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政治必修四唯物史观知识点
政治必修四唯物史观知识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 啥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呢,就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就好比咱们每天看到的高楼大厦、马路上跑的汽车、工厂里生产的东西,还有大家的生产方式(是靠种地呢,还是在工厂打工之类的),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这就是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呢,就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像咱们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艺术作品、宗教信仰啥的。
比如说,中国人过年要贴春联、放鞭炮,这就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咱们传统的过年习俗。
2. 它们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就好比人穷的时候啊,想法可能就是怎么能吃饱饭,这时候的社会意识就是围绕着基本生存需求的。
等到生活富裕了,人们就开始追求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这些东西了,社会意识就变了,为啥变呢?就是因为社会存在变了,生活条件不一样了嘛。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好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比如说,大家都有环保意识了,都知道爱护环境,那社会就会朝着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要是一些落后的社会意识,像封建迷信之类的,可能就会阻碍社会进步。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 生产力是啥。
生产力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它就像咱们干活的本事一样。
这里面包括劳动者(就是干活的人啦,比如工人、农民这些)、劳动资料(像工具啊,以前是锄头,现在是各种先进的机器设备)、劳动对象(就是干活的对象,比如土地、原材料啥的)。
这三个要素组合起来就决定了生产力的水平。
2. 生产关系又是啥呢。
生产关系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在一个工厂里,老板和工人之间的关系,谁占有生产资料(像工厂的厂房、机器这些是归老板所有还是大家共有呢),产品如何分配(工人拿工资,老板拿利润,这个分配的方式就是生产关系的一部分)等等。
3. 它们俩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就像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前的手工作坊生产关系就不行了,就得变成大工厂的生产关系。
为啥呢?因为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效率低,大工厂用机器生产效率高,生产力变了,生产关系就得跟着变。
马原知识点 2021-2022-1
知识单元一导论1、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创立:1.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
2.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3.面对时代提出的“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的课题,当时占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无能为力。
4.时代课题吸引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工人运动召唤着马克思和恩格斯。
两位胸怀伟大理想的年轻思想家以自觉的历史担当,迎接时代的挑战,成为新理论的创立者。
5.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发展:1.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二个新的历史阶段。
2.十月革命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在不断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知识点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典型例题】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设问中, 前者把历史看成是上帝操作的结果,否定了人民群众在历 史创造中的作用。把人民看成上帝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尊 重,故题中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应选A项;B、C、D三项内容与材料主旨 无关。
A.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C.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典型例题】
【解析】A属于政治生活范畴,排除;B属于经济 生活范畴,排除;C符合题意;以哲学角度看,材 料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答案为D。
【答案】A
A.高度重视人们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B.充分利用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 C.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D.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典型例题】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尊 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故选D。
【答案】: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典型例题】
3、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重要内容。确定上述目标的哲学依据 是( )
知识点—— 人民群众是社会 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知识点解析】
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 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 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思想汇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敬爱的党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这一宗旨有着充分的科学依据,其中之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句话从哲学的高度肯定了人民的伟大,它告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社会各方面的作用。
在任何一个国家,人民群众都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中国也不例外。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正是人民的力量才促使了历史的进步。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大部分人口都是农民。
所以,对于中国历史的变革,农民起着重大的作用。
中国第一次群众性的动乱是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周厉王实行严苛的统治政策,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国人道路以目,不敢说话,最终激起了反抗,发动起义,推翻了周厉王的残暴统治;东汉末年,张角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发动黄巾起义;唐朝末年,农民不甘封建剥削和压迫,纷纷起身反抗,并最终爆发了黄巢起义;元朝末年,朱元璋率领农民军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明朝末年李自成又率军起义。
这些农民起义的参加者都是在天灾打击下无法生存的农民,虽然他们的行动都是破坏旧有的社会秩序,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毕竟,在一次又一次的起义过后,中华民族得以流传下来了。
到了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八国联军攻陷了北京城,各帝国主义强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就在这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虽然这一次的农民起义历史很短,但它却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的觉醒。
之后兴起的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使清廷国力大伤,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封建制度,直接促使了历史的变革。
事实证明,正是中国历次农民运动,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帝国主义入侵以后的那一段时间。
【归纳】2020年高考政治考点必备手册(人教版):考点1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修4)
必修4生活与哲学考点十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考纲导学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思维导图知识清单1、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历史人物。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用户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表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注意:(1)群众史观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即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前提,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它与英雄史观是根本对立的。
(2)英雄史观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下,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它有两种表现:一是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即社会历史的发展由杰出人物的个人意志决定;二是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决定的,如上帝鬼神等。
这都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3)杰出人物是在人民群众中产生的,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作用再大,也不能代替人民群众的作用,而且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4)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是因为其个人活动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是“时势造英难”而不是“英难造时势”。
整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世界观: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022年高考政治知识核心识记背(必修4) 考点1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必修4生活与哲学考点十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考纲导学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思维导图知识清单1、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历史人物。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用户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表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注意:(1)群众史观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即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前提,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它与英雄史观是根本对立的。
(2)英雄史观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下,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它有两种表现:一是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即社会历史的发展由杰出人物的个人意志决定;二是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决定的,如上帝鬼神等。
这都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3)杰出人物是在人民群众中产生的,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作用再大,也不能代替人民群众的作用,而且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4)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是因为其个人活动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是“时势造英难”而不是“英难造时势”。
整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世界观: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高考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整合汇总
唯物论原理方法论整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5.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马哲第三章重点知识点
第三章1、怎样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物质生产生活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2)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3)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2、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3)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
(4)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着的。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关系有侠义和广义之分。
侠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互相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生产关系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的生产关系两种类型。
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
主要表现:(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直到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4、怎样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内容:(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016政治考研重难点:马原第四章之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016政治考研重难点:马原第四章之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对于马原的复习,除了全面铺开了解基本知识点,还要加强对框架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下面考研政治辅导名师针对马原中的考点和历年所考题型等进行分析,各位考生可以把这个内容当做复习的参考资料,提高政治成绩!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考点26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这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1.英雄史观(1)定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2)产生根源:①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把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是其认识根源;②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的政治统治和精神生活被少数人所垄断,是其社会历史根源;③剥削阶级的偏见是其阶级根源。
2.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
人是现实社会中的人,要说明历史创造者问题,必须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析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考点27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的。
现实的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
只有把人看做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考点28 人的本质第一,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
第二,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此,人的本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考点29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略)考点30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本考点在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中的第18题考过)点拨:经常结合个人与历史、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两个考点出多选题。
1.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教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知识点总结思想政治必修四知识点(人教版)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4、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8、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唯物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讲,就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吃、喝、穿、用等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而这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精神财富的源泉。
科学的产全和发展根源并依赖于劳动群众生产经验。
第三,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不仅以劳动培育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以革命时期的历史主动性推动了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飞跃。
由以上可知,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个人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只要正常发挥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就能够为社会做贡献,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是对个人的社会作用的积极的肯定。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社会历史的英雄人物,作为普通的个人同样是社会存在的重要条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斤人都在一定裎庋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须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03历史教育学号:2003020002 何春球内容提要:历史发展告诉人们,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学说。
高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试题
高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试题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并用其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这是因为()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答案】D【解析】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科学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
本题材料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科学的社会意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有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进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主旨,故不能入选;C项中“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的观点属于历史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相关知识。
2.汉语言文化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如“另类”这个词,曾经是贬义的,是品格低劣的意思。
而在新修订的《新华词典》中,对“另类”的解释则是指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不再有贬低的含义。
这说明()A.新事物被人们认识、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B.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D.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答案】C【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对“另类”这个词意的理解,体现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A、B两项与题意不符。
D项本身有误,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故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菜篮子”里装着农民的收入,也盛着市民的支出;物价调控,既要顾市民,也要顾农民。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种观点体现了()①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分析事物联系的具体性和多样性②在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时,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④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要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菜篮子”一头联系着农民,另一头联系着市民。
马原价值规律知识点总结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1)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这就意味着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价值量的决定,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二是实行等价交换,即不同的商品是按照其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
(概括地表述,价值规律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
这个规律体现着商品经济发展运动过程的必然趋势,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和起作用,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商品交换中价格应该与价值相一致。
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经常存在着供求的不平衡,随着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商品价格经常与价值不相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更不表明价值规律失去作用。
这是因为:首先,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心是价值,价格无论怎样变动,总是以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价格波动的幅度不会偏离价值太远。
其次,从较长期和全社会总体来看,同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降部分可以互相抵消,因而一定时期之内在总体上价格与价值相等,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一致。
这就表明,商品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受价值所制约,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
因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商品按照其价值进行交换,正是通过价格的波动而作为一种必然趋势得到实现的。
简述剩余价值理论1.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斤人都在一定裎庋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须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第三章)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8、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科技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4)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9、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贯穿于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具体而言, 指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矛盾构成。社会基本 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0、生产力的要素: 生产力三个基本要素(实体要素)是: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也叫劳动 手段)、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最活跃的因素; 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区分不同经济时代的客观标志,是衡量生产 力性质和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 劳动资料不等于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 动对象的总和,生产资料包括了“劳动资料”)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要素,但不是其实体要素、基本要素,而是非 实体要素。在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缩短,其作用越 来越多,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 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 点总结(第三章)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物史观和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 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历史唯物主义;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 会存在是第二性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2、唯心史观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种表现为宿命论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超社 会的、神秘的精神力量(如“天”、“绝对精神”等)决 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另一种表现为唯意志论的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少 数英雄人物的意志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3、旧历史观有两大缺陷: 马克思以前的历史观有两大缺陷: (1)不懂得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动因及客观规律性; (2)看不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思想汇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敬爱的党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这一宗旨有着充分的科学依据,其中之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句话从哲学的高度肯定了人民的伟大,它告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社会各方面的作用。
在任何一个国家,人民群众都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中国也不例外。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正是人民的力量才促使了历史的进步。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大部分人口都是农民。
所以,对于中国历史的变革,农民起着重大的作用。
中国第一次群众性的动乱是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周厉王实行严苛的统治政策,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国人道路以目,不敢说话,最终激起了反抗,发动起义,推翻了周厉王的残暴统治;东汉末年,张角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发动黄巾起义;唐朝末年,农民不甘封建剥削和压迫,纷纷起身反抗,并最终爆发了黄巢起义;元朝末年,朱元璋率领农民军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明朝末年李自成又率军起义。
这些农民起义的参加者都是在天灾打击下无法生存的农民,虽然他们的行动都是破坏旧有的社会秩序,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毕竟,在一次又一次的起义过后,中华民族得以流传下来了。
到了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八国联军攻陷了北京城,各帝国主义强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就在这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虽然这一次的农民起义历史很短,但它却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的觉醒。
之后兴起的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使清廷国力大伤,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封建制度,直接促使了历史的变革。
事实证明,正是中国历次农民运动,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帝国主义入侵以后的那一段时间。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必备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必备知识点1.哲学智慧起源于对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7.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
9.哲学的本义就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
10.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1.哲学属于世界观,但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
世界观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科学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12.人人都有世界观,但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并不是哲学。
13.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4.哲学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15.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16.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7.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18.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的。
20.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1.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气、火、土等。
24.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唯意志论
尼
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 采
的诞生,“超人”具有“决定一
切的力量”,“可以使千万年的
历史生色” ;人民群众 “是一
堆任人使用的无定形的材料,是
一块需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
梁
启
“大人物心里之动
超
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
以改观”,“历史者,英雄
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
史”。
唯意志论 世界史“实际上是一部在地球上建立
(3)真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杰出人物作用
孙
中
进步历史事件的
山
邓 小 平
当事人和发起者
毛 泽 东
列 宁
实现历史任务的 组织者和领导者
真理的探索 者和发现者
爱因斯坦
马克思和恩格斯
3.时势造就英雄
(1)时势召唤英雄 (2)时势锻炼英雄 (3)时势筛选英雄
★如何理解“时势造英雄”
(1)“时势”即时代条件,它为英雄人物提供了 施展自己才能的历史舞台,为英雄人物提供了需 要解决的历史任务,时势锻炼了英雄人物、时势 筛选了英雄人物,时势召唤了英雄人物。
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也具有 直接的影响
精神文化条件也是制约人民群众创造活 动的重要因素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 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 财富的源泉。
(2)人民群众直想家和艺术家 来自于中下层群众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注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 程相一致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教案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教案
一、课题: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教学目的:
1.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加深对此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深入分析学习;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
4.尊重人民群众的行为言行,为丰富学生的#39;人文关怀#39;能力创造
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教学环节:
1.教师以口头形式呈现古今中外历史中,社会变革的一些发展和变化;
2.学生先自己分析,之后展开讨论,由教师重点阐释一些观点。
3.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介绍一些历史上的例子,比如文明的成立,社会的发展,辩论时老师以更多的历史例子来支持他的观点;
4.教师带领学生逐渐深入,他们分析,探讨有关社会变革的若干核心内
容,如:改革的动力源、变革的表现形式,以及变革的结果。
5.学生应把历史教训列入思考和分析,从而加深对社会变革本质的理解,特别是人民群众作为变革决定性力量的作用和影响;
6.最后,教师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整理出今天社会发展中涉及到的问题及人民群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探讨社会的发展,达到
突出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育四要素:
1.要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变革是一种历史进程,有规律可循;
2.要强调社会变革不可避免,也不可逆转;
3.要培养学生珍爱公共利益,积极投身公共事业;
4.要提倡团结参与,增强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意识。
五、结语
学习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有责
任心的加入社会的发展,发挥着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应有的建设性
作用,实现共同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 量,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的变 革,上层建筑的革新,整个社会制 度的新旧交替,都是人民群众共同 斗争的结果。
唐代魏征
舟畏怨 ,惟不 所人在 宜,大 深载, 慎舟可 。覆 •
“水能载舟,亦能溢舟” 。民心就相当于是 水,而你要想的天下,就要让你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浮起来,也就要靠水,也就是民心。当你 获得了人民的心,那就等于你得到天下了。
民心=天下!!!
秦末时期,原来的楚国贵族项羽趁乱起兵,依靠自己的军事天才 和贵族的优势成为各个反秦独立势力中最强大的一个。而且项羽力 大无穷,身材高大,在注重外表的古代更容易取得威信。另外一个 势力是刘邦,此人从小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打仗败多胜少,而且 用语粗俗,根本没有王者风范。但是项羽在初期取得成功以后,随 便屠杀诸侯,杀死各路义军的总统帅楚怀王。对民众苛刻,连投降 的四十万秦朝士兵都杀得一个不剩。对谋士的建议充耳不闻,刚愎 自用。 反而刘邦从小和平民生活,爱惜民力,对人宽厚,而且自己 知道自己没有太大本事所以十分尊重人才,对投降士兵愿意留下的 收编,不愿意的就让他们回乡下,十分受人爱戴。最终项羽因为残 暴不仁而众叛亲离,而刘邦则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和拥护,在长达五 年的战争中,虽然刘邦多次失败,但是仍然不断收到群众的支持所 以能够不断的反扑。然而项羽在被刘邦打败以后,就众叛亲离,所 有的军队在一夜之间都离他而去。
乌 江 自 刎
登 基 称 帝
淮海战役
淮海人民支前统计表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 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元帅
相对于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辉煌场景而 言,淮海战役支前表只是一个细节。但是 也恰恰是这个细节说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 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和劳苦大众切身利益的 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迎来了新中国的 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典型例题】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尊 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故选D。
【答案】: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典型例题】
3、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重要内容。确定上述目标的哲学依据 是( )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知识点解析】
4、【图片展示】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典型例题】
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 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说明了( )
①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胜利之本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④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发展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急群众所急,想 群众所想,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和爱戴也是必然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知识点解析】
(3)所以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地位和 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 们要做到:相信群众,服务群众,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中 学生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特别是与工农群众的实践相结 合。深入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更好地锻炼自 己,从而更好地、健康全面地发展,为将来参加工作,成 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良好的基础。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典型例题】
【解析】:考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知识 点。根据题意,可得出①③④,②与题干不符,故不选。 【答案】:C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典型例题】
2、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 议表决通过的修改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11月9日新 华社受权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 设工作的意见》分别使我国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迈上新台 阶。这体现了我国在社会义建设中( )
D.是否承认英雄人物对社会历史的推动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典型例题】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设问中, 前者把历史看成是上帝操作的结果,否定了人民群众在历 史创造中的作用。把人民看成上帝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尊 重,故题中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应选A项;B、C、D三项内容与材料主旨 无关。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典型例题】
4、西方一位哲人说过:历史是上帝的作坊。事实上,人 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的上 帝是人民。“历史是上帝的作坊”和“我们的上帝是人民” 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是否承认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知识点解析】
3、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 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1)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关系, 只变革具体制度。不像在阶级社会中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 推翻旧的生产关系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C.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典型例题】
【解析】A属于政治生活范畴,排除;B属于经济 生活范畴,排除;C符合题意;以哲学角度看,材 料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答案为D。
【答案】A
知识点—— 人民群众是社会 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知识点解析】
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 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 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