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5 苏轼词两首人教版知识点练习第六篇
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5课苏轼词两首蝶恋花·春景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词人借墙里佳人、墙外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对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词的上片结尾两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又表现得颇为乐观,反映出情与情的矛盾。
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
佳人欢笑,行人多情,结果是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
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初读强基·自主学习一、词语积累1.易混辨析。
(1)何妨·不妨(2)萧条·萧瑟2.易错识记。
(1)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容易近义混淆。
【近义联想】①冰消瓦解:像冰一样融化,瓦一样破碎。
形容完全消失或崩溃。
②烟消火灭:比喻事物消灭干净。
③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
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④烟消云散:像烟云消散一样。
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2)江山如画:山川、河流美如画卷。
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3)人生如梦:多被用来感悟人生,用来形容人生中那些飘忽不定的因素。
容易色彩不当。
二、词语运用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处。
(1)熬夜感觉到疲惫难熬时,不妨先休息30分钟,也可以做做深呼吸,能增加大脑供氧量,去除睡意,维持头脑清醒。
(何妨·不妨)(2)在美国历史上,即便是出现了经济危机和大萧条,美储联依然能够全身而退。
(萧条·萧瑟)2.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误。
(1)原董事长被刑拘,这家公司遭股债双杀30亿市值灰飞烟灭....。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讲解与例题新人教版必修4
在我国文人中,苏轼是独到的一位。
他思想上力主儒术而不迂腐,参佛老而不沉迷;文学上诗文俱工而终以词有名,众体兼顾而以豪迈见长;宦途上满腹才干却怀才不遇,一世屡遭贬谪却宽宏大批。
他以其独到的人品魅力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女,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学习这两首词,重在理解其豪迈的艺术风格,掌握词的境界,领会词人豪迈超脱的人生态度。
苏轼是我国北宋期间有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嘉祐二年( 1057)进士及第,宋神宗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
在文学上,他力主创新,开豪迈一派;在政治上,他比较守旧,全力反对王安石新政。
因作诗冒犯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都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时年45 岁。
在此以前三年,即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作诗嘲讽新法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 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好北宋期间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医生的国策和气友的相救,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此后,苏轼被贬到黄州。
此间,旅行了黄州的“赤鼻矶”,即相传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作者借咏史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英豪好汉的怀念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敬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穷感触。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据《东坡志林》卷一记录:“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此间,因往相田得疾”在《定风波》一词的小序中也有比较详尽的说明。
该词记述的不过出游途中遇雨一件小事,但从中表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到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历经崎岖后的旷达之情。
★苏轼( 1037— 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在文章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坛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迈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善于行书、楷书,能开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在绘画上,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师用书:第2单元 5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推荐
5 苏轼词两首本课话题——认识自我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认识自我的苏轼,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惑,只愿“沧海寄余生”。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帕瓦罗蒂:正视卑微成就歌唱家男孩出身卑微,不可能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
好在校长看中了他的天赋,破格让他入校学习。
男孩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比谁都刻苦。
年末考查,全班只有男孩通过了校长近似苛刻的考试。
校长表扬了男孩,可教室里的学生们发出一阵嘲笑:“校长,你有没有弄错,他可是面包匠的孩子啊!”男孩的脸羞得通红,低下头一言不发。
“孩子,把正视卑微当成你人生的第一堂课。
卑微并不可怕,不思进取才是最不能容忍的。
我相信你将来会是最优秀的。
”校长认真地说。
男孩果然没有让校长失望,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歌唱家。
这位男孩就是当代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
帕瓦罗蒂正是认识自我,正视自身地位,在远大目标的感召下,奋力拼搏,刻苦磨炼,最终实现了伟大的梦想。
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2.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
谦虚使人的心缩小,你像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
结实才能诚实。
——老舍3.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
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得多么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巴甫洛夫4.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
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卢梭[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浪淘.尽( ) 纶.巾( ) 樯橹..( )() 公瑾.( ) 酹.( ) 吟啸..( )( )料峭.( ) 蓑.衣( ) 萧瑟..( )( )故垒.( )【答案】 táo ɡuān qiánɡ lǔ jǐn lèiyín xiào qiào suō xiāo sè lěi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一尊还酹江月( )【答案】 “尊”同“樽”,酒杯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发⎩⎪⎨⎪⎧ 雄姿英发早生华发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发闾左谪戍渔阳见其发矢十中八九涂有饿而不知发(2)独⎩⎪⎨⎪⎧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鳏寡孤独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3)故⎩⎪⎨⎪⎧ 故垒西边已而遂晴,故作此大人故嫌迟故作不良计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4)却⎩⎪⎨⎪⎧ 山头斜照却相迎 却与小姑别却话巴山夜雨时【答案】 (1)动词,勃发 名词,头发 动词,出发 动词,征发,征调 动词,发射 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2)副词,单独,独自 名词,老而无子的人 副词,只,仅仅(3)形容词,旧的,以往的 连词,所以 副词,仍旧 副词,故意 名词,缘故 (4)连词,表转折 动词,退出来 副词,还,再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大江东.去( )________ (2)樯橹灰.飞烟.灭( )________ (3)竹杖芒鞋轻胜马.( )________ (4)已而遂晴.( )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状语 向东 (2)名词作状语 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名词作动词 骑马 (4)形容词作动词 (天)放晴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大江..东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时间:30分钟分值:40分)一、基础巩固与语言运用(31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樯.橹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同“花”,花白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解析:选D。
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常以身翼.蔽沛公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3.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解析:选A。
A项是豪放派,其余三项均为婉约派。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解析:选B。
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拍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推荐下载】高二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苏轼词两首
[键入文字]
高二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苏轼词两首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准备了高二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
苏轼的生平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应举时期。
二、从入仕到贬谪。
三、从谪居到再起。
四、远谪惠儋时期。
苏轼的一生三次在朝,时间都很短,三次到外地做官,共十九年;两次谪居,共十二年,
历尽升沉。
他前后两次受到新党打击,中间又受到旧党派斥,耿直敢言使他成了党争的牺牲品。
由于他仕途坎坷,倍尝了人世艰苦,包揽了祖国山川,广泛地接触了人民,因此他创作大量的优秀作品。
今存《东坡七集》,包括诗、词、文共一百一十卷。
苏轼出入儒道,濡染佛禅,思想兼容并包,宏博复杂。
他为人重操守,不以时迁,毁誉不计;一生热爱学问事业,中心乐之,自进不已。
他能做到随缘自适,知足常乐;处逆境而不颓唐,处顺境而不淫逸。
他有治世济民的政治抱负,但在北宋昏暗政治斗争中成了牺牲品。
苏轼的一生,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一幕悲剧。
1。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苏轼词两首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苏轼词两首》,供大家学习参考!下面是苏轼的两首词《定风波》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中的课文,那么在苏轼的这两首词中,我们应当掌控哪些要点呢,下面为同学们总结了这两首词的重要知识点,同时还有一些练习题供同学们练习。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②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 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
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潇洒。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挺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结合作品扼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4分)(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知道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
谈谈你对此的知道。
(4分)答:⑴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
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受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
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挺写胸臆”。
(本题3分,答出“任天而动”的意思给1分,结合作品分析曲笔表意给2分。
)⑵(示例一)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因而可知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
(示例二)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愿意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因而可知这首词确是“归隐人语”。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5苏轼词两首(附答案)
(2)故 以故荆轲逐秦王(名词,原因) 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一蓑烟雨任平生(动词,任凭) 恐不任我意(动词,听任) (3)任 简能而任之(动词,使用) 王甚任之(动词,相信) 山头斜照却相迎(连词,表转折)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副词,回头) (4)却 却坐促弦弦转急(动词,退回) 却匈奴七百余里(动词,使……退回)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何妨吟啸且徐行(连词,表并列)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连词,表递进) (5)且 不出,火且尽(副词,将要)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辨活用
(1)大江东.去(“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2)樯橹灰.飞烟.灭(“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已而遂晴.(“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放晴)Leabharlann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书画家。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 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在文学上,他力主创新,开豪放一派; 在政治上,他比较保守,极力反对王安石新政。因作诗得罪朝廷,被 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 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周瑜形象的?在众多的人物中,为什么单 单追慕周瑜?
写周瑜的角度 追慕周瑜的原因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①“小乔”句写婚姻,年少英俊,奋发有为。②“羽扇”句 写服饰,风度闲雅,从容不迫。③“谈笑”句写神态,胸有成竹,指挥若 定。原因是周瑜年少有为,人生得意,而作者壮志未酬、贬官黄州, 两鬓斑白、无所建树。在对比反衬中凸显“人生如梦”的感慨。
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第5课苏轼词两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沦.陷轮.流伦.理道德羽扇纶.巾B.墙.壁蔷.薇不稼不穑.帆樯.如林C.俊俏.讥诮.刀剑出鞘.春寒料峭.D.木槿.觐.见怀瑾.握瑜谦虚谨.慎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浪淘.尽,风流人物淘:冲刷B.樯橹灰飞烟.灭烟:像烟一样C.竹杖芒鞋轻胜马.马:骑马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 B.千古风流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4。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写“小乔初嫁”,意在以美人衬英雄,赞颂周瑜年少得志。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5.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知识点归纳
⼈教版⾼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知识点归纳 苏轼的词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举⾜轻重的地位,也是⾼中语⽂课本的重点内容,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教版⾼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语⽂《苏轼词两⾸》重点语句 1、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古代的堡垒;旧堡垒。
唐刘禹锡《西塞⼭怀古》诗:“今逢四海为家⽇,故垒萧萧芦荻秋。
” 2、⼈⽣如梦,⼀樽还酹江⽉。
将酒倒在地上,表⽰祭奠或⽴誓。
酹⽽哭者。
——《明史》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①犹呼啸;呼叫。
汉李陵《答苏武书》:“夜不能寐,侧⽿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羣,边声四起。
” ②悲叹;哀号。
《太平御览》卷四⼋六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乐安县故市经荒乱,⼈民饿死,枯骸填地,每⾄天阴将⾬,輒闻吟啸呻叹,声聒於⽿。
” ③⾼声吟唱;吟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学》:“ 桓⽞尝登江陵城南楼云:‘我今欲为王孝伯作誄。
’因吟啸良久,随⽽下笔,⼀坐之间,誄以之成。
”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头斜照却相迎。
①形容微寒;亦形容风⼒寒冷、尖利。
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寒风料峭透冰绡,⾹炉懒去烧。
” ②来回摆动的状貌。
唐陆龟蒙《记事》诗:“料峭采莲船,纵横簸天浪。
” ⾼中语⽂《苏轼词两⾸》重点内容 苏轼的《念奴娇·⾚壁怀古》,作为北宋豪放词的代表,流传近千年。
这⾸词获得如此⾼的地位,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因素。
其中烘托之法的巧妙运⽤也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之⼀。
⾯对⾚壁,词⼈遥想往昔,这⾥曾是三国⾚壁⼤战的古战场,⽽这场战争的关键⼈物——东吴统帅周瑜,让词⼈追慕不已。
词作不是直接怀念古⼈,感慨⾃⾝,⽽是运⽤了烘托之法,曲尽其妙。
为了引出⾚壁古战场,先从眼前的长江着眼,⽤长江作⾚壁的陪衬。
但作者笔下的长江⼜不是⾃然的⼤江,⽽是历史的象征。
长江之⽔淘⾦了千古风流⼈物,也见证了英雄豪杰的辉煌业绩。
_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5课苏轼词两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
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B.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解析:根据前后语境可知,“其中尺度的把握”是中心,“其中”指代前文中的“画家们既要……又要……”,故排除C、D两项,A项逻辑关系颠倒,故排除,所以选B。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B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解析: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起强调词语的特殊含义的作用,在语境中,该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不是现实中的跪地,而是指一些画家固守于完美的绘画准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补充知识及练习
苏轼词两首补充知识及练习一、苏轼的生平和思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
苏轼的生平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读书应举时期。
二、从入仕到贬谪。
三、从谪居到再起。
四、远谪惠儋时期。
苏轼的一生三次在朝,时间都很短,三次到外地做官,共十九年;两次谪居,共十二年,历尽升沉。
他前后两次受到新党打击,中间又受到旧党派斥,耿直敢言使他成了党争的牺牲品。
由于他仕途坎坷,倍尝了人世艰苦,包揽了祖国山川,广泛地接触了人民,因此他创作大量的优秀作品。
今存《东坡七集》,包括诗、词、文共一百一十卷。
苏轼出入儒道,濡染佛禅,思想兼容并包,宏博复杂。
他为人重操守,不以时迁,毁誉不计;一生热爱学问事业,中心乐之,自进不已。
他能做到随缘自适,知足常乐;处逆境而不颓唐,处顺境而不淫逸。
他有治世济民的政治抱负,但在北宋昏暗政治斗争中成了牺牲品。
苏轼的一生,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一幕悲剧。
二、苏轼的创作苏轼的词作,年代可考的是与三十七岁前后,正当仕途遭受挫折的时候。
苏轼词作的旺盛期,是“乌台诗案”以后的编管黄州时期。
苏是以他杰出的文学才能,渊博的学识,发抒胸中之郁积,正如“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郁勃而见于外”(《江行唱和集序》)。
苏词比苏诗更富于革新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
他异军突起,将诗文革新精神扩展到词的领域,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革新了词的语言,始创豪放词风。
苏轼的词大踏步跨出花间小径,凡诗人惯用的怀古、感旧、记游、寓理等题材都可移之于词,而且挥洒自如。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描写打猎的盛况,抒发慷慨报国的激情,首次将儿女柔情换做英雄豪气:“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心报国,胸怀宽广,气节高尚。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是多幅农村风景画、风情画和风俗画。
将现实的农村生活写入词中,苏轼是首创。
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
5 苏轼词两首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直奔历史,把奔流不尽的大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背景。
B.“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直插云霄的山峰、拍岸惊涛和澎湃的雪浪。
C.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着力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指挥若定的东吴将军周瑜的形象。
D.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与“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
项,“词的开篇,直奔历史”不当,词的开篇写的是眼前景。
2.词作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格调?,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既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喟和功业无成的无奈,又表现了作者襟怀旷达、自解自慰的超脱和豁达。
,表现了自己的忧谗畏讥和无可奈何,但“江月”一词,又让人感到作者的豁达与豪放。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3~4题。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奠定基调,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吟啸且徐行”的意思是“在雨中边吟诗边啸歌散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C.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何妨”二字透出一点忧伤,更增加挑战色彩。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教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
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
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也由形式的解放进而为内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词派,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
(板书课题)2.写作背景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
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
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
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
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3.关于《念奴矫·赤壁怀古》《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
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6讲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定风波)
苏轼词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以及词的写作背景;2.体会苏轼的豪放词风;3.背诵这两首词。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他们不仅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欢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如题,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豪放词境界宏大,气势恢宏,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词作豪放大气。
豪放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词语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豪放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榜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得人。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前导入俞文豹在《吹剑录》里,记载了一个故事。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这个典故形象地说出了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区别,从此“大江东去”成了豪放词的代表句子。
】周瑜周瑜(175-210),男,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相貌英俊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善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诗人、画家、书法家,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赤壁赋》《石钟山记》《超然台记》等。
诗歌方面:现存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
词方面:开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5 苏轼词两首人教版知识点练习第六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长江)卷起千堆雪(比喻浪花)
B、樯橹灰飞烟灭(代指曹操的水军)酹江月(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一蓑烟雨任平生(沙湖道中雨)已而遂晴(过一会儿)
D、回首向来萧瑟处(风吹雨落的声音)故国神游(古战场)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A、词中写乱石用“穿”,写浪涛用“惊”、“拍”,都是比拟,“雪”借喻波涛,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
觉,引发想像,呈现出一个富有动感的画面。
B、此词借穿插的“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及“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等描写塑造了一个青
春年少、志得意满、谈笑自若、指挥镇定的儒将周瑜的形象。
C、此词善用衬托,比如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来反衬周郎,又用“早生华发”的词人自
我正衬“雄姿英发”的周郎。
D、全词环环相扣。
上阕即景生情,由大江浪涛,引出“千古”,由故垒引出“三国周郎”,由“江山如
画”引出一时的“豪杰”,为下阕着重写周郎伏下一条线。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垒西边
B、已而遂晴,故作此
C、故国神游
D、故人西辞黄鹤楼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樯橹(qiáng)酹(lèi)吟啸(xiào)羽扇纶巾(guān)
B、笺注(qiān)赤鼻矶(jī)蓑衣(suō)料峭(qiāo)
C、针砭(biǎn)粗糙(cāo)差别(chā)创伤(chuāng)
D、战栗(zhàn)炽烈(chì)对称(chèng)万箭攒心(cuán)【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
D、都门帐饮无绪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
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
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阙、下阙,
因为一曲便是一阙。
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
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
一曲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曲调。
D、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⑧
C、①④⑤⑦
D、②④⑤⑦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名句默写
《念奴娇》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倒装句式是______,______,全词的感情基调由慷慨激昂到______,再到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根据提示默写句子《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词,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路安排叙述,词中隐喻遭贬后泰然自若的情绪的一句是______隐喻作者历经坎坷后对世事更加清醒、因而晚境或尚平坦有望的社会人生感受的句子是______;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宠辱偕忘的超然心境的一句是______。
从自然的风雨联想引申到了人生过程的一句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语言表达】
我们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
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例句: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答案】:
【解析】:
第11题【默写】
______,谈笑间,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
【解析】:
第12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重江南·超然台作①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宋神宗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茸城北旧台,并让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
胡国:这里指四川眉山。
②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阕首句即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以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状写出柳枝随风轻拂,娴媚动人的姿态。
B、“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对比、明暗相衬。
C、“试上”二字直接点明作者登台望远的场景,其中“试”字储蓄地透露作者暂得清闲的愉悦心情,引起下阕的抒情。
D、全词意境清晰,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无华,但见其婉约之意。
E、词中斜柳、楼台、春水、春花、烟雨的暮春景象和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都围绕着“超然”二字展开。
作者酒醒后为何“咨嗟”?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解析】:
第13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词,完成问题。
西江月^【注】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人生几度新凉”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解析】:
第14题【诗歌鉴赏】
诗词鉴赏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 ,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
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萨都剌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
简要分析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
【答案】:
【解析】:
第15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南歌子·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① ,琼彝倒玉舟^②。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①菰黍、昌歜:席间食品。
②琼彝、玉舟:酒壶、酒杯。
这首词上片首句,将游赏十三楼时所见湖光山色和席间歌女容貌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写,请结合修辞手法说明。
上片末句为什么提及“古扬州”?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下片末句(“声绕……”)是怎样写出歌声动听、韵味悠长的?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