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复习

合集下载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摘录自:骆世明主编《农业生态学》中国农业出版社陈阜《农业生态学》、李博《生态学》…………1、农业生态学的概念?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上的分支,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规律,促进农业全面持续发展的学科。

2、生态系统的定义是什么?指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3、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有哪些?生物组分----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构成。

环境组分----辐射、气体、水体和土体构成。

4、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⑴在组成方面不仅包括无生命的成分,也包括有生命的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

⑵在空间结构方面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⑶在时间变化方面系统中的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的时间特征。

⑷在内部功能方面,生态系统主要靠三大类群生物协调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完成⑸在外部关系方面,所有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通过不断的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经过转化变为各种输出,从而推动系统的有序状态。

5、农业生态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是揭示农业生态系统各种内外相互关系的规律,探讨最佳农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生物对自然界有哪些影响?⑴森林的生态效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增加雨量;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防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大地;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⑵淡水水域生态作用-------浮游植物能吸收水中各种矿物质养分,保持水体清洁和容氧量,对水质理化特性的变化起主导作用。

⑶草地生物的生态效应------牧草能改良土壤;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固定流沙。

⑷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对土壤肥力有调节作用;对水土资源有保持作用;可以影响农田小气候;有净化环境作用。

第十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

第十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

单元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知识点回顾:1.生态系统:(1)概念:在一定地域里,与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如一块草地,一个池塘。

是最大生态系统(2)成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3)食物链——生物之间取食的关系,如草→兔→鹰,“→”表示的关系。

食物链必须从开始,是第一营养级(4)——许多食物链互相交错形成的。

(5)——物质浓度随食物链逐级。

如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小鱼→食肉鱼.体内含量最高(6)能量流动——由通过作用开始,流动,逐级。

(7)物质循环——反复,相对,如碳循环(主要形式是),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 ,.(8):一定时间内,自然生态系统内保持相对稳定,是一种和稳定状态,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能力,其中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是有限的。

(9)人工生态系统——经过人工改造的生态系统往往是不稳定的,这类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来维持,如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2.生物圈(1)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组成,是地球表面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2)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可持续发展,强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的和谐,既要使当代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又要保护环境,不对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习题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沙漠生态系统D.生物圈2.生物种类少,生物群落结构单一,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3.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A.温带草原B.温带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4.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持生态平衡的是A.封山育林B.禁止捕猎C.荒坡变果园D.平湖改良田5.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草履虫B.细菌C.蘑菇D.草6、据调查,某草原生态系统生活着如图所示的一些生物,回答以下问题:(1)水、空气等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 成分。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第六章 退化生态系统及其修复、生态工程(教材中第六、八章合并,课外内容)•第七章 生物毒理与生物富集(教材中第七章部分内容)•第八章 生态管理、生态影响评价、生态规划、生态监测(教材中第九章、第七章部分)•第九章 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中第十章、课外内容)掌握内容第一章 绪论1生态学概念及研究对象。

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生物、非环境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命支持系统:是指地球上生命系统生存所需要的某些必要的条件,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

2.生态圈: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包括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人类社会初期阶段的人与环境: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700万年前人科的起源两足行走的猿类物种“适应辐射”250万年前人属的起源和现代人的起源现代人的进化活动可能发生在50万年到3.4万年前之间标志现代文明的文字出现在大约6000年前农业社会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现代工业文明对环境的冲击与破坏4.环境生态学的概念 。

定义: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5.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 。

①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基本关系。

②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及规律。

③ 环境污染的危害。

④ 环境质量的调查、评价和预测。

⑤ 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

⑥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使用。

⑦ 环境质量的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

⑧ 环境规划。

⑨ 环境管理。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1. 物种(种)的概念,其内在因素。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章节重点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章节重点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农业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的原理,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平衡发展规律的学科。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是驯化的生态系统,既受生态规律的制约,也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1. 1865年,勒特(Reiter)造了生态学一词2. 1935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尼(A.G.Tansley)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

3. 1941年,美国科学家林德曼(R.L.Lindeman)提出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金字塔理论4. 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E.P.Odum)——对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做了大量的研究,写成《生态学基础》5. 1963年,海洋生物学家卡逊(R.Carson)——《寂静的春天》6. F.C.Pielou《数学生态学引论》、R.M.May《理论生态学》——推动生态学向定量化方向发展8. 21世纪五大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一说为生物危机)第二章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1.生境(habitat):在环境条件的制约下,具有特定生态特性的生物种和生物群落,只能在特定的小区域中生存,这个小区域就称为该生物种或生物群落的生境。

生境也叫栖息地。

2.最小因子定律:(德国化学家李比西)——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相对稳定状态下E.P.Odum(1973)做了两点补充:①这一定律只有在相对稳定状态下才能运用;②要考虑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谢尔福特耐性定律:在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的过多、过少或质量不足,都会成为限制因子。

E.P.Odum(1973)等对耐性定律作了补充:该定律把最低量因子和最高量因子相结合,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因子都称做限制因子3.生活型:不同植物长期适应相似环境的结果使这些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和对生境的要求上表现为相同或相似。

生态系统的组成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组成说课稿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专题复习(第一课时)《生态系统的组成》说课稿恩乐镇中学郑月星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全面认识生物和环境关系的继续,也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

本节中学生将学习到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各成分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认识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的观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对比、综合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在教材与学情分析中,分为课程设计理念、教材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一)设计理念阐述我力争让学生在今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在这部分考点中“少失误、少丢分、不丢分”的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考虑,结合《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生物》、20XX年3月普洱学业水平考试研讨会议精神,以及借鉴全国各地近年生物学业水平考试部分试题,设计本节课。

(二)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七年级已学习过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有关知识,对学习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和环境的知识,让学生认识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的观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生物和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意义,以及提高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及基本成分。

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4.能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能举例说出生态系统。

(2)能说出生态系统中的基本成分。

(3)能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能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影响。

(五)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为了突破难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节内容比较抽象,我用了生物富集的形成及原因图片来加以说明。

2.为了突破“生物富集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境的保护意识。

”我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形成以及对生物的影响。

农业生态学名词解释复习

农业生态学名词解释复习

一、名词解释:农业生态学: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农业生态学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控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生态对策:生物为适应环境而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也即生物以何种形态和功能特征的适应而在其生境中生存和繁衍后代。

谢尔福特耐性定律: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适应存在着一个生态学的上限和下限,生物只有在其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任何因子过剩或不足都会影响生长发育和生存。

生物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愈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愈高的现象。

生活型:由于环境对生物的限制作用,不同种的生物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会发生趋同效应,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不同的可以遗传的类群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接受同样生态环境选择,只有能适应环境的类型才得以保存下去的适应。

趋异适应:生物对各种不同环境的适应,它可以导致共同的祖先发生分化。

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所产生的保持相对稳定的群落。

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生态金字塔:若以一个多层柱状体的横柱代表营养级,横柱的宽度表示各营养级的量,且按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顺序,由低至高排列起来,所组成的图形称为生态锥体,也可以称为生态金字塔生态学金字塔:是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这种数量关系可以用能量、生物量和个体数量来表示。

环境学复习资料最详细版

环境学复习资料最详细版

09级7班?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概念:所谓环境,总是相对某一中心事物而言,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行成的物质、能量自然现象的总体〞常简称为环境。

2、环境构造: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局部(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容与方式。

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

总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个独立组成局部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描述总体环境的有序性和根本格局的宏观概念。

3、环境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持续反响性,灾害放大性。

4.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烟花规律的根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皂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5、环境质量:是在一个具体的环境,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开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的根本原理环境学把社会和自然的直接演化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等主要因素的制约关系,从多层次乃至高层次上讨论人与环境协调演化的具体途径。

它涉及到科学技术开展方向的调整,社会经济模式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等。

人与环境和谐,环境协同原理,环境多样性原理,规律与规划原理。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开展的?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开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开展而产生开展的。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人口压力。

第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第三,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环境问题的特点有: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计化,政治化。

开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开展趋势:第一,人口激增和贫困-开展中国家的主要环境问题。

普通生物学(生态学与动物行为)-试卷2

普通生物学(生态学与动物行为)-试卷2

普通生物学(生态学与动物行为)-试卷2(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生态因子?(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生存的一切事务的总和。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和其他相关生物。

)解析:2.为什么说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如果没有生物,环境也就不复存在了。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环境为生存在其中的生物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还对生物存在着限制因素。

环境对生物有限制和支持的作用,生物同样也会去适应环境。

桦尺蠖的工业黑化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经典实例。

生物成分与生物成分,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沟通,相互储存,相互影响和制约,任一种成分或过程的破坏和变化,都将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存在。

所以说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解析:3.什么是生物的耐受性法则?举例说明。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840年德国化学家J.Liebig(利比希)在研究某个生态因子对作物的作用方面,进行了许多先驱性的研究工作,他首先发现作物的产量往往不是受最大量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影响。

环境学原理复习内容

环境学原理复习内容
qV 2
qV 1
m
qVm
解:假设完全混合意味着湖泊中的污染物质量浓度等于流出水中的污染物质 量浓度
输入速率
qV 2
输出速率
qm1 qV 11 qV 2 2
qm 2 qV m m (qV 1 qV 2 )
降解速率
qm r k V
qV 1
m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环境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物之
间,存在着丰富的信息联系,这些信息对调节生
态系统各种生物组分的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 生物而言,生态系统的信息有: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营养信息
4.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维持系统内生物生存与演替的前提条件,所以生态 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前提和基础。 一、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 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些遗传信 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因此,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 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二、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 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 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其中,生境 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可 以反映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
件下的瞬时增长率。它是恒定的、最大的。
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 当环境是无限制的情况,如空间、
2.种群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4.生物群落 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 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5.群落结构--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 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①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 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②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 的明暗、湿度的高低等环境因素影响,不同生物 分布于不同地段的现象。 6.生态系统 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之间通过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发生相互作用, 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稳定的自然系统,称为生 态系统 。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复习教案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复习教案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生物与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关系;2.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3.掌握生物在环境中的适应性和调节机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适应性;难点:生态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生物与环境相关实例资料;3.学生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复习生物与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引导学生回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5分钟)1.讲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2.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生物的适应性及调节机制(20分钟)1.讲解生物在环境中的适应性和调节机制;2.引导学生探讨生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3.举例说明生物的适应性和调节机制。

四、生态平衡及其调节机制(20分钟)1.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2.引导学生掌握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3.讨论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的原因和影响。

五、练习与讨论(10分钟)1.教师出示生物与环境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答题;2.学生互相讨论答案,教师校对并解答问题。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提出反思与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七、课堂作业:1.完成生物与环境相关的习题;2.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做好笔记。

小结:通过本次复习,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适应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生态平衡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知识。

希望学生能积极应用这些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1.在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2. 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所谓“三废”的治理问题。

3. 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

4. 环境污染定义: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并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5、什么是环境?广义:环境(environment):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狭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规定的。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8、简述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②水域污染日益加剧;③垃圾围城现象普遍;④噪声污染普遍超标;⑤水土流失难以遏制;⑥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展;⑦濒危物种生境缩小;⑧水资源呈现短缺;⑨耕地资源逐年减少;⑩森林资源供不应求。

9、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20世纪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有:①全球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破坏;③酸雨与空气污染;④土壤遭到破坏,荒漠化程度加剧;⑤、海洋污染和过度开发;⑥生物多样性锐减;⑦森林面积减少;⑧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9淡水受到威胁;⑩混乱的城市化。

10、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有哪些?(1)对象: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环境”系统,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2)任务:环境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类和环境”这一对矛盾的实质,研究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掌握其发展规律,调控二者之间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过程,寻求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以求人类—环境系统的协调和持续发展。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生态破坏:生态破坏(ecology destroying)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

2、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3、环境问题:是指人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产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4、生态学: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5、系统生态学(systems ecology):即把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概念中的生物,看成是完整的统一体,并对其动态系统应用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sis)的方法论,采用数量的生态学的一种观点。

6、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研究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7、经典生态学是以动植物种(个体)、种群、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学科上主要发展了生理生态学、动物行动学、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

8、现代经济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化发展,宏观是主流。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已在宏观方向上扩展到生态系统、景观与全球研究。

宏观表现在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系统的发展,微观领域主要体现在生理生态、分子生态学等。

9、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将理论生态学研究的所得到的基本规律和关系应用到生态保护、生态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使人类社会实践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10、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 ecology):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作用,寻求受损害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11、生态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名解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4、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6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7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10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11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12主导因子:组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所必需,但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这种起主要作用的因子1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其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14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15贝格曼〔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16阿伦定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17适应:生物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生物能保持本身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新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 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  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测试卷(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2019年年初,科研人员在黄河源头区域进行野外调查时,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一只雌性雪豹及幼崽。

这是当地开展的正式科学调查中,首次捕捉到雪豹影像的记录。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雪豹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作用, 构成一个整体。

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成员,那么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A.分解者B.生产C.消费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3.《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虽然这是用以比喻社会现象的寓言,但却反映出生态学中的丰富内容。

寓言中所述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用下列哪条食物链来表示( )A.树←蝉←螳螂←黄雀B.蝉→螳螂→黄雀C.黄雀→螳螂→蝉D.树→蝉→螳螂→黄雀4.下图是某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B.丁和辛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多5.在一块农田里,最好使能量流向农作物,农民除草就是调整( )A.农作物和杂草的生态平衡B.水、肥料和太阳能的使用效率C.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的重要作用体现在( )A.消费者主要是人类B.城市的一切设施是由人来制造的C.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支配作用D.城市中的动植物种类少,分解者功能不强,人类是主要群体7.下列能正确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关系的是( )8.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C.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所需要的环境9.下列哪一项不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A.能量循环B.水循环C.碳循环D.氮循环10.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是( )1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伴随着能量流动进行的是物质循环B.当动物以植物为食后,植物体内的能量就全部流入到动物体内,供动物生长需要C.没有绿色植物,自然界的碳—氧相对平衡难以维持D.其他物质如氮、磷、硫等也和碳一样,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4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A、B、C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

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

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1、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2、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

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成为生态系统简言之,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3、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

环境组分由辐射、气体、水体和土体构成。

生物组分可按功能分为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

4、农业生态系统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目标,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比较,示意图见p13)(1)系统组分: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以人工驯化和选育的农业生物为主,生物组分中人是系统中最重要的调控力量,在自给农业中人还是系统产物的重要消费者。

(2)系统输入: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既有自然的输入,如降雨、日照、生物固氮等,还有社会的输入,如人力、机械、花费、农药、信息、资金等。

(3)系统输出: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目标明确,有大量的农产品输出,然而还保留一些非目标性的自然输出。

(4)系统功能:由于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都加大了,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有更大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系统更加开放。

(5)系统调控:农业生态系统不仅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方式,而且由农民直接实施人工调控,还受社会工业、交通、科教、经济、法律、政治的间接调控。

5、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1)这一定律只有在相对稳定状态下才能运用( 2)要考虑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互补)6、谢尔福德耐性定律:任何生态因子在数量上的过多过少或质量不足,都会成为限制因子。

即对具体生物来说,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或称“阈值”),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又称耐性限度)。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第⼀章绪论⼀、环境与环境要素1. 环境的概念(哲学、科学和⼯作定义)★环境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它是⼀个相对于主体⽽⾔的客体。

★以⼈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体。

外部世界主要指:⼈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类⽣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物。

2. 环境要素构成⼈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的、性质不同的⽽⼜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然环境要素(⽓、⽔、⼟、⽣物和阳光)和⼈⼯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后者⼜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

如⼤⽓——⼤⽓层——⼤⽓圈;⽣物体——⽣物群落——⽣物圈。

3. 环境质量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群的⽣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们常⽤“环境质量”的好坏来表⽰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

从质量评价形成环境质量评价学;环境质量包括⼤⽓、⽔、⼟壤、⽣产、⽂化、城市环境质量。

⼆、环境分类 1. ⼈类环境的组成以⼈类为主的外部世界。

它可分为⾃然环境和⼈⼯环境两种(图)。

2. 环境的分类★聚落环境可分为院落环境(西南地区的⽵楼、陕北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村落环境(农村、渔村、⼭村)和城市环境。

★地理环境位于地球的表层,即岩⽯圈、⼟圈、⽔圈、⼤⽓圈和⽣物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

现在演化为是⾃然地理环境(森林、草地、⼟地、⽔、野⽣动植物等⾃然资源)和⼈⽂地理环境(⼈⼝、民族、聚落、政治、社团、经济、交通、军队、社会⾏为等许多成分)的统⼀体。

地理环境,是环境科学的重点研究对象。

★地质环境指地理环境中除⽣物圈以外的其余部分。

它能为⼈类提供丰富的矿物资源。

★宇宙环境⾃然现象包括太阳的稳定性、地壳稳定性(构造运动,⼈类的环境能量包括⽓温、阳光、引⼒、⼟磁⼒物质包括空⽓、⽔、岩⽯、⼟壤、动物、植物、微⽣物⾃然环境⼈⼯环境⼈⼯构筑物、⼈⼯产品和能量、科学技术、综合⽣产⼒、政治体制、社会⾏为、宗教信仰、⽂化与地域因素等指地球⼤⽓圈以外的环境。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环境污染
指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 和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 包括空气、水、土壤等环 境的污染。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产生 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等 负面影响。
保护环境的措施
包括减少废弃物排放、推 广清洁能源、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等。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
目录
• 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 • 人类活动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01
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通过进化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形成多样化的 生物种群。
生物的生存需求
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 质和能量的交换。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
生物依赖环境提供的资源和条件进行生存和繁衍,同时生物的活 动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
可持续发展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 持续发展。
02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保障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 破坏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包括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国际合作等。
04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措施
01减少工业、农业和城市活 动产生的污染物,降低对环境
的破坏。
节约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
种类:病毒、细菌、真菌, 种类:病毒、细菌、真菌,模式图 代表生物 结构特征 营养方式(代表生物) 营养方式(代表生物) 与人类关系: 与人类关系:利、弊 学练案:典型例题, , 学练案:典型例题,5,6
生物多样性
内容( 个方面):物种 遗传、 个方面):物种、 内容(3个方面):物种、遗传、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 。物种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了解我们生物多 样性, 样性,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 价值( 个方面):直接 间接、 个方面):直接、 价值(3个方面):直接、间接、潜在价值 面临威胁的主要体现: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面临威胁的主要体现: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丧失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最主要原因);环 丧失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最主要原因);环 ); 境污染 保护:就地保护(最有效,主要)、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 保护:就地保护(最有效,主要)、迁地保护, 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举例
专题复习十四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
知识框架
生态系统的组成 第25章 生 章 态系统
生物和环境 是统一体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第26章 生物 章 圈是最大的生 态系统
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阳光、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阳光、水、 土壤、空气等),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 土壤、空气等),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 ),生物成分 分解者); );各成分的功能 分解者);各成分的功能 食物链( 概念;书写注意点; 食物链(网):概念;书写注意点;如何数 生物富集:概念;伴随食物链发生;影响:营养 生物富集:概念;伴随食物链发生;影响: 级越高, 级越高,含量越高 学练案,典型考题 、 、 、 、 学练案,典型考题1、2、3、4、5 指导书,例题1, 指导书,例题 ,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营养级概念 能量流动:最初来源 太阳;起点, 最初来源, 能量流动 最初来源,太阳;起点,生产者通过 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特点:单向流动,逐 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特点:单向流动, 级递减。 级递减。 物质循环(碳循环):主要形式,二氧化碳; ):主要形式 物质循环(碳循环):主要形式,二氧化碳;进 入生物体途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入生物体途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进入大气途 径,三条 学练案,典型考题, , , 学练案,典型考题,6,7,8
生物分类 第22章 丰富多 章 彩的生物世界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诞生 第24章 生命的 章 起源和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历程 生物进化的学说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生物的 多样性
第23章 生物 章 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的分类
生物分类依据(四条) 生物分类依据(四条) 生物分类等级:从高到低;最大的分类单位, 生物分类等级:从高到低;最大的分类单位,界, 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种;同种生物与不同种生物 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的区别;所处分类单位与相似程度的关系(分类等 的区别;所处分类单位与相似程度的关系 分类等 级示意图) 级示意图 学练案:典型考题, , 学练案:典型考题,1,2 指导书: 指导书:型:觅食、防御、 动物行为:概念(外部变化);类型:觅食、防御、 );类型 生殖、迁徙、社群行为(概念,举例) 生殖、迁徙、社群行为(概念,举例)等,举例识别 ;意义 动物行为分类(获得途径):先天性(本能)行为、 ):先天性 动物行为分类(获得途径):先天性(本能)行为、 后天性行为,概念,举例分析; 后天性行为,概念,举例分析;后天性行为与大脑皮 层有关; 层有关; 动物行为生理基础: 动物行为生理基础: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控 学练案:典型考题, 学练案:典型考题,7 指导书: 指导书:例3
动物的运动
动物运动方式多样性:走、跑、跳、爬、游泳、飞行 动物运动方式多样性: 游泳、 等 运动的意义:通过运动主动适应环境。 运动的意义:通过运动主动适应环境。 无动物运动器官或结构:单细胞,多细胞(蚂蚁) 无动物运动器官或结构:单细胞,多细胞(蚂蚁) 脊椎动物运动系统:1.构成 构成: 骨连接和骨骼肌。 脊椎动物运动系统:1.构成:骨、骨连接和骨骼肌。 2.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单独完成,神经系统调节。3.屈 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单独完成, 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单独完成 神经系统调节。 屈 肘、伸肘时肌肉运动情况 运动能量来源:来源(食物);最终来源(太阳能) );最终来源 运动能量来源:来源(食物);最终来源(太阳能) 直接来源( ;直接来源(ATP) ) 指导书: 指导书:例1、例2 、
分析加拉帕戈斯雀进化的原因 起源于古猿;进化历程,南方古猿,能人, 人类进化:起源于古猿;进化历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
人(最关键),智人;最显著变化脑容量增加。 最关键),智人;最显著变化脑容量增加。 ),智人
学练案,典型考题, 学练案,典型考题,3 指导书,例 指导书 例3
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第16章动物的运动 章动物的运动 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动物的运动 和行为 第17章动物的行为 章动物的行为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物圈: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最大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大气圈的下 水圈和岩石圈上层(主要是土壤层) 层、水圈和岩石圈上层(主要是土壤层) 生态平衡:特点,动态的,相对的平衡; 生态平衡:特点,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依赖于 自身调节能力;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 自身调节能力;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越 复杂,调节能力越强;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复杂,调节能力越强;自我调节能力有限,自然 因素和人为因素会破坏。 因素和人为因素会破坏。 人工生态系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不稳定, 人工生态系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不稳定, 需要人类维持; 需要人类维持;生态农业是是处于生态平衡的人 工生态系统,最大优点是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 工生态系统,最大优点是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 学练案,典型考题 学练案,典型考题:9 指导书,例题: 指导书,例题:3
植物,动物
类群(进化顺序) 类群(进化顺序) 生活环境 特征:形态; 特征:形态;生殖 代表物种 保护动植物类群:一级保护植物; 保护动植物类群:一级保护植物;二级保护植物 一级保护动物(活化石) ;一级保护动物(活化石) 学练案:典型考题, , , 学练案:典型考题,4,8,9 指导书, 指导书,例2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1.米勒实验 原始大气(成分),证实, 米勒实验, ),证实 生命起源三步骤:1.米勒实验,原始大气(成分),证实,无 机分子转变成有机小分子;2.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 机分子转变成有机小分子;2.原始海洋,无机小分子合成有 机大分子,3.原始海洋 形成原始生命。 原始海洋, 机大分子,3.原始海洋,形成原始生命。 化石(不是唯一,是最直接); 始祖鸟” );“ 生物进化证据:化石(不是唯一,是最直接);“始祖鸟” 化石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 。;化石分布规律 化石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化石分布规律。 进化树) 生物进化规律(进化树) 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主要思想: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 结果; 结果;
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 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 起着重要作用 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综合题,学练案, 综合题,学练案,10
专题复习十三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