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1例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临床医学图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2月第12卷第1期Chin J Contemp Neurol Neurosurg,February 2012,Vol.12,No.12009,25:793⁃797.[石祥恩,吴斌,张永力,等.椎基底动脉瘤的手术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793⁃797.]Li ZQ,Liang GB,Tang XH,et al.Endovascular therapy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aneurysms.Zhonghua Shen Jing Wai Ke Za Zhi,2009,25:198⁃200.[李志清,梁国标,唐新华,等.后循环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198⁃200.][25]Xu BN,Zhou DB,Yu XG,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posterior circulation aneurysms.Zhonghua Shen Jing Wai Ke Za Zhi,2002,18:142⁃144.[许百男,周定标,余新光,等.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附17例报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18:142⁃144.](收稿日期:2012⁃01⁃20)[26]图1患者男性,43岁。
1年前因脑桥出血而出现共济失调。
临床诊断: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1a 横断面T 2WI 扫描,延髓腹外侧异常高信号(箭头所示),信号强度均匀,右侧橄榄核较对侧肥大1b 横断面T 2WI 扫描,脑桥背侧呈混杂信号(黑箭头所示),提示陈旧性出血;双侧小脑上沟轻度增宽(白箭头所示)1c 横断面ADC 图显示延髓腹外侧呈略高信号(箭头所示)1d 冠状位T 1WI 扫描,延髓病灶呈略低信号(箭头所示),提示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临床医学图像·DOI :10.3969/j.issn.1672⁃6731.2012.01.023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 HAN Tong Department of Neuroradiology,Tianjin Huanhu Hospital,Tianjin 300060,China (Email:mrbold@)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 )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跨突触神经元变性,是小脑齿状核⁃中脑红核⁃延髓下橄榄核神经元联系环路受损而引起的下橄榄核神经元的继发性变性改变。
后循环卒中致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临床及影像表现
【摘要】目的分析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 ,HOD )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之间的内在关联。
方法纳入2019-01—2020-05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因后循环卒中诊断为HOD 的6例住院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6例患者均有齿状核、红核和下橄榄核神经元联系环路受损表现,其中脑桥3例,中脑合并脑桥1例,延髓1例,小脑1例。
所有患者表现为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分别于1~6个月出现新的临床表现,软腭震颤4例,眼震4例,复视3例,头部震颤及不自主运动2例,肢体震颤及不自主运动4例,舌肌震颤1例。
头MRI 示下橄榄核T 2WI 呈高信号。
结论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环路受累可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后循环卒中患者需警惕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发生。
【关键词】后循环脑卒中;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震颤;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环路;影像表现【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110(2021)09-0770-05李晓昶杨改清△胥丽霞官瑞磊徐志强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河南郑州450007Clinical analysis and imaging findings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stroke induced hypertrophy of olive degenerationLI Xiaochang ,YANG Gaiqing ,XU Lixia ,GUAN Ruilei ,XU ZhiqiangZhengzhou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7,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nternal correlation between etiological change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imagingcharacteristics in hypertrophic oligodegeneration (HOD ).Methods Six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OD after diagnosis of posteriorcirculation stroke in Zhengzhou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9to May 2020were included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ResultsThere were three cases of pons ,1case of middle brain with pons ,1case of medullaoblongata and 1case of cerebellum.The sequelae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resented new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 1-6months ,including 4cases of soft palate tremor ,4cases of ocular tremor ,3cases of diplopia ,2cases of head tremor and involuntary movements ,4cases of limb tremor and involuntary movements ,and 1case of tongue muscle tremor.Head MRI showed high signal in ⁃tensity on T 2WI in the olivary nucleus.ConclusionHOD can be secondary to the involvement of dentate nucleus red nucleus lowerolive nucleus loop ,and the occurrence of HOD should be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postcirculatory stroke.【Key words 】Posterior circulation stroke ;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 ;Tremor ;Dentato-Rubro-Olivary pathway ;Imaging manifestationsDOI :10.12083/SYSJ.2021.10.015后循环卒中致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临床及影像表现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项目(编号:20B320051)作者简介:李晓昶,Email :△通信作者:杨改清,Email :·论著临床诊治·随着影像学及影像设备的发展,后循环卒中诊断率得到提升,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感觉障碍、眩晕、共济失调、复视、视野缺损或意识障碍等是常见的后循环卒中症状[1-2]。
桥脑出血或梗死继发双侧小脑中脚Wallerian变性及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MR浅析(附5例报告)
WD。1例桥脑右背侧 出血继发右侧 HOD及 双侧 小脑中脚 WD,l 例桥脑左背侧梗死继发左侧 HOD及 双侧小脑 中脚 WD。
HOD表 现为单侧 或双侧下橄榄核体积增大 ,T1wI呈等或稍低 信号 ,T:wI呈稍 高或高信 号 ,FLAIR呈等或稍 高信号 ,DWI
呈等或稍高信号 ,ADC图呈等 或稍 高信 号 ,SWI或 T ’wI呈等或稍高信 号 ,其对 原发 出血病 灶显 示最好 。双侧 小脑 中脚
2018年 第 28卷第 1期 J bled
· 短 篇 论 著 ·
桥脑 出血 或梗 死 继 发 双 侧 小 脑 中脚 Wallerian变 性 及 肥 大 性 下 橄 榄 核 变 性 的 MR浅 析 (附5例报告)
MRI fcatures of bilateral wallerian degeration of middle cerbellar peduncles and hypertrophic。livary degenemfiofi
wD早期表现为对称性 DWI图高信号 ,ADC图低 信号 ,T2WI稍 高信号 ,Tl等信号 ;中后 期表 现为 DWI图等或稍低信 号 ,
ADC图稍 高信 号 ,T,wl稍低信号 ,T2wI稍高信号 。结论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多继发于桥脑背盖部病变 ,并且有特 定的
发病部位和较为特征的 MRI表 现 ;双侧小脑 中脚对称性异常信号不难发 现 ,但 当同时存在桥 脑 出血或梗 死、HOD及双侧
(HOD)的发病机制 、MRI特征及 其与原发病灶关系 ,以期提 高对该病 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5例继发 于桥脑 出血 或
梗死 同时继发双侧小脑 中脚 WD及 HOD的 MRI表 现 ,同时根据 MRI表现和解剖结合文献对其进行分析 。5例均行 MRI
ATXN8异常扩增引起双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1例报告
文章编号:1003 2754(2022)06 0542 02 中图分类号:R742 doi: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139ATXN8异常扩增引起双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1例报告鲍汉中1, 兰 瑞2, 王保奇1, 邹旭欢1, 史 倩1, 齐桃桃1, 刘露露3 关键词: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ATXN8; 基因筛查 Keywords: Hypertrophicolivarydegeneration; ATXN8gene; Genetest 收稿日期:2022 04 12;修订日期:2022 05 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9736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81503422)作者单位:(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河南郑州450000;3.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06)通讯作者:兰 瑞,E mail:lanrui0312@163.com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olivarydegeneration,HOD)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下橄榄核神经元变性,是由于小脑齿状核、中脑红核和延髓橄榄核神经通路受损后的迟发性病理学改变。
双侧HOD较单侧HOD少见,而据我们所知AT XN8异常扩增引起的双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目前中英文文献中尚未见报道。
我院2021年收治1例ATXN8异常扩增引起的双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患者,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47岁,因“左下肢近端不适,行走不稳9y,加重4个月”于2021年1月12日入住我院脑病科病区。
9y前饮酒后出现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写字时头部不自主晃动,未诊疗,于2013年2月、2018年8月、2019年8月先后就诊于郑州某院,诊断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4m前与家人生气后行走不稳,且夜间加重,言语笨拙,含糊,入院症见:嗜睡,行走不稳,言语笨拙,含糊,饮水呛咳,共济失调。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年6月·第18卷·第6期·综述·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李雨景1,金明睿2,潘晓娜3a ,王慧3b ,孙慧3a作者单位1.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科,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沈阳110122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北京100010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a.康复医学科,b.急诊内科山东青岛266000收稿日期2021-11-21通讯作者孙慧sunhuiwork@注:李雨景和金明睿为并列第一作者摘要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又称为肥大性橄榄核变性(HOD ),是一种特殊的跨突触变性,头部磁共振图像呈特征性下橄榄核T 2WI 高信号影。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HOD 的病因和病理学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和诊治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垂直眼震;旁正中神经束中图分类号R741;R741.02;R816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780/ki.sjssgncj.20211198本文引用格式:李雨景,金明睿,潘晓娜,王慧,孙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18(6):353-355.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inferior olivary degeneration ,HOD )是一种少见的涉及齿状核-红核-橄榄核环路的特殊跨神经突触变性。
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腭肌阵挛和共济失调;影像学改变为延髓下橄榄核增大,在磁共振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上可见T 2WI 的异常高信号影。
以垂直眼震为突出表现的HOD 误诊及漏诊率较高。
本文对HOD 的病因和病理学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和诊治进行综述,初步探讨了HOD 垂直眼震的解剖学机制,以期为HOD 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1病因及病理学表现HOD 又称下橄榄核肥大,是小脑齿状核、中脑红核和延髓下橄榄核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发生病变导致的一种特殊的跨神经突触变性[1]。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一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8月第9卷第8期ChinJGeriatrHeartBrainVesselDis.Aug2007.Vol9.No.8·569·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一例尹恝,王群,吕田明,潘速跃。
王静新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olivarydegenera—tion,HOD)是一种跨神经突触变性。
常见于中脑、脑桥或小脑的血管性、肿瘤性或创伤性病损,继发的神经元顺行性空泡化变性导致下橄榄核体积增大。
HOD在MRI表现为下橄榄核区孤立的局限性长T:结节灶,国内报道病例较少。
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单侧脑桥梗死后出现的HOD病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言语含糊、行走不稳于2005年3月22Et入院。
患者2004年7月出现突发言语含糊不清。
右侧肢体无力,行走不稳,伴视物成双。
入院检查头颅MRI示双侧基底节、脑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同年9月再发不能起床和行走,1个月后肢体无力症状有所恢复,但行走时出现左右摇晃,转身困难。
伴言语不清,吐字困难,此后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不自主腭肌阵挛,夜间睡眠时仍存在。
头颈部不自主左右摆动及双侧肢体震颤,运动及维持一定躯体姿势时较明显。
发病后患者无智能减退。
既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5年。
入院时神志清楚。
构音不清,腭肌及咽喉肌见不自主阵挛,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双眼垂直性眼震。
四肢可见姿势性及运动性震颤,肌力均为V级,肌张力稍弱。
双侧膝腱反射活跃。
左侧踝阵挛。
双侧指鼻试验笨拙、顿挫。
双侧跟膝胫试验阳性,站立时向前后左右倾倒。
共济失调步态,步基宽。
双侧Hoffmann征和Babinski征阳性。
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均正常。
MRI示脑内多发性软化灶,双侧下橄榄核肥大,可见局限性T:加权像(T:W1)高信号影(图1),水抑制序列也呈高信号影。
T,加权像(T.W1)为等信号影(图2)。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会诊医学PPT
•
2.2型糖尿病;
•
3.高血压病3级;
•
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5.高脂血症;
•
6.肝功能损伤。
编辑版ppt
12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Bilateral 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 (HOD)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是一种罕见神经元变 性疾病,主要累及齿 状核-红核-橄榄体通 路,通常是由于 Guillain & Mollaret 三角区病变引起。
编辑版ppt
15
会诊目的
编辑版ppt
16
编辑版ppt
7
• 头MRI(4-24):右侧放射冠、顶叶急性期脑梗塞 ,脑内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及软化灶,双侧基底节 含铁血黄素沉积。左侧小脑半球异常信号,考虑 血管畸形可能性大。视交叉异常改变。脑白质疏 松。
编辑版ppt
8
编辑版ppt
9
编辑版ppt
10
编辑版ppt
11
• 目前诊断:1.脑干梗塞;
编辑版ppt
5
深、浅感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 力正常,双侧指鼻及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头部可 见不自主运动。四肢腱反射对侧减低,双下肢病 理征阴性。颈软,克氏征及布氏征阴性 。
编辑版ppt
6
• 辅助检查:空腹血糖11.98mmol/L,谷丙转氨酶
124U/L,谷草转氨酶118U/L,甘油三酯3.39mmol/L, 血同型半胱氨酸12.48mmol/L,血常规、凝血常规、 输血八项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心 肌呈缺血型改变。
1, Thalamus; 2, red nucleus; 3, 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4, central tegmental tract; 5, dentate nucleus; 6, olivary nucleus; 7, cerebellum.
脑干出血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分析:1例报道
o f HOD s e c o n d a r y t o b r a i n s t e m h e mo r r h a g e i s e x t r a p y r a mi d a l s y mp t o m. T h e i ma g i n g f e a  ̄r e s a r e a b n o r ma l s i g n a l s a n d l o c a l i z e d h y p e r t r o —
s t e m h e mo r r h a g e . M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o n e p a t i e n t wi h t HOD s e c o n d a y r t o b r a i n s t e m h e mo rh a g e wa s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 Re -
s u i t s T h e p a i t e n t w a s h o s p i t a l i z e d wi t h p a r o x y s ma l a n d b o d y i n v o l u n t a y r j i t t e r a n d o t h e r e x t r a p y r a mi d l a s y mp t o ms . Af t e r a d mi s s i o n . MRI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会诊ppt演示课件
.
1
XXX,男,48岁,农民。
主诉:头晕、行走不稳5天
.
2
现病史:5天前劳作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视
物旋转,视物成双,第2日出现行走不稳,如醉酒 样,言语含糊不清,饮水呛咳,无恶心、呕吐, 于卫辉市人民医院就诊,行头颅MRI显示脑干梗 塞,对症输液治疗,效果欠佳,为求进一步诊治,
. 13
HOD多发生于中脑、脑桥或者小脑的出血、梗塞、 肿瘤发生后一段时期,是一种特殊的继发性变性, 其结果是远隔部位的下橄榄核神经元发生顺行性 空泡化变性。累及背盖中央束导致同侧橄榄体退 变,累及齿状核或小脑上脚导致对侧的橄榄体退 变。
临床表现包括为一些特征性症状:腭肌阵挛、眼 球震颤、共济失调。头部MR可表现为延髓腹外侧 T1等或者低信号,T2高信号。
. 15
.
16
径3.0mm,对光反射灵敏,左眼内收受限。张口未
见偏斜,角膜反射存在,下颌反射正常。双侧鼻 唇沟对侧,饮水呛咳、吞咽稍困难,声音嘶哑,
悬雍垂居中,咽反射灵敏。转颈耸肩有力,伸舌
居中。无舌肌萎缩及震颤。
.
5
深、浅感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
力正常,双侧指鼻及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头部可 见不自主运动。四肢腱反射对侧减低,双下肢病
遂入我院。按“脑梗塞”收入我科,患病以来,
神志清、精神可,饮食可,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 3
既往
高血压、糖尿病病史1年,未正规治疗。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入院情况:血压170/90mmHg,神志清,言语
含糊,精神可,无幻觉、妄想。粗测双侧听觉、
嗅觉正常。双侧视野检查正常。视物成双。双侧
继发于多发性硬化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继发于多发性硬化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作者:赵努恩吉雅姜彩霞张东威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6期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 HOD)是一种少见的跨突触神经变性。
现将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诊冶的1例继发于多发性硬化后的HOD报告如下,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
1 临床资料患者,男, 40岁,主因“反复视物双影8个月” 于2012年11月19日入院。
患者于2012年3月出现头晕视物双影及言语笨拙,查头MRI为右侧小脑异常信号,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无占位效应(图1)。
以“脑梗死”治疗后视物双影部分缓解,语言未见明显改善。
于2012年5月22日因头晕复查头MRI时右侧小脑病灶已不明显,延髓左侧体积增大并出现异常信号, T2异常高信号, T1WI呈等信号(图2)。
仍考虑“脑梗死”给予改善循环等治疗后头晕缓解。
本次患者于入院10 d前因感冒后出现头晕,继而出现视物双影,查头MRI 显示:延髓、左侧丘脑多发异常信号。
丘脑病变为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无占位效应。
延髓病灶为体积增大及T2异常高信号, T1WI呈等信号(图3)。
查体:血压130/80 mmHg,神清,构音障碍,眼球个方向活动自如,双眼水平眼震,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浅感觉未见明确异常,深感觉无异常,右侧共济失调,软腭震颤夜间睡眠时软腭震颤明显。
其它辅助检查脑脊液化验均大致正常;生化检验均大致正常;磁共振颈胸段平扫(1.5T)影像诊断:颈4~7椎体所属间盘变性伴稍突出;视觉诱发电位:左侧视通路传导受阻表现。
考虑患者为中年患者,反复缓解-复发性特点,否认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前后头MRI片相比较右侧小脑病灶明显变小,出现左侧丘脑新病灶以及瘫痪不明显等特点,诊断多发性硬化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
给予激素冲击治疗,患者头晕减轻,构音障碍及行走不稳、视物双影均无改善,并呈逐渐进展趋势,继续口服激素,逐渐减量出院。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MRI表现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MRI表现林洪平;查云飞;邵晓彤;姚海泉;刘毅飞;许华明;李胜军【摘要】目的:探讨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HO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4例均行常规磁共振平扫(T1WI、T2WI、T2FLAIR),8例行DWI检查,2例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检查.结果:14例HOD 中6例为单侧(左侧5例,右侧1侧)发病,8例为双侧发病.12例原发病变为桥脑出血,1例为单侧小脑梗死,1例为双侧小脑萎缩.MRI表现为下橄榄核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DWI呈等信号.7例下橄榄核存在不同程度的肿胀、肥大.1例DTT示患侧神经纤维束减少.结论:HOD多继发于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环路病变,有特定的发病部位和较为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其原发病变可对HOD 作出正确诊断.【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6(031)009【总页数】5页(P857-861)【关键词】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神经变性;磁共振成像【作者】林洪平;查云飞;邵晓彤;姚海泉;刘毅飞;许华明;李胜军【作者单位】430060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430060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325000浙江,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432400湖北,应城市人民医院CT室;432400湖北,应城市人民医院CT室;432400湖北,应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32400湖北,应城市中医医院CT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1;R445.2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环路的损害导致延髓下橄榄核肥厚、扩大,称为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绝大多数继发于中脑、桥脑或小脑病变后的一段时期,少数为特发性[1-3]。
本文回顾性分析14例HOD 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旨在探讨HOD的特征性MRI表现,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会诊
临床表现包括为一些特征性症状:腭肌阵挛、眼 球震颤、共济失调。头部MR可表现为延髓腹外侧 T1等或者低信号,T2高信号。
• HOD的病理改变包括空泡变性、神经元增大、星型胶质细 胞肥大和神经胶质增生,可分几个阶段: 1.橄榄核轻度肥大不伴胶质反应,大约3周左右; 2.橄榄核显著肥大(包括神经元和星形细胞),大约8.5个月; 3.橄榄核假性肥大,9.5个月; 4.橄榄核萎缩是最后阶段,神经元消失,在发病几年以后。 • MRI的改变与病理一致: 1. 发病后6个月以内:下橄榄核T2WI高信号不伴肥大表 现; 2. 6个月后,下橄榄核T2WI高信号伴肥大表现,常常在 发病3~4年后消退; 3. 几年后发生萎缩,虽然MRI上T2WI高信号持续存在, 下橄榄核萎缩变得明显。 • HOD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腭肌阵挛和其他不自主运动。
神志清、精神可,饮食可,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既往
高血压、糖尿病病史1年,未正规治疗。
入院情况:血压170/90mmHg,神志清,言语
含糊,精神可,无幻觉、妄想。粗测双侧听觉、
嗅觉正常。双侧视野检查正常。视物成双。双侧
眼裂等大、上睑无下垂,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
径3.0mm,对光反射灵敏,左眼内收受限。张口未
见偏斜,角膜反射存在,下颌反射正常。双侧鼻 唇沟对侧,饮水呛咳、吞咽稍困难,声音嘶哑,
悬雍垂居中,咽反射灵敏。转颈耸肩有力,伸舌
居中。无舌肌萎缩及震颤。
深、浅感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
力正常,双侧指鼻及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头部可 见不自主运动。四肢腱反射对侧减低,双下肢病
理征阴性。颈软,克氏征及布氏征阴性 。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病例分享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李合华
2015.11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会诊详细讲解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会诊详细讲解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Multiple System Atrophy,简称MSA)是一种少见且进展迅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障碍。
该疾病于1960年首次被描述并命名,虽然患病率相对较低,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影响较大。
本文将详细讲解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检查。
根据现有研究,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生化标志物用于确诊,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尿频、尿急、尿失禁、便秘等)、跌倒、运动协调障碍(如姿势性震颤、共济失调等)和语音困难。
临床医生还需要观察患者的体征,如自主神经反射异常、运动障碍、眼球运动异常等。
神经影像学检查对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诊断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脑干核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显示下丘脑、中脑和橄榄核的萎缩,但在早期阶段可能没有明显的异常。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可以显示脑内神经元代谢的异常,但目前尚无特异性的PET示踪剂用于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鉴别诊断。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的缓解和支持性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帕金森药物和抗胆碱能药物。
抗帕金森药物主要用于缓解运动障碍症状,如肌肉僵硬、震颤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
抗胆碱能药物主要用于缓解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如尿频、尿急、尿失禁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特尔君、托品酯等。
除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支持性治疗。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语言交流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支持性治疗主要包括呼吸支持、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
由于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会影响患者的肺功能,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
饮食方面,患者需要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指导,以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会诊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典型表现包括眼球运动障碍、口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吞 咽困难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帕金森综合征、肌张力障碍等症状。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患者通常出现进行性认知障 碍、步态不稳和构音障碍等症状,影像学检查显示下橄榄核体积增大,脑脊液检查可见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升高。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
康复训练
0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促进功能恢
复。
定期复查与监测
02
指导患者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自我管理技能培训
03
教授患者自我管理技能,如病情监测、药物管理、生活调适等,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康复期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护理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病情监测等,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指导和照顾。
04 疾病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早期筛查
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 及时发现并干预。
提高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 充足的休息,以提高免疫 力。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目前对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发病机 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其与遗 传、环境因素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有 关。
病因
家族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主要由基 因突变引起,而散发性的病因可能与 慢性缺血、缺氧、感染或中毒等因素 有关。
疾病的症状与表现
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情感障碍等症状,具体表 现因人而异。
脑干出血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一例
期, 下橄 榄核 肥 大 , 期下 橄榄 核轻 度 增 大 , 要 是 此 主
神经 元 胞 体肥 大 、 噬样 表 现 , 胶 质 细胞 反应 ( 虫 无 起 病 后 3周左 右) 4期 , ; 下橄 榄 核增 大至 峰 值 , 期神 此 经 元 及 星 形 胶 质 细 胞 均 肥 大 ( 病 后 85个 月 左 起 . 右 ) 5期 , 橄 榄 核 假 性肥 大 , 期 神 经 元 分解 , ; 下 此 星 形胶质细胞肥大 ( 病后 9 起 . 月 或 更 晚 一 些) 6 5个 ; 期 , 橄 榄核 萎缩 : 期神 经 元 消 失 , 榄 核 套 显 著 下 此 橄 变性 ( 病几 年后 ) 起 。 HO D头 颅 MR 表 现 为 下 橄 榄 核 TWI 或 等 I 低 信 号 、 2 高信 号 、 体 衰减 反转 恢 复像 高 信 号 , TWI 液 下 橄 榄 核 体积 增大 。H D在 原发 病 出现后 , O 最早 1 个 月 可 看 到 MR 上 高 信 号 改 变 , I 6个 月 后 体 积 增 大 , 3~4年 崩解 [ h h等[对 一右 侧肥 大 性 下橄榄 核 2 1 a 。S 2 1 变 性 患 者行 弥 散 张量 成像 , 示右 侧 中央 被 盖束 传 显 导 纤 维束 较左 侧 明显 变薄 。本例 患 者脑 干 出血 后 5 个 月 头颅 MR 可见 到 TWI 信 号改变 ,并 有轻 度 I 2 高 下橄 榄 核 体积 增大 , 月后 复 查 , 9个 下橄 榄 核 体积 继
( 文图 1 本 ~2见光 盘 )
参 考 文 献
1 S lmo — ry ma aa n Mu a a N, R s el J R b n M . Ca e u sl E , a i B s
继发于上神经核团病变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影像学表现-附6例报告并复习文献及探讨病理机制
继发于上神经核团病变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影像学表现-附6例报告并复习文献及探讨病理机制王雨润; 罗安琪; 李竹浩; 罗柏宁【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7(015)001【总页数】5页(P30-33,48)【关键词】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影像; 病理【作者】王雨润; 罗安琪; 李竹浩; 罗柏宁【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广东广州 51008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 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 R741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 HOD)是一种涉及小脑齿状核一中脑红核一延髓橄榄核环路并跨神经突触的神经元变性疾病。
临床上较为少见。
此病多继发于中脑、小脑及桥脑等上神经核团病变(如出血、梗死、炎症等),其结果是使远隔的下橄榄核变性肥大而非萎缩。
过去仅在尸解中发现,近年来由于MR技术的普及应用而偶有报道,但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仍时有漏诊或误诊。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影像证实的6例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征象,同时复习文献对其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HOD的认识、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6例HOD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62岁,平均45岁。
3例原发病变为出血,2例为梗死,1例继发于手术。
原发病变后8~24月来我院复查MR。
1.2 检查方法及观察内容采用Siemens Magnetom Verio 3.0T MR扫描仪,头线圈采集。
所有患者均行头颅横断位T1WI、T2WI及冠状位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
扫描参数:T2WI TR/ TE 4500ms/105ms,Average 1,FA 150°,层厚 6.0mm,FOV 230mm×230mm,像素0.7×0.6。
T1WI TR/TE400ms/9.5ms,Average 1,FA 150°,层厚 6.0mm,FOV 230mm×230mm,像素0.7×0.6。
继发于脑干胶质瘤的神经源性过度换气综合征1例报告
继发于脑干胶质瘤的神经源性过度换气综合征1例报告
张磊;付振宇;唐海涛;刘波;金铮;赵刚
【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2(29)5
【摘要】神经源性过度换气(CNH)是指在无外周呼吸系统疾病的情况下,一种合并动脉血气异常的持续性过度换气综合征。
该病主要发生于脑干严重受损而昏迷的情况下,极少见于神志清楚的患者。
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继发于脑干神经胶质细胞瘤的CNH例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466)
【作者】张磊;付振宇;唐海涛;刘波;金铮;赵刚
【作者单位】大庆市油田总医院神经外科;大庆市油田总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大庆163001;大庆市油田总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大庆163001;大庆市油田总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大庆163001;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
【相关文献】
1.继发于脑干出血的老年人Holmes震颤1例 [J], 张艳华;冯玉华;董静
2.继发于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影像学表现 [J], 袁东升;王俊山;孙培芳
3.继发于脑干出血的Holmes震颤1例报道 [J], 叶峰;唐风云
4.继发于脑干病变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磁共振成像特点 [J], 李燕燕;林增如;林恒山;李铭;吴垠;潘星朵
5.继发于老年急性脑干梗死的不宁腿综合征临床特点及病变部位分析 [J], 毕欣伟;付睿;刘晓敏;程嘉祺;何彩莲;王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共振对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诊断
磁共振对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诊断李红;马林;何宝明;由昆;全昌斌;洪剑【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06(017)004【摘要】目的:分析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8例HOD的MRI表现及引起该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自原发病变出现到MRI检查时间为3~30个月.结果:MRI图像均表现为下橄榄核(ION)部位T2WI 高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有3例双侧ION部位出现高信号,5例ION体积有不同程度增大.8例病人中原发病变为中脑梗塞3例,桥脑出血2例,小脑出血2例、梗死1例.结论:MRI能清晰显示Guillain-Mollaret三角区病变所致ION变化,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可以避免误诊.【总页数】3页(P188-190)【作者】李红;马林;何宝明;由昆;全昌斌;洪剑【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91;解放军总医院磁共振室,北京,100083;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91;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91;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91;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R445.2【相关文献】1.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MRI诊断 [J], 韩青;于台飞;郝利纬;杨琳琳;时启红;张玉艳2.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MRI诊断 [J], 李巧娥;高永华;蔺鸿儒;夏吉凯3.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诊断脑桥出血致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一例 [J], 杨名霞;黄丽萍;张冷;裴楠;赵婷媛4.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 [J], 吴忠伟5.继发于脑干病变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磁共振成像特点 [J], 李燕燕;林增如;林恒山;李铭;吴垠;潘星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干出血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1例
脑出血是严重威胁身体健康的脑部疾病,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degeneration,HOD)是一种特殊的跨神经突触变性。
关于小脑出血病变后导致下橄榄核肥大变性的报道时有出现,继发脑干出血的HOD并不多见。
现报道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
因“全身不自主抖动20余天,加重5天”于2月27日入院。
20余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不自主抖动,症状呈阵发性,在活动时较明显,不伴肢体抽搐,无神志不清,患者及家人未重视,未及时就诊。
5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不自主抖动症状明显加重,伴头晕、恶心,无法独自站立行走及完成系纽扣等动作,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为求进一步诊治,以“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全身不自主抖动原因待查(锥体外系病变?)”收入本科。
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5年多;7个多月前患者因“脑干出血”(图1)住院,出院后遗留肢体乏力,以左侧明显。
查体:体温36.6 ℃,心率92次/min,呼吸26次/分,血压180/98 mmHg。
神志清,精神一般,体型偏胖,呼吸稍促,颜面潮红。
巩膜无黄染,睑结膜无苍白,颜面无浮肿,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甲状腺未及肿大。
两肺可闻及少许干性罗音,心界不大,心律齐,未闻及杂音。
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扣痛,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浮肿。
伸舌左偏,腭肌震颤,双侧眼球垂直位震颤,双侧眼球向左侧凝视,左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偏高,腱反射活跃,左侧病理征(+),右侧病理征未引出。
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尚可。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37×1012/L,平均血红蛋白30.7 pg,中性粒绝对值4.2×109/L,血小板290×109/L,白细胞6.71×109/L,血红蛋白134 g/L,中性粒百分数0.63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21.7 s,纤维蛋白原3.30 g/L,凝血酶原时间10.8 s,凝血酶时间16.8 s,凝血酶时间比值1.00,凝血酶原活动度110.5%,国际标准化比值1.01,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stin time,APTT)比值0.82%;甲状旁腺激素48 pg/ml,甲状腺素129.28 nmol/L,促甲状腺素0.80mIU/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4.16 pmol/L,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17.2 pmol/L,三碘甲腺原氨酸1.56 nmol/L;白蛋白42.1 g/L,HDL-胆固醇1.11 mmol/L,总胆固醇6.23 mmol/L,总蛋白67.7 g/L,间接胆红素11 μmol/L,LDL-胆固醇3.66 mmol/L,谷丙谷草比值1.2,总胆红素16 μmol/L,肌酐(酶法)38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1 U/L,血清磷1.34 mmol/L,甘油三酯2.11 mmol/L,尿酸238 μmol/L,血清钾3.4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测定8.7%;尿白细胞(±),尿蛋白(+),尿糖(+++);肌酸激酶<2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3 U/L,肌钙蛋白定量<0.01 μg/L;免疫球蛋白G 10.90 g/L,免疫球蛋白M1.10 g/L,免疫球蛋白A 2.62 g/L,抗Sm(-),抗ssA(-),抗SCL-70(-),抗Rib-P 蛋白(-),抗着丝点抗体(-),抗组蛋白抗体(-),pANCA(核外周型)(-),抗蛋白酶3 抗体(-),抗核抗体(-),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cANCA(胞浆型)(-),核点型抗体(-),抗ds-DNA(-),抗Jo-1(-),抗ssB(-),抗U1RNP (-)。
3月4日,头颅MRI显示脑桥异常信号(图2),结合CT,考虑陈旧出血后改变;延髓病变,结合病史,考虑继发性脱髓鞘。
诊断:HOD、脑出血后遗症期。
给予盐酸苯海索、甲钴胺、硫必利等药物营养神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患者全身不自主抖动及腭肌震颤症状较入院时明显改善,可以在别人的搀扶下行走及部分生活可以自理。
2 讨论
HOD的现象最早于1883年由德国医生Oppenheim描述,Foix等称其为“跨突触变性”,它是一种特殊的跨神经突触变性。
绝大多数HOD继发于中脑、桥脑或小脑的血管性、肿瘤性或创伤性损伤,其结局是远隔部位的下橄榄核神经元在原发病变后的一段时期发生顺行性空泡化变性,导致下橄榄核部位体积增大。
由于这种神经元变性是引起下橄榄核肥大而不是萎缩,因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变性。
HOD是小脑齿状核、中脑红核和延髓下橄榄核神经元之间连接受损后的结局。
上述神经元环路联系着一侧红核、下橄榄核和对侧齿状核。
齿状核与对侧红核通过小脑上脚相联系,红核与同侧下橄榄核通过中央被盖束相连,下橄榄核神经元纤维出核门后跨过中线到对侧,经由小脑下脚投射到小脑皮层,继而投射到齿状核。
该环路最早于1931年由Guillain和Mollaret描述,也称为Guillain-Mollaret三角。
并认为是腭肌阵挛的解剖基础。
也有人称之为“肌阵挛三角”(myoclonic triangle)。
HOD发生后,下橄榄核的主要病理改变包括神经元空泡样变性、星形细胞增生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Yanagisawa等报道1例小脑齿状核梗死患者,
发病后12 d出现左上肢阵挛,10个月出现腭肌震颤,MRI显示对侧下橄榄核呈T2WI高信号。
Birbamer 等报道3例颅脑外伤累及脑干后发生HOD的病例,表现为腭肌阵挛和垂直眼震,其中2例同时伴有上肢的不自主运动。
本例患者脑出血7个月后出现四肢不自主抖动同时伴有腭肌震颤及眼球垂直震颤,头颅MRI检查发现HOD。
HOD以前只有在尸检中才能发现,但是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影像科及临床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这种改变。
下橄榄核的空泡变性最早在原发病变后3周MRI可以发现信号改变;也有结果表明,在发病后6个月出现HOD 而10个月体积最大,此时MRI图像表现为T2WI和质子像呈高信号,24个月后HOD呈不规则改变,T2WI信号也有所减低。
下橄榄核的高信号最长可持续到病变后8年。
Birbamer 等报道HOD发生后,MR质子像比T2WI信号更明显,表明HOD的病理变化不同于典型的胶质增生。
本例患者脑出血导致神经元轴突变性累及Guillain-Mollaret三角引起HOD,进而出现肌张力增高、眼肌垂直震颤、头面部及肢体震颤等临床表现,头颅MRI图像表现为T2WI呈明显高信号、T1WI 呈等信号改变,上述症状及体征与MRI 上HOD出现的时间相吻合。
HOD尚无特殊治疗方法。
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应对症给予盐酸苯海索、硫必利等缓解震颤。
本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但软腭震颤及肌张力增高日后是否会复发,以及肥大变性的下橄榄核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萎缩和T2WI 高信号较弱或消失尚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