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京剧观后感
![《红灯记》京剧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7f8de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c.png)
《红灯记》京剧观后感京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一直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京剧《红灯记》,这部经典的京剧作品让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演员表演精湛,形象鲜明演员在《红灯记》中的表演可谓精湛,每一位演员都能准确地把握角色的特点和性格,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的形象。
尤其是主演扮演西施的程派老生张君秋先生,他的稳定且经验丰富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君秋先生不仅在演技上表现出色,而且他的发音和身体语言都非常到位,使观众能完全融入他所扮演的角色之中。
制作精良,舞美效果出众《红灯记》的舞美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舞台布景利用色彩的对比和搭配,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尤其是红色和黑色的运用,使整个舞台显得温暖而深沉。
此外,服装的设计也非常讲究,每个演员的服装都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从头到脚都彰显出了京剧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
剧情紧凑,情节引人入胜《红灯记》的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剧中以西施的命运为主线,将历史人物与京剧艺术巧妙结合,通过对西施一生的追求和悲剧命运的揭示,让观众在情感上得到极大的共鸣。
剧中的经典场景如西施初入宫、相国府上演的花石纲、西施卖身等,都极大地展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王朝的宫廷之中。
京剧的独特魅力观看《红灯记》这部京剧作品,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
京剧的表演艺术不仅包括声乐、舞蹈、表演等多种元素,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京剧中的唱腔、表演动作和舞台布景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推敲的,每个动作都有独特的含义和象征意义,通过这些细节,观众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艺术表演,更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总结通过观看京剧《红灯记》,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演员的精湛表演、舞美效果的出众和剧情的引人入胜,都使我对京剧的艺术价值和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观看京剧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希望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京剧这一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63c6c6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7.png)
红灯记观后感观后感:红灯记红灯记是一部由刘蔚执导,张国荣、周慧敏等主演的香港电影,于1991年上映。
影片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
通过轮回转世的方式,描绘了红灯记饭店里发生的一系列动人情节。
我在观影后深受触动,以下是我的个人观后感。
首先,红灯记的剧情设计非常巧妙,将现代的爱情故事与旧时代的上海风情相结合,营造出了一种别样的浪漫与怀旧之感。
影片以红灯记饭店为主线,交织了多个角色的命运,通过红灯记这个象征性的地方,探讨了爱情、命运、生死等诸多主题。
故事情节既真实又令人感动,令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其次,影片的画面表现非常出色。
导演通过精心布置的场景、精致的道具,完美再现了上海满满的怀旧氛围。
旧式的建筑、老式的电话亭,再加上服装、化妆等方面的精心处理,让观众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同时,导演运用了特殊的色彩调配和灯光效果,给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整部电影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令人陶醉其中。
此外,影片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
《红灯记》主题曲《今生今世》由张国荣演唱,曲调悠扬动听,歌词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
这首歌与影片的剧情紧密结合,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深入的感受。
除了主题曲,影片中其他配乐也都很考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音乐与画面的融合,使整部电影更加具有感染力。
最后,红灯记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张国荣和周慧敏在影片中塑造了深刻的角色形象,他们的演技令人赞叹。
张国荣饰演的丝丝情长的雪溪和周慧敏饰演的红豆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人的精彩演绎使得影片更加富有感染力,令人为他们的命运黯然神伤。
总的来说,红灯记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它融合了浓郁的怀旧情怀和深刻的爱情主题,通过精彩的剧情、出色的画面表现、动人的音乐和精湛的演员表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虚实交错的梦幻世界。
观影之后,我对于爱情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也对于那个旧时代的上海充满了向往和感动。
这部电影令我沉浸其中,难以忘怀。
红灯记读后感
![红灯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d3e90a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d.png)
红灯记读后感红灯记是一部备受争议的小说,作者柴静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起大落。
在这本书中,柴静透过一个寻找真相的过程,让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读完红灯记,我深感震撼,不禁思考着中国的现状和未来。
首先,红灯记中所描述的社会现象深入人心。
小说中描绘了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生活出路。
柴静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展示了当代城市人与农民工之间的巨大鸿沟,这在社会上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
农民工的劳动果实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他们的权益被剥夺,物质和精神层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这种社会现象令人深思,我们应该如何改善这种状况,让城镇和农村的人们能够共享发展的成果?同时,这种深刻的社会分化也引发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
其次,红灯记揭示了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柴静毫不掩饰地指出了中国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失误和不公平。
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中的弊端,揭示了中国特色的“市场体制下的专制主义”所带来的问题。
红灯记使读者认识到,对厌倦权力的渴望,对权力的独裁和腐败的抗议,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变革的核心议题。
这让我想到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让中国能够实现持久的繁荣和稳定?此外,小说中也对中国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警示。
柴静揭露了中国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使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我们现在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红灯记中,柴静不仅仅是展示了问题,更是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她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认为只有改革才能让中国走向更好的未来。
她还呼吁每个人都要担负起责任,积极参与到社会变革中。
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着我们每个人,让我们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改变的力量,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红灯记让我认识到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困境,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
观看红灯记有感
![观看红灯记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e881422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a.png)
观看红灯记有感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备受瞩目的电影《红灯记》。
这部电影以它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表演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不禁被电影中包含的深刻主题和饱含情感的故事所打动。
以下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电影所呈现出的对人类情感的深度剖析。
《红灯记》讲述了一个凡人的生活故事,但却以饱含情感和赤诚的方式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渴望。
观众们在电影中见证了主人公在各种困境和挣扎中的真实反应,无论是痛苦、愤怒还是迷茫,都表现得异常真实而感人。
这种真实性使得观众们能够与主人公产生共鸣,同情他们的遭遇,并思考自己在类似情境下的表现。
其次,电影给予观众的启示是对于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反思。
《红灯记》中的主人公因为种种原因,屡受打击和困扰。
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对生活和爱的追求,而是选择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困境。
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影响了观众,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电影中的人物给予了我们鼓励和启示,要坚持梦想、克服困难,并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第三,电影还引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电影中细腻地描绘了贫富差距、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等等社会问题。
通过展示这些问题的现实性和深远影响,电影让观众们反思当今社会的现状,并激发了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思考。
这引发了我对于社会平等的关注,让我想要倡导公正、奉献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最后,我想强调电影的艺术价值。
《红灯记》以其独特的拍摄手法、细腻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表演而备受赞誉。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的力量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情感的共鸣。
电影致力于拍摄细腻感人的画面和场景,并通过影像的语言表达出主题和情感。
这引发了我对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思考,以及对艺术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启发力的认识。
总之,观看《红灯记》给予了我许多感悟和思考。
它通过深入的人物剖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引发了我对一系列社会和个人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教育学习文章】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教育学习文章】京剧《红灯记》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b62d1e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d.png)
【教育学习文章】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又被称作“红色京剧”,在这里我觉得“红色”一词有一语双关的含义。
表层的意思就是剧中主角的脸色是红的,在京剧中,“红脸”代表的是一种忠勇、正直。
李玉和的脸是红的,李铁梅的脸是红的,李奶奶的脸是红的,甚至田慧莲嫂子婆媳二人的脸也是红的。
深层的“红色”呢就是指抗日战争,“红色京剧”即是指明了属性,是描述抗日的京剧。
然而这只不过是我的猜想和脑补。
《红灯记》成型于一个落后贫穷的年代,但演员们的演技却丝毫不显马虎。
在那个没有现代技术来为之增色、渲染的年代,全屏演员的肢体动作,眼神来还原作品,传达作品所表达的感情。
看李玉和的眼神特写,眼神透出的是果敢、正直、坚定。
除此之外,里面的台词也很有意思,每一句都暗藏深意,特别是李玉和被捕那一场,与日寇鸠山的唇枪舌剑,两人你来我往对仗似的对话,未提及密电码一字,却句句暗指密电码,台词之精湛,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
剧中的唱词更是余音绕梁,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最喜欢的是李玉和被捕前嘱咐李奶奶和小铁梅的那一段,很激情,是全剧中的高潮部分,每一句的唱词亦是颇含玄机。
我反反复复听了许多遍,仍不觉腻耳。
“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意在说革命形势严峻,让李奶奶保护好密电码。
“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意在指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
让小铁梅等候胜利的好消息。
看完《红灯记》,觉得它很切合当下,“不忘初心跟党走”,《红灯记》不就是一个让我们记住党,记住那段抗战岁月吗?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红灯照亮前行的路。
红灯记观后感_作文500字_观后感_
![红灯记观后感_作文500字_观后感_](https://img.taocdn.com/s3/m/36d260f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9.png)
红灯记观后感红灯记有节目,有京剧,有电影,你看了哪样呢?那么,先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红灯记,希望你喜欢。
红灯记观后感篇一利用周末,又把20xx年《空中剧院》录制的,李阳鸣版现代京剧《红灯记》欣赏了一遍。
真精彩啊!百看不厌!李玉和,李奶奶,每一个演员,出场哪怕只有几分钟,都能让自己塑造的人物立起来,他们的每个唱腔,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处理的那么细腻,分寸拿捏得那么合适,都那么耐捉摸,那么有味道,可圈可点,让人过目难忘。
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们,向你们致敬!美哉李阳鸣!美哉张静!美哉宋艺璇!美哉胡斌!美哉张兰,刘魁魁!美哉张好强!美哉!……所有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破烂市儿粥棚的演员,您的一句念白:“没法儿活呀!”一下就让我红了眼圈儿。
在整部剧中,我喜欢每个演员的每一个表演,如果说我个人最喜欢的,比如李阳鸣,他身姿挺拔,充满英雄气,但又不失沉稳,他演唱的《一路上多保重》的情深意切,《党教儿做一个刚强铁汉》的昂扬,雄壮;武生出身的李阳鸣在难度很大的唱段中,个别高音有小瑕疵,但瑕不掩瑜,他表演依然堪称完美。
扮演李奶奶的著名京剧老旦演员张静,表演堪称老辣,尤其在重头戏痛说革命家史一段的表演,经典啊!表演,演唱,念白,节奏,丝丝入扣,情感饱满,一场表演下来,给人酣畅淋漓之感,给观众特别美好的艺术享受。
这一版《红灯记》是我的最爱之一。
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及对人物性格的精雕细刻,让她的品质格外出类拔萃。
作为一个不甚懂行的新戏迷,在对国粹京剧艺术膜拜的同时,深深地祝福所有曾在和正在为弘扬京剧艺术辛勤耕耘的艺术家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艺术之树常青。
期待看到你们更多更好的京剧作品。
最后,想说一句,阳鸣,永远怀念你。
你虽去,艺术长存!红灯记观后感篇二昨晚,有幸在民族文化宫剧院看了京剧《红灯记》。
铁梅和奶奶的扮演者唱腔圆润高亢,李玉和的扮演者也不错,但好像后半场才兴奋起来。
看戏时,一位父母亦熟识的阿姨在身边。
有时她跟着台上轻轻和着,有时演员刚说了上半句她就接着下半句,甚是可爱。
红灯记读后感
![红灯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07db2a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1.png)
红灯记读后感红灯记读后感篇1读了《红灯记》这一篇故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一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李铁梅姓陈,父母都被日本鬼子杀害了。
李玉和姓张,叫张玉和都是铁路工人。
李奶奶:丈夫也是铁路工人。
红马灯是指挥火车通行的信号灯。
他们三姓本不是一家人。
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他们组成了一个新的革命家庭。
都是游击队的交通员。
红马灯是联络信号。
交通员接头的暗号。
一次松岭根据地的交通员把一个重要的密电码交给了李玉和,并让李玉和转交给北山游击队的磨刀师傅。
由于鬼子搜查的紧,李玉和没有把密电码交出去。
贪生怕死、卖友求荣的王局长当了叛徒出卖了李玉和。
把转交密电码的事,告诉了日本鬼子大佐鸠山。
鸠山为了得到密电码,先是引诱,后是酷刑最后又将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一起抓进大牢。
他们都没有屈服。
日本鬼子得不到密电码就将李玉和、李奶奶杀害了。
李奶奶、李王和都壮烈牺牲后,鬼子还跟踪李铁梅妄想得到密电码。
机动灵活的李铁梅最后乔装成慧莲的样子,很快就把密电码交给了北山根据地的交通员磨刀师傅,完成了任务。
从此,铁梅接替了李玉和的位置,成了党组织的正式交通员。
日本鬼子鸠山被新四军抓起来。
读了红灯记使我懂得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李铁梅15岁就参加了革命,成了革命党组织的正式交通员。
而我呢?今年也十几岁了,生活在一个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作业多了就怕苦,有时马马虎虎,不看题、不理解做完就了事。
由于作业不认真学习没有刻苦劲,所以考试成绩不好。
就如三年级期末成绩四门功课平均92分。
这怎么能行呢?怎么能对得起我们飞跃发展的国家呢?更对不起我们老师。
也对不起平时省吃俭用节约下的钱来资助我学习的老师、叔叔、阿姨们。
从此,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决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希望,多掌握知识。
向红灯记中的李铁梅那样。
将来成为我们伟大相国的有用人才。
红灯记读后感篇2今天有幸观看了我国著名优秀剧目《红灯记》,感触颇深!不愧是优秀剧目啊!早就听说这个剧,妈妈这个年代的人,对这个剧很了解,有很多人都能够哼唱出来,一直想看个究竟,今天终于看到了,呵呵!果然是名不虚传啊!《红灯记》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剧中的台词,很多运用了比喻,对比,语言十分犀利,而且极其的鼓舞人心,即便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也能体会得到当时人们在水深火热的情景,一股不屈服,奋起反抗的力量直逼心头,中国人脊梁骨就是硬气!真是觉得很多的语言都很经典,真不怪老一代人不是还熟记着、哼唱着,还有就是情节的设计,有很多地方表现出当时的人们心思缜密,而且随机应变、有勇有谋!挺让人佩服的!再有就是中国京剧的魅力,真是第一次亲临现场来观看这样的剧目,跟电视上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次觉得我们的国粹表现力这么强!演员的动作有着一股阳刚劲,还有就是卡的那个点,更是到位!看得赶劲!还有就是舞台上,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以及人物的姿势及不同角色所表现的造型的安排上,仔细端详,每一个细节都很是恰到好处,如果能够定格的话,会呈现出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情景,例如说奶奶在与铁梅说过去家事的情景,那是一幅很祥和的画面,还有李玉和与铁梅掺着奶奶大无畏的走向刑场的情景,那是一幅可歌可泣的画面!是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精神的真实写照!试想想,我们这一代的的确确是的一代啊!京剧确实“角儿”的艺术,确实是独有灵秀之气的艺术,一个人唱念做舞,美视美听作用于人之的舞台表演艺术。
评剧红灯记观后感
![评剧红灯记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7f7765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0.png)
评剧红灯记观后感红灯记是一部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评剧作品,剧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优美艺术表达。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红灯记的演出,使我对这部经典戏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首先,红灯记在剧情上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故事围绕着湘绣女子申英子的悲惨遭遇展开。
她因为家道中落,被迫卖身成妾。
然而,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爱情和尊严。
演员们通过生动细腻的表演,将申英子内心的痛苦、奋斗和坚守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对她的遭遇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共鸣。
同时,剧中角色的塑造也使得观众对人性的多样性有了更加真实的理解。
申英子的丈夫刘备山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选择了逃避,而文玉则在危难之际为她保护了三世恩情。
这些角色的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并存的道德冲突,令观众在对剧情的思考中思索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红灯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特色。
评剧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剧种之一,其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唱腔、舞蹈、做技以及布景等。
观赏红灯记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评剧艺术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演员们利用高亢激昂的唱腔、优美婀娜的舞姿和精妙的动作展现了精妙绝伦的技艺。
在场景切换中,布景人员迅速准确地布置每个场景,使剧情衔接自然流畅。
观众仿佛置身于剧情之中,沉浸在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中。
此外,红灯记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湘绣、古代乐器等,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最后,红灯记还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价值观。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评剧作品,红灯记呈现了生活中的曲折和困境,但同时也强调了奋斗和坚持的力量。
申英子在逆境中,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和勇敢的精神,不惧艰辛,坚持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她以自己的行动激励观众,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应该勇敢面对,不气馁,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之,评剧红灯记的观后感使我深深沉浸在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它通过精湛的演技、精妙的舞台设计以及真实动人的剧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8a0a69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b.png)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简介京剧《红灯记》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完成,是当代京剧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该剧展现了一个关于情感纠葛和个人命运的故事,以其深刻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扬。
剧情梗概《红灯记》是根据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故事改编而成。
故事围绕着一个名叫秦可卿的女子展开,她是贾府贾蓉之妻,后来与贾宝玉相爱并发生了婚外情。
秦可卿的不忠行为引发了一系列的纠葛和命运的改变。
整个故事以红灯为纽带,通过红灯的象征意义展现了秦可卿寻求爱情和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
她因为受不住社会压力和内心的纠结,最终选择了自杀。
观剧感受京剧《红灯记》以其深入人心的剧情和细腻的情感刻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剧中几个关键元素的感受:1. 音乐与舞台效果京剧《红灯记》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台效果给观众带来了视听双重的享受。
在剧中,悠扬的京剧唱腔和乐器的伴奏相得益彰,为故事增添了不少感情色彩。
舞台上的布景和服饰也精心设计,通过色彩和造型的运用,完美地展现了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 情感表达《红灯记》通过对秦可卿角色的情感刻画,深入剖析了人类内心深处复杂的情感世界。
秦可卿的爱情和婚外情的斗争令人动容,她在社会和道德的桎梏下依然保持着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观众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挣扎和纠结,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
3. 人物形象与演技京剧以其特殊的表演形式和技巧而著名,而《红灯记》的演员们在舞台上的精湛演技更进一步提升了剧的魅力。
演员们运用京剧的技巧将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通过面部表情、动作和唱腔的变化,能够准确地传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总结京剧《红灯记》以其深刻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技巧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观赏价值。
剧中对于情感纠葛和个人命运的描写令人深思,同时音乐、舞台效果和演员的演技都将故事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部京剧作品不仅让观众享受了视听的盛宴,更使他们对人类情感的历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观看红灯记有感
![观看红灯记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23435a8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f.png)
观看红灯记有感《红灯记》,这部经典的文艺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当我有幸观看这部作品时,内心被深深触动,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充满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年代。
主人公李玉和一家,为了保护党的机密,与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走狗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李玉和,这位铁路工人,坚定的共产党员,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他身上所展现出的勇敢、智慧和忠诚,令人敬仰。
他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毫不退缩,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使命。
李奶奶,李玉和的母亲,一位饱经风霜却坚强无比的老人。
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将革命的火种传递给下一代。
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母亲的伟大,更看到了一位革命者的坚定。
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力量,鼓舞着李玉和与李铁梅勇往直前。
李铁梅,这个年轻的姑娘,在革命的浪潮中逐渐成长。
她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勇敢坚强的革命战士。
她的成长历程让我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那种能够改变一个人、塑造一个人的力量。
这部作品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带着我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汉奸走狗的无耻,更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
李玉和与同志们在铁路线上的秘密斗争,那紧张的氛围让我屏住呼吸;李奶奶在家中对铁梅的教导,那温馨的画面又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红灯记》不仅仅是一部文艺作品,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
它让我们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让我们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在那个年代,像李玉和一家这样的革命者数不胜数,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安宁。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曾经的苦难与牺牲。
我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红灯记》也让我对信仰和忠诚有了更深的思考。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36e3c2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8.png)
红灯记观后感《红灯记》,这部经典的作品,就像一杯陈酿老酒,越品越有味。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铁路工人李玉和接受了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电码的任务。
可这任务,就像是在老虎嘴边拔牙,惊险万分。
李玉和一家子,本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却因为这一份使命,被卷入了革命的洪流之中。
李玉和,那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他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那眼神里透露出的坚定,仿佛能把敌人给瞪穿。
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力量。
记得有一幕,敌人把他绑在柱子上,严刑拷打,想要从他嘴里撬出密电码的下落。
那皮鞭一下下地抽在他身上,可他硬是咬着牙,一声不吭。
他的额头青筋暴起,汗水混着血水不停地往下流,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嘴里还喊着:“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哪是在演戏啊,这简直就是真真切切的革命烈士在我眼前展现他们的英勇无畏。
李奶奶,李玉和的母亲,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她年纪虽大,但心却比年轻人还要火热。
她总是在关键时刻,给李玉和和李铁梅支持和鼓励。
她就像家里的定海神针,稳住了大家的心。
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每一道皱纹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也诉说着她对敌人的痛恨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有一场戏,李奶奶给铁梅讲述革命家史,那语气,那神态,仿佛把我也拉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她的声音微微颤抖,眼里含着泪花,说道:“铁梅啊,咱们家可不能忘了本!这密电码,那是千千万万革命者的希望,就算豁出命去,也得保住它!”还有李铁梅,这个年轻的姑娘,原本还带着些孩子气,但在革命的浪潮中,迅速成长起来。
她从一开始的懵懂害怕,到后来的勇敢坚定,这转变的过程,让人既心疼又欣慰。
特别是当她接过红灯,继承父亲和奶奶的遗志,继续完成革命任务的时候,她那小小的身躯仿佛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她的眼神中,不再有恐惧和迷茫,取而代之的是坚定和决绝。
她咬着嘴唇,双手紧紧地握住红灯,就像握住了整个世界。
整个剧情中,有太多令人动容的细节。
比如李玉和家里那盏红灯,它不仅仅是一个道具,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革命的火种,永不熄灭。
红灯记读后感
![红灯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fcc397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3.png)
红灯记读后感《红灯记》是一部以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为背景的现实主义话剧,通过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描绘和人物的生动刻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艺术形象,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红灯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上海,主要描写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因为家庭贫困而被迫放弃学业,到上海谋生的艰辛经历。
在上海,他遇到了一个名叫苏小小的青楼女子,两人相爱并结为夫妻。
然而,由于社会的道德压力和贫困的生活条件,他们的婚姻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阅读《红灯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思想和人性悲剧。
作者通过对青年知识分子和青楼女子的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和残酷现实。
在那个年代,贫困和道德压力使得许多人的生活陷入了绝境,他们不得不做出让人痛心的选择。
这种社会现实的描写让我深感痛心和愤慨,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此外,《红灯记》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青年知识分子的坚韧和苏小小的纯真,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爱情和生活的执着。
然而,命运的无情让他们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让我对生活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除此之外,《红灯记》的艺术形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话剧作为一种现代戏剧形式,通过对话和动作的表现形式,将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红灯记》中,作者通过对话剧的形式,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了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红灯记》是一部深刻揭示社会黑暗和人性悲剧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描绘和人物的生动刻画,作者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残酷和黑暗。
这部作品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当下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作品,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人性悲剧,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4990a0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c.png)
红灯记观后感红灯记是一部由王蒙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初期为背景,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深入揭示了社会变革对普通人的冲击和矛盾。
在观看电视剧版的《红灯记》后,我深受触动,感受到了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力量和情感冲击。
《红灯记》以刘树华一家为主线,通过刘树华这个典型人物,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风貌的巨大变化。
小说真实地刻画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在追求物质幸福的同时,内心深处的困惑和精神寄托。
在小说中,刘树华这个角色的形象塑造得十分生动鲜活。
他是一个顽强而乐观向上的人,始终坚持理想信念。
无论面对多少困难和挫折,他都努力适应社会的变化,为了家人付出了很多。
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坚持,代表了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形象。
作为观众,我深刻感受到小说中描绘的家庭以及个体生活的细腻和真实。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体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生选择,这些人性的冲突都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引发了我对社会现实的深思。
小说中的家庭关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刘树华一家面对生活的压力,始终团结一心,相互扶持。
他们虽然面临着各种困难,但是通过互相信任和支持,共同面对了困境。
这种家庭的温暖和团结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思考到家庭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
除了家庭关系,小说还揭示了社会的残酷和不公平现象。
在刘树华一家的周围,层出不穷的欺诈、权谋、利益纷争贯穿始终。
这些险恶世道让人深感无奈,也让人思考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整部小说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通过交织多个人物和情节,使得故事的发展更加生动有趣。
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家族史诗,更是对社会变革的历史叙事。
通过刻画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人物形象,全面呈现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面貌,以及深入人心的社会问题。
观看电视剧版的《红灯记》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小说中扎实的思想和感人的情感。
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和导演对细节的把握力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
《红灯记》观影有感2500字
![《红灯记》观影有感2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b5a895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6.png)
《红灯记》观影有感2500字《红灯记》是一部展示九十年代末上海市小姐行业生态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是上海市橙草地大酒店里的小姐们。
在强大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这里的小姐们为自己创造的价值,排除万难自强不息。
那么,观影《红灯记》到底有什么感呢?首先,影片的故事背景让我感触颇深。
影片的背景被策划师设计的非常鲜明,生活在上海市的小姐们,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创造价值,他们要应对市场的无常,应对组织的内部和外部进攻,他们所经历的是一个坚韧和利益的考验。
当观看这个背景的时候,我感到似乎看到了一个特别的行业在生命的存在意义的挣扎。
其次,影片表述了人性的多样性。
在这里,有性取向不同的黄氏李,有为卖淫而丧失爱人的时俊俊、小渔。
尽管这样的人性多样性是不易被社会接受的,但是就像黄氏李骄傲而无憾地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样,他们也不放弃自己的人生选择。
观看这些剪影背后的人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比现实更真实,更无私生活的丰富多彩面貌,让人产生深深的内心感慨。
最后,这部电影也表达出了对梦想和自由的向往。
影片中的“飞天小女警” 时俊俊,虽然深陷一步步深渊之中,却始终坚守自己的梦想。
她憧憬的不是赚钱,而是拥有自己的生活,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一点当然非常震撼。
我们从这里看到了人们对梦想和自由的向往,她们始终不会忘记自己活着的重要性,并且每一天都在向着梦想迈步。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让我有了许多感慨。
它所展现的是小姐人生的一方面,但它是非常现实的,它可以展示出许多的人性和人文的价值。
即使是在一个如此复杂的环境中,小姐们不畏困难,不屈不挠,为自己创造幸福的生活,也为每个人传递浓郁的人性气息。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电影体现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梦想的重要性,这正正反映了我们的社会在进步,人们眼界的拓宽。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77b877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2.png)
红灯记观后感最近看了《红灯记》,感触颇多呀!《红灯记》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
李玉和,那可真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他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使命,毫不退缩。
他在铁路扳道房里工作的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狭小的空间,昏暗的灯光,破旧的桌椅,都仿佛在诉说着他生活的艰辛。
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依然怀揣着对党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记得有一幕,敌人为了从他口中得到密电码的下落,把他抓到了审讯室。
那审讯室阴森恐怖,墙上挂满了各种刑具,让人不寒而栗。
可李玉和昂首挺胸地走进来,眼神中没有一丝畏惧。
敌人先是好言相劝,说只要他交出密电码,就能给他荣华富贵。
李玉和冷笑一声,说道:“哼,你们这些狗汉奸,别做白日梦了!我李玉和就算死,也不会出卖党和人民!”敌人见状,立刻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开始对他动用酷刑。
那皮鞭抽打在他身上,发出“啪啪”的声响,每一下都让人心惊肉跳。
可李玉和咬紧牙关,一声不吭,那坚定的神情仿佛在告诉敌人:你们休想从我这里得到任何东西!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心里对李玉和充满了敬佩。
李奶奶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她年纪那么大了,却有着无比的勇气和智慧。
她总是默默地支持着李玉和的工作,照顾着一家人的生活。
在李玉和被敌人抓走后,她强忍悲痛,鼓励着孙女铁梅继续完成革命任务。
有一个场景让我特别感动,就是李奶奶给铁梅讲革命家史的那一段。
在那个昏暗的小屋里,李奶奶坐在炕上,拉着铁梅的手,缓缓地说起了过去的事情。
她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力量。
她告诉铁梅,他们一家三代都是革命者,为了让穷人过上好日子,不惜牺牲一切。
铁梅听着听着,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暗暗发誓,一定要继承父辈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铁梅这个小姑娘,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她一开始还有些懵懂和稚嫩,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后,迅速成长起来。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677ff3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4.png)
红灯记观后感红灯记观后感一、剧情梗概《红灯记》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通过讲述王胜利和吴天明两个迥异的人生轨迹,展现了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风雨变幻。
剧中王胜利出身贫寒,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卖身为妓女,而吴天明则是充满正义感的警察。
两人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相遇,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与变故。
最终,王胜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赢得了自由与尊严,而吴天明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回了他作为警察的初心。
二、角色分析1、王胜利:王胜利是一个充满坚韧和勇气的女性,她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痛苦,但从未放弃追求自由与尊严的信念。
她的坚毅和勇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敬佩。
2、吴天明:吴天明是一名警察,他一直秉持着对正义的追求,但在王胜利的身上,他看到了社会问题的根源。
他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警察内心与职责的斗争。
3、张高峰:张高峰是一个具有权力和金钱的人物,他通过自己的手段控制着社会的发展。
他的角色代表着社会的黑暗面,令人深思。
4、宝宝:宝宝是王胜利的闺蜜,她用自己的善良和坚定支持着王胜利。
她的存在给王胜利带来了温暖和力量。
三、主题分析1、社会阶级与不平等:《红灯记》通过展示王胜利和吴天明两个角色的生活经历,揭示了社会阶级和不平等问题。
王胜利的卖身为妓女和吴天明的正义感,彰显了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深刻影响。
2、自由与尊严:王胜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最终赢得了自由与尊严。
这一主题传达了个体追求自由和尊严的坚毅和勇气。
3、正义与权力:吴天明作为警察的义务和责任,与他内心对正义的追求形成了冲突。
这一主题在剧中通过他的转变得到了体现。
四、影片评价《红灯记》以其精湛的演技、深刻的主题和感人的故事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
该剧富有人情味和思想深度,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演员们的出色表演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附件本文档没有涉及附件。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暂无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电影红灯记观后感
![电影红灯记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d8e712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e.png)
电影红灯记观后感《红灯记》是一部中国经典的电影,讲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一段感人故事。
影片通过展现主人公川珍的坎坷命运和她与家庭、爱情之间的纠葛,深刻地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电影以精湛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战争年代的上海社会,同时也探讨了爱情、家庭以及个人命运的复杂性和变化。
首先,电影以其真实的历史背景吸引观众。
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影片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家庭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普通人在这个动荡年代中的生活和奋斗。
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了解到历史的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其次,电影以家庭和爱情为主线展开故事。
影片通过主人公川珍的命运和她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力量。
川珍是一个懂事的女孩,她为了家人的幸福默默付出,但最终却背负了家庭的沉重负担。
她与母亲的羁绊、与妹妹的亲情以及与姐夫的爱情,构成了整个故事的核心。
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故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牵系,也能从中思考人与家庭的关系以及个人命运的多变。
同时,电影也探讨了上海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女性地位的变迁。
在军阀混战的年代,社会的阶级分化十分明显。
而川珍的家庭正是处在社会底层,生活十分困苦。
然而,川珍并没有放弃,她努力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为自己和家庭谋求更好的生活。
电影通过这一角色的刻画,展现了女性在那个时代的勇敢和坚毅,同时也反映出女性地位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电影的艺术表现也十分精湛,通过优秀的摄影、音乐和舞台设计,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美妙的上海社会。
摄影师通过精准的构图和色彩运用,将上海的街景、建筑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增强了观影的代入感。
音乐和舞台设计也为影片增添了许多情感和艺术气息,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生动。
总之,《红灯记》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家庭和爱情的描绘以及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示了上海社会的面貌和个人命运的变迁。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3846c3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12.png)
红灯记观后感1. 前言在上周的一个晚上,我有幸观看到了一部让人感动的电影——《红灯记》。
这部电影以其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观影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电影的美学魅力,还深思了人性、家庭和社会所面临的困境。
以下是我对《红灯记》的观后感。
2. 简介《红灯记》是一部讲述中国农村家庭生活的影片,由导演张艺谋执导,于2018年上映。
影片以一个贫困农村家庭为背景,通过展示他们的日常生活和面临的困境,探讨了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3. 深思人性的复杂性在《红灯记》中,每个角色都展现了人性的各个方面,包括善良、懦弱、贪婪和勇敢。
导演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主要角色之一的老冯是一个寡妇,她过着贫困的生活,靠种地为生。
她的善良和努力让我深受触动。
尽管她面临重重困难,但她依然坚持努力工作,永不放弃希望。
老冯的坚韧和乐观态度让我明白,任何困难都能被战胜,只要我们不放弃。
然而,也有一些角色展示了人性的阴暗面。
比如,村里的土豪陈大海,在他的权力下,他肆意剥削别人的劳动成果。
这种贪婪和自私的行为让我对人性的负面面向产生了思考。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人性的各个方面都在相互交织,善良和恶意共存。
这部电影让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鼓励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努力改变不公正的现实。
4. 家庭问题的探讨《红灯记》深入探讨了中国农村家庭面临的问题,如贫困、教育和爱情。
这些问题在电影中通过主人公家庭的点滴生活展现出来。
首先是贫困问题。
主人公家庭生活在一个贫困的村庄,生计十分困难。
他们只能依靠一亩薄地为生。
这里揭示了中国农村地区的贫富差距和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观影过程中,我深感家庭贫困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思想造成的影响。
其次是教育问题。
主人公家庭的孩子因为贫困无法去上学,这让我感受到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反思。
在现实社会中,农村地区的孩子往往面临着较差的教育条件,这使得他们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红灯记电影观后感400字
![红灯记电影观后感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fe273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b.png)
红灯记电影观后感400字《红灯记》是由导演柳云龙执导的一部中国电影,改编自著名作家丁玲的同名小说。
该电影深刻展现了中国社会的黑暗与无情,通过对主人公吴刚在动荡时期的生活描摹,揭示了在红灯区的人们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无奈。
整部电影以北京红灯区为背景,讲述了年轻的吴刚被迫进入红灯区的故事。
吴刚初到红灯区对这个充满诱惑与罪恶的地方感到十分不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变得冷静和坚定。
正是通过这个过程,他意识到了这个地方的残酷和无情。
电影中的吴刚是一个充满正义感和同情心的人,对红灯区的女性们都心生同情。
然而,他始终无法摆脱红灯区的环境束缚,最终也在这个黑暗的空间里堕落。
这种无奈和无助感非常深刻地触动了我。
电影还通过展示红灯区内外的社会现实,揭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惨淡和黑暗。
为了生活,女性们不得不将自己卖给红灯区,为他人提供性服务。
这种无奈和悲惨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写照,也让我深感震撼和不平。
电影中的摄影、音效等技术手法也非常出色,通过强烈的对比和表现手法,凸显了红灯区的黑暗和罪恶感。
尤其是在表现吴刚走进红灯区的那一幕,一切都是灯红酒绿、声色犬马,响亮的歌声和刺耳的悲鸣交织在一起,令人作呕。
这种画面和声音的对比,使观众深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压力和无奈。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也融入了女性解放的主题。
尽管这些女性们被迫陷入红灯区,但是她们仍然保持着一份坚强和自尊。
她们的艰难境遇和宽容心态使观众深入思考性别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电影的结局给人留下了非常沉重和深刻的印象。
吴刚既无法逃脱红灯区的环境束缚,也无法改变这个社会无情的事实。
他最终选择了放纵自己,在这个黑暗中堕落。
这种悲剧性的结局使观众感到心痛和愤慨,更加强烈地反思了社会和人性的问题。
总的来说,《红灯记》是一部非常触动人心的电影。
通过对红灯区的描摹和人物的刻画,深刻地展现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无情。
同时,也让观众深入思考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问题。
导演柳云龙通过深入挖掘小说的内涵和红灯区的真实情况,将丁玲的作品完美地呈现在银幕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而良好的印象。
红灯记 50字观后感
![红灯记 50字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16b0ba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8.png)
红灯记 50字观后感《红灯记 50字观后感》篇一《红灯记》这出戏,那可真是老经典了。
小时候听长辈说起,就觉得特神秘,现在看了,真有不少感触。
我觉得《红灯记》里的人物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特别耀眼。
李玉和,那就是个硬汉子,面对敌人那是面不改色心不跳。
他就像一座大山,稳稳地立在那儿,任你风吹雨打,就是不倒。
敌人的威逼利诱在他面前就像一阵风,吹过就没了。
我在想,要是我处在他那个位置,可能早就腿软得像面条了,我可没他那么大的胆子。
还有李奶奶,那也是个厉害的角色。
她讲述革命家史的那一段,就像是一把火,把我的心都点燃了。
我仿佛能看到那黑暗的岁月里,先辈们为了革命事业咬牙坚持的画面。
她的眼神里透着坚定,那坚定就像深深扎根在土里的大树,任谁也拔不动。
铁梅呢,这小姑娘也不简单。
她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在革命的风雨中逐渐成长。
她接过红灯的那一刻,我就感觉她像是接过了整个世界的希望。
我突然就想到了我自己,我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退缩,和铁梅比起来,我真是差得远了。
这戏里的台词也特别有意思,像“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这词儿念起来就带劲,就像打了鸡血似的,让人热血沸腾。
那唱腔也是一绝,婉转中带着豪迈,就像山间的溪流,看似柔和,却有着强大的力量。
不过,也有让我觉得有点“怪”的地方。
比如说那舞台的布置,和现在那些高科技的舞台比起来,确实显得有点简陋。
但是呢,这也不影响整个戏的魅力。
就好比吃惯了山珍海味,偶尔尝尝粗茶淡饭,也别有一番风味。
这《红灯记》啊,真的不只是一出戏,它更像是一本生动的历史书,把那个特殊的年代完完整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就在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好,可不能忘了那些先辈们的付出啊。
要是我们把他们的故事都忘了,那可就太不地道了,你说是不是?《红灯记 50字观后感》篇二《红灯记》,以前只闻其名,如今一看,那可真是让我心里五味杂陈啊。
刚看的时候,我觉得这戏节奏有点慢。
不像现在那些快节奏的电影或者电视剧,上来就给你来个刺激的场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是一部歌颂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与敌人不屈不挠地抗战的现代京剧。
钢琴伴唱《红灯记》把京剧这一我国传统艺术和钢琴这一外国传统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既保留了京剧的唱腔和打击乐队的基本特点,又充分发挥了钢琴宽广、气势雄伟、富于表现力的特长。
是中西艺术结合的一个尝试,京剧唱腔被誉为“国粹”。
以打击乐为基本特点,揉进了西方的乐器之王钢琴,增强了表现力,气势雄伟,使人耳目一新,曾受到京剧爱好者和钢琴爱好者的不同程度的赞誉。
红灯记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员英勇斗争的故事。
描述了李玉和、李奶奶和李铁梅祖孙三代不怕牺牲与日寇的斗争,反映了英勇的中国人民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屈不挠的精神。
剧中人李玉和是共产党人为国献身的代表,李奶奶是劳苦大众老一辈对下一辈谆谆教导,使千秋大业后继有人的引路人,李铁梅是在老一辈抗日的坚定信念影响下迅速成长的一代,预示着中国抗战一定会胜利,革命的大旗世代飘扬。
剧中特别感人的场景是奶奶告知铁梅他们一家三口本不是一家人,铁梅是烈士的后代,他们抚养她成人,铁梅以“十七年教养的恩深似海洋的”大段唱段表达了感恩之情,这是超越亲情胜过亲情的演绎,感人肺腑,荡气回肠!
1939年,日军对我东北抗日力量展开了疯狂围剿,妄图控制整个东北地区并向中原一带渗透。
在地处东北地区交通要害的龙潭地区,以铁路工人李玉和为代表的地下党在惨烈的白色恐怖之下,为钳制日军、配合抗战进行着一系列灵活机智、艰苦卓绝的斗争,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原本不同姓的三代人更是在共同革命信仰的感召下投身抗战。
日本宪兵队长鸠山仰仗自己多年的情报经验,在率部摧毁了北山游击队的电台之后,更妄图对龙潭地区的地下党组织进行彻底打击。
北满省委在得到游击队电台被毁的消息之后,及时派出交通员,携带一份新的密电码,乘坐253次列车,计划在途径的龙潭地区与当地地下党接头,将密电码送到游击队。
没成想同时得到这一消息的日军对沿线铁路进行了严密封锁,禁止中途停车。
交通员万不得已只得在列车行至龙潭车站附近的时候机智跳车,幸被赶来接应的王连举、李玉和相救,王连举为掩护他们自杀右臂,李玉和背起交通员逃离现场,交通员与李玉和对暗号未果,于是将随身携带的密电码藏于李玉和的号志灯下主动将自己暴露给敌人。
交通员被捕,而李玉和对于密电码的下落却全然不知,只是一心想方设法寻找密电码的线索,并联络游击队希望能够顺利地营救出交通员。
曾经做过外科医生的鸠山从王连举的伤口处看出
了破绽,并采用一系列诱骗、攻心的战术击垮了王连举的心理防线,使其投敌叛变。
王连举的叛变使李玉和成为鸠山截获密电码乃至摧毁地下党的关键性人物。
李玉和曾于十多年前对鸠山有过救命之恩,并是鸠山非常崇拜的象棋高手。
老谋深算的鸠山为了达到摧毁龙潭地下党的目的,对李玉和实施了离间计。
为此,李玉和不仅在组织内部受到怀疑,在同事、邻里街坊乃至自己的母亲和女儿之间都陷入百口莫辩的境地。
李玉和以宽厚的胸怀和革命者的睿智,忍辱负重,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完成革命工作,最终在敌人的枪口下英勇就义,李奶奶也被日寇残酷地杀害。
失去了父亲和奶奶的李铁梅,在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下,毅然承担起父亲未尽的革命工作,将密电码成功地送到了游击队。
李铁梅在斗争的风雨中逐渐长大成熟,最终成为一名坚毅、勇敢的共产党员,并由此开始了新的革命历程。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红灯记》的台词在30多年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作为我们中国特色的剧种---京剧,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与传唱. 全剧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不怕抓,不怕放,不怕皮鞭打,不怕监牢押!”的坚强意志和“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的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革命前辈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靠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靠的是为“救穷人,得解放”的奋斗目标。
革命前辈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但是今天的目标是要使中国人民都富起来,使新的穷人脱贫致富,任务还很艰巨。
现在虽然是共产党的天下,干革命没有性命之忧,但也需要发扬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员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因为我们的目标还没有实现!
如磐暗夜耀红灯,似铁神州骤冷风。
带锁披枷心亦壮,粉身碎骨爱犹增。
前仆后继多风雨,前想后思少死生。
当看今天歌盛世,飞花烟火慰英灵。
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谈论改革开放似乎有些勉强,仿佛是小学生讲人生哲学一般。
但我们毕竟生活在这个轰轰烈烈的时代,对于时代的变迁,又岂能置身事外?
1978年一位伟人果断地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于是一个国家在春风中崛起,人们唱着春天的故事,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终于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改革和开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
30年,极其漫长;30年,又极为短暂。
但,它终归要成为一段历史。
而这段历史,又恰恰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最辉煌的那个部分。
英雄创造的历史,只是历史的骨架和轮廓;民众
创造的历史,才是历史的筋脉和血肉。
回望3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留在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也不应仅仅是庄严肃穆的大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更应该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故事。
1997年,这一年国家发生了很多大事,我记忆最深的还是香港回归,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了一大步,举国上下,全民欢腾。
至今我还能感受到那种自豪的热烈的欢腾气氛:到处是欢腾的人群,到处是喧腾的锣鼓,到处是五彩缤纷的礼花......那是我一生难忘的景象。
我感受到祖国正在一天天强大,中华民族正在一天天振兴,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而这一切,我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实施大概也不会成为现实。
撒切尔夫人不是说么: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将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结果呢?
1999年,20世纪最后一年,祖国也迈开了跨进新千年的步伐。
十月一日,伟大的祖国50华诞,世界目光齐聚北京,因为这里正在举行盛大的阅兵。
天安门前,各种兵种一一走过,各式兵器一一亮相。
威武的士兵,整齐的队形,使人感受到人民之师、正义之师的雄壮和威严;先进的武器,繁多的种类,使人感受到祖国的安全与不可侵犯。
时隔不久,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祖国统一大业又进一步,中国完全统一指日可待。
2001年,记忆中,刚跨入新千年的祖国喜事连连,先是申奥成功,继而成功入世。
现在入世已七年,奥运会也近在咫尺,回想七年前那一幕,不禁让人感慨万分,与2000年奥运会失之交臂让人遗憾,08奥运让我们扬眉吐气。
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
08年是奥运中国年,世界目光将再一次聚向北京,奥运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极好机会。
我们一年一年地走着,从20世纪走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我们被中国在此区间内跨世纪的三十年改革开放而感动。
谁能想到,曾经的梦想都一一变成了事实。
但是我们现在知道,饱含激情的梦想之光是如此具有穿透力,她引领着我们穿越时光长廊,终于将我们带入今天梦幻般的现实。
08年,注定了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中国人来讲,它意味着太多:艰难、荣耀、团结……但不管怎样,有这30年作底子,中国人还怕什么呢?就像《红灯记》中李玉和对母亲说:“有您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全能对付!”
“文化大革命”像一场噩梦,已经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只有京剧艺术之树常青。
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与革命战争时期相比,人们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总觉得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 生活在和平时代,应珍惜时光,为祖国的壮大发展而努力学习,并多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尽己所能,发扬光大!衷心祝愿改革开放继续积极稳妥的顺利进行,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