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摘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范围心肌坏死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 研究表明:心原性休克与心肌坏死和损伤的范围有关 ① AMI面积>35-40%,会出现心原性休克 ② 原有OMI患者,因已有部分心肌功能丧失,小范围的急 性心肌梗死也可引起心原性休克
影响心原性休克发生的因素
• 其他因素可加重或诱发心原性休克
①机械并发症: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或严重乳头肌功能 不全可使已受损的心室负荷进一步加重,心排量进一步降 低
• 广义的心原性休克 上述原因所致心原性休克
• 狭义的心原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心原性休克 临床最常见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原性休克
• AMI时由于大面积具有收缩功能的心 肌坏死,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 心排血功能显著减低而导致心原性休 克
影响心原性休克发生的因素
• 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原性休克病因
• 心肌收缩力极度降低:大面积急性心梗、重症心 肌炎、心肌病及严重心律失常等
• 心室射血障碍:大面积肺梗死、急性瓣膜病变 • 心室充盈障碍:急性心包填塞、持续性心动过 速,
心房肿瘤或球型血栓嵌顿在房室口,心室内占位 性病变等 • 混合型:即同一病人可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 原因 • 心脏直视手术后低排量综合征
反应迟钝,重Leabharlann Baidu意识模糊或昏迷
实验室检查
• ECG:相邻两个导联ST抬高 • 胸片:肺淤血,间质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 • UCG:LV扩大,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LVEF值
降低
• 血气分析: PaO2和SaO2 ,代酸、呼酸,血乳
酸浓度 ,PaCO2 • 生化:心肌标志物增高,
晚期:BUN、Cr、血K 、GPT 、GOT增高等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 休克
休克
定义:
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循环障碍,使 周围组织血流灌注量严重不足(微循环障碍), 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的 全身性病理生理过程。
休克的病因
• 失血(液)
• 创伤 • 烧伤 • 感染 • 心脏疾病 • 过敏 • 神经中枢抑制
心原性休克
心原性休克系指由心室泵功能损害而导致的休克 综合征,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由于心排血功能衰 竭,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导致血压下降, 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不足,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 碍,从而出现一系列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 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 血常规:WBC HB、HCT (血液浓缩)
血流动力学监测
必要时需行血液动力学监测,以评价左心功能变 化、指导治疗及监测疗效 • 监测指标
动脉血压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心排血量及心脏指数(CI) • 漂浮导管血液动力学监测适应症 心原性休克或进行性低血压 严重或进行性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可疑机械并发症(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或 心包填塞) 低血压而无肺淤血、扩容治疗无效
AMI-心原性休克病死率
•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率在逐年下降, 平均30天内死亡率仍保持在50%左右
AMI-心原性休克的病理生理
• 当左室心肌发生大面积坏死时,心肌收缩力显著 降低,心脏泵功能损害,致SV和CO下降
• 收缩功能减退-LV舒张末容积增加-LVEDP增高, 引起肺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升高-导致间质性肺 水肿或肺泡性肺水肿
AMI-心原性休克住院死亡率
总体%
<75岁 % ≧75岁 %
60.3 50.8 60.7 58.0 55.0 56.6 62.1 49.8 51.3 47.9 0.001
55.8 51.4 53.3 49.2 50.3 47.9 42.1 49.8 51.3 47.9 0.001
69.9 76.1 75.9 73.7 66.3 72.1 66.4 68.6 63.8 64.1 0.001
AMI-心原性休克病死率
• 5-60年代:死亡率很高,符合心原性休克 诊断标准死亡率几近100%
• 70年代末:住院死亡率>60%,且长期生存
率也极低 • 90年代以后,病死率仍高达50%以上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P值
②AMI并发严重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时,进一步减少心排量, 激发或加重心原性休克
③心外因素:入量不足、出汗、呕吐及不当使用利尿剂,可 导致血容量绝对或相对不足
AMI-心原性休克发生率
• 北京地区1971年前为20.6%,1983年后 降至7.4%
• 国外文献:发生率约2.5% ~15%
N Engl J Med, 1991, 325: 1117. N Engl J Med,1999, 340 : 1162-1168. J Am Coll Cardiol, 2000, 36 : 1063-1070.
AMI-心原性休克发生率
1999
2005
STEMI NSTEMI
7.1% 2.1%
4.7% 1.8%
根据GRACE研究,从1999年-2005年44372例 ACS(STEMI和NSTEMI)的统计
在过去30年内AMI并心原性休克的发生率保持在7%左 右,近10年来由于早期血管重建的干预,发生率已有所 下降
• 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导致心肌和冠状动脉灌注不良
AMI-心原性休克的病理生理
• 心排量降低致组织器官低灌注和心肌细胞缺氧,使无 氧酵解增加,乳酸堆积致乳酸酸中毒,恶化心肌能量 代谢,心肌收缩力进一步下降
• 缺血诱导iNOS上调,NO产物和过氧亚硝酸盐产生增 加,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及心肌顿抑
• 心肌细胞凋亡、坏死和炎症过程可能使心原性休克进 一步恶化
病理生理
AMI-心原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 心原性休克发生时间:与梗死相关动脉有关 80%发生在AMI发病的24小时内
• 晚发休克(>24小时)多与缺血复发或与并发机 械并发症有关
AMI-心原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
• 胸痛,恶心、呕吐、心悸气促、出冷汗、口唇及甲床紫绀 • 血压低,脉压差小,收缩压<80mmHg,晚期袖带测不到 • 心率增快,>100次/分,心音低,可闻奔马律 • 呼吸浅而快,肺部湿性罗音 • 外周血管收缩:四肢及面部皮肤湿冷、苍白,花斑样 • 肾血流量降低:尿量减少(<20ml/h) • 脑循环灌注不足:神智改变,轻者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