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建高塔_20121207094522565

合集下载

2024年【小学】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精彩课件

2024年【小学】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精彩课件

2024年【小学】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塔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如何设计稳定的高塔;实际动手制作高塔,并进行稳定性测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塔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理解高塔稳定性的重要性。

2. 学会分析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稳定的高塔。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稳定的高塔。

教学重点:塔的定义、分类、功能以及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塔的模型、实验材料(如积木、牙签、橡皮泥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材料,包括积木、牙签、橡皮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类型的塔,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塔?塔有什么功能?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塔的定义、分类、功能以及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个不稳定的高塔,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

4.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稳定的高塔。

5. 稳定性测试(5分钟)各组展示自己制作的高塔,并进行稳定性测试,评选出最稳定的高塔。

六、板书设计1. 塔的定义、分类、功能2. 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3. 设计稳定高塔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稳定的高塔,并说明其稳定性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塔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以及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稳定的高塔。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稳定性原理理解不透彻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著名的塔,分析其结构特点及其稳定性原理,下节课分享交流。

《建高塔》课件教科版科学

《建高塔》课件教科版科学

《建高塔》课件教科版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建高塔》的相关知识,该内容属于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第四章第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塔的基本结构、稳定性原理以及影响塔稳定性的因素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塔的基本结构,掌握稳定性原理,了解影响塔稳定性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塔的稳定性原理,影响塔稳定性的因素。

难点:如何运用稳定性原理设计出稳定的高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高塔模型、相关图片、实验材料等。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卡纸、牙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展示世界各地著名的高塔,引导学生关注高塔的结构特点。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塔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探讨稳定性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建塔实例,让学生了解影响塔稳定性的因素。

4.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建塔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塔稳定性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各小组展示作品,分享建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设计一座稳定的高塔。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建塔的兴趣较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稳定性原理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高塔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塔的基本结构2. 稳定性原理3. 影响塔稳定性的因素4. 建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动手操作环节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与答案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优秀教案及课后反思

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优秀教案及课后反思

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优秀教案及课后反思一、优秀教案1.1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目标为:1.让学生明确转移物体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的兴趣;4.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

1.2 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1.转移物体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高塔的建造。

而教学难点为:1.转移物体需要考虑因素的变化;2.高塔的建造需要考虑重心的位置。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建高塔》。

1.4 学情分析本课程所面对的学生为6年级的小学生。

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在前期的科学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接触了一些有关转移物体的基本知识和实践,并且掌握了一些相关的概念和方法。

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已经具有了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1.5 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高塔的(6分钟)兴趣;2.学生分小组设计高塔,考虑如何提高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计算高塔的高度(20分钟);3.学生一次次地建设,查找不稳定原因,重新修正建筑方案,并进行测试(30分钟);4.结合实际操练,探究高塔建设(15分钟);5.学生总结归纳,分享经验教训(10分钟)。

1.6 教具材料1.立方体积木、干净的水、3角架、直尺等材料;2.相关的PPT课件;1.7 课堂评价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教学评价。

二、课后反思在本次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1.设计教案时未考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不够生动。

2.教学中缺乏足够的实践操练过程。

3.缺乏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价。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之处,我们应该:1.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设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兴趣和好奇,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氛围。

2.适当增加实验、实践的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更好地了解概念和方法。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3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3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3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3
埃菲尔铁塔
钻井铁架
高压输电铁塔
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结构,是哪些特点使高塔不容 易倒,把你们的猜想写下来。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3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3
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倒?
瓶口向下最容易倒
塑料瓶怎么放不容易倒?
瓶口向上不容易倒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3
怎么做,塑料瓶最不容易倒?
瓶口向上瓶子里再装一些沙子 最不容易倒
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倒,我们 可以用些什么方法?
把物体下面做大、做重;上面做 小、做轻,物体就不容易倒了。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3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3
要求:
1、充分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 2、开拓创新,设计出又高又稳的塔。 3、小组讨论,画出简单的设计图。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3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3
提示:
1、小组分工明确,有序合作。 2、注意实验安全。 3、实验时间8分钟。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3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3
通过实验,你的结果 与你的猜想相符吗?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3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3
一、选择
当堂检测
1、底部( B )的物体,不容易倒。 A、越大越轻 B、越大越重 C、越小越轻
2、容易倒塌的结构是( C )。 A 、上小下大 B、上轻下重 C 、上重下轻
3、( C )的物体最容易倒。
A、上小下大 B、上下一样重 C、上大下小
4、( A )哪些 特点使框架铁 塔不容易倒?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3

科学《建高塔》

科学《建高塔》

《建高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综合组的,很高兴能和同组的华老师一起参与吉韵杯这个大舞台。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六课《建高塔》。

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建高塔》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六课。

本课将引导学生认识框架铁塔稳定不倒的形状结构特点。

物体都有稳定性问题,研究这个问题,不但可以加深对框架铁塔的认识,也能够认识所有物体的稳定性问题。

本课以铁塔为什么稳定不倒为起点和归宿,中间用胡萝卜做实验和制作“高塔”来探究物体稳定性问题。

二、说学情学生通过上节课《做框架》的学习,已经知道框架结构具有结实且不容易变形的特点。

但是,像塔一类物体的稳定性原理的思考是缺乏的,学生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是具有一定的认识的,潜意识中大部分是知道这么一回事的,但缺乏数据(证据)的支持。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课的教学目标由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部分组成。

我是这样设计这三部分的:1.科学概念:认识框架铁塔的结构特点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风阻小,而且类似这样结构的物体稳定性好。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简单的材料,研究物体不容易到的秘密,同时学会制定和修改方案,能展开基于证据的研讨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懂得尊重科学事实,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不仅是教材的要求,而且还符合了科学课要以学生动手操作、制作为主的要求。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首先说教学重点,我的教学重点设计为:1.物体稳定性的探究过程。

2.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并进行反思。

其次说教学难点,我的教学难点设计为:学会整理数据,深入分析数据,发现更多的规律。

我这样设计教学重点、难点是因为实验探究是本课的中心,很多结论的得出都需要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得出。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建高塔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建高塔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建高塔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教材第四单元《结构与稳定性》中的第7课《建高塔》。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不同结构类型的塔,探索塔的稳定性原理;学习建高塔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实践,掌握如何运用稳定性原则设计和制作稳固的高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塔的结构和稳定性原理,掌握建高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塔的稳定性原理,建高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将稳定性原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制作出稳固的高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塔的模型、各种建塔材料(如牙签、吸管、塑料瓶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建塔材料、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高塔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塔的结构和稳定性原理,讲解建高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操作:a.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稳定性原理设计和制作稳固的高塔。

b. 动手制作:每组根据讨论结果,用提供的材料进行高塔制作。

c. 评价与改进:各组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塔的稳定性和建塔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塔:结构、稳定性原理2. 建高塔方法:三角结构、重心低、底座稳固3. 注意事项:材料选择、连接方式、平衡调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座稳固的高塔。

2. 答案要求:画出高塔的设计图,标注尺寸和材料;简述设计原理和稳定性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塔的结构和稳定性原理的知识;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当地的高塔,了解其结构和历史背景。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建高塔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建高塔课件

2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建高塔
24
5在塔的侧面扇风,检验塔的抗风 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建高塔
14
这些材料制造了“高塔” 的哪些部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建高塔
15
这些材料制造了“高塔” 塔底(加水) 的哪些部分?
大而重
塔尖 小而轻
塔基 增加下部 的重量
捆扎吸管
使塔基固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建高塔
16
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
说一说哪些
特点使框架铁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建高塔
19
1、底部(
)的物体,不容易倒。
A、越大越轻 B、越大越重 C、越小越轻
2、容易倒塌的结构是( )。
A 、上小下大 B、上轻下重 C 、上重下轻
3、( )的物体最容易倒。
A、上小下大 B、上下一样重 C、上大下小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建高塔
20
4、( )的物体放的稳。 A、上小下大 B、上下一样重 C、上重下轻
塔不容易倒?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建高塔
17
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
塔的底部大,而且还有个坚固 的基座;塔的上面小、下面大; 上面轻、下面重;重量主要集 中在底座。塔是镂空结构,风 可以穿过塔身,空气阻力小, 抗风强。铁塔框架上有许多三 角形,增加了塔的稳定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建高塔
18
判断
1、风阻力小的容易倒。( × ) 2、一个物体只要上小下大就不容易倒。( × ) 3、上轻下重的物体肯定不容易倒。( × ) 4、塑料瓶瓶口向下最不容易倒。( × ) 5、框架结构铁塔的抗风能力比较强。( √ ) 6、建造高大的铁塔,关键要做到稳定不倒。(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6建高塔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6建高塔课件
优点:建筑材料成本低,易于制作。
学生作品展示
改进建议:可尝试使用不同材料来增强稳定性。 作品二:高耸的塔
特点:高度出众,外观独特。
学生作品展示
优点
设计新颖,空间利用充分。
改进建议
考虑增加稳固性,防止风力影响。
学习反馈
知识掌握情况
01
部分学生在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上表现出 色。
03
02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高塔建设的原理,如重心 、稳定性等。
安全问题
确保高塔建设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 都经过安全培训,熟悉安全操作规程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定期检查高塔结构,确保其稳定性和 安全性,防止因结构问题引发安全事 故。
在高塔建设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确保施工安全。
质量保证
选用优质材料,确保 高塔结构的强度和稳 定性。
在高塔建设过程中, 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质 量隐患。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 行施工,确保高塔的 建设质量。
环境保护
在高塔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 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持生态平衡

对施工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 理,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在高塔周围种植绿植,美化环境 ,减少水土流失。
05
课程总结
学生作品展示
作品一:稳固的塔 特点:结构简单,重心低,稳定性强。
输电塔
用于支持高压输电线路,传输电力能 源。
观光塔
作为观景台,供人们欣赏城市或风景 区的景色。
高塔的结构
钢架结构
由钢架和焊接的钢板组成 ,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 性。
混凝土结构
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具有 较大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
混合结构

教科版科学六上2.6《建高塔》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2.6《建高塔》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2.6《建高塔》教案一. 教材分析《建高塔》这一节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建筑物为背景,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于建筑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活动,去探究和发现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2.如何设计一个稳定且高度较高的塔。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去发现和探究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塔模型、建筑材料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建筑材料,如积木、纸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建筑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塔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问题:如何设计一个稳定且高度较高的塔?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开始设计并建造自己的塔。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如何使塔更稳定、如何增加塔的高度等。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塔,并分享建造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

其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设计。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建筑师,你会如何设计一个稳定且高度较高的塔?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建造塔的方法和技巧。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6建高塔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6建高塔课件

了解高塔在不同场景 中的应用和意义。
分析高塔的结构与稳 定性之间的关系。
学习建造高塔的方法
学习如何设计一个稳定的高塔 结构。
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 具进行建造。
学习如何进行测试和调整,确 保高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践建造高塔
01
02
03
04
分组进行高塔的建造实践。
根据所学知识,制定建造计划 ,进行材料准备和搭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了解重心、风载、地震等外部因 素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如 何通过结构设计来提高稳定性。
分析高塔在历史、文化、经济等 方面的意义,以及在当代社会中
的价值和作用。
04
小结与作业
小结
01
02
03
理解稳定性原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 理解稳定性原理,知道如 何利用物体的稳定性原理 来建造高塔。
掌握实验方法
学生应掌握实验方法,通 过实验来验证不同形状的 塔的稳定性。
培养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 培养实践能力,能够动手 制作出稳定的高塔。
作业
完成课堂实验报告
学生应完成课堂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设计并制作自己的高塔
学生可以设计并制作自己的高塔,应用所学知识来提高塔的稳定性 。
参加小组讨论
学生可以参加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与其他同学互相 学习。
在搭建过程中,注意安全事项 ,如佩戴安全帽、使用安全工
具等。
对所建高塔进行测试和评估, 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03
拓展延伸
了解不同类型的高塔
了解埃菲尔铁塔、上海东方明珠塔、 广州塔等不同类型高塔的特点和结构 。

【小学】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课件(1)

【小学】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课件(1)

【小学】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结构与稳定性》中的《建高塔》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第4748页,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不同结构的高塔,探究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学习如何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设计和制作高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高塔的结构特点,掌握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和制作高塔。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对建筑科学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和制作高塔。

教学重点:了解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掌握高塔的制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高塔模型、实验材料(如牙签、橡皮泥、纸张等)。

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剪刀、胶水、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高塔,引导学生关注高塔的结构特点,提出问题:“为什么高塔能够立得又高又稳?”2. 探究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10分钟)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和制作高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型高塔,教师巡回指导。

5. 学生展示与评价(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结构材料基础2. 三角形的稳定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高塔,要求结构稳定,高度适中。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高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和制作高塔。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课后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观察周围建筑物的结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优质课件

【小学】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优质课件

【小学】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章节中深入研究。

详细内容包括解不同结构对物体稳定性影响,探索如何通过增加底面积和降低重心来提高高塔稳定性,以及学习三角形稳定性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稳定性概念,解影响稳定性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三角形在稳定结构中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稳定性原理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理解。

难点:如何将稳定性原理运用到建高塔实际操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方形板、圆柱体、积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三角形、方形、圆形卡纸,剪刀,双面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高塔,让学生观察哪种形状高塔更稳定,引发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讲解稳定性原理,强调三角形在稳定结构中应用。

a. 展示三角形稳定性实验。

b. 解释三角形在建筑中应用。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稳定高塔。

4. 学生实践:利用教具和学具,小组合作搭建高塔。

5. 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搭建高塔,分享搭建经验和稳定性原理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稳定性原理增加底面积降低重心2. 三角形稳定性结构稳定受力均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具有稳定性高塔,要求使用至少三种不同形状。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说明高塔设计思路,包括稳定性原理应用和所选形状理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实践,但在搭建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稳定性原理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建筑结构,解稳定性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特别关注。

是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是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接着是教学过程互动与实践,以及作业设计针对性与深度。

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在教学内容上,我需要确保学生对稳定性原理理解与运用是清晰。

2024年26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精彩课件

2024年26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精彩课件

2024年26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26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结构与稳定性》中的第1课时《建高塔》。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不同结构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探索如何通过增加底面积和降低重心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学习塔的基本结构和建造原理;结合实际情境,设计并搭建一个高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塔的结构特点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掌握建高塔的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具有较高稳定性的高塔。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塔的结构特点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建高塔的基本原理。

难点:如何将所学原理应用于实际搭建过程中,提高高塔的稳定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示范用的高塔模型、塔的结构图、相关教学视频等。

2. 学具:A4纸、剪刀、胶水、直尺、三角板、牙签、塑料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高塔图片,引发学生对高塔结构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塔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塔的稳定性。

3. 示范讲解:展示示范用的高塔模型,讲解塔的基本结构和建造原理,强调增加底面积和降低重心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原理设计高塔图纸。

b. 学生利用学具,按照图纸搭建高塔。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改进设计。

a. 为什么要增加塔的底面积?b. 如何降低塔的重心?c.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塔的稳定性?六、板书设计1. 塔的结构特点2. 建高塔的基本原理增加底面积降低重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并搭建一个具有较高稳定性的高塔,拍照记录并附上设计说明。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高塔的设计和搭建,拍照提交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塔的结构特点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能否将所学原理应用于实际搭建过程中。

【小学】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课件

【小学】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课件

【小学】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建高塔》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塔的定义与功能、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不同材料的承重能力、设计并搭建高塔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塔的定义、功能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并学会运用这些因素提高塔的稳定性。

3. 通过实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搭建高塔的实践活动。

难点:如何运用稳定性因素提高塔的稳定性,创新设计高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塔的模型、各种搭建材料(如牙签、积木、塑料管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搭建材料、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类型的塔,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2. 知识讲解:(1)塔的定义与功能。

(2)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底面积、重心、材料等。

(3)不同材料的承重能力。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利用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搭建稳定的塔。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高塔,并画出设计图。

5. 实践活动:(1)根据设计图,每组用搭建材料搭建高塔。

(2)搭建完成后,进行稳定性测试,记录承重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塔的定义、功能2. 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因素3. 不同材料的承重能力4. 搭建高塔实践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高塔,并说明其稳定性原理。

2. 答案示例:设计一个三角形的塔,底面积较大,采用轻质材料,使重心降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搭建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部分学生对稳定性原理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塔,了解其设计原理,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小学六年级科学《建高塔》教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建高塔》教案

1、通过学习认识到高塔不容易倒的特点。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作操作能力。
3、实验操作,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特点,使得每一个孩子都有参与到课堂中。
4、能在课堂上建自己的“高塔”。
学习重点: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学习难点:实验课题‘建高塔’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埃菲尔铁塔’,让学生来形容这个铁塔,引导学生从结构上、还有最直观看到的样子上讲述。
1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倒
2塑料瓶怎样放不容易倒?
3塑料瓶怎样做,最不容易倒?
3、小组分享,师出示正确的答案。
4、问题: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倒,我们可以用些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联想刚才的实验进行解答。
三、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课堂的快乐,同时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精神。更可以让学生了解高塔不容易倒的原因在哪里。
得出结论:铁塔不容易倒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空气阻力小。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检测题。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学生实验操作也很顺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很快找到知识点,但是在本课堂教学当中,有些教学点是没有做到的,比如说比一比的第3点,时间也不允许,所以,在设计当中可以剪掉这个环节,所以,再以后的教学中,时间分配上更加合理些。
2、引出问题:①这些高大的铁塔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②是哪些特点使高塔不容易倒?请同学们把猜想写下来。
二、物体不容易倒的秘
1、 通过实验,为本课难点做铺垫。
1实验:“物体不容易到的秘密”
材料:3个大小不一的矿泉水瓶、沙子、水、
实验步骤:根据以下问题进行实验(把实验表格打印出来,学生做完实验并记录结果。)

2024年26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课件

2024年26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课件

2024年26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26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塔的基本结构原理、影响塔稳定的因素、不同材料的塔的搭建方法以及塔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塔的基本结构原理,掌握影响塔稳定的因素。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不同的材料搭建高塔。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塔的基本结构原理,影响塔稳定的因素,搭建高塔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搭建稳定的高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塔的模型。

2. 学具:A4纸、剪刀、胶水、彩笔、积木、牙签、棉花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地区的高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高塔是如何搭建的,为什么能够稳定地立在地面上。

2. 知识讲解:a. 介绍塔的基本结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塔的结构特点。

b. 分析影响塔稳定的因素,如重心、底部面积等。

c. 讲解不同材料的塔的搭建方法,如纸塔、积木塔等。

3.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塔为例,分析其结构原理,讲解如何搭建稳定的高塔。

4. 随堂练习:分组让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搭建高塔,比一比哪个小组搭建的塔最高、最稳定。

六、板书设计1. 塔的基本结构原理2. 影响塔稳定的因素a. 重心b. 底部面积c. 材料性质3. 搭建高塔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座具有创意的高塔,并说明其结构原理和优势。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手绘设计图,并附上文字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塔的基本结构原理和搭建方法,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搭建更高、更稳定的高塔,并思考如何优化塔的结构。

同时,了解我国著名的塔,学习其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六年级科学建高塔作文

六年级科学建高塔作文

六年级科学建高塔作文
哎呀呀,今天我们上科学课的时候,老师说要让我们建高塔,哈哈,这可太有意思啦!
一听到这个任务,同学们都兴奋起来,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该怎么建。

嘿呀,我心里也特别期待。

开始动手啦!我先找了一些材料,有纸筒啦、小木棒啦之类的。

哎呀,我一边建一边想,我一定要建一个超级高超级稳的塔。

建着建着,哎呀呀,不小心塔倒了,“哎呀!”我叫了一声,不过没关系,我重新再来。

嘿嘿,我可不会轻易放弃。

我又仔细地研究了一下,改变了一些方法,嘿呀,这次好像更稳了呢。

看着塔一点点变高,我心里可高兴啦,哈哈。

其他同学也都在努力地建着自己的塔,教室里一片热闹。

“哇,你建得好高呀!”“哎呀,我的又倒了。

”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终于,我的塔建好了,哎呀呀,虽然不是最高的,但我也很满意啦,嘿嘿。

这次建高塔的活动可真有趣呀,让我学到了好多知识,哈哈!我
以后还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呢!。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2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2
试分析。我们建的高塔抗风能力与框架 结构的高塔相比,谁强?为什么?
教科版《 建高塔 》精品 教学课 件2
教科版《 建高塔 》精品 教学课 件2
教科版《 建高塔 》精品 教学课 件2
不倒翁
教科版《 建高塔 》精品 教学课 件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科版《 建高塔 》精品 教学课 件2
大树
教科版《 建高塔 》精品 教学课 件2
教科版《 建高塔 》精品 教学课 件2 教科版《 建高塔 》精品 教学课 件2
教科版《 建高塔 》精品 教学课 件2
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力的作用呢? 观察铁塔,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教科版《 建高塔 》精品 教学课 件2
教科版《 建高塔 》精品 教学课 件2
台北101塔
教科版《 建高塔 》精品 教学课 件2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2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教科版《 建高塔 》精品 教学课 件2
思 考: 一、看一看材料、看看可 以用那些方法让塔变得更 稳固,怎样建让塔更高? 二、摆一摆——画一画——做一做——比一 比
教科版《 建高塔 》精品 教学课 件2
教科版《 建高塔 》精品 教学课 件2
动动手,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一、建一个“高塔”,比比哪个组做 的塔又高又稳定又漂亮。 二、实验限时15分钟。 三、实验注意安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为什么高塔不 容易倒的科学道理 。
因为:高塔的构造是上轻下重,上小下 大,空气阻力小,根基深,高塔就不容易倒。
教科版《 建高塔 》精品 教学课 件2
教科版《 建高塔 》精品 教学课 件2 教科版《 建高塔 》精品 教学课 件2
LOGO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2 1、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 不主宰 自己, 永远是 一个奴 隶。 2、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有希望 在的地 方,痛 苦也成 欢乐。 3、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 了质疑 和嘲笑 ,但那 又怎样 ,哪怕 遍体鳞 伤也要 活的漂 亮。 4、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 个生活 的舞者 。 5、 南 北 半 球 季节相 反。 6、 太 阳 直 射 哪个半 球,那 个半球 获得热 量就多 。 7、 一 年 中 正 午太阳 高度/影 子长 度的变 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建高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
●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关于塔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塔的神奇与生活中的具大作用。

提出问题: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
观察这些铁塔,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

1、猜想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铁塔高耸入云又不容易倾倒?把我们的猜想写下
来。

2、实验证明
利用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倾倒?
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倾倒?
怎样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倾倒?
3、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4、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1、利用老师要求准备的材料做一个塔,并尽量使它不容易倾倒。

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

2、分组操作
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
并测试叧组的塔最不容易倒。

如果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搞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有什么不同?
四、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

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们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证实?哪些需要修正补充?
板书设计:
塔不易倒的秘密
底部越大越不易倒
底部越重越不易倒
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