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第十章技能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十章 动机、需要与意志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十章 动机、需要与意志

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选择、简答、简答)二、需要(选择、简答、论述)三、意志(选择、简答)一、动机概述1. 动机的含义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过程,因而对动机不能进行直接地观察,但可以通过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达等外部行为进行间接的推断。

2.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推动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2)指向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3)维持和调整动机的维持功能体现在行为的坚持性。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的动机维持下继续;反之行为动机就会下降。

3. 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1)生理动机生理动机也称驱力,它是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包括饥饿、渴、性、睡眠等。

(2)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性动机等。

兴趣和爱好也都是社会性动机。

4.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动机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的曲线,这就是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

5. 动机的理论(1)动机的早期理论①本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决定的。

詹姆斯:人的行为依赖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动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等。

麦独孤(本能论最著名的鼓吹者):他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体、民族的性格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他认为人类有18种基本本能。

洛伦茨:本能是由遗传决定的、受特异能量驱动的物种特有的固定动作模式;个体的经验可以转化成本能行为,行为是本能与学习交互作用的结果(印刻现象)。

普通心理学 第十章技能教材

普通心理学 第十章技能教材

动作的反应时间
1796年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台 长和他的助手一起观测星体通过子 午线的时间,二人的观测值相差 0.8秒。25年后,德国天文学家贝 塞尔研究了这一误差,并弄清这一 误差的原因是在观测时对刺激的反 应时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 荷兰生理学家唐得斯发展了这些研究, 安排了几种刺激,其中对每一种刺激都 要引起不同的预定的反应。他认为,从 复杂反应的反应时间减去简单反应的反 应时间就可以测出这一心理活动的心理 活动时间。此外,德国生理学家缪勒和 赫尔姆霍茨,对蛙肌等动物肌肉神经兴 奋的传导速度进行了研究。
4、练习时间的分配 5、反馈 6、运用迁移规律,避
免干扰作用
六、认知技能
(一)动作技能与认知技能的比较
1、物质与观念(对象) 2、展开与简缩(过程) 3、外显与内隐(表现)
(二)认知技能的种类
1、感知技能 2、思维技能
(三)认知技能形成的阶段
1、活动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
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区别: • 不同的经验范畴 • 概括的水平不同 • 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不同步 联系: • 知识是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制约技能掌 握的难易、快慢、灵活性等 • 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知识的获得与巩固。
四、动作技能的分析
(一)连贯——断续维度 (二)封闭——开放维度 (三)精细——粗壮维度 (四)工具性——非工具性
(四)影响认知技能形成的因素
1、原型特点 2、练习 3、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讨论:熟练和习惯的关系
• 习惯与机体的需要相联系,而熟练不是。 • 熟练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 联系而培养;习惯是在无意中由于多次 重复某种动作而形成。 • 熟练有高低之分;习惯有好坏之分。 • 习惯是被动的;熟练是主动的。 • 习惯是保守的;技能不断向一个标准模 式趋近。

《普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第六章 思维、言语及想象
一、思维 二、语言和言语 三、想象
一、思维
思维的定义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思维的种类 概念的形成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 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 间的内在联系。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 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 对称性叫做“单侧化”。大脑两半球的 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
二、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 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组成。它受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 相支配的关系。
二、 人的心理的本质
1、心理是脑的功能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
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三、 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79 学派的纷争
构造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机能主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
听觉的特性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 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 大声音越响;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的。
六、其它感觉
嗅觉 味觉 皮肤感觉 平衡觉 运动觉 内脏感觉 痛觉
第四章 知觉
一、知觉的定义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三、知觉的种类
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1、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 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90分钟左右。 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Δ波 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 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 现。

《普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普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语言概述
语言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 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 通交流的主要表达方式 。
语言特点
社会性、符号性、系统 性。
语言的作用
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影响他人行为等。
语言的种类与结构
语言的种类
根据语言的语法结构可分为孤立语、 黏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根据 语言的表达方式可分为口头语言和书 面语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意 识不断提高,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这使 得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需求,逐渐形成 独特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同时,心理发展也促进了个 性倾向性的形成和稳定,使得个体在面临不同情境时能够 保持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THANK YOU
感知觉的过程
感知觉过程包括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 三个阶段,其中信息加工是核心环节。
感知觉的种类与特征
感觉的种类
01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等。
知觉的种类
02
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
感知觉的特征
03
包括感受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等。
意识与注意
01
02
个性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要点一
个性影响心理发展
个性倾向性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基本动力,是推 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个性心理特征则是个体身上经 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 和性格等。这些特征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式 ,从而影响着心理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要点二
心理发展促进个性的形成
情感与动机的关系
情感对动机的影响
情感可以激发或抑制人的动机,积极的情感可以增强人的动机,而消极的情感则可能削 弱人的动机。

普通心理学第十章 能力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第十章 能力PPT课件
第十一章 能力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第一节 能力的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 三、能力的种类
3
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
的个性心理特征。
从定义上看,能力和活动有密切联系着的。
1)一个人的能力不仅在他所从事的活动中表现 出来,而且在活动中得到发展。2)从事某种活 动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
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叫才能。
才能的 高度发展叫做天才。
4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
能力与知识、技能都是影响活动效率的系:首先能力的发展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
维度上划分) (三)卡特尔和霍恩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智力
划分为流体智力和两种晶体智力
6
第二节 能力的结构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二、桑代克的三因素论 三、斯顿的群因素论 四、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 五、阜南的智力层次理论 六、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七、PASS模型
7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英国心理学家阜南于1960年提出了层次结
构模型。他认为能力结构是有层次的。普遍因素
是他的模型的最高层次;第二层次为两大因素群:
言语和教育因素以及机械和操作因素;第三因素
为几个因素群:第四因素群:各种特殊因素群。
12
六、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从信息论加工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三
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智力理论下三个亚理论:
构模型。他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和产物三个
纬度去考虑。
智力的第一个维度是操作是指智力活动的方法。五 种:认知、记忆、分散思维、集中思维和评价。智力 的第二个维度是内容,有四种:图形、符号、语义和 行为。智力的第三个维度是产物,有六种:单元、类 别、关系、系统、转换和蕴含。

《普通心理学》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PPT课件
机。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 为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 为的主观判断会影响其后续的动机
和行为。
04
人格与个性
人格的概念和特征
人格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在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 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
人格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群体行为
指群体成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下所表现出 的共同行为,包括合作、竞争、集体行动 等。
群体决策
指群体成员共同参与、协商,最终做出决 策的过程,可能受到群体压力、从众心理 等因素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社会问题解决
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社 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种族歧
个性测量
通过心理测验等方法可以对个体的个性进行测量和评估,常用的个性测验包括自 陈量表、投射测验等。这些测量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 从而在生活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05
社会心理与行为
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
社会认知
社会影响
指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社会现象的认知 和理解过程,包括对他人的性格、情感、 动机和意图的推断。
作用。
情感与意志活动的关系
03
情感可以激励或抑制人的意志行动,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调
节作用。
情感的种类和功能
情感的种类
根据情感的性质和内容,情感可 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
情感的功能
情感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 组织功能和信号功能等。
适应功能
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重 要手段。
信号功能

《普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ppt

《普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ppt

实验法:通过操纵自变量,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实验程序:确定研究假设、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结论解释 实验设计: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实验方法:实验室实验、场地实验、模拟实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 在严格控制 的条件下观 察和测量自 变量和因变
量的关系
现场实验: 在自然环境 下对自变量 进行操纵以 观察和测量 因变量的变
19世纪末,实验 心理学的兴起为 普通心理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以来,普 通心理学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和发 展。
当前,普通心理 学的研究已经深 入到了神经元和 分子层面。
感觉是人脑对直 接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客观事物的 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 接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反映。
人际关系:普通心 理学可以帮助人们 更好地理解他人, 提高沟通能力和人 际交往能力
招聘和选拔:根据个体的心理特点选拔适合的人才
培训和发展:根据员工的心理特点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管理和领导:通过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和动机,制定有效的领导策略和管理措施
团队建设:通过团队成员的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团队建设方案,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和创新 能力
研究心理现象的 一般规律和原理
探讨人类心理活 动和行为的本质 和规律
为其他心理学分 支提供理论基础 和支持
对象:正常人的心理现象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学科性质:基础性、综合性、 实用性
与其他心理学的关系:认知心 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 学等
普通心理学的起 源可以追溯到古 希腊哲学家的思 考。
人格:是指个体在遗传、环境、学习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心 理特征系统。

普通心理学第10章 动机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第10章 动机ppt课件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
(一)饥饿 (二)渴 (三)性 (四)睡眠和觉醒
二、社会性动机
(一)兴趣 (二)成就动机 (三)权力动机 (四)交往动机
生理性动机Vs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biological motivation):以有机体自 身的生物需要为基础,如饥、渴、疼痛、 睡眠、排泄等。
挫折情境是如何形成的?
(1)主观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个体的生理和心 理因素。 生理因素:个体由于某些缺陷不能胜任某些工 作,或实现某些目标。如口吃者不能担任教师工 作。 心理因素:如对自己估计不当,没能达成目标 ,或有多种目标产生了动机冲突,有些目标未能 实现等。
(2)客观因素:主要指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前 者如条件的限制,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等。后者 如社会生活中的政治、风俗习惯等限制等。
4.多重趋避矛盾: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 的作用。人们无法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 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选择
第三节 意志与意志行动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二、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三、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四、意志的品质
二、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一)挫折
归因模式
表 三维度四因素的归因模式
自我效能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1977 1.理论表述:人对行为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
、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 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 (1)结果期待:个体对行为结果的估计。如努力学习,可以 取得好成绩;坚持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等。 (2)效果期待: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 和判断,即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决定理论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服從(obedience)
• Milgram的實驗。 • 實驗道德。
利社會行為
• Kitty Genovese case: bystander effect。 • 責任分散 • 影響助人的因素(表10-1, p.377)
反社會行為
• 偏見 根據不足夠或不正確的證據,對其他團體成員 所採取一種不好的態度。 • 社會性歸類(social categorization) 將具有共通特性的人歸為一類。 • 刻板印象(stereotype) 根據所假設的典型範本去推論團體中的每一個 人。 • 強盜窟的研究, p.381
下一代的女性。 女的選擇有最多資源的男性。 • 依附理論 依據幼年時的依附關係選擇伴侶。 • 愛情三角理論 三成分PIC: Passion, Intimacy, Commitment 選擇與自己觀點相同的人。
人際吸引的因素
• 生理激發:吊橋效應/杜東效應 • 熟悉性:單純接觸效果mere-exposure effect • 時空接近性:近水樓台先得月 • 生理吸引力:外貌協會! • 相似性:態度、生活觀、價值觀、成長背 景……
• 定義:研究人們的思想、感覺與行為如何 因他人出現而受到影響,即使他人的出現 可能只是隱約或想像中的。 • 社會認知(social cognition) 對自己及他人的想法及信念。通常是依據 我們知覺或解讀觀察到的訊息而得來的, 獲釋從學習他人而來。
認知失調的實驗
• 持續進行無聊的手眼協調作業一小時後, 實驗組一:邀請擔任實驗助理$1 實驗組二:邀請擔任實驗助理$20 控制組:實驗結束! • 那一組會跟後續的實驗參與者說「這實驗 可真是有趣的緊呢!」?($1)
遵從(conformity)
• 個體改變行為,以符合一個社群的常模。 • Asch的實驗。 • 影響遵從的因素: 團體大小。 聚合度。 社會地位。 文化。 一致性程度。

最全普通心理学PPT课件

最全普通心理学PPT课件

06 个性与人格
个性人格概述
个性人格定义
01
指个体在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稳定的
特征总和。
个性人格结构
02
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
个性人格的整体。
个性人格与心理健康
03
个性人格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对个性形成具有重要 影响,如气质类型、智力水平
感知觉与心理健康
感知觉异常是许多心理问题的表现之一,如抑郁 症患者可能出现感觉麻木、知觉迟钝等症状。因 此,关注自己的感知觉状态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应 对心理问题。
03 记忆与遗忘
记忆系统概述
01
02
03
记忆系统的定义
记忆是大脑对经验进行编 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系统的分类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 ,记忆可分为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组织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它可以是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重现,也可以是对未 曾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创造。
想象的作用
想象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丰富人 的精神世界,使人超越现实的限制,还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潜 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激发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情绪和情感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 基本成分,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情绪的种类与功能
情绪的基本种类
快乐、愤怒、悲哀、恐惧等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它们代表了人的基本情感体验。
情绪的功能
情绪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功能。适应功能指情绪能够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动机功能指情 绪能够激励人进行某种活动;组织功能指情绪能够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社会功能指情绪能够传递社会信息,促 进人际交往。

普通心理学 第10章 情绪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 第10章 情绪ppt课件
静、紧张—松弛 (2) 施洛伯格 愉快—不愉快、注意—拒
绝和激活水平 (3)普拉切克 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
(二)情绪维度的理论
2、四维理论(伊扎德) 将情绪分为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等四个维度。 愉快度: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 紧张度: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包括肌肉紧张、动作抑制等成分
必须经法定程序鉴定
国外的一些案例
1981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约翰-欣克利开枪击伤美国总 统里根,最终他获得了无罪裁决,这甚至让他本人 都颇觉意外。然而,正是从欣克利事件后,美国要 求修改相关法律的呼声空前高涨,各州法律都做了 不同改良,甚至有4个州完全取消了对精神病的辩护, 即精神病犯罪与正常人同罪,还有11个州采用了 “有病有罪”的裁决,对比过去,美国现在做精神 病辩护的数量和成功率均明显下降。
19
② 皮肤电反应(GALVANIC SKIN RESPONSE,GSR)
皮肤电反应的基本原理是;在一般情况下,皮肤具有 一定的电阻参数。而当人在情绪状态时,皮肤内血管 或舒张或收缩,汗腺分泌也会发生变化,这便会引起 皮肤电阻的变化。通过对皮肤电流的测量和记录,就 可以测定情绪反应。
20
③ 心率、血压和血管容积
激情状态下,人常出现“意识狭窄”现象。不能 以此作为不良后果的推脱。
激情的三个典型特点
➢ 第一,有激动性和冲动性,力度强烈; ➢ 第二,发作短促,冲动一过迅速弱化或消失 ➢ 第三,发作通常由专门对象引起,指向性较
为明显。
46
思考与讨论
新闻阅读:精神病人犯罪到底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
新“狂人日记”
情绪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是情绪状态下, 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形式 包括三种表情:
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练习曲线的三种不同形式
3、练习进程的特点:
(1)练习成绩随练习的进程而逐步提高: 成绩的提高常常是先快后慢,但有时也会出 现先慢后快的情况。 先快后慢的原因: 最初的新鲜感;开始的动作是比较简单的, 所以学起来容易,后来难度越来越大等。 先慢后快的原因: 开始没兴趣,逐渐培养起兴趣;以前从来没 接触过,以后随着熟悉而使技能提高等。
(1)学习热情下降 (2)身体疲劳 (3)旧的动作技能的限制 其中旧的技能限制的作用可能最大。当人们学 会了某种技能后,会按照比较固定的技能模式去完 成任务,这种模式可以带来一定的工作效率。 多次使用,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很难再提高工 作效率,同时,模式的结构比较稳定,很难改变。 因而出现了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可以排除:如运动员可以打破自己的 记录。
(六)提高练习效率的条件
1、确定练习目标 目标是影响练习效率的最重要的因 素。 确定目标的作用: 使练习者具有强烈的动机和激情。 使人对练习的结果产生积极的期待。 为检查和校正练习的结果提供依据。
2、灵活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 习
整体练习:把技能当作一个整体 来掌握,着眼于动作间的关系,采 用从始至终的办法来练习。
(2)练习进程中存在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在练习过程中,成绩达到一 定程度时,进步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实验1:布瑞安(1897)研究练习对收 发电报的作用。发现在收电报技能上,练 习15-28天之间,成绩停顿不前。
实验2:弗兰克斯(1982)研究练习对 追踪物体作用,每天练习105次,共10天, 发现前4天,进步明显;5、6、7三天学习 没有提高,第7天后,成绩进一步提高。
分解练习:又叫做局部练习,把 某种技能分解成若干部分,通过练 习局部、个别动作,逐渐达到对整 个技能的把握。
3、选用不同练习方式的标准。
(1)技能是否容易分解: 容易分解则采用分解练习较好,如射击, 学习排球;否则采用整体练习较好,如打字、 游泳等。 (2)技能的繁简程度: 简单,则整体学习,如打字;复杂,则采 用分解练习,如编织。 另外,整体和部分是相对的,因人而异。 即使采用部分练习也有分解程度的不同。如有 时只是把动作分解成一个个大的动作单元,而 不是孤立的动作。并且随着练习的进行,动作 单元越来越大。
反馈:使动作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没 有反馈的重复是机械的,只能引起疲劳。
作用:促使动作不断熟练,加快动作的 完成,改善技能的精确度,并使动作间建立更 完善的协调。
(五)练习曲线
1、含义:是一种图解形式,用来表 示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和学习效率的关 系。
三种: a.练习次数和完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 b.练习次数和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c.练习次数和完成动作的错误次数
简单反应时间
对单一的刺激物作出确定反应所需要的 最短时间。
复杂反应时间
又叫选择反应时间。是根据不同刺激, 在各种可能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 应所需要的最短的时间。
五、动作技能的形成
(一)动作技能的基本特征
1、速度 2、准确性 3、灵活性
(二)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认知、定向阶段 2、模仿、联系阶段 3、整合、协调和完善阶段
(三)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特征
1、意识对动作的控制逐渐减弱,整个系 统转向自动化。
2、动作反馈从外反馈转向内反馈。 外反馈:由视觉、听觉等感知外部信息 提供的反馈。如钉钉子,看到的钉子位 置、方向提供外反馈。 内反馈:由肌肉或关节提供的动觉反馈、 是动作的自然结果。钉钉子时,轻重感、 方向感等提供内反馈。
协调化的两种表现: (1)连续性的协调:动作执行时间 上的协调。如走路每一步之间相互协调。 (2)同时性的协调:动作在空间上 的协调。走路时,手和脚的动作要协调, 驾驶汽车时,手、眼、脚的协调。 许多技能既需要连续性协调,也需 要同时性协调。如走路,跳绳等。
(四)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练习:在反馈作用下,反复多次进行一 种动作。
(3)练习进程不均匀
练习的效果并不是稳步上升的。有时成 绩进步较快,有时较慢,有时出现停顿,有 时甚至下降。
干扰等因素有关。
(4)练习中存在个体差异
练习者准备的程度,对练习的态度,个 性特征,性别等都对会影响练习的效果。
4、高原现象出现的可能的原因:
3、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增加
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个别动作的精确性 (2)各动作之间的转换 动作的稳定性常表现在形成了一套稳 定的动作模式,一套技能风格。如书法的 不同流派,武术的不同风格等。 灵活性:经过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中进 行练习,掌握应付各种情境的动作系统后, 技能变得灵活。
4、逐步建立起协调化的动作模式
活动
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 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系统。
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区别: • 不同的经验范畴 • 概括的水平不同 • 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不同步 联系: • 知识是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制约技能掌
握的难易、快慢、灵活性等 • 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知识的获得与巩固。
四、动作技能的分析
(一)连贯——断续维度 (二)封闭——开放维度 (三)精细——粗壮维度 (四)工具性——非工具性
动作的反应时间
1796年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台 长和他的助手一起观测星体通过子 午线的时间,二人的观测值相差 0.8秒。25年后,德国天文学家贝 塞尔研究了这一误差,并弄清这一 误差的原因是在观测时对刺激的反 应时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 荷兰生理学家唐得斯发展了这些研究, 安排了几种刺激,其中对每一种刺激都 要引起不同的预定的反应。他认为,从 复杂反应的反应时间减去简单反应的反 应时间就可以测出这一心理活动的心理 活动时间。此外,德国生理学家缪勒和 赫尔姆霍茨,对蛙肌等动物肌肉神经兴 奋的传导速度进行了研究。
二、技能的特性
(一)习得性 (二)操作性 (三)科学性
三、技能的结构或类型
(一)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也叫动作技能, 是指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 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 显动作方式。
(二)智力技能
智力技能也称为认知技 能或心智技能,是人脑借助 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 智力活动方式。
动作
具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并 指向一定对象的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