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第二章土地分类

合集下载

第二章土地分类

第二章土地分类
针对全国城镇与村庄地籍调查尚未全面完成的现 实情况,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基础上,制定了《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 用)》。适用于土地变更调查和更新调查
全国土地分类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采用三级分类。其中 一级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类,也就 是《土地管理法》的三大类。二级分为耕地、园 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商服用地、工 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 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 地、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15类。三级为分71类。
概述
土地利用现状是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和经济特性的 全面反映。 土地利用划分具有如下特点: 在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经过人 类的劳动所形成的产物 在一定的空间分布上服从社会经济条件,在地域 分布上不一定连成片 种类、数量、分布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进 步而变化
三、土地分类方法
土地分类因目的不同,差异显著,形成不同的土 地分类系统。 土地自然分类系统 土地评价分类系统 土地综合分类系统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GB/T 21010—2007),标志着我部在统一土地分类标 准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概述—制定统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重要性
国家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需求 —当前,土地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需要制定土地供应、
保护、开发、集约和节约利用政策,经统一分类汇总的各 地类面积数据是决策的重要依据
土地资源管理的需要 —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需要对土地利
用状况进行统一的分类、调查、登记和统计
概述—制定统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重要性
统一不同土地分类标准的需要
—目前存在着许多有关土地的分类,标准和含义不完全统一, 造成在土地调查和统计上口径不一、数出多门,给管理和 决策带来很大的困难

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籍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籍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籍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公布日期】1992.08.18•【文号】•【施行日期】1992.09.01•【效力等级】军事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籍管理办法(1992年8月18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军用土地地籍管理(以下简称地籍管理),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合理规划利用土地,提高其军事、经济效益,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房地产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土地使用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籍管理是指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建立档案等一系列工作的统称。

第三条地籍管理必须确保地籍资料的系统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现势性,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步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

第四条地籍管理实行按级归口管理。

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负责全军的地籍管理工作;各军区、各军兵种、国防科工委等各大单位(以下简称各大单位)后勤基建营房部门负责本区域、本系统的地籍管理工作;军级以下后勤营房部门负责本单位的地籍管理工作。

第二章地籍调查第五条地籍调查是通过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土地的位置、权属、界址、用途、面积和利用现状的活动。

土地的权属、界址、用途和利用现状发生变化,应进行变更地籍调查。

第六条全军性的地籍调查由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拟定方案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批准实施;区域性的地籍调查由各大单位批准实施。

日常变更地籍调查由军、师(旅)、独立团后勤机关组织实施。

第七条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一)准备资料。

权属调查前应收集土地来源证明材料,准备地籍调查表(式样见附件一)、界址调查表(式样见附件二)和调查底图。

调查底图可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原有地籍图或营区平面图。

无调查底图的宗地,可边调查边绘制调查草图。

(二)实地调查。

地籍调查人员会同宗地边界邻方委派的指界人,到实地核实宗地的界址及使用情况。

实地调查的结果应全部标绘在调查底图上,并填写地籍调查表。

土地类别划分标准

土地类别划分标准

土地类别划分标准土地类别划分是土地管理和利用的基础工作,是根据土地的功能特点和利用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类别划分标准的制定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土地利用功能、土地资源特点和土地利用要求等方面介绍土地类别划分标准。

首先,土地类别划分标准应该根据土地的利用功能进行划分。

一般来说,土地的利用功能可以分为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几大类。

不同的土地利用功能对土地的要求和利用方式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特点来确定土地的类别。

其次,土地资源的特点也是确定土地类别划分标准的重要依据。

土地资源的特点包括土地的地形、土壤、水文、气候等方面的特征。

不同的土地资源特点对土地的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来确定土地的类别划分标准。

另外,土地利用的要求也是确定土地类别划分标准的重要考虑因素。

不同的土地利用要求对土地的质量、产能、环境影响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土地利用的要求来确定土地的类别划分标准。

综上所述,土地类别划分标准应该综合考虑土地的利用功能、资源特点和利用要求等方面的因素,科学确定土地的类别划分标准,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土地类别划分标准的制定也需要不断地根据土地利用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土地利用需求和保护要求。

总之,土地类别划分标准的制定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综合考虑土地的利用功能、资源特点和利用要求等方面的因素,科学确定土地的类别划分标准,并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土地利用需求和保护要求。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向中外合资企业收取场地使用费。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原
国家土地管理局等部门的报告,确定在深圳、上海、天津、广州、
厦门、福州进行土地使用改革试点。按照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
离的原则,国家在保留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拍卖、招标、
协议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以一定的价格、年期及用途出让给使用
者,出让后可以转让、出租、抵押。这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带有
根本性的改革,打破了土地长期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单一行
政手段的划拨制度,创立了以市场手段配置土地的新制度。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6
3、地籍的分类
依作用不同分为:税收地籍、产权(法律) 地籍、多用途(现代)地籍
依特点和任务不同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 地籍
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为:城镇地籍和 农村地籍
土地管理的内容体系
土地管理的内容
地籍管理 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利用管理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1
第四章 地籍管理
内容提要
• 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 • 第二节 土地调查 • 第三节 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 第四节 土地登记 • 第五节 土地统计 • 第六节 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11
第二节 土地调查
土地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工作。《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章中规 定: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
土地调查概述 全国土地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 土地专项调查
12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和管理
一、土地调查概述
1、土地调查的含义:
• 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 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 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土地调查技术作业考点总结(附答案)

土地调查技术作业考点总结(附答案)

第一章土地管理概述1、从土地管理的角度出发,谈谈土地的定义。

答:土地是指地球的陆域表面,含内陆水域和沿海滩涂,而不包包括地球上的大气,植被与人工设施以及地下矿藏等附属物。

大气,水文地质,基础地质等各种自然因素以及人工设施和人类对土地的形成和发展虽有重要作用,且影响土地的质量,但不是土地的组成部分。

2、土地具有负载功能、养育功能、存储功能和观赏功能。

3、简述土地的特性答:土地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

①自然特性:a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b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c 、土地利用的永续性d 、土地地域的差异性②社会经济特性:土地作为社会资产还具有社会经济特性。

主要体现在其商品属性。

4、我国土地的主要特点5、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答: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

6、地籍的定义答: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督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质量、数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或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7、地籍的分类答:①按地籍的发展阶段,划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法律地籍)和多用途地籍②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③按地籍行政管理层次,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④按城乡土地不同特点分为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8、地籍管理的内容答: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

9、地籍管理在土地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答:①制定土地政策的科学依据②促进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③保护土地产权不受侵害,避免纠纷④为土地的经济活动提供参考。

10、土地调查的内容答:土地调查纵向来说包括:土地权属状况的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和土地条件的调查,横向来说包括: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严格地说属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范畴。

11、土地调查包括哪三个方面的调查答:①城镇土地调查②农村土地调查③土地利用动态监测12、土地调查的特点答:①土地调查是具有法律特征的②土地调查是定期开展的③真实性是土地调查的生命④土地调查的成果是地籍信息系统13、GIS数据采集与数字化测绘的异同之处答:相同点:对象相同;技术相同。

第二章 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生态分类标准版文档

第二章 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生态分类标准版文档

(三)土地生态变化的驱动因子 1、土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因子 可分为自然驱动因子和人为驱动因子。 自然驱动因子常常是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上作用于土地
生态系统,它一般可以引起较大面积的土地生态系统发生 变化。
在人为驱动因子的影响下,土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主要 表现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变化。
2、土地生态系统变化动态 土地生态系统变化动态是指土地生态系统变化的过去,
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从而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的生态系统。 5、自适应和自组织性
2链、结土构地;生态系统的组二成 是几种景观要素类型所占景观表面百分比发生足够
建设用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因用地类型不同而异。
植两物种、 分微类生是物相大等互)联的和系地的变下:层化(岩,石等引);起景观内部空间格局的改变;
建设用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因用地类型不同而异。 在人为驱动因子的影响下,土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变化。
建多设个用 相地同生或态近的系似统的组的生基态成本胞组体符成集因合合用为地一一类个型土般不地同个生而体异;态。 系统规律。建设用地生态系统的基本
第二章 土地生态系统及其分类
组成因用地类型不同而异。 就是按利用现状类型划分土地生态系统:
廊道:景观中为不同类型生境围绕的线形或带状的景 观单元。
基质:面积最大、连通性好、在景观功能上起控制作 用的景观要素。
土地生态变化的途径与判断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土地生态系统中景观的基质发生变化,一种新的
景观要素类型成为景观基质; 农用地生态系统:农用地生态系统是人类在土地这个自然历史综合体中,利用其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劳动,促进、调整和控制人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最重要的是认识、发现并运用土地生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土地分类》课件

《土地分类》课件
地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
土地分类是对土地的自然和社会 经济属性的分类和归纳,是土地 科学研究和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
基础。
土地分类是认识土地、合理利用 土地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土地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 地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自然地理分类法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 ,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了解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 特点,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法
总结词
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用途进行分类
详细描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法是根据土地的实际利用现状和用途进行分类的方法。这种分 类方法有助于了解土地的利用现状,评估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为土地资源的 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分类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特征和限制 条件,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
土地评估与地价管理
土地评估和地价管理是土地分类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 过对土地进行分类,可以为土地评估和地价管理提供科学 依据和基础数据,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土地评估 和地价管理方案。
在土地评估和地价管理中,土地分类可以帮助评估和管理 者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价值和限制条件,为评估和管理 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
PART 04
我国土地分类体系
我国土地分类。
依据
土地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生 态属性以及社会属性。
我国土地分类的等级和层次
土地分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总结词

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

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地籍:依据法律规定,对每一宗土地的土地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记载在案的信息集以及其载体。

其核心意义在于反应土地权利之归属。

地籍分类:按其主要功能分:税收产权多功能按其开展的先后顺序:初始日常按其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城镇农村按其地形手段和成果形式:常规数据地籍管理: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措施。

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统一管理原则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确地籍成果简便实用第二章:土地分类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率大于50%或单位面积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果园:种植果树的园地茶地:种植茶树的园地其他园地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木的土地。

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

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包括: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牧草地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调查的工作:地类图斑的调绘:指实地为同一地类的连片土地,在外业调绘片上形成的一个斑状图块各种界限的调绘线状地物的调绘:指河流铁路公路固定沟渠林带道路管道用地等。

零星地物得调绘土地调查:以土地为对象开展的有关土地客观存在状况的信息的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特殊调查内容的调查第四章地籍调查地籍调查的内容:由于建立地籍的目的地籍制度的不同,地籍调查的内容也不近相同。

根据地籍调查的目的和地籍管理的实际需要,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时调查的主要内容。

权属调查的基本程序:拟定调查计划物质准备调查底图的选择调查工作区的划分发放调查通知书收集分析和处理土地权属资料实地调查资料整理第六章土地分等定级土地分等定级: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兵鉴定结果等极化的过程。

第二章 地权与地籍管理

第二章 地权与地籍管理


第 二 章 地 权 与 地 籍 管 理



一、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和客体 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规定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土地的占有、使 用、收益和处分权利。除此之外,任何组织、单位或 个人都不能成为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因此,都无 权擅自处置国有土地。 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的客体是一切属于国家所有 的土地。法律规定,以下土地为国有土地。 1.城市市区的土地(含建制镇、独立工矿区所 辖土地); 2.依照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 区的土地; 3.依照法律国家征用的土地。如铁路、公路、 风景名胜区、水利设施用地等; 4.依照宪法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荒山、荒地、 林地、山岭、滩涂等土地。
二、土地产权
与其他财产权一样,土地产权不是单 一的权利,是若干独立权利的集合,是有 关土地的一切权利的总和,并且这些权利 可以分散拥有。土地产权包括:所有权、 使用权、租赁权、抵押权、继承权、地役 权。土地产权有如下基本特性: 1)排它性 指土地产权一经法律程序 确定其归属,就具有排斥所有其他人对该 项财产的权利。 2)土地产权的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 和价值性。其客体是土地资产,是能被占 用且可带来利益的那些土地资源

第 二 章 地 权 与 地 籍 管 理
第二节 我国的土地制度
一、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和
客体 二、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 体和客体 三、我国土地使用权的主体和客体 四、我国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形 成与确认
第二节 我国的土地制度

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城市市区的土地属 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包括宅 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农用地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耕地、 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建设用地是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城乡 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 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 用地是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整理)地籍管理复习(叶公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整理)地籍管理复习(叶公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一章地籍管理总论1,地籍概念:依据法律规范,对每宗地的土地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测绘),并将所获状况记载在案(成图、成卡、簿册、文件或库及法律证书)的信息集及其载体,其核心意义在于反映土地权利之归属。

2,地籍的分类(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①税收地籍②产权地籍③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①初始地籍②日常地籍(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①城镇地籍②农村地籍(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①常规地籍②数字地籍3,地籍管理的任务(选择题·理解)P84,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论述题·理解+掌握)第二章土地分类1,掌握我国几种土地利用分类系统,重点掌握地类转换计算。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采用两级分类: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

②城镇土地分类1989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规程》,对城、镇、村土地分类做了细化和充实,也采用两级分类: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③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1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在以上两个土地分类的基础上,采用三级分类: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71个三级类。

④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2002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在过渡时期使用,采用三级分类:3个一级类,10个二级类、52个三级类。

⑤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1010——2007 )具体的分类表在书本37—56页。

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土地调查的概念:是以土地为对象开展的有关土地客观存在状况的信息的调查。

2,三大调查: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②土地权属调查③土地条件调查3,土地调查的目的: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地籍与地籍管理1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地籍与地籍管理1

1 、 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获得土地信息,科学 地管理土地资源,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 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 土地统计和土地分等定级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 措施。 地籍管理的对象:是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 资料的土地,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的权属问 题。 地籍管理的意义: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 度;及时掌握土地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对土地利用及权属变更进行监测;为土地管理 的各项工作提供、保管、更新有关土地的自然、 经济、法律方面的信息。

3、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
2)保持地籍资料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土地的权属、利用类别等经常发生变动,为保 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在完成初始地籍后,要做好 日常的变更地籍工作。二者的簿册、表、图等内容 既要相互对应,而且要保持连续性和系统性。 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地籍资料是土地管理和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资 料,并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因此,地籍调查 和土地分等定级资料必须要有一定的精度要求和可 靠性检核;凡涉及权属的,必须以相应的法律文件 为依据,做到“权属合法、四至清楚、面积准确”; 土地统计数字必须做到相互校核,准确无误。
三、我国地籍与地籍测量发展
一、地籍的概念 一、地籍的概念

1、地籍的含义 2、地籍的功能 3、地籍信息 4、地籍分类
第 三 节 地 籍 与 地 籍 管 理
1、地籍的含义

地籍是国家为规划、控制、调节、监督和组 织土地利用,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本 单元所建立的记载土地的权属、位置、界址、面 积、质量、利用现状和用途及附着物等土地的自 然和社会经济基本状况的册簿和图件。 这一 概念包括了4个方面的内容: 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要点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要点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国土:一个主权国家的全部疆域..和领空..的总和,包括这一区域范围内的全..、领海....,即其所管辖的领土部资源条件。

【土地只是自然经济综合体,范围比国土小】2、土地资源:当前或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土地。

(可变化)土地资产:作为财产的土地,即地产。

☆区别与联系: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和法律的意义。

3、土地的特性:自然特性:①土地位置的固定性;②土地面积(数量)的有限性;③土地质量的差异性;④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经济特性:①经济供给的稀缺性;②土地利用的多向性和变更的困难性;③土地利用的分散性和差异性;④土地利用后果的长久性和社会性第二章、土地管理概述1、土地管理: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理解主体、客体、目标和任务、方法、职能和环境】2、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与生产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3、土地管理现阶段的任务:(1)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耕地“红线”——“18亿亩耕地”(2)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3)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4)建立管理新体制、新机制;(5)健全法制,依法行政。

4、土地管理的原理:①现代管理学原理——人本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管理效益②土地经济学原理——土地报酬理论、地租理论、地价理论、区位理论③土地生态经济原理——通过物质流...、信息流...四大要素的运行体现...、价值流...、能量流④土地法学原理——土地法(e.g.《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etc)第三章、地籍管理1、地籍管理:国家为了建立地籍和研究土地的自然状况....和权属状况....而进行的调查、评价、登.....、经济状况记.、统计..等一系列工作。

级《地籍管理》课后习题按章及答案

级《地籍管理》课后习题按章及答案

第一章地籍管理概述名词解释:1、地籍2、税收地籍3、产权地籍4、多用途地籍5、初始地籍6、日常地籍7、地籍管理简答题:1、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基本任务)是什么2、地籍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3、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第一章地籍管理概论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地籍: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

2、税收地籍:税收地籍是各国早期建立的为课税服务的登记簿册。

3、产权地籍:产权地籍亦称法律地籍,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合法权利、鼓励土地交易、防止土地投机和保护土地买卖双方的权益而建立的土地产权登记的簿册。

4、多用途地籍:多用途地籍,亦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

其目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产权登记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各项土地利用和土地保护,为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提供信息服务。

5、初始地籍: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县以上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图册。

6、日常地籍:日常地籍也称变更地籍,是指在初始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及其分布和利用、使用情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数,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7、地籍管理: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简答题:1、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目标是:(1)维护和巩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2)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3)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4)加强土地用途管制;(5)为社会提供地籍信息服务;(6)为土地管理服务。

2、地籍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地籍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2)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4)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在以上两个 土地分类的基础上,采用三级分类: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71个三级 类。
4. 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
2002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在过渡时期 使用,采用三级分类:3个一级类 ,10个二级类、52个三级类。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地G籍管B理/T第二2章1土0地1分0—类 —2007 )
第二节 我国地籍管理中的土地分类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984年):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
1.耕 地
4.牧 草 地
7.水 域
11. 灌溉水田 12. 望天田 13. 水浇地 14. 旱地 15. 菜地
2.园 地
21. 果园 22. 桑园 23. 茶园 24. 橡胶园 25. 其他园地
3.林 地
31. 有林地 32. 灌木林地 33. 疏林地 34. 未成林造林地 35. 迹地 36. 苗圃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采用两级分类: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
2.城镇土地分类
1989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规程》,对城、 镇、村土地分类做了细化和充实,也采用两级分类:10个一级类、24个二 级类。
3.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地籍管理第二章土地分类
第一节 土地分类及分类体系
۩ ۩ ۩土地分类系统及分类体系
我国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土地分类系统有: 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体系):亦称土地类型分类系统 (体系)。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归并化类。具体标志:地貌、 土壤、植被。
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体系):亦称土地生产潜力分类系 统(体系)。依据土地的经济属性归并化类。具体标志:土 地生产力水平、土地质量、土地生产潜力等。
8.未利用土地
81. 荒草地 82. 盐碱地 83. 沼泽地 84. 沙地 85. 裸土地 86. 裸岩、石砾地 87. 田坎 88. 其它
第二节 我国地籍管理中的土地分类
2.城镇土地分类(1989): 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10.商业金融业用地
11. 商业服务业 12. 旅游业 13. 金融保险业
20.工业仓储用地
21. 工业 22. 仓储
40.公共建筑用地
41.文、体、娱 42.机关、宣传 43.科研、设计 44.教育 45.医卫
50.住宅用地
30.市政用地
31. 市政公用设施 32. 绿化
60.交通用地
61. 铁路 62. 民用机场 63. 港口、码头 64. 其他交通
地籍管理第二章土地分类
第二章 土地分类
★第一节 土地分类级及分类体系
土地分类、分类标志、分类系统及分类体系
★第二节 我国地籍管理中的土地分类
地籍对土地分类要求、分类原则、现行分类系统
地籍管理第二章土地分类
第一节 土地分类及分类体系
۩土地分类
土地分类的工作内涵主要在于对不同部位土地辨识它们 的相同性,进而将相同的个体进行归并,同时也就它们之间 的差异性将不同的个体分开。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体系):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标志 (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归并化类。
地籍管理第二章土地分类
第二节 我国地籍管理中的土地分类
۩地籍对土地分类的基本要求
地籍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管理工作需要能够 反映土地的两个基本方面:
土地利用——利用水平、利用潜力、利用改进, 为充分、合理、高效利用服务。
41. 天然草地 42. 改良草地 43. 人工草地
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51. 城镇 52. 农村居民点 53. 独立工矿用地 54. 盐田 55. 特殊用地
6.交通用地
61. 铁路 62. 公路 63. 农村道路 64. 民用机场 65. 港口、码头
地籍管理第二章土地分类
71. 河流水面 72. 湖泊水面 73. 水库水面 74. 坑塘水面 75. 苇地 76. 滩涂 77. 沟渠 78. 水工建筑物 79. 冰川及永久积雪
70.特殊用地
71. 军事设施 72. 涉外 73. 宗教 74. 监狱
80.水域用地
90.农用地
91. 水田 92. 菜地 93. 旱地 94. 园地
00其他用地
第二节 我国地籍管理中的土地分类
3.全国土地分类(2001)
新的城乡一体化土地分类系统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土地用途管制制 度的需要,有效实施城乡地政统一管理,以1984年 制订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 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和1989年制订的《城镇地 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为基础, 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认识土地,从而能因地制 宜地开展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改良、调查、统计和管理 等。
土地分类在土地管理中的直接意义在于对土地实现分 类统计、分类研究和分类指导。
地籍管理第二章土地分类
第一节 土地分类及分类体系
۩ ۩土地分类标志 分类标志:在分类中依据什么作为指标(或标准)
来对分类对象进行辨识,即用以归并化类的指标, 称之为分类标志。
土地分类研究对象的核心是分类标志,分类标 志依据土地分类成果应用的需要而不同。
地籍管理第二章土地分类
第一节 土地分类及分类体系
۩ ۩ ۩土地分类系统及分类体系 土地分类:按一定分类标志(指标),将性质
上有差异的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型。 土地分类系统: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类标
志,将分类的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 排列组合在一起, 叫土地分类系统(或土地分类体系)。
土地权属(分配)——权属分配由于土地利用 效率提高,增加土地利用整体效益,维护社会主义 制度。
地籍管理第二章土地分类
第二节 我国地籍管理中的土地分类
۩ ۩土地分类的基本原则
统一性 地域性 科学性 实用性
地籍管理第二章土地分类
第二节 我国地籍管理中的土地分类
۩ ۩ ۩我国现行土地分类系统
全国全面开始地籍工作是在1986年成立国 家土地局,颁布第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之后。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先后出台 三个土地分类系统、一个过渡分类系统和一个 国家标准。
地籍管理第二章土地分类
第二节 我国地籍管理中的土地分类
۩ ۩ ۩我国现行土地分类系统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2.城镇土地分类 3.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4.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地籍管理第二章土地分类
第二节 我国地籍管理中的土地分类
۩ ۩ ۩我国现行土地分类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