成了主要的动力来源,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德化窑的规模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保证。
同时德化县位于闽江支流——大樟溪的上游,于是,德化陶瓷工匠开辟了两条运瓷通道。
一条是由大樟溪入闽江到福州港,另一条则由永春经桃溪入晋江到泉州港。
宋元时代,泉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为德化窑的对外输送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
古代德化窑制瓷的始止时间可这样概括,即“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碗坪仑窑就在生产青白瓷的同时生产出了白瓷。
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宋代德化窑的产品以其品质和数量的优势成为大宗出口商品,瓷器既可销售又可作为航船上的压仓、镇颠物品,所以需求量相当大。
明何朝宗《白釉渡海观音》明代中叶,德化窑白釉瓷又有了进一步发展。
德化窑瓷土中氧化硅含量较高,在高温作用下,常常呈现出玻璃品相,胎体细密,透光度好。
德化窑使用的胎釉氧化铁含量低,氧化钾含量高,烧造时采用中性气氛,因此克服了白瓷纯净度不够的缺憾,其釉色更纯净,光照之下,尤为明亮。
结合种种特性,明代的工匠们终于研制出一种温润乳白,如脂如玉的白瓷,这在当时全国制瓷业中独树一帜。
特别是以何朝宗为代表的白釉瓷雕塑像的出现,使德化白瓷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提高了德化白瓷的知名度。
《天工开物》故曰:“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
明何朝宗《观音坐像》与此同时,明初郑和下西洋的远航贸易,开辟了太平洋至印度洋的航线,对后来东西方贸易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德化白瓷
德化白瓷日期:2011-01-04公元1822年一月的一个晚上,南中国海的海面上,风大浪高,风浪中一艘来自中国的巨型帆船“泰兴”号,沉于大海,险恶的海面,转瞬间就吞噬了1800余个中国人的生命和沉船上所有的珍贵物品。
时隔近180年的1999年,英国人迈克哈彻在“泰兴”号沉没的海域,打捞起了35万件瓷器,他将这些瓷器运到了德国拍卖,在短短的几天内,就拍得3000多万美元。
“泰兴”号沉船上这些让迈克哈彻既赚钱又出名的精美瓷器,全部产自东方中国,一个叫“德化”的地方。
白瓷的历史德化县位于中国东南福建省中部,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烧制陶瓷历史悠久,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lǐ)陵,并称中国三大古瓷都。
2002年被命名为“中国瓷都”。
德化白瓷的生产始于宋,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闻名于世,就在于它在面世之初就独具特色,“中国白”、“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等等,都是各国友人对德化白瓷的赞誉,而它的“洁白无瑕,温润如玉,精巧雅致”更被认为是“中国瓷器之上品”。
所以,每逢农历五月十六日窑坊(fáng)公诞辰日,家乡人都要在祖龙宫举行盛大的奉祀活动。
然而,参与奉祀的不是一般的善男信女,而是那些从事陶瓷业的老板们;他们奉祀的供品也不是人们常见的鸡、猪、羊之类的美味佳肴,而是陶瓷厂家新开发的产品,或是陶瓷艺人获奖的艺术品。
一是纪念窑神林炳为光大瓷业所作的巨大贡献,二是祈愿自己在来年的陶瓷生产制作中能够顺利如意。
看到这里,您肯定还在琢磨,那些祭祀的精美瓷器到底是如何烧制出来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德化白瓷的神秘面纱。
二、瓷泥的加工要想做出一件精美的白瓷,瓷泥的加工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优劣,所以制作白瓷必须选用德化当地上等的高岭土做原料。
因为这里的瓷土含钾高、含铁低。
所以,烧出的瓷器洁白、细腻、而且透光性和延展性好。
(1)选料冲洗进厂的矿料,如石英、长石、粘(nián)土等,必须经过挑选,弃除劣质材料。
一文了解“德化白瓷”
一文了解“德化白瓷”德化窑象牙白白瓷凸花高足簋白的如此美丽,德化白瓷以白闻天下,而且造型优美,以观音像最为出名。
传统的中国瓷器首先由外国人著录研究,充分显示了其外销瓷的特殊身份,而大量出现的欧式德化产瓷器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德化瓷的历史归根结底是海洋文明冲击下发展起来的,是海洋的诱感让它被追传播和创新,从而声名远扬,确立了在世界陶瓷史上的重要位置。
宋元时期所烧制之青白瓷釉色偏白,明代白瓷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略带黄或乳白,故称为猪油白,釉面感觉较硬。
德化瓷于明清之际闻名海外,主要有杯、炉壶、碗壶、碗及瓷塑,其中又以瓷塑最具观赏性及收藏性。
德化窑址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腹,此处瓷土丰,水源足,交通便利,自宋代起至明清巅峰时期外销至欧洲,十分受到贵族的赏识,其中又以各式白瓷人物造像最吸引欧美藏家。
明代中晚期,瓷塑名家何朝宗、何朝春、张寿山、林朝景等人塑了一批美瓷,如观音、达摩、弥勒、如来、寿星翁、关公等,使得来自中国沿海的德化瓷器在当时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德化窑的象牙白瓷及其工艺之美为世人公认,在中国陶瓷史及世界陶瓷工艺中皆占有一席之地。
德化白瓷的胎骨细柔坚致,俗称“糯米胎”,带有晶莹的光泽,釉水洁净匀厚与胎骨结合紧密浑然一体,呈色温润如玉,剔透光滑,器体在光线照耀下,可映见指影,叩之声音清悦悠扬,犹如敲击金属,铿然作响。
其美妙的胎釉质感直逼玉器之“五德”,赵汝珍称赞“似定器无开片,若乳白之滑腻,宛如象牙光色,如绢细水莹厚”。
辽白瓷和宋定窑白瓷的特点而言,在瓷胎方面,北宋定窑白瓷胎体轻薄细白、烧成温度高,瓷化程度好,敲击声清脆悦耳。
辽白瓷中精细的白瓷,胎体细薄坚硬,但数量较少,多数辽白瓷胎质颗粒粗糙,白中泛黄或泛灰,糅合不好,胎体常有干裂现象。
辽白瓷烧成温度比北宋定窑白瓷低,瓷化程度也不如定窑白瓷好。
德化陶瓷又称德化瓷,是福建德化的传统瓷雕塑烧制技艺之一。
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化白瓷的历史及其影响
德化白瓷的历史及其影响
德化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瓷业产区和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我国的三大瓷都。
明代德化的白瓷产品,将我国白瓷艺术推向了世界陶瓷艺术的顶峰,被誉为“中国白”、“东方艺术”、“国际瓷坛明珠”,代表了我国当时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和艺术成就,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一、德化白瓷的发展史略
作为东方古国,中国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发明之一,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
我国白瓷始于北朝晚期,历隋,至唐发展成熟。
德化白瓷源于宋代,明代为鼎盛时期,清朝晚期趋于衰落。
(一)宋元时期。
德化白瓷约在北宋晚期迅速崛起持续至宋,入元后渐趋鼎盛,元末开始衰退。
宋元时期是德化青白瓷的繁盛时期,其历史发展脉络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北宋早中期,以碗砰仑窑下层为代表,烧制的各式青白瓷和白瓷产品,以碗、碟类的简单日用瓷器为主,器物造型精致,胎质薄细,致密坚硬,釉色滋润,白里泛青,富有光泽感,为德化白胎瓷器的萌芽初创阶段。
二是北宋晚期至南宋中期,烧制的各式白瓷产品以青白釉为主,白釉次之,器物器型大、胎体薄、釉色滋润、白度高、透光度极
强,已达到很高水平,为德化青白釉的鼎盛时期。
三是南宋晚期至元代初年,以碗坪仑窑址上层为代表,烧制的各式产品以青灰釉为主,青白釉次之,兼有少量青绿、酱褐釉器,器物胎质白细,釉汁纯净而莹润,出现了白中闪黄或泛红的产品雏形,为明代“象牙白”瓷的最初形态。
四是元代早期至元末,以屈斗宫窑址为代表,烧制的各式产品皆为白釉和青白釉器,部分质优白瓷器物开创了明代德化白瓷之先河。
(二)明清时期。
德化白瓷约在明代成、弘之际复兴,明嘉、万时期达到鼎盛,延续至清顺治朝,康熙朝成就最高,清晚期趋于衰落。
明清时期是德化白瓷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白”的黄金时代,其历史发展脉络大体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明代中叶至清代初年,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闽人黄仲昭编撰的《八闽通志》卷二十六物产篇载:“白瓷器,出德化县”;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泉州府志》亦载:“白瓷器,出德化程田寺后山中,洁白可爱”。
这一时期,德化白瓷产品的釉色以乳白为大宗,胎体洁白细腻,色泽光润明亮,瓷质如脂似玉。
明代德化“象牙白”瓷的创作成功,将德化瓷业的发展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代表了当时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成为我国制瓷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二是清中期,仍是德化白瓷发展的极盛时期,尤其是康熙以后的德化白瓷釉,继承了明代的传统制作水平,白瓷釉水以白泛淡青为主,乳白釉、纯白釉的质量仍具上乘水平。
三是清晚期并延及民国。
这一时期,德化白瓷产品以青白、灰白为主,且常伴有铁锈斑点,釉较为粗糙,肉眼下可见一些细小砂粒。
道光举人郭柏苍《闽产录异》:“德化窑,皆白瓷器,出德化县。
顺治以前老窑所制佛像、尊、垒、瓶、盏,精致古雅,其色洁白,中现出粉红,至今价翔矣。
……近胎地厚而精,釉水莹而薄,渐不足贵矣”。
德化白瓷承载着中华文明浑厚的历史积淀,需要不断变革突破,推陈出新,才能永葆活力。
新中国成立后,德化白瓷生产不仅恢复了明代的“象牙白”瓷,还研制出了一种白中闪黄的“建白瓷”,改革开放以来又相继研制出了“高白瓷”、“玉白瓷”。
可以说,德化白瓷乃至整个陶瓷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历史进程的进步之势。
二、德化白瓷的艺术成就
白瓷是德化窑的重要特色。
素雅的德化白瓷,以其釉色纯净、瓷质洁白、温润如玉、釉面晶莹、光泽如镜、造型美观实用、装饰清雅宜人而蜚声国内外,备受世人喜爱。
明代德化的白瓷瓷雕作品,以其独具魅力的瓷塑艺术最负盛名,代表了当时我国乃至世界白瓷艺术的最高水平,在世界陶瓷和陶瓷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
(一)德化白瓷的艺术成就,体现其白瓷艺术作品在造型样式、装饰图案、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独特艺术风格。
宋元时期,德化白瓷已很精致,各式器型及瓷塑使用了刻花、划花和印花等装饰手法,大多以莲花为主要题材,已有瓷塑佛像进贡朝廷,为明代德化瓷雕艺术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不论是实用器皿、陈设供器还是雕塑作品,都十分注重运用堆、贴、浮雕和透雕等艺术手法,其白瓷制作的观音、达摩等艺术瓷塑佛像最负盛名,具有独特浓郁的地域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民间陶瓷艺术风格。
尤其是以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瓷塑艺术大师,采用“中国白”这一优异瓷质,创作出了大量精美细腻、神形兼备、装饰清雅的瓷塑艺术作品,将德化白瓷艺术推向了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顶峰,被视为天下独特的艺术瑰宝,成为“东方艺术精品”闻名世界,
可与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琪罗、艺术大师罗丹的雕塑作品相媲美,为世人所赞赏。
被称为“德化瓷圣”、“天下共宝”的何朝宗,其创作的“象牙白”瓷塑作品,反映了特定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
物,凝结了时代的文脉和历史的进程,在我国和西方各大博物馆中多有收藏,成为中国白瓷的象征,对国内外瓷坛艺苑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时的“日本富人,不惜以万金争购之”。
在世界陶瓷史上,以“象牙白”瓷制作的各种白瓷艺术品精美华贵,似脂如玉,获得了国内外高度评价。
“银泥烧出象牙白,冻玉凝脂总不如”。
“中国白”一词是德化白瓷的代名词,更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
(二)德化白瓷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其白瓷作品的艺术价值在收藏界和艺术品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走向开放就象征着走向进步。
德化白瓷作为对外国贸易的主要陶瓷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
宋元明时期,德化白瓷销售的范围遍及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在内的世界各地。
明清时期是明代德化白瓷大量销往欧洲的全盛时期,其作品以其细腻洁白的瓷胎和独具特色的“象牙白”釉令欧洲人大为惊叹。
艺术决定价值。
素有“东方艺术”盛名的德化白瓷,美伦美奂,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地区和英美法等博物馆,民间均有收藏。
据英国首任驻华大使艾惕思到德化参观后证实,至今意大利博物馆还保留一件马氏当年带回的德化佳春岭窑的小花插作品。
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着何朝宗雕制达摩立像,妙相庄严传神,衣纹随风飘拂,赤足踏着巨浪,再现了达摩过江过海的神姿。
北京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明代德化的白釉瓷箫和刻玉兰纹尊各一件③。
福建博物院文物收藏的珍品中有明代德化瓷传世品160余件,其中以白釉杯及
白釉炉居多,人物、瓶、盘等次之。
暑名为何朝宗的明代德化窑观音立像,底径厘米,高50厘米,头饰三宝莲花,高髻,上腹巾垂肩,面容端庄丰润,微含笑意。
身着广袖通肩大衣,袒胸垂挂璎珞,两手戴镯,交叉于胸前,下着长裙,赤足立于云座上,通体施象牙白釉,胎体厚重,内空,座底露白胎。
背部印有小篆“何朝宗”款葫芦章及“宜德”款方章。
明代德化窑文昌坐像,底座厘米×厘米,高44厘米,文昌戴幞头,目字脸,丹凤眼,上下唇及下留短须,眉目清秀,神情庄重。
内着右衽交领衫,外穿宽袖袍,腰束带。
右手执如意,左手扶膝藏于袖内,正面端坐。
胎质洁白细腻,釉色乳白。
背钤阴文“何朝宗印”篆书款。
维之在《可夸的德化窑》盛赞:“德化窑白瓷在世界陶瓷中占了特殊的地位,欧洲陶瓷专家要人仿作而不可能,他们称她为‘中国白',称为世界上最精良的瓷器”⑤。
我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陶瓷风格,世界性的陶瓷发展从没
有像今天这样的繁荣和异彩纷呈。
“世界白瓷之母”,高度概括了德化白瓷在国内外的影响和地位,特别是以此赢得了世界盛誉的德化白瓷艺术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语言和艺术成就,为我国陶瓷艺术和世界陶瓷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德化无愧于“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