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导学提纲

合集下载

《祝福》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祝福》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祝福》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评价任务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重点难点重点:深入理解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难点:探究小说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文化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内容一、了解作者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出生于 1881 年,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他的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关注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病。

其代表作有:小说:《狂人日记》《阿 Q 正传》《祥林嫂》等。

散文:《朝花夕拾》等。

杂文:他的杂文具有独特的风格。

鲁迅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学革命,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启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鲁迅的文学风格独特,语言简洁有力,富有表现力。

鲁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的思想和精神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写作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故事的背景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后,“中国广大农村风景依旧”。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个人特色(四)整体感知1.初读文本:让学生默读小说,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序幕:鲁镇准备祝福。

结局:祝福之夜惨死。

开端:逃避初到鲁镇。

《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版)

《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版)

《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版)《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知识与技能:1.了解⼩说三要素及⼩说情节结构。

2. 分析⽂中的⼈物形象,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和典型意义。

3.体会社会环境对形象塑造的作⽤,理解本⽂倒叙⼿法的作⽤。

过程与⽅法:1.布置预习,先疏通字词,再整体感知,理清⽂章的情节结构。

2.然后局部分析⽐较祥林嫂外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找出这⼀变化的原因,进⼀步理解⽂章的主题。

3.师⽣、⽣⽣合作,探讨《祝福》⽂题的含义并品析本⽂描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清封建礼教吃⼈的本质,懂得反封建的必要性,认识鲁迅对封建⽂化的鞭挞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1.⼩说以“祝福”为题的含义。

2.认清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以及其内在因素。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设计第⼀课时⼀、作者及作品: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字豫才,浙江绍兴⼈,中国伟⼤的思想家、⾰命家、⽂学家和诗⼈,创作的⼩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集有《朝花⼣拾》,散⽂诗集《野草》,杂⽂集有《坟》《且介亭杂⽂》《⽽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2.⽂题知识:《彷徨》是鲁迅的第⼆部⼩说集。

1926年8⽉初版。

收⼊1924年⾄1925年所写的⼩说ll篇,《祝福》是第⼀篇,展⽰了当时旧中国农村以⾄整个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发掘了农民悲惨⽣活的根源;不仅反映他们长期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造成的⾁体上的痛苦,⽽且着重描绘了他们长期以来在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束缚与毒害下的精神状态,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

3.写作背景:这篇课⽂写于1924年,所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的悲惨命运。

⾟亥⾰命只推翻了帝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

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农村的劳动妇⼥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

《祝福》教案教学提纲

《祝福》教案教学提纲

《祝福》教案《祝福》教案《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

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

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

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

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

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小结: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讨论归纳: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年轻,勤劳,朴实,新寡)眼睛:顺着眼。

(善良温顺)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

(勤快耐劳)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择其要点板书)提问: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是什么态度?明确: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提问: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讨论归纳: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

祝福 提纲

祝福 提纲

《祝福》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概括小说情节,体会倒叙写法。

2、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3、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总结鉴赏小说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1、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2、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写作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止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

目的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知识链接】小说相关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祝福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三维总目标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品味文章细节。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2、熟悉全文,能够具体说出故事的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

3、能说出文章所采用的的倒叙的叙事手法,并能分析并说出这种手法的作用。

4、能概括出祥林嫂一生所发生的事情。

5、能能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并能初步感知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自主学习】1、字音积累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淡()然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赏鉴()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2 .字形积累寒暄()烟霭()走投无路()形骸()惴惴()3.字义识记俨然:讪讪:怔怔:怨府:沸反盈天:4.文学常识:《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 本【合作探究】概括故事情节快速地浏览这篇文章,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求大家:1、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内容)。

并且思考: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回答: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一个小问,明确小说采用的是的修辞手法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就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辛酸生活的缩影,请速读课文, 从课文中整理出祥林嫂的年谱。

(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够对祥林嫂三次到鲁镇的外貌描写进行赏析。

2、能找出文章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并分析出其心理特点3、能说出题目“祝福”的妙用。

4、能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祝福》(教学指南)

《祝福》(教学指南)

《祝福》(教学指南)祝福 (教学指南)简介本教学指南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祝福》的教学。

本指南提供了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工具以及教学评估的建议,以便教师们能够在教授这篇作品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理解《祝福》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分析与讨论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段-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和演讲技巧教学大纲第一堂课:导入与讨论1. 介绍《祝福》的作者和作品背景2. 阅读《祝福》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3.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第二堂课:文学分析1. 深入分析《祝福》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段,如比喻、拟人和意象等2. 学生自主观察并找出作品中的例子,解释其作用和效果3.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究作者使用这些手法的意图和目的第三堂课:批判性思维1.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探究作品中的观点和价值观2. 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就作品中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辩论交流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辩论过程中的思考和研究体会第四堂课:写作与演讲1. 引导学生根据对《祝福》的理解和分析撰写文章或演讲稿2. 提供写作指导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和演讲技巧3. 学生互相展示并评价对方的作品,互相研究和提供反馈第五堂课:教学评估1. 进行学生的个人口头表达评估,让学生就《祝福》的理解和分析做一个总结性发言2. 学生提交书面作业,包括对《祝福》的思考和分析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估和反馈教学工具- 课堂投影仪及电脑- 网络资源和教学视频- 作品文本和分析材料- 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写作指导和评价标准本教学指南仅供参考,教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祝您教学顺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祝福》导学案(第一课时)

《祝福》导学案(第一课时)

《祝福》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顺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命运发展变化的脉络。

2、把握本文的叙述方式及其作用3、品味本文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梳理小说的结构,把握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脉络。

教学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

《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文章。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

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等。

2、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3、环境描写的构成: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对于人与环境来说,无非“物”“我”两种。

“我”的周围皆是“物”——包括自然、社会,包括他人。

而“我”正是存在于由“物”组成的环境中。

自然环境对人物“性灵”起到一定的影响,但主要决定因素还在于社会环境——社会提供给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提供一种文化心态和综合的思想意识形成的社会基础。

【学习过程】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并注意其形、义。

寒暄()朱拓()踌躇()不更事()谬种()尘芥()俨然()讪讪()门槛()歆享()炮烙()鄙薄()薄荷()形骸()牲醴()倔强()精明强干()强迫()窈陷()2、读完全文后,你能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吗?复述要求:(1)只作纯粹的叙述,不带议论分析。

《祝福》导学案第二课时

《祝福》导学案第二课时

石泉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导学案(7)制定人:杨先东审核人:张蓓
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评价
【学习目的】
1.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分析鲁四老爷、鲁四婶、柳妈等人物形象,理解次要人物与主人公命运的关系。

【学习重点】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人物形象分析。

【学习难点】次要人物与主人公命运的关系的理解
【学法指导】圈点旁注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圈点旁注)
1.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阅读课文,勾画相关文字,思考其作用。

1)自然环境“四场飞雪”:
2)社会环境:
“鲁镇”世界:
“祝福”情景:
鲁四老爷的书房:
鲁镇的人们:
2.精读描写鲁四老爷、鲁四婶、柳妈等人的文段,思考这些人物性格特点。

二、合作探究
1.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的性格特点?他与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有何关联?
3.小说如何描写鲁四婶的?她与祥林嫂的死亡有着怎样的关系?
4. 柳妈和祥林嫂同是旧社会的受害者,在祥林嫂走向末路的过程中她有无责任?
三、交流展示,互相评判。

四、学生集中问题,教师点拨。

五、练习与检测
1.找出描写祥林嫂的文段读一读,理解其作用。

2.理解“我”在文中的角色及作用。

六、小结与反思:。

《祝福》中“叙述视角”导学资料

《祝福》中“叙述视角”导学资料

《祝福》中“叙述视角”导学资料《祝福》中“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小说的人物。

“我”的叙述者(讲故事)和小说人物(亲历者)双重身份给了我们探讨的空间。

考虑到同学们是初读《祝福》,请完成如下两份任务单:【前置任务】任务一:“我”作为故事的亲历者——小说人物《祝福》的情节按照叙述顺序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我”回到鲁镇,暂住在大骂新党的鲁四老爷家。

2. “我”从本家朋友处回来,路上遇到祥林嫂,回答了她的“魂灵之问”。

3. 第三天,“我”与朋友再次见面。

傍晚“我”听闻祥林嫂的死讯。

4. 卫老婆子带初次丧夫的祥林嫂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5. 祥林嫂被迫改嫁,年底生阿毛,再次丧夫,失子。

6. 卫老婆子再次带祥林嫂到鲁四老爷家。

7. 祥林嫂向鲁镇人讲述阿毛的悲剧。

8. 柳妈告诉祥林嫂阴司里的惩罚,劝她捐门槛。

9. 四婶喝止捐了门槛的祥林嫂去碰祭品。

10. 在第三天,“我”决计明天离开鲁镇。

1、“我”亲历了哪些事情?请写下序号:2、关于祥林嫂的一生,“我”所知道的事情并非都是“我”亲身经历的,“我”是如何得知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的呢?3、你认为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祥林嫂关于“魂灵的有无”是向我发出的?“我”的参与是否对故事发展产生了影响?如果有,是什么样的影响?(可以从情节走向、主人公命运走向、小说主题的角度来考虑)任务二:“我”作为小说的叙述者1、小说运用了什么样的叙述视角?有什么好处?2、祥林嫂的故事中,亲历者那么多,为什么由“我”来讲述故事?3、联读《祝福》《故乡》《在酒楼上》三篇小说人称、视角有什么相似之处?任务一解析:1、寻找故事中“我”亲历的事件这个任务其实是在梳理情节。

由“我”亲历的事情推出“我”的在场,这种“在场”营造了一种真实感,增加了第一人称讲述的可信度。

由此可以推出,“我”是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在场者——“我”参与到故事中,增加故事的可信度、增强故事真实性。

而后故事就由“现在”进入到“我”的回忆。

祝福导学提纲

祝福导学提纲

《祝福》导学提纲高一语文组自学目标:1.朗读课文一至两遍,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识记。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祥林嫂的语句,分析祥林嫂这个典型人物形象。

一、知识链接1.走近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字,中国现代伟大的、、,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

《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2.写作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选自《彷徨》中的唯一一篇。

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

尤其是妇女,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创作了小说《祝福》,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流弊和余毒。

3.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二、预习环节(一)基础知识1.字音、字形(1)钝.()响(2)寒暄.()(3)朱拓.()(4)间.()或(5)悚.()然(6)踌蹰..()()(7)谬.()种(8)俨.()然(9)形骸.()(10)呜咽.()(11)驯.()熟(12)桌帏.()(13)讪.讪()(14)歆.享()(15)咀嚼..()()(16)渣滓.()(17)蹙.()缩(18)门槛.()(19)窈.()陷(20)惴.惴()(21)不更.()事(22)尘芥.()堆(23)烟霭.()(24)孽.根()2.词语解释:(1)忌讳:(2)蹒跚:(3)诡密:(4)鄙薄:(5)百无聊赖:(6)沸反盈天:(二)自学思考1.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祝福》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祝福》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鲁迅的相关情况。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3、探究小说的主题,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4、学习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理解她的悲剧命运。

(2)探讨小说的主题,认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人性的摧残。

2、难点(1)理解小说中“我”的形象及作用。

(2)探究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他的作品包括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多种体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作品背景《祝福》写于 1924 年 2 月 7 日,最初发表于 1924 年 3 月 25 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 6 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

20 世纪 20 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四、自主学习1、初读小说,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以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为线索,通过祥林嫂在鲁镇的生活遭遇,展现了她悲惨的一生。

2、再读小说,梳理祥林嫂的人生经历,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经历||::|::||第一次到鲁镇|年轻守寡,到鲁镇做工,勤劳能干||被婆家抢走|被迫改嫁,育有一子||第二次到鲁镇|再次守寡,孩子被狼吃掉,精神受到极大打击||沦为乞丐|最终在祝福之夜死去|3、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祝福》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祝福》导学案第一课时【知识回顾】1、作家作品,重点识记《祝福》选自《》,作者是鲁迅,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2、相关链接:(感悟名句)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③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悼鲁迅:④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3、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4、祝福的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自主学习】1、语言积累⑴、识记字音字形。

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淡()然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渣滓()瞥()拗()不过蹙()缩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⑵、写出形近字:寒暄(哗)烟霭(和)走投无路(回)形骸(惊弹)惴惴(测急)2、速读感知,了解情节,把握小说结构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本文以空行的形式自然地分成五个部分,请快速浏览小说,划分出情节结构。

(注意:不能把这种情节认识和一般的层次划分等同起来;理清文章结构,弄清人物关系,复述故事情节)梳理:(1)序幕:(2)结局:(3)开端:(4)发展:(5)高潮:(6)尾声:3、记叙顺序及作用:(1)、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还有补叙、分叙)。

《祝福》导学案(学生版)共3篇

《祝福》导学案(学生版)共3篇

《祝福》导学案(学生版)共3篇《祝福》导学案(学生版)1《祝福》导学案(学生版)一、导言米兰·昆德拉1953年所写的《祝福》是一篇非常有思想性的小说,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却深受世人喜爱。

作者从一个具体的故事中揭示出当时的社会现象,探讨人际关系,以及讲述爱情的本质,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人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小说吧!二、作者简介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

篇幅不多的小说《笑》(1967)发表后便广受欢迎,随后创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1984),一跃成为国际文坛的著名作家。

《祝福》是作者较早的作品之一。

三、故事情节故事的主人公,一位名叫克莱门特的作家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了他的两个老友托马斯和塔莉莎。

克莱门特深深爱上了塔莉莎,而托马斯与塔莉莎之间则有着特殊和复杂的感情。

托马斯和塔莉莎都是情感纠结的人,托马斯总是愿意与不同的女人交往,而塔莉莎也不愿意被束缚住,她对于自己的情感也非常矛盾。

后来,当塔莉莎意识到她的爱已经无法再忍受托马斯的花心时,她便告诉托马斯自己要与他分手。

但是托马斯却说,他永远不会让塔莉莎在自己的生命中消失,直到死亡把他们分开为止。

四、主题分析在小说中,作者描绘了克莱门特、托马斯和塔莉莎之间的复杂感情。

通过他们之间的纠缠和痛苦,作者试图告诉我们爱情存在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从来不是简单的。

作者还探讨了当时美苏冷战期间人们的思想生活和社会现象,以及中东欧地区的政治压迫。

小说通过这些元素向读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和人性。

五、文学特点《祝福》是一篇小说,它的文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深入思考:作者刻画人物的思维活动非常深入,描写情节时的描写方式极具思辨性。

2. 循环体: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回顾和幻想的场景,构成了一个循环体,让整个小说更加深刻和丰满。

3. 小说看似简单,但又极为有思想性,深有追求思想和艺术的阅读价值。

六、阅读体验阅读小说《祝福》,读者会被作者那深入思考又引人入胜、生动形象的写作风格所吸引。

鲁迅《祝福》教案教学提纲38页PPT

鲁迅《祝福》教案教学提纲38页PPT
鲁迅《祝福》教案教学提纲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

祝福--导纲

祝福--导纲

一、学习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这种结构形式的作用。

2、把握文中环境描写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分析相关语句,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4、归纳小说的主题,理解题目的含义。

5、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怀。

二、学习重点:对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及人物形象的把握。

三、学习难点:文章的主题、题目的含义四、相关背景: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整个中国仍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反动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仍然紧紧束缚着广大人民,妇女受害尤为深重。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即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19年的“五四”运动,响亮地提出了“反对封建主义、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

鲁迅先生作为“五四”运动的一员猛将,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了《祝福》。

五、认知部分:掌握文中重要词语钝响监生寒暄烟霭朱拓悚然惶急不更事俨然形骸模样山墺捺住荸荠草窠桌帏渣滓一瞥拗不过蹙缩炮烙窈陷歆享牲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清情节脉络2、把握环境描写的意义和作用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本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二、1、首尾两部分(即序幕和尾声)是两处环境描写,可否删去?为什么?2、除了以上两处环境描写外,还有其他的环境描写,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一、文章主要是采用什么方法描写祥林嫂的?其中有三处肖像描写,找出来,比较并分析其意义和作用。

二、概括祥林嫂的性格特点。

三、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概括其他几个重要人物的形象特点鲁四老爷:“我”:第三课时一、回顾祥林嫂的遭遇,结合周围的人对待她的态度,讨论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归纳文章的主题。

二、本文既是一出悲剧,为什么还以“祝福”为题?三、拓展延伸:电影《祝福》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导学提纲《祝福》(第一课时)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

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教学设想]1.理顺故事情节;2.体味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学法指导]1.圈点阅读:通读全文,按照时间的顺序旅顺内容,画出描写时间的句子。

2.文体疏理法: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按情节发展阅读课文。

[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彷徨》收入了鲁迅《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 4年。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

本文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荼毒。

2.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3.祝福的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3.写作背景。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

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

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

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

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

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

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白痴,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

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

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夕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

此文在如泣如诉的血泪控诉中,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对封建礼教,给予了强烈的鞭挞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预习课文一、知识积累——读准字音寒暄陈抟朱拓荸荠门槛咀嚼渣滓炮烙窈陷草窠蹙缩歆享牲醴唾弃蹒跚一瞥驯熟俨然醉醺钝响瓦楞间或悚然踌蹰谬种雪褥瑟瑟形骸脸颊絮絮呜咽桌帏不更事收敛二、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部。

2.小说三要素是、、。

3.文中“四书”指《》、《》、《》、《》,“五经”指《》、《》、《》、《》、《》五部经典著作。

三、文本整体感知,梳理情节:1.阅读课文,请按时间写出祥林嫂的生平经历。

2、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顺序包括顺叙、倒叙和插叙),这种写作方式的好处是什么?3.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4.本文什么地方给你感受最深?说一点理由。

四、写作练习: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就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辛酸生活的缩影,从课文中整理出祥林嫂的生平事迹,为祥林嫂写篇小传。

祥林嫂小传《祝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2.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知识积累:1.细节描写分析: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

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肖像(表情变化、服饰)、语言、行动、心理活动、事物细节描写等。

2.如何学鲁迅的文章: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一提起鲁迅的文章,就会想到他以笔作刀枪的战斗精神。

“鲁迅先生的笔就是一把利剑,直接刺向他那个时代的丑恶和黑暗”。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

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

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

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所以学鲁迅的文章,一定要结合鲁迅的精神,分析病态社会下人物命运悲苦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能力提升:关注人物刻画时的细节1、分析外貌描写:阅读课文完成表格:小结: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发现,祥林嫂的命运、性格、生活境遇都可以通过外貌描写直观地表达出来。

2.鲁迅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本文几处描写了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2.分析祥林嫂与“我”、四婶、大家及柳妈的对话时的语言描写。

3.分析祥林嫂的行动描写。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人。

二、课堂练综合运用以上描写方法(至少3种),来写一位班级同学都熟悉的人,不少于300字,让大家读完你的文章后,知道他(她)是谁。

《祝福》(第三课时)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联系人物命运,体会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教学设想]1.结合社会背景分析主题,2.细节描写与人物性格特点的塑造。

[学法指导]1.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分析人物生活状态,通过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感情。

2.在典型环境中分析人物性格。

[知识积累]1.文化常识: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三从”为“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宋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2.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还有补叙、分叙)。

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的一种方法,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这种写法叫插叙。

它可以帮助情节的展开,丰富作品的内容。

3.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

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

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学习过程]一、研习文本1.细读并画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思考它有哪些作用?试分条论述(至少3条)3.研究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发生的时间:以“春天”为突破口,以“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话题分析课文:(1)写出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的时间、遭遇事件及所处文中位置(2)文中春天是指什么?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3)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4)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二、其他形象分析:1.找出描写鲁四老爷的语句,分析其形象特征?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与祥林嫂的死有何关系?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三、课堂练1.下列句子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D.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3.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新修订的《保险法》在规范保险业经营活动、防范化解保险经营风险、加强保险监管、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等方面作出了新规定。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的讲话精神。

C.这次考试全班能取得好成绩,是由于同学们平时学习刻苦、考前复习认真的结果。

D.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犯了罪的干部,我们必须依法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4.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四.拓展阅读(1)从心理学上讲,人生的最大痛苦莫过于精神上的折磨与摧残,因为它不但有损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它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前程,导致人生的悲剧。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本身就是如此。

只要打开鲁迅的《彷徨》,看看《祝福》中的祥林嫂,一切都会不言而喻了。

祥林嫂是个淳朴善良而且安分耐劳的农村妇女,手脚非常勤快——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