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性(第三课时结晶)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预习导航:6.3物质的溶解性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预习导航:6.3物质的溶解性

预习导航第一课时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

2.在相同条件下,食盐、蔗糖等物质易溶于水;面粉在水中不易溶解;食用油在水中不能溶解,而在汽油中很容易溶解。

3.通过实验表明:(1)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由此可见,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4.人们常常用酒精、汽油、氯仿、苯、香蕉水等溶剂溶解某些在水中难以溶解的物质。

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称为不饱和溶液。

描述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指明: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哪种溶质。

6.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粗盐中还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除去这些杂质可利用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来冲洗粗盐,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答案: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是氯化钙、氯化镁的不饱和溶液,能溶解氯化钙、氯化镁,但不能溶解食盐。

第二课时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溶解在100_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称为这种溶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记心中,四大要素要分明,温度单位状态溶剂量,各项含义全弄清。

2.影响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是内因,温度是外因。

3.溶解度曲线:(1)绘制:以温度为横坐标,以物质的溶解度为纵坐标,根据实验的结果来绘制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第三课时三、结晶1.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物质的溶解性(3)

物质的溶解性(3)
教学课题
物质的溶解性(3)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结晶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以结晶实验入手,了解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一种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采取分离的手段。
3、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去观察事物。
重点难点
1、建立结晶的概念;
2、运用结晶的方法来分离混合物
教案设计(第课时)
设计课时数
教学过程
教具
一、提问复习:什么叫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是如何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呢?
二、引入新课:(设置疑问:能否将溶解的溶质从溶液中取出来?)
三、新授:
1、演示实验:P.170实验1、实验2
2、由实验引出晶体与结晶的的概念
(1)晶体:是从溶液中析出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2)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在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应用举例: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可用这种方法来除去食盐。
四、教师小结
练习:
导学案
作业布置
导学案:第三节(3)
领导签字
教学反思
3、结晶的方法(指导学生看书讨论:有哪些结晶的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演示实验:蒸发食盐水得到食盐晶体;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得到硝酸钾晶体
小结:(1)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的固体溶质,即缓升型的物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应用举例:海水晒盐
(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或称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获取硝酸钾晶体

6.3物质的溶解性(03)

6.3物质的溶解性(03)

沪教新版九年级(下)中考题同步试卷:6.3 物质的溶解性(03)一、选择题(共22小题)的部分溶解度数值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20℃时,100g饱和溶液含有34g溶质C.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会有KCl晶体析出D.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2.(2013•菏泽)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3.(2014•镇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用于鉴别SO2和CO2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常用于洗去餐具上的油污D.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产生高温和生成CO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5.(2014•黔东南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将100mL饱和Ca(OH)2溶液加热到50℃,会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从浓度为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的10mL H2SO4溶液浓度仍为25% C.20℃时,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NaCl,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D.将95克KCl溶液蒸干得到5克KCl固体,则原溶液中KCl的浓度为5%6.(2014•日照)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说明该温度下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7.(2014•汕尾)归纳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的结论错误的是()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B.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C.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不一定都要验纯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8.(2013•深圳)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不是浓溶液B.碘酒的溶质是酒精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D.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m克,表示该温度下100克饱和溶液中含有该物质m克9.(2014•贵港)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10.(2013•威海)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B.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C.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C.2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20℃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12.(2015•宁夏)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冷却或加入硝酸钾固体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B.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贮存时要阴凉密封C.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时,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13.(2014•青岛)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14.(2013•陕西)下面是四个实验相关量的图象,其中对应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I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ΚNO3溶液中加ΚNO3固体B.Ⅱ是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C.Ⅲ是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水稀释D.Ⅳ是实验室加热一定量的ΚMnO4制取O215.(2013•湛江)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则过滤除去).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B.在2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实验5C.在20℃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D.在20℃时,实验5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7g16.(2013•本溪)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A.恒温蒸发溶剂B.降低溶液的温度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D.向溶液中加入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17.(2013•达州)下列图象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A.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向NaOH溶液中滴中稀盐酸至过量C.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18.(2013•保山)在20℃时,刘冰同学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B.图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gD.图③和图④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9.(2013•青岛)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B.向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D.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20.(2014•沈阳)如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将110gM配置成饱和溶液,将其降温至t1℃时,理论上所得溶液的质量为()A.31.6g B.110g C.131.6g D.210g21.(2013•成都)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22.(2013•镇江)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C.图3中N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二、填空题(共6小题)(1)60℃时,KCl的溶解度是g;(2)40℃时,将30g KCl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溶液(填写“饱和”或“不饱和”);(3)将20℃时KNO3和KCl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60℃,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KNO3KCl(填写“>”、“<”或“=”).KCl g(2)90℃时,100g饱和KCl溶液冷却到30℃时,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100g.(3)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25.(2013•贵港)已知氯化钾(KCl)20℃时的溶解度是34g,50℃时的溶解度是42.6g.通过如图的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20℃时100g水中①②③④⑤(1)所得溶液中;为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2)溶液④的质量为;该实验中把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26.(2013•上海)某实验小组对不同条件下的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了以下实验.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放入20g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50.0g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结果如图所示.(1)甲烧杯中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3)将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g/100g水.再往乙烧杯中加入10g水,改变温度至t2℃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t2(填“>”、“<”或“=”).分析上述数据,某温度时的硝酸钾溶解度数据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该温度是℃.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硝酸钾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硝酸钾,要使其完全溶解,应溶液温度;(2)现有8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250g,要使其析出晶体70g,应降温至℃;(3)硝酸钾和硝酸钠在t℃时的溶解度均为W,分析上表可推知,W的数值所在的最小范围是;将溶剂质量相同的硝酸钾和硝酸钠的饱和溶液从t1℃降温至t2℃,前者析出的晶体比后者多,则t1、t2的取值范围正确的是(填字母).A.仅0≤t2<t1≤tB.仅t≤t2<t1≤100C.0≤t2<t1≤100.28.(2013•重庆)t2℃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加人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1所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填“a”或“b“)物质的溶解一定达到了饱和状态.(2)图2中,(填“甲”或“乙”)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3)将图1中a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填序号).A.溶液的浓度B.溶剂的质量C.溶解度.三、解答题(共2小题)(1)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NaCl和KN03的烧杯中,各加100g水,充分溶解后,形成饱和溶液的是.(2)如果欲将KN0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写出一种措施即可).30.(2013•嘉兴)如图是某同学在厨房里看到的食用纯碱(主要成分是Na2CO3)包装袋信息,他带了一包食用纯碱到学校实验室.(1)为测定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在编号为A、B、C、D的四个烧杯中各加入室温下的水100g,分析上述数据,烧杯编号为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是.(2)为确定食用纯碱的纯度,称取自带的食用纯碱5.4g放入烧杯中,再滴加盐酸至刚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25g,得溶液质量为28.2g(杂质溶于水且与盐酸不反应),通过计算判断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袋信息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0.1%)沪教新版九年级(下)中考题同步试卷:6.3 物质的溶解性(0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2小题)的部分溶解度数值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KCl微溶于水B.20℃时,100g饱和溶液含有34g溶质C.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会有KCl晶体析出D.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的概念以及题干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解答.【解答】解:A、常温下,KCl的溶解度是34g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A错误;B、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有34g溶质,B错误;C、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会有KCl晶体析出,C正确;D、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若是都在同一温度下形成的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的概念以及和溶解性的关系进行.2.(2013•菏泽)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考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根据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不能溶解该溶质的溶液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吸热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但还可以溶解其它的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C、溶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氢氧化钙、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D、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吸热现象,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如NaOH、浓H2SO4),有的吸收热量(如NH4NO3),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物质溶解时放热与吸热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2014•镇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用于鉴别SO2和CO2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常用于洗去餐具上的油污D.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产生高温和生成CO【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铁的冶炼.【专题】物质的鉴别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后溶液发生的变化分析;B、根据物质的鉴别方法、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分析;C、根据洗洁精的乳化功能分析;D、根据炼铁的原理分析.【解答】解:A、若采用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故A错误;B、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二氧化碳无此性质,故B正确;C、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去除,故C正确;D、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产生高温和生成CO,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可解决此题,不过B选项需要注意一下.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对比①②即可得出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B、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即可,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而60℃时10克水中能溶解硝酸钾8克;C、根据质量分数公式分析即可;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10克水中溶解了8克硝酸钾,是否还能在溶解无法得知;【解答】解:A、对比①②可以看出,28℃时10克水中溶解了硝酸钾4克时,再向其中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因此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故说法正确;B、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60℃时10克水中能溶解硝酸钾8克,因此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故说法正确;C、①②中水的质量相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相同,因此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说法正确;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10克水中溶解了8克硝酸钾,是否还能在溶解无法得知,因此不能判断③所得溶液是否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利用溶解度的有关知识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5.(2014•黔东南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将100mL饱和Ca(OH)2溶液加热到50℃,会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从浓度为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的10mL H2SO4溶液浓度仍为25%C.20℃时,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NaCl,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D.将95克KCl溶液蒸干得到5克KCl固体,则原溶液中KCl的浓度为5%【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根据溶液的“均一、稳定”特点进行分析;C、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D、该题中的溶液的质量是95克,不是100克.【解答】解:A、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饱和Ca(OH)2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为降温,而不是升温,故A说法错误;B、因为H2SO4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从浓度为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的10mL H2SO4溶液浓度仍为25%,故B说法正确;C、20℃时,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NaCl,此时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不一定为36克,故C说法错误;D、将95克KCl溶液蒸干得到5克固体,则原溶液中KCl的浓度为:×100%≈5.26%,故D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熟练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换方法,溶液的特点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是解题的关键.6.(2014•日照)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说明该温度下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从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去分析解答;B、从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去分析解答;C、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通过降温可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由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去分析解答;D、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其含义是:20℃时,100g溶剂(水)里最多可溶解硝酸钾31.6g,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31.6g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误;B、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正确;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和降低而变变小,如果是通过降温方法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降温后没有晶体析出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时,则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其含义是:20℃时,100g溶剂(水)里最多可溶解硝酸钾31.6g,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31.6g,故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定义、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考试的热点之一.7.(2014•汕尾)归纳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的结论错误的是()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B.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C.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不一定都要验纯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考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物质的分类;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浓溶液和饱和溶液的定义判断;B、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判断,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C、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在空气中燃烧时容易发生爆炸现象;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需要考虑同素异形体.【解答】解:A、一定温度下的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浓溶液,故本选项说法正确;B、由“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可知,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氧气含有氧元素,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本选项说法正确;C、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一定要验纯,故本选项说法错误;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利用O2和O3均由氧元素组成,二者混合属于混合物,故本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注重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对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8.(2013•深圳)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不是浓溶液B.碘酒的溶质是酒精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D.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m克,表示该温度下100克饱和溶液中含有该物质m克【考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于0.01g分析.B、根据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分析.C、根据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混合物分析.D、根据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分析.【解答】解:A、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于0.01g,常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即饱和的澄清石灰水是稀溶液不是浓溶液,A说法正确.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B说法不正确.C、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混合物,C说法不正确.D、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这种溶质的质量,不是100g溶液中含有该物质的质量,D说法不正确.故答案选A.【点评】本题从多角度考查溶液的相关知识,要注意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有的溶液有颜色;溶解度的概念把握要准确,一定要注意四大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四个要素一定要准确.9.(2014•贵港)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解答;B、溶液的浓稀是相对的,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C、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分析溶液的改变;D、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决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计算.【解答】解: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有多种方法,如增加溶质的量或减少溶剂的量可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但当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时,若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A说法错误;B、若低温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和高温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相比,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大、可能小、也可能相等,因此必须强调同温度下,故B说法错误;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若通过改变温度,溶液质量不变,故C说法错误;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有溶质的析出,得到的溶液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保持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D说法正确;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相互转化及相关的知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有三种方法:改变溶质的量、改变溶剂的量、改变温度,因此在分析问题是要综合考虑.10.(2013•威海)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2、3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九年级化学 下册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2、3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九年级化学 下册

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第2、3课时)(分层练习)知识清单:1.固体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四要素:①一定温度下;②100g溶剂;③达到饱和状态;④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为g。

(3)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

a.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如NaCl;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4)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溶解度/g<0.010.01~11~10>10一般称为难溶微溶可溶易溶2.气体溶解度(1)定义:通常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内因:气体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压强。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3.固体溶解度曲线(1)意义图1图2内容意义曲线(如图1曲线甲)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曲线上方的点(如图1点C )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未溶解的固体曲线下方的点(如图1点A )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如图1点B )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曲线交点(如图2点d )表示几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相等(2)应用①判断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③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④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

⑤判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⑥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

4.结晶蒸发结晶(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1)对于所有固体溶质的溶液,都可用“蒸发溶剂法”;(2)对于形如的溶质的溶液,还可用“降温结晶法”;(3)对于形如的溶质的溶液,一般只采用“蒸发溶剂法”;(4)对于形如的溶质的溶液,还可用“升温结晶法”。

溶解度与结晶问题及其计算

溶解度与结晶问题及其计算

20 溶解度与结晶问题及其计算1.混合物的分离: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2.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结晶:晶体是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结晶的方法:(1)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

(2)冷却热饱和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物质。

3.过滤所用的实验用品及操作注意事项过滤所用的实验用品有: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

过滤时要求做到“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要紧贴漏斗壁;滤纸的高度略低于漏斗的边缘,倾注液体的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过缘;盛过滤液的烧杯和玻璃棒相靠,玻璃棒的下端要靠在滤纸的三折层处,滤斗的下端要靠在盛过滤液的烧杯内壁。

4.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及有关问题(1)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④转移。

(2)粗盐提纯实验的四个步骤中各有一次使用玻璃棒,其作用分别为:①溶解时,起加速食盐溶解的作用;②过滤时,起引液的作用;③蒸发时,起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的作用;④转移时,起转移食盐晶体的作用。

5.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着联系,现比较如下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用品及步骤(1)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

(2)实验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

7.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类型及所用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已知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直接运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

(2)已知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液中溶质或溶剂的质量——设未知数,然后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

(3)溶液的稀释计算——可分为二类稀释:①直接用水稀释;②用稀溶液稀释浓溶液。

沪教版(2012春)九年级化学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课件

沪教版(2012春)九年级化学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课件

b
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a
3。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
氯化铵 氯化钠 硼酸
80 90 100
的影响状况。 4。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 样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 和溶液。
温度(t)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降低
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情况: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NaCl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的可溶物(如:NaCl)。
总结 (1)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2)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讨论:
我国有许多盐碱地,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 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 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氯化钠和纯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35.8 10 20 36 40 60 80 100 39.8 90 43.9
(三)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的关系: [总结一]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总之,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联系
[总结二] 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1)非常浓的溶液; 2)增加该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3)非常稀的溶液; 4)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溶解度 (200c/g) 难(不)溶 0.01g 易溶 >10 可溶 >1 微溶 <1 难溶 <0.01
微溶
可溶 . . 1g 10g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课件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课件

气体溶解度: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 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知能训练 打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 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 B ) A.压强增大而减小 B.压强减小而减小 C.温度升高而升高 D.温度降低而减小
/g
溶 200
解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二、溶解度曲线
硝酸铵 硝酸钾
1:同种物质在不 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不同。Βιβλιοθήκη 硝酸钠氯化铵 氯化钠
2:曲线的交点表 示这两种物质在该 温度下的溶解度相 同。
3:曲线越陡,该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 度影响越大。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降温结晶
结晶: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的过程。 饱和溶液
②蒸发溶剂 结晶
①冷却
氯化钠晶体
硫酸铜晶体
明矾晶体
课堂小结
溶解度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固体溶解度概念
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
概念 影响因素
溶解度曲线
意义及应用 结晶
Thyoaunk
End
结束
说明: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影响。
化学上通常用溶解度来定量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 中的溶解性。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 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 条件 —— 一定温度
解 度
标准 —— 100克溶剂 (水)
要 状态 —— 饱和溶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物质的溶解性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②学生主要通过学习认识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③在学习溶解性与饱和溶液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并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并知道可以用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④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结晶现象并知道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①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两者相互转化的方法。

②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与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③学会描绘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三、学习难点:①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 ②饱和溶液概念的建立。

③了解固体溶解度的含义及其影响的因素。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预习导航:1. 大量实验表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 。

2.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六、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3..交流讨论,完善转化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三)系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物质的组成,你还有什么困惑的地方?补充、相互启发、使思维有更深入的卷入与批判,识、1、小明陪妈妈去医院输液,不小心把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棉球上的碘酒落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刻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痕迹,小明回家后用水清洗衣服,但怎么也清洗不掉,你认为应该采用的方法是2、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了个空,向其中注入饱和的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倒出。

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是 (填饱和/不饱和)溶液。

3、将一杯20摄氏度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加入溶剂C.倒去一半溶液 D.蒸发溶剂4、学完溶液的知识后,小松回家做了几个小实验。

1.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1.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课时教案年级利用老师提供的身边常见的物质
温度下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并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如下表温度/℃020*********溶解度/g13.331.663.9110169246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是KNO3。

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是NaCl。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水或升高温度。

(三)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么可以直观形象地观察到它们的变化情况呢
(1)降温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等。

(2)蒸发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的物质,如氯化钠等。

【例题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
问题:
(1)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
(或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 的方法。

(2)若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丙物质,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冷却热
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小结】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 溶解与结晶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  溶解与结晶

水分子
NaCl固体
溶液
溶解前
溶解中
溶解后
从微粒运动的观点看,溶解是溶质微粒离开溶质表面向溶剂里 分散的过程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 溶液
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
溶剂 起溶解作用的物质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分散不一定溶解 悬浊液和乳浊液
蒸发结晶
经日晒、风吹、受热等,使溶剂不断减少,溶质的质量 分数逐渐增大,直至形成饱和溶液,继而析出晶体
降温结晶
降温结晶:适合溶解度受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温显度增变大化的影固响体比物较质大,的冷物却热的 饱和溶液,因溶解度减小质继如而:析硝出酸晶钾体
我知道
我们国家的青海湖里含有丰富的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资源, 生活在湖区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探究再现 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在盛有20mL水的烧杯
中,加入5g硝酸钾,充
分搅拌
不饱和
全部溶解
2.温度不变,在上述得到
的溶液中,再加入5g硝
酸钾,充分搅饱拌 和
有部分未溶解
一定温度下 KNO3在一定量 的水中不能无 限量溶解
谈一谈你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中,搅拌至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并记录。
究 氢氧化钠
温度升高
氯化钠 溶解 温度不变
硝酸铵
温度降低
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扩散过程
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
放出热量
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教案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教案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教案《物质的溶解性》教学教案《物质的溶解性》教学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结晶的原理,熟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适用范围和基本操作;2.能根据物质溶解性的变化规律,选择不同的结晶方法来分离混合物;3.会进行粗盐提纯。

【学习重点】根据物质溶解性的变化规律找到适合的结晶方法。

【学习难点】会选择不同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溶解所需的仪器。

2.过滤所需的仪器。

3.蒸发所需的仪器。

4.物质溶解性随温度改变的变化趋势主要有三种类型:(1),如NO3;(2),如NaCl;(3),如Ca(OH)2。

【新知导学】怎样设计实验来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活动探究实验1实验2操作步骤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的NaCl溶液,用酒精灯加热在一只盛有30L沸水的烧杯中不断加入NO3,制成NO3浓溶液。

将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实验现象总结:什么叫结晶?结晶的方法有哪些?反思:如果实验1中用的是NO3,实验2中用的NaCl,还会有类似的现象吗?为什么?小结:结晶的方法和适用范围(1)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又叫法),适用于哪类物质?如________(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2)蒸发溶剂的方法:适用于哪类物质?如________(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活动二.混合物分离的方法(1)可溶性固体与不可溶性固体混合。

如:将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所得的二氧化锰提纯出来,用方法。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物质。

如: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中提纯硝酸钾,用方法。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物质。

如:从含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中提纯氯化钠,用方法。

反思:你能说出上述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所需仪器吗?活用所学:现有一批混有泥沙的粗盐,如何得到较纯净的食盐晶体?拓展:1.制取精盐过程中将其中可溶性的杂质除去的方法是:用饱和的食盐水浸泡。

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性

.
在80℃时,将110g硝酸钾加入
160
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 150
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不__饱__和
140 130
溶液。欲使其刚好形成饱和溶液, 120
可采用的方法有:
110
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份
100
90
. 59g .

.酸

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80 70
.89g
降温到60℃
60
50
. 40 . 若再降温到10℃,会怎样? 30
1.增氧机增氧
2.水流增氧等
课堂小结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g 溶剂(通 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溶剂为 100 g;③必须达到饱和 状态;④单位为 g。 2.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2)溶解度 曲线 二、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在压强为 101 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压强和温度。
而增大,例如 硝酸钾等。
60
氯化铵
50
氯化钾
(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40
氯化钠
不大,例如食盐。
30
20
硼酸
10
(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 高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溶 200
解 度 190
/
g 180
169 170
g

180


170
160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

启发:
结论一:温度不同, 不能比较物质之间的溶解性大小。 结论二:溶剂的量不同, 不能比较物质之间的溶解性大小。 结论三:溶液没有达到饱和状态, 不能比较物质之间的溶解性大小
问题:如何定量地比较不同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在相同温度,相同量的溶剂中,达到饱 和状态时才能比较溶解性的大小
例: 20℃时 甲:100克水中最多溶解50克
溶解性
①一定温度 ②100克溶剂 ③溶液饱和 ④单位是克 /100克水 定 量 描 述 易溶
、可溶 、
难(不)溶
微溶 、
影响因素 (温度)
物质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 (温度、压强)
固体的溶解度
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
我们通过实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不仅跟溶质和溶剂的 性质有关,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为了确切地表示物质 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应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和溶解度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 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使用易溶、 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 照人们规定的标准,衡量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 ”,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所 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联系。溶解 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 把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质; 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 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难溶物质。
[讨论]
金鱼在水中悠闲地游来游去,它们呼吸
所需要的氧气可以在水中得到,你知道这是
为什么吗?能否用煮沸过的冷开水养金鱼,
为什么?
多识一点
---气体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公开课)2022年鲁教版化学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公开课)2022年鲁教版化学

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 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 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 则下 列说
法正确的是.................................(
B
)溶 解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g)

冰水


B.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硝酸钾
.c .a
硝酸钠
.b
点:曲线上的点均表示某物质 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 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 度相同。
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变化的情况。 陡度越大受温度变化 的影响越大。
60
50 40
氯化钠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对应的溶液 均为饱和溶液;曲线下面的点,
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 加热溶液,升高温度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固体析出。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难溶
微溶
可溶
0.01g 1g
易溶 10g
20℃溶解性 与溶解度
溶解度>10g 易溶 1g<溶解度<10g 可溶 0.01g<溶解度<1g 微溶 溶解度<0.01g 难溶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溶 解 200 度 190 ( 180 克 170 ) 160
50 60 70 80
温度(t)
1.右图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t1ºC 时 ,A 的 溶 解 度< B 的 溶 解 度 .( 填 “ <”“>” 或
“=”)
(2)A 、t2B 两 物 质 饱 和 溶 液 溶 质 的 质 量 分 数 相 等 的 温 度 是

第六章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六章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解: 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体积×密度×质量分数
=500 ×1.1 ×10%=55g
需水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500 ×1.1-55g=495g 答:需氢氧化钠55g,水495g。
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
溶质的质量分数36% 是指: 100g溶液 中含有36g溶质。
溶质T0C时溶解度36g是指: 在T0C 时, 100g水最多溶解该溶质36g。
.
30
.
.
.
40
50
60
70
80
温度/℃
90
100
对比下图,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什么变化规律?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 高而增大,例如 硝酸钾等。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不大,例如氯化钠。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 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几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
饱和溶液的
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100g+溶解度
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求 20℃时食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20℃时食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为 36g 100g+36g
答:略
=26.5%
2、200C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现有50克水 放入20克NaCl,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三节 物质的溶 解性
走近生活
实验:
操作 加入5克氯化钠,搅拌 再加5克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15mL,搅拌
固体全溶解
现象
全部溶解
结论
20mL水能完全 溶解5g氯化钠 20mL水不能完全 溶解10g氯化钠 增加溶剂的量,可 将未溶解物质溶解
烧杯底有未 溶解固体

物质的结晶

物质的结晶

物质的结晶1、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析出的固体称为。

结晶后余下的液体叫做母液。

结晶通常有两种方法,即结晶和结晶。

(1)蒸发溶剂结晶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当把溶剂蒸发了,晶体(固体溶质)也就结晶出来了。

(2)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一般的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大,所以当把热的饱和溶液降温时,由于溶解度的减小,有一部分溶质就结晶出来了。

结晶方法的应用1. 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将硝酸钾从其水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的方法。

步骤:加热硝酸钾溶液至饱和,再冷却至室温,然后就有大量的晶体析出。

2. 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将氯化钠固体从其水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蒸发结晶)的方法。

步骤:将氯化钠溶液加热使水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3.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步骤:将固体溶于水,然后加热蒸发至出现少量晶体析出后冷却至常温,大部分硝酸钾晶体结晶析出,而氯化钠仍留在剩余溶液中。

4.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中有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的固体(如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步骤:将固体溶于水,然后加热蒸发至出现一些固体时,趁热过滤出氯化钠晶体,硝酸钾仍留在剩余溶液中。

其他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1. 水的净化方法水的净化方法通常有沉淀法、、蒸馏法。

(1)沉淀法:在水中加入明矾或活性炭等,搅拌后静置,使水中的悬浮杂质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淀下来。

(2)过滤法:根据物质的溶解性的不同,用于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的方法。

①过滤装置:如图所示。

②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滤纸紧贴,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滤液液面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R Y S TA L
溶 解 度
190 180
在80℃时,将110g硝酸钾加入到100g水中,
/

116709
160
150
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 140
的 不饱和 溶液。欲使其刚好形成饱和溶液, 130
的水份 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100
90
方案设计
设计实验方案,从氯化钠和硝酸钾(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钠
将混合物溶解于水
蒸发结晶
过滤
小 结
降温结晶
过滤
设计实验方案
20℃ 80℃ NaCl 36 g 38.4g KNO3 31.6g 169g
从硝酸钾和氯化钠(少量)的混合物中 分离出NaCl
80℃ 100g 水 10 g KNO3 38.4 g NaCl 降温
失 败 20℃ 100g 水 10 g KNO3 36 g NaCl 析出 2.4 g NaCl 晶体
硝酸钾
59g
降温到60℃ 若再降温到10℃,会怎样?
80
70 60
89g
50
会析出89g硝酸钾晶体
40
30
2210g
10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在90℃时,将36g氯化钠加入到100g水中,
溶 解 度
190 180
/

170 160
150
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 140
的 不饱和 溶液。欲使其刚好形成饱和溶液 130
,可采用的方法有:
120
110
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份 加入3g氯化钠
100
90
硝酸钾
降温至20℃ 若再降温,会怎样? 会析出极少量的晶体
80 70 60
50 36g
40 30 20
氯化钠 39g
10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设计实验方案
20℃ 80℃ NaCl 36 g 38.4g KNO3 31.6g 169g
从硝酸钾和氯化钠(少量)的混合物中 分离出NaCl
80℃ 100g 水 10 g KNO3 蒸发 溶剂
80℃ 10g 水 10 g KNO3
38.4 g NaCl 3.84 g NaCl
实际可溶16.9g 析出34.56 g NaCl 晶体
结晶的方法
蒸发结晶
Evaporation crystallization
S受t影响较小的固体物质
如:氯化钠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Cooling crystallization
适用于S受t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
如:硝酸钾
魔法圣诞树实验
你知道“夏天捞盐”和“冬天捞碱”的道理?
设计实验方案
20℃ 80℃ NaCl 36 g 38.4g KNO3 31.6g 169g
——难忘的教师节礼物
物质的溶解性
C R Y S TA L
课时3
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 化学组 SC
SC,Chemical group, Xinghui school, Suzhou Industrial Park
结 晶 改变条件使溶液中的固体溶质从溶 液中成为晶体析出的过程 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从硝酸钾和氯化钠(少量)的混合物中 分离出硝酸钾
80℃ 100g 水 169 g KNO3 降温 20℃ 100g 水 31.6 g KNO3
36 g NaCl 36 g NaCl
析出 137.4 g KNO3 晶体
方案设计
设计实验方案,从硝酸钾和氯化钠(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
配制高温下的饱和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