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课程设计背景介绍机械制造技术是现代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涉及到许多领域,其发展也一直贯穿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实验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制造技术。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机械加工实验,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1.加工技术实验学生将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加工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主要包括铣削、车削、磨削、钻削等基本加工方法的实验。

2.制图实验学生将通过实验学习制图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必要技能。

3.系统性实验学生将通过系统性的实验,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并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机械零件制造。

实验过程1.准备工作学生在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实验前,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指导书,并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在学生完成准备工作后,开始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需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机床和工具,进行机械加工和制图操作。

3.实验记录学生需要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同时,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并在报告中呈现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要求本次实验对学生的要求如下:1.学生应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机床和工具,进行机械加工和制图操作。

2.学生需要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如铣削、车削、磨削、钻削等。

3.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并呈现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分析。

4.学生应高度重视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

实验成果本次实验的成果以实验报告为主要体现形式。

学生需将实验过程及结果详细记录,呈现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

实验报告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且需达到一定标准,以保证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结语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需要学习者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尊敬的教授:经过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我在这里向您提交我个人的课程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同与指导。

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机械制造领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二、课程设计内容:1. 理论课程:包括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的使用方法;2. 实践课程:通过实践操作,教学生如何使用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进行机械零件的加工与制造;同时,教学生使用相关的软件,进行机械制造的仿真与建模。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与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与工艺流程;2. 实践课程: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教学评估:1. 理论课程:通过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 实践课程:通过实践操作及结果分析,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水平。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主要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参考书目:《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工艺技术》。

六、课程设计计划:1. 第一周:简要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与工艺流程;2. 第二周至第十周:依次介绍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包括零件加工、装配、检测等;3. 第十一周至第十三周:进行实践操作,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进行机械零件的加工与制造;4.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机械制造的仿真与建模。

七、预期效果: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与工艺流程,能够使用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具备使用相关软件进行仿真与建模的能力。

八、结语:以上是我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简要方案,我将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与完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素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学号06121519成绩课程设计说明书系别机电工程系专业工业工程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学号06121519姓名甘雨指导教师王丽任务名称设计时间2014年11月2014 年11月20 日目录一、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3(一)拨叉零件3 (二)拨叉的用途4 (三)拨叉的技术要求4 (四)审查拨叉的工艺性5 (五)确定拨叉的生产类型6 二、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6(一)选择毛坯种类6(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6 (三)绘制毛坯简图7 三、拟定拨叉工艺路线8(一)基准的选择81、精基准的选择82、粗基准的选择9(二)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9 (三)加工阶段的划分9 (四)工序顺序的安排91、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92、热处理工序103、辅助工序10 (五)确定工艺路线10四、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11(一)机床设备的选用11 (二)工艺装备的选用11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11(一)确定切削用量111、工序11-粗铣拨叉顶面112、工序12-钻、攻M22×1.5螺纹12 (二)时间定额的计算141、基本时间的计算142、辅助时间ft 的计算153、其他时间的计算154、单件时间定额djt 的计算15六、设计总结16一、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一)拨叉零件拨叉零件所用材料为:HT200灰铸铁;重量:1.45kg;年产量Q=65000台/年,m=2件/台,ρ=7.0×10-6kg/mm3。

拨叉零件图如下:(二)拨叉的用途该拨叉用在汽车变速箱的换挡机构中。

拨叉通过叉轴孔Φ25mm安装在变速叉轴上,并用螺钉经M22×1.5孔与变速叉轴连接,拨叉脚则夹在双联变速齿轮的槽中。

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拨叉脚拨动双联变速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换档位,从而改变汽车的行驶速度。

该拨叉在改换档位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拨叉的工作条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2)1. 零件的技术要求 (2)2. 确定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 (3)二、毛坯的选择 (4)1.选择毛坯 (4)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 (4)三、定位基准的选择 (6)1.精基准的选择 (6)2.粗基准的选择 (6)四、工艺路线的拟定 (7)1.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7)2.加工阶段的划分 (8)3.加工顺序的安排 (8)4.具体方案的确定 (9)五、工序内容的拟定 (10)1. 工序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0)2. 机床、刀具、夹具及量具的选择 (11)3. 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工序时间计算 (12)六、设计心得 (34)七、参考文献 (36)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1.零件的技术要求1.堵头结合件由喂入辊轴和堵头焊接在一起。

其中喂入辊轴:材料为45钢。

堵头:材料为Q235-A。

且焊缝不得有夹渣、气孔及裂纹等缺陷。

2.零件的技术要求表:2. 确定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根据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万件,因此该左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二、毛坯的选择1.选择毛坯由于该堵头结合件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其的强度和冲击韧度,堵头选用锻件,材料为Q235-A ,因其为大批大量生产,故采用模锻。

喂入辊轴由于尺寸落差不大选用棒料,材料为45钢。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喂入辊轴:根据轴类零件采用精轧圆棒料时毛坯直径选择可通过零件的长度和最大半径之比查的毛坯直径206L 8.24R 25==查表得毛坯直径为:φ55根据其长度和直径查得端面加工余量为2。

故其长度为206+2+2=210mm 堵头:1.公差等级:由于堵头结合件用一般模锻工艺能够达到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普通级。

2.重量:锻件重量的估算按下列程序进行:零件图基本尺寸-估计机械加工余量-绘制锻件图-估算锻件重量。

并按此重量查表确定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据粗略估计锻件质量: 11.6f Kg M = 3.形状复杂系数:锻件外廓包容体重量按公式:2N d h 4M πρ=g g 计算293186.51011047.851021.65Kg NMπ-=⨯⨯⨯⨯⨯=形状复杂系数: f 11.60.5421.6M S M N ===故形状复杂系数为S2(一般)级。

天津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天津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天津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班级组别小组成员指导教师10 月 10 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1 零件的作用 (1)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1.3 确定零件生产类型 (1)第二章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简图2.1选择毛坯 (2)2.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机加工余量 (2)2.3绘制拨叉毛坯简图 (3)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3.1定位基准的选择 (4)3.2拟定工艺路线 (4)3.3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 (6)3.3切削用量的确定 (7)第四章机床夹具设计4.1定位及加紧机构设计 (8)4.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11)4.3夹紧元件的强度校核 (13)4.4定位误差分析 (14)参考文献 (18)附录 (19)第一章零件分析1.1 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拨叉。

它位于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零件上方的φ20H7孔与操纵机构相连,并用螺钉经M5孔与变速叉轴连接。

拨叉脚则夹在双联变换齿轮的槽中。

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经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经过连接装置改换档位,实现变速。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材料为QT400,球墨铸铁是经过球化和孕育处理得到球状石墨,有效地提高了铸铁的机械性能,特别是提高了塑性和韧性,从而得到比碳钢还高的强度。

该拨叉零件叉轴孔Φ20H7 mm的轴线是拨叉脚两端面和螺纹孔M5的设计基准,拨叉头左端面是拨叉轴向方向上尺寸设计基准。

选用叉轴孔Φ20H7 mm的轴线和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

选用叉轴孔Φ20H7 mm的轴线和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定位加工拨叉脚两端面和螺纹孔M5,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

另外,由于拨叉件刚性较差,受力易发生弯曲变形,选用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夹紧力作用在插头的右端面上,能够避免在机械加工中产生夹紧变mm的尺寸要求,因此选择拨叉形,夹紧稳定可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计划书【用心整理精品资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计划书【用心整理精品资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计划书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的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训练,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基本知识。

通过给定设计题目,初步掌握分析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和设计刀具的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题目1.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

设计可转位机夹车刀刀具三、课程设计的内容(一)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二)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三)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

选择加工方案,制订工艺路线2.选择定位基准。

3.选择各工序所用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等)4.确定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和公差5。

确定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四)填写工艺文件1。

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一套)(五)专用机夹刀具设计设计专用可转位机夹车刀刀具,画出专用可转位机夹刀具装配图及刀杆零件图。

1.选用硬质合金刀片材料牌号2.选用硬质可转位合金刀片规格、标准和代号3。

选择可转位机夹车刀刀具几何角度4。

选择可转位机夹车刀断屑方法及断屑槽参数5.选择可转位机夹车刀刀片的夹紧机构6。

选择可转位机夹车刀杆体刀槽几何参数7。

确定可转位机夹车刀的型式和尺寸(六)编写设计说明书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一)通过本课程设计,应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锻炼:1.能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基本理论和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

提高结构设计能力.学生通过刀具设计的训练,以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目录一、零件分析(一)零件的作用(二)零件技术要求二、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一)初步拟定工艺路线1)确定加工方案2)划分加工阶段3)选择定位基准4)热处理工序安排5)加工工序安排(二)确定工序尺寸(三)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三、课程设计总结柴油机汽缸套零件加工工艺设计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课程设计零件是柴油机气缸套,是套筒类零件,其功用是支承、导向作用。

与缸盖、活塞共同构成气缸工作空间,筒形活塞柴油机的气缸套承受活塞侧推力,成为活塞往复运动的导程,将活塞组件及本身的热量传给冷却水,使之工作温度适当。

主要表面为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零件壁厚较薄,长度大于直径。

由于其功用、结构形状、尺寸、材料及热处理等的不同,其工艺差别很大。

(二)零件技术要求气缸套的L/D≈3,属短套筒类。

内孔G面是重要加工表面,需经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密加工等四个加工阶段才能完成。

外圆面φ129,φ132和法兰凸台端面均与内孔φ110有位置精度要求。

气缸套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热性能,还应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气缸套的结构特点:零件的主要表面为内孔与外圆;且两者的同轴度要求较高;零件壁厚较薄;加工中易变形;零件的长度一般大于直径。

主要加工方法是车削和钻削,工作中应有良好润滑和冷却。

缸套采用QT700-2作材料,技术要求正火处理,硬度225~305 HBS;内表面除菱形网纹外不允许有其他拉痕,内表面还应有适当的粗糙度,使其具有一定贮油能力和磨合性能。

内表面应有足够的圆度和圆柱度精度,安装支承面对内孔中心应有较高的位置精度。

①尺寸精度主要是指钻套零件的内、外径尺寸精度和长度尺寸精度。

钻套零件外径尺寸精度等级为IT6级;内孔精度等级为IT7级。

长度尺寸为一般公差等级。

②几何形状精度钻套零件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内孔的几何形状精度圆度,一般应限制在直径差范围内。

未注时一般几何形状不超过直径公差的1/3。

③相互位置精度钻套的相互位置精度主要是内外圆之间的同轴度φ0.05mm。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大纲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所学过的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和机床夹具的设计。

其目的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1、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零件图样、生产纲领和生产条件是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

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的加工工艺规程和完成某一道工序机床夹具设计,并撰写说明书。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

2)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

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1套。

3)设计夹具一套,绘制夹具装配图1张。

4)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应像在工厂接受实际设计任务一样,认真对待课程设计,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设计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和进度,认真地、有计划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2)课程设计是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因此学生应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刻苦钻研,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并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班级组别小组成员指导教师2014年 10 月 10 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第一章零件分析1.1 零件的作用 (1)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1.3 确定零件生产类型 (1)第二章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简图2.1选择毛坯 (2)2.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机加工余量 (2)2.3绘制拨叉毛坯简图 (3)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3.1定位基准的选择 (4)3.2拟定工艺路线 (4)3.3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 (6)3.3切削用量的确定 (7)第四章机床夹具设计4.1定位及加紧机构设计 (8)4.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11)4.3夹紧元件的强度校核 (13)4.4定位误差分析 (14)参考文献.................................................... .. (18)附录 .................................................... . (19)第一章零件分析1.1 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拨叉。

它位于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零件上方的φ20H7孔与操纵机构相连,并用螺钉经M5孔与变速叉轴连接。

拨叉脚则夹在双联变换齿轮的槽中。

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通过连接装置改换档位,实现变速。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材料为QT400,球墨铸铁是通过球化和孕育处理得到球状石墨,有效地提高了铸铁的机械性能,特别是提高了塑性和韧性,从而得到比碳钢还高的强度。

该拨叉零件叉轴孔Φ20H7 mm的轴线是拨叉脚两端面和螺纹孔M5的设计基准,拨叉头左端面是拨叉轴向方向上尺寸设计基准。

选用叉轴孔Φ20H7 mm的轴线和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

选用叉轴孔Φ20H7 mm的轴线和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定位加工拨叉脚两端面和螺纹孔M5,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

另外,由于拨叉件刚性较差,受力易发生弯曲变形,选用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夹紧力作用在插头的右端面上,可以避免在机械加工中产生夹紧变形,mm的尺寸要求,所以选择拨叉脚左端面作为粗基准。

夹紧稳定可靠。

由于有502.0采用Φ32 mm的外圆面定位加工内孔尅保证孔的壁厚均匀;采用拨叉脚左端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左端面,可以为后续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该拨叉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几个阶段。

在粗加工阶段,首先用车床将精基准(拨叉头左端面和叉轴孔)准备好,因为车床可以一次性将两个精基准都加工出来,从而提高了精度,也为使后续工序都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由于精度要求不高,故而粗铣,半精铣拨叉脚左右端面、拨叉脚内表面、螺纹孔端面,最后完成M5螺纹孔的加工,这也体现了工序集中的原则。

1.3 确定零件生产类型由零件图示的生产批量200件可知,该零件为单件小批量生产。

第二章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简图2.1选择毛坯该拨叉的尺寸不大,且生产类型为单间小批量,为提高生产效率和毛坯精度,宜采用手工砂型铸造。

毛坯的材料为QT400。

2.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机加工余量表2-2 小批量生产毛坯铸件公差等级由表可知,选择11级公差表2-3 小批量生产毛坯铸件公差等级 /mm表2-5 毛坯铸件典型机械加工余量等级由表可知,选择H级机加工余量表2-4 铸件F-H级机械加工余量 /mm由于拨叉零件最大尺寸H1+H2=72+20=92mm,故而选择机加工余量2mm。

由零件图上的基本尺寸,以及毛坯的制造方式,查表2-2 ,2-3,2-4,2-5可以确定该铸件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如下表2-6所示表2-6 /mm2.3绘制拨叉毛坯简图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3.1定位基准的选择3.11精基准的选择拨叉轴孔Φ20 mm的轴线是拨叉脚两端面和螺纹孔M5的设计基准,拨叉头左端面是拨叉轴向方向上尺寸设计基准。

选用叉轴孔Φ20mm的轴线和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定位加工拨叉脚两端面和螺纹孔M5,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

另外,由于拨叉件刚性较差,受力易发生弯曲变形,选用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夹紧力作用在插头的右端面上,可以避免在机械加工中产生夹紧变形,夹紧稳定可靠。

3.12粗基准的选择mm要求,故而使拨叉脚由于精基准拨叉头左端面与拨叉脚左端面有尺寸502.0左端面为粗基准加工加工精基准,为后续加工做好准备。

3.2拟定工艺路线3.21表面加工方法确由各个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查表得]1[3.22工序的分散与集中由于是单件小批量生产,故而工序应该尽量集中,所以可以采用机床配以不同工具、夹具,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运用工序集中原则使工件的装夹次数少,不断可缩短辅助时间,而且由于在一次装夹中加工了许多表面,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

故而在加工精基准时,采用车床一次性加工出,拨叉头左端面及拨叉孔。

再通过铣床和钻床加工其他表面。

3.23 工序顺序的安排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拨叉头左端面和拨叉轴孔Φ20H7 mm;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半精加工工序;遵循“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拨叉头左端和拨叉轴孔Φ20H7mm,再铣拨叉其他表面;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铣螺纹孔端面,再钻削M5螺纹孔;先加工拨叉头端面,再加工拨叉轴孔Φ20H7mm。

由此初拟拨叉机械加工工序安排,见下表3.24 确定工艺路线综合考虑上述工序顺序安排原则的基础上,拟定拨叉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如下表3.3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3.31工序10粗车,半精车左端面及钻、扩、铰Φ20孔(1)查表2-14]1[得半精车加工余量为Z2=0.6mm ,所以粗加工余量为Z1=2-0.6=1.4mm又由于拨叉脚端面余量为2mm ,所以其工序尺寸为L2=5-2=3mm L1=3+0.6=3.6mm(2)查表2-20]1[得基孔制7级孔的加工余量,由于空的尺寸为Φ20,所以Z1=18mm(钻) Z2=1.8mm (扩) Z3=0.2mm (铰)工序尺寸为D1=Φ1821.00+mm (IT12) D2=Φ19.884.00+mm (IT10) D3=Φ20021.00+mm (IT7)3.32工序70粗车,半精车拨叉脚内表面(1)查表2-11]1[得半精车外圆面加工余量为Z2=0.65mm ,所以粗加工余量Z1=2-0.65=1.35mm 故其工序尺寸为L1=21.3533.00+mm L2=222.00+mm3.33工序80钻孔,攻丝M5螺纹孔(1)查表2-29]1[得公司前钻孔直径为Φ4.2mm 工序尺寸为D1=Φ4.2mm D2=M5距离拨叉头左端面L1=14±0.1mm3.4切削用量的确定3.41工序10本工序分为5个工步,分别为粗车拨叉头左端面,半精车拨叉头左端面,钻拨叉孔,扩拨叉孔,铰拨叉孔。

参见表4-2]1[,5-1]1[,5-22]1[,5-25]1[可得 工步1粗车端面背吃刀量a 1p 取为Z1=1.4mm ;进给量f 1=0.4 mm/r 取 ν1=12m/min n s =d π1 ν1000 = 32121000⨯⨯π r/min =119.36 r/min (取标准n w =125r/min )所以实际1 ν=1000dn wπ=12.6 m/min工步2半精车端面背吃刀量a 2p 取为Z2=0.6mm ;进给量f 2=0.2 mm/r取 ν2=18m/min n s =d π2 ν1000 = 32181000⨯⨯π r/min =179.05 r/min (取标准n w =180r/min )所以实际2 ν=1000dn wπ=18.1 m/min工步3钻孔背吃刀量a 3p 取为Z 钻/2=9mm ;进给量f 3=0.17 mm/r 取 ν3=20m/minn s =d π3 = 18⨯π r/min =353.7 r/min (取标准n w =350r/min )所以实际3 ν=1000dn wπ=19.8 m/min工步4扩孔背吃刀量a 4p 取为Z 扩/2=0.9mm ;进给量f 4=1 mm/r取 ν4=20.5 m/min n s =d π ν10004 = 8.195.201000⨯⨯π r/min =329.5 r/min (取标准n w =350r/min )所以实际4 ν=1000dn wπ=21.7 m/min工步5铰孔背吃刀量a 5p 取为Z 铰/2=0.1mm ;进给量f 5=0.15 mm/r 取 ν5=8 m/min n s =d π ν10005 = 2081000⨯⨯π r/min =127.3 r/min (取标准n w =125r/min )所以实际5 ν=1000dn wπ=7.85 m/min3.42工序70本工序分为2个工步,分别为粗车拨叉脚内表面,半精车拨叉脚内表面。

参见表4-2]1[,5-1]1[可得 工步1粗车拨叉脚内表面背吃刀量a 1p 取为Z1=1.35mm ;进给量f 1=0.4 mm/r取 ν1=12m/minn s =d π1 = 7.42⨯π r/min =89.45 r/min (取标准n w =90r/min )所以实际1 ν=1000dn wπ=12.1 m/min工步2半精车拨叉脚内表面背吃刀量a 2p 取为Z2=0.65mm ;进给量f2=0.2 mm/r取 ν2=24m/min n s =d π2 ν1000 = 44241000⨯⨯π r/min =173.6 r/min (取标准n w =180r/min )所以实际2 ν=1000dn wπ=24.8 m/min3.42工序70本工序分为2个工步,分别为钻螺纹孔,丝锥攻内螺纹 参见表4-9]1[,5-22]1[可得 工步1钻孔背吃刀量a 1p 取为Z 1/2=2.1mm ;进给量f 1=0.12 mm/r 取 ν1=16m/min n s =d π1 ν1000 = 2.4161000⨯⨯π r/min =1212.6 r/min (取标准n w =1360r/min )所以实际1 ν=1000dn wπ=17.94 m/min工步2丝锥攻内螺纹背吃刀量a 2p 取为Z2=0.4mm ;进给量f 2=0.8 mm/r取 ν2=6.8m/min n s =d π2 ν1000 = 58.61000⨯⨯π r/min =432.9 r/min (取标准n w =392r/min )所以实际2 ν=1000dn w=6.16 m/min第四章 机床夹具设计4.1定位机构设计4.11夹具要求本组任务为设计一个加工拨叉口圆弧内表面的机床夹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