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教育的调整与革新

合集下载

浅谈高师音乐教学改革

浅谈高师音乐教学改革

高等 师 范 音 乐 教 育 是 从 学 堂 乐 歌 开 始 逐 渐 形 成 的 。 十 八 世 纪 中叶 、鸦 片战 争后 ,西 方资 本主 义 入侵 中 国,西 方 音乐 文 化 随 之 传入 中国 。再 加上 但 是 知识 阶层 中一些 主 张 革新 的人 主 张 参照 欧 西 体 制 实 现 改 革 ,所 以清 朝廷 于 1 0 在 两安 颁 布 实行 “ 法 91 变 新 政 ” 中决 定 命 张 百 熙 为 学 部 大 臣 ,准 奏 订 立 了 《 定 学 堂 章 奏 程 》 ;1 0 萧 友梅 、李 叔 同 、 高寿 田 、冯 亚 雄 、 曾志 志 、路 黎 92 元 、陈 从 志等 人 志愿 到 日本 、 欧洲 专 学或 兼 学音 乐 , 同时 国 内陆 续刊 出了 国 内和 日本 各种 各样 的唱 歌 书 ,在许 多新 学堂 中 也普 遍 开设 了 “ 歌课 ”; 10 年 《 定 学堂 章 程 》正 式 实行 : 1 1年 乐 94 奏 92 中华 民国政 府建 立 后政 府 教育 当局 又 明令 规定 “ 乐歌 ”课 为 中小 学必 修课 。所 以新 制 学堂 乐歌 为 西 方音 乐传 入 的 一个 重 要途 径 。 学生在 校 的教 育 中合 理设 置教育 实践课程 就显得 十分重 要 。 也正 是 因为 此 ,所 以音 乐 教育 传 承至 今 大 部分 内容 还 沿用 了西 方 3 音 乐专 业 教育 课程 . 音 乐 教育模 式 。 高 师 音 乐 专 业 教 育 中 占较 大 比重 的 音 乐 专 业 教 育 课 程 。现 高师 音 乐教 育 中授课 方式 的 更新 在 大 多 数 高师 一般 是 由 中师升 级 改制 成 的 ,所 以其 课程 设 置大 多 2 0 年 6 ,教 育 部 颁 布 了 《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纲 要 ( 01 月 基 试 还 是 原 中师 的课 程 设置 ,以 声乐 、钢 琴 为主 ,再加 入一 些 理论 课 行 )》 ,要 求大 力推 进 基础 教 育 新课 程 改革 , 同 时也 对教 师 素质 程 。但 高师 音 乐 教育 的 目标 就 是 为 中 、小 学 培 养 合 格 的 音 乐 教 提 出 了新 的 更高 的要 求 。新 课 程 改革 不仅 仅 是 换一 套 教科 书 ,而 师 。 “ 格 ” 已不 再是 高 水平 的专业 知 识和 技 能 ,而是 新世 纪 所 合 是 一场 教 育观 念 的更 新 ,人 才 培养 模 式 的改 变 ,是 一 场涉 及 到课 需 要 的综 合 素质 、 实践 能 力和 敬业 精 神 ,仅 仅在 课 上教 唱一 些 歌 堂 教学 方 式 、学 生学 习 方式 以及 日常 学校 管 理等 全 方位 的变 革 。 曲 已达不 到 新 的教 学 目标 。这 就 需要 我们 高 师音 乐 专业 教育 的课 这 就要 求 教师 必 须努 力扩 充 自己 的教 育理 论 ,转 变 教 育观 念 。整 程 设 置打破 原 有模 式 。 个 的教 学 过程 是 需要 教师 的 “ ”和 学生 的 “ ”相配 合 的 ,而 教 学 加 强 对学 生 专业 表 演 能力 的培 养 。 高师音 乐 教 育应 该是 “ 通 教师 在 这个 过 程 中为 主导 ,这个 “ ”字 非 常准 确 的描 述 出 了教 才 教 育 ”基础 上 的专 才 教 育 ,面 向 的是 中小 学音 乐 教育 ,说 到 底 导 师 的教 学方 法 。应 用 现代 教 育新 理 念把 握 好课 程 标准 和 新 教材 , 是 一种 普 及教 育 。但 现 在 的孩 子从 一 生下 来 家长 都想 给 孩子 最 好 改变 教 学方 法 、 改变 学生 的 学 习方 法 。这 主要 是 要求 从 学 生 自身 的 。大 部 分家 长 都认 为 中 小学 音乐 教 师 的专业 技 能 不够 专 ,所 以 出发 ,让学 生 在学 习 时 由被 动 的接 受式 转 向探 究 性 学 习、 自主 合 都 喜欢 带 孩子 在 外面 另 聘请 一 位专 业技 能 的音 乐 老师 。所 以我们 作学 习。 因此 ,要 求 教师 具 有课 程 意识 、 学生 意 识 、开 放 意识 、 应 该变 “ 一专 多 能 ”为 “ 多能 一专 ”。这 就 需要 增 强我 们高 师 的 问题 意识 。 教 师 既 要懂 得 “ 教什 么 ” , 又 要懂 得 “ 么 教 ” 。 学 生在 校 期 间的专 业 表演 能力 。学 生入 学 前 已经 有 了相 当的 专业 怎 这就 要 求教 师 不仅 要用 自身渊 博 的 学识 去 “ 业 ” 与 “ 惑 ” , 表演 能 力 ,入学 后 需要在 其 原来 基础 上有 所提 高 。 授 解 发展 学 生 的智 力 ,而且 要 用 正确 的 思想 、观 念 和 良好 的品德 行 为 加 大本 民族本 地 区音 乐 知识 的 比重 。 《 乐课 程 标准 》 明确 音 影响 学 生 , 以培 养 学 生的 品性 和 德行 。课程 改 革 越来 越 强调 教 师 规 定 , “ 听 中 国 民族 民 间音 乐 ,知道 其 主要 的种 类 、 唱腔 、风 聆 的教 育 理念 、职 业 素养 和 教 育行 为 ,而 相应 地 , 以培 养 教师 为 己 格 、流 派和 代 表人 物 … … 了解不 同音乐 流 派 的代表 人 物 ” 。新 的 任 的 高等 师范 院校 ,其 教师 教育 课 程 改革势 在 必行 。 《 年 义 务教 育全 日制 中小 学音 乐 教学 大 纲 》指 出 ,应该 “ 九 了解 我 国 民族优 秀 的 民族 民 间音 乐 ,培 养学 生 对祖 国音 乐 艺术 的 感情 二 、高师 音 乐教 育课 程设 置 的更 新 1 普 教类课 题 . 和 自豪 感 、 自信心 。” 由此 看来 ,不论 是 以增 强 爱 国主义 精神 教 教师 在 教课 时要 有 很好 的语 言组 织 能力 和 语 言表 达 能力 ,最 育为 目的 ,还 是 以扩 大文 化 视野 为 目的 ,重要 的还 是 应 以培养 学 好 还 要有 语 言表 达 艺术 , 更 能在 课上 抓 住学 生 的 思想 。这 样 就 要 生对 民族 民间 音乐 的热 爱和 兴趣 ,提高 他 们 的审美 能 力和 创造 能 求 教 师有 比较 广 博 的知 识做 后 盾 。针 对音 乐 专 业 学生 的文 化 素质 力为 目的 。高 师音 乐 课程 长 期 以来 都是 沿 用 的音乐 院校表 演 与理 起 点普 遍 较低 这 种状 况 ,我 们 应 该有 意 识强 化 文化 课 程 的设 置 , 论专 业 的课 程 设置 ,主要 部 分都 采 用 了欧 洲音 乐 院校 教学 体 系 , 音 培 养 学科 整 合能 力 。所 以 ,这 就 需要 有普 通 教 育类 课 程 。普 通 教 而 我 们 本 民族 的 东 西所 占 比 重 甚 少 。 根据 《 乐课 程 标 准 》 所 育 课程 又 称 为通 识课 程 ,是 通 过课 程 开 设对 学 生进 行 人文 教 育 , 提 出的 要求 , 我们 应 该在 课程 设 置 中更 多 的 引进 民族音 乐 文化 资 使 学 生具 有深 厚 的文 化 底蕴 。主要 是 对 学生 人 文素 养 的培 养 ,把 源 ,建 设一 个包 含 有 《 国音 乐 史 》 、 《 中 民族 音乐 》 、 《 国音 中 学 生 引 向未来 的人生 之 路 。所 以, 目前我 国高 等师 范 的普 通 教育 乐理 论 》 、 《 民族 音 乐学 概 论 》、 《 中国 民族 音乐 音 感训 练 》 、 中 中 中 课 程 ,主 要包 括 以大 学 英语 、计算 机 为主 的工 具课 程 ,开 设 政 治 《 国音 乐表 演 艺 术 》 、 《 国 作 曲 法 》 、 《 国和 声 学 》 、 中 中 中 经 济 学这类 课 程 旨在 与 社会 接 轨 。这 样 的课 程 设置 内容偏 重 于 工 《 国多声 音 乐》 、 《 国曲式 学 》 、 《 国配器 法 》等 的 民族

高师声乐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的完善和调整

高师声乐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的完善和调整
程 度 的差 异 等都 会 影 响 教
学, 如果 采取相 同教 学 目标 和教 学模 式 显 然 违 背 了因材施 教 的原 则 , 且 还不 利 于调 动 学 生 学 习 而 的积 极性 , 也会 影 响教师 教学 的针 对性 。因此 , 在 实 际教学 中 , 本 无 法 运用 固定 的教 学 模式 达 到 根 既定 的 、 一 的教学 目标 , 统 高师 声乐 教学 的 目标 和 模 式需 进一 步完 善 和调整 。
首先 对学 生 的声 音 特 征 进 行 简单 的判 断 , 属
声 乐辅 导工 作 , 且 还 能具 备 一 个 声 乐 专业 研 究 而

收 稿 日期 :2 0 —0 —2 09 3 7 作 者简 介 :江 伟 。 , 徽 黄 山 人 , 山 学 院 艺 术 系 教 师 。 女 安 黄
JJ . 01 I 2 0 n
V .9N 6 oI2 o.
高师声乐教学 目标与教学模式的完善和调整


黄 山 2 5 4 ) 4 0 1
( 山学 院 艺 术 系 , 安 徽 黄

要 :在 当 前 高 师 音乐 教 学 中 , 生 个 体 情 况 差 异 明显 , 一 的 教 学 目标 和 模 式 会 导 致 教 学 效 果 不 理 想 , 学 效 学 单 教
在 当前 普 通 高 等 师 范 院 校 的音 乐 教 育 专 业
于什 么音 区的嗓音 , 堂教 学相 应地 做 出调整 , 课 突
中 , 乐教 学 的 目标 是 帮助 学 生 建 立 正 确 的歌 唱 声 状态 , 掌握 科学 的发声 方法 、 乐基 础理 论知识 和 声 技能技 巧 ; 能分析 处理 一般 声乐 作 品 ; 有一定 的 具

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的现状及改革建议

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的现状及改革建议

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的现状及改革建议
一、现状
1、课程设置不合理: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
体现在课程安排上,没有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更多地参与实践。

2、教学方法不够灵活: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够
灵活,教师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无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资源分配不公平: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的资源分配不公平,学生参加课程时,没有足够的乐器等设备,无法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也无法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二、改革建议
1、完善课程设置:建议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
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建议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比如采用多媒体
技术,采用案例分析、游戏化等方法,让学生更加融入课堂,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均衡资源分配:建议增加乐器等设备,让学生有足够的设
备参与实践活动,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高师音乐教育钢琴课的改革与思考

高师音乐教育钢琴课的改革与思考
体 化和 多元 文化 的势 态 。全 球一体 化 是人类 科
技、 交通 、 信息网络及 经济发展 的必然 , 多元文化 则出自于人类在不 同生存空间聚合方式适应性的
进一 步拓 展 。 由此 , 当今 社 会 学 科 的发 展放 弃 全
球观察的视野 , 孤立地谈 自己的发展 , 或脱离 自身 文化传统去谈 发展都是难 以面向未来 的。据此 ,
考虑音乐教育学科研究 的发展。为了与时代的发 展和进步 以及 社会对人才 素质 的全 面要求相适
应, 实施素质教育 , 培养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
改革 的一 项重 要 目标 和课题 。
高等师范教育 因其培养 的目标的特定性而在
高等教育 中占据有特殊 的地位。就师范院校中的 音乐教育专业来说 , 其培养 目标是具有较全面 的 音乐综合素质并从事基础音乐 教育 的人才 , 重 其 要职能既是 向社 会输送普通 音乐教育 的合 格师 资、 专业音乐教育人才和发展音乐教育研究 的重
20 年第 3 06 期
以及教学大纲 的差异 , 音乐教育专业 的学生不可 能花费 大量 的 自习时 间用于 练 习钢琴 。他们 同时 学习声乐 、 指挥 、 舞蹈等多种技 术技能 , 还有繁重 的文化课 程学 习 , 给予 钢琴 的练 习时 间 是 少 而 而 又少有限至极。从生源来看 , 音乐 院校的学生大 多都有较长的学琴时间, 具有相当的钢琴功底 , 而 高师的学生大多未受过系统训练 , 甚至有人连五 线谱都未曾见过 , 钢琴也只是在电影 、 电视或一些
我们需 要基 于 一 种 全 球 文化 发 展 的思 维 框 架 , 来
握知识的广度、 深度以及能力结构 , 又是确保教育
目 标能否顺利实现的有效 途径 。长期 以来 , 国 我

新音乐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 教育文档

新音乐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 教育文档

新《音乐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当前,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洋溢着时代气息,强调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教育原则,使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有了质的变化。

面对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高师声乐教育改革也己提上日程。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是基础教育的根本,只有培养出适应基础教改新要求的高素质教师,才能更好地贯彻和执行改革的目的和意图。

自200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音乐课程被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随着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在2011年教育部针对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整和完善。

基础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占教学内容的绝大部分,歌唱教学又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反射到了高师音乐教育声乐教学的培养模式中。

因此,需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构建声乐课程的综合性设置,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一、打破师范声乐教学上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已由过去的单一型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向复合型、创新型,而作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的师范教育,在各项事业改革的大潮面前也面临着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传统的高师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基础上,即专业音乐教育加教育教学类课程。

这种直接的套用模式显然过于单纯和理想化,造成了学生重专业技能、轻教学理念的行为态度,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出不热爱教学、不懂得教学的局面,一味追求舞台表演艺术,对教学工作只是按部就班,依大纲行事,缺乏探索教学、安心教育的意识。

必须实现以教育技能为基础,着力培养学生教学能力。

声乐教学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中小学音乐新课标实施的今天,这种模式逐渐脱离了培养目标。

也是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同时还是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

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思与行

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思与行

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思与行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原因,探讨了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以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育改革;课程设置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08-01自上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科技对诸多产业影响的日趋明显,知识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标志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随着这一时代的到来,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由此引起的教育改革此起彼伏,其宗旨是建立面向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教育体系。

为应对面临的诸多挑战,高师音乐教育应该在反思的基础上有所作为。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关系到初级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关键问题,因此相关音乐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为根据。

必需考虑到:(一)音乐教育活动不仅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并以其独有的方式满足社会需要。

因此,高师音乐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应首先注意所处社会的实际情况,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制定。

当前,我们的社会处于日新月异的阶段,各种新观念、新思潮引发了多种不同的需要,如何使音乐教育因势利导,应成为我们的关注点。

可喜的是,当前高师院校的一部分毕业生已积极投身于广阔的社会实践,充分发挥所学特长,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占领文化阵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们看到了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尚处于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他并不是以培养演唱家或演奏家等掌握本专业高深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专业人才教育,高师音乐教育只是专业性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

这一时期音乐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这种综合化的学习将使学生不仅成为艺术实践者,还将成为音乐文化的传承者。

但我们必须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问题是,把它等同于专业院校的技巧训练。

高师声乐教育发展趋势之我见

高师声乐教育发展趋势之我见

的 新 课 题 。高 等 声 乐 教 育 , 教 育改 革 的 重 要 部 分 。 是
关 键词 : 师 声乐教 育 高 教育发 展趋势 师 范性
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育专业 , 如今 , 面临高师音乐教育 中 的声乐教学 目标和声乐教学理 念要革新 的时代 ,我们要紧跟快
融合性相对薄弱 而音乐教育 中的声乐课 教学 , 长期因袭音乐院 校 培养专业演员 的教学体制 , 乏师范性 , 缺 教育 的整体性更是难 以实现 。原 因之二 : 由于各 学科之 间分类 过细 , 师只重技能训 教 练 而轻理论研究 , 致使 与其它学科之 问的融合 更少 , 旧单一的 陈
养 学 生 具 有 一定 的演 唱能 力 ,还 要 培 养 学 生 具 有 一 定 的综 合能

高师 声 乐 教 育现 状
多年以来 , 国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课程设置 , 我 一直是 按照 国家音乐学院的系别分类 。虽然 目前不同程度的对一些与 时代发展不相符的教学体制有了大胆的革新 , 照个人 之见 , 依 目
力、 教学能力 , 加强声乐技 巧的培养与综 合能力的协调发展 。 高 师声乐教育 应以音乐综合 教育 为导 向 , 紧紧围绕“ 师范”
识 的系统化和专业化 , 凶此 培养 出来 的学 生往 /综合 素质较 差 , 住
要课 题 。
在新世纪 , 随着互联 网的普及运用 , 人们的信息来源发生 了
巨大 变 化 ,二 效 率也 大 幅 度 提 高 。事 物 的发 展 总 是 存在 着 双 重 1作
性 。人们利用高科技手段 , T作带来 了效益 和便利 ; 给_ 则对于声 乐教学这种 自身技能训练为主要的学科 ,无疑在这种信息时代 的冲击中 , 也带来了新 的问题 其 巾主要体现在声乐教学媒体 的

音乐教育的观念革新及人才培养

音乐教育的观念革新及人才培养

音乐教育的观念革新及人才培养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提升。

在这样的环境下,音乐教育的观念必须与时俱进,时刻保持“革新”的态度,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音乐的创作、欣赏和表现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音乐教育观念的革新及人才培养问题。

一、音乐教育观念的革新1. 个性化教学观念在过去,教学大多采取“样板式教学”,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

但这样的方法无法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和发展进程的差异,而现在则倡导个性化教育,即注重针对学生个性的差异,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方法,让学生在更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特长,组织不同形式的音乐比赛和演出,让学生在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才华。

2. 融合式教学观念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这是一个重要任务。

如今,音乐教育倡导融合式教学,即将语言、视觉、听觉、动觉等要素与音乐制作和演出过程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创造力。

这种方法不仅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3. 教师的角色转变在过去,教育者往往扮演“教父”或“大人物”的角色,而现在,则更侧重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共建”。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好朋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表达,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兴趣。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资源。

二、人才培养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音乐,并选择把它作为事业。

那么如何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1. 专业化的课程设置音乐学科因其特殊性质而需要一定的专业化。

学校应该开设更加针对音乐人才培养的课程,如钢琴技巧训练、乐曲分析、合唱排练、音乐编曲等,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制作和演出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创新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课外参观和实地考察、音乐会参与、音乐作品实践、互动说唱等,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摘要]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摇篮,以培养普通中小学合格的师资为己任。

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适应广大中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去进行必要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问题改革音乐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发展。

人类对音乐艺术追求的过程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侧面。

音乐生活与人类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它是人类感情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

音乐教育与其他艺术教育最深刻的价值是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其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

那么我国基础教育中音乐教育的情况如何呢?据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音乐课教学的水平差异很大,特别是很多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艺术类课程的教学令人担忧,有些地区甚至没有专门的音乐和美术师资。

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完全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替代,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高师音乐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音乐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合格人才,推动了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但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对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师音乐教育是培养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的摇篮,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应以基础教育改革为依据,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

因此,高师音乐教育应做好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及趋势严格来说,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始于19世纪30年代,一批有志之士参与到音乐教育的行列;50年代音乐教育领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教育家;但从70年代以来高师音乐教育过多地效仿专业音乐学院的培养模式,致使其培养的教师缺乏“一专多能”的基本功;80年代以来,高师音乐教育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具有学术创新价值的音乐教育学专著,在推动高师音乐改革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进入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出现了以下明显的新趋势:1.“大众化”趋势。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浅见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浅见
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国务 关
决定》 以后 , 国教育事业 的改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局面。 我
本文拟就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 问题进行探讨。

础和声 、 歌曲写作 、 音乐欣赏 、 形体训练等课程。以此构成本专
业课 程 体 系 最基 本 的 骨架 。
正用美来武装 自己。高师音乐教材编写理念的更新 , 音乐教材
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必须具有科学性。 新的高师音乐教
审美 的意蕴的回归 , 既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必然要 求. 也是音乐教材编写的最佳选择 。 6 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 中起着激励 、导 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
革的成败。
【 关键词】 师范院校; 教育; 音乐 课程改革
随着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的迅速发展 。 尤其 中共 本理 论与基本知识方面的课程构成。包括公共基础课程 。 自 即 然科 学基础课、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 、 工具类基础 。 主要包含哲
学、 心理学、 英语 、 体育 、 等课程 。 专业 基础课程 : 指基本乐理、 基
内容的扩展 , 所授 内容越 来越多 , 教材越编越厚 , 造成学生负担
过重 。
③综合素质系列课程设计是从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考虑
的. 主要是作为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的基本素养课程。包
此外 ,目前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也存在诸 多弊端 。 如: 课程教学手段落后 , 学媒 体大都是 一本 教案 , 教 一支粉笔 、
育专业 课程体 系 构建应 突破传 统 的 “ 础课——专业 基 础 基
课——专业 方向课 ” 这一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可将本专业课 程 体 系分 为“ 主干课程——技能素质课程—— 综合 素质课” 三大 系列 。 ① 主干系列课程 。 由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核心基

高师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我见

高师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我见
毕业生对音乐 新课 程知之甚少有 的甚至一无所知 ,这对
于当前实施音乐新课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 的,它必将严重阻碍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的进程 这些毕 业生上岗后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重新接受培训,而这 本来是在高等院校所接受的教育中就应该解决的问题, 因此这又不能不说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 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着学
2 1世纪初,随着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启动, 音乐教材建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教材的内容 充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高师的 《 音乐教学法》的 课程中增设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内容,能让学生们了解当 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有利于将来进行创造性教学,将其
个人对于教学 内容构想的经验知识投入到教学 中去 ,切
4 .要严格实用技能课的开设。 在当今的绝大多数学生中, 只注重 自己主修的科目
的学 习,而忽略 了象即兴伴 奏,小 型乐 队编配等课程 的
4 5
维普资讯
内 蒙古 艺术
音乐教 学与研 究
20 2 06

重要 性 。在我们实际的中小学音乐课 程教 学中即兴 伴奏
础理论课程 ,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素质 。
存在的现象,面对当前基础音乐课程改革,高师音乐教 育 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
我认为应该从 以下几方面人手 :
一 .
调整课程结构,充实教学 内容
1 在当前音乐课程改革下,增设新课程 《 . 音乐课 程标准》正确理解课程的价值是明确音乐教育改革与发 。 展方向的前提,也是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为音乐教育 科学、客观定位的依据,同时也是我们真正认识音乐教
生音乐教育教学素质和 能力 的培养 。针对 目 前高师中所

探究高师古筝教学的弊端及其改革之路

探究高师古筝教学的弊端及其改革之路

探究高师古筝教学的弊端及其改革之路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民众文化消费的不断升级和改变,古筝也逐渐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热门乐器。

在这种背景下,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了古筝教学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然而,高校古筝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就高师古筝教学的弊端及其改革之路进行探究。

一、高师古筝教学弊端的具体表现1. 教学内容的单一化。

目前,大多数高师的古筝教学仅局限于古筝技巧的掌握和基础的演奏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更深入的知识筋络也很难被学生所掌握。

2. 重理论、轻实践。

古筝技巧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以实践为主的,但是许多教师却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轻视实际操作。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们产生了学习的厌烦情绪,而且也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们借助实践不断深入的理解掌握古筝技巧。

3. 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在传统的古筝教学模式下,古筝教师只能向所有学生统一普及一种古筝演奏技巧,并按照同样的标准进行评分和评价。

这样的教学过程,对于喜欢创新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束缚,他们的个性表现和发挥都被压抑了。

二、高师古筝教学应该改革的可能途径1. 注重创新。

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面需要进行创新,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化,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2. 提高实践性。

学生们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多的演练和反复的练习,才能够真正熟练掌握古筝演奏技巧。

3. 强化个性板块。

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会直接影响到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的深度和成就。

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挖掘和发掘,鼓励学生特长的发展,让他们在融合中创造出更加优秀的音乐作品。

4. 科技教学手段的引入。

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可以更加客观、时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比如,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先进的古筝演奏技巧、知识点、教程视频等资料集成并提供给学生,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和反馈。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文化教 育
民 丽
菅一 年 斜

l 墨
高师音 乐教 育专业课 程改革 的思考
陈 宏超
Hale Waihona Puke ( 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 学院 , 哈 黑龙江 哈 尔滨 10 0 ) 5 00
摘 要: 高等师范教 育课程改革正火热的进行着 , 在课程研究上 , 不能只注重形式上的研 究, 更重要 的是深层次的思考。 在专业课 程的设置上应
该注重课程 内容的师范性 ;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学生综合 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 音乐教 育; 课程改革 ; 能力; 师范性
为了 加强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宏观管理 , 教育部于 2 0 、 0 年先后下 0 52 6 0 进行课程改革的最终 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走上中小学 发了《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 ( 教师教育 ) 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简称 的音乐课堂, ( 而学生在校单一的获得学习能力是不够的。目前音乐教育专业 《 方案》和《 )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 教师教育) 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指导纲 也存在这大量的“ 高分低能” , , 学生 例如 钢琴水准已经达到了7 0 4 程度, 在钢 要》简称《 ( 纲要》 ) 两个文件。 虽然其中的一些内容还有待探讨, 总 E 琴教学时却无从 但 体 讲, 下手, 不知所措; 还有的 学生在 E 课时歌儿唱的不错 , 而一到 两个文件的出台 规范课程结构、 对 加强教学建设具 有纲领性作用。随着新的 了舞台 , 上 却出现“ 凉凋” 锎 儿” ; ‘ 现象 这些问题的原因都来自于学生“ 实践 教育方案和纲要的实行 ,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领域掀起了全方位的改革大浪, 能力的欠缺 。 学生的教学实践自 是检验教师 劝 是否合 格的—个重要的标尺, 包 出 现了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虽然改革的目 标明确, 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 和课外的活动组织能力两个方面。音乐教育 中, 还有不明确和不清楚的地方。下面将阐述三个关于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方 专业的学生 , 在校期间只有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 育实习’ 墩 ’ —般安排在 机会, 面的问题, 希望通 ̄/- 问题的探讨, ,L- t 能够引起相关部门更深层次的思考和 大学三年级的 匕 半学期, 实习期限为 —个月左右。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 , 学生 实践研 , 究 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 程改革问题继续深入下去。 是很难了 解掌握基础教育音乐课堂的具体要求的, 更别说了解学生的 心理和 1 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要体现‘ 范性” i 的特点 驾驭课堂了; 大多时候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就是到实习单位听几节老教师 何渭师范性,福建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王耀华学者曾 说过: “ 师范性 , 的公开课, 然后与实习单位的教师合作或者被利用为排练节目的工具, 为实习 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 与专业音乐院校人才在培养 目 标方面的主要区 单位编排一场演出。 甚者, 更有 —些学生 自己 找关系, 对教学实习敷衍了 , 事 导 别”师范性的特点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 。 不能只是要求学生 致实习流于应付。 这样的—个月 怎么能够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怎么能让 ‘ ” 专 于某科专业技能课程, 而是要将基础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 ) 中应该 学生将 日 常生活中的所学随时的消化随时的实践随时的为我所用呢? 具备的各种技术技能熟练的掌握 , 便于更好的 以 适应未来的学习和教学工作 加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考虑 :) 1 需要; 同时, 师范性的牦 点要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要盲 从上级到下级都要意识到音乐师范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 上级部门应该5 策 目的追随专业音乐院校( 例如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上和力度上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在教学层面上看, 具体 的教学改革应该在课 等) 等学院的培养 目 标和机制 , 不要以专业知识的“ “ 来评定自己的能 程上明确的体现出来, 精”深” 不仅是课程} Ⅱ 拽 的改变, 更应该是具体的课程内 教 容、 力, 要端正自己的学习位置, 明确学习的方向 , 学习正规的音乐教育教学方 学方法、 教学任务 、 教学评价和教学步骤的明确和要求 , 要形成 E 下一致的局 法, 做到路子正确 , 学习质量高效。 把课程改革中课程所具有的师范性特点摆 面, 从课程的实效 抓课程改革, 把改革的具体措施落实到实处。 ) 2要针对学 在首位, 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们的教学。 目前在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能 在具体的课改中, 有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只是形式上进行了改革, 没有 够进行 社会实践方面的实习, 有两个途径, —个是学校安排的各种文艺演出, 从实质 匕 进行反思。比如, 设置了与师范教育能力相关的课程( 音乐教育学 、 可以锻炼学生的舞台和表演能力 ; 另—个途径就是大学生在业余时间, 在社 音乐教学方法 ) 等课程, 但在教学中 以 仍 专业技术课程( 钢琴、 声乐) 等课程为 会上进行“ 家教” 或者是“ 陪练” 。如果从学生的实践能力角度考虑 , 前者能够 主, 师范技能课程形同虚设 ; 还有的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在校期 间的学习却忽 让学生将所学到的专业课程知识 , 在舞台上得到巩 固, 同时让学生的理论与 略了学生在实践方面的培养 ; 这些现象都说明, 改革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应 实践有机的结合 ; . 学生走上社会, 而彭 励 进行音乐教育方面的教学活动, 可以 该从根本人手, 真正的将师 f 生 这个目 标落实到具体教学的实处 。以下是在 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形成共时性的互补 ,对于学生从教的教学能力的培养 , 要 此方面改革的 几 点建议 , 也许还不够成熟, 在此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某些 明显比前者好得多。在改革的过程中, 1 ) 要大力的提倡这种在校期间的社会实 专业课程的教学 目标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音乐教育专业在校四年的时间 践 , 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多接触社会, 多接触学生 , 身兼两种角色 , 对于毕业 里, 必修的技能课程有钢琴、 、 声乐 视唱练耳、 舞蹈等 , 理论课程有乐理 、 和声 以 后进入真正的教师岗位 , 有百益而无一害。 更何况现在的市场经济下, 音乐 等。由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多数都毕业于大的专业音乐学院, 在教学 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以 , 后 能够走进正规的中小学的人已经越老越少了, 有些 的过程中, 难免会将专业课程的教学 目 标定位的过高, 单纯的教授弹奏技法 , 还要在艺术学校等私立的学校就职, 练就一身过硬的 教学功夫就显得更加迫 追求纯粹的技术过硬, 这些都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 要从长远考虑, 将学生 不及待了。 ) 3对于学生的教育实习要从严管理, 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师范院校 的弹奏学习与师范技能深度融合在一起。例如 , 钢琴教学应该与即兴伴奏教 现在都有 自 己的实习基地, 学生在实习时 , 于某些原因, 由 可以自己寻找合适 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 在学习教程和练习技术的同时, 将现行中小学音乐课堂 的实习地 , 这就让—些人钻了空子, 在实习期间不实习, 蒙混过关。 学校应该 中的歌曲伴奏练习也纳入到教学的正轨上, 并且及时的进行考核, 与学业考 对实习从严管理, 派专门的实习老师听课, 目 并 有专业的老师在实习的过程中 试挂钩。 ) 2枯燥无味的理论课程学习与灵活有趣的专业课程学习相互渗透, 给学生及时地指导。 在学生实习完毕之后, 要让学生及时地总结。 学生教学 水 相互结合。 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软肋就是不愿意学习枯燥无味的理论课 平的增长一方面考在外实践 , 另一方面, 还要来 自于在校音乐教学方法的学 程, 相反非常愿意将乐理知识的学习与视唱练耳、 钢琴学习、 声乐学习等科 目 习, 学校要多组织“ 教学师范技能大赛” 这样的比赛, 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体会 相结合 , 在钢琴教学中, 可以随时进行各种乐理知识的巩固和指导学习, 在声 到教学能力的差异所在, 促使学生进一步努力成为更加优秀的师范 人 才。 乐学习时,包括合唱学习在内) ( 可以运用各种乐理知识进行指导, 辅助相关 3 刨设良好的 ^ 文环境 ,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学科的学习, 这样可以—举两得。当然也可以在 个民族的伟大, 就在于公 民 ^ 格的品德层次。教师是 人 灵魂的工程 类 中 大做文章 , 例如, 可以将音乐欣赏课与音乐史学课进行合并综合 , 将音乐教 师 , 是塑造他 ^ 格的塑造者, . 品 如果教师本身品格不过硬 , 那将不仅仅会耽误

新时代背景下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音乐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改革与创新的需求。

新时代背景下,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艺术表现力,但在新时代,我们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应该不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

只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借助新技术手段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音乐教学可以借助各种新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

利用音乐软件和硬件设备,学生可以进行更加直观、生动的音乐创作和演奏。

借助互联网和在线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音乐教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表达。

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音乐教学应该不仅仅关注音乐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独立思考和审美眼光。

音乐教学也应该与其他学科融合,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关系,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时代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音乐教育也不例外。

音乐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通过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

新形势下如何深化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如何深化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改革

度, 忽视基础 的科 学训练 , 从而造成学生毕业后讲台站不稳, 舞台站不上,综合知识面不宽 ,职业思想不牢,创新意识不 强的局面。笔者认为在进 一步深化教学 改革 的新形势下 , 要
研 究 解 决 以下 几 个 问 题 , 能 更 好地 实现 高师 音 乐专 业 的培 才
养 目标,培养出全面发展 的复合型音乐师 资人才 。
验高校招生就业的重要指标等。 各级教育领导部门应 了解音 乐教育的特殊性, 确实重视 音乐教育 的重要性 , 在培养师资、 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多能、突 出特色 的同时 ,按社会所 需均
衡 配 置 音 乐 师 资 、适 当 控 制 招 生规 模 、确 保 质 量 、避 免 盲 目 扩招 。 为 了缩 小 城 乡 差 距 ,使人 力 、财 力 向农 村 、边 远地 区倾 斜 ,各 级 政 府 教 育 主 管 部 门也 应 制 定 出 相应 的政 策和 措 施 ,
关键词 :深化 ;高师 ;音 乐专业;教学改革
从 我们 目前 的教 育 和 课 程 体 制 看 , 高师 音 乐 教 育 专 业 仍 过 于重 视 音 乐技 能 的学 习 和 训 练 , 学 生 能 力 和 品 格 的 培 养 对 重 视 不够 ,在很 大程 度 上 限制 了学 生 全 方 位 的发 展 , 法 达 无 资 队伍 建 设 及 教 学 评 价等 方面 入 手 , 究 总 结适 合 本 地 区 中 研 小 学 音 乐 教 育 发 展 的 规律 ,以科 学促 改革 ,以探 索 出 与社 会



音乐专业招生与就业问题
目标定位 。音乐系院有关人员应主动与社会用人单位联系 , 听取对人才培养 的意见和建议 , 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思路,形 成体系 开放 、机制灵活 、选择多样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途径 , 为培养特色鲜 明的应用型高素质毕业生打下 坚实的基础 。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育文档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育文档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旳问题及处理方案一、高师声乐教学改革面临旳重要问题1. 学生数量与师资力量旳极度不平衡导致声乐课时局限性。

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旳转型期,招生量旳扩大使得学生与教师旳比例严重失衡。

在许多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各声乐老师每周要为六七十个甚至更多旳学生讲课,无论从教师旳精力还是从课时旳安排来考虑,都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个性旳发展和发明力旳培养挖掘。

目前广东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旳声乐课基本采用小组课讲课方式,少则四人一组,多则六至八人一组,一周一次课。

这对于培养学生歌唱能力、审美能力和塑造学生高情商所需要旳庞大知识量来说,课时确实显得不够。

2. 教学思想滞后,教学模式陈旧。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老师大多传承旳是音乐学院式旳教学思想和理念,无论基础训练还是给学生选择歌曲,都强调“精”和“专”,不考虑学生旳基础,不研究学生旳去向,甚少顾及学生旳爱好。

美声唱法旳老师具有“崇洋媚外”旳趋向,大量布置原文旳外国歌曲或歌剧作品给学生“啃”,甚少研究本民族歌曲旳特点和唱法;民族唱法旳老师较少波及国外声乐曲目,对怎样“洋为中用”缺乏研究。

教学模式还是采用课堂以老师为主体“言传身授”,学生被动模仿、理解和接受旳方式。

课堂内容大部分是歌唱技巧旳训练,缺乏与歌唱作品有关旳音乐及以外知识旳扩充,较少引领学生走进作品内部,寻找美,感悟美,享有美。

这种滞后旳教学思想和模式大大制约了学生旳主观审美能动性和个性旳发展。

3. 声乐学科与其他有关学科联络不紧密。

声乐学习旳过程也是审美旳过程,审美首先需要营造审美旳气氛,而这种气氛依赖于与歌唱有关旳音乐及以外知识旳互相交错,共同构建。

如优美旳语言、歌唱旳音乐元素、歌曲内容波及旳多领域知识等等。

这就规定声乐教学必须加强与音乐或有关学科旳联络。

目前,声乐老师闭门造车,声乐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知识面狭窄是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旳问题。

4. 独特旳艺术高考现象导致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旳音乐素质和文化素养较差。

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及目标培养

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及目标培养

高 师的音 乐教 育专 业是 以培 养和 输送 合格 而 优 秀的 中小 学师 资为 目标 . 而声 乐教 学在整 个 高 师音 乐教 育 中 占有举 足 轻 重的 位 置 。随 着 中小 学音 乐教 学 的不 断发 展 , 快 高师声 乐教 学 的改 革步 伐和 明确 培 养人 才的 方 向即是 本 文重 点探讨 的 内 加
目” 两套 教材 . 在初始 的教学 中 , 尤 其应重 视解决 学生共 同 ( 共性 ) 存
在 的问题 , 又要 充分地 发挥 学生 的
分钟 ” 的舞 台成就 。因此 . 声乐教
目前 , 高校 的声 乐教 学 . 其 尤
在对 学 生 的练 声 曲 和作 品选择 方 面 以及 对 学生 歌 唱 能 力 的培养 方
维普资讯
音乐探索 " 2 006 3 E POR TONSNMISC 1X — AI j _ I I
论 高 师声 乐教 学 改革 及 目标培养
口唐科学
( 四川 音乐 学院 音乐 教育 系 四J 成都 I l 60 2 ) 1 0 1

要:

单 的一些 练声 曲 ( 这会使 他们 唱得
更好 ) ,这 样更能 提高学生 们 的学
习激情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为每一 小组 学 生所 选 的 教学 曲 目可 分 为 全 组 “ 唱 曲 目” 个 人 “ 必 和 自选 曲
自然 再到 自然 的一 个 不 断变 化 的 过程 , 也是 在歌 唱激情 与身体放 松 的状 态中调整平衡的一个过程 。
些教 师 急 切希 望 自己学 生 的演
基 本功训 练和循 序渐进的规律 。
唱水平 能 在 短 时 间 内达 到某 种高
度 . 一 方 面 . 于教 师 间 的相互 另 由 竞争 ( 谁都 希望 自己的学 生能更 胜

高师音乐教学新构架

高师音乐教学新构架

音乐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每一个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必 须具备两个方面的知识 ,即:音乐学科 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的专业 知识 ,也就是音乐性和师范性 。但在我们现今的教 育实践 中,高师音 乐教 育模式基本上沿袭了专业音乐院校 的教育方式:过于强调单科课
程 的 系统 性 和 完 整 性 , 忽视 课 程 间 的相 互渗 透 ; 过 于重 视 技 术 训 练 , 忽视 理论 学 习 ;过 于 重视 音 乐 专 业 学 术水 平 ,忽 视教 育学 科 理 论 和综
单 一 的现 实 问题 ,是 培 养 师 范 技 能 的一 个 有 效途 径 。
= ,调整课程设置 ,■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
合人文素质 的培养 。这无疑与高师的培养 目标产生了极大 的矛盾。因 而,在高师音 乐教育中重视师范专业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了。我认为 可 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将音乐技能与师范技 能有机统一
奏 、演 奏 方 法 之后 ,声 乐 小 组课 可 以增 加 重 唱 、小 合 唱 的 训练 内容 ,
小学教材教法” 课程中还应直接深入 中小学音乐课本 ,增加“ 中小学音 乐教材讲 授 ” 这方面 的 内容。音乐 教育工 作是一个 实践 性极强 的事 业,这就要求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善于将音乐理论很好的运用 于教学实 践之中。高师音乐教 育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 ,才能培养 出真正 合格的未来音乐教师。不过,要培 养合格 的中小学音 乐教师只有“ 中 小学教材教法 ” 门课师范性课程是不够 的,还应 以选修课 的形式开 这 设更多的实用性课程。如“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分析 ” 文 、“ 艺节 目组织与排练 ’ 。这不仅可提高学生毕业后 的教学能力 ,而且 ’ 等 也使他们 了解正在推行 的新一轮课程 改革的精神和实质 ,掌握新技 术、新观念 ,熟悉新教法 。在音乐专业技能课方面,要求学生在学好

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英语一模卷答案

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英语一模卷答案

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革新与实践高师音乐教育,推动改变,促进进步,激发灵性,实现共融。

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革新与实践高师音乐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音乐教育理念,致力于通过音乐学习提高学生的智力、文化修养及音乐技能,让学生树立起高度自信,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本文将论述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革新以及理念的实践情况。

一、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革新(一)课程体系的优化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革新围绕课程体系的优化。

首先,重新调整课程的的结构,例如,增加音乐理论、音乐历史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和学习水平;其次,培养学生的乐器演奏能力和表演技巧;此外,提出“多角度、多领域”的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倡与多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喜欢上音乐;最后,增加演讲与表演课程来训练学生的自信心与创造力。

(二)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革新不仅体现在课程的优化上,而且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上也有体现。

教学方式更注重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手段上,多媒体技术应用日益普及,电子乐器及软件等设备已经深入到音乐教育教学中,沃得师生心,赋予了音乐教育新的空间。

二、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实践(一)通过“音乐”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实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CN开展“音乐”活动等,让学生感知从音乐学习中获得的乐趣和快乐,增加学生学习和实践音乐的兴趣心理,也是学习巩固的过程。

(二)通过乐团演出营造音乐积极氛围在校园中搭建起良好的音乐氛围,营造积极的学习系统环境,这是高师音乐教育理念实践中最重要的一点。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乐团演出,让学生欣赏学习的成果,充分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心情,激发音乐创作的热情。

总之,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实践,不仅注重课程的优化,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而且要积极发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学习心理的激发,以音乐的力量让学生的锻炼和体验变得更加宽泛、更加深刻,从而获得实质性的音乐艺术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师音乐教育的调整与革新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8个实验区开始启动。

2002年秋季,实验区已增至500多个,全国共有1000多万中小学生参与了新课程的实验改革。

到2005年秋季,全国所有的中小学生原则上都已进入新课程的学习。

同时,普通高中和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也积极推进。

与前几轮相比,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涵盖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涉及了现行中、小学的所有学科。

其影响面之广,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的一次极其深刻的变革。

这次课改是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下进行的,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背景。

就音乐教育学科来讲,毫无疑问,它对在职和未来的音乐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高师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来的音乐教师)将会是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自身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

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根据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来主动调整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是基础音乐教育的工作母机,作为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高师音乐院(系)(也包括音乐学院的师范系)来说,
我们现行的教育思维与机制、课程结构与设置、培养目标与模式等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与缺陷。

这种状况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也包括音乐学院的师范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很多专家、学者都在思考:高师音乐教育如何主动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使我们的毕业生一走上工作岗位便能很快适应新的形势,能真正肩负起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神圣使命。

这的确是当前高师音乐教育界无法回避的问题。

高师音乐教育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等待了,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我们只有认清现状,兴利除弊,大胆革新,才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就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调整与改革:
一、强化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思想
高师音乐教育应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是国家对师范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

多年来,高师音乐教育界就这一点在理论上已基本形成共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反映出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观念不强的问题:
1.有的高师院校把研究基础教育方面的课题和文章不列入科研范畴。

很多高校主管科研的职能部门及领导都认为:科研就要争取搞几项惊人的发明创造,论文就要争取写那种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让人觉得高深莫测、怎么读也读不懂的文章。

我认为目前我们在评定核心期
刊的思路上似乎有些偏差,指标体系在结构上也有些失衡,这种偏差和失衡已经导致有些专业或学科——特别是新兴的边缘学科根本就没有一种所谓的核心刊物,但在评定职称或科研业绩时却经常被“一刀切”。

事实表明,当下我们的评价机制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和缺陷,总是以不惜牺牲一部分人员的利益来成就另一部分人员极度膨胀的欲望与虚荣,致使当前我国科研整体水平不高,科研心态虚无浮躁,很多人员已经丧失了崇高而严肃的科学研究精神。

2.另外,个别核心期刊在选择文章的价值取向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音乐老师,更关心的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可能老是给学生讲解这教、那教这经、那经的音乐;也不可能天天沉醉在这考古那考古的“古典主义”当中。

但有趣的是,这类文章就是容易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我想原因很简单,这类文章一般人很难读懂,因而也就不敢妄加评论。

凡是读不懂的肯定就是高深的,既然是高深的,那当然就该在重量级的刊物上发表了,真是漂亮的逻辑。

这无形之中严重打击了很多音乐老师致力于基础音乐教育研究的热情。

至于基础音乐教育方面,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很浅显的、没有研究的价值。

在相当部分领导或编辑心目中,他们是很不重视基础教育理论研究的。

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天开始,我一直在苦苦思索一个带有逻辑悖论性质的问题——作为高师院校,连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基础教育的诸多问题都不屑一顾,那高师院校究竟要研究什么?!但至今我却无法给自己找到满意的答案。

可悲的是这种现象在实际研究工作中,是非常普遍的。

它严重制约了
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也使高师院校的研究视觉偏离了它原本应有的重要领域。

3.在教学中,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很多学科的老师只关注本门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对基础音乐教育不感兴趣,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一无所知。

表现出观念狭隘、各自为阵的“小农”意识,对音乐教育缺乏整体的把握与认识,这是当前高师音乐院(系)普遍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

他们都认为,了解、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变化,那是教《音乐教学论》老师的事情。

这样就顺理成章地把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接轨的沉重任务交给了音教法老师身上。

我们的学生合不合格,走势如何,都是音教法老师的事情,与音乐教育专业其它课程的老师无关,似乎一切都是音教法老师惹的“祸”。

先不说这种约定俗成的看法对不对、合不合理,从一个侧面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音教法老师在本专业内部应该占有一席之地才对,但实际的情况是很多老师甚至个别领导都认为,《学科教学论》是豆芽科,导致学科教学论老师在本专业内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他们的很多劳动都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这是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领域存在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悖论。

这些显然与2001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积极配合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不符。

2002年12月初在福建武夷山召开的“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上,杨瑞敏女士在发言中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

目前,中小学音乐教
育在很多方面都正在或已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很多高师音乐院(系)却依然高高在上,关起门来搞自己的教学,还在继续着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了高师与中小学之间严重脱节的现象。

事实上,不得不承认,我们在某些方面已经落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后边去了。

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怎样,在新形势下他们需要什么规格的音乐师资,为什么要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等问题,我们并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这正如企业没有很好的调研市场行情。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生产出市场需要的合格“产品”吗?要改变这种被动、尴尬的局面,高师音乐教育必须要拿出甘当“小学生”的勇气,在政策上要对研究基础音乐教育方面的课题予以适当倾斜,在资金上要对基础教育理论及实践层面的研究加大投入,进一步强化和切实贯彻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