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简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式太极拳简史
杨式太极拳起源于19世纪中叶(清道光年间),至今不过150年左右,但杨式太极拳已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成为亿万人民强身健体的好方法。

下面由店铺给您介绍:杨式太极拳简史。

欢迎阅读!
杨式太极拳简史
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福魁(1799~1872),字禄禅,出身于河北广平府永年县城南关的一个农民家庭。

永年县学武之风源远流长,杨禄禅从小就学练少林拳。

农闲时,他常在县城西大街一家粮食店打短工。

有一天,一个恶棍闯进粮食店隔壁的太和堂药店,欺侮药店掌拒陈德瑚不是本地人,硬要廉价购买珍责药材,一边骂、一边要挥拳动武,只见陈德瑚把手一举,那恶棍随即跌到街上。

杨禄禅一见十分惊奇,过几天就向陈德瑚讨教拳术。

陈德瑚起先总是含糊推辞,后来见杨禄禅为人忠厚、满腔热忱,才向杨禄禅介辞说,本人是河南杯庆府温县陈家沟人,那儿有很多人学练太极拳,也叫沾绵拳。

我的师父是同族的陈长兴,他的拳术才是天下第一。

杨禄禅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即托陈德瑚介绍到河南陈家沟拜了陈长兴为师。

杨禄禅在陈长兴的指导下,不分寒署刻苦磨练。

六年以后,他带着出众的拳术,回到家乡。

当时永年县学拳的人很多,其中有个颇负盛名的人扬言:禄禅学艺回来了,我要请教一番。

后来双方比试了一下,杨禄禅被对方击败。

但杨禄禅不甘失败,发奋再往陈家沟学艺,又刻苦学了六年。

当他再次回到家乡时,正好过年,附近的邻居借贺年之际,与杨禄禅较量,都没人能胜他,大家都说老禄这次真学到本事了。

但当地一个姓武的官宦人家,有一位曾和陈家沟人有亲戚关系,也学了各种拳术。

他听说杨禄禅回家,提出要比试一下,结果不分胜败。

杨禄禅觉得自己还是不行,于是三进陈家沟,随陈长兴又学了三年。

杨禄禅为学太极拳之真传,三进陈家沟的精神深深感动了陈长兴。

陈长兴在暗暗试探并考验了杨禄禅的学艺意志和为人品质之后,终于将他的一身真力夫教给了杨禄禅。

又过了两年,陈长兴对杨禄禅说,你可以回去了,这次回去可没人敢招惹你了。

杨禄禅一回到家乡,人
们都来看他与别人交手,不知怎么的,只见他一拱手,就把对手拱到身后去了。

于是,大家都说杨禄禅真的把货办来了(意即学到了真功夫〕。

杨禄禅三进陈家沟学拳18年,学到了陈长兴的真功夫后并不满足,自己又不断地钻研和苦练,终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成为当地的著名人物。

不久,杨禄禅应远房亲戚武汝清的邀请去北京教拳。

武汝清是清道光进士,当时任刑部员外郎。

在北京城里,杨禄禅先是随武汝清到富豪张某的公馆做客。

张某先开小店,绰号“小铺张”,后暴发致富。

张公馆就是他们官绅富豪寻欢作乐的场所,那里还雇有武术教师数人,教一班富家子弟学武练拳。

在初次会面的宴席上,小铺张见杨禄禅身材痩小,便有些看不起’把杨禄禅排在一班彪形大汉的武师之后。

席间,小铺张问道:“杨先生,你的绵拳能不能打人?”杨禄禅说:“我这绵拳除了铜人、铁人、石头人不能打,父母生的有血有肉的都能打。

”小铺张又说:“那么,你能不能与在座各位比试一下呢?”杨禄禅说:“好,我就和各位师傅亲热亲热(意即过过招)。

”于是,在座的人都到了园子里。

比武开始时,一个拳师气势汹汹直奔杨禄禅而来,只见杨禄禅略一举手,那个拳师就即刻跌到几丈远的地方。

另一个拳师一见,便说“他不行,我来!”又打了过来,也不过一招,就见跌了出去,其余的拳师就不敢再比了。

小铺张一见大惊,马上吩咐重新用银器摆酒席,要请杨禄禅坐上首。

但杨禄禅见主人前后态度判若两人,很不以为然,于是愤然离席,扬长而去。

杨禄禅在张家比武一事传开以后,不断有人慕名而来,要与他比试,但都败在他的手下。

于是,北京城内提起杨禄禅,都称他为“杨无敌”。

后来,武汝清介绍了不少王孙公子随杨禄禅学习太极拳,使太极拳在北京城内广为流传,而当时官宦人家也以能请到杨禄禅为荣。

就这样,杨禄禅带着他的两个儿子杨班侯(1837—1892)和杨健侯(1839—1917)长期住在端王府中教拳,直到晚年才回到家乡。

杨班侯是杨禄禅的第二个儿子,自幼即随父学武,练就一身好功夫。

他虽然脾气急躁,但性格刚直不阿。

有一次,北京来了个打过七省擂台、人称“万斤力”的拳师,声称要与杨禄禅比个高低。

杨家父
子得知这个消息后,杨禄禅认为不必理睬,而杨班侯却对父亲说:“我们开的店里有货,人家来买,你怎么能不卖呢?(意即我们有的是真功夫,怎么不能和别人较量呢〕”于是杨班侯一人去与“万斤力”约定在西四牌楼比试功夫,并立下生死文书。

到了那天,“万斤力”以其发达的肌肉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同时人们也为书生一样痩小的杨班侯担忧。

比赛开始时只见“万斤力”一拳扑来,杨班侯一闪身躲开但当“万斤力”再次进击向杨班侯面部袭来时,只听杨班侯一声喊,大家还没看清,“万斤力”已被踢出数丈外,而且被杨班侯一个分脚踢在裆中,当场身亡。

而当人们还在赞叹时,杨班侯已从容不迫地回端王府了。

杨禄禅的第三个儿子杨健侯,拳术刚柔并济,特别善于使巧劲,对刀、剑和枪等也极为钻研。

他性格温和,在比赛和练武时,对任何人都不轻视,所以每次比赛他都能取胜。

杨家的第三代学武者有杨班侯的儿子杨凌霄,字兆鹏,跟杨班侯的徒弟陈秀蜂学艺,后来又随堂兄杨澄甫学拳,而后在浙江绍兴和广西等地教拳。

杨健侯的长子杨兆熊,号少侯,自幼学拳,以散手为最优,动作迅速,拳架沉着,一生坚持锻炼。

而杨健侯的第三个儿子杨兆清,号澄甫,聪敏过人,深得父亲杨健侯的亲授,艺精技高,终于成为杨式太极拳的一代宗师。

杨澄甫(1883—1936)在父亲的教诲下,一直在北京埋头学艺。

直到杨健侯逝世后,他才应邀南下,先后在武汉、南京等地教拳。

1928年,他应张之江邀请在南京任教于中央国术馆,后来又应张静江邀请到杭州任浙江省国术馆教务长。

杨澄甫1930年定居上海,出版了《太极拳体用全书》,1932年又应陈济棠和李宗仁之邀去广州教拳,两年后回到上海。

杨澄甫在杭州任浙江省国术馆教务长时,馆中有一练太乙拳的拳师高守吾一贯轻视杨家太极拳,经常对杨澄甫出言不逊。

一日,杨澄甫忍无可忍,与高守吾争执口角,高守吾持长枪要与杨澄甫较量,杨澄甫执长枪只轻轻一扣,高守吾的枪即脱手而出,飞落在地上,高守吾一见傻了眼,顿时羞愧得无地自容。

杨澄甫性情温和,拳术绵里藏针、刚柔相济,具有放得开、收得拢,舒展大方的特点,所以为许多人所欣赏和仿效。

杨禄禅虽然是陈长兴的传人,但他并不墨守成规,又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作了发展,使之更合理化、大众化,并使之老少皆宜,都能练习,当时人称“杨式太极拳”。

杨家太极拳经过杨禄禅及其子两代人的不断切磋、改进,直到孙子杨澄甫的手里才正式定谱,形成了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的杨式太极拳。

也正是由于杨家三代人的努力,才使太极拳这一传统的拳种得到推广、发展和广泛流传,并使太极拳有了丰富多彩檢流派:如杨禄禅所传武汝清胞弟武禹襄,创编了武式太极拳;武禹襄传外甥李亦畲再传郝为真,又创郝式太极拳;郝为真又传孙禄堂,创孙式太极拳;杨班侯所传全佑,全佑又传其子吴鉴泉,创吴式太极拳。

因此,可以这样说,杨式太极拳是武式、郝式、孙式和吴式太极拳之根。

1956年国家体委又采取流传面最广的杨式太极拳创编了一套简化太极拳,当时采用的拳谱拳照等资料就是由傅钟文提供的。

此后的八十八式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等,都是国家体委根据杨式太极拳整理创编的,正如武术史学家唐豪先生所说:“杨式太极拳和推手作出的贡献最多,开展面最广。


在杨式太极拳发展的150年里,杨禄禅传授了杨班侯、杨健侯、王兰亭、武禹襄等人,杨班侯传授了万春、凌山、全佑、侯得山、陈秀峰、张信义、李莲芳、张印堂、教莲堂、纪老福等人,杨健侯传授了杨少侯、杨澄甫、许禹生、刘胜魁、张义等人,杨少侯传授了刘希哲、徐岱山、田兆麟、尤志学等人。

杨家三代致力于太极拳的推广和流传,桃李满天下,尤其以杨澄甫的传人最多,除了他的儿子杨振铭、杨振基、杨振铎、杨振国之外,还传授了拜门弟子陈月坡、阎仲魁、尤志学、崔毅士、王旭东、牛春明、李椿年、王景星、张庆林、郭子荣、陈微明、姜廷宣、刘东汉、张钦林、傅钟文、武汇川、田兆麟、董英杰、褚桂亭、郑曼青等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