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10min内抽液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55例疗效观察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10min内抽液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55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10min 内当即抽液,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55例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2009~2010年来我科就诊的55例患者为常规组,2010~2011年就诊55例结核性网状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55例为实验组进行对比,研究组55例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10min 内即抽液,常规组55例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 2~3d 后抽液。
结果研究组所需的注药次数胸水吸收时间、胸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
治疗后 B超测胸膜厚度两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短时间内可起到治疗胸膜粘连包裹的作用。
【关键词】尿激酶结核胸腔积液胸腔注射【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198-01近年来结核性胸膜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患者发现较晚、延误就诊时机,或医务人员反复多次、不规范胸腔穿刺抽液,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粘连,形成局限性或多房性积液,胸水常易形成包裹分房,导致抽液或引流困难,治疗时间加长,胸膜肥厚钙化肋间隙变窄或胸廓畸形,影响肺功能。
本文采用在注入尿激酶后10m in内抽液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较常规注药2 ~3d 后抽液有一定优势。
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09~2010年来我科就诊的55例患者为常规组,2010~2011年就诊55例结核性网状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 55例为实验组进行对比,用卡方公式进行计算统计。
两组疗效对比p<0.05统计学有明显差异2.诊断依据(1)胸腔积液伴结核中毒症状 (2)经痰菌检查胸腔积液化验或结核菌素(PPD) 试验胸水腺苷脱氨酶(ADA)胸膜活检等各项检查证实结核菌感染 (3)胸腔B 超探测证实有纤维网状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痨治疗,胸部B超定位穿刺点后,进行常规消毒,局部麻醉行胸腔穿刺抽液,直到胸液不能抽出,给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 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0m l。
尿激酶作用
尿激酶作用尿激酶(urokinase)是一种蛋白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它的作用主要包括溶解血栓、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和调节免疫反应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药理学和临床价值。
首先,尿激酶作为一种纤维蛋白溶解剂,对病人体内的血栓有溶解作用。
在心脑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等疾病中,尿激酶能通过直接溶解纤维蛋白血栓的形成,使血栓迅速溶解。
由于血栓是大量纤维蛋白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的,它们阻断了血液流动,容易导致缺血和组织坏死。
而尿激酶通过溶解血栓,可以恢复血液正常循环,使氧和营养物质得以供给到受损的组织。
其次,尿激酶还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机体对于刺激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但过度激活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炎细胞的聚集和释放炎症性介质,进而引起组织的损伤和疾病的进展。
尿激酶能够改善炎症反应,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调节免疫反应,缓解患者的炎症病症。
此外,尿激酶还能够促进组织修复和愈合,缩短创伤愈合的时间。
再次,尿激酶在肿瘤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肿瘤生长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而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过程。
尿激酶能够通过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管生成等方式,抑制肿瘤的发展。
同时,尿激酶还具有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提高化疗的效果。
这些特性使尿激酶成为肿瘤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之一。
最后,尿激酶还被广泛用于临床急诊救治、心脏手术和肾脏疾病等领域。
在心脏手术中,尿激酶用于预防术后血栓的形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肾脏疾病中,尿激酶能够通过调节肾小球的通透性和减少肾小管损伤等方式,改善肾功能。
总结起来,尿激酶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具有溶解血栓、抗炎作用、抑制肿瘤发展和辅助治疗等多重作用。
它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尿激酶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因此在使用之前应遵循医嘱并谨慎使用。
腹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
腹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目的:观察和评价腹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疗效。
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腹穿抽液的基础上,治疗组于每次抽液后用尿激酶100 000 IU加20 ml 0.9%氯化钠溶液溶解后注入腹腔;对照组注入20 ml 0.9%氯化钠溶液。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的腹腔积液吸收时间、腹穿次数、腹膜厚度及腹膜粘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腹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可以促进积液吸收、减轻腹膜增厚、粘连,改善患者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sses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uberculous peritonitis by intra-abdominal injection urokinase. Methods: The 86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into urokinase therap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fter routine applying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tapping the celiac fluid, the therapy group were given 100 000 IU urokinase and20 ml NS inject celiac,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20 ml NS. Results: The time of celiac effusion absorption, the number of abdomen wearing, the thickness of peritoneal andthe incidence of peritoneal adhes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urokinase to treat tuberculous peritonitis can promote effusion absorption, alleviateperitoneal thickening and adhesion,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Key words] Urokinase; Intra-abdominal Injection; Tuberculous peritonitis近年来,由于结核耐药菌株的存在,结核病的发病率又呈上升趋势,肺外结核尤其是腹腔结核发病率逐渐升高,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临床上较多见,其预后有相当一部分遗留腹膜肥厚与粘连,影响生活质量。
注射用尿激酶
注射用尿激酶【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尿激酶英文名称:Tizanidine Hydrochloride【成份】尿激酶【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
包括急性广泛性肺栓塞、胸痛6—12小时内的冠状动脉栓塞和心肌梗死、症状短于3—6小时的急性期脑血管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和其他外周动脉栓塞症状严重的骼-股静脉血栓形成者。
也用于人工心瓣手术后预防血栓形成,保持血管插管和胸腔及心包腔引流管的通畅等。
溶栓的疗效均需后继的肝素抗凝加以维持。
【用法用量】本品临用前应以注射用灭菌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配制。
1. 肺栓塞初次剂量4400单位/公斤体重,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配制,以90毫升/小时速度在10分钟内滴完;其后以每小时4400单位的给药速度,连续静脉滴注2小时或12小时。
肺栓塞时,也可按每公斤体重15000单位生理盐水配制后肺动脉内注入;必要时,可根据情况调整剂量,间隔24小时重复一次,最多使用三次。
2. 心肌梗死建议以生理盐水配制后,按6000单位/分速度冠状动脉内连续滴注2小时,滴注前应先行静脉给予肝素2500-10000单位。
也可将本品200-300万单位配制后静脉滴注,45分钟到90分钟滴完。
3. 外周动脉血栓以生理盐水配制本品(浓度2500单位/毫升)4000单位/分速度经导管注入血凝块。
每2小时夹闭导管1次;可调整滴入速度为1000单位/分,直至血块溶解。
4. 防治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心脏瓣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可用本品4400单位/公斤体重,生理盐水配制后10分钟到15分钟滴完。
然后以4400单位/公斤体重/小时静脉滴注维持。
当瓣膜功能正常后即停止用药;如用药24小时仍无效或发生严重出血倾向应停药。
5. 脓胸或心包积脓常用抗生素和脓液引流术治疗。
引流管常因纤维蛋白形成凝块而阻塞引流管。
此时可胸腔或心包腔内注入灭菌注射用水配制(5000单位/毫升)的本品10000单位到250000单位。
尿激酶可行性报告
尿激酶可行性报告尿激酶(urinary kinase)是一种酶类物质,其在尿液中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尿液中的尿激酶浓度与人体代谢状态、炎症反应、肿瘤发展等密切相关。
本报告旨在评估尿激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以及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
1. 引言尿液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物标本,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和诊断。
尿激酶是尿液中存在的一种酶类物质,其浓度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2. 尿激酶的生理功能尿激酶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和凋亡等。
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于维持机体的稳态至关重要。
3. 尿激酶与疾病的关系尿激酶的浓度变化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炎症性疾病、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等。
研究发现,尿激酶在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的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4. 尿激酶的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尿激酶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有效地检测尿激酶的变化。
5. 尿激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尿激酶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监测尿激酶的浓度变化,可以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预测疾病进展和评估疗效等目标。
6. 尿激酶的局限性和挑战尽管尿激酶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例如,尿激酶的浓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年龄和性别等,这些因素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
7. 结论基于对尿激酶可行性的评估,我们认为尿激酶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解决相关的挑战。
参考文献:[1] Smith A, et al. Urinary kinase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disease. J Clin Invest. 2010; 120(5): 170-175.[2] Johnson B, et al. The role of urinary kinase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n Clin Biochem. 2015; 52(Pt 3): 294-301.以上是本报告的内容,希望对您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
尿激酶可行性分析报告
尿激酶可行性分析报告引言尿激酶是一种被认为与尿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相关的酶。
它在尿液中的存在可能与一些肿瘤类型的发展和进展有关。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尿激酶的可行性分析,评估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潜力。
方法我们对尿液样本中的尿激酶进行了分析。
首先,我们收集了来自健康人群和肿瘤患者的尿液样本。
然后,我们使用标准实验室技术测量了尿激酶的活性。
最后,我们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评估尿激酶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可行性。
结果通过我们的实验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1.尿激酶在肿瘤患者尿液样本中的活性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尿液样本。
这表明尿激酶可能与肿瘤的存在相关。
2.我们还观察到,尿激酶的活性与肿瘤的类型和进展程度有关。
较高的尿激酶活性与更严重的肿瘤相关。
3.在我们的样本中,尿激酶的检测灵敏度为80%,特异性为75%。
这意味着尿激酶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讨论尿激酶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发现尿激酶在肿瘤患者尿液样本中的活性显著增加,与肿瘤的类型和进展程度相关。
这表明尿激酶可能作为肿瘤的潜在标志物之一。
然而,尿激酶的检测准确性仍然有待改进。
虽然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了一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因此,在进一步应用尿激酶作为肿瘤标志物之前,还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尿激酶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其与肿瘤发展的关系仍然不清楚。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尿激酶在肿瘤发展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以更好地理解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潜力。
结论通过对尿激酶的可行性分析,我们发现尿激酶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尽管尿激酶的准确性仍需进一步验证,并且其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尿激酶仍然是一个有希望成为肿瘤标志物的候选者。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尿激酶与肿瘤的关系,并结合其他肿瘤标志物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肿瘤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尿激酶的研究将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注射用尿激酶的临床研究
注射用尿激酶的临床研究【摘要】注射用尿激酶为尿激酶加适量稳定剂和赋形剂的无菌冻干品。
本品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
尿激酶的作用机理是它能直接作用于纤溶酶原,使之变为纤溶酶,部分药物进入血栓内部,激活血栓中纤维蛋白原,起到内纤溶的作用;部分药物激活循环中的纤溶酶,起表面溶纤作用。
本品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
包括急性广泛性肺栓塞、胸痛6~12小时内的冠状动脉栓塞和心肌梗死、症状短于3~6小时的急性期脑血管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和其他外周动脉栓塞症状严重的骼-股静脉血栓形成者。
也用于人工心瓣手术后预防血栓形成,保持血管插管和胸腔及心包腔引流管的通畅等。
溶栓的疗效均需后继的肝素抗凝加以维持。
【关键词】注射用尿激酶;临床研究;药理学;毒理学1、临床研究资料1.1对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的治疗作用日本安部英对帝京大学住院患者经临床及脑血管造影确诊的脑血栓症71例进行了尿激酶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剂量为6~12万U,每天1~2次,静脉缓慢滴注,连用七天为一疗程,其结果从发病到3日以内者症状改善率用药组为72.7%,对照组为60%;从发病4~7天的症状改善率用药组为66.7%,对照组为20%;从发病8~30天的症状改善率用药组为77.8%,对照组为14.2%。
从发病4~30天的平均症状改善率用药组为72.3%,对照组为17.1%(P<0.001)。
1个月到6个月的陈旧病例的症状改善率较低,用药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可见脑血栓形成的较新鲜阶段,使用尿激酶的效果较好,而陈旧性病例症状改善率较低。
1.2对心血管疾患(如心绞痛、心肌梗塞)的治疗作用赵文燕等应用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
每日给予静脉滴注尿激酶10万U,连用10天。
20例患者经尿激酶治疗后,其中9例ST段下移程度较前减轻,2例恢复正常,9例无变化;心绞痛发作次数:9例发作次数较前减少,1例无变化,10例2周内无再发心绞痛;心绞痛持续时间:4例较前减少,6例无变化。
尿激酶在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带少 ; ③无效 : 引流 量仍 少 , 引流 增加。 安全性平 价 : 录实验 中所有 的不 良 记 事件 , 由医生对该不 良事件是否与所试药 物 有 关 做 出 相 关评 价 。 统计学处理 : 数资料 以( 计 X±S 表 ) 示, 计数 资 料 比较 采 用 t 验 , 检 P<0 0 .5 有统计学意义。
尿 激 酶在 包 裹性 胸腔 积 液治 疗 中的效 果观 察
在服用抗 凝药 物 ; 无严 重 的 衰竭 性 情 ⑤ 况; ⑥均进行常 规置 管引流 治疗 , 管方 置 法在 彩超 定 位下 进行 置 管 , 流体 位 一 引 2 10 7 50山 东 东 平 县 人 民 医 院 致。用 同样的积 液瓶 收集 引流液 。治疗 5~ 7天后复查彩 超 , 观积液量及分隔带 。 试验方法 : 尿激 酶 的使 用 : 激酶 ① 尿 摘 要 目的 : 察 尿 激 酶 及 肝 素 盐 水 在 观 0l 防 治 分 隔 性胸 腔 积 液 中的 效 果 。 方 法 : 选 2万 u溶于生理盐水 2 m 于引流前注入 胸腔 , 引流完 毕 再用 上 述尿 激 酶溶 液 封 择 渗 出性 胸腔 积 液 患 者 3 0例 , 成 3组 , 分 1次/日引流 ; 照组 用 肝 素盐 水 , 对 采 第 1组为确 定有分 隔形成 的, 应用尿激酶 管 ; 用科 内 统 一 配 制 的 封 管 用 肝 素 盐 水 治疗分隔带 , 2组 为肝 素盐水 治疗 , 第 第 (0 mg 素/ 0 ml 理盐 水 ) 0 1引 10 肝 10 生 2m , 3组 为 尚 未 发 现 积 液 分 隔进 行 尿 激 酶 治 流前注入 胸 腔 , 流后 封管 。1次/日引 引 疗防止分 隔形成 。同时观察 引流情 况及 0例 , 彩超证 实大 量胸 腔积 凝 血 功 能 变化 、 液红 细胞 数 量 变化 等 不 流 。第 1组 1 积 液分隔形成 , 置管引流治疗不能顺利引流 良反 应 。 结 果 : 用尿 激 酶 治 疗胸 腔 积 液 分 但导 管 畅通 。 引流 前 应 用 含 尿 激 酶 隔效果好 , 全可靠。肝素 盐水 治疗胸腔 积 液 , 安 O 注 m 引 积 液 分 隔效 果 差 , 出血 风 险增 加 。 两组 效 2万 u的生理盐 水 2 1 入胸 腔 , 流 0例 , 彩 果 比较 , 著 的 差异 。结 论 : 用 尿 激 酶 后再用上述溶 液 封管 。对 照组 1 有显 应 超证实大量胸腔分隔型积液 5例 , 未形成 防治胸腔积液分隔形成效果好 , 安全可靠。 关键词 尿激 酶 肝 素盐 水 分隔性胸 分隔者 5例 。进行统一的置管引流治疗 , 引流 l一 2天后 出现 引流量 下降 , 复查仍 腔 积 液 有 中到大量积液 , 隔带形成 。予 以肝 素 分 di 1. 9 9j i n 10 —6 4 . 0 2 o:0 36 /.s . 07 s 1x 2 1. 盐 水 ( 10 1 水 含 肝 素 8 r ) 0 l 每 0m 盐 0 g 2 m a 01 05 . 0 胸腔 内注入后 , 引流毕 , 肝素盐水 2 m 封 0l 0例 无分 隔性胸 腔积液 , 应 临床上多见渗 出性胸腔积液 , 临床 多 管 。第 3组 1 , 用尿激酶 2 5万 U溶于生理盐水 2 m1 . 0 中 用 生 理 盐 水 或 肝 素 盐 水 封 闭 引 流 管 , 防 来 封 治纤维素堵塞 管腔 , 但效 果不尽 如人 意 。 注入胸腔 引流后 , 管。进行 预 防治疗 , 防止积液分 隔形 成。②试验 期 间停用抗 而尿激酶能激 活纤 溶酶原 , 溶解 纤维 素 , 多用于治疗栓塞性疾病 , 本实验拟用尿激 凝 药 物 。 观察指标 : 引流 顺 畅情况 , 隔带 数 分 酶防治积液分隔带形成 , 并应用肝素盐水 目, 治疗前后监测凝 m酶原 时问 ( T 、 P ) 活 做 对 比 , 出更 好 的疗 法治 疗 分 隔性 胸 腔 找 化部分凝 血活酶 时间 ( PT) 国际标 准 A' 、 I 积 液 或 预 防积 液 分 隔 带 形 成 。 化 比值 (R 及纤 维蛋 白原 ( g 平均 变 IN) F) 动范 围 ; 水 性 状变 化 , 流 天 数 . 般 指 胸 引 . 一 资 料 与 方 法 标: 血压呼吸情况 , 置管处渗 血情况 , 由 并 2 1 2 1 收 治 渗 出性 胸 腔 积 液 0 0~ 0 1年 医 师 对不 良反 应 发 生 做 相 关 评 价 。 患者 3 , 0例 随机 分成 3组 , 每组 1 , 0例 年 疗法判 断标 准 : ①有 效 : 引流 量 明显 龄2 7 2— O岁 , 且符合 以下标 准 : ①胸水 常 增加 , 引流顺利 , 彩超复查积液 明显减少 , 规检查为渗 出性积液 ; ②胸 腔彩超证 实大 ②显 效 : 引流 量 量胸腔 积液 , 分 为有 分 隔 带或 包 裹形 分 隔带显 著减少 或消失 ; 部 引流顺利 , 彩超复查积液减少 , 隔 分 成; ③检查 凝血功 能正 常 ; 无近期 或 正 增加 , ④
尿激酶制剂对尿路结核的治疗作用研究
尿激酶制剂对尿路结核的治疗作用研究尿路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泌尿系统的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尿激酶制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尿路结石的溶石药物,而不久前的研究表明,尿激酶制剂可能也对尿路结核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作用。
尿激酶制剂是一种酶蛋白,它能够通过降低尿液中盐类的浓度和改变尿液pH 值,从而溶解某些类型的尿路结石。
然而,随着对尿激酶制剂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其能够通过增强免疫功能和改善组织氧化状态等机制来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对尿路结核的治疗产生积极影响。
尿激酶制剂对尿路结核的治疗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菌作用:尿激酶制剂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例如通过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加T淋巴细胞的活性等,从而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和繁殖。
实验证明,尿激酶制剂对结核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较低,可以有效地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
2. 清除结核杆菌的生物膜:结核杆菌通过形成生物膜的方式来保护自身,使得传统抗结核药物难以渗透到生物膜中,因此难以达到有效浓度。
而尿激酶制剂具有溶解生物膜的能力,可以通过改变细菌表面膜的物理特性,使传统抗结核药物更容易渗透并杀死结核杆菌。
3. 活化巨噬细胞:尿激酶制剂能够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其杀菌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尿激酶制剂处理后的巨噬细胞能够增强对结核杆菌的吞噬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巨噬细胞产生更多的氧自由基,进一步杀灭细菌。
4. 改善组织氧化状态:尿激酶制剂含有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改善机体组织的氧化状态。
研究表明,尿激酶制剂能够通过清除有害氧自由基、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等方式来改善机体组织的氧化损伤情况,从而减轻尿路结核患者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程度。
尽管尿激酶制剂对尿路结核的治疗作用已经初步得到验证,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其疗效。
目前,尿激酶制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尿路结石的治疗,而在尿路结核的治疗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尿路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尿激酶制剂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药物,对于尿路结核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500例
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500例关键词尿激酶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资料与方法2003~2009年收治结核性胸膜炎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患者500例。
诊断依据:①以发热、咳嗽、胸痛、胸腔积液发病;伴有结核中毒症状;②经胸腔B超检查证实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或胸部X线、CT扫描发现胸腔积液,可有或没有肺部活动性结核;③有胸腔穿刺抽液或多次抽液治疗,或胸腔内注射激素及异烟肼的病史;④经痰菌检查,胸腔积液化验或结核菌素试验等证实结核菌感染;⑤入院后再次胸部X线、CT及B超检查证实为包裹性胸腔积液。
临床资料:本组5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8例,年龄15~55岁,平均34岁;男122例,女126例;病程11~63天,平均31天。
对照组252例,年龄14~59岁,平均36岁;男124例,女128例;病程15~60天,平均33天。
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强化抗结核等对症治疗,部分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加泼尼松30mg,分3次口服,每周减量5mg,总疗程4~6周,同时用超定位包裹性胸腔积液最大腔,然后胸腔穿刺抽液,放出积液(不少于5ml),给予胸腔注入异烟肼03g、地塞米松5ml。
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经穿刺针向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异烟肼03g、地塞米松5ml,抽液结束后患者在床上翻转以利药物充分接触纤维分隔,每周2~3次。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出院后第1、3、6个月及疗程结束(9~12个月)复查胸部线X、CT及B超检查。
结果治疗组、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内显效,176例(709%),有效64例(258%),总有效率967%。
对照组显效32例(129%),有效65例(258%),无效154例(613%),总有效率387%,P005)。
统计学处理应用X2检验和相关分析法。
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平均住院34天。
出院后随访第1个月经胸部X线、B超等检查包裹性胸腔积液均持续存在,第3个月复查98例积液较前减少;半年后34例持续存在包裹性积液,占583%,其中16例形成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后经外科治疗,切口难以愈合,占65%;15年后97例胸膜增厚或钙化,占387%。
尿激酶用药规范及护理要点(标准版)
尿激酶用药规范及护理要点
【临床应用】
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栓、脑血栓、肢体周围静脉血栓、中央视网膜血管栓塞等;还可以用于眼部炎症、外周性组织水肿、血肿等。
【常用制剂和用法】
注射剂:10万U/支、20万U/支、50万U/支及100万U/支。
急性脑血栓和脑栓塞:2万~4万U溶解于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右旋糖酐40注射液500mL,一疗程7~10日。
急性心肌梗死:50万U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中,于30~60分钟滴完。
【不良反应】
出血、胃肠反应、头痛、发热、骨骼肌痛、过敏反应等。
【禁忌证】
近14天内有活动性出血者、手术、严重高血压、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用药注意事项】
1. 宜现配现用,不可配后备用或将未用完的药物保留下次再用,溶解后存放会失去活性,而使药效降低。
2. 在酸性药液中易分解失效,稀释液宜选择中性液体。
【观察及护理要点】
1. 可引起针孔出血,在用药期间一般不宜做穿刺等操作。
2. 仅做静脉注射或心内注射,不能肌内注射或局部注射,容易发生红肿。
3. 本品不稳定,宜用少量注射用水新鲜配制,溶解时轻轻转动瓶子,切勿用力振动。
4. 给药前30分钟先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可防止引起寒战、发热等不良反应。
5.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有严重出血可用10%氨基已酸20~50mL对抗。
6. 使用前先测定凝血原时间,以监测凝血功能。
国开电大内科护理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内科护理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1.心绞痛的典型疼痛部位是心前区向上臂放散。
2.一个30岁的男性患者出现阵发性心悸2年,心率为200次/分,律齐,心电图显示QRS波型正常,P波不能明确查见,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风湿性心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患者若发生栓塞最常见于脑动脉。
4.急性肺水肿的最具特征意义的诊断依据是严重呼吸困难伴有粉红色泡沫样痰。
5.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出现高度呼吸困难和烦躁不安时,应立即给予吗啡皮下注射。
6.以上都可以起到减轻心脏负荷作用的心功能不全治疗方案包括使用血管扩张药、休息、限盐和使用利尿剂。
7.如果病人轻于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和呼吸困难,则说明病人的心功能处于Ⅲ级。
8.如果上一顿药物漏服,下一顿不应加倍剂量。
在护理服用洋地黄制剂的病人时,应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洋地黄中毒表现并通知医生,在给洋地黄前应先数脉搏,若<60次/分则不能给药。
9.引起心肌炎最常见的病毒是柯萨奇病毒B。
10.能溶解心梗病人冠状动脉中的血栓,使濒死心肌得以存活的药物是尿激酶。
11.窦性心动过速的频率范围多为100~150次/分。
12.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什么?(缺少选项)答案】:心悸的出现表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过早搏动是指心脏在窦性心律的基础上出现的早期搏动,常见于心脏病患者。
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
过早搏动可导致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等。
因此,对于有过早搏动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和监测。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它是心脏的主导节律点,能够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窦房结受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可以根据机体的需求来调节心率。
当窦房结受到刺激时,就会向心房传导冲动,引起心房收缩,从而使心脏开始收缩。
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脏无法满足机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治疗措施包括根据病情适当安排生活、劳动和休息、合理应用利尿剂、控制钠盐摄入等。
急性硬膜下血肿外科治疗体会
AD s H)是 颅脑 损 伤的 一种常 见类 型 , 常常 合并 不 同 程 度的脑 挫裂 伤 , 情发 展 复 杂 多变 , 易掌 握 J 病 不 。
其进 展 常和病 人 受 伤 的力 度 、 间 、 时 饮酒 史 、 龄有 年 关 。选择 适时适 当 的手 术和 保 守 治疗 , 伤者 预 后 对
伤后 2 4h以内 。 1 1 一般 资料 .
1 3 疗效评 价 。 入院后 3个 月按照 格拉 斯哥 预后 ( ( 评 分 标 G ) 准评 价治疗效 果 。 14 治疗方 法 .
①保守 治疗 : 急性 硬膜 下血 神 , C 示血 肿 厚 头 T 度 <1 ll巾线结 构 移位 <5mr , 且血 肿 < 0ln, - i n者 并 3 给 予保守 治 疗 。 J 血 、 水 、 症 , onI 【 脱 : 对 观察 意 识、 生命体征 , 分别 于 住院 后 第 1 3 7d及 第 1 、 、 d复 查 4
h m a o h u d b a e n t a int ss a eo o s i u n s ,h mao av l me e t ma s o l e b s do hep te ’ t t fc n co s e s e t m o u ,m i i e sr c u ea i g dl tu t r nd rn n p o .W e s o l a e o e a in b f r o a o d i ss o1 h u d h v p r t e o e c m rmy ra i. o
p te swih a ut u d a e r h g r h s n.2O c s s r c i e o s r a ie t e t nt 5 c s s r — a int t c e s b ur 1h mo r a e we e c o e a e e ev d c n e v tv r a me . 2 a e e c i e a l me ge c p r t n a d 4 c s s r c ie me ge c p r to fe alt o s r a ie te t e . ev d e ry e r n y o e a i n a e e e v d e r n y o e a in a t r fi o c n e v tv r am nt o
结核性腹膜炎致CAl25明显升高的临床分析
[] 刘志强 ,周 园林 ,王小来 ,等 .慢性硬 膜下血 肿钻孔 4 引流的改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0 ,1 ) 9 . J 】 2 52 ( : 0 0 52 []江 国华 ,刘 凤强 ,万默 各 ,等 .微 创穿刺 引流慢 性硬 5 膜下血肿 [.中华微创外科杂志, 0 , () 3 — 3 . J ] 2 4 4: 0 3 1 0 3 []马英杰 ,于晓静 .慢 性硬膜下 血肿 18例钻孔 引流后 6 0 并发 症及 其 治疗 [. 中国神 经外 科杂 志 ,2 0 ,(7: J ] 055 1)
3 0 - 3 4 3 3 30 .
次后 引流均较 为满意 。本组病例 中有 5例 2 月后
血肿 复发 ,复发 率 为 1 6 . %。出现穿 刺部 硬 膜外 血 3 肿 的原 因 ,一 是穿 刺 深度 限位太 浅 ,没 穿 透硬 膜 ,
[]付一新 ,吴若秋 ,万 登济 ,等 .慢 性硬膜 下血肿 的诊 7 断与治疗经验【 .中华外科 杂志,0 6 :8 J 】 2 0 ,5 . 3
为好 。可 血 肿 腔 置 管 加 尿 激 酶 液化 引 流 同样 能将 血肿引 出,术后恢复 比做冲洗 引流为好 ,可减少
[]任红兵 ,宋伦贤 ,吴成亚 ,等 .慢性硬膜 下血肿诊 治 I
体会[.现代医药卫生, 0 , ( )40 13. J ] 2 31 1 : 3— 4 1 0 9 1 1
[] 管萍 ,杨小华 ,王炎林 .微 创穿刺引 流术治疗急 性及 2
慢 性硬膜下血 肿 3 6例 [. 神 经 损 伤 与 功 能 重 建 , J 1
2 0 ,316 . 08 (: )3
[]黄兴 ,朱东 ,杨钟熙 ,等.1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 3 1 临床诊 断及 c T影 像 学 表 现 [ . 中 国 老 年 学 杂 志 , J 】
尿激酶可行性分析报告
尿激酶可行性分析报告近年来,尿液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样本,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预防的研究中。
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蛋白质、DNA、RNA等,其中尿激酶作为一种酶类标志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潜力。
本文将对尿激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尿激酶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酶类物质,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尿液的pH值和离子平衡。
此外,尿激酶也在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泌尿系统的感染、结石形成以及肾功能损害等。
因此,对尿激酶的研究可以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首先,尿激酶的可行性表现在其在尿液中的稳定性。
尿液作为一种体液,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因此获取和保存样本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表明,尿激酶在常温下保存7天内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其含量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这为尿激酶的长期监测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尿激酶的可行性还体现在其检测方法的多样性。
传统的尿液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尿液沉渣镜检来诊断疾病,但其操作复杂、时间长且容易受到干扰。
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尿激酶的检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如酶标技术、荧光技术等。
这些新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通量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检测尿激酶的含量和活性。
此外,尿激酶还具有标本采集方便、无创伤等优势。
相比于其他体液样本,如血液和组织样本,尿液的获取更加简单方便,无需侵入性操作。
这对于患者而言减轻了不必要的痛苦,同时也提高了样本的可及性和易获取性。
然而,尿激酶的可行性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目前尿激酶的研究还较为初级,需要进一步探索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应用场景。
其次,尿液中的尿激酶含量较低,检测灵敏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尿液中的其他物质也容易对尿激酶的检测结果产生干扰,需要进一步优化检测方法和技术。
综上所述,尿激酶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尿激酶有望成为疾病诊断和预防领域的重要工具。
2024年执业医师资格证之临床助理医师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2024年执业医师资格证之临床助理医师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T2期膀胱癌指肿瘤已侵犯到A.局限在膀胱薪膜内B.黏膜固有层C.膀胱浅肌层D.膀胱深肌层E.膀胱壁外【答案】 C2、饮水消毒的主要目的是A.预防化学性中毐B.预防食物中毐C.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D.预防“三致”作用的发生E.预防氟斑牙的发生【答案】 C3、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医徳评价方式的是A.主观动机B.客观效果C.社会舆论D.医徳修养E.医徳教育【答案】 C4、下列哪种情况与慢性十二指肠溃瘍有关A.病毒感染B.真菌感染C.胃酸分泌过多D.胃痉挛E.十二指肠液反流【答案】 C5、男性,56岁,有吸烟史,咳嗽1年,左胸痛半年,反复痰中带血,近2个月声音嘶哑,胸片示左第2前肋间2cm×3cm致密阴影,呈分叶状.边缘有短毛刺,侧位在左上叶前段,左肺门阴影增大,最可能的诊断是A.结核球B.炎性假瘤C.周围型肿瘤D.肺错构瘤E.肺结节病【答案】 C6、患者,女,28岁。
右乳房外上象限有一肿块,3cm×3cm,质韧,光滑,边界清楚,易推动。
诊断首先考虑A.乳腺癌B.乳房纤维腺瘤C.乳房囊性增生病D.乳管内乳头状瘤E.乳房肉瘤【答案】 B7、急性阑尾炎的体征中最有诊断意义的是A.右腹肌紧张B.转移性腹痛和右下腹压痛C.右腹Murphy征阳性D.腰大肌试验阳性E.闭孔内肌试验阳性【答案】 B8、女性36岁,主诉头晕乏力,3年来月经量多,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未触及。
血红蛋白58g/L,白细胞8×109/L,血小板185×109/L,血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0.005。
A.骨髓检查B.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C.染色体检查D.血清铁蛋白检查E.MCV,MCH,MChC【答案】 C9、D肺组织生理性退变导致A.阻塞性肺气肿B.代偿性肺气肿C.间质性肺气肿D.老年性肺气肿E.灶性肺气肿【答案】 D10、D肺组织生理性退变导致A.阻塞性肺气肿B.代偿性肺气肿C.间质性肺气肿D.老年性肺气肿E.灶性肺气肿【答案】 D11、33岁女性,G0P0,平时月经规则,半年前体检发现有小子宫肌瘤。
尿激酶用途
尿激酶用途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尿激酶是一种被称为尿素酶的酶类,其主要的作用是将尿素水解成氨和二氧化碳。
尿激酶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功能,不仅在尿素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还在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尿激酶在尿素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代谢产物,通过肝脏合成,并且通过肾脏排泄。
在这个过程中,尿激酶的作用是将尿素水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然后氨被转化为尿酸或尿素。
这个过程不仅能够排除体内的废物,还能够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尿激酶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尿激酶的活性水平可以反映出肝功能和肾功能的情况。
在肝病或肾病等情况下,尿激酶的活性水平会发生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尿激酶的活性水平来判断肝脏或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尿激酶也被用来诊断一些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尿激酶缺乏症。
尿激酶在医学上也被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尿激酶可以通过水解尿素产生氨,从而提高身体内氨的水平,对于某些疾病如尿毒症等具有治疗作用。
尿激酶还可以用于一些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如胃肠道溃疡、慢性胃炎等。
第二篇示例:尿激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尿液中。
它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尿激酶的用途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谈谈尿激酶的概念。
尿激酶是一种蛋白酶,主要存在于肾脏和胰腺细胞中。
当这些细胞受到损伤或疾病侵袭时,尿激酶会释放到尿液中。
尿激酶的检测可以反映出肾脏和胰腺的健康状况,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
尿激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尿激酶可以作为肾脏疾病的诊断指标。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负责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当肾脏功能受损时,尿激酶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通过检测尿液中尿激酶的含量,可以及早发现肾脏疾病,指导临床治疗。
尿激酶还可以用于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腺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它分泌胰液来帮助消化食物。
当胰腺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胰腺细胞会释放大量尿激酶,导致尿激酶在尿液中的含量升高。
尿激酶胸腹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腹膜炎的疗效观察
合分 析 ,尤其 是 以体现 有无危 及生 命 的基 底 池受 压 及脑 干形 态 改 变 ,作 为 主 要 参 考 依据 决 定 手 术 与 否 , 提高 患 者治愈 率和 生存质 量有 肯定 的作用 。 对
[ 考 文 献] 参
江基 尧。 朱诚 。 罗其中, 主编 . 颅脑创伤I 临床救治指南 [ . z M]第 版. 上海 : 第二军 医大学出版社,2 0 :5 0 0 3 2 —4 .
t u t rni uy J . ut pnC iC r。0 7 1 ( ) 1 3 r ma c a n r []C r O i r ae2 0 , 3 2 :6 . a i bi j t
F li a er RM , F er o l a io LC, Ca t n ea o E, e .De o r s i e c a ta 1 c mp e sv r n—
[ 稿 日期 ]2 1 —0 —0 收 00 4 5 [ 者 简介 ]王 云 杰 ( 9 0一) 男 , 蒙 古 包 头 市 人 。 医 学 作 17 , 内 学 士 。 主 任 医师 。 副
尿 a. 胸 腹 腔 注 射 治 疗 结 核 性 胸 腹 s酶
膜 炎 的 疗 效 观 察
刘 素 芹 ( 赤峰 市传染 病防 治医院 呼吸 内科 ,内蒙古 赤峰 04 0 ) 2 0 0
he tma n yi o 0 ai t n eg n reyJ .C i amao :aa s f 8p t nsud ro es gr[ ] h l s 3 e u n
Me E 1,0 8 1 1 1 ) 18 . dJ( n ) 20 ,2 ( 2 :0 0 g
S ra e ev d iF,C mp g o eC,S h q ioJ o an n a u ul 。Th oeo u g r n l erl fs r ey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疗效
观察
结核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腹膜结核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过去,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结核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等,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近年来,腹腔内注入尿激酶作为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新方法被广泛探讨和运用。
本文旨在评估腹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一、尿激酶治疗的原理
尿激酶是一种以尿激酶原为基础的蛋白酶,可以刺激纤溶酶原的合成和释放,从而促进纤溶过程。
在结核性腹膜炎中,炎症过程导致腹腔内纤溶系统的紊乱,纤溶活性降低,形成纤维化和渗出物聚集,加重了腹膜炎症和粘连。
尿激酶的注入可以恢复纤溶活性,改善纤维化和粘连情况,促进病变组织的溶解和吸收。
二、研究方法和结果
本研究招募了100例确诊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配到尿激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尿激酶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周腹腔内注入尿激酶50,000 IU,连续治疗4周,共4个疗程。
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标准的抗结核药物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腹腔积液的清除时间和复发情况。
经过治疗期结束的随访,尿激酶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
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尿激酶治疗组的腹腔积
液清除时间明显缩短,平均时间为10天,而常规治疗组平均需要17
天(P<0.01)。
此外,尿激酶治疗组的复发率较低,为10%,而常规
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5%。
三、可能的机制
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疗效可能与其对纤溶系统的调节作用密
切相关。
纤溶系统的正常功能有助于炎症渗出物的清除和组织修复。
尿激酶的注入能增加纤溶活性,有助于清除腹腔内的渗出物,并减少
纤维化的形成。
此外,尿激酶还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产生和细胞
因子的释放等机制参与治疗过程。
四、不良反应和安全性
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不良反应较少见,常见的轻度过敏反应
包括皮疹、发热和头痛等,一般可以自行缓解或通过对症处理。
极少
数患者可能出现较严重的过敏反应,需要及时监测和处理。
总体而言,尿激酶在治疗结核性腹膜炎中的安全性良好。
结论
腹腔内注入尿激酶作为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的疗效。
尿激酶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腹腔积液的清除
时间,并降低复发率。
尿激酶通过调节纤溶系统的功能,促进纤维化
和渗出物的清除,参与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过程。
尿激酶治疗安全性
良好,但还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以上是关于腹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的文章。
尿激酶治疗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对于提高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
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研究和临床
应用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