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映射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映射的概念

1、映射的概念:

设A,B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使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B 中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样的单值对应叫做集合A 到集合B 的 _______,记作_______

2、对应与映射,映射与函数的关系_______ 二、例题分析:

例1、如图所示的对应中,哪些是A 到B 的映射?

例2、在下列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中是映射的是( )

A:*

N B A ==,对应法则:|3|:-→x x f

B:}1,0{,==B R A ,对应法则:⎩⎨

⎧<≥→)0(0)

0(1:x x x f C:R B A ==,对应法则:x x f ±→: D:Q B Z A ==,,对应法则::f 取倒数

例3、已知映射},|),{(,:R y R x y x B A B A f ∈∈==→,:f A 中的元素),(y x 对应B 中的元素为)134,123(-++-y x y x

a 1

a 2 a 3 a 4

b 1 b 2 b 3 b 4 a 1 a 2 a 3 a 4 b 1 b 2 b 3 b 4 a 2 a 1 a 3 a 4 b 1 b 2 b 3 b 4

a 2

a 1

b 1 b 2 b 3 b 4 a 2

a 1

b 1 b 2

a 2 a 1 a 3 a 4

b 1 b 2

(1) (2)

(3)

(4)

(5) (6)

求A 中元素(1,2)与B 中的哪个元素对应? A 中哪些元素与B 中元素(1,2)对应?

例4、①集合{1,2,3,4},{5,6}A B ==,则A 到B 的不同映射有_______个。 ②集合

}1,0,1{},,,{-==N c b a M ,映射

N

M f →:满足

0)()()(=++c f b f a f ,那么映射N M f →:的个数是_______个。

练习

若B={-1,3,5},试找出一个集合A ,使得:21f x x →-是A 到B 的映射。 2、(全国高考题)设集合A 和B 都是自然数集N ,映射:f A B →把集合A

中的元素n 映射到集合B 的元素2n

n + ,则在映射f 下,集合A 中的__________

与集合B 的20对应。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高一数学

教材分析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单独作为一节教学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实际上,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已接触过一些集合,如自然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三角形集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等等,只是没有这样叫而已,现在只是从集合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原来所学的数与式的关系。这节《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是对上一节所学的集合基本概念的深化、延伸,同时也是下一节集合运算的基础和前提,是用集合观点理清集合之间内在联系的桥梁和工具。

集合单元的核心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的,而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判断元素是否具有相应集合的特征性质,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子集概念的理解,能更好地认识到集合间关系的本质,从而学会抓住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来研究问题。

教学时,要重视使用Venn 图,这有助于学生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本

节通过类比两个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探究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获知两个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然后给出定义;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理解包含关系及相关的概念.

课时分配

本节内容用1课时的时间完成,主要讲解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空集的概念,然后重点借助例题加深对以上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空集的概念以及与一般集合间的关系.

知识点:(1)理解集合的包含和相等的关系.

(2)了解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及其关系.

(3)掌握包含和相等的有关术语、符号,并会使用它们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

能力点:熟练掌握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已知包含关系,会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教育点:应用类比思想,在探究两个集合的包含和相等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辨证思想,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点:解题过程中,重视空集∅的特殊情况。

易错易混点:0,{0}与∅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堂模式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与教师启发相结合的方法教学。

一、引入新课

1.复习(结合提问):

(1)集合的概念、集合元素的三条性质。

(2)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

(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属于”的概念。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思考:实数有相等关系,大小关系,如:5<7,7>3,5=5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联想集合之间是否具备类似的关系。

师:对两个实数a、b,应有a>b或a = b或a<b.

而对于两个集合A、B它们也存在A包含B,或B包含A,或A与B相等的关系.

类比生疑,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

示例1:考察下列三组集合,并说明两集合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1)A = {1,2,3}

B = {1,2,3,4,5}

(2)A = {新华中学高(一)6班的全体女生}

B = {新华中学高(一)6 班的全体学生}

(3)A= {x | 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B = {x | x是等腰三角形}

x-=} ,B={-1,1}

(4)A={x|210

生:实例(1)、(2)的共同特点是A的每一个元素都是B的元素.

师:具备(1)、(2)的两个集合之间关系的称A是B的子集,那么A是B的子集怎样定义呢?

学生合作:讨论归纳子集的共性.

1.子集: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B的元素,称集合A是集合B 的子集,记作记作A⊆B (或B⊇A),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