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8 兰亭集序(测)(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测评8 兰亭集序
学业分层测评(八) 兰亭集序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解析】D项,“悟”通“晤”,面对面。
【答案】 D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觞:酒杯B.所以游目骋.怀骋:放开、敞开C.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到【解析】D项,致:情趣,情致。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导学号:94890064】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解析】A项,语气副词,表婉商,其余三项均为代词。
【答案】 A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现象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94890065】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②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③足以极视听..之娱④齐.彭殇为妄作⑤引以为流觞曲.水⑥所以游.目骋.怀⑦足以极.视听之娱⑧犹不能不以之兴.怀A.①/②/③/④⑦/⑤⑧/⑥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C.①/②⑧/③⑤/⑦/④⑥D.①⑥/②⑧/③/⑦/④⑧【解析】①/②/③/④⑦/⑤⑧/⑥依次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用作使动。
【答案】 A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当其欣于所遇C.死生亦大矣D.亦将有感于斯文【解析】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
【答案】 C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导学号:94890066】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测) 专题08 兰亭集序——测(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
第八课兰亭集序(总分5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书法与中国文化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
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
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
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
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
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
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
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
高中语文 3.8《兰亭集序》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 D、文章借快乐年华的易逝的感叹,借生命长短存灭, 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 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 的观点。
• 阅读下面两篇序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 11、下列对语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第一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 一个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 不同,人生观上没有相通之处。
• B、选文第二段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感慨人生无偿 的同时,“录其所述”并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 之览者”的感慨和共鸣,能够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
C、天朗气清 静噪不同 品类之胜 • D、情随事迁 修短随化 事殊事异
•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少长咸集(都)列坐其次(次序)畅叙幽情(幽深 内藏)感慨系之(附着)
• B、信可乐也(实在)因寄所托(随着)暂得于己(一时) 终期于尽(至、及)
• C、人之相与(交往)取诸怀抱(从……中取得)向之 所欣(向来) 喻之于怀(比喻)
•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 马迁)
• C、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欧阳修)
•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 7、《兰亭集序》文采斐然,此中不少用语成为
成语。如“
, ”用来形容群英荟萃,
人才济济的兴旺景象。 “
”表示观赏景物,
心旷神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示不受世俗礼法的束
缚, “
”,表示感情随事物的变化而变
•
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专题08 兰亭集序(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
2021年高中语文专题08 兰亭集序(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 1.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答案】B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面划线字注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荒诞.垂涎.筵.席蜿蜒.B.稽.查稽.首滑稽.通缉.C.伶俜.驰骋.娉.婷聘.请D.湍.流惴惴.不安遄.往喘.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dàn xián yán yán; B:jīqǐjījī;C pīng chěng pīng pìnD tuān zhuìchuán chuǎn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面各句中都有“之”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②及其所之.既倦③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④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⑦足以极视听之.娱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⑨夫人之.相与⑩不知老之.将至A.③⑤⑥⑧/①④⑦/②/⑨⑩B.③④⑤⑥/②⑧⑨/①⑦⑨⑩C.①/②/③⑥⑧/④⑤⑦/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答案】C【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天朗气清,惠风和畅B.崇山峻岭,茂林修竹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D.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C、D均不成对偶,只有B是,都是并列词组。
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预+讲) 专题08 兰亭集序——讲(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doc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第八课兰亭集序【导学目标】1.概括文章的内容。
2.探究文章的思想。
☆课堂探讨☆要点一:概括文章内容。
【探究活动】概括文章的内容。
【讨论明确】【课堂提升】1.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要点二:探究文章的思想。
【探究活动】《兰亭集序》中表达的思想和老庄思想一致吗?【讨论明确】【课堂提升】“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品味人生1、很多时候,看的太透反而不快乐,还不如幼稚的没心没肺。
2、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
——顾城《生命幻想曲》3、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4、我不唱声嘶力竭的情歌,不表示没有心碎的时刻。
我不曾摊开伤口任宰割,愈合就无人晓得我内心挫折。
5、永远不要隔着屏幕说分手,最大的遗憾是连离开都不能当面说清。
6、最先道歉的人最勇敢,最先原谅的人最坚强,最先释怀的人最幸福。
7、好像每次都是这样,没有例外。
在我们最需要有一个人去依靠的时候,往往到最后都是自己一个人挺过去。
8、对我不满意,请直接来给我说,别到别人那里去宣泄你无处安放的情绪。
9、有些事,你把它藏到心里,也许还更好,等时间长了,也就变成了故事。
10、不要对自己太过苛刻,对自己太苛刻的人只会消耗掉更多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11、人,相互帮扶才感到温暖;事,共同努力才知道简单;路,有人同行才不觉漫长;爱情,要相互记挂才体味情深。
12、只有当痛苦在可以承受的时候,我们会自怨自艾。
当痛苦无法承受,我们就只会一笑置之。
13、爱情是一颗心找到另一颗心,而不是一张脸找到另一张脸。
为了找到那颗心,我们要学会不要脸。
14、比失去你更令我伤心的事是,你都没有为了和我在一起而努力过。
15、这世上有一条路无论如何也不能走,那就是歧途,只要走错一步结果都会是粉身碎骨。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落实应用板块训练(精品同步试题)
兰亭集序落实应用板块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40分钟分值:67分)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9分)1.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悟言一室之内B.未尝不临文嗟悼C.齐彭殇为妄作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解析:A项,“悟”通“晤”。
答案:A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B.畅叙幽.情(幽深) 人之相与.(交往)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一时)C.感慨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生命的尽头) 向.之所欣(过去,以前)终期于尽..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解析:A项,“修”应为“长、高”;C项,“化”应为“自然”;D项,“喻”应为“明白”。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世殊事异 B.⎩⎪⎨⎪⎧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因.人之力而敝之 C.⎩⎪⎨⎪⎧当其欣于.所遇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亦足以.畅叙幽情 解析:A 项,前一个“虽”是连词“虽然”,后一个是连词“即使”;B 项,两个都是“依靠,靠着”;C 项,前一个“于”是介词“对”,后一个是介词“在”;D 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因”,后一个是介词“用来”。
答案:B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列坐其次..B .信.可乐也C .感慨..系之矣 D .夫人..之相与 解析:A 项,“其次”文中古义为“曲水的旁边”,今义为“次第较后或第二”;B 项,“信”文中古义为“实在”,今义为“相信、信任,书信”等;D 项,“夫人”古义中的“夫”是发语词,“人”是“人们”,今义为“尊称一般人的妻子”;C 项,“感慨”古今义均为“有所感触而慨叹”。
答案:C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②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③足以极视听之娱④齐.彭殇为妄作⑤引以为流觞曲.水⑥..所以游.目骋.怀⑦足以极.视听之娱⑧犹不能不以之兴.怀A.①/②/③/④⑦/⑤⑧/⑥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C.①/②⑧/③⑤/⑦/④⑥D.①⑥/②⑧/③/⑦/④⑧解析:A项,①/②/③/④⑦/⑤⑧/⑥依次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用作使动。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兰亭集序》课文精讲(精品同步试题)
兰亭集序王羲之在这篇序文里把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于兰亭聚会的盛况作了生动的叙述,并抒发了个人的感情。
文章虽对人寿几何、老之将至发表了无限感慨,流露了惆怅万端的情绪,但他也对庄周宣扬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思想作了批判。
这种高远旷达之言在东晋玄谈之风正炽、消极思想流行的时候,颇起了不同的反响。
全文基本上分两部分:前部分从“永和九年……”到“……信可乐也”是叙集会之事;之后是就此事抒发感情。
第一句是总叙,点出时间、地点以及集会的原因。
接着分句来叙人、叙地、叙事、叙乐,用语既简洁又周到,而且做到虚实相间、叙义结合。
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时,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和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其后的一句也同样是叙议结合,其中“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二短句,形象简括地定尽良辰美景。
议论部分第一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是承“仰观……俯察……”句中的俯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
这里写了倦于涉猎游玩的和寄情山水旷达不拘的两种人,虽然“取舍”“静躁”不同,但总是一样怡然自得,又总是情过兴尽。
时间无情的推移,实在令人感慨!于是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笔意顺势成章而又轻灵迅疾,并用“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
文章的起承转合之处,正是进入作序的正旨。
接着便洋洋洒洒,从古今“兴感之由,若合一契”起,纯写感慨。
虽说作者自己也不完全领悟这大道理,但也不同怅惘无穷的悲观情绪;但若用批判的眼光来汲取其积极因素,这句话不也透露了“生生不已”的辩证法的思想吗?文章最后说到写序的目的,是要记叙这次盛会,引起后人的感怀。
文章结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邈不绝。
整篇文章触景兴怀、意在言外,把一股清新隽永的文风、文调,引进了当时枯寂的文坛,起了振颓拔俗的革新作用。
最后要说明的是,王羲之文中有一句“丝竹管弦”,因丝竹即管弦,有重复之嫌,后人常有訾议。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兰亭集序》同步辅导及同步练习(精品同步试题)
必修2 《兰亭集序》同步辅导及同步练习一. 教学内容: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精炼的笔法2、感悟作者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三、课文知识分析1、王羲之(公元303年—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俩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
因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2、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气象3、朗诵诗歌,品味意境下面为同学们播放诗歌的诵读音频,请大家在下面一起有感情地共同朗读。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近年高中语文8兰亭集序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9版高中语文8 兰亭集序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中语文8 兰亭集序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中语文8 兰亭集序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8 兰亭集序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岁:时间。
B.足以极.视听之娱极:穷尽。
C.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暂:一时.D.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经过。
项,“由”,原因。
2。
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癸丑",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之一,顺序为第50个。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8 兰亭集序(练)(提升)新人教必修2新人教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专题08 兰亭集序(练)(提升)新人教必修2新人教兰亭集序1.下面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虚诞.(dàn)癸.丑(g uí)趣舍万殊.(shū) 峻.岭(jùn)B.齐彭殇.(shānɡ) 会稽.(jī)形骸.(hái) 悟.言(wù)C.嗟悼.(dào) 修禊.(qì)骋.怀(chěnɡ) 符契.(qì)D.流觞.(shānɡ)激湍.(tuān) 曲.水(qǔ)天朗.气清〔lǎng〕【答案】B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主要集中在“斯文〞的理解上。
正确的,应该解释为:这次集会的诗文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以下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慨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C.齐彭殇为妄作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通“犹〞。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8 兰亭集序(测)(提升)新人教必修2新人教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专题08 兰亭集序(测)(提升)新人教必修2新人教兰亭集序〔总分5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书法与中国文化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开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开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
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到达“太和〞的理想境界。
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而是通过参过失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到达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表达。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根本内容。
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
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
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兴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表达。
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8 兰亭集序(测)(基础)新人教必修2新人教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专题08 兰亭集序(测)(基础)新人教必修2新人教兰亭集序〔总分5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庙堂与山林之间晋宋时期,无论是当代和后世褒贬不一的谢灵运,还是身前身后均有盛名的王羲之,抑或死前方逐渐赢得“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大名的陶渊明,他们都曾在山林和庙堂之间徘徊过。
王羲之曾经在给谢万的信中,自得于他异于古之辞世者的“坐而获逸〞之乐:“古之辞世者,或被发佯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
今仆坐而获逸,遂其宿心。
〞王羲之欣喜于自己的“坐而获逸〞是“遂其宿心〞,似乎退隐山林是他一直向往的生活。
但据史载,他的退隐始末大概是这样的:在王羲之出仕前,本也是一再推辞,但殷浩用“足下出处,正与隆替对〞等语竭力敦劝他,与谢安出仕前朝野上下所谓的“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如出一辙,足令王羲之对自己的出山充满期待。
不过事与愿违,王羲之的庙堂经历显然没有谢安那样顺利。
他在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后,与王述不和,后王述升为扬州刺史,会稽隶属扬州,王羲之不甘心成为王述辖下的地方官,派遣使者向朝廷提出将会稽从扬州分出来,独立为越州,结果“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
既而内怀愧叹〞。
后来王述巡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
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
王羲之在辞官退隐前,我们无法否认他曾产生过立身庙堂,甚至如谢安般在庙堂里干出一番事业的念头,他之所以毅然在父母墓前发誓辞官,是因为耻做王述下辖的地方官,而并非是向慕山林,希求高远。
曾放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呢,也并非彻头彻尾的“羲皇上人〞,这是自鲁迅以来的不少研究者已经指出的事实。
从陶渊明的文字作品来看,他不但少壮时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猛志〞,盛年也时有庙堂之念的流露,只不过他对难以把握的庙堂有所顾虑而已,其《拟古》其六所写的“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同步课堂)2021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8 兰亭集序(讲)(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
(同步课堂)2021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8 兰亭集序(讲)(基础
版)新人教版必修2
兰亭集序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概括文章的内容。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癸丑会稽修禊少长咸集
清流激湍流觞曲水游目骋怀放浪形骸
感慨嗟悼虚诞
2.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列坐其次
今义:居于次一等的古义:________________
(2)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古义:________________
(4)所以游目骋怀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________________
(5)信可乐也
今义:指书信古义:________________
(6)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古义: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死生亦大矣( )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4)足以极视听之娱( )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 (2)当其欣于所遇。
( )
(3)亦将有感于斯文。
( )
崇山峻岭情随事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总分5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书法与中国文化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
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
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
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
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
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
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
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
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书为心画。
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
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
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
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选自《中国书法报》,有删节)1.下列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书法艺术是文字发展史上的奇迹,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之一。
B.中国书法艺术追求总体平衡,反映了中国文化和谐统一的思想。
C.中国书法艺术不是线条艺术,而是综合运用位置、色调、黑白等手段的艺术。
D.中国书法艺术周详地诠释了中国文化,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答案】C【解析】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对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诠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我们能够感受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清静无为”的中国文化思想。
B.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表现,体现了书法艺术或受儒家思想影响,或受道家思想影响。
C.晋人书法艺术受儒家思想和民族心理的影响,总体上以阴柔为基础,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俊之气,柔中带刚。
D.清代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绪,使得书家从金石之学中获取一种柔中带刚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文意来分析选项的论述是否正确。
B原文中是“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C“儒家思想”应为道家思想;D“使得”关系不当,“柔中带刚”与原文“强劲”不符。
所以选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
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与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构成了一里一表的关系。
B.我们对自古至今留存的书法珍品加以研究,发现每一幅作品都是凭借它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聚集着中国文化的陈述。
C.中国书法艺术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计白当黑,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这正是道家虚无思想对书法艺术影响的体现。
D.《兰亭序》体现王右军的飘逸,《祭侄稿》表现颜鲁公的悲愤,可见,中国书法艺术借助笔墨线条,倾诉情感,抒发心性。
【答案】B【解析】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25分)王羲之起家秘书郎。
复授护军将军。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
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其任率如此。
尝诣门生家,见棐(fěi通“榧”,树名)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jí,鱼腥草)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沉迷)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
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
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顷正赖丝竹陶(陶熔)写(通“泻”,宣泄),恒(经常的,普通的)恐儿辈觉,损(减少)其欢乐之趣。
”朝廷以其誓苦(坚决),亦不复征之。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养好鹅,羲之往观焉观:观赏B.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恶:坏事C.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觉:觉察D.亦不复征之。
征:征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恶”:不高兴,难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曾与人书云②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B.①烹以待之②我卒当以乐死C.①为写《道德经》②后为其父误刮去之D.①笼鹅而归②而翼深叹伏【答案】D【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不能表现王羲之“任率”的一项是()(3分)①见棐几滑净,因书之。
②书其扇,各为五字。
③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④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⑤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
⑥我卒当以乐死。
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②⑥ D.③④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任率”意为“任性率真,不做作”。
③是侧面指王羲之书法高妙。
④是指庾翼感到王羲之书法焕发出来的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顿时让自己感觉到过去张氏的作品风貌又在眼前。
⑤是讲王羲之不能免俗。
均与“任率,无关。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7.选出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王羲之很喜欢鹅,当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烧煮时非常惋惜;而道士以让他书写《道德经》作为交换鹅的条件时,他欣然命笔。
B.王羲之自愧不如张芝练习书法那样刻苦,但又常常认为自己的书法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
C.庾翼在看到王羲之用章草体写给哥哥的信后,感叹羲之的书法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自己好像又看到在战乱中丢失的张氏书法的风貌。
D.王羲之晚年在山水间陶冶性情,朝廷也因他誓言坚决而不再征召他为官,这与他早年请求任官形成了反差。
【答案】B【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断句和翻译(9分)(1)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3分)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0分)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5分)②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
(5分)【答案】 (1)(3分)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0分)①译:他曾经到门生家去,看见桨木做的几案非常光滑洁净,便在上面书写起来,真书、草书各占一半。
②译:王羲之的书法最初比不上庾翼、郗倍,到了晚年他的书法才精妙无比,他曾经以章草的书体给庾亮写回信。
【解析】试题分析:(1)错两处扣一分,扣完为止。
(2)①踩分点:诣、书、真草。
②踩分点:胜、及、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翻译:王羲之刚出仕时担任秘书郎,后来又被授予护军将军的职务。
后来他又苦苦请求出任宣城郡太守,未被准许。
改而被任命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郡确一个独身老妇养了一只鹅,很会吗叫,王羲之向她求购没有成功,于是他带着亲友乘车前去观赏。
老妇听说他要来,便将鹅杀了烹煮款待他们,使得王羲之叹惜了一整天。
山阴县有一名道士,养了一群好鹅,羲之前往观赏,感到非常愉快,坚持要买。
道士说:“您为我书写《道德经》,可以把整群鹅都送给您。
”王羲之欣然写完《道德经》,然后将鹅群装入笼子带回家,很是快乐。
他为人任性真率如此。
他曾经到门生家去,看见菜木做的几案非常光滑洁净,便在上面书写起来,真书、草书各占一半。
后来这些书迹被门生的父亲误刮去,这个门生惊怒懊丧了好几天。
又有一次王羲之在蕺山碰见一位老妇,手持六角形竹扇在叫卖。
他在竹扇上书写,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
老妇起初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色,王羲之就对她说:“你只要说字是王右军写的,就能卖一百铜钱啊。
”老妇按照他的话去做,人们竞相购买。
后来,老妇又拿了一些竹扇来,王羲之只是微笑而不肯再书写了。
王羲之的书法受到世人的看重,就像以上的例子。
王羲之每每自我评价说:“我的书法如与钟繇相比,应当并肩媲美;假如与张芝的草书相比,还该说跟在他后面。
”他曾经写信给人说:“张芝面临水池练习书法,竟然将池水都染成一片黑色,假如让我也像这样沉迷于书法练习,我的造诣未必就在他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