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教学实录
方山子传上课教案
方山子传上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方山子传》全文;(2)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理解并分析方山子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及其用法;(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方山子的品质和人生价值观;(3)通过探究学习,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美德;(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理,坚持自我。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词汇的学习与理解;2. 分析方山子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3. 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翻译;2. 深入剖析方山子的内心世界;3. 将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导入方式:讲述方山子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习任务: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生字词,理解文意。
3. 合作学习:学习任务:分组讨论,分析方山子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
4. 探究学习: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章主题思想,领悟人生价值观。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方山子传》;3. 结合文章内容,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方山子传》的背诵情况,以及对文言文词汇的掌握程度。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美德的认同。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方山子的文献资料,加深对方山子的了解;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方山子的人生哲学及其现实意义。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方山子传》的内容。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分析人物描写,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方山子传》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人物描写手法。
理解和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
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方山子的画像和相关背景资料,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为什么要写“传”?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描写,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方山子传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人物描写手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我也意识到培养学生对方山子传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方山子传上课教案
方山子传上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方山子传》的文章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语言风格。
(3)能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提高朗读和默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方山子坚守信仰、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的赞美。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人物描写手法和语言风格。
3. 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寓意。
2.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 背诵文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苏轼及其作品《方山子传》。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标注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了解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精讲点拨:(1)讲解文章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字词的含义。
(2)分析人物描写手法和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练习巩固:(1)要求学生朗读文章,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选取文章中的重点段落,进行默写练习。
6.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方山子的精神品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方山子的精神品质?五、课后作业1. 背诵文章。
2. 写一篇关于方山子精神品质的心得体会。
3. 收集其他有关方山子的故事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人物描写手法和语言风格的欣赏能力。
《方山子传》教学实录
《方山子传》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改变多端、随物赋形的奇妙构思。
2、了解传主〔方山子〕的独特性格与人生取向。
3、体会苏轼在人物身上所寄寓的情感。
教学重点打动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教学难点苏轼在人物身上所寄寓的情感。
教学设想抓住核心问题层层拓展,重涵咏,多体悟。
学情分析在扫除文言障碍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同学的问题,发觉同学的疑问主要集中在三点:这篇传记的独特写法;方山子是怎样一个人;苏轼抱何种立场。
据此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一、把握“变传之体”沟通同学所写“陈慥小传”。
问:对比原文,体会苏轼行文有些什么特别之处?明:改变多端〔倒叙、补叙〕、随物赋形〔切合隐士身份〕。
二、理解方山子之“异”〔了解传主的独特性格与人生取向〕抓住关键语句“余既耸然异之”设问,层层开展:问1:方山子乃苏轼往日好友,黄州重逢,苏轼为何“耸然异之”?[品读第二节,思索方山子“异”在哪里。
]〔同学找出方山子之异处假设干〕问2:对方山子身上这些特异之处,作何理解?〔品尝环节描写,体会方山子的隐者风度:通达潇洒,恬淡自适〕问3:古代隐者多如此,苏轼为何偏偏对方山子“耸然异之”?明:因眼前的方山子相比十九年前,改变太大,判假设两人。
[品读第三节,体味少年陈慥的风貌:英姿雄发,侠气弥胸。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侠”与“隐”这两种迥乎不同的气质如此奇异的统一在方山子身上,实在是一个“异人”!]问4:往日侠士又是如何变成眼前的隐者的呢?[品读第一节,了解方山子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侠士、壮年儒生、晚年隐者,并探寻其“折节读书”和“晚遁于光黄间”的缘由。
]由“不遇”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探究“东坡之叹”三、体会苏东坡之“叹”〔体会在人物身上所寄寓的情感〕抓住疑难语句“而岂山中之人哉!”“此岂无得而然哉?”“方山子傥见之与?”层层设问:问1:想到方山子一波三折的人生变迁,苏轼不由得感叹“而岂山中之人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为之惋惜,为之不平——也道出了自己心底的抑郁。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准确背诵《方山子传》全文。
2. 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和特点。
3.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对方山子的生平背景进行了解和探究。
3. 学会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方山子的形象进行深入剖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方山子坚定信仰、忠诚友谊的崇敬之情。
2. 培养学生对方山子面对困境时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的欣赏之情。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方山子传》全文。
2. 分析并评价作者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和特点。
3.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2 教学难点1. 对方山子生平背景的探究和理解。
2. 对文中对方山子形象深入剖析的能力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方山子的文章,激发学生对方山子的兴趣。
2. 简介方山子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对方山子产生探究的欲望。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标记。
3.3 合作探讨1. 分组让学生讨论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和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文讲解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2. 分析并评价作者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和特点。
3.5 课堂练习1. 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造句或写段练习。
2. 选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评。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方山子传》。
(2)理解《方山子传》的文意,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了解他的品质和人生经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方山子传》。
(2)学会欣赏古代传记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方山子的忠诚、勇敢、坚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1. 准确理解《方山子传》的文意,把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 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了解他的品质和人生经历。
三、教学难点1. 学会欣赏古代传记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2. 理解方山子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忠诚、勇敢、坚韧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方山子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剖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对古代传记文学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方山子传》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1.2 提问:同学们对方山子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方山子传》,理解文意。
2.2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3.1 教师提出探讨问题:如何评价方山子的品质和人生经历?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3.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评价。
4. 案例分析4.1 教师选取方山子人生中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
4.2 引导学生剖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如忠诚、勇敢、坚韧等。
5. 欣赏与借鉴5.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方山子传》的语言、表达技巧。
5.2 学生借鉴方山子的精神,谈谈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方山子的品质和人生经历。
6.2 布置课后作业:背诵《方山子传》,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设计应以文本解读为核心——《方山子传》课堂实录
@实践I教学设计应以文本解读为核心—《方山子传》课堂实录林枫竹*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至关重要。
在备课阶段,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文本,在挖透文本的基础之上进 行教学设计,只有把文本读透,教学设计才能水到渠 成。
在《方山子传》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以一个“异”字为核心,以“异在何处”“缘何而异”“如何看异”三 个方面来整合课堂,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文本,提升思维品质。
【课堂实录】师: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来说,为别人作传,若非受人所托,定是有为而作,也就 是其人身上有某种让作者很感兴趣的东西。
那么,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苏轼的《方山子传》,看看方山子 身上的什么特点让苏轼如此感兴趣。
首先,请大家齐 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方山子 一生的特点的一个字。
(生齐读课文)师:我请一个同学来说一下你找到的是什么字。
生1:我找到的是“豪”字。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感觉是“异”。
师:为什么呢?生2:因为“豪”只能概括他早年的生活,概括方 山子的一生,好像“异”字更好。
师:很好,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同学点头表示赞同)师:那么,他有哪些地方是表现得比较“异”,也就 是与众不同的呢?(板书:异在何处)生3 :他家里很有钱,但是他却选择到山中当隐士。
师:一般人处于他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呢?生3:这么有钱,就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嗔。
(众笑)师:那么方山子仅仅是有“钱”吗?生3:还很有权。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给大家读一下好吗?生3(读):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从事于 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 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师:“使从事于其间”怎么理解?生3:假使他在官场任职。
*林枫竹,单位系广东省深圳中学。
48k i n束栄师:好。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人生选择与众不同。
还有什么地方是“异”的吗?生4:他小的时候想做侠客。
师:小时候想做侠客,这很“异”吗?生5:小时候想做侠客,后来又“折节读书”,然后 又归隐,这个转变也太大了。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方山子传》;(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了解方山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方山子传》;(2)学会欣赏古代传记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3)学会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方山子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质;(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方山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3)人物描写方法及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2)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方山子的生平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魅力;(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方山子的思想主张;(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传记文学作品。
5.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通过人物描写,分析方山子的性格特点。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和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方山子传》;2. 完成课后练习题;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方山子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学期评价:结合整个学期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方山子传》。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隐”、“显”、“庐”、“苦节”等。
(3)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认识他的人物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方山子坚守节操、安贫乐道的品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方山子形象特点的把握。
3.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方山子精神内涵的深刻领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方山子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方山子传》。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方山子精神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方山子传》。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隐”、“显”、“庐”、“苦节”等。
3. 学生能够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认识他的人物精神。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八、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注释和译文,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2. 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方山子的生活场景。
《方山子传》优秀教案两篇
《方山子传》优秀教案两篇《方山子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
3、学习文章通过语言行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4、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切合隐士身份的巧妙构思。
2、学习文章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的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2、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文章通过语言行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2、学习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切合隐士身份的巧妙构思。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作者介绍:(多媒体)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 导语也可由《自题金山画像》导入:“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突出苏轼政治上的坎坷,胸怀的坦荡。
由官场中倍受煎熬的苏轼转到山林里的隐士朋友的闲适,带出方山子。
)二、写作动机:(多媒体)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方山子传》教案
《方山子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一些关键词汇的意思。
(2)了解《方山子传》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3)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文本内容。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方山子的深厚情感,体会友谊的价值。
(2)学习方山子坚韧不拔、忠诚正直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方山子传》的文言文内容。
(2)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及作品的主题思想。
(3)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
(2)对方山子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阅读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 对比分析法:比较不同文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方山子传》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关键词汇。
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翻译课文,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 能够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3.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能够自主阅读其他文言文作品。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其他关于方山子的文献资料,了解其在不同作品中的形象特点。
《方山子传》教案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预习作业1、自行读熟《方山子传》,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2、你认为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3、自行置疑,每位学生争取至少提一个问题。
教学过程一、校读。
学生互读、齐读。
(古文必须要重视“熟读课文”)二、知识预备。
(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落实目标1)1、根据课文内容填补词语。
(落实教学重点之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①稍壮,___________,欲以此________________,然终不遇。
②_____________,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③余告之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余宿其家。
_____________,而妻子奴婢,皆有_____________;余既耸然异之。
④今几日耳,_____________,犹见于眉间,而岂_____________哉!⑤然方山子_____________,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____________。
⑥皆___________,独来穷山中,此岂_____________哉!【参考答案】折节读书,驰骋当世,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俯而不答,仰而笑。
环堵萧然,自得之意;精悍之色,山中之人。
世有勋阀,今已显闻。
弃不取,无得而然师:边让学生填词,边落实翻译,老师对每一句的所写内容做简洁概括。
①这写的是方山子的人生经历。
②这写的是方山子的特立独行。
③这写的作者初遇方山子时的情景。
④这写的是方山子人生角色的转变。
⑤这交代的是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⑥这写的是方山子的人生取向及作者对他的直接赞肯!师:通过这种填词的方式,帮助学生基本梳理了课文的基本内容。
方山子传教案6篇_教学资源
《防洪防汛应急预案》防洪防汛应急预案(一):公司防汛应急预案范文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公司各种设施在夏季安全度汛,一、防汛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xx抢险救援队伍:公司所有人员有职责有义务参加抗洪抢险,保护公司财产安全。
二、防汛组织程序在险情发生时,由公司办公室负责现场指挥,机关各部门及中、西药车间负责人用心调配本部人员,配合进行抢险救援。
险情发生在夜间或休息日时,值班人员临时负责指挥,并及时通知防汛小组其他成员赶赴现场,三、汛期工程部防汛措施1、防汛器材放在门岗,放防汛器材,主要有编织袋、砂子、铁锹等;2、公司重点部位:公司所有厂房门口。
3、险情:(1)公司门口向内流水不及。
(2)排水管道堵塞,厂区内水位上升。
4、汛期到来之前,办公室人员应仔细巡查全厂重点部位(1)楼顶平台排水沟是否畅通无阻,同时将楼顶垃圾清运干净;(2)检查污水井、排水管是否有堆积物,并加以清除,保证排水畅通;(3)检查配电室等重要机房是否有漏雨状况,若有发生应及时处理。
四、险情处理程序1、若厂内出现险情时,要迅速用沙袋堵住重点部位门口,保护公司财产。
2、险情发生后,要进行全面检查,统计本次汛情造成的损失和物资消耗状况,并及时补充防汛物资,做好下次防汛准备;3、事件处理过程要进行详细记录,由办公室向公司领导及上级部门作出汇报。
防洪防汛应急预案(二):雨季防汛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保护职工的人生安全,确保在雨季汛期来临时,确保工程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施工现场正常施工,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根据国家、省、市、县有关防汛文件精神,为此制定《四川航建富士康员工保障性住房(一期)第四标段工程项目部雨季防汛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四川航建富士康员工保障性住房(一期)第四标段工程项目部雨季防汛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刘治副组长:晏兵组员:董磊、余恒、林晓春、王立忠、王中华四川航建富士康员工保障性住房(一期)第四标段工程项目部雨季防汛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设在项目办公室。
《方山子传/苏轼》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苏轼》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方山子传》的作者苏轼及其文学地位。
1.1.2 分析《方山子传》的文体特点,如叙事、议论、描写等。
1.1.3 解读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方山子,少时,有志于天下”、“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等。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方山子传》。
1.2.2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3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拓展思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激发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1.3.2 理解方山子的品质,如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3.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成就。
2.1.2 分析《方山子传》的文风特点,如幽默、讽刺、赞美等。
2.1.3 解读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如“方山子,少时,有志于天下”、“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等。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重点:理解《方山子传》的文体特点和苏轼的文学风格。
2.2.2 难点: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成就。
3.1.2 激发学生对《方山子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2.2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课文特点和苏轼的文学风格。
3.3 课堂讲解3.3.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如“方山子,少时,有志于天下”、“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等。
3.3.2 教师分析《方山子传》的文体特点,如叙事、议论、描写等。
3.4 拓展思考3.4.1 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方山子的品质对自己的启示。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并掌握《方山子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1.1.2 分析并解读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1.1.3 学会欣赏古代传记文学的魅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法,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
1.2.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方山子坚守信仰、执着追求的敬佩之情。
1.3.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1.3.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方山子传》是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创作的一篇传记,记述了方山子的一生。
方山子,名局部,号方山,明代著名儒家学者,被誉为“明朝第一儒”。
2.2 教学重点2.2.1 分析并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2.2 探讨方山子的形象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2.2.3 欣赏古代传记文学的艺术特色。
2.3 教学难点2.3.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3.2 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解读作品。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传记文学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1.2 提问:什么是传记?传记的作用是什么?3.2 自主学习3.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
3.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3 合作探讨3.3.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3.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4 课堂小结3.4.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3.4.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第四章:作业布置4.2 选取一篇古代传记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鉴赏,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亮点和不足之处。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方山子传》。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作者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析作者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
(2)如何理解作者通过对方山子的描写,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苏轼及其作品《方山子传》。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韵味。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阅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2)分析作者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方山子的认识。
(2)选取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展示。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方山子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人生价值观的理解与应用。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学习。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 案例教学: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方山子传教案范文(通用3篇)
方山子传教案范文(通用3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方山子传教案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方山子传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
了解。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教学难点: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自读法、分析法、引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
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又叫苏东坡。
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看重他。
不过有一次,有人参奏他写诗讥刺朝政,皇帝很生气,就把他从朝中贬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
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喜欢研究佛教的道理,还喜欢在一起饮酒。
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美女,在一边歌舞助兴。
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月娥很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
有时,美女们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不敢找美女来陪酒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
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
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
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
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
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陈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也有美好的东西。
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出示幻灯片)读下列三则文字,指出出处。
1、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二、读下列三则文字,指出出处。
1、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刘向《晏子春秋》)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3、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晏子春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传记,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第一部纯文学的传记,而《史记· 游侠列传》又是第一部写侠客的传记。
宋人的人物传记突破了史传“史”的藩篱,更重视人物传记“文”的一面,重视传主“隐”的一面,这些传记让那个年代的江湖充满个性的光辉。
三、苏轼的《方山子传》共372个字,这样一个短章写得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一泻千里,不知所之。
在初高我们学习了苏轼大量的诗、词、文,《方山子传》是选修教材中的一篇选修,文浅意深,字面上没有大的障碍,下面我们就围绕下面四个问题结合文本阐述阅读体会。
讨论一:“有人说,方山子就是苏轼自己”,方山子形象寄寓了苏轼怎样的人生追求和生命态度?◎亦侠亦儒亦道侠风道骨儒心◎使酒好剑轻财◎异:隐与侠◎豪纵盛气,文韬武略总之,执着而又超越追求心灵自由而又不逃避屈原:屈大侠司马迁:司马大侠李白:李大侠千古文人侠客梦讨论二:正史人物传记有一套固定的结构程式和布局章法:姓名籍贯世宗逐一叙其生平行事,是直线型结构,而《方山子传》结构上曲折跌宕,是破格变调之作,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结构上的特色(对比映衬、虚实结合、结尾意蕴深远)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为政》)◎时空穿插错落◎笔法跳动,虚实盘转◎谨严而善变◎非凡的叙述才华,光鲜生动顺叙——倒叙直说——斜说横说——竖说实说——虚说顺说——逆说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教学实录
作者:梁诗莹梁惠红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8年第11期
【摘要】本课以苏轼为何为方山子作传及沈德潜为何评价《方山子传》是“传中变调”为引子,抓住“耸然异之”这个关键词,以“追因”的方式推进整个教学过程,引领学生逐步找到问题的答案,既让学生懂得“写了什么”,又使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关键词】因果语文方山子传教学实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A-0020-04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方山子传》。
看题目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一篇人物传记。
但是你们知道吗?苏轼其实是不喜欢写人物传记的,他曾经说自己“平生不为行状碑传”,“行状碑传”就是墓志碑文和人物传记。
本不爱写人物传记的苏轼为什么要给方山子作传呢?另外,沈德潜曾评价《方山子传》是“传中变调”,这又是为什么呢?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得熟读课文。
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80页,齐读一遍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和作者)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教师抛出了两个“果”——苏轼破例作传、《方山子传》是“传中变调”。
因二者均能自然地引发学生思考,故能顺势生发出两个相互渗透的问题:苏轼为何给方山子作传?《方山子传》为何被称为“传中变调”?而以问题导入,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师:大家读得很好,字音把握得也很准确,看来预习得不错。
学习这篇文章,希望我们能实现两个学习目标:①疏通文意,把握方山子的形象内涵;②知人论世,理解方山子的形象意义。
【设计意图】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对即将开展的课堂心中有数。
二、检测翻译,疏通文意
师:理解文意,是开展文本赏析的基础环节,课前已布置大家串译全文,现在我们通过课堂翻译PPT上的重要句子,检测大家的预习效果。
(课件出示检测文句:①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②余既耸然异之。
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④此岂无得而然哉?)
检测翻译时应指导学生注意直译,补出省略之处,捋顺语序,重点译准“不遇”“无得”等关键词。
【设计意图】此文是文言文,文言知识的积累自然是教学重点之一。
但本文的文言字词难度不大,学生通过自主预习便能基本解决,此处检测的几个句子既是翻译的难点,也是理解文意的重点。
扫清字词障碍,方可疏通文意、深入探讨文本,故此环节为文言教学应当设置的环节。
三、分析方山子的人生经历和各阶段的心态
(一)分析方山子经历了哪几个人生阶段
师:大家翻译得不错。
字词障碍扫清后,文意就容易把握了。
本文的主人公是方山子,请大家认真研读课文的第一、二段,说说方山子的人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课件展示问题:方山子的人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师:我看大家研读后似乎胸有成竹了,方山子的人生经历了几个阶段?
生:三个阶段——少时、稍壮、晚年。
师:很准确,那么,在“少时”“稍壮”“晚年”这三个阶段,方山子的人生追求有什么不同?
生:“少时”是“侠士”,(教师板书“侠”)“稍壮”是“折节读书”。
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生:当官。
师:“当官”文雅地表达就是?
生:“入仕”。
师:非常好(教师板书“仕”)。
那晚年呢?
生:隐。
师:很好。
(教师板书“隐”)
(二)分析方山子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态
师:方山子的人生经历了“侠、仕、隐”三个阶段。
在这三个迥然不同的人生阶段中,方山子分别是怎样的心态?请你找出文中对应的关键词。
(课件展示问题:在这三个迥然不同的人生阶段,方山子分别是怎样的心态?)
师:大家都找到了吗?(学生点头)我们请同学来说一说。
生:我认为他少时想做侠士的时候是比较狂热的,追名逐利。
师:追名逐利?
生:(犹豫)也不是。
是想潇洒仗义。
师:对,要注意用词的精准。
那文中哪个词能表明他是“狂热”的?
生:我觉得是“慕”。
师:好,“慕”是什么意思?
生:仰慕,希望像他们一样。
师:很好。
(教师板书“慕”)那他对于“仕”是什么心态?
生:我觉得比少时要稍微弱一点。
师:文中是否有表心态的相关词语?
生:“欲”。
师:很好,“欲”即想要。
(教师板书“欲”)那对于“隐”呢?
生:我觉得是“不与世相闻”。
师:“不与世相闻”是一种心态吗?
生:(其他学生)不是。
师:是啊,这是一种生活状态。
那哪个词是表示心态的呢?
(学生沉默)
师:看来不太好找。
请大家一起读一下“隐”的部分,看看能否找到相关词语。
(学生齐读相关片段)
生:“自得”。
师:非常好,“自得”。
“得”是什么意思?
生:满足。
师:很好。
(教师板书“自得”)
四、探求作者“耸然异之”的原因
师:(教师指着板书)少慕侠、壮欲仕,晚自得于归隐,方山子的人生可谓几经变化。
他与作者是故友,相熟相知,但在异乡重逢时,他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生:(集体)“耸然异之”。
师:对,“耸然异之”,感到惊异。
请你研读课文相关文段,说说作者惊异的原因是什么。
(课件展示问题:研读课文相关文段:作者惊异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