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社会学第二讲 组织与市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

合集下载

组织社会学全

组织社会学全
个用规章制度限制外人进入的一个封闭的 团体。
• 波普诺:人们长期以来为达到某一特定 目标而结成的群体。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 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俱乐部、 学校、教堂、医院、监狱、公司和政府机 构均为组织。
• 吉登斯:一个组织是以公务关系为基础, 为完成特定目标的一大群人的结合。
• 霍尔:组织是有相对明确的边界、规范的 秩序(规则)、权威阶层(等级)、沟通 系统及成员协调系统(程序)的集合体, 这一集合体有一定的连续性,他存在于环 境之中,从事的活动往往与多个目标有关, 活动对组织成员、组织本身及社会产生效 果。
与其他学科研究组织的差异: • 政治学:强调组织的权力进程和决策过程,关注政
党与行政组织 • 经济学:研究的“经济人”视角,研究稀缺资源的
获取和分配,并关注生产力和效率问题,关注的是 工业组织。 • 心理学:则对人的感性认识、理性认知和行为动机 的差异感兴趣。 • 人类学:对不同文化价值如何影响组织运作及其成 员议题感兴趣。 • 社会学:兴趣广泛,主要是社会人的视角。对等级 秩序、规范与情绪对行为的影响、组织的合法性、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等。
• 相较起来,涂尔干比较明确地指出一个社 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角度应该是从 群体的层次来研究群体(社会)现象。
什么是社会学的角度?
• 「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角度」是个悬念, 但答案却很明显:我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 社会学研究框架;我们关注的是具体的理 论以及它们的观点和角度。
• 社会学领域中缺乏一个占统治位置的中心 理论,这个状况也有一个好处:它为在这 领域中从事研究的学者留下了一个非常大 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3、目标:(是否存在独立的组织目标?) 4、技术:(从事和拥有为其工作所用的技术) 5、环境:(物质、文化、科技和社会环境)

1981威廉姆斯组织经济学交易成本方法

1981威廉姆斯组织经济学交易成本方法

1981威廉姆斯组织经济学:交易成本方法摘要:用交易成本法研究经济组织是把交易看做分析的基本单位,认为对交易成本节约的理解是组织研究的核心。

采用这种方法要求交易是量化的且有备选统治机构。

安排交易活动到有差别的统治机构,可以获得节约。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和市场之间效率边界的确定及内部交易组织包括雇佣关系的设计。

这种方法与其它组织理论文献中精选的部分进行了对比。

企业是以获得最大利润为目标的生产函数,与解释经济学相比较少以解释组织理论为目的。

甚至在经济学中,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的新古典理论是自我限制的。

最近多重多样的经济方法用来进行组织的研究,内部组织的重要性被意识到。

本文描述的这种方法强调经济理论中的交易成本及转向力。

比大多数经济方法进步的方面是,它兼容富兰克·奈特恰当描述的“我们所知道的人类本性”。

对组织、交易成本分析包括的经济方法通常关注于效率。

的确,在效率方面,并不是每种有趣的组织问题都会被仔细研究,除了可能以一种二流方式。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尤其是强调交易成本时,大量被研究。

这种方法就他们节约交易成本的生产量而言,通过使交易而不是商品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通过评估以公司和市场为主要选择的控制结构来实现。

用交易成本法对组织进行研究被应用到三个分析层面。

第一个是企业的总体结构,给定企业规模,求解运营部门应该怎样相互联系。

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单一控股公司和多部门形式被详细审查。

第二层面或者中间层面的研究关注操作部分,寻找哪些活动应该在企业内进行,哪些在企业外,为什么。

这可以被认为是建立“效率边界”的标准并定义它。

第三层面的分析关注人力资产的组织行为,目标是以一种有差别的方式匹配内部控制结构与其它工作组的特性。

本文仅研究了后两种问题。

对这两种问题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都转向了交易的量化。

交易成本方法起源的文献概要在第一部分,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交易的量化在第二部分,效率边界研究的应用在第三部分,雇佣关系问题在第四部分,与精选的组织理论文献的对比及“外力”法对组织研究的对比在第五部分。

社会组织学讲义-阅读笔记PPT课件

社会组织学讲义-阅读笔记PPT课件

制度环境中的文化观念被神化使大家不得不接受--
理性神化
原因:一是具体问题、逻辑被延伸为具有普遍意
社会组织学十讲 周雪光
汇报人:史少杰
2020/2/19
1
第二讲 组织与市场:一个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 究角度
• 一、需要解释的组织现象
• 引例一:通用汽车公司同费舍汽车外壳制造公司从合同关系 到兼并,即从组织间市场关系到组织内部科层制关系。 引例二:戴尔公司雇佣IBM公司提供售后服务。 问题引出:市场化与内部化如何抉择?由市场到组织的转变 代价是什么?组织内在化的优势是什么?为什么组织内部有 不同结构?
2020/2/19
11
• 制度环境要求组织服从“合法性“机制 1、合法性机制——诱惑或迫使组织采纳具有合法 性的组织机构和行为的观念力量 基本思想:社会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观念制 度成为人们广为接受的事实,具有强大的约束力, 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作用:约束组织行为,帮助提高组织社会地位。
• 2、从“制度环境”到理性神话
• (一)有关合同的理论框架
• 阿罗的讨论信息框架—有关合同的理论框架问题, 建议把由于不对称信息产生的问题分为2类,合同 签的信息问题和合同后的信息问题。
2020/2/19
5
2020/2/19
6
• 逆向选择:指合约双方中一方拥有私有信息来 达到自己的私利,而对合约另一方在合约中的 利益带来不利影响。这种由信息不对称而引起 的投机行为所产生的问题即合同前的逆向选择 问题。
• 隐性合同,即社会规范、专业化准则等等不成 文的但众所周知的制度。
2020/2/19
8
• 总结: •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在信息不对称条
件下,市场机制不能无代价地客服由此带来的问题。这样人们 不可能达到完全竞争市场上的最优化; • 信息问题归根是组织问题,是一个合同设计问题。 • 激励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团队精神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的、举 足轻重的组织现象和组织问题。 • (三)社会习俗的建立:一个博弈论角度的讨论 • 萨格登的“打捞浮木” • 哈耶克认为“共生秩序”即制度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不是设 计出来的,而是大家在同时进行经济交易时不约而同产生的规 则。从这个观点看,市场制度本身就是自发产生的。 • (四)小结 埃尔斯特认为许多无法靠经济机制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社会 规范来解决。

第二讲 组织经济理论和管理

第二讲 组织经济理论和管理
市场上只有很少一部分经济活动通过价格体系引导进行配置, 大多数经济活动发生在组织内部。 经济系统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之外经济组织的效率。 关注价格体系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 把企业简化为一个生产者,不重视企业内部机能和制度研究 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和非市场组织的出现 非市场组织的性质和起源 非市场组织内部运作的体制和机制

合同理论主要关注长期合同和缓期合同


完全合同
完全合同
准确地预见合同期间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精确地规定各方在每一种可能情况下所采取的行动。 对在每个可能事件中发生的成本和收益的分配,作出最优安排。

完全合同可以有效解决激励问题 签订完全合同的要求
完全的预见能力 合同各方都必须能预见合同期间所有可能发生的重要相关事件, 并且能够在合同中准确地描述。 事件发生后,各方清楚地知道哪个事件发生了。 各方能对每一个可能事件确定有效的行为和收益,并达成协议。 合同各方必须履约 各方都不能有以后可以重新协商合同的想法; 各方能够很容易地确定合同是否得到了履行; 如果违背,各方能够促使合同被如约执行。
企业的规模不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无限大
当企业扩大时,对于企业家功能来说,收益可能会减少 当组织交易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不能用到最有价值的用途上去 当更多的交易由一个企业家组织时,由于交易的种类不同和空间 位置分布的不同,会使企业效率下降 企业的边界停留在市场交易费用等于企业内部管理费用的位置上
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续)

合同的不完全性
实际签约所遇到的问题
有限理性 有限的预见能力、高昂的计算和缔约成本、不精确的语言等通 称为人的有限理性。 所有可能事件不可能都被预测到,未被预测到的事件出现后, 各方可能会寻找方法予以适应,从而导致机会主义行为。 私人信息 事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问题; 事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问题。 私人信息(信息不对称)会妨碍有效交易的达成。 不可能签订完全合同 人们在约束条件下,只能尽可能签订最符合各方利益的合同

《组织社会学》完整版

《组织社会学》完整版

企业社会工作(周沛主编,复旦出版社,2010年版)
企业社会工作实务(高钟、王丰海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年版)
第一章 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
第一节 组织现象与经典问题(参见《十讲》) 第二节 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组织概念及其运转过程 第四节 我国社会组织研究状况
5
组织现象与经典问题
一、问题与现象:组织研究的课题
38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
第一节 组织与市场 第二节 组织与制度 第三节 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 第四节 有限理性与组织研究 其它:
科学管理理论、科层组织理论、人际关系理论、 组织协作理论、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制度学派理论、 组织环境理论、组织经济理论
39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第一节 组织与市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
组织:有结构的整体活动
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伴随正式组织运转而产生的。
正式组织
以理性原则为指导
非正式组织
感性因素为指导 以感情与融洽的关 系为标准 活动以成本与效率 行为规则是为共同 为主要标准,为此 的、不成文的行为 确保成员合作 规则
正式组织的延伸涵义:
(1)正式组织延伸了个体能力不足,即组织是一种实现目标 的工具或手段; (2)组织也是个体实现其自身目标的工具; (3)实现组织目标是个体目标实现的前提,成员必须共同努 力; (4)组织的效率较高
(二)讨论 钱德勒相关理论的缺陷:一是不能解释组织目标一致vs内部 结构差异;二是依然为解释“为什么需要组织”。
43
三、交易成本学派的基本思想
科斯、威廉姆森(1975《市场和等级制度》、1985《资本主义的经济制 度》) (一)威廉姆森的理论框架 基本概念:“有限理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行为的投机性倾向、 “小数现象”(如两个公司间通过合同成为双边关系,只有两个或很少 数目的公司参与。)这些现象的相互结合会产生市场失败问题。

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整理稿

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整理稿

组织社会学十讲整理稿周雪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一讲导论:组织现象和组织社会学■引子■问题与现象:组织研究的课题什么是组织现象?组织社会学中的经典问题什么是社会学的角度?社会学研究中对因果“机制”问题的关注■组织社会学历史的简短回顾序曲两个黄金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挑战和发展■小结■进一步阅读的文献组织社会学的经典著作组织社会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主要著述其他有关文献第二讲组织与市场:一个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角度■需要解释的组织现象■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组织解释逻辑:效率机制讨论■交易成本学派的基本思想威廉姆森的理论框架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工具几个重要的分析概念交易成本的种类测量交易成本的角度一个具体分析小结■经济学关于组织研究的新近动向“旧车市场”的例子一个合同的理论框架逆向选择组织对策道德风险社会习俗的建立:一个博弈论角度的讨论小结■进一步阅读的文献第三讲组织与制度:一个制度学派的理论框架■关于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开场白■需要解释的组织现象■组织社会学中制度学派的基本思路学术背景迈耶新制度主义的基本思想合法性机制从“制度环境”到理性神话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以及组织的对策合法性机制的进一步探讨迪玛奇奥和鲍威尔关于组织趋同性的思想■制度学派的实证研究和演变托尔博特和朱克(1983)的研究哈恩的研究另外几项研究一个应用:从制度学派的观点看“送温暖”现象■小结:有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阅读的文献第四讲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需要解释的组织现象■科尔曼的问题■社会网络学派的回答:两个思路齐美尔的基本思路社会网络功利性的思路■从“内嵌性”到“结构洞”: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进展格拉诺维特的“内嵌性理论”博特的“结构洞理论”社会网络学派的实证研究小结理论上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制度的微观基础:制度学派框架内的一个尝试共享观念的微观基础几个例子:美国的堕胎运动美国总统大选黑人贝多芬事件组织趋同性的微观基础■比较理论分析:三种机制之间的关系(效率机制、合法性机制、社会网络机制)不同经济形式和三种机制机制间的关系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小结■进一步阅读的文献第五讲有限理性与组织研究■需要解释的组织现象■有限理性概念的历史回顾■有限理性的研究工作有限理性的心理学基础有限理性的组织基础有限理性的政治学基础注意力分配组织规章制度和有限理性有限理性与组织学习■有限理性与其他组织理论的关系有限理性与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学派有限理性与制度学派社会网络学派——网络的局限性■从“有限理性”到“组织的局限性”■进一步阅读的文献第六讲组织中的激励问题■需要解释的组织现象管理模型的选择:“亲密型”干群关系还是“疏远型”干群关系?■经济学的激励研究为什么需要“激励”?激励与风险的平衡问题经济学的一个模型:激励原则有效信息的原则激励强度的原则监督强度的原则平衡激励的原则讨论■社会学中的雇佣问题和激励问题■几个实证研究的分析一个实证研究一个例子:气象台责任制的困惑■小结■进一步阅读的文献第七讲契约制度研究■需要解释的组织现象■经济学中的合同框架交易成本的思路合同理论的观点合同理论(哈特)的基本思想:(1)合同都是不完全的(2)权力(剩余所有权)在不完全合同中非常重要哈特对其他经济学流派的批评:(1)新古典不讲“权力”(2)博弈论讲的权力实际上是市场力量(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3)委托代理理论中没有交易成本问题,从而也没有事后权力分割问题哈特把交易成本学派提出的合同不完全性作为理论起点合同不可能完全的原因(威廉姆森)不完全合同面临的问题:(1)合同可能成为一纸空文(由于可以在事后讨价还价)(2)产生投机行为(3)进行专用性投资要冒风险合同理论关于收购合并的基本思想(合并的收益与成本):公司间合并的收益是收购公司进行关系专用性投资的激励增加(获得了更多的剩余控制权),合并的成本是被收购公司进行关系专用性投资的激励减少(只拥有较少的剩余控制权)组织内部的契约关系企业间合同:一些实证命题■社会网络与合同关系■文化制度和契约制度:日本纺织业的启示■转型社会中的企业间合同关系:一个比较研究研究背景一个比较理论的框架实证假设研究设计因变量解释变量研究发现讨论■一个比较理论研究的例子■进一步阅读的文献第八讲声誉制度的比较研究■需要解释的组织现象■经济学的解释逻辑:声誉=信息阿克罗夫的问题达斯古波塔的模式几个重要的研究工作讨论■一个社会网络理论的解释逻辑:地位=信息问题的提出社会关系网络的解释逻辑讨论■声誉:一个制度学派的解释社会承认的逻辑:一个制度学派的理论框架实证意义合法性的基础与声誉等级制度的分布社会领域内部的组织程度与声誉的分布小结■几个研究课题职业声望的重新解释“导师崇拜”现象的思考■小结■进一步阅读的文献第九讲有限理性与组织决策■需要解释的组织现象■讨论的起点:组织决策的理性选择模式充分信息下利益最大化的一个决策模式这一模式的进一步演变不完备信息:信息不确定性不对称信息评论■有限理性与组织决策引子:从个人决策到组织决策组织决策模式1:规章制度基础上的决策组织决策模型2:组织决策的政治过程组织决策模式3:组织决策的解释过程组织决策模式4:决策过程启动的两个机制问题导向的决策过程答案导向的组织决策小结:模糊性概念与组织决策模糊性与不确定性■组织研究中的“垃圾箱决策理论”垃圾箱的比喻理论模式一个例子:前苏联防空决策过程■小结■进一步阅读的文献第十讲组织的局限性和可持续发展■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效率与适应:组织生存能力的一个悖论■企业的战略对策■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一个宏观的角度■结束的话:组织的局限性。

《组织社会学》整理版

《组织社会学》整理版

第一章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一、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组织形式专业组织和一般的社会组织2.研究对象企业、政府机关等专业组织3.研究问题(1)研究的基本概念角色、角色期望、角色压力、角色紧张、冲突、性格、价值、社会规范、文化、社会行动、社会关系、社会系统。

(2)研究的内容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运转过程及规律、问题诊断与分析。

(3)研究的变项:1.人的变项:需要、动机、态度、信仰、价值取向。

2.组织变项:目标、结构、资源等。

3.环境变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内外关系等。

二、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过程1.社会中的组织人与组织的关系;工业化与社会组织的变迁。

2.何为正式组织?为什么社会会产生正式组织?3.组织如何运转?如何实现有序运转?请思考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

4.组织与社会组织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一个层面;(2)组织分化是社会分化的体现之一;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4)社会组织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三、我国社会组织的研究状况1.1978年以前的组织状况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等多种组织形式( 国有企业单一的组织形式2.1978年以后的组织分化3.我国特有的“单位现象”(1)单位组织的特点:行政化与功能多元化单位资源的公有制、非独立性、功能多元化、行政级别(2)单位成员与组织的关系生活保障、福利单位化、个人活动的合法性第二章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一、组织理论发展概述1.组织研究的多学科性(1)管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组织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效率机制。

(2)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如何获得比个体生产组织形式更高的效率,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效率机制。

(3)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人的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行动者行动背后的心理机制。

(4)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利益关系问题,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竞争机制,考察的重点是组织间、组织内的权力关系。

组织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

四、第三部门 (一)第三部门组织的基本特征 1、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 、以公共利益为目标, 品或准公共物品 2、独立于政府组织 、 3、不以营利为目的 、 4、是自主管理的自治组织 、 5、依靠组织成员的志愿参与 、
组织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 用社会学视角研究组织现象。 用社会学视角研究组织现象。 1、组织与市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角度 、组织与市场: 解释逻辑: 解释逻辑:效率机制 交易成本:有限理性、不确定性、投机性、 交易成本:有限理性、不确定性、投机性、 小数现象
2、组织与制度:制度学派的研究角度 、组织与制度: 解释逻辑: 解释逻辑:合法性机制 迈耶新制度主义) (迈耶新制度主义 制度化组织:强迫性、模仿、 制度化组织:强迫性、模仿、社会规范 集体) (集体)搭便车
3、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网络学派的研究角 、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 度 内嵌性、 内嵌性、结构洞 4、有限理性与组织研究: 、有限理性与组织研究: 组织规则制度与有限理性 组织学习与有限理性
组织理论
一、科层制理论 (一)合法性统治类型 1、传统型 、 2、魅力型 、 3、法理型 、
(二)科层制的特征 科层制是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 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 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 权分工和职位等级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 理方式。 理方式。 1、明确规定的固定权限 、 2、明确规定的职位等级 、 3、执行职务建立在公文基础上 、 4、职务的专业化和量才录用 、 5、照章办事 、
二、私人部门 (一)私人部门组织的基本特征 1、提供私人物品(竞争性、排他性) 、提供私人物品(竞争性、排他性) 2、私人作为投资主体,其权益归私人所有, 、私人作为投资主体,其权益归私人所有, 其组织资源属于私人资源 3、组织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 4、市场是实现目标的竞争性活动领域,也 、市场是实现目标的竞争性活动领域, 是私人部门的主要调节机制。 是私人部门的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讲_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

第二讲_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

七、行业垄断水平 • 越是完全竞争的行业、制度安排, 其交易费用越低,反之,越高。 换句话说,垄断性程度越高,交 易成本越高,反之亦然。
第三节 交易成本的理论
三、交易成本的构成
• 5、林毅夫的观点 • 与威廉姆森类似,林毅夫将交易费用分为直接 的与间接的两类。 • 也可以分为企业内交易费用(协调费用)与市 场交易费用,或管理的交易费用与市场的交易 用(MTC1 与MTC2)。
三、交易成本的构成
• 6、交易成本的各种具体形式 • 在公共管理中,通过比较合同管理费用和内部 管理费用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决定是自己生产还 是向私人部门购买某些服务,从交易费用理论 的角度来说,这实际上是比较两种交易费用, 即比较市场交易费用(Market Transaction Cost) 和管理交易费用(Managerial Transaction Cost),并以此来进行公共管理的决策。运用 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观点分析哪些活动应由政府 从事,哪些则不应该由政府提供。
三、不确定性
• 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各种各样的偶然性: 自然的、社会的、技术的、交易过程中的等) 与风险(经济的、政治的等)。
四、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 败德行为与机会主义行为,使得违约、违规、违法、 违纪等常常发生;市场越大,机会主义的可能性越高; 参予交易的人越多,机会主义的可能性越大;交易的 环节越多,机会主义的可能性越大。比如法律是在人 们不能自觉自愿,习惯法不能解决问题时,人们不能 自动达成协议解决争议,或其成本过高时才产生成文 法。比如中国历史上长期在县以下是没有政权组织的, 调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的主要是习惯法、 传统等。
文字可编辑目录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01020304添加标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年会视频

组织社会学十讲老师总结的笔记

组织社会学十讲老师总结的笔记

朱培蕾:这本书是周雪光老师在中国大学所开的讲座的内容整理,书中保留了口语化的形式,因此生动易懂,这本书写的很明白而且有深度,信息量很大,不仅介绍了很多理论流派的观点而且把作者个人的思考过程也体现了出来,思路清晰还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熟悉的例子。

组织社会学作为一个社会学分支,其诞生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其研究的基本框架还不完全确定,主要的理论都源自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甚至心理学的部分内容,其交叉性赋予了组织社会学有开放性和复合性的品格,可以借学术史梳理来明白它所在的位置。

读这本书,我们首先应该学习的是,对一个理论,弄清楚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前提假设和解释逻辑。

(1)组织现象和组织社会学什么是组织?正式组织算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网络也算一种,现代社会中对组织的边界定义是很模糊的,需要放在具体的解释框架中界定。

但组织与个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有着不同的个人或群体相互作用,而这些个人或群体通常有着不同的利益、目标和观念。

为什么要研究组织?因为组织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为什么不同行业组织有如此相似的结构(组织趋同性)?为什么同样行业的组织中会有不同形式的结构和规模?什么样的组织在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集体行为)?如果人类社会是直线发展的,那为什么当今社会上会有各时期各式各样的组织并存?社会学角度研究组织。

研究组织的角度有许多,有政治学、经济学等等,这本书里说我们要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组织。

什么是社会学角度?社会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解释事物间关联的因果机制,这种机制不是决定性的、必然发生的,而是建立在概率基础上的,在事物间经常发生的,从逻辑与常识上能被推断出的一种相关。

、因果关系不同于统计关系,经过统计分析发现的事物间关系被称为统计相关,而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要发现造成统计关系背后的因果实质。

组织学的发展历史:(1)从工业革命开始,韦伯的“科层制”、泰勒的“科学管理”到著名的霍桑实验,组织学理论围绕“人”与“机器”不断地展开争论。

经济组织与交易成本

经济组织与交易成本

经济组织与交易成本一、标题:经济组织的产生及其原因经济组织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有其历史根源和经济原因。

本文将从历史和经济两方面分析经济组织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其对市场经济的作用和影响。

历史根源: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交易由简单的互换逐渐发展为相对复杂的商业交易。

商业交易需要更加严格的组织和管理,以确保买卖双方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从而产生了经济组织。

经济原因: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交易成本,包括信息不对称、合同成本、谈判成本等。

经济组织的产生使得交易双方在组织内能够更加高效地实施交易,减少交易成本,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经济组织起到了组织、调节、协调市场交易的作用。

通过经济组织,交易双方得以更好地协商、制定合同,从而使市场经济的交易能够得以更好地实施。

二、标题:交易成本的类型及其影响交易成本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从购买过程到交付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成本,包括寻找、比较、价值评估、买卖沟通、讨价还价、签订合同、交货及支付费用等。

交易成本会对市场经济的运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交易成本的类型:信息成本、寻找成本、谈判成本、执行成本和监督成本。

信息成本:由于买卖双方拥有不同的信息,可能会造成一方受损失或甚至失败。

信息成本可以通过市场中的公共信息途径,如信用评级和专业评估等来减少。

寻找成本:寻找交易对象需要花费时间和成本。

通过建立网络、组织会议、发布广告等方式可以节约寻找成本。

谈判成本:谈判成本涉及到谈判的时间和劳动成本,主要通过构建执行机制来减少。

执行成本:默认违约会导致额外的执行成本。

通过建立契约、实现获得利润、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等方式,可以减少执行成本。

监督成本:监督成本包括直接的监督和信任。

可以通过组建第三方、加强信息公开等方式来减少监督成本。

三、标题:经济组织对交易成本的影响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对交易成本的影响不容忽视。

经济组织可以通过组织管理和协调,将市场交易中的交易成本降至最低,进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组织社会学 导论

组织社会学 导论
• 序曲 组织研究开始于20世纪。比如特勒的
科学管理以及霍桑实验以后引起的人际 关系学派的产生。这一序曲的主题是人 与机器的关系。
两个黄金时期
• 第一个黄金时期开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二战以后,韦伯的研究著作被大 量引进美国社会学。比如布劳的《科层制的动态研究》研究两个美国分管社 会福利的政府机构,特别是科层制度在具体组织中的体现。另一派是在卡耐 基-梅隆大学形成的卡耐基-梅隆学派,主要人物有最早提出“有限理性” 的概念,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的西蒙、马奇和赛特等人。这个学派从有限理 性的角度去研究组织行为。
• 结论:开放系统并不只是使组织结构特征的一致性变得 松散,而是将其注意力从结构转向了过程。无论是在抽 象层次上还是在具体层次上,强调的都是组织行动而不 是组织。
组织的重要性
•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组织化社会。历代社会学家 都关注组织现象。如韦伯的科层制、米尔斯权 力精英、帕森斯组织研究、科尔曼的法人组织 研究等。
• 第二个黄金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一时期,组织社会学研究 集中在“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上。许多组织社会学主要流派都 在这一时期形成。比如,组织社会学中新制度学派和群体生态学派都是1977 年提出的,后来发展成了两个非常完整的理论流派。资源依赖理论是1978年 提出的,组织学习理论(组织决策过程理论)是1976年提出的。
• 又如,组织的报酬形式也大相径庭。在美国大学 中教师总是固定工资,而且有严格的制度限制额 外的收人。但是有很多公司是计件工资,报酬与 工作量直接挂钩。还有些公司是按比例提成,如 在一些大商场中顾客有专门的人员来招待,顾客 “属于”他们的生意,如果顾客买东西,他们从 中提成。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报酬形式呢?为 什么(美国的)大学不可以搞计件或计量工资呢? 这也是组织学需要研究、解释的问题。

交易成本、组织弹性与资本结构

交易成本、组织弹性与资本结构

交易成本、组织弹性与资本结构经济论坛?《探索))20o5年第2期交易成本,组织弹性与资本结构齐行黎,范方志(1.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上海200433;2.浙江师范大学财政金融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0)摘要:摘要:本文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框架内讨论了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的决定问题.我们发现企业面临的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程度是影响资本结构选择的关键要素,更高程度的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与更低的财务枉杆联系在一起.本文还讨论了一些重要的对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以寻找支持本文观点的经验论据.关键词:交易成本;资本结构;组织弹性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5)02—0079—05本文试图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框架内解释企业资本结构选择和最优资本结构存在性的问题.资本结构决策是企业行为,对企业功能,界限认识上的深化也将影响我们对资本结构选择行为的认识.交易成本经济学在解释企业性质,行为方面上的应用取得了很多成果,从而形成了企业理论的一个主要分支,遗憾的是,除一些为数不多的文献外,这些明显的贡献却没有很好地或及时地与最优资本结构理论衔接在一起,本文写作的目的便是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本文的贡献是扩展了威廉姆森(1988)的分析,这使该理论能容纳更符合现实的问题.一.企业理论与最优资本结构——一个简要的评述委托一代理框架是理解企业经济性质的另一个主要分支,在个框架中,企业的本质是"个人间契约订立关系的连结"(JensenandMeckling,1976).分析的焦点被放在企业各相关方形成的各种委托一代理关系之上,由于信息在委托人,代理人之间的不对称分布,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冲突, 而如何消除和缓解这种冲突则是理解企业行为和组织结构的钥匙.许多资本结构理论与委托一代理理论对企业的理解密切相关,在这些理论中,资本结构选择的立足点在于,如何恰当地使用资本结构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来缓解企业相关方(所有者,经理人, 外部投资者,顾客等)之间的代理问题或冲突,即最小化代理成本.注意到,在委托一代理的框架内,核心问题是信息的不对称性,正是这种不对称性所引发的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问题成为代理成本的来源.这个框架没有考虑到某种信息不完全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不是信息不对称性,而是各方对未来都缺乏了解(信息不完全)或没有能力了解(有限理性)这个事实导致他们之间冲突的产生,特别是,"对专用性资产的事前投资"引致的机会主义行为(套牢)使这种利益冲突大大尖锐化了.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对于信息不完全性和套牢问题引发的冲突, 应采用一种"事后治理"而非事前激励的方式来予以弱化和解决.把这个思想移植到资本结构决策上,我们认为股本和债务具备不同的事后治理特性,应该把它们按照"最优"的方式搭配在一起形成企业.正是沿着这个思路,本文发展了一种资本结构理论,我们追寻并扩展威廉姆森(1988)的分析.在威廉姆森(1988)的模型中,企业要么全部使用债务融资,要么全部使用股权融资,我们这里考虑了更为现实的情况,即企业同时使用债务和股权融资的情形.收稿日期t2005—02—20作者简介t1.齐行黎(1977.一),男,江苏省丰县人,现为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02级博士研究生.2.范方志(1972一),男,湖南隆回人,浙江师范大学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O2级博士生,师从复旦大学首席经济学家伍柏麟教授.①虽然我们这里提及的都是自然状态的不确定性,但状态的不确定性却有可能引发行为的不确定性(Williamson,1996).79?二.最优资本结构——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1,债务,股本和组织弹性每一个企业都拥有专用性不同的各种资产,这包括流动资金,通用的办公楼,用途特殊的装备,市场营销费用和研发费用,工人于中学所掌握的企业专用的知识等等.另外,企业还面临着各不相同的不确定性,包括研究与开发的不确定性,生产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等等.对应于企业这些特征,企业所要求的治理结构的性质也会有所不同.正如威廉姆森(1988)所言,债务是一种治理结构,几乎完全按照规则运作,它要求定期支付规定的利息,建立偿债基金,在借款到期时偿付本金等,不能按期偿付就会导致破产.债务的规则性治理有着简洁的特征,这似乎有节约交易成本的优势,然而, 一旦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和面临的不确定性升高到一定的程度,债务的这种治理优势便不复存在.随着企业资产专用性程度的提高,债务的优先索取权价值将会下降,另外,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在此时对债权人的危害更大,由于债权人处在公司的外部,解决分歧的代价高昂.较高的不确定性意味着双方为应对事后搅动(这包括来自自然状态和机会主义)而进行协调的可能性增加,债务的规则性特征无法满足事后调适的需要,企业内外部的冲击以及借贷双方的冲突将时时对企业的连续性决策造成威胁.股本是另外一种形态的治理结构,它在治理方面有下面一些特性:它对企业保留剩余索取权,它为企业的存续立约,设立董事会并按股授权等(Fama andJensen,1983).股本作为一种治理结构比债务更具弹性,在股东和其他相关方组成的董事会框架内股权能对企业的活动进行更紧密的监控,在应付事后机会主义和不确定性,保证企业的连续经营和决策方面,更具专断力的股权能显着降低治理成本; 股权比债务也更加"宽容",无论是增加对专用性资产的投资,更改投资项目,还是推迟股利发放以扩大投资,股权都能本着一种"有话好好讲"的态度来进行协商.如威廉姆森所言,与债务相联系的治理结构具有与市场相似的属性,而与股权相联系的治理结构更具强制性,接近于层级结构.如果我们把组织对外生搅动的适应能力定义为组织弹性,那么,有着较多股权融资的企业就具备较强的组织弹性,而债务融资较多的企业则较为僵化. 当然,两种类型的企业各有自身的比较优势,规则性治理在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较弱的情况下可以节省成本,而组织弹性较高的企业则在资产专用性和80?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节省事后调适的成本.在下文中,我们使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验证这些来自直觉的判断.2,模型首先我们给定公司的资产专用性程度,k,kE[0,k],k是大于0的有限数;给定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程度,s,sE[0,s],s是大于零的有限数,与我们以上的论述相一致,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都是影响债务和股本治理成本的关键变量.定义公司资本结构为债务占总资产的比重,即∈[0.1].公司使用债务和股本融资带来的交易成本分别为D(0, k,s),E(0,k,s),它们是函数.因而,我们的规划即为:minD(0,k,s)+E(0,k,s)(2.0)s.t.0≤0≤1为了保证上式的确有解,我们必须详细讨论债务和股本的治理成本随资本结构变动的特征.对于债务而言,如果企业一开始全部以债务融资,随着由1变动为0,债务规则性治理造成的成本将逐步减少,即OD>0,我们假定,债务成本减少的速C^,^2n度将逐步下降,也就是>0,这意味着使用股本替代债务所获得的治理收益逐步减少.债务随变化的轨迹如下图(曲线D)所示(注意在我们画出的坐标轴上,原点处的数字为1,代表此时企业完全以债务融资):图1债务的治理成本随由大到小的变化对于股本而言,股本资金的从无到有将会使治理成本有一个突然的增加,这因为股本是一种比债务"复杂得多的治理关系"(威廉姆森,1988),股东管理机构的构建将使监督,调适和沟通的成本突然增加.随着股本资金的不断引入,股本资金将在两个方向上对成本产生影响,一方面,股本的事后调适能力增加了组织弹性,为企业增加了价值,这表现为受股本抵消的债务治理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股本调适功能的发挥也要增加交易成本,因为股本的增加所导致的行政专断性增加有损于企业利益方的"激励并将引起利益集团的各种寻利行为"(威廉姆森, 1985).可以合理地认为,>0,对于二阶导数,假疋)2D>0,后者反映了不断引入股本资金造成边际成本是递增的.股本随变化的轨迹如图1(曲线E) 所示.将债务和股本的治理成本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总的交易成本的大致轨迹将呈现如下的状态:注意到总的治理成本将在A处取得最小值,与该处对应的值也就是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D处表示完全由债务融资时组织的交易成本,注意到,一旦引入股本资金,总的治理成本将首先跳升到F处CFD图2总的治理成本随变化的轨迹以上我们讨论了一般的情形,然而,当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处于极端大或极端小的情况下,公司有可能选择完全的股本融资或债务融资.首先,我们考虑资产专用性或不确定性极大的情况.这时,完全使用债务融资的成本很大,即D点的位置会变得很高,相对于债务的治理成本,股本引入带来的抵消作用十分明显,而其本身所引致的成本则相对较低,最终公司选择完全的股本融资可能最为有利.而当资产专用性或不确定性程度很小的情况下,组织对事后治理的要求并不强烈,债务的简单治理规则将节省交易成本,而引入股权后带来的激励和效率损失将十分明显,这时,企业完全使用债务融资是可能的.反映在图中,D点的位置很低,它甚至低于使用债务和股本同时治理所产生最低交易成本的A点,这时,企业将完全或几乎完全以债务融资.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资产专用性或不确定性愈大,企业的资本结构愈靠近0,而资产专用性或不确定性愈小,企业的资本结构愈靠近1.3,关于债务和股权治理成本的深层问题要判断上述模型是否是合意的,需要解决的~些深层问题是债务和股本治理成本的确切来源是什么?它们变化的特征是否与我们在模型中的设定相一致?关于这些问题,以往的文献并未透彻地加以揭示,本文试图结合组织和企业理论的一些成果进行初步的探索.威廉姆森(1988,1996)认为债务的治理成本来自于企业为获取更多的债务而降低资产专用性水平而导致的生成成本(或类似成本)的上升,由于"债务优先索取权的价值会随着资产专用性程度的加深而下降",那么,企业为获得更多的债务不得不降低资产专用性水平,然而,这很可能增加企业的新古典成本.债务的另外一种成本可能来自于债务的简单治理规则对企业连续经营的阻碍,威廉姆森(1988)似乎并未甄别和深入的探讨这一点.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背景下,企业的要保证连续性经营有必要时时应对各种外生冲击,企业有可能面临暂时的流动性约束,增加专用性资产的投资,扩大规模应付竞争对手挑战等各种状况,债务依靠简单规则运行的治理模式难以低成本地适应这些调整.如果给定企业连续性经营是有价值的,那么债务对连续性经营的妨碍就是一种成本的来源,直观地来看,债务的使用量越大,这种妨碍所造成的损失也可能越大.然而,这种成本的确切性质还似乎还更多理论和经验方面的说明.从以上的分析来看,随着企业对债务使用量不断增加,债务治理成本将不断上升,即治理成本对债务使用量的一阶导为正,这看来是一个很合理和直观的结果.但问题是,二阶导数是否为正值呢?目前来讲,答案还不是十分明确,然而,我们可以从债务治理成本的一个来源出发,指出问题可能解决的途径.考虑这样一种情况,如果企业经营需要资产的专用性水平为,值越大企业的价值越大,但随着值的增加,企业价值增加的速度变慢,也就是,T/T./2/说,>0,<0.设想随着企业不断使用债务资uAⅡ^金,资产专用性水平随着债务使用量的增加呈线性下降的趋势,那么,债务引入所导致的(治理)成本就将增加的越来越快,也就是治理成本对债务使用量的二阶导'为正.在这个简单的设定中,我们没有考虑债务治理成本的第二种来源,债务的强制性特征与不确定性之间的抵触所引发的成本.关于股权资金的治理成本的详细特征,文献显81?得更加模糊,威廉姆森(1996)笼统地把股权的治理成本归结为"股权有损于激励强度并引起利益集团的各种寻利活动".我们认为,由于对股权的让渡附着了对企业控制权的让渡,股权的治理成本来自于"权力"的成本,这种成本与在一个集中化的层级结构中的权力成本是相类似的.企业的外部人通过向企业投入新的股权资金拥有了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权力,这种权力也即是他们"有选择"地对企业进行干预的权力,新股东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干预既可能在出现净收益前景时进行,也可能在仅仅是为了追求自利目标时进行,出于对这种干预不确定性的预期和担心,原有企业经营者和新股东都会减少对企业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因为原有企业经营者也可以通过对企业的干预来攫取新股东的利益), 如果我们假定引入的外部股权越多,企业受到不适当干预的可能性和强度越大,这意味着,随着股权资金的引入,企业面临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损失越大.另外,我们注意到股权采用一种弹性方式来治理企业,因为股权并非强制性的从企业中获取固定收益,而是采用占有剩余收益的方式.这种弹性治理方式也可能会减少经理人的工作努力水平从而导致成本的产生.考虑这样一种情况,企业由所有者M经营,最初完全使用债务融资,由于完全使用债务的成本很高,M试图从外部引入股权来替代债务.一旦外部股权进入企业,M原先所掌握的对企业资产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收益权就将部分让渡.如果企业原有资产的价值依赖于M的工作努力水平i, 可视为M为使企业运转的更有效率而花费的精力和时间.那么剩余控制权和收益权的让渡将损害M做出投资于最优水平i的决策,因为M享有所有的剩余收益.如果引入的股权资金越多,i越偏离最优水平,这将造成股权的成本呈增加趋势.正式地说明这一点,假设企业的价值由下式决定V=maxR(i)一i—C(2.1)其中,表示企业价值,R(i)表示企业收益,它在定义域内大于零,i代表人力投资的成本,i≥0,C代表一个来自外部的投入品,它是一个非负常数,我…12T们假定了利率为零.另外,假设>0,<0.用ⅡAⅡAi表示最优的投资水平.可知,当M掌握完全的剩余收益权时,他要最大化的目标函数即为(2.1)式.此时最大化v的一阶条件为R,(i)=1.当M从外部引入股权时,他不再掌握100%的剩余收益权,用82?1一a代表他从外部引入的股权比例,a∈Eo,1],那么,此时他要最大化的目标函数为,V=maxaR(i)一i—C(2.2)此时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R(i)=旱由<0可知,此时的投资水平i将小于最优的投资水平i.由于企业的价值在减少,这意味着股权的引入带来了成本.我们关心的是随着股权资金的不断引入,企业价值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因为只要了解这一点, 我们就能知道股权资金成本的变化规律.此时,我们的问题转化为求对外生变量a的导数,利用包络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一()]厂()<0(2.3)其中厂代表尺的反函数.根据以上的假设,可知式(2.)的不等号成立.式(2.3)意味着随着外部股权资金的引入,公司价值将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下降(股权治理成本上升).注意到,这个结果与我们在2.2节的设定是一致的,在那里,我们假设了股权的治理成本随着股权资金的使用量以递增的速度上升.三,一些与理论相关的经验论据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是否的确与资本结构之间存在显着联系也是一个实证方面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介绍一些与我们理论相关的实证研究,由于这两个变量似乎都很难准确的衡量,现存的一些实证论据还不是十分充分的.由于目前并不存在"一般理论……以刻画这种有差别的可重新调配性"(威廉姆森,1988),准确衡量一个企业资产专用化的程度同样比较困难的.一种可行指标是无形资产——包括企业的商誉,商标, 专利等——占总资产的比重,虽然有形资产中有一部分的调配性较差,但往往无形资产的专用性更强; 另一个指标是研究与开发费用和销售,广告费用的相对于其他资产的比重(LongandMMim,1985),研究与开发费用可看作一种即时的资本化支出,一经付出就难以调配至他处,另外,较高的研究与开发费用预示着企业生产独特产品的可能性增加,与此相伴的是生产这种产品的专用性物质和人力资产会增加;同样,销售和广告费用往往也具有难以调配的性质.Titman和Wessels(1988)研究了美国公司资本结构决定因素,他们发现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RD/S),销售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SE/S)与各种债务股本比率之间存在着统计上显着的负关联,这与我们的理论是一致的.其他的一些研究,包括Marsh(1982),Friend和1.ang(1988),Rajah和Zin. gales(1995)以及Wald(1999),都发现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与债务杠杆负相关.Huang和Song (2002)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 他们发现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与各种资本结构之间存在统计上显着的正相联系.这与我们的理论一致.肖作平和吴世农(2002)也同样发现以存货和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表示的公司有形资产的比重与资本结构正向相关.而在王娟和杨凤林(2002)的另一项研究中发现公司有形资产的比重和资本结构之间不存在十分显着的正向联系.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包含几方面的内容,经营上的波动可能是其中主要的一块,但并不是唯一的, 企业在追加投资,扩大规模以及经营环境方面都会遇到不确定性,而这些也将影响债务和股权的治理成本从而影响资本结构的选择.由于其它类型的不确定性很难衡量,多数研究只考虑了经营风险和资本结构之间的联系,我们的理论预言经营风险应该与资本结构负相关.可以用几种指标衡量经营方面的不确定性,包括营业回报率的标准差,总资产除营运现金流一阶差分的标准差或营业收入百分比变化的标准差.在Booth等(2001),Bradley等(1984), Chaplinsky和Niehaus(1993),Wald(1999)以及Titman 和Wessels(1988)的研究中,经营方面的不确定性与资本结构负相关.而在Huang和Song(2002)却发现不确定性与资本结构正相关,这个结果与对发达国家的实证结果恰好相反.他们给出的解释是,由于中国市场上的利率管制,银行无法对风险较高的企业索取相应的利率风险溢价.肖作平和吴世农(2002)利用中国数据的研究也发现经营风险与资本结构实证相关的,但黄晓莉(2002)则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与资本结构负相关.文献关于中国上市公司研究方面的相互矛盾意味着对于不确定性和资本结构之间的联系还需要更细致的考察,似乎特别要考虑到中国上市公司面临的制度约束.综合以上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很多经验论据倾向于支持我们的理论,但仍旧存在不同意见;另外,新的实证方法和新的数据也有可能在未来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果,目前的结论不是决定性的.在本文中,我们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解释了企业最优资本结构选择的问题,我们扩展了威廉姆森(1988)的分析并提出了组织弹性的概念.我们认为,企业是一种节省交易成本的治理结构,而构成企业资金框架的债务和股本有不同的治理特性.利用我们的模型,我们发现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来自于企业寻找最节省成本的治理结构的动因,当企业面临较大程度的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时,企业更偏爱股权融资,反之,企业更偏爱债务融资.我们讨论了一些重要的对资本结构决完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研究支持我们的理论,然而,这并非是决定性的.参考文献:[1]王娟,杨凤林.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2,(8),45—52.[2]肖作平,吴世农.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2,(8),39—44.[3]Huang,S.,SongF.M.,"Thedeterminantsofcapitalstructure: evidencefromChina."WorkingPaper,TheUniversityofHongKong,2002. [41Jensen,M.Agencycostoffreecashflow,corporatefinanceand takeovers[J].AmericanEconomicReview76,323—339,1986.[51Long,M.,Malitz,I.Investmentpatternsanfinancialleverage." InFriedman,B.(ed.),CorporateCapitalStructuresintheUnitedStates.1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5.16]Marsh,P.Thechoicebetweenequityanddebt:anempiricalstudy[J].JournalofFinance37,121—144,1982.[7]Myers,S.,Majluf,N.Corporatefinancingandinvestmentdeci—sionswhenfirmshaveinformationinvestorsdonothave[J].JournalofFi—naneialEconomics13,187—221,1984.[8jStutz,R..Managerialcontrolofvotingrights:financingpoheies andmanetforcorporatecontro1.[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es20,25 —54,1988.[9]Titman,S.Theeffectofcapitalstructureonafirm'Sliquidationde—cision[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es13,137—151,1984.[10]Titman,S.,Wessels,R.Thedeterminantsofcapital~xuOture choice[J].JournalofFinalice42,1—19,1988.[11jWilliamson,O.Corporatefinanceandcorporategovernance[Jj. JournalofFinance43,567—591,1988.[12]——.TheMechanismsofGovernance[M].Oxford:Oxford Press,1996.责任编辑:王骏83?。

组织社会学十讲老师总结的笔记

组织社会学十讲老师总结的笔记

朱培蕾:这本书是周雪光老师在中国大学所开的讲座的内容整理,书中保留了口语化的形式,因此生动易懂,这本书写的很明白而且有深度,信息量很大,不仅介绍了很多理论流派的观点而且把作者个人的思考过程也体现了出来,思路清晰还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熟悉的例子。

组织社会学作为一个社会学分支,其诞生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其研究的基本框架还不完全确定,主要的理论都源自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甚至心理学的部分内容,其交叉性赋予了组织社会学有开放性和复合性的品格,可以借学术史梳理来明白它所在的位置。

读这本书,我们首先应该学习的是,对一个理论,弄清楚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前提假设和解释逻辑。

(1)组织现象和组织社会学什么是组织?正式组织算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网络也算一种,现代社会中对组织的边界定义是很模糊的,需要放在具体的解释框架中界定。

但组织与个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有着不同的个人或群体相互作用,而这些个人或群体通常有着不同的利益、目标和观念。

为什么要研究组织?因为组织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为什么不同行业组织有如此相似的结构(组织趋同性)?为什么同样行业的组织中会有不同形式的结构和规模?什么样的组织在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集体行为)?如果人类社会是直线发展的,那为什么当今社会上会有各时期各式各样的组织并存?社会学角度研究组织。

研究组织的角度有许多,有政治学、经济学等等,这本书里说我们要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组织。

什么是社会学角度?社会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解释事物间关联的因果机制,这种机制不是决定性的、必然发生的,而是建立在概率基础上的,在事物间经常发生的,从逻辑与常识上能被推断出的一种相关。

、因果关系不同于统计关系,经过统计分析发现的事物间关系被称为统计相关,而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要发现造成统计关系背后的因果实质。

组织学的发展历史:(1)从工业革命开始,韦伯的“科层制”、泰勒的“科学管理”到著名的霍桑实验,组织学理论围绕“人”与“机器”不断地展开争论。

论经济组织与交易成本

论经济组织与交易成本

论经济组织与交易成本日期: 2004-9-16 10:32:00 来源: 作者: 编辑yuguangjun科斯(Coase)定理的一个重要引申是,如果所有的交易成本都为零,则不论生产和交换活动怎样安排,资源的使用都相同。

这意味着,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各种制度的或组织的安排提供不了选择的根据,区此也不能用经济理论来解释。

不仅经济组织是随机决定的,而且实际上谈不上有什么组织:生产和交换活动都只是由市场的看不见的手引导的。

但是组织或各种制度的安排确实存在,而且为了解释它们的存在和变化,必须把它们视为在交易成本的约束下选择的结果。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交易成本包括所有那些不可能存在于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组织的鲁宾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经济中的成本。

交易成本的定义这么宽广很有必要,因为各种类型的成本经常无法区分。

这样定义,交易成本就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

简言之,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显然,这些成本的确很重要,把它们称为“交易成本”,可能引起误解,因为它们甚至在像共产主义国家那样的经济里,也会赫然耸现。

从定义上看,一个组织总要求有人去组织它。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所有不是由市场看不见的手指导的生产和交换活动,都是有组织的活动。

这样,任何需要经理、主任、监督者、管理者、实施者、律师、法官、代理人,或甚至中间人的活动安排,都意味着组级的存在。

这些职业在鲁滨逊经济中,是不存在的,给他们的工作支付的工资,就是交易成本。

当把交易成本定义为一切在克鲁索经济中没有的成本,组织被同样广义地定义为任何要求有看得见的手服务的活动安排时,就出现一个推论:所有的组织成本都是交易成本,反之亦然。

这就是为什么过去20年间,经济学家总是竭力用变化的交易成本来解释各种组织结构形式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你对旧车不了解,且知道卖主了解该车; 那么在一次性交易中,卖主开价6千元的车你 认为价值多少?你会买吗?
开价4千元的车呢? 最后可能只有2千元的车能够卖出去
逆向选择
➢合约一方利用私有信息达成私利,并危害另一方 利益
其他例子
回忆自己的一次购物中的讨价还价经历
➢如果你足够较真,你会发现:每次购物都是“吃 亏”的!
➢何应对?
赫希曼Hirschman对经济学假设的修正
偏好不变
➢人的偏好是会变动的,如从追求财富到追求声誉
人总是追求私利的
➢人有时候也可能主动组织、参与一些公益活动, 会有利他主义行为
任何东西都可以商品
➢实际上很多东西都不是商品。商品的特性是越用 越少,而有些东西则是越用越多,如信用、爱心 等
惟一标准
✓资源分配中存在道德标准 ✓如何在多个有效率的资源分配方案中进行选择?
钱德勒Alfred Chandler眼中的组织
➢组织可以提高规模效率(规模报酬递增) ➢组织可以提高范围经济的效率
➢亚当·斯密:市场是只“无形的手” ➢钱德勒:企业(组织)是只“有形的手”,并在现 代 资本主义大工业时期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市场来达成目的?
一些相关的组织现象
1、GM和Fisher外壳制造公司的关系变迁
➢1919年,GM与Fisher签订了为期10年的合同。 合同规定在此10年期间GM购入Fisher制造的全 部汽车外壳
➢此类长期合同最易面临什么问题?
✓“要挟” ✓“敲竹杠”
➢结果
✓1926年,GM兼并了Fisher公司。因为,双方都发现 这个合同关系很难长期执行
汽车保险的例子
➢ 逆向选择:车主谎报(提高)自己的车况 ➢ 道德风险:购买保险后,开车没有平时谨慎
防止道德风险的措施
➢ 监督和激励
应声虫yes man
在官场中,为什么存在如此多的阿谀奉承? 在企业和其他组织中,同样存在诸多的应声
虫。缘由何在?
➢1,一般情况下,下级所掌握的基本信息要比上 级丰富,如果下级基于丰富信息上选择的最佳解 决方案与上级基于片面信息的解决方案相冲突的 时候,下级该如何选择呢:说服上级还是提交上 级偏好的方案?
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其人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 ➢主要著作
✓1975年,《市场与等级制度》 ✓1985年,《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威廉姆森)
➢有限理性bounder rationality ➢不确定性和复杂性uncertainty ➢机会主义(投机性)opportunism ➢小数现象small numbers——资产专用性
第二讲 组织与市场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
组织与市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
需要解释的组织现象 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组织 交易成本学派的基本思想 经济学关于组织研究的新近动向
需要解释的组织现象
企业的边界应该在哪里?
➢市场还是组织? ➢是自己生产还是市场上购买? ➢企业的最佳规模应该是多大? ➢纵向一体化的最佳边界在哪里? ➢为什么有些行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高,有些低? ➢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的最佳规模? ➢我们什么时候使用组织来达到目的,什么时候用
➢市场关系中信息更加不对称 ➢市场关系是一种非人格化的经济关系;而组织关
系则是长期的、持续的,还常常伴随着社会关系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任务
➢研究具体的交易成本
➢通过比较不同的组织形式和不同治理结构,来解 释交易成本如何导致了某种具体的组织行为、组 织战略或组织形式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市场和组织都是人们的主动选择,其最终目的均 是为了降低成本——交易成本
➢ 1、市场有充分信息,即双方都知道每辆车的价值, 这时买卖简单且易操作
➢ 2、信息不充分但对称,即买卖双方都不知道每辆车 的质量和价值,但知道优劣车的概率分布。这时买 卖也能够达成,即按4千元/辆的价格成交
➢ 3、信息不对称,即卖主对车辆更加了解(而这也是 绝大部分交易的现状),这时,部分交易难以达成; 高质量的旧车难以售出,最终会退出市场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贡献
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提出交易成本这一分 析工具,进一步扩展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同为也扩展了经济学的视野 将学院式的经济学带入现实世界,关注现实
中的经济运行 ……
信息经济学:逆向选择
旧车市场的例子:劣车淘汰好车
➢现实条件
✓市场上有两类旧车,一类价值6千元,一类价值2千元, 且在市场上各占一半
➢人们只要在理性选择的原则下追求自己私利的最 大化,市场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即实现资源 的最优配置
P D消费函数
p q
S供给函数
Q
新古典经济学潜在假定:
➢1,充分信息 ➢2,对称信息 ➢3,完全理性
新古典经济学的问题
➢上述假定在现实中都不存在
新古典经济学如何看待组织?
➢组织能够更加有效地组织资本和劳动,提高效率 ➢但并不关注具体的组织过程。组织就是一个“黑
定DELL雇用IBM为其提供售后服务 ➢此后,DELL专注于电脑开发生产,而把售后服
务“外在化”、市场化
➢而两个公司在电脑销售上同时还有着激烈的竞争 关系
➢如何看待这一合约的利弊得失?
3、如何看待大学间的兼并?
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组织
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思想
➢在消费者和生产者相互作用的市场过程中,市场 价格在协调者双方的行为
✓这实际上意味着组织间的市场关系转变为组织内部的 科层制关系
➢比较
✓GM的汽车零部件如轮胎、车身、发动机等大多是自 己的下属公司制造
✓而丰田公司的零部件基本上都是发包给其他小公司
2、DELL与IBM的售后服务合作
➢1999年前,DELL自己负责售后服务 ➢1999年,DELL与IBM签订了一个合约,合约规
3、隐性合同
➢ 即社会规范、专业化准则等不成文但众所周知的制度 ➢ 如大学教师的终身制
4、多次、重复交易 5、建立声誉制度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
➢ 合约签订以后,合同一方拥有私有信息,且其行为又不 能被另一方在不付出代价的情况下观测到,因而采取投 机行为来损害对方而获利
➢ 道德风险几乎存在于任何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只要存 在信息不对称和谋求私利的动机,就会出现道德风险
测量交易成本的尺度
➢资产专用性
✓婚姻 ✓为什么女人更担心离婚?
➢交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如何测量一个教授的教研质量
采用何种交易关系?
威廉姆森的解释框架
完全理性 投机行为 资产专用性
合同类型
+
+
0
0
0
+
0
+
+
计划(经济)
+
口头承诺
0
自由竞争
+
制度构建(一体化)
“+”表示存在该问题,“0”表示不存在该问 题
盒子”
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逻辑:效率机制
效率机制
➢即成本最小化或产出最大化
效率机制如何决定企业规模? (该生产多少产品?)
➢产品的边际成本=产品价格
价格P
MC边际成本
企业规模
认识效率机制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效率只是相当于那些参与决策的主体而言 ➢效率因不同的约束条件而变化 ➢效率机制并不总是我们决定采纳什么样的方案的
讨论
如何看待婚姻?
➢如果将婚姻看作是一种组织,男女朋友关系属于 市场关系?何时结婚,何时解体?
➢家务:钟点工?配偶?
将自己的小孩送到学校,还是自己创办一个 学校?
学校聘请校外教师来教学,还是自己招聘新 教师?
市场关系与组织关系的比较
市场关系与组织关系的区别
➢市场是大数现象,而组织则是双边关系,是小数 现象
➢具体的“交易”(而非组织)决定了交易成本
合同关系的多样化
一体化(兼并) 战略伙伴关系(连锁店?) 长期合约 短期合约 瞬间、一次性合约(买卖关系)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重要分析概念
交易成本的分类
➢协调成本 ➢激励成本
✓一般而言,市场关系中协调成本较高,激励成本较低 ✓而组织关系中协调成本较低,激励成本较高
推荐读物
科斯《社会成本问题》 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 张五常《经济解释》、《卖桔者言》、《中
国的前途》
科斯问题
科斯Coase问题
➢如果牧场的牛吃了农场的菜,应该怎么处理?
✓应该惩罚谁? ✓应该责怪谁没有修围栏? ✓迁走牧场还是农场?
➢如果你的邻居喜欢午夜高歌,又该如何处理?
✓是你忍受还是惩罚邻居? ✓你搬走还是搬走邻居? ✓如果你那邻居是宋祖英呢?甚至是帕瓦罗蒂呢? ✓盛产歌唱家,还是睡眠家?
交易成本经济学:威廉姆森的理论框架
求职
➢求职的时候,你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完全属实? ➢招聘方又该作何判断?
所以,谈判往往是多轮、多次、反反复复的! 交易也往往不是一次性的!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组织对策
1、试用期:雇佣方可以更真实地了解雇员情况 2、关系合同
➢ 合同中并无写清具体细节,只是搭建一个治理框架,把 权力关系规定;一旦出现问题,双方依据权力框架来共 同解决
我们为什么需要组织?
组织看似可以提高效率,但我们真的需要组织吗? 一个雇主是否可以每天到劳动力市场、管理人员市
场、机械市场、资本市场去雇用自己所需要的人和 机器设备来进行生产?这样是否可以达到同样的规 模效率和范围效率? 组织是否只是简单的技术组合?技术与资本、劳动 的简单组合? 组织还包含了其他什么特殊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