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4_谓词逻辑中的基本等价和蕴含关系[14页]

合集下载

第3章 谓词逻辑

第3章 谓词逻辑

【谓词公式的类型】根据公式与解释的关系,可以把谓词公式分为三种 类型:永真式、矛盾式和可满足式。 定义 3.13 若公式 A 在任何解释下均为真,则称 A 为永真式。 定义 3.14 若公式 A 在任何解释下均为假,则称 A 为矛盾式(或永假式)。 定义 3.15 若(至少)存在一个解释使公式 A 为真,则称 A 为可满足式。
例3.5 用谓词公式表示下列命题: (1) 所有人都吃饭 (2) 存在不吃饭的人 (2) 没有不吃饭的人
令 M (x) 表示: x 是人
E (x) 表示: x 吃饭 (1) x ( M ( x ) E ( x)) (2) x( M ( x) E ( x)) (3) (x( M ( x) E ( x)))
• 存在量词:表示个体变元在个体论域中取某个值 的量词称为存在量词
符号 加上一个个体变元表示。如 x, y
量词
所有的、任意的、一切的、每一个 有些、至少有一个、某一些、存在
x
x
3.2 谓词公式
定 义 3.5 设 P 是 一 个 n 元 谓 词 , t1 , t2 ,, tn 是 项 , 则
P(t1 , t2 ,, tn ) 构成一个谓词公式,称为原子谓词公式。
F(x): x 是奇数 H(x,y): x 大于 y L(x,y): x 比 y 聪明
定义 3.6 谓词逻辑中的合式公式定义如下: (1) 任何一个原子谓词公式都是合式公式; (2) 若 A 是合式公式,则 ( A ) 也是合式公式; (3) 若 A, 是合式公式, ( A B ) , A B ) , A B ) , B 则 ( ( ( A B ) 都是合式公式; (4) 若 A 是合式公式,则 ( xA ) , ( xA ) 也是合式公式; (5) 仅由(1)—(4)在有限步内产生的公式才是合式公式。

第二章谓词逻辑

第二章谓词逻辑

主语一般是客体,可以独立存在,可以是具体的
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用以刻划客体性质或关系的是谓词。 原子命题组成:客体、谓词。
第二章
谓词逻辑
谓词:用来刻划个体词的性质或个体词之间相互关系的词。 例如: ① 在命题“ 2 是无理数”中,“…是无理数”是 谓词。 ② 在命题“x 是有理数”中,“…是有理数”是谓词。 ③ 在命题“小王与小李同岁”中,“…与…同岁”是 谓词。 ④ 在命题“x与y具有关系L”中,“…与…具有关系L” 是谓词。
第二章 2.2
谓词逻辑
命题函数与量词
使用量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同的个体域中,命题符号化的形式可能不一样; 2、若事先没有给出个体域,都应以全总个体域为个体域; 3、引入特性谓词后,使用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形式不同; 4、个体域为有限集时如D={a1、…、an},对任意谓词 A(x)有: A(a1)、A(a2)、…、A(an) 5、多个量词同时出现时,不能随意颠倒它们的顺序。
第二章
谓词逻辑
苏格拉底三段论:
2.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
所有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 是要死的。 用P,Q,R分别表示以上三个命题。 则得到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P∧Q)→R
第二章
谓词逻辑
2.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
谓词逻辑命题符号化的三个基本要素:客体词、 谓词、量词。 反映判断的句子由主语和谓语组成。
第二章 2.2
谓词逻辑
命题函数与量词
量词: 表示个体常项或变项之间数量关系的词。
量词只有两个:全称量词、存在量词。
(1) 全称量词:表示“全部”含义的词。全称量词统 一符号化为“”。
注:a. 常用语中“全部”、“所有的”、“一 切”、“每一个”、“任何”、“任意的”、“凡”、 “都”等词都是全称量词。

离散数学第2章 谓词逻辑

离散数学第2章 谓词逻辑
命题“凡人要死。”符号化为:(x)F (x) ⑵ 令G(x):x是研究生。 命题“有的人是研究生。”符号化为:(x)G(x)
在命题函数前加上量词(x)和(x)分别叫做个体变元x 被全称量化和存在量化。一般地说,命题函数不是命题, 如果对命题函数中所有命题变元进行全称量化或存在量化, 该函数就变成了命题。这一结论在例2.3中得到验证。
为假。 ⑵ 如果5大于3,则2大于6。 解:设G(x,y): x大于y a:5,b:3,c:2,d:6 该命题符号化为:G(a,b)→G(c,d) G(a,b)表示5大于3,它是真命题。G(c,d)表示2大于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这是个假命题。所以G(a,b)→G(c,d)为假。
(3) 2 是无理数, 而 3 是有理数 解 :设F(x): x是无理数, G(x): x是有理数 符号化为 F( 2) G( 3) 真值为 0 (4) 如果2>3,则3<4 解:设 F(x,y): x>y, G(x,y): x<y, 符号化为 F(2,3)G(3,4) 真值为1
谓词:刻划个体性质或个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式叫做谓词。谓 词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叫做谓词标识符。
例如可以用F,G,H表示上面三个命题中谓词: F:„是优秀共产党员。 G:„比„高。 H:„坐在„和„的中间。
第2章 谓词逻辑
一元谓词:与一个个体相关联的谓词。如上例中的F。 二元谓词:与两个个体相关联的谓词。如上例中的G。 三元谓词:与三个个体相关联的谓词。如上例中的H。
返回章目录
第2章 谓词逻辑
课外作业
• 教材P59-60页: 练习题(需要做在练习本上) (1) (2) a)、c) 、d)、e)、 f)、i)、k)、l)
返回章目录

第四章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

4.2 函数和量词 4.2.1 函数

在谓词逻辑中出现变量,自然也会考虑引入函数

函数是某个体域(不必是实数)到另一个体域的映射 不同于谓词:将个体映射为真假值 函数并不单独使用,是嵌入在谓词中 函数father(x)表示x的父亲,若P(x)表示x是教师,则P(father(x)) 就表示x的父亲是教师 当x的取值确定后,P(father(x))的值或为真或为假 又如“张三的父亲和李四的哥哥是同事”可描述成 COLLEAGUE(father(张三), brother(李四)) 其中谓词COLLEAGUE(x,y)表示x和y是同事,而father(x), brother(x)是函数

举例



约定函数符号用小写字母表示,如f,g,father,…
4.2.2 量词

用来表示个体数量的词是量词 可看作是对个体词所加的限制、约束的词

主要不是对数量一个、二个、三十……的具体 描述,而是讨论两个最通用的数量限制词:一 个是“所有的”一个是“至少有一个”,分别 称为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在某种意义上说, 这是一对相对立的词
全称量词

举例 “凡事物都是运动的”



符号: (x)读作所有的x或任一x,一切x.而就是全称 量词,它所约束的个体是x 定义: 命题(x)P(x)当且仅当对论域中的所有x来说,P(x) 均为真时方为真.这就是全称量词的定义 性质: (x)P(x)=F成立, 当且仅当有一个x0D, 使P(x0) =F 注意(x)(P(x)Q(x)) (x)P(x)Q(x). 量词的运算优先 级高于逻辑联结词
命题逻辑的局限性
举例:凡有理数都是实数,2/7是有理数,所以2/7是实数

离散数学第二章谓词逻辑

离散数学第二章谓词逻辑
一般来说,当多个量词同时出现时, 它们的顺序不能随意调换。
*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命题函数与量词
当个体域为有限集合时,如D={a1, a2 …, an},对任意谓词A(x),有 xA(x)A(a1)∧A(a2)∧…∧A(an ) xA(x)A(a1)∨A(a2)∨…∨A(an )
特性谓词常作合取项,如x(M(x)∧ G(x))。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命题函数与量词
*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例如:在实数域上用H(x,y)表示x+y=5,则命题“对于任意的x,都存在y使得x+y=5”可符号化为:xyH(x,y),其真值为1。若调换量词顺序后为: yxH(x,y) , 其真值为0。
*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
令S(x): x吸烟。则符号化为:
(x)(M(x)∧S(x))
令D(x): x登上过木星。则符号化为:
令Q(x):x是清华大学的学生。H(x):x是高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
小结:本节介绍了n元谓词、命题函数、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等概念。重点掌握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及量化命题的符号化。
添加标题
x(M(x) F(x)).
添加标题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添加标题
命题函数与量词
*
当个体域为全体学生的集合时:
01
令P(x): x要参加考试。则(2)符号化为
02
xP(x).
03
当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时:
04
令S(x): x是学生。则(2)符号化为
05
x(S(x) P(x)).

第三讲谓词演算的等价式与蕴涵式

第三讲谓词演算的等价式与蕴涵式

2.3 量词作用域的扩张与收缩 (x) (A(x) ∨B) (x) A(x)∨B 析取和 (x) (A(x) ∧B) (x) A(x)∧B 合取 (x) (A(x) ∨B) (x) A(x)∨B (x) (A(x) ∧B) (x) A(x)∧B (x)(A(x)B) (x)A(x)B 注意:B不会是 B(x), 可以是B(y)
谓词公式为不可满足的 谓词公式为可满足的
2. 等价式与蕴 (x)(P(x) ∨Q(x)) (x) P(x) (y)Q(y) (x) P(x) ∨ (y)Q(y)
2.2 量词与联接词 之间的关系 (x) P(x) (x) P(x) (x) P(x) (x) P(x) (1)没有不犯错误的人。 设论域:我们班学生 P(x):x今天来上课
第3讲:谓词演算的等价式与蕴涵式
1. 概念 • • • • • 谓词公式中常含客体变元和命题变 在共同个体域 E上的两个谓词公式A 元,用确定的客体取代客体变元, 和 B,若对A、B上的任一组变元进 对谓词公式赋值 用确定的命题取代命题变元,称为 行赋值,所得命题的真值都相同, 对谓词公式赋值。 则称谓词公式 A、B等价。 谓词公式等价 A在E上所有赋 谓词公式A在个体域E上是有效的 值都为T 所有赋值都为F 至少有一种赋值为T
(x) (A(x) B) (x) A(x) B 条件式 (x)(A(x) B) (x) A(x) B (x)(B A(x) ) B (x) A(x) (x) (B A(x) ) B (x) A(x)
设B为假,A(x)在论域中有真有假,则: (x) (A(x) B) 为 假 (x) A(x) B 为 真
?
见书P68证明
2.4 量词的分配律 (x) (A(x) ∧B(x)) (x) A(x)∧ (x) B(x) (x) (A(x) ∨B(x)) (x) A(x) ∨ (x)B(x) 设论域:我们班学生 A(x):x聪明 B(x):x勤奋 2.5 量词与联结词之间的一些蕴涵式 ( x) (A(x) ∧B(x)) ( x) A(x)∧ (x) B(x) (x) A(x) ∨(x)B(x) (x) (A(x) ∨B(x)) 设客体域:整数集合,A(x) : x是偶数, B(x): x是奇数。 ( x) (A(x) ∧B(x)) 有些整数既是奇数又是偶数。

离散数学第2章 谓词逻辑

离散数学第2章 谓词逻辑
例4:某些人对某些食物过敏。 设F(x,y):x对y过敏。 M(x):x是人。 G(y):y是食物。 (x) (y) (M(x) ∧ G(y) ∧ F(x,y))
33
§3 谓词公式与翻译
例5:凡是实数不是大于0,就是等于0或者小于0。 设R(x):x是实数。 P(x,0):x大于0。 Q(x,0):x等于0。 S(x,0):x小于0。 (x) (R(x) → ( P(x,0) Q(x,0) S(x,0) ) )
例:所有的人都是会死的。
设M(x):x是人。S(x):x是会死的。
个体域约定为{人类}:(x) (S(x))
全总个体域:
(x) ( M(x) → S(x) )
例:有一些人是不怕死的。
设M(x):x是人。F(x):x是不怕死的。
个体域约定为{人类}:(x) (F(x))
全总个体域:
(x) ( M(x) ∧ F(x) )
定义:在反映判断的句子中,用以刻划客体的性质或 关系的即是谓词。
5
§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法
客体,是指可以独立存在的事物,它可以是具体 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如张明,计算机,精神等。
表示特定的个体,称为客体常元,以a,b,c… 或带下标的ai,bi,ci…表示;
表示不确定的个体,称为客体变元,以x,y, z…或xi,yi,zi…表示。
4. 谓词中通常只写客体变元,因此不是命题,仅当 所有客体变元做出具体指定时,谓词才成为命题, 才有真值。
12
第二章 谓词逻辑
§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法 §2 命题函数与量词 §3 谓词公式与翻译 §4 变元的约束 §5 谓词演算的等价式与蕴含式 §6 前束范式 §7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
13
§2 命题函数与量词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课后总结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课后总结

第二章谓词逻辑2—1基本概念例题1.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设N(x):x是自然数。

I(x):x是整数。

此命题可以写成∀x(N(x)→I(x))例题2. 有些自然数是偶数。

设E(x):x是偶数。

此命题可以写成∃x(N(x)∧E(x))例题3. 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母。

设P(x):x是个人。

M(x,y):y是x的生母。

此命题可以写成:∀x(P(x)→∃y(P(y)∧M(x,y))) 2-2 谓词公式及命题符号化例题1. 如果x是奇数,则2x是偶数。

其中客体x与客体2x之间就有函数关系,可以设客体函数g(x)=2x,谓词O(x):x是奇数,E(x):x是偶数,则此命题可以表示为:∀x(O(x)→E(g(x)))例题2 小王的父亲是个医生。

设函数f(x)=x的父亲,谓词D(x):x是个医生,a:小王,此命题可以表示为D(f(a))。

例题3 如果x和y都是奇数,则x+y是偶数。

设h(x,y)=x+y ,此命题可以表示为:∀x∀y((O(x)∧O(y))→E(h(x,y))命题的符号表达式与论域有关系两个公式:一般地,设论域为{a1,a2,....,an},则有(1). ∀xA(x)⇔A(a1)∧A(a2)∧......∧A(an)(2). ∃xB(x)⇔B(a1)∨B(a2)∨......∨B(an)1.每个自然数都是整数。

该命题的真值是真的。

表达式∀x(N(x)→I(x))在全总个体域的真值是真的,因∀x(N(x)→I(x))⇔(N(a1)→I(a1))∧(N(a2)→I(a2))∧…∧(N(an)→I(an))式中的x不论用自然数客体代入,还是用非自然数客体代入均为真。

例如(N(0.1)→I(0.1))也为真。

而∀x(N(x)∧I(x))在全总个体域却不是永真式。

∀x(N(x)∧I(x))⇔(N(a1)∧I(a1))∧(N(a2)∧I(a2)) ∧…∧(N(an)∧I(an))比如x用0.2代入(N(0.2)∧I(0.2))就为假。

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谓词逻辑是数理逻辑中的一种重要分支,用于研究命题中涉及谓词的逻辑关系。

它是对日常语言中命题的形式化描述,通过定义符号和规则,使我们能够准确地分析和推理命题的真假与逻辑关系。

本文将介绍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并解释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一、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1. 谓词谓词是指具有真值性质的命题部分,它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性质、关系或状态。

例如,"x是红色"和"x大于y"都是谓词表达式,其中"x"和"y"是变量,代表不同的个体或对象。

2. 量词量词用于限定谓词所描述的个体范围,包括普遍量词和存在量词。

普遍量词∀表示命题对所有个体都成立,存在量词∃表示命题至少对某个个体成立。

例如,∀xP(x)表示谓词P适用于所有个体x,∃xP(x)表示谓词P至少适用于一个个体x。

3. 函数函数是指将一个或多个变量映射到一个确定的结果的过程。

在谓词逻辑中,函数常常用来表示物体之间的关系或属性。

例如,f(x)表示把变量x映射为f的结果值。

4. 项项是指变量、常量或函数应用,可以作为谓词中的参数。

例如,"x"和"y"都是变量项,"a"和"b"都是常量项,"f(x)"是函数应用项。

二、谓词逻辑的符号表示1. 逻辑连接词谓词逻辑中常用的逻辑连接词有合取(∧)、析取(∨)和否定(¬)。

合取表示两个命题同时为真,析取表示至少有一个命题为真,否定表示命题的否定。

2. 蕴含和等价蕴含和等价是谓词逻辑中常用的推理运算符。

蕴含(→)表示如果前提成立则结论也成立,等价(↔)表示两个命题的真假相同。

3. 量词符号谓词逻辑中常用的量词符号有普遍量词(∀)和存在量词(∃)。

普遍量词表示全称量化,存在量词表示存在量化。

4. 括号括号用于划定谓词逻辑表达式中的范围,可以改变运算的优先级。

谓词逻辑简介

谓词逻辑简介

谓词逻辑简介
谓词逻辑是一种形式逻辑的分支,它用于表示和推理关于状态和关系的命题。

它是由 Gottlob Frege 于1879年提出的。

谓词逻辑的基本元素是谓词(predicate)和变量(variable)。

谓词是用来描述一个命题中的关系或状态的词,如“是大的”,“是蓝色的”等。

变量则是用来表示命题中的实体,如“x”,“y”等。

谓词逻辑中最重要的运算符是量化运算符。

量化运算符有两种:全称量化和存在量化。

全称量化运算符(∀)表示“对于所有”的意思,如“对于所有的x,x 是蓝色的”,而存在量化运算符(∃)则表示“存在”的意思,如“存在一个x,使x是蓝色的”。

谓词逻辑还有其它运算符,如否定运算符(¬),且运算符(∧)和或运算符(∨)等。

这些运算符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更复杂的命题。

谓词逻辑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就是在数学中的应用。

谓词逻辑可以用来描述数学定理和命题,并进行推理和证明。

此外,谓词逻辑还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如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

在机器学习中,谓词逻辑可以用来描述和表示各种规则和模型。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谓词逻辑可以用来描述语言中各种关系和状态。

总之,谓词逻辑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有用的逻辑学分支,它在数学、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的基本思想是使用谓词和变量来表示和推理关于状态和关系的命题,并通过量化运算符和其它运算符来构造更复杂的命题。

离散数学_谓词逻辑

离散数学_谓词逻辑

(3) 当个体域为全体整数的集合时: 令P(x): x是正的。N(x): x是负的。则(3)符 号化为 (x)(P(x)∨N(x)) 当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时: 令I(x): x是整数。则(3)符号化为 (x)(I(x)(P(x)∨N(x))).
全称量词的一些重要性质: 设P是任意的命题,F(x)与A(x,y)均为谓词, 则有:
【例】设 P 表示命题:张辉是工人。 Q 表示命题:李明是工人。 仅仅从命题符号 P 和 Q 看不出张辉和李明 都是工人这一特性。 【例】 x=3 ? x+y=z ? f(x)=0 ?
第二章 谓词逻辑(Predicate Logic)
2.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Predicate and Its Expression)
2.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Predicate and Its Expression) 谓词:用来刻划个体的性质或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词。 例如在下面命题中: (1)张明是个劳动模范。 (2)李华是个劳动模范。 刻划客体的性质 (3)王红是个大学生。 (4)小李比小赵高2cm。 (5)点a在b与c之间。 刻划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6)阿杜与阿寺同岁。 (7) x与y具有关系L。 “是个劳动模范”、“是个大学生”、“…比…高2cm”、 “… 在…与…之间”、“…与…具有关系L”都是谓词。
2.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Predicate and Its Expression)

(2)当个体域为人类集合时: 令G(x): x活百岁以上。则(2)符号化为 ( x)G(x) 当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时: 令M(x): x是人。则(2)符号化为 (x) (M(x) ∧ G(x))
存在量词的一些重要性质: 设P是任意的命题,F(x)与A(x,y)均为谓词, 则有:

谓词演算的等价式和蕴含式

谓词演算的等价式和蕴含式
(9) x(H ( x ) S ( x )) (10)H (a ) S (a )
B xA( x ) x( B A( x ))
xP( x ) xQ( x ) x( P ( x ) Q( x ))
x( P( x ) Q( x )) xP( x ) xQ( x )
xA( x ) xB( x ) x( A( x ) B( x ))
x( A( x ) B) xA( x ) B
x( A( x ) B) xA( x ) B
xA( x ) B x( A( x ) B)
xA( x ) B x( A( x ) B)
B xA( x ) x( B A( x ))
x (H ( x ) S ( x )) x ( H ( x ) C ( x )) x (C ( x ) E ( x )) xE ( x )
xS( x )
证明: (1)xE ( x ) (2) E (a ) (3)x(C ( x ) E ( x )) (4) C (a ) E (a ) (5) C (a ) (6)x( H ( x ) C ( x )) (7) H (a ) C (a )
I15
I16
例2-15用谓词演算的等价式和蕴含式证明 (1)x( P ( x ) Q( x )) xP( x ) xQ( x ) (2) xy( P( x ) Q( y )) xP( x ) yQ( y ) (3) x( P( x ) Q( x )) xP( x ) xQ( x ) 证明(1): x( P( x ) Q( x ))
如果论域D中的任意一个个体c,都能使A(c)成立, 则由该规则可得结论成立。注意,此时的个体c不是论域 中某一特定的个体,而是泛指论域中所有的个体。

谓词逻辑——精选推荐

谓词逻辑——精选推荐

第二章谓词逻辑在命题逻辑中,我们把原子命题看作命题演算和推理的基本单位,是不可再分的整体。

因而命题逻辑无法研究命题的内部结构及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甚至无法有效地研究一些简单的推理。

例如,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凡是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我们知道,这个推理是正确的,但用命题逻辑无法说明这一点。

设p:凡人都是要死的;q:苏格拉底是人;r: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则“苏格拉底三段论”可符号化为(p∧q)→r。

显然(p∧q)→r不是重言式。

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推理,需要对原子命题做进一步的分析。

2.1 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2.1.1 个体与谓词我们可以将原子命题的结构分解为个体和谓词。

定义2.1-1 个体(Individual):个体是我们思维的对象,它是具有独立意义、可以独立存在的客体。

谓词(Predicate):谓词是表示一个个体的性质或若干个个体之间的关系的词。

个体和谓词一起构成了原子命题中的主谓结构。

例2.1-1⑪海水是咸的。

⑫张强与张亮是兄弟。

⑬无锡位于上海与南京之间。

⑪、⑫、⑬都是原子命题,其中海水、张强、张亮、无锡、上海和南京都是个体,“…是咸的”、“…与…是兄弟”和“…位于…与…之间”都是谓词。

⑪中的谓词描述了一个个体的性质,称为一元谓词,⑫中的谓词表示两个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二元谓词,⑬中的谓词表示三个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三元谓词。

依次类推,我们将描述n个个体之间关系的谓词称为n元谓词,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来表示谓词。

为方便起见,将命题称为零元谓词。

例如,例2.1-1中的三个谓词可符号化为:P(x):x是咸的;Q(x,y):x与y是兄弟;R(x,y,z):x位于y和z之间。

这里P 、Q 和R表示的都是具体的谓词,称为谓词常元;否则称为谓词变元。

P(x)、Q(x,y)和R(x,y,z)等都是谓词表示的函数形式,通常称为谓词函数,简称为谓词。

然而,仅仅一个谓词,即使是谓词常元,也不能构成一个命题。

1第2章谓词逻辑本章重点:谓词与量词,公式与解释,前束范式,谓词....

1第2章谓词逻辑本章重点:谓词与量词,公式与解释,前束范式,谓词....

第2章 谓词逻辑本章重点:谓词与量词,公式与解释,前束范式,谓词逻辑推理证明.一、重点内容1. 谓词与量词谓词,在谓词逻辑中,原子命题分解成个体词和谓词. 个体词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客体,它可以是具体事物或抽象的概念。

谓词是用来刻划个体词的性质或事物之间关系的词. 个体词分个体常项(用a ,b ,c ,…表示)和个体变项(用x ,y ,z ,…表示);谓词分谓词常项(表示具体性质和关系)和谓词变项(表示抽象的或泛指的谓词),用F ,G ,P ,…表示.注意,单独的个体词和谓词不能构成命题,将个体词和谓词分开不是命题.量词,是在命题中表示数量的词,量词有两类:全称量词∀,表示“所有的”或“每一个”;存在量词∃,表示“存在某个”或“至少有一个”.在谓词逻辑中,使用量词应注意以下几点:(1) 在不同个体域中,命题符号化的形式可能不同,命题的真值也可能会改变.(2) 在考虑命题符号化时,如果对个体域未作说明,一律使用全总个体域.(3) 多个量词出现时,不能随意颠倒它们的顺序,否则可能会改变命题的含义.谓词公式只是一个符号串,没有什么意义,但我们给这个符号串一个解释,使它具有真值,就变成一个命题. 所谓解释就是使公式中的每一个变项都有个体域中的元素相对应.在谓词逻辑中,命题符号化必须明确个体域,无特别说明认为是全总个体域。

一般地,使用全称量词∀,特性谓词后用→;使用存在量词∃,特性谓词后用∧.2. 公式与解释谓词公式,由原子公式、联结词和量词可构成谓词公式(严格定义见教材). 命题的符号化结果都是谓词公式.例如∀x (F (x )→G (x )),∃x (F (x )∧G (x )),∀x ∀y (F (x )∧F (y )∧L (x ,y )→H (x ,y ))等都是谓词公式. 变元与辖域,在谓词公式∀xA 和∃xA 中,x 是指导变元,A 是相应量词的辖域. 在∀x 和∃x 的辖域A 中,x 的所有出现都是约束出现,即x 是约束变元,不是约束出现的变元,就是自由变元. 也就是说,量词后面的式子是辖域. 量词只对辖域内的同一变元有效.换名规则,就是把公式中量词的指导变元及其辖域中的该变元换成该公式中没有出现的个体变元,公式的其余部分不变.代入规则,就是把公式中的某一自由变元,用该公式中没有出现的个体变元符号替代,且要把该公式中所有的该自由变元都换成新引入的这个符号.解释(赋值),谓词公式A 的个体域D 是非空集合,则 (1) 每一个常项指定D 中一个元素; (2) 每一个n 元函数指定D n 到D 的一个函数;(3) 每一个n 元谓词指定D n 到{0,1}的一个谓词;按这个规则做的一组指派,称为A 的一个解释或赋值.在有限个体域下,消除量词的规则为:如D ={a 1,a 2,…,a n },则)(...)()()()(...)()()(2121n n a A a A a A x xA a A a A a A x xA ∨∨∨⇔∃∧∧∧⇔∀谓词公式分类,在任何解释下,谓词公式A 取真值1,公式A 为逻辑有效式(永真式);在任何解释下谓词公式A 取真值0,公式A 为永假式;至少有一个解释使公式A 取真值1,公式A 称为可满足式.3. 前束范式 一个谓词公式的前束范式仍是谓词公式. 若谓词公式F 等值地转化成B x Q x Q x Q k k ...2211那么B x Q x Q x Q k k ...2211就是F 的前束范式,其中Q 1,Q 2,…,Q k 只能是∀或∃,x 1,x 2,…,x k 是个体变元,B 是不含量词的谓词公式.每个谓词公式F 都可以变换成与它等值的前束范式. 其步骤如下:① 消去联结词→,↔,⎺∨;② 将联结词⌝移至原子谓词公式之前;③ 利用换名或代入规则使所有约束变元的符号均不同,并且自由变元与约束变元的符号也不同;④将∀x ,∃x 移至整个公式最左边;⑤ 得到公式的前束范式.4.谓词逻辑的推理理论 谓词演算的推理是命题演算推理的推广和扩充,命题演算中的基本等值公式,重言蕴含式以及P ,T ,CP 规则在谓词演算中仍然使用. 在谓词演算推理中,某些前提和结论可能受到量词的限制,为了使用这些推理,引入消去和附加量词的规则,有US 规则(全称量词消去规则),UG 规则(全称量词附加规则),ES 规则(存在量词消去规则),EG 规则(存在量词附加规则)等,以便使谓词演算公式的推理过程可类似于命题演算的推理进行.二、实例例2.1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 有某些实数是有理数;(2) 所有的人都呼吸;(3)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注意:一般地,全称量词“∀”后,跟蕴含联结词“→”;存在量词“∃”后,跟合取联结词“∧”.解 (1) 设R (x ):x 是实数,Q (x ):x 是有理数。

谓词逻辑的等价式和蕴涵式

谓词逻辑的等价式和蕴涵式

蕴涵式的应用
逻辑证明
在逻辑证明中,可以使用蕴涵式 来证明某个命题。
自然语言处理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蕴涵式可以 用于语义分析和推理。
01

推理
在推理过程中,可以使用蕴涵式 来推导结论。
03
04
人工智能
在人工智能中,蕴涵式可以用于 知识表示和推理。
04
等价式与蕴涵式的比较
定义上的比较
等价式
在逻辑学中,等价式是指一种逻辑公 式,表示两个逻辑表达式在逻辑上等 价,即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值。
蕴涵式实例分析
实例1
设P表示“一个人是大学生”,Q表示“一个人是运动员”,则蕴涵式P → Q可以解释为“如果一个人是 大学生,那么这个人一定是运动员”。
实例2
设R表示“一个数是正数”,S表示“一个数是实数”,则蕴涵式R → S可以解释为“如果一个数是正数, 那么这个数一定是实数”。
06
总结与展望
跨学科合作
谓词逻辑的等价式和蕴涵式不仅在逻 辑学领域有重要的意义,在其他学科 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需 要加强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以促进 谓词逻辑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则后件也为真。
02
它通常表示为 P → Q,其中 P 是前件,Q 是后件。
03
蕴涵关系具有传递性,即如果 P → Q 和 Q → R,则 P
→ R。
蕴涵式的分类
01
简单蕴涵式
前件和后件都是单一命题的蕴涵 式。
复合蕴涵式
02
03
重写蕴涵式
前件或后件是复合命题的蕴涵式。
通过重写前件或后件的某些部分 来形成新的蕴涵式。
谓词逻辑的基本构成包括量词、联结词、个体词和谓词。量词用于表示个体的数量,如全称量词表示所有个体 ,存在量词表示至少有一个个体;联结词用于连接命题,如合取、析取、否定等;个体词用于表示个体,如具 体的对象或抽象的概念;谓词用于表示个体的性质或关系,如“是”、“在...之内”等。

第二章 谓词逻辑

第二章  谓词逻辑

1/14/2020 2:38 PM
chapter2
13
2.1 谓词及相关的概念
Predicate Logic 谓词逻辑
【例4】 将下列命题形式化为谓词逻辑中的命题: (1)所有的病人都相信医生。 (2)有的病人相信所有的医生。 (3)有的病人相信某些医生。 (4)所有的病人都相信某些医生。 解: 设F(x):x是病人,G(y):y是医生,H(x,y):x相信y。 (1)x(F(x)→y(G(y)→H(x,y))) (2) x(F(x)∧y(G(y)→H(x,y))) (3) xy (F(x)∧G(y)∧H(x,y)) (4) x (F(x)→y(G(y)∧H(x,y)))
【例2】将下列命题形式化为谓词逻辑中的命题 (a) 没有不犯错误的人。 (b) 人总是要犯错误的。 解:设F(x):x犯错误,M(x):x是人。则上句符号化为: (a) ┒(x)(M(x)⋀┒F(x)) (b) x(M(x)→F(x)) 【例3】尽管有人聪明但未必一切人都聪明。 解:设P(x):x聪明,M(x):x是人。则上句符号化为: x(M(x)⋀P(x))⋀┒(x(M(x)→P(x)))
Predicate Logic 谓词逻辑
7、多重量词 对于多元谓词,需用多个量词对其中不同
的变元加以约束。
如:u={a1,a2,…,an} xyP(x,y) x(yP(x,y))
x(P(x,a1)∨P(x,a2)∨…∨P(x,an)) (P(a1,a1)∨P(a1,a2)∨…∨P(a1,an))∧
1/14/2020 2:38 PM
chapter2
15
2.1 谓词及相关的概念
Predicate Logic 谓词逻辑
【例6】将“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符号 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词否定定律]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可利用┐联结词进行转换: ┐∀xA(x)⇔∃x┐A(x),┐∃xA(x)⇔∀x┐A(x)。
沈阳工业大学 牛连强 陈欣 张胜男 niulq@sபைடு நூலகம்
在有限论域上的证明: 若论域D ={a1,a2,⋯,an},有: ┐∀x(A(x))⇔┐(A(a1)⋀A(a2)⋀⋯⋀A(an))
2.4.1 基本等价与蕴含关系
2.4.1 基本等价与蕴含关系
1. 命题逻辑的推广 一般地,得到谓词公式的等价关系和蕴含关系可以借助命题公式做形式上的
推导: ∀x(P(x)→Q(x))⇔∀x(┐P(x)⋁Q(x))。
P(x)和Q(x)有命题形式,是一种纯形式上的等价变换或置换。 ∀xP(x)→∃xQ(x)⇔┐∀xP(x)⋁∃xQ(x)。
会产生变化。B并非一定是命题常量,只要与x无关即可,如B(y)。
沈阳工业大学 牛连强 陈欣 张胜男 niulq@
2.4.1 基本等价与蕴含关系
因为存在上述等价关系,容易说明下述两种极限定义的表示方法等价: ∀ε(ε>0→∃δ(δ>0⋀∀x(0<|x-a|<δ→|f(x)-b|<ε)))。 ∀ε∃δ∀x(ε>0→(δ>0⋀(0<|x-a|<δ→|f(x)-b|<ε)))。
双条件式↔可以参照条件式来考虑。 试一试:在不能完全肯定含有复杂联接词的等价关系时,可先将其先转换为⋀ 、⋁表示的公式后再试。
沈阳工业大学 牛连强 陈欣 张胜男 niulq@
2.4.1 基本等价与蕴含关系
4. 量词分配律 全称量词意为合取,存在量词意为析取。故有:
∀x(A(x)⋀B(x))⇔∀xA(x)⋀∀xB(x), ∃x(A(x)⋁B(x))⇔∃xA(x)⋁∃xB(x)。 [例]“所有人唱歌且跳舞”等同于“所有人唱歌且所有人跳舞”,“有人唱歌或跳舞” 等同于“有人唱歌或有人跳舞”。
┐∃x(M(x)⋀┐E(x))⇔∀x(M(x)→E(x))⇔∀x┐(M(x)⋀┐E(x))。
沈阳工业大学 牛连强 陈欣 张胜男 niulq@
2.4.1 基本等价与蕴含关系
3. 量词作用域的扩张与收缩 若B是不包含x的命题或谓词公式,则: ∀x(A(x) ⋁B)⇔∀xA(x)⋁B,∀x(A(x)⋀B)⇔∀xA(x)⋀B。 ∃x(A(x) ⋁B)⇔∃xA(x)⋁B,∃x(A(x)⋀B)⇔∃xA(x)⋀B。 量词作用域扩张就是增大,作用域收缩就是缩小。因为⋀、⋁满足交换律,B
⇔┐A(a1)⋁┐A(a2)⋁⋯⋁┐A(an) ⇔∃x┐A(x)。 ┐∃x(A(x))⇔┐(A(a1)⋁A(a2)⋁⋯⋁A(an)) ⇔┐A(a1)⋀┐A(a2)⋀⋯⋀┐A(an) ⇔∀x┐A(x)。
沈阳工业大学 牛连强 陈欣 张胜男 niulq@
2.4.1 基本等价与蕴含关系
2.4.1 基本等价与蕴含关系
沈阳工业大学 牛连强 陈欣 张胜男 niulq@
2.4.1 基本等价与蕴含关系
5. 量词与联结词结合的蕴含式
对量词∀x和∃x有如下2个最基本的蕴含关系:
∀xA(x)⋁∀xB(x)⇒∀x(A(x)⋁B(x)), ∃x(A(x)⋀B(x))⇒∃xA(x)⋀∃xB(x)。
二者可相互推出!
2.4 谓词逻辑中的基本等价和蕴含关系
[定义] 若两个谓词公式A和B有相同的论域,且在任何解释下A与B有相同的 真值,则称谓词公式A与B等价,记作A⇔B或A≡B。
[定义] 若两个谓词公式A和B有相同的论域,且在任何解释下A→B为1,则称 谓词公式A蕴含B,记作A⇒B。
沈阳工业大学 牛连强 陈欣 张胜男 niulq@
∀xP(x)和∃xQ(x)是命题,可依据命题逻辑理论进行等价变换。
沈阳工业大学 牛连强 陈欣 张胜男 niulq@
2.4.1 基本等价与蕴含关系
2. 量词的转换 如果否定命题∀x(x>0)会得到什么呢?∃x(x≯0),即∃x(x≤0),否定所有数都
是正数等同于至少存在一个非正数。 否定∃x(x>0)如何?得到∀x(x≤0),即不存在一个正数等同于都是非正数。
沈阳工业大学 牛连强 陈欣 张胜男 niulq@
2.4.1 基本等价与蕴含关系
6*. 多量词的等价与蕴含关系 含有2个及以上的量词时称为“嵌套量词”。2个量词共有以下8种组合:
(a) ∀x∀yA(x, y)、∀y∀xA(x, y);(b) ∃x∃yA(x, y)、∃y∃xA(x, y); (c) ∀x∃yA(x, y)、∃y∀xA(x, y);(d) ∀y∃xA(x, y)、∃x∀yA(x, y)。 (a)、(b)两组中的公式等价,但(c)和(d)组中的公式不等价。 [例] 设论域D ={0,1},考虑命题∀x∃y(x+y=0)和∃y∀x(x+y=0),对应的自然语言 描述为:
在A(x)的前、后均可。
量词后使用其它联结词如→、↔时可能不存在这样的等价关系。 ∀x(A(x)→B)⇔∀x(┐A(x)⋁B)⇔∀x┐A(x)⋁B⇔┐∃xA(x)⋁B⇔∃xA(x)→B。
∀x(B→A(x))⇔∀x(┐B⋁A(x))⇔ ┐B⋁∀xA(x) ⇔B→∀xA(x)。 只有在条件式的前件不含有受约束变元时,才能直接扩张或收缩,否则量词
[例]共10个人参加一个联欢会。“10个人都唱歌或10个人都跳舞”必可推出“10个
人都唱歌或跳舞”。“10个人中5个唱歌、5个跳舞”不能推出“10个人都唱歌或10
个人都跳舞”。“有学生通过了数学考试和外语考试”能推出“有学生通过了数学
考试且有的学生通过了外语考试”,反之不能。
[逻辑分析] 若∀xA(x)⋁∀xB(x)为1,则∀xA(x)为1或∀xB(x)为1。不妨设∀xA(x)为1 ,则对论域中所有x,有A(x)为1,故A(x)⋁B(x)为1。因此,∀x(A(x)⋁B(x))为1, 蕴含关系成立。
注意:这种等价性不受论域的影响。 [例] 命题“不是所有学生都通过了考试”等同于“有的学生没通过考试”,即二者 逻辑等价。若记S(x):x是学生,P(x):x通过了考试,则可符号化为:
┐∀x(S(x)→P(x))⇔∃x(S(x)⋀┐P(x))⇔∃x┐(S(x)→P(x))。 命题“没有不犯错误的人”等价于“所有人都犯错误”。若记M(x):x是人,E(x) :x犯错误,则可符号化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