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纪录片的创作准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的选择提炼要注意的几点: 1、客观上有必要。 2、主观上有见解,即创造性原则。 3、人的主题是不朽的,电视纪录片应该是对人自身生存 的反应,人们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4、主题不必无端地别出心裁,但要老老实实地表现它。 5、选题不等于主题。 6、主题创作思维的出发点是先确定关注点,后提炼主题, 避免主题先行。
一、对选题的充分理解
(一)文化视点
纪录片是记录今天影响明天,记录的是人对自身的思考、人对历史的 思考以及人自身生存状态、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考。
中国纪录片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本土化,也是我们的立足点,也是应 对西方商业化纪录大片侵袭的有效武器。 本土化有两个层面: 首先是中国化。有中国独特的文化意识在里面,才能与中国观众的深 层心理积淀相契合。 其次是注重地方特色。
三、创作班子
(一)制片人
制片人又可以叫商业艺术家,它具有丰富的创作理念,又是一位电视专 家,对市场也很了解。 制片人从制定完整的成本预算表、时间进度安排,到组织创作班子、编 辑合成、推向市场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组织创作班子,制片人的首要责任是根据题材和风格选好导演和摄像。
(二)导演
在一般情况下,导演的工作范围包括前期拍摄的一部分和后期编辑的全 部。作为创作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需要负责整个节目的采访、构思、后 期编辑、混录合成等一系列工作。
三、纪录片的制作方法与提纲的编写
纪录片制作方法的几种类型: 一是先写出完整的解说词或脚本,按词或脚本去拍摄 画面,或寻找视听资料; 二是先去采访拍摄,然后剪辑成片,最后配以解说、 影响等; 三是列出结构提纲,再据此列出拍摄提纲。
(一)对位写法 即解说与画面内容一致。注意,画面是解说所指,但并 非重复,画面要开拓解说的蕴意,或给人以更多的信息,或 强化解说的视觉作用,或形象地展示解说内容。
(二)平民视点
包括平民化的视角以及拍摄心态的平民化。
(三)受众视点 在产业化背景下,决定栏目生存的标准主要是收视率 和广告额,这是受众对象化的现实结果和评判依据。 一般来讲,受众市场有三类:目标市场、有效市场和潜 在市场。在策略上是锁定目标市场,吸引有效市场,渗透潜 在市场。
目标市场,指那些“精英”,扩大点范围指纪录片爱好者、 DV 运动者。 有效市场,指那些偶尔收看纪录片,但还没有形成习惯,没有 聚焦在某个固定栏目的观众。 潜在市场,指那些经常收看性质类似的节目的观众。 (四)营销视点 纪录片不仅仅是艺术品,还是商品。 (五)国际交流视点
三、故事线索的发现与材料收集
(一)一般地说,故事线索来源的几种渠道: 一是利用媒体资源。 二是道听途说。 三是有关人士的反馈提供。 材料收集包括文字材料的搜集和声像材料的搜集。 (二)材料搜集的范围:
人物的基本情况。(诸如年龄、受教育程度、 对现实的观点态 度、人际关系等) 家庭环境因素;人物的生活阅历;人物的成就与失败; 人物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与状况;事件发生的背景; 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事件周边关联状况;相关历史与文化知识。
(二)方法
1、在采访前,了解掌握人物和事件的背景材料,拟定 采访方向。 2、对当事人的前期采访不宜次数过多,时间不宜太长。 3、配备采访录音机或小型便携摄像机,以备参考。
(三)展开方式
展开方式有直接观察、直接参与、访问以及隐性采访。 (1)直接观察 创作者以公开的身份对被采访事件和人物进行现场观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拍摄提纲中应做的几点
(1)阐明主题 (2)确定主要内容 (3)形成大致的段落层次 (4)确定风格样式 (5)确定综合处理方式
A、粗线条式。只记录与表现对象有关的主要因素、段落、上下文的连 接以及创作风格等 B、段落式。把影片要表现的主要内容按结构层次的发展排列出来,把 每段要表现的大致内容和要点扼要地写出来。 C、分镜头式。
(2)直接参与
创作者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采访事件和人物的活动中, 创作者既是故事过程的亲历者,也是故事的讲述者。
(3)隐性采访
创作者为了更真实或其他创作意图而隐匿其真实身份, 对被采访事件和人物进行的采访。
隐性采访有隐性直接观察和隐性直接参与两种类型。
(三)展开方式
(4)访问
创作者与被采访者的直接交谈,有直接访问和媒介访问两种。 直接访问指面对面的谈话;媒介访问指通过电话、远程电话、纸 质介质以及因特网等媒介的对话。
(二)栏目化纪录片 栏目化纪录片实际上就是商品化,栏目把纪录片变成 一种商品卖给观众和广告商。栏目化做到一定规模,就是 频道化。 栏目化纪录片不同于独立制片,在创作方式、创作观念 和运作方式上都存在很大不同 栏目化运作的纪录片是标准化生产,是流水线生产。 作为一档栏目,要定位、包装。注重收视率和投资。
(二)美学因素
可从造型角度、音响等个角度考虑
(三)公关与安全
证件、许可、安全问题。
第三节 影片构思与设计
纪录片构思完成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确定主题之后列出结构提纲时; 第二个阶段:采访拍摄过程中; 第三个阶段:剪辑台上。
一、选题
(一)纪录片的三种传统选题模式
1、鲜为人知的外部世界 2、对大众有一定影响的问题 3、普通人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生活
(二)写意法
即画面对解说表现的内容不是很一致,不是实写,而是一 种写意、联想,往往使用空镜头,这样的画面要求美。
(三)反衬法或称对立写法
声画展示的不是同一内容,画面增加了电视的信息量,有 力地表现主题,尤其是在回忆过去悲惨的、落后的、凄凉的 等反面事情方面,用反衬法非常合适。 1、脚本的两种写作格式 一种是画面与解说词左右分开写,左边写画面内容,右边 写解说词,中间竖线隔开约在稿纸中间,亦可稍靠左边。 一种是画面与解说词上下分开写,先写一段画面,然后空 一行写解说词,依此类之。
谈话技巧:
A、建立情感交流,从环境细节中引起谈话气氛,渐入采访主题。 B、要化大为小,破题细问。 C、不要让采访对象只回答“是”或“不是”,提问要具体化,有 启发性,留有余地。 D、察言观色,随机提问,耐心倾听采访对象的言论。
E、在访问中善于发现新问题,要特别留心追问谈话有矛盾的地方。
(四)注意事项
二、纪录片创作的管理模式
(一)制片人中心制
制片人是整个栏目的行政领导和艺术总监,他(她)对整个栏目的宏 观策划、栏目定位、栏目理念、节目统一标志、财务、人员、收视率、市 场推广、公共关系以及栏目的每一期节目内容和艺术质量负责。
(二)分级责任制
分级责任制,其实是节目制作人中心制与制片人中心制的结合。栏目 仍设制片人,对栏目的统一性负责;但下属的编导在作品的创作问题上拥 有很大的决策权,对作品的艺术性负责,因此,制片人处于栏目的中心, 而编导处于作品的中心。
(二)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1、选题要避免两极分化。 一极是极度的政治化,解释党和政府的政策 一极是极度的非政治化、低层化,“深山老林派” 2、选题要主流化。
二、主题
主题在纪录片里也可以叫做主旨或观念。主题是 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形成的,主题源于生活。
一部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片中的材料,而使这些 材料结构在一起的是片子的主题。
四、纪录片的创作手法代表模式
(一)架构式的真实再现、情景再现 (二)肥皂剧式纪录片 (三)计算机式的纪录片 (四)揭秘式纪录片 (五)口述体的纪录片 (六)调查性纪录片
调查性纪录片是对已经发生但内情尚未详尽披露的重大事件以及 现实社会问题的记录。
(七)微型纪录片
微型纪录片是在杂志型节目进一步拓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它以其制作周期短、耗资小、传播速度快等优势涌入电视节目。 一般情形下,微型纪录片的时间长度为2—10分钟。
第五章
纪录片的创作准备
第一节 组织创作班子
第二节 理解与熟悉
第三节 影片构思与设计
第五章
纪录片的创作准备
在一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包括: 策划阶段:从市场调查、采访到题材的确定与拍摄提 纲的撰写。 前期拍摄:从现场采访以及图像、音响素材的获得。
后期编辑:从剪辑、解说词写作到纪录片做成。
在策划阶段: 首先是市场调查。 其次是采访。 最后是技术设备的准备。
三、创作班子
(三)摄像
摄像的职责是在导演的指导下进行前期采访拍摄,主要负责图像的摄 取和声音的记录。
摄像师应有基本的判断和预测能力,判断“正在发生的事”的价值存在, 预测“正在发生的事”的重要走向。更要善于敏锐的记录下这件“正在发生的 事”作为一个完整的情节融合到整部纪录片中去。
第二节 理解与熟悉
四、纪录片的创作手法代表模式
(八)大型电视纪录片
在某种程度上,大型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反映了一个电视机构的综 合实力和水准—人力、物力、财力。
大型纪录片的题材选择标准是:重大、奇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 义,同时又是其他传播方式无法胜任的。
(九)系列片
五、物质准备
前期摄像机、灯光、录音、特殊效果镜以及特效拍摄装备装置等。
三、故事线索的发现与材料收集
(三)材料收集的渠道 1、采集知情人、相关部门 2、利用互联网络 3、利用图书馆、音像资料馆 4、实地考察
四、采访
采访分屏幕前采访(镜前采访)和屏幕后采访。 镜前采访是记者出现在电视画面中的一种采访样式。屏幕 后采访是通常大家所理解的新闻记者的采访。
(一)目的
前期采访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掌握和未来影片的架构直 接有关的叙事信息;考察并最后确定具体的拍摄对象;为将要 拍摄的影片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对拍摄现场进行实地勘察, 对将要进行的拍摄工作进行视觉上的设计。
(1)采访对象是主角,切不可喧宾夺主,要学会倾听。 (2) 提问要直截了当,不要绕圈子。 (3) 避免一开始就提出艰涩而难以回答的问题。
(4) 避免进逼式提问。
(5) 既不要居高自傲,更不卑躬屈膝。
(五)寻找关注点
关注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整个纪录片的创作走向及主题捕捉。
五、实地勘察
(一)技术因素
光线、声音、电源
第一节 组织创作班子
一、纪录片的创作生产模式
(一)独立制片 也可以称为独立制作人制片。 独立制片与栏目化纪录片的区别: 独立制片的导演要考虑投资者的意图,发挥着较为自 由、主观、创造的作用。 栏目化纪录片的导演受收视率、制片人和栏目定位、 风格的制约。
第一节 组织创作班子
一、纪录片的创作生产模式
二、与投资方的充分沟通
栏目化的纪录片隶属的三种关系: 首先,属于媒体的控制和所有者的。 其次,属于消费大众,传播媒体的受众。 再次,属于像导演和制片人这样的专业人士。
(一)政治利益
媒体的拥有者和投资者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利益要 求,而政治利益是不可忽略的一种利益要求。 (二)商业利润 从投资人角度来讲,有投入必有产出,或是商业利益,会 产生潜在的利润,或是直接获得商业利润。 从市场回报角度来讲,纪录片结构一定要系列化,单集没 有销路。
一、对选题的充分理解
(一)文化视点
纪录片是记录今天影响明天,记录的是人对自身的思考、人对历史的 思考以及人自身生存状态、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考。
中国纪录片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本土化,也是我们的立足点,也是应 对西方商业化纪录大片侵袭的有效武器。 本土化有两个层面: 首先是中国化。有中国独特的文化意识在里面,才能与中国观众的深 层心理积淀相契合。 其次是注重地方特色。
三、创作班子
(一)制片人
制片人又可以叫商业艺术家,它具有丰富的创作理念,又是一位电视专 家,对市场也很了解。 制片人从制定完整的成本预算表、时间进度安排,到组织创作班子、编 辑合成、推向市场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组织创作班子,制片人的首要责任是根据题材和风格选好导演和摄像。
(二)导演
在一般情况下,导演的工作范围包括前期拍摄的一部分和后期编辑的全 部。作为创作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需要负责整个节目的采访、构思、后 期编辑、混录合成等一系列工作。
三、纪录片的制作方法与提纲的编写
纪录片制作方法的几种类型: 一是先写出完整的解说词或脚本,按词或脚本去拍摄 画面,或寻找视听资料; 二是先去采访拍摄,然后剪辑成片,最后配以解说、 影响等; 三是列出结构提纲,再据此列出拍摄提纲。
(一)对位写法 即解说与画面内容一致。注意,画面是解说所指,但并 非重复,画面要开拓解说的蕴意,或给人以更多的信息,或 强化解说的视觉作用,或形象地展示解说内容。
(二)平民视点
包括平民化的视角以及拍摄心态的平民化。
(三)受众视点 在产业化背景下,决定栏目生存的标准主要是收视率 和广告额,这是受众对象化的现实结果和评判依据。 一般来讲,受众市场有三类:目标市场、有效市场和潜 在市场。在策略上是锁定目标市场,吸引有效市场,渗透潜 在市场。
目标市场,指那些“精英”,扩大点范围指纪录片爱好者、 DV 运动者。 有效市场,指那些偶尔收看纪录片,但还没有形成习惯,没有 聚焦在某个固定栏目的观众。 潜在市场,指那些经常收看性质类似的节目的观众。 (四)营销视点 纪录片不仅仅是艺术品,还是商品。 (五)国际交流视点
三、故事线索的发现与材料收集
(一)一般地说,故事线索来源的几种渠道: 一是利用媒体资源。 二是道听途说。 三是有关人士的反馈提供。 材料收集包括文字材料的搜集和声像材料的搜集。 (二)材料搜集的范围:
人物的基本情况。(诸如年龄、受教育程度、 对现实的观点态 度、人际关系等) 家庭环境因素;人物的生活阅历;人物的成就与失败; 人物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与状况;事件发生的背景; 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事件周边关联状况;相关历史与文化知识。
(二)方法
1、在采访前,了解掌握人物和事件的背景材料,拟定 采访方向。 2、对当事人的前期采访不宜次数过多,时间不宜太长。 3、配备采访录音机或小型便携摄像机,以备参考。
(三)展开方式
展开方式有直接观察、直接参与、访问以及隐性采访。 (1)直接观察 创作者以公开的身份对被采访事件和人物进行现场观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拍摄提纲中应做的几点
(1)阐明主题 (2)确定主要内容 (3)形成大致的段落层次 (4)确定风格样式 (5)确定综合处理方式
A、粗线条式。只记录与表现对象有关的主要因素、段落、上下文的连 接以及创作风格等 B、段落式。把影片要表现的主要内容按结构层次的发展排列出来,把 每段要表现的大致内容和要点扼要地写出来。 C、分镜头式。
(2)直接参与
创作者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采访事件和人物的活动中, 创作者既是故事过程的亲历者,也是故事的讲述者。
(3)隐性采访
创作者为了更真实或其他创作意图而隐匿其真实身份, 对被采访事件和人物进行的采访。
隐性采访有隐性直接观察和隐性直接参与两种类型。
(三)展开方式
(4)访问
创作者与被采访者的直接交谈,有直接访问和媒介访问两种。 直接访问指面对面的谈话;媒介访问指通过电话、远程电话、纸 质介质以及因特网等媒介的对话。
(二)栏目化纪录片 栏目化纪录片实际上就是商品化,栏目把纪录片变成 一种商品卖给观众和广告商。栏目化做到一定规模,就是 频道化。 栏目化纪录片不同于独立制片,在创作方式、创作观念 和运作方式上都存在很大不同 栏目化运作的纪录片是标准化生产,是流水线生产。 作为一档栏目,要定位、包装。注重收视率和投资。
(二)美学因素
可从造型角度、音响等个角度考虑
(三)公关与安全
证件、许可、安全问题。
第三节 影片构思与设计
纪录片构思完成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确定主题之后列出结构提纲时; 第二个阶段:采访拍摄过程中; 第三个阶段:剪辑台上。
一、选题
(一)纪录片的三种传统选题模式
1、鲜为人知的外部世界 2、对大众有一定影响的问题 3、普通人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生活
(二)写意法
即画面对解说表现的内容不是很一致,不是实写,而是一 种写意、联想,往往使用空镜头,这样的画面要求美。
(三)反衬法或称对立写法
声画展示的不是同一内容,画面增加了电视的信息量,有 力地表现主题,尤其是在回忆过去悲惨的、落后的、凄凉的 等反面事情方面,用反衬法非常合适。 1、脚本的两种写作格式 一种是画面与解说词左右分开写,左边写画面内容,右边 写解说词,中间竖线隔开约在稿纸中间,亦可稍靠左边。 一种是画面与解说词上下分开写,先写一段画面,然后空 一行写解说词,依此类之。
谈话技巧:
A、建立情感交流,从环境细节中引起谈话气氛,渐入采访主题。 B、要化大为小,破题细问。 C、不要让采访对象只回答“是”或“不是”,提问要具体化,有 启发性,留有余地。 D、察言观色,随机提问,耐心倾听采访对象的言论。
E、在访问中善于发现新问题,要特别留心追问谈话有矛盾的地方。
(四)注意事项
二、纪录片创作的管理模式
(一)制片人中心制
制片人是整个栏目的行政领导和艺术总监,他(她)对整个栏目的宏 观策划、栏目定位、栏目理念、节目统一标志、财务、人员、收视率、市 场推广、公共关系以及栏目的每一期节目内容和艺术质量负责。
(二)分级责任制
分级责任制,其实是节目制作人中心制与制片人中心制的结合。栏目 仍设制片人,对栏目的统一性负责;但下属的编导在作品的创作问题上拥 有很大的决策权,对作品的艺术性负责,因此,制片人处于栏目的中心, 而编导处于作品的中心。
(二)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1、选题要避免两极分化。 一极是极度的政治化,解释党和政府的政策 一极是极度的非政治化、低层化,“深山老林派” 2、选题要主流化。
二、主题
主题在纪录片里也可以叫做主旨或观念。主题是 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形成的,主题源于生活。
一部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片中的材料,而使这些 材料结构在一起的是片子的主题。
四、纪录片的创作手法代表模式
(一)架构式的真实再现、情景再现 (二)肥皂剧式纪录片 (三)计算机式的纪录片 (四)揭秘式纪录片 (五)口述体的纪录片 (六)调查性纪录片
调查性纪录片是对已经发生但内情尚未详尽披露的重大事件以及 现实社会问题的记录。
(七)微型纪录片
微型纪录片是在杂志型节目进一步拓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它以其制作周期短、耗资小、传播速度快等优势涌入电视节目。 一般情形下,微型纪录片的时间长度为2—10分钟。
第五章
纪录片的创作准备
第一节 组织创作班子
第二节 理解与熟悉
第三节 影片构思与设计
第五章
纪录片的创作准备
在一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包括: 策划阶段:从市场调查、采访到题材的确定与拍摄提 纲的撰写。 前期拍摄:从现场采访以及图像、音响素材的获得。
后期编辑:从剪辑、解说词写作到纪录片做成。
在策划阶段: 首先是市场调查。 其次是采访。 最后是技术设备的准备。
三、创作班子
(三)摄像
摄像的职责是在导演的指导下进行前期采访拍摄,主要负责图像的摄 取和声音的记录。
摄像师应有基本的判断和预测能力,判断“正在发生的事”的价值存在, 预测“正在发生的事”的重要走向。更要善于敏锐的记录下这件“正在发生的 事”作为一个完整的情节融合到整部纪录片中去。
第二节 理解与熟悉
四、纪录片的创作手法代表模式
(八)大型电视纪录片
在某种程度上,大型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反映了一个电视机构的综 合实力和水准—人力、物力、财力。
大型纪录片的题材选择标准是:重大、奇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 义,同时又是其他传播方式无法胜任的。
(九)系列片
五、物质准备
前期摄像机、灯光、录音、特殊效果镜以及特效拍摄装备装置等。
三、故事线索的发现与材料收集
(三)材料收集的渠道 1、采集知情人、相关部门 2、利用互联网络 3、利用图书馆、音像资料馆 4、实地考察
四、采访
采访分屏幕前采访(镜前采访)和屏幕后采访。 镜前采访是记者出现在电视画面中的一种采访样式。屏幕 后采访是通常大家所理解的新闻记者的采访。
(一)目的
前期采访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掌握和未来影片的架构直 接有关的叙事信息;考察并最后确定具体的拍摄对象;为将要 拍摄的影片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对拍摄现场进行实地勘察, 对将要进行的拍摄工作进行视觉上的设计。
(1)采访对象是主角,切不可喧宾夺主,要学会倾听。 (2) 提问要直截了当,不要绕圈子。 (3) 避免一开始就提出艰涩而难以回答的问题。
(4) 避免进逼式提问。
(5) 既不要居高自傲,更不卑躬屈膝。
(五)寻找关注点
关注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整个纪录片的创作走向及主题捕捉。
五、实地勘察
(一)技术因素
光线、声音、电源
第一节 组织创作班子
一、纪录片的创作生产模式
(一)独立制片 也可以称为独立制作人制片。 独立制片与栏目化纪录片的区别: 独立制片的导演要考虑投资者的意图,发挥着较为自 由、主观、创造的作用。 栏目化纪录片的导演受收视率、制片人和栏目定位、 风格的制约。
第一节 组织创作班子
一、纪录片的创作生产模式
二、与投资方的充分沟通
栏目化的纪录片隶属的三种关系: 首先,属于媒体的控制和所有者的。 其次,属于消费大众,传播媒体的受众。 再次,属于像导演和制片人这样的专业人士。
(一)政治利益
媒体的拥有者和投资者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利益要 求,而政治利益是不可忽略的一种利益要求。 (二)商业利润 从投资人角度来讲,有投入必有产出,或是商业利益,会 产生潜在的利润,或是直接获得商业利润。 从市场回报角度来讲,纪录片结构一定要系列化,单集没 有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