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课件
合集下载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
武 侯 祠 图 片
-22-
武 侯 祠 图 片
-23-
武 侯 祠 图 片
■ 称颂诸葛亮的诗句
-24-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知
——杜甫《八阵图》
识
积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累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修身名言,请选一个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4-
·
道出了“志”与“学”的关系,“志”是成才的前提 和基础,胸怀大志方能成才。
分
层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两
赏
句话有什么作用?
析
点明“淫慢”“险躁”的不利之处,从反面补充论述
,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二
■“文章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什么?
诸葛亮劝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有所作为。
■ “静”与“俭”关系是怎样的?。
文题解读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 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简洁明了。
诫子书
-7-
夫(f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诵
读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文
4.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言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庐,将复何及!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
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伤 地困守在陋室里,(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第一层(第1句) 开篇提出观点。
第二层(第2、3、 阐 述 “ 静 ” 与 “ 学 习 ”“ 明
4句)
志”“成才”的关系。
3. 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的良好品质。(重点)
必备知识
诸葛亮(181—234),字孔 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 沂南南)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 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出师 表》《诫子书》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 书局2012年版)。《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 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 国,躹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社稷日 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了这 封家书告诫诸葛瞻。
(诸葛亮《诫外生书》)
书信篇目
共同 劝诫 话题 对象Fra bibliotek写信目的《诫子书》
儿子 希望儿子立志成才,宁静淡
立志、
泊以修身养性,惜时勤学。
学习
希望外甥以先贤为榜样,树
《诫外生书》
外甥 立远大理想,胸怀宽广,虚
心学习,立志成才。
成语积累
淡泊明志、 俭以养德
志存高远
(一)诸葛瞻的故事
带着父亲诸葛亮的劝诫,诸葛瞻也成了 优秀卓越的人。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邓艾 奇袭阴平,诸葛瞻率军抵抗,后退守绵竹。 邓艾派使者来诱降,许诺将上表请封诸葛瞻 为琅琊王,诸葛瞻大怒并斩杀使者,与其子 诸葛尚率军抵抗,后英勇牺牲。
●●
遂( suì )
语文第15课《诫子书》(30张PPT)
A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2分)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4、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2分)
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4课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诸葛亮不仅是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同时他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慈父。诸葛家族三代忠臣正式源于对良好家风的传承。
探讨:《诫子书》对我们现代生活,学习启示和借鉴意义。
生活上: 修身养德,培养节俭习惯,提升品德修养。内心宁静,专注自我,在快节奏生活中不迷失。珍惜时光,不虚度人生。
学习上:淡泊明志,确定目标,为学习提供动力。静心专注,排除干扰,提高学习效率。勤奋学习,增长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猜猜这首诗写的是谁?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诫子书》简介
诸葛亮一生为国事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在他晚年,深感时日无多,为了劝勉儿子诸葛瞻修身立志,遂写下这封家书。此时,诸葛亮已到暮年,对人生、事业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希望通过此信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传授给儿子。
提出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证明论点
治学:(静)
修身:(躁)
( 面)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静-学 才-学非学-无才 非志-无学
淫慢-不励精 ( 面)险躁-不治性
诫子书
反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2分)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4、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2分)
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4课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诸葛亮不仅是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同时他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慈父。诸葛家族三代忠臣正式源于对良好家风的传承。
探讨:《诫子书》对我们现代生活,学习启示和借鉴意义。
生活上: 修身养德,培养节俭习惯,提升品德修养。内心宁静,专注自我,在快节奏生活中不迷失。珍惜时光,不虚度人生。
学习上:淡泊明志,确定目标,为学习提供动力。静心专注,排除干扰,提高学习效率。勤奋学习,增长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猜猜这首诗写的是谁?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诫子书》简介
诸葛亮一生为国事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在他晚年,深感时日无多,为了劝勉儿子诸葛瞻修身立志,遂写下这封家书。此时,诸葛亮已到暮年,对人生、事业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希望通过此信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传授给儿子。
提出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证明论点
治学:(静)
修身:(躁)
( 面)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静-学 才-学非学-无才 非志-无学
淫慢-不励精 ( 面)险躁-不治性
诫子书
反
《诫子书》课件(48张PPT)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 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 ,意与岁去” 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 力,老大徒伤悲”。 静心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读一读,议一议,读 懂了什么,哪些词语、 句子不理解的?
译文:
摒除杂念与干扰, 宁静专一 操守,品行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俭朴节约
思考
诸葛亮几千前对儿子说的话,
今天还有意义吗?你如何理解?
积累名言
放声朗读,找出文中你最 喜欢文章的警句。 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由此你联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 一起分享吧!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 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 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 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 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 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 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1)解释词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 ②非志无以成学 (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 ④年与时驰 ( )
16《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共32张PPT)
16 诫子书
诸葛亮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 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诸葛亮)生平,体会文章主 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在浩如烟海的综艺节目中,老师唯独对 黑龙江卫视推出的《见字如面》情有独钟。
这一档以明星读信为形式的朗读节目如一泓清泉, 汩汩的流淌于听众的心田。如果老师能有幸站在这个舞 台上,我会选择读哪一封信呢?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说一说,在成才的三个条件中,哪一 个对你最重要?
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 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 先立志,之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 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
培养品德。
明确志向
达到远大目标
非 淡泊 无以 明志,非 宁静 无以 致远。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任务三:解读家书之智慧 1.书信是传递情感的最好载体。“洛阳城里见秋风,欲 作家书意万重”,除了告诫和劝勉,你还读出了诸葛亮 对儿子的什么情感?
齐读课本“预习”。 期望 2.诸葛亮期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 一个恰当的词来回答。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3.自由朗读,小组合作探究:怎么做,才能成为德 才兼备的君子?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 结合原文探求君子之道。
诸葛亮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 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诸葛亮)生平,体会文章主 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在浩如烟海的综艺节目中,老师唯独对 黑龙江卫视推出的《见字如面》情有独钟。
这一档以明星读信为形式的朗读节目如一泓清泉, 汩汩的流淌于听众的心田。如果老师能有幸站在这个舞 台上,我会选择读哪一封信呢?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说一说,在成才的三个条件中,哪一 个对你最重要?
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 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 先立志,之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 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
培养品德。
明确志向
达到远大目标
非 淡泊 无以 明志,非 宁静 无以 致远。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任务三:解读家书之智慧 1.书信是传递情感的最好载体。“洛阳城里见秋风,欲 作家书意万重”,除了告诫和劝勉,你还读出了诸葛亮 对儿子的什么情感?
齐读课本“预习”。 期望 2.诸葛亮期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 一个恰当的词来回答。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3.自由朗读,小组合作探究:怎么做,才能成为德 才兼备的君子?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 结合原文探求君子之道。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8张ppt)
板书设计
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诫
谆 谆
子
分析观点
父
书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子 情
能治性(反)
殷殷告诫: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反)
积累拓 展
积累关于“立志”“学习”“惜时”的名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头悬梁锥刺股 囊萤夜读
梳理文意
句首发 语词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行为、操守
连词,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 养,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内心恬淡, 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
梳理文意
达到 远大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表:(议论文)奏议的一种。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2、说:(议论文)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记:(记叙文)杂记。包括: 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4、铭:(称颂功德,记叙文)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 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5、序:(记叙文)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6、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7、传:(记叙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 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
语文 诫子书 课件(共20张PPT)
赏析
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 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 书信告诫诸葛瞻。
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 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 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 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 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课堂延展
诸葛瞻的故事
带着父亲诸葛亮的劝诫,诸葛瞻也成了优秀卓越的人。诸葛亮去 世之后,魏国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率军抵抗,后退守绵竹。邓 艾派使者来诱降,许诺将上表请封诸葛瞻为琅琊王,诸葛瞻大怒 并斩杀使者,与其子诸葛尚率军抵抗,后英勇牺牲。
诸葛亮的个人修养与品行
关于淡泊
诸葛亮年轻时隐居的隆中 “猿鹤相亲,松篁交翠”, 是一个非常适合修身养性的 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抚平 了父母早逝给他带来的心灵 创伤,也益于他养成淡泊宁 静的胸怀气度。
诫子书
导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文天祥
教学目标
文高解借结 的阅文助合 能读章工课 力浅大具下 。易意书注
文,,释 言提理并
子体把理反 的会握解复 谆诸文课诵 谆葛章文读 教亮主内课 诲对旨容文 。儿,,,
《诫子书》课件(共26张PPT)
任务1:用蓝色笔作圈画,积累文化常识
作者简介
与诸葛亮有关的文化常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任务1:用蓝色笔作圈画,积累文化常识
作者简介
与诸葛亮有关的文化常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复姓
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琅琊 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 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 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 贤相”。
家喻户晓的事迹:三顾茅庐 草船 借箭 赤壁之战 空城计,他被誉为 “智慧的化身”。
本课小结
诫子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面)
提出论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
证明论点
(正面) 治学: 志、静-学-才
(反面) 修身:俭、静(反面)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课后作业
1.将《诫子书》全文用白话文翻译 2.思考“任务4”中剩下的三个问题,分
享自己的看法 3.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成语或典故
任务1:用蓝色笔作圈画,积累文化常识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复姓
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琅琊 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 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 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 贤相”。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46张PPT).ppt
合作探究
作者又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静”与“明志”“成才”分 别有怎样的关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强调了“明志”“致远”是“淡 泊”“宁静”的目的,即作者认为明确志向和达到目标是目的,其途径是“淡 泊”“宁静”,并用双重否定句的句式强调“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
读出情韵
我们如何读出文中这位慈父拳拳爱子之心呢?
这封书信虽历经千年,闪耀 着不仅是一位智者的谆谆告 诫,也是一位慈父殷殷叮嘱 与期望。所以这不仅是一封 告诫书,也是一封爱的遗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父亲是充满智 慧、立意深远、用心良苦的, 应该读得字字铿锵,读出慈 爱柔和、语重心长的语气。
合作探究
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 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 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 是成才的关键。
肆
明事理,读情韵
伍
知家训,抒胸臆
读出情韵
除了本文,还有哪些家训的力量鼓励着你呢?
1.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家训资料。 2.以书面的形式推荐你们小组喜欢的名家家训,谈谈你的理 解并阐述推荐的理由。 3.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谈谈你学完本文的认识和收获。
古人家训
博士买驴,书券三纸,尚未见一驴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朱子家训》。 今诲汝等,居家孝,事君忠,与人谦和,临下慈爱。——《贾昌朝家训》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我性不喜华靡。——司马光《训俭示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敕后主辞》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曾国藩《家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欧阳修《示子》
《诫子书》课件 (共25张PPT)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 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 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 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 对比鲜明。
积累字词
⑴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名利。 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⑹广才:增长才干。 ⑺淫(yín)慢:过度的享乐,慢:懈怠,懒惰。淫,过度 ⑻励精:奋勉,振奋。 ⑼险躁:冒险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⑽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⑾驰:消失、逝去。 ⑿日:时间。 ⒀遂:于是,就。 ⒁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⒂穷庐:破房子。 ⒃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 ⒄才须学也:才:才干 ⒅意与岁去:意:意志 (19)俭以养德:以简朴节约财务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格 (20)枯落:枯叶一样飘零 (21)夫:大丈夫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写作思路
•
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理解每层的内容。
一、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二、论证——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
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
故事引子: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 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 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 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 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 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 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 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 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 世,享年 54 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 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 田 15 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 “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 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 死 而 后 已 , 深 为 后 人 传 诵 。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6张ppt).ppt
成,难以担当重任。重器,比喻能任大事的人。)
其年(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读准家书
读准字音
(f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
(yín)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意语气
读准家书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得顺畅。 (2)小组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注意语气
读准家书
• 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 • 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 • 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
关于节俭
诸葛亮所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对此他深感不满。 在弥留之际,诸葛亮嘱咐后人: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读懂家书
我们先来对一组反义词:
放纵对( );懈怠对( );
轻薄对( );浮躁对( )。
正反对比来帮衬。诸葛亮告诉儿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 不能修养性情。其实,诸葛亮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儿子要学会克制,要勤勉, 学习要沉稳,要集中精力。
读懂家书
年与时 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
意志
去,
消失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遂 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最终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
其年(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读准家书
读准字音
(f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
(yín)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意语气
读准家书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得顺畅。 (2)小组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注意语气
读准家书
• 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 • 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 • 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
关于节俭
诸葛亮所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对此他深感不满。 在弥留之际,诸葛亮嘱咐后人: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读懂家书
我们先来对一组反义词:
放纵对( );懈怠对( );
轻薄对( );浮躁对( )。
正反对比来帮衬。诸葛亮告诉儿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 不能修养性情。其实,诸葛亮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儿子要学会克制,要勤勉, 学习要沉稳,要集中精力。
读懂家书
年与时 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
意志
去,
消失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遂 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最终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
2024版《诫子书》课件(48张PPT)公开课获奖课件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这 句话强调了明确志向和实现目标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才 干的重要途径,而静心专一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案例分析与思考
课件中提供了与《诫子书》相关的 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05 现场教学演示环 节
教师现场授课展示
引入课题
通过故事、案例或问题等方式, 激发学生对《诫子书》的兴趣和
思考。
讲解背景
介绍作者诸葛亮及《诫子书》的 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 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儒家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在处理问题时保持适度、避免极端。
当代家庭教育启示
01
02
03
04
重视品德教育
家庭教育应注重品德培养,引 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
德观。
培养良好习惯
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 习和生活习惯,为其未来发展
奠基础。
激发内在动力
家长应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通过《诫子书》的解读,引导学生了解古代 家庭教育、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文化精髓,培 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02 《诫子书》原文 解读
原文内容概述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旨在告诫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学 习、如何做事。
全文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道理,强调了学习的 重要性和做人的基本准则。
俭以养德,静以修身
诸葛亮提倡节俭以培养品德,保持内心的宁静以修养身心。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才 干的重要途径,而静心专一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案例分析与思考
课件中提供了与《诫子书》相关的 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05 现场教学演示环 节
教师现场授课展示
引入课题
通过故事、案例或问题等方式, 激发学生对《诫子书》的兴趣和
思考。
讲解背景
介绍作者诸葛亮及《诫子书》的 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 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儒家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在处理问题时保持适度、避免极端。
当代家庭教育启示
01
02
03
04
重视品德教育
家庭教育应注重品德培养,引 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
德观。
培养良好习惯
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 习和生活习惯,为其未来发展
奠基础。
激发内在动力
家长应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通过《诫子书》的解读,引导学生了解古代 家庭教育、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文化精髓,培 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02 《诫子书》原文 解读
原文内容概述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旨在告诫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学 习、如何做事。
全文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道理,强调了学习的 重要性和做人的基本准则。
俭以养德,静以修身
诸葛亮提倡节俭以培养品德,保持内心的宁静以修养身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任务一
诫子书 诫,告诫,劝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重点词语:
诫子书 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遂成枯落
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重点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测
• 文言文翻译,一般采
点
• 取这样的过程:
干,才能学业有成。
教师寄语
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 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大志 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祝愿 同学们早立大志,静心读书,成为 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
拓展阅读
诫外甥书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 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 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 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 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要求:对座互背,完成学习任务单。1.2号流 畅背下来,加一颗 ,3、4号流畅背下来, 加两颗 ,全默写对的同学加三颗 。
复习任务二 疏通文意
要求 1快速记忆课下注释,自己疏通 文意。 2对座结合篇子重点词句互考。 3能快速准确完成篇子上的词句 加2----4颗 ,能帮助不会译句 的同学学会的,奖励两颗 。
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具有远大志向是 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
思考:你从此文中明白什么道理?
拓展阅读
诫外甥书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 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 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 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 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思考:你从此文中明白什么道理?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 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 表达了他希望后代能志存高远。
2文中提到“志”的语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
志与学的关系
人首先要坚定自己的志向, 有远大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些志 向、理想,才能要求自己去学习,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增长才
诫子书
诸葛亮
直接翻译词句, 重点词义的辨析
理解性默写
作者相关 常识
词句翻译 基础常识
朗读节奏、 字音字形
概括文章内容:事 件,人物形象,景 物特点
内容理解
主观能 力题
文 言 文 考 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文章的写作手法 对比阅读
文章的道理、 联系实际谈 感想
学习目标
1、能准确记忆作者的相关常识,熟练背诵、默写课文。 2、能准确积累文言词语,顺畅地翻译课文,提升文言文 的阅读能力。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道理和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逐字翻译
调整语序
适当替换
省略补充
整体润色
• 以上过程,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过程, 我们现阶段文言文的学习,必须认真掌握以 上方法,努力遵循这个过程。
故事引入
点
诸葛亮为相数十年, 效忠先主,辅佐后 主,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 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 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 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
复习任务一 作者常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 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 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积累故事:草船借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烧赤壁、三顾茅庐、空
城计
积累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要求:自己迅速记忆,完成学习任务单。1 题全做对的同学加一颗 。2题积累写对加两 颗。
己的子孙,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
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复习任务三 内容理解
展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2、找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 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要求:1、班展时语言简洁、声音洪亮、表达流畅。
2、非展示同学认真听并及时补充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