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8 兰亭集序(测)(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
(总分50分,时间45分钟)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
书法与中国文化
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书为心画。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
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选自《中国书法报》,有删节)
1.下列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书法艺术是文字发展史上的奇迹,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之一。
B.中国书法艺术追求总体平衡,反映了中国文化和谐统一的思想。
C.中国书法艺术不是线条艺术,而是综合运用位置、色调、黑白等手段的艺术。
D.中国书法艺术周详地诠释了中国文化,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答案】C
【解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对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诠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我们能够感受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清静无为”的中国文化思想。
B.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表现,体现了书法艺术或受儒家思想影响,或受道家思想影响。
C.晋人书法艺术受儒家思想和民族心理的影响,总体上以阴柔为基础,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俊之气,柔中带刚。
D.清代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绪,使得书家从金石之学中获取一种柔中带刚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文意来分析选项的论述是否正确。B原文中是“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C“儒家思想”应为道家思想;D“使得”关系不当,“柔中带刚”
与原文“强劲”不符。所以选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与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构成了一里一表的关系。
B.我们对自古至今留存的书法珍品加以研究,发现每一幅作品都是凭借它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聚集着中国文化的陈述。
C.中国书法艺术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计白当黑,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这正是道家虚无思想对书法艺术影响的体现。
D.《兰亭序》体现王右军的飘逸,《祭侄稿》表现颜鲁公的悲愤,可见,中国书法艺术借助笔墨线条,倾诉情感,抒发心性。
【答案】B
【解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25分)
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fěi通“榧”,树名)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jí,鱼腥草)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沉迷)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陶熔)写(通“泻”,宣泄),恒(经常的,普通的)恐儿辈觉,损(减少)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坚决),亦不复征之。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养好鹅,羲之往观焉观:观赏
B.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恶:坏事
C.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觉:觉察
D.亦不复征之。征:征召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恶”:不高兴,难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曾与人书云②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
B.①烹以待之②我卒当以乐死
C.①为写《道德经》②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D.①笼鹅而归②而翼深叹伏
【答案】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