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食管上段浅表癌(0-‖b,30mm)
a.白光:看到正常毛细血管消失,年末稍微发红,但难以认定为癌。 b.NBI:可认出以6点钟方向为中心,约1/3周的褐色区域病变。
17
c.NBI图像:稍微接近褐色区域,可看到扩张的IPCL增生现象,把图像强调变更 为B8座细致观察,诊断出该扩张增生IPCL大部分属于井上分型V-1型。浸润深度 为EP. d.碘染色图像:所观察到的未染色区域病变,同NBI观察时的褐色区域基本一致1。8
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应 用
1
NBI的工作原理
NBI,即窄带成像内镜,又称电子染色内镜。
通过滤光器过滤掉普通内镜氙灯光源所发出红、 蓝、绿中的宽带光谱,选择415nm、540nm的窄 带光。
415nm的蓝光波长短,穿透粘膜表浅,血红蛋白 对光波的吸收峰也位于415nm左右,因而有利于 显像消化道粘膜表面腺管开口和表浅血管。
用H260型内镜无放大观察清晰的看到IPCL,诊断 出浸润深度。
实施ESD的结果,同术前诊断一致。
如下图所示
13
食管中段浅表癌(0-‖b,15mm)
a.食管浅表癌的白光观察图像。正常毛细血管像消失,粘膜略有发红,但难以确定为
癌。
b.NBI图像:能够认出,以4点钟方向为中心的月1/4周的褐色区域病变。
食管下段浅表癌(0-‖b,50mm)
a.白光:在4点钟方向能看到散在的颗粒状隆起,再其周围有粗糙的发红粘膜。白 光观察下认出的病变范围只有1/3周左右。 b.NBI:用NBI 观察,以白光图像看到的病变为中心,约有半周可认定为病变区域。20
c、NBI :稍微接近褐色区域可观察到扩张的IPCL的增生图像,把构造强调变更为
4
NBI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应用
食管癌的毛细血管异常丰富,在病变早期 即出现。
NBI下显示病变区域呈明显的褐色,与周围 正常粘膜有着明显对比。
放大观察可以更清晰识别界限,能够观察 到在褐色区域内密集增生的上皮乳头内毛 细血管袢(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 IPCL)的形态 。
早期食管癌(粘膜内癌)
a.白光:在6点钟方向,看到稍有发红并纵向延伸的凹陷性病变。
b.NBI:用NBI观察就可容易的识别出褐色区域。
11
c.碘染色:用碘液染色,可认出同NBI观察时的褐色区域一致的明显的为染 色区域。
d.NBI放大:NBI放大观察可以看到,IPCL的扩张、蛇形、口径不同、形态 不一及延伸。据ESD病理组织结果,诊断为浸润至粘膜上皮内的LPM(粘膜 固有层)鳞状上皮癌。
脉曲张,定期实施EGD/这次经NBI检查出 食管浅表癌。 本病例特点: 有肝硬变和食管静脉曲张,多次实施EGD, 但食管癌未发现。 以PQ260做NBI观察,可以看到褐色区域, 发现食管浅表癌。 以PQ260无放大观察中,清楚地看到IPCL, 依次可诊断出浸润深度井上分型V-1型。 实施ESD,结果同术前诊断一致。
5
食管正常粘膜
a.白光:能观察到在粘膜下层的粗静脉或者在粘膜肌层上方的树枝
状血管网,这是井上医生所说的所谓的血管透见像。
b.NBI:经鼻内镜的NBI观察虽然较暗,但还可以充分观察。在白光
下能认出的血管透见像,用NBI得不到强调,然而能够看到成褐色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网状的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但其IPCL的形态还认不出。
病例三 60多岁,男性/因感到心窝部不适,以进
一步检查为目的实施EGD/这次经NBI查出 食管浅表癌。 本病例要点: 用PQ260筛查,在NBI观察下看到褐色区 域,发现食管浅表癌。 用白光观察时,也看到粘膜表面略微发红。 用NBI观察发现,病变范围比在白光下看 到的范围大。
19
12
病例一
70岁、男性/2007年、因早期胃癌做过ESD治疗 /2009年、发现早期胃癌在其他部位复发、实施 ESD。为ESD2个月后、随访EGD(上消化道内镜 检查)中,观察到食管上的NBI褐色区域。
本病例要点:
胃ESD实施2次,反复做了EGD,但食管病变未发 现。
初次以NBI观察食管就认出褐色区域,发现食管 浅表癌。
14
c.NBI图像:稍微接近褐色区域,看到扩张的IPCL增生像。将构
造强调提高到B8来观察时,看出该扩张增生IPCL的大部分属于
井上分类法的V-1型,诊断浸润深度为EP.
d.碘染色图像:所观察到的未染色病变区域,同NBI观察时的褐
色区域基本一致。
15
病例二 60多岁,男性/肝硬变在治疗中/因食管静
早期食管癌(粘膜内癌)
a.普通光:病变位于自5点钟到8点钟的方向,略有发红,虽 然能看到血管失透见,但以普通光观察难以确认。 b.NBI:普通光下观察困难的病变,用NBI观察时,褐色区域很 容易被认出来。
7
c.染色:经碘液染色,可认出同NBI观察的褐色区域一致的
明显的碘不染色区域。
d.NBI放大:在NBI放大观察,看到一扩张、蛇形、口径不
540nm的绿光穿透力强,对于粘膜下层的血管显 示效果好。
NBI显示粘膜表面微细结构和粘膜下血管较传统 的白光模式内镜清楚,立体感更强 。
2
3
NBI在临床中应用
微小病灶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联合放大内镜观察其细微结构,进一步评 价其特性并预测组织病理学结果;
作为病灶靶向活检及内镜下治疗的定位手 段。
B6时,仔细观察诊断结果,扩张增生的IPCL大部分属于井上分类的V1-V2型,浸
润深度为EP-LPM.
d.碘染色图像:所看到的为染色区域病变,同NBI观察时的褐色区域基本一致。
同、形态不一的IPCL。
8
早期食管癌(SM1浸润癌)
a.白光:病变部位在自10点钟到2点钟的方向,看到发红的凹陷型病变。 b.NBI:在NBI观察下,此病变的褐色区域可更清晰的被识别出来。
9
c.染色:经碘液染色能清楚地看出明显的不同染色区域,且此区域和在NBI观察到的 褐色区域一致。 d.NBI放大:用NBI放大观察到IPCL的扩张、蛇形、口径不同、形态不一、延伸,以 及部分破坏所见。经ESD病理组织检查,诊断为浸润到SM1的鳞状上皮癌。 10
食管上段浅表癌(0-‖b,30mm)
a.白光:看到正常毛细血管消失,年末稍微发红,但难以认定为癌。 b.NBI:可认出以6点钟方向为中心,约1/3周的褐色区域病变。
17
c.NBI图像:稍微接近褐色区域,可看到扩张的IPCL增生现象,把图像强调变更 为B8座细致观察,诊断出该扩张增生IPCL大部分属于井上分型V-1型。浸润深度 为EP. d.碘染色图像:所观察到的未染色区域病变,同NBI观察时的褐色区域基本一致1。8
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应 用
1
NBI的工作原理
NBI,即窄带成像内镜,又称电子染色内镜。
通过滤光器过滤掉普通内镜氙灯光源所发出红、 蓝、绿中的宽带光谱,选择415nm、540nm的窄 带光。
415nm的蓝光波长短,穿透粘膜表浅,血红蛋白 对光波的吸收峰也位于415nm左右,因而有利于 显像消化道粘膜表面腺管开口和表浅血管。
用H260型内镜无放大观察清晰的看到IPCL,诊断 出浸润深度。
实施ESD的结果,同术前诊断一致。
如下图所示
13
食管中段浅表癌(0-‖b,15mm)
a.食管浅表癌的白光观察图像。正常毛细血管像消失,粘膜略有发红,但难以确定为
癌。
b.NBI图像:能够认出,以4点钟方向为中心的月1/4周的褐色区域病变。
食管下段浅表癌(0-‖b,50mm)
a.白光:在4点钟方向能看到散在的颗粒状隆起,再其周围有粗糙的发红粘膜。白 光观察下认出的病变范围只有1/3周左右。 b.NBI:用NBI 观察,以白光图像看到的病变为中心,约有半周可认定为病变区域。20
c、NBI :稍微接近褐色区域可观察到扩张的IPCL的增生图像,把构造强调变更为
4
NBI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应用
食管癌的毛细血管异常丰富,在病变早期 即出现。
NBI下显示病变区域呈明显的褐色,与周围 正常粘膜有着明显对比。
放大观察可以更清晰识别界限,能够观察 到在褐色区域内密集增生的上皮乳头内毛 细血管袢(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 IPCL)的形态 。
早期食管癌(粘膜内癌)
a.白光:在6点钟方向,看到稍有发红并纵向延伸的凹陷性病变。
b.NBI:用NBI观察就可容易的识别出褐色区域。
11
c.碘染色:用碘液染色,可认出同NBI观察时的褐色区域一致的明显的为染 色区域。
d.NBI放大:NBI放大观察可以看到,IPCL的扩张、蛇形、口径不同、形态 不一及延伸。据ESD病理组织结果,诊断为浸润至粘膜上皮内的LPM(粘膜 固有层)鳞状上皮癌。
脉曲张,定期实施EGD/这次经NBI检查出 食管浅表癌。 本病例特点: 有肝硬变和食管静脉曲张,多次实施EGD, 但食管癌未发现。 以PQ260做NBI观察,可以看到褐色区域, 发现食管浅表癌。 以PQ260无放大观察中,清楚地看到IPCL, 依次可诊断出浸润深度井上分型V-1型。 实施ESD,结果同术前诊断一致。
5
食管正常粘膜
a.白光:能观察到在粘膜下层的粗静脉或者在粘膜肌层上方的树枝
状血管网,这是井上医生所说的所谓的血管透见像。
b.NBI:经鼻内镜的NBI观察虽然较暗,但还可以充分观察。在白光
下能认出的血管透见像,用NBI得不到强调,然而能够看到成褐色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网状的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但其IPCL的形态还认不出。
病例三 60多岁,男性/因感到心窝部不适,以进
一步检查为目的实施EGD/这次经NBI查出 食管浅表癌。 本病例要点: 用PQ260筛查,在NBI观察下看到褐色区 域,发现食管浅表癌。 用白光观察时,也看到粘膜表面略微发红。 用NBI观察发现,病变范围比在白光下看 到的范围大。
19
12
病例一
70岁、男性/2007年、因早期胃癌做过ESD治疗 /2009年、发现早期胃癌在其他部位复发、实施 ESD。为ESD2个月后、随访EGD(上消化道内镜 检查)中,观察到食管上的NBI褐色区域。
本病例要点:
胃ESD实施2次,反复做了EGD,但食管病变未发 现。
初次以NBI观察食管就认出褐色区域,发现食管 浅表癌。
14
c.NBI图像:稍微接近褐色区域,看到扩张的IPCL增生像。将构
造强调提高到B8来观察时,看出该扩张增生IPCL的大部分属于
井上分类法的V-1型,诊断浸润深度为EP.
d.碘染色图像:所观察到的未染色病变区域,同NBI观察时的褐
色区域基本一致。
15
病例二 60多岁,男性/肝硬变在治疗中/因食管静
早期食管癌(粘膜内癌)
a.普通光:病变位于自5点钟到8点钟的方向,略有发红,虽 然能看到血管失透见,但以普通光观察难以确认。 b.NBI:普通光下观察困难的病变,用NBI观察时,褐色区域很 容易被认出来。
7
c.染色:经碘液染色,可认出同NBI观察的褐色区域一致的
明显的碘不染色区域。
d.NBI放大:在NBI放大观察,看到一扩张、蛇形、口径不
540nm的绿光穿透力强,对于粘膜下层的血管显 示效果好。
NBI显示粘膜表面微细结构和粘膜下血管较传统 的白光模式内镜清楚,立体感更强 。
2
3
NBI在临床中应用
微小病灶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联合放大内镜观察其细微结构,进一步评 价其特性并预测组织病理学结果;
作为病灶靶向活检及内镜下治疗的定位手 段。
B6时,仔细观察诊断结果,扩张增生的IPCL大部分属于井上分类的V1-V2型,浸
润深度为EP-LPM.
d.碘染色图像:所看到的为染色区域病变,同NBI观察时的褐色区域基本一致。
同、形态不一的IPCL。
8
早期食管癌(SM1浸润癌)
a.白光:病变部位在自10点钟到2点钟的方向,看到发红的凹陷型病变。 b.NBI:在NBI观察下,此病变的褐色区域可更清晰的被识别出来。
9
c.染色:经碘液染色能清楚地看出明显的不同染色区域,且此区域和在NBI观察到的 褐色区域一致。 d.NBI放大:用NBI放大观察到IPCL的扩张、蛇形、口径不同、形态不一、延伸,以 及部分破坏所见。经ESD病理组织检查,诊断为浸润到SM1的鳞状上皮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