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绿色田园诗人弗罗斯特诗歌欣赏
【诗歌鉴赏】雪暮驻马林边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雪暮驻马林边_诗歌鉴赏雪暮驻马林边[美国]弗罗斯特这是谁的林子我想我知道。
不过他的房屋远在村那截;他不会看见我停在这儿望着他的林子灌满了雪。
我的小马一定觉得很奇怪附近没有人家怎么就停歇,停在林子和冰冻湖面之间而且是一年最黑暗的一夜。
它摇了摇挽具上的钤想问我是不是出了错。
另外唯一音响是轻风和茸毛雪片席卷而过。
林子真可爱,黑暗而深邃。
但我有约在先不可悔,还得走好几里才能睡,还得走好几里才能睡。
(方平译)【赏析】《雪暮驻马林边》是弗罗斯特最著名的也是他本人最喜爱的一首短诗。
全诗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轻快的节奏描绘了诗人在新英格兰冬日傍晚雪花缤纷、神秘幽暗的树林旁驻足观望、流连忘返的情景,传达了诗人在生命历程中小憩时的感受:人生总会面临一种两难选择,是快马加鞭,投身于那未知的世界,还是沉湎于现状之中,享受短暂的快乐?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是严肃的,在完成其人生的使命之前,他是不能投宿安眠的——“但我有约在先不可悔/还得走好几里才能睡”。
弗罗斯特曾说:“诗歌始于喜悦,而终于智慧。
”这首诗从怡人的自然风光开始,又以轻快的节奏和质朴的遣词渐渐把诗歌推向高潮——“林子真可爱,黑暗而深邃/但我有约在先不可悔”,最后以充满哲理的句子收尾——“还得走好几里才能睡”。
诗体短小精悍却包含着完整的叙事要素:“这是谁的林子我想我知道/不过他的房屋远在村那截”——人物,“停在林子和冰冻湖面之间/而且是一年最黑暗的一夜”——地点、时间,“我的小马一定觉得很奇怪/附近没有人家怎么就停歇”——起因,“它摇了摇挽具上的铃/想问我是不是出了错”——经过,“但我有约在先不可悔/还得走好几里才能睡”——结果。
叙事中同样含有悬疑:“林子真可爱,黑暗而深邃”,是要留下还是离去?在这样一个雪花纷飞、微风徐徐的傍晚,离开美丽的树林而奔向艰险未知的前路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
而“林子”这一意象是催生两难选择的关键要素。
有评论认为,“树林”象征可使人脱离世事纷争的大自然,对于社会的人来说,它本身既有挑战性,又充满原始的自然风情。
弗罗斯特之《雪夜林边驻足》赏析
弗罗斯特之《雪夜林边驻足》赏析
弗罗斯特的诗歌《雪夜林边驻足》是由意大利诗人弗罗斯特于1821年创作的著名诗篇。
该诗描绘了雪夜里,作者在森林边驻足、凝望星空,还让芦苇乘风起舞的景象,使人似乎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到雪夜的美好时光。
该诗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宁静景象,又对此刻时光流失的深刻感受。
《雪夜林边驻足》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歌,全诗共有7句:“当暗夜冰天/梦停止,我呆呆驻足/ 下森林边,凝望苍穹的星空/让芦苇随风起舞/雪田中各种游魂急奔.”人简洁地描绘了一个晚间在雪夜里静静凝望,仿佛可以感受到芦苇在风中起舞的美妙场景。
诗中的散文式的叙事结构,把雪夜的宁静景象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心旷神怡,仿佛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雪夜里自然宁静的景象。
弗罗斯特在《雪夜林边驻足》中抒发了对自然的情感与感悟。
读这首诗,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天地宽广存在的气息,也感受到了弗罗斯特把自然宁静景象连缀在一起,把一晚花草星辰的灿烂,一夜雪花的冷暗,一生的游离梦想,一世的风花雪月,一见的唏嘘悲歌,都抒发在这首诗中,让人可以体悟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通过“芦苇随风起舞,和雪田中各种游魂急奔”,也表达了人们值得安静、随波逐流、每一瞬间都处在流逝中的感慨。
弗罗斯特的诗歌《雪夜林边驻足》以其凝练的语言,流畅的笔触,以及对雪夜宁静的感受,深深吸引了读者的心灵。
诗中用简练的文字,以及风花雪月、宁非变的意境,让人体会到人生的芬芳,以及人们的
游走,无力抗拒等等。
这首诗歌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出了更多的温暖和深刻的情感感受,使人们可以在雪夜里,静静地欣赏、理解和体悟,享受自然带给我们的宁静和温暖。
【诗词阅读及答案】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赏析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的一诗写了“面对两条都没有走过的路,主人公毅然选择了一条人迹更少的路来走、来历练”的事情,体现了人性之美,其实我们倘将该作品作为“选择人生之路”来读也完全恰当。
品读该诗,主人公形象的大气沉雄、勇敢创新、义无反顾,还是比较容易看得出来。
在到了岔路口,因为“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所以必得选一条路去走。
由于“鱼”和“熊掌”两者不能得兼,故颇费踌躇,“我”“久久伫立”对两条路都再三观望,最终才咬咬牙下定决心选实了走“人迹更少的”那条“荒草凄凄,十分幽寂”的路,这样的义无反顾需要何等的勇气和魄力?如果说选择“那条通向丛林深处的路”是大众化的选择,比较平稳,但很有可能就平常了;那么主人公不愿庸俗而冒险地去创新一番,玩一把过瘾,认为即使轰轰烈烈地去死也比窝窝囊囊地存活强上百倍千倍。
诗人的这种思想无疑是难得的,很精彩的。
这样看来,说诗人的这种勇敢和大气魄不是一般的果敢,而是大气沉雄的干练,再恰当不过。
还有,诗人的思想之美也体现在对未来的展望上,还体现在对未来忆及“现今”这个从前的回忆上,它们的思想美点也确实颇为多多。
已经选定并走上选定的路时,诗人还念念不忘“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可人生是趟单程旅行,决无回头再走的可能。
故一旦选定人生的道路,便是无尽头的求索。
才开始走就揣测日后之事是展望,是人生的“大气度设计”,是开放。
这样的展望有利于更稳健地干好人生大事业。
因为不能同时选走人生道路,所以只选一条去走或许就很圆满地获取了成功,或许就大致成功却稍留缺憾,或许就根本是个事业大失败的结局,人生况味无外乎上述三种可能。
有缺憾固然该“叹息”并后悔当初选择的太过于“草率”了些;我们说,就是成功者也可以“叹息”,认为假如选择走另外的一条道路成功准许会更大。
这样憧憬未来的回顾因其打通了“少年、中年、老年”再“老年、中年、少年”的关节,属全程式鸟瞰,是高瞻远瞩,显得深刻。
Robert Frost诗歌精选(双语)
弗罗斯特(Robert Frost)诗精选□下种今晚你来叫我停下说饭菜已上桌,我们将看看我是否能停止掩埋这白嫩的从苹果树上掉落的花瓣。
(柔软的花瓣,并非无益它们可以和那或光或皱的豆子做伴;)和你回家之前,或许你已忘了你来干什么,变得和我一样,成为春日大地上一个热情的奴仆。
如此用心地种下种子等待它们破土而出也正是杂草生长、遮蔽的时候,弓着倔强的身子钻出顶开它的路,抖落身上的土。
Putting in the SeedYou come to fetch me from my work to-nightWhen supper"s on the table, and we"ll seeIf I can leave off burying the whiteSoft petals fallen from the apple tree.(Soft petals, yes, but not so barren quite,Mingled with these, smooth bean and wrinkled pea;)And go along with you ere you lose sightOf what you came for and become like me,Slave to a springtime passion for the earth.How Love burns through the Putting in the SeedOn through the watching for that early birthWhen, just as the soil tarnishes with weed,The sturdy seedling with arched body comesShouldering its way and shedding the earth crumbs.□ 进来当我走到树林边,鸫鸟的音乐——听啊!如果这时外面还亮点,里面已是黑暗。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赏析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赏析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赏析《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首深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赏析(一条未走的路),希望大家喜欢。
未选择的路 The Road Not Taken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可惜我不能同时涉足,And so sorry that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我站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 as far as I could.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择了另一条路,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它荒草萋萋,十分幽静,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却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却未经脚印污染。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也许多年后在某个地方,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n somewhere,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Ages and ages hence: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赏析弗洛斯特作品
赏析弗洛斯特作品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年3月26日-1963年1月29日)是美国著名的诗人,他以其深刻的诗歌作品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于世。
弗罗斯特的诗歌作品中融入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而且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感悟。
本文将从弗罗斯特的诗歌作品中选取几首代表作,进行赏析和解读。
首先,我们来看一首著名的弗罗斯特诗歌《停驻的地方》(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这首诗歌以冬季的雪夜为背景,诗人在穿越乡村时停下来欣赏了一片美丽的树林。
未选择的路诗歌鉴赏
未选择的路诗歌鉴赏摘要:一、诗歌背景1.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简介2.《未选择的路》的创作背景二、诗歌内容分析1.诗中的两条路象征意义2.诗人对未选择的路的描述3.选择道路的心理挣扎三、诗歌主题探讨1.人生道路的选择与承担2.决定与后果的关系3.人生价值观的体现四、诗歌的艺术特色1.象征手法2.抒情表达3.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诗歌语言五、诗歌的启示与感悟1.勇敢面对人生选择2.学会承担责任3.珍视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选择正文:《未选择的路》是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诗人通过诗中的两条路,寓意人生中的选择与决定,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感悟。
诗中的两条路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一条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另一条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诗人将两条路分别描绘成“可惜”和“也许”,形象地展示了人生道路选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诗中,诗人对未选择的路进行了细腻的描绘,表现了对未知事物的向往和好奇,同时也透露出对选择另一条路的遗憾和惋惜。
在面临选择时,诗人的内心经历了激烈的挣扎。
他深知选择不同道路将带来不同的人生际遇,因此对未选择的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然而,在现实面前,他终究选择了其中一条路,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人生观:面对选择,我们要勇敢地去涉足,勇敢地去承担,这样才能无怨无悔地走过人生旅程。
《未选择的路》以富有哲理的诗歌语言,抒发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感悟。
诗中的象征手法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选择的思考,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诗歌语言,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未选择的路》,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道路上,每一次选择都至关重要。
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选择,学会承担责任,珍视每一次机会,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
the most of it赏析
the most of it赏析The Most of It 赏析"The Most of It"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述一个人面对自然力量的挑战,探索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命运的主题。
诗歌以一种平静而详细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湖边的场景。
诗人描述了湖水的反射,浮动的云和树木的影子。
这种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然而,诗歌的主题并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在诗歌的中心,有一个孤独的猎人与湖中的巨大而神秘的物体相遇。
这个物体被描述为黑暗和深邃,它的存在引发了猎人的好奇心和挑战精神。
猎人试图与这个物体互动,他喊叫着,试图引起它的注意。
然而,物体无动于衷,只是继续浮在湖面上。
猎人感到沮丧和无助,他意识到自己无法理解或掌握这个物体。
这种无助感体现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局限性和脆弱性。
诗歌的结尾,猎人回到岸边,他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他意识到自己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他无法完全掌控或理解自然的奥秘。
然而,他也意识到这种无法掌控的力量正是人类存在的一部分。
最后两行诗“but the lake, / And no land shows beyond it”,强调了猎人与湖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通过这首诗,弗罗斯特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问题。
他暗示人类对自然的掌控是有限的,人类应该接受并尊重自然的力量。
这与当时美国社会追求技术进步和物质发展的价值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The Most of It"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一个人与自然力量的对抗,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命运的诗歌。
通过描绘猎人的挑战和无助,诗人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有限掌控和存在的脆弱性。
这首诗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思,提醒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自然的力量。
弗罗斯特之《雪夜林边驻足》赏析
弗罗斯特之《雪夜林边驻足》赏析在法国古典主义诗人让弗罗斯特的诗中,《雪夜林边驻足》是一首充满着浪漫诗意的诗作,充满了繁花丛中美丽天使走过的景色。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夜晚,作者正在一片迷人的森林中,细雪纷飞,漫山遍野,令人震撼的是,这个夜晚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弥漫的宁静与安详。
这首诗以森林的细雪和夜幽的气息开头:“白夜,穿过森林,细雪飘飞,深谷默默,夜幽的气息。
”它引人深思的是,作者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定格,他想要记录这一刻的美景。
随后,整片森林仿佛突然静止下来,只有幽幽森林那种深沉、令人不寒而栗的气息仍然在隐隐作响,作者用诗意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美丽而凄美的场景。
整首诗歌流畅,韵脚婉约,充满了优美的诗意,它以神秘而冒险的叙述传达出了一种被神秘景象所震撼的强烈感受,诗中把森林与星空中的天使联系起来,隐喻性的描绘出这个美丽的夜晚:“咫尺之间,蝴蝶翩翩,星空之下,漫天繁花,月光照耀,令人目眩”。
作者就像是在诉说一个秘密,因为只有他拥有能够体验这种特殊氛围的能力。
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把森林赋予了一种浪漫的色彩,表达了一种宁静与深沉的情怀,把美丽的夜空和浪漫的森林连结在一起,似乎他就是想要让人们也拥有那种能感受到林边的夜晚宁静的心情。
诗中的神秘景象所蕴含的深刻的意义和高雅的诗意,以及色调的细腻,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和谐的情绪,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森林之夜的平和与自然。
在《雪夜林边驻足》中,弗罗斯特以一种深沉而宁静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这个宁静夜晚的深深情怀,运用简单而又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和静谧夜晚的赞赏和幻想,给人以宁静而自由的空间,使人想要享受这片宁静林边的宁静夜晚。
弗罗斯特的这首佳作堪称是对宁静的映射,将灵魂的内心深处的理想与现实的景象完美融合,把大自然的宁静气息传达给读者,让人有孤独的沉思,有被自然的美妙的宁静所吸引的感受。
现代散文诗荒野赏析
现代散文诗荒野赏析我把弗罗斯特的《荒野》,几乎当成一首诗歌来阅读和解读它。
它共同的特点,都是描绘美丽乡野的风景诗作。
在我阅读一首诗歌之前,若有条件,就一定要对作者的出生、阅历、从事的职业等等做一番彻底的调查。
这会影响到你是否能对一首诗歌,做出准确的判断、理解和价值赏析。
你也会在资料的调查进行中,情难自禁地爱上了调查的对象——诗作者和他文字背后,隐秘的内心世界。
我想,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吧。
文字就是密码,诗歌就是电文。
我阅读诗歌,就是解读密码的全过程,我阅读者、欣赏者或者批判者,就是解读诗歌电文的最前线的谍报人员。
一首诗作,赏析的好坏,全在我的一念中……有绿色田园诗人之称的,一位“自己苦恼,也让他人苦恼”的,聪明睿智、质朴像泥的农民“老才子”——罗伯特•弗罗斯特,他出生于美国西部的旧金山,他11岁丧父,后随母亲迁居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
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一位风格独具的诗人,他与同时代的一些主流诗人诗风醺然不同。
弗罗斯特的诗歌,大多以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为背景。
他喜欢用质朴的语言,清新的笔调,描绘乡野的自然景色,普通百姓、劳动人民那些朴实无华的生活场景。
他通过泥土本色的诗句,展现一个“新英格兰农民诗人”内心返璞归真的原始气质。
现在我再回到这两首诗作中来吧,只有了解了一个诗人的语言风格,擅长的题材,我才能更好地领会其诗作的魅力所在。
弗罗斯特在这两首诗歌里,依然是以描写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的为主线。
他把自己的位置和视角,一直摆的很对,他就是农民的儿子,一个和自然无比亲近,时时不忘赞美自然的乡土诗人。
要解读他的诗歌,就要首先了解作者骨子里浓郁的乡土情结。
大家看,他的《荒野》,仍以描述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乡野风光森林、荒野为主题,两首诗歌,都给我展现了乡村冬夜的雪景,一个是作者在自家的门前,观察荒野雪景,由此想到自己的荒野,是令人恐惧的事情;一个是某个雪夜,作者驻足森林,所想、所看,所思。
对于弗罗斯特的诗歌,我的阅读体会是,这是一个渐悟的过程,你可以从最初的期望,感受到失望,然后再逐渐理解,最后是恍然大悟。
未选择的路赏析感想
未选择的路赏析感想
导语:《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首深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
如何赏析这首诗呢?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吧,下面是收集到的未选择的
路赏析。
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写于1915年,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成
为美国诗歌中的名篇。
诗人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两条路在黄色的树丛中叉开,一条
路蜿蜒地进入丛林榛芜;一条路长满茸茸的绿草。
作为过客的“我”在岔
路前犹豫、徘徊,因为两条路虽然风格不同,但都美丽、平坦、覆满落叶,以同样的魅力吸引着我,等待着踏践,而“我”只能选择其一、如果仅仅
是两条路的选择,诗人也不需踌躇再三,在这里“路”有更深的含义,它
象征着人生的旅途,诗人面临的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难怪他难以举足。
因
为无论这种选择是明智还是糊涂,我们都不能回到原来的岔路重新开始。
诗人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直觉和戏剧性来传达诗中的哲理,以个别
反映一般,以小见大,以近寓远。
清新的诗句后面,是诗人对人生深层的
思索和叹息。
反复阅读,我们可以领会其中的哲理,得到智慧的启迪。
dust of snow诗歌赏析
dust of snow诗歌赏析【引言】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诗歌作品广受赞誉,其中,《雪尘》(Dust of Snow)一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对这首诗歌进行赏析,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主题,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诗歌背景介绍】《雪尘》创作于1916年,发表于1916年出版的诗集《山间的一把雪》(A Boy"s Will)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的景象,通过诗人对雪尘的观察,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
【诗歌内容解析】诗的第一句“清扫台阶的老人,把雪扫到雪堆里”,展现了冬日的宁静景象。
第二句“我看着他的劳作,心中充满敬意”,表现了诗人对勤劳者的尊重。
接下来的两句“他停下手中的活儿,望着天空,仿佛在祈祷”揭示了人物内心的神秘世界。
最后两句“雪尘轻舞,仿佛对他说:"停下来,休息吧"”,传达了雪尘似乎具有生命的灵动性,寓意着生活的美好和对悠闲时光的向往。
【诗歌艺术特点分析】1.结构紧凑:诗的结构为四句,每句五个单词,形成简洁明了的诗篇。
2.语言质朴:诗中运用了大量日常用语,如“清扫”、“雪堆”等,使诗歌更贴近生活。
3.寓意丰富:通过对雪尘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具有较高的思想内涵。
【诗歌主题阐述】《雪尘》一诗通过对冬日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悠闲时光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雪尘仿佛具有生命,寓意着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使读者感受到生活中的诗意。
【结论】《雪尘》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的诗歌。
通过对雪尘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内心的感悟,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不仅能领略到诗的艺术魅力,还能对生活产生深刻的思考。
美国诗人Robert Frost的诗歌赏析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都是未经脚步践踏的小径, 呵,留下一条路等下次再走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没有尽头, 恐怕一走就再难回首。
我回首往事轻声叹息, 两条道路分散在树林里—— 而我选择的那条更少人迹, 从此决定了我人生的迥异。
The theme: This poem seems to be about the poet, walking in the woods in autumn, hesitating for a long time and wondering which road he should take since they are both pretty. In reality, this is a meditative poem symbolically written. It concerns the important decisions which one must take in the course of life, when one must give up one desirable thing in order to possess another.
黄叶林中分出两条小路, 可惜我一人不能同时涉足, 我在路口伫立良久, 向着其中一条翘首极目,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择了另一条路,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芳草待踏,分外幽寂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同样显得诱人、美丽,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虽然这两条路是如此相似,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都几乎没有旅人的足迹。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视频
美国诗人Robert Frost的诗歌赏析
(from North of Boston)
Something there is that doesn't love a wall 有一点什么,它大概是不喜欢墙, That sends the frozen-ground-swell under it, 它使得墙脚下的冻地涨得隆起, And spills the upper boulders in the sun; 大白天的把墙头石块弄得纷纷落: And makes gaps even two can pass abreast. 使得墙裂了缝,二人并肩都走得过。 The work of hunters is another thing: 绅士们行猎时又是另一番糟蹋: I have come after them and made repair 他们要掀开每块石头上的石头, Where they have left not one stone on a stone, 我总是跟在他们后面去修补, But they would have the rabbit out of hiding, 但是他们要把兔子从隐处赶出来,
Appreciation of Frost’s Poetry
(from Mountain Interval )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都是未经脚步践踏的小径, 呵,留下一条路等下次再走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没有尽头, 恐怕一走就再难回首。
弗罗斯特《一条未走的路》赏析
弗罗斯特《一条未走的路》赏析(美)弗罗斯特方平译深黄的林子里有两条岔开的路,很遗憾,我,一个过路人,没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伫立好久,我向一条路远远望去,直到它打弯,视线被灌木丛挡住。
于是我选了另一条,不比那条差,也许我还能说出更好的理由,因为它绿草茸茸,等待人去践踏——其实讲到留下了来往的足迹,两条路,说不上差别有多大。
那天早晨,有两条路,相差无几,都埋在还没被踩过的落叶底下。
啊,我把那第一条路留给另一天!可我知道,一条路又接上另一条,将来能否重回旧地,这就难言。
隔了多少岁月,流逝了多少时光,我将叹一口气,提起当年的旧事:林子里有两条路,朝着两个方向,而我——我走上一条更少人迹的路,于是带来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人的一生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需要抉择的时候。
职业、爱情、婚姻等等,我们的面前摆着两条或更多的路,看上去都差不多,各有各的吸引人之处,而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这时我们往往会变得犹豫不决,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
最后,我们终究会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去走,心里想着万一此路不通,还可以退回来,重新走另一条路。
然而生活常常跟我们过不去,一旦走上了一条路,想要回头恐怕难上加难了,我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颇有一种悲壮的感觉。
但有时我们会停下来,回头看看,不禁感慨万千,心想要是当年自己选择了另一条路,现在不知会怎样了?这时的我们,真希望时光能够倒流,一切可以重来,就像科幻影片中那样,该有多好!这种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过的经验,被一位诗人敏感地捕捉到了,写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这首诗,这位敏感的诗人就是美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四次获得普利策诗歌奖的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
弗罗斯特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朴素,他“用日常聊天的语调建立他的诗行”,走了一条与其他现代派诗人完全不同的道路。
这在当时总是拿高雅、圆熟、不着边际的铺张卖弄等作为诗歌标准的美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弗罗斯特经典诗歌双语赏析
弗罗斯特经典诗歌双语赏析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美国著名的诗人。
1874年3月26日生于美国西部的旧金山。
他是第一个四次获得普利策奖的人。
主要诗集有《孩子的意愿》、《波士顿以北》、《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理智的假面具》、《慈悲的假面具》、《林间中地》等。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弗罗斯特经典诗歌双语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弗罗斯特经典诗歌双语赏析:山The mountain held the town as in a shadowI saw so much before I slept there once:I noticed that I missed stars in the west,Where its black body cut into the sky.Near me it seemed: I felt it like a wallBehind which I was sheltered from a wind.And yet between the town and it I found,When I walked forth at dawn to see new things,Were fields, a river, and beyond, more fields.The river at the time was fallen away,And made a widespread brawl on cobble-stones;But the signs showed what it had done in spring;Good grass-land gullied out, and in the grassRidges of sand, and driftwood stripped of bark.I crossed the river and swung round the mountain.And there I met a man who moved so slowWith white-faced oxen in a heavy cart,It seemed no hand to stop him altogether."What town is this?" I asked."This? Lunenburg."Then I was wrong: the town of my sojourn,Beyond the bridge, was not that of the mountain,But only felt at night its shadowy presence. "Where is your village? Very far from here?" "There is no village--only scattered farms.We were but sixty voters last election.We can't in nature grow to many more:That thing takes all the room!" He moved his goad. The mountain stood there to be pointed at. Pasture ran up the side a little way,And then there was a wall of trees with trunks: After that only tops of trees, and cliffs Imperfectly concealed among the leaves.A dry ravine emerged from under boughsInto the pasture."That looks like a path.Is that the way to reach the top from here?--Not for this morning, but some other time:I must be getting back to breakfast now.""I don't advise your trying from this side.There is no proper path, but those that have Been up, I understand, have climbed from Ladd's. That's five miles back. You can't mistake the place: They logged it there last winter some way up.I'd take you, but I'm bound the other way." "You've never climbed it?""I've been on the sidesDeer-hunting and trout-fishing. There's a brook That starts up on it somewhere--I've heard say Right on the top, tip-top--a curious thing.But what would interest you about the brook,It's always cold in summer, warm in winter.One of the great sights going is to seeIt steam in winter like an ox's breath,Until the bushes all along its banksAre inch-deep with the frosty spines and bristles-- You know the kind. Then let the sun shine on it!" "There ought to be a view around the world From such a mountain--if it isn't woodedClear to the top." I saw through leafy screens Great granite terraces in sun and shadow, Shelves one could rest a knee on getting up-- With depths behind him sheer a hundred feet;Or turn and sit on and look out and down,With little ferns in crevices at his elbow."As to that I can't say. But there's the spring, Right on the summit, almost like a fountain. That ought to be worth seeing.""If it's there.You never saw it?""I guess there's no doubtAbout its being there. I never saw it.It may not be right on the very top:It wouldn't have to be a long way downTo have some head of water from above,And a good distance down might not be noticed By anyone who'd come a long way up.One time I asked a fellow climbing itTo look and tell me later how it was.""What did he say?""He said there was a lakeSomewhere in Ireland on a mountain top.""But a lake's different. What about the spring?" "He never got up high enough to see.That's why I don't advise your trying this side.He tried this side. I've always meant to goAnd look myself, but you know how it is:It doesn't seem so much to climb a mountainYou've worked around the foot of all your life. What would I do? Go in my overalls,With a big stick, the same as when the cows Haven't come down to the bars at milking time?Or with a shotgun for a stray black bear?'Twouldn't seem real to climb for climbing it.""I shouldn't climb it if I didn't want to--Not for the sake of climbing. What's its name?" "We call it Hor: I don't know if that's right.""Can one walk around it? Would it be too far?" "You can drive round and keep in Lunenburg,But it's as much as ever you can do,The boundary lines keep in so close to it.Hor is the township, and the township's Hor--And a few houses sprinkled round the foot,Like boulders broken off the upper cliff,Rolled out a little farther than the rest.""Warm in December, cold in June, you say?""I don't suppose the water's changed at all.You and I know enough to know it's warm Compared with cold, and cold compared with warm. But all the fun's in how you say a thing.""You've lived here all your life?""Ever since HorWas no bigger than a----" What, I did not hear. He drew the oxen toward him with light touches Of his slim goad on nose and offside flank,Gave them their marching orders and was moving. 山山如同暗中支撑着城镇一样。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未选择的路》赏析
作者: 赵清丽 孟占格
作者机构: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出版物刊名: 芒种
页码: 99-10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2期
主题词:�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罗伯特 诗歌 20世纪90年代 哲学思想 人生感受 语言视角
摘要: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名篇《未选择的路》脍炙人口,表达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感受及其深邃的哲学思想,本文对弗罗斯特进行介绍,从语言视角以及诗歌所蕴含的寓意方面对该诗进行分析,挖掘其丰富内涵和深刻含义。
一、罗伯特·弗罗斯特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一1963)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被许多大学聘为驻校诗人,一生致力于诗歌创。
my life has been the poem赏析
my life has been the poem赏析摘要: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2.诗歌主题与结构分析3.诗歌语言特点与艺术表现4.诗歌的审美价值与应用启示正文:在我的生命里,诗歌如同一场盛大的舞会,诉说着人生的美好与哲理。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我的生命是一首诗》(My Life has been the Poem),感受其中的韵味与智慧。
一、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我的生命是一首诗》是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一首诗歌。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以描绘美国乡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特点,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这首诗歌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理解。
二、诗歌主题与结构分析这首诗歌的主题是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诗歌创作的见解。
通过对生命历程的回顾,诗人将人生比作一首诗,诗的每一个篇章都代表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诗歌的结构呈现出一种回旋对称的形式,分为四个诗节,每节四句。
这种结构使得诗歌更加和谐,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历程的圆满把握。
三、诗歌语言特点与艺术表现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为特点,这首诗歌也不例外。
诗人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诗歌更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
例如,“我的生命是一首诗,每个瞬间都是一篇乐章”,这里将生命比作诗歌,将每个瞬间比作乐章,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多彩与和谐。
此外,诗人还运用了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四、诗歌的审美价值与应用启示《我的生命是一首诗》以其独特的主题、结构、语言和艺术表现力,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审美享受。
这首诗歌告诉我们,生命就像一首诗,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意义。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从这首诗歌中得到启示,要学会珍惜人生的每一个时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诗意。
同时,诗歌还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追求艺术的精神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绿色田园诗人弗罗斯特诗歌欣赏崔 曦1, 贾湘平2(11怀化学院外语系,湖南怀化418008; 21贵州铜仁职院,贵州铜仁554300)摘 要:就诗人诗选的“语言文字内含”、“诗作的修辞及艺术特色”及“诗作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作一个系统的探讨,以求透过这位伟大诗人去更深地学习和了解20世纪的现代美国文学,及其对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绿色田园; 口语体诗; 作诗与赏诗;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天,地,人的和谐中图分类号:I1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09)09-0084-03On Appreciation of a poem by FrostC UI X i 1, J I A X iang -ping2(11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uaihua Univer sity ,Huaihua ,Hunan 418008;21Tongren Polytechnic ,Tongren ,Guizhou 554300)Abstract :This essay is intended to provide s ome constructive ways to the appreciation of poems by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oet πs imaginative awareness of human thoughts and feelings in language thus chosen and arranged to create a specific em otional response through meaning ,s ound and rhythm.K ey w ords :poetry ; appreciation ; rhythm ; nature ; green ; harm ony收稿日期:2009-06-20作者简介:崔 曦(1982-),女,湖南益阳人,怀化学院外语系讲师,从事英美文学方面的研究。
贾湘平(1959-),男,山东泰安人,贵州铜仁职院讲师,从事英美文学方面的研究。
翻开20世纪的美国文学史,不难发现上面清楚地记载着一位极负声誉、令人惊服的绿色田园诗人,一位聪明睿智、满腹诗文的老人,一位“自己苦恼,也让他人苦恼”的现代绿色田园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 obert Frost 、1874-1963)。
一、诗人及其诗作介绍弗罗斯特诞生于美国旧金山的一个贫苦家庭。
他第一次进大学就中途辍学,以便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干点农活。
第二次他考入哈佛大学,刻苦钻研拉丁文和希腊语,一心只想当一名古典文学教师。
不幸的是染上了肺病,无奈只好再一次忍痛离开了神圣的校园门。
在医生的忠告下,他拖儿带妻去经营祖父留下的一小片农场。
长期的劳动体验为他日后的田园诗歌创作提供了原始素材。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便伏案写作,内容常常是些田园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而他透过这些日常偶发事件来表明人们在生活道路上是如何留下烙印的。
弗罗斯特的那些描写乡村、农场自然风物的诗作尤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他那与众不同的现实主义观点深为广大读者所赞赏。
他指出:现实派有两类,“一类是拿着满是泥土的土豆给人看以示其货真价实;另一类则满足于刷洗干净的土豆”。
[1]在他看来,“艺术对于生活的作用就在于把脏土豆刷洗干净、去其皮、显其身”。
换句话说就是“去伪存真、净化生活”,就是对主观世界及绿色田园的新的感受与新认识。
[1]1913至1914他出版《孩子的心愿》和《波士顿之北》两部诗集,由此开创了弗罗斯特这个20世纪美国最伟大诗人的漫长且令人钦佩的事业。
他独树了大家喜闻乐读的绿色田园“口语体诗”———即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谈吐、思想、独白、对白等成功地运用到自己的诗歌之中。
篇幅不多、文字无需注解,然而却悦耳动听、耐人寻味。
既简单明了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感触,又淋漓尽致地揭示了诗作深远的含义。
在此后27年漫长的大学执教岁月中,他边教书边务农边从事诗歌创作,而且一直延续了五十余年。
其诗作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像《雪夜林歇》、《补墙》、《没走过的路》、《冰与火》、《新汉普郡》、《白桦林》、《西河流水》、《望而不远,窥而不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像中国唐诗宋词一样在英美各国广为流传。
这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使他四次荣获美国“普利策文学奖”,被44所大学聘请为名誉教授。
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把他的生日定为全国纪念日。
约翰・肯尼迪邀请他参加自己的总统就职典礼,并让他当场朗诵为此创作的诗歌———《即席献礼》。
难怪大家都说:“要论20世纪的美国的伟大诗人的话,就非弗罗斯特莫属了”。
[2]二、诗选的语言文字内涵半个多世纪都在从事诗歌创作的弗罗斯特给人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宝。
这里我们只好从诗海中捧出一颗小水珠奉献给读者,以求从中挖掘出他的思想内涵,探寻他的诗歌创作特色。
ST OPPI NGBY W OODS ON A S NOWY E VE NI NG 《雪夜林歇》Whose w 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林子的主人我知晓,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虽说他家居林外村窑,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 见不到我伫立此地,T o watch these w oods fill up with snow. 凝视这雪林分外娇娆。
第28卷第9期 怀化学院学报 V ol 1281N o 192009年9月 J OURNA L OF HUAIHUA UNI VERSITY Sep .2009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我的马儿弄不明了,T 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干嘛歇脚这无舍山郊。
Between the w oods and frozen lake, 这边是雪林,那变是冰湖,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天昏地暗路渺渺。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他把铃串摇了摇,T o ask if there is s ome mistake. 问声是否弄错了,The only other s oundπs the s weep, 此外只有幽风阵阵,O 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吹拂的雪片似鹅毛。
The w oods are lovely,dark and deep. 可爱的树林幽路深妙,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但唯有许诺忘不掉,And miles to g o before I sleep, 夜息之前路迢迢,And miles to g o before I sleep. 夜息之前路迢迢……赏诗是一件乐事,欣赏名篇则更是韵味无穷。
这首文字浅显、琅琅上口的诗作描写的是夜幕将至,大雪纷飞,雪林寂静,好一派洁白无瑕的银色田园风光。
人马伫立,相依为伴,却各揣心思。
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田园牧歌情调,包含着慈爱、和平与宁静。
诗作分四节、十六行,布局合理、结构整齐。
语言文字简练,多是些单音节的日常口语词汇。
诗体则采用了他自己独创的“口语体”。
因为他一贯主张:“诗歌应象斧头、犁耙那样易于接受、那样忠实于读者”。
[1]标题《雪夜林歇》开门见山地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黄昏时节的树林。
这里,晶莹洁白的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慢慢悠悠地飘向树林;树林则张开双臂尽情地接受着上帝恩赐大地而分撒下的亮晶透明的雪花。
不一会儿田园树林就披上了银装,似有“今夜雪花大如席”之感。
这番树容雪态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前,驱使着读者情不自禁地停住脚,好去多领略些大自然中那些美好的东西。
头两行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直截了当地向读者展示了两个不同的画面:一个是近景———“W oods”、“I”,另一个是远景———“house”、“village”。
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在这里抓住几个最能表现静态场面的且最突出最典型的词以及由此激发起来的强烈感情,经过细加工,用画龙点睛的几笔勾勒出了一个宁静可爱的洁白世界,让人遐想无限。
可以看出,诗人一改传统的诗歌格律为其所用,把日常生活中的人与自然的“独白”写进了诗歌。
通过一问一答,求得了诗作者与读者心理上的沟通,感情上的默契。
所以说读弗罗斯特的诗,实有与其交心对话之感。
过路人虽牵马伫立此地,可其丰富的想像却早已驰骋到林外的山村小舍……。
三,四两行则巧妙地道出了过路人歇脚雪林的意图———行路至此碰巧赶上这大好景色而饱饱眼福的。
可有趣的是,拥有眼前这一切的树林主人,此时此刻却不能同“我”共享其乐,一起接受上帝的无私奉献。
由此可见雪林过路人虽不曾拥有这片林子,却能领会到大自然之美的真实含义,而林子主人,就象现实生活中的有些人一样,不珍惜、不爱护身边所拥有的一切,而让其从身边、眼边、耳边悄悄溜走,到头来才悔之晚也!难怪美国盲人教育家Helen K eller曾批评道:“不知关爱健康,直到生病住院才悔之晚矣”。
[1]诗作行文至第二节读者也许会问:过路人独自站在这黄昏雪林中,虽能大饱眼福,却远离家人,远离村落,难道不觉孤独寂寞吗?不!虽说眼前是又冷又暗的雪林、雪夜,虽然嗖嗖寒风扑面而来,远处却有木舍一栋;北风凛冽却也还有马儿作伴分享甘苦。
在这茫茫的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却不乏感情暖流溢于心头。
这些都有力地证明了弗罗斯特独特的“以其情而动人”的表达方式。
这洁白的天与地在雪花的轻抚下似乎睡着了,雪林死一般的寂静,唯有这位雪夜单骑者和他心爱的马儿却仍在思想着、活动着。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沉寂中有欢乐,欢乐中有沉寂。
读来使人感到一种苦、乐并存的境界。
其中由隐含的对比所带来的特殊艺术效果为诗作的后几节作好了铺垫。
驻马人在贪婪地欣赏着,而他那不食人间烟火的旅伴由于是非不分、美丑不辨,当然也就不知其主人伫立此地的真正目的。
况且这边是雪林,那边是冰湖,天色又昏暗不见(the darkest evening)。
主人莫不是想在这过夜吧!第三节里的马儿感到真有点莫名其妙。
为提醒主人,忠实的旅伴摇了摇铃串(a shake),意欲告诫主人别弄错了(s ome mistake)。
而眼福大饱的驻马人却完全沉浸在这大自然的美景之中,陶醉在这宁静的银色海洋里,全然不去理会马儿怎么想。
耳边仿佛只有悠闲自在的北风声和鹅毛般的雪花飘落声(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接下来的几行诗里呈现给读者的是:有大脑、有思想、有欣赏力的驻马人与虽能为伍、惹人喜爱,却毫无美感和欣赏力的马儿之间所形成的“隐含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