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公开课-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柳永《雨霖铃》优秀课件

柳永《雨霖铃》优秀课件

②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
——“酒醒”之后 “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李清照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乡。” 哀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 愁。” 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诵读要求:
1 、读准字音。 2、准确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注 意语速和语调。 3、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情。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 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 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 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别林斯基 (俄国)
思考:
1、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词?你是如何知道 的? 2、说说作者是通过那些意象来传情的?选 取这些意象有何作用? 3、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说说作者是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
B、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伤感、无可奈何。
名句赏析
2、“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词用了什么艺术手 法,试作分析。 ――用了“虚景实写” 的艺术手法。这两句是 词人的内心独白。“念” 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 的景物,是虚写。由实 哀景写哀 转虚的巧妙过渡。

柳永《雨霖铃》PPT课件

柳永《雨霖铃》PPT课件
这首词的上半片主要是写临别时的情景,下半片主要 是写别后的情景.。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 清晰,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 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 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离情 别绪。
整首词情景兼容,往复铺叙,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 含蓄深永,十分感人。“杨柳岸,晓风残月”为千古 名句。
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⑾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⑿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⒀风情:情意。情,一作“流”。
5
原文释义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 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 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 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 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 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 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 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 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酌低唱”中 寻找寄托。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 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 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并且创造了大 量的慢词。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 语言通俗,音律诙谐,在词史上有较大 影响。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 《望海潮》等颇有盛名,但作品中时有 颓废思想和庸俗情绪。
字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
词 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解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释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⑦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柳永《雨霖铃》课件ppt

柳永《雨霖铃》课件ppt

本课小结
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 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 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 相生,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抑郁不 满的心情。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 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 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 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 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上片:写离别前和离别时的情景 下片:写离别后的想象 本词抒发了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
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抒发了什么情感?
上片:长亭分别时的情景
寒蝉 长亭 骤雨 烟波 暮霭 楚天 无绪 凝噎 无语
对长亭晚
凄清
深沉的别绪
(离别难)
心态 矛盾
——不忍离别,唤起“留恋处”
骤雨初歇 ——必得离别,逼出“兰舟催发”
——“酒醒”之后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柳” “晓风” “残月”这些意 象是,在古人心目标中,都具有离 别或相思的意味,而这些景出现在 特定的时间(酒醒之后),承接上 片念去去,写想象酒醒之后所见, 虚构离别后相思之苦,用以描绘凄 清孤寂的秋景,抒发诗人分别后的 孤独、无助、迷茫的精神状态。
柳 永
雨 霖 铃
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 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 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 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 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 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 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 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 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天气情况,勾勒了离 别的典型环境,为全诗奠定了“凄切”的感情基调,表 现了离别时诗人的苦痛。

《雨霖铃》ppt课件(15页)

《雨霖铃》ppt课件(15页)
在都城门外设宴饯别,却因将要分别没有了情绪;多想再留 恋一会,船夫却催着出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泪眼互相凝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低落,楚地的天 空辽阔无边。
鉴赏课文 下阕 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悲伤。离别之时假设能有个好 天气,或许能略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 如何承受得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或许我的小船停泊在岸
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等同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开封〕 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 的痛苦心情。通过这种描写,十分真 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离别给予青年 男女的爱情以多么繁重的打击。这首 词正是爱恋歌妓和悲叹羁旅的思想感 情交织着的作品,是柳永的代表作品 之一,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 曲〞之一。
注释:
7、暮霭:(ǎi)黄昏的云气。 8、沉沉:深沉。 9、楚天:楚地的天空〔战国时楚国很大,包括 湖 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这里泛指南 方天空。 10、经年:一年。 11、便纵有千种风情:就算是有多少风情。风情, 深情密意。
听音频材料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怎样理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是设 想作者与爱人分手次日酒醒的景况。词句勾画出 拂晓江岸的秋景,把词人激烈的思想感情融化在 景物描写中。“杨柳〞、“晓风〞、“残月〞这 些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想思的味, 用以描述凄清孤寂的秋景,和词人此时此刻的境 况、心情,都非常恰当。景物的凄清、寂寥,正 好烘托出人物形只影单的孤零心境。因此,这两 句的写景,景中含情,情景相辅相成,发人深省, 妙不可言,历来被广为传诵。

《雨霖铃》超级精品ppt课件

《雨霖铃》超级精品ppt课件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环境悲凉 — 寒蝉 长亭 骤雨

难分难舍 —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
惆怅伤感 —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融情入景 )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愁意浓浓 — 伤离别 清秋冷落
酒醒伤情 —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惨不成欢 —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以情带景 )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意境与意象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环境悲凉—寒蝉 长亭 骤雨 难分难舍—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 惆怅伤感—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融情入景 虚实相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共同感受
“自古”说明 了什么?为什么清
普遍情感 秋节更让人难以承
受离别之苦?
触景生情
黯然销魂者,惟 别而已矣。
——《别赋》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万里悲秋常作客 秋风秋雨愁煞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___李白《菩萨蛮 忆秦娥》
象 征
愁离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 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 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 人的愁思。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景 上阕


寒蝉 长亭 骤雨 — 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 — 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 惆怅作感

(融情入景 虚实相生)
下阕

夹岸杨柳 晓风残月 — 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 惨不成欢 (以情带景 情景交融)

雨霖铃(优秀课件)

雨霖铃(优秀课件)
长亭 骤雨
情感 凄切、落寞
别离之愁 悲凉、清冷
景——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看似简单写景,好像只在对着长 亭的当儿,听到寒蝉在叫,看到骤雨 刚停,但其实,不仅声音、形象中有 异样的情味,连呆对着的长亭也不是 单纯的建筑物。时当秋季,景已萧瑟, 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 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 闻,无处不凄凉! 看来这是一个很好 开头,起句便给全诗酿造了一种足以 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全诗定了凄 切的感情基调。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用:
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 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
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片的离别情 景,又是为下片写别后情景作铺 垫。
名句赏析: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一句给我们点出了别离的季节(萧瑟 凄冷的秋天)、地点(汴京城外的长亭)、 具体环境与时间(雨后阴冷的黄昏),
这几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场面与典型心理: 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 发,这样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矛盾何其尖锐。
词的上片描写了词人柳永与自己的恋人 分别时的情景, 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打 动人心的细节来, 并说说这个细节妙在何 处?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风情: 古,男女相爱之情;今,①情怀、情 趣,②风土人情。
句意: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诉说呢?
整体感知
❖ 思考:词的上片和下片 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 上阕主要是写临别时 难分难舍的情景。
• 下阕主要是写别后的 孤寂凄清的情景。
整体感知
思考:全词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

《雨霖铃》优秀 ppt课件

《雨霖铃》优秀 ppt课件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 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 动人的别离情景。
1作者是如何描写离别的悲伤的?
• 时间: • 地点: • 季节: • 天气: • 环境: • 人物:
离别时的情景: 将所去之地: 别后的情形: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内容
•上阕主要是写 的情景。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虚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夜雨寄北》李商隐 实写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虚写
5大家能不能选取《雨霖铃》中的意象, 把这首词改写成诗呢?试试看吧!
“词改诗”
长亭别 寒蝉凄切骤雨歇,执手相望语凝噎。 杨柳晓风残月夜,那堪冷落清秋节。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 柳词”,他精通音律,能自制新曲,变旧声为新声,在唐 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
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 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 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 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 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 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虚实结合举例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实 日照香炉生紫烟,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明)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 俊句。”
• 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 价呢?

高中语文《雨霖铃》PPT课件33张

高中语文《雨霖铃》PPT课件33张
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 时作。宋仁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在 一次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柳 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此际宸游,凤辇 何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感 到不快,以此对他冷淡。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 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 羁旅行役之情,沦落飘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 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相别。宦途失意的压 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 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寒蝉 时令 “孟秋之月,寒蝉鸣。” 长亭 送别之地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骤雨初歇 离别的天气
典型意象,营造凄凉的氛围
品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注释: [寒蝉]秋天的蝉,叫声微弱,然人倍感凄凉。 [长亭]古人送别之地
何时?何地?何音?
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停,秋蝉微弱地悲鸣,我们 正在长亭边。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 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 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 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来, 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 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 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 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 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 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 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 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雨霖铃》优秀课件(上课)

《雨霖铃》优秀课件(上课)

《雨霖铃》优秀课件(上课)
汇报人:
2024-01-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知识拓展:古代离别诗词鉴赏互动环节:课堂活动与讨论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02
杨柳、晓风、残月等景物象征思念之情
这些景物在传统文化中常用来象征思念和离别,诗人运用它们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1
2
3
读者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将自己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场景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产生共鸣。
03
整体理解
总结全词的主题和情感基调,引导学生体会词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和人生哲理。
寓情于景Biblioteka 01分析词人如何通过细腻入微的自然景物描写,将离情别绪融入其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02
对比反衬
讲解词中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如“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对比,突出离别的凄楚和无奈。
03
理解诗人的情感经历和时代背景
读者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
结合自身经历产生情感共鸣
知识拓展:古代离别诗词鉴赏
两首诗都以离别为主题,但《雨霖铃》表达了恋人间的缠绵悱恻,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展现了友情和壮志。
两者都以长亭为背景,描绘离别的场景。《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与《长亭送别》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有异曲同工之妙。

《雨霖铃》优秀课件(上课)

《雨霖铃》优秀课件(上课)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 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 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雨霖铃》的创作背景
《雨霖铃》是柳永从汴京(今河南开 封)南下,与情人话别之作,作于明 道元年(1032)屯田员外郎离任时 。
象征
这些意象在诗词中具有象征意义,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杨柳”象征离 别,“晓风”象征清晨的凉意,“残月”则象征着离别的凄凉和孤寂。
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
情感表达
在《雨霖铃》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出离别的痛苦 、不舍和无尽的思念。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 绘出离别时的不舍和痛苦。
教学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方 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给 学生和教师。
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调 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和效果。
05
雨霖铃的课堂互动
课堂提问和回答
有效沟通
在《雨霖铃》的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雨霖铃》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 在其用词的精妙上。该词用词简 练,却能够生动地描绘出离别的 场景和人物的情感。
同时,该词的语言还具有音乐性 ,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 享受。
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详细描述
《雨霖铃》的主题为离别之情, 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人物的情 感,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感 慨。
该词的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 绘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充 满情感和诗意的离别世界。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词中所表达 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 化的热爱。

柳永《雨霖铃》ppt课件(53页)

柳永《雨霖铃》ppt课件(53页)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时值深秋,暮色苍茫,你送我到长亭,骤雨刚刚 停歇,寒蝉发出凄凄悲鸣。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在都城门外设宴饯别,却因将要分别没有了情绪 ;多想再留恋一会,船夫却催着出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泪眼相互凝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 说不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 抒发豪情壮志。
词3
返回词目录
返回总目录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 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府,乐章,琴趣, 诗余等。
词4
返回词目录
返回总目录
词的格律,即词律,其基本特征是: 1、字数一定。每一词调都规定一定字数。 2、讲究平仄。 3、句式参差不齐。
句子中有哪些事物?组成怎样的景象?

杨柳
晓风
残月
课文分析10
返回总目录
杨柳、晓风、残月组成怎样的景象?
晓风:早晨的风,深秋的早晨, 清冷的风,身冷心更冷。
残月:圆月是团圆的象征,残月喻示着离别。
将“柳、风、月”这些古人经常用来表达离情 的象征物恰到好处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相思 的画面,表达出自己悲伤的心境,此句成了柳永 婉约词风的经典名句。
课文分析7
返回总目录
除了环境描写、白描、心理描写,还有哪些描写?
侧面描写(留恋处兰舟催发)
不忍离别
不得不别
课文分析8
概括上阕内容? 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返回总目录
课文分析9
返回总目录
下阕中哪句话也运用了白描手法?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也许我的小船 停泊在岸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 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骤雨歇
勾勒环境 渲染气氛
别后
烟波暮霭 晓风残月
2.情语
离别时 都门帐饮 执手相看
别后去向 别后情景
情事
情态
词的意境 缠绵凄恻 凄凉凄清
清秋伤别 离别后 良辰好景
点旨 别后生活
虚实结合
古人评论虚实,有云:有者为 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 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 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 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 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 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 虚… …
问题:词中哪句 话集中表现了作 者和恋人离别的 心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书博山道中壁》) 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 《登高》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触景生情)
六、词作梳理
赏析上阕
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的环境(记笔记) 1)首先交代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 “寒蝉凄切”,点明节令;“对长亭晚”,点明
哪能承当、忍受
翻译: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 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 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 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 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 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 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 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 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关于离愁: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九歌·少司命》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
雨 柳霖 永铃
学习目标
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 格。
体会诗歌的感情,并把握其意境。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 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 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 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 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 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 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 同谁去诉说呢?
五、整体感知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感慨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惜别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孤独时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思念时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哀伤时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 2)作用:以寒蝉、长亭、骤雨这一系列形象烘托
出一种凄凉沉郁的气氛,为抒发离情别绪服务。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过渡(过片)这两句是由眼前情景过渡到 以后情景的写法,融情于景、即景抒情。 一个“念”字引出对别后情景的设想:行 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 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南望, 令人不胜伤感。
二、了解背景,学会“知人论世”。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
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 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 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 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当时,词人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 离开京城到外地去。这首词就是抒写他和一位红 颜知己(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
◎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离别依恋痛苦的心情,缠绵悱恻, 淋漓尽致。
◎把“执手”换成“牵手”或“握手”好吗?为什么? ◎不好,首先“握”是仄音,“执”是 平音,不能换,否则不合格律;而古时 “牵”一般多用于对物件或动物,“执” 多用于对人,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词的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实写) 词的下片写离别后的设想。(虚写) 抒发了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
课堂小结
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
忆柳永 忍把浮名换浅唱,只为儿女道情长。 烟花巷陌君常在,倚翠偎红平生畅。 奉旨填词无冕王,井水歌罢美名扬。 多情最是雨霖铃,至今怀念柳七郎。
三、解 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 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 翻制而成。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 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 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四 、 文 章 通 解
凄切:凄凉而悲哀
骤雨
初歇:急雨刚刚停歇
烟波;水
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 暮霭:傍
晚的云气
那堪:哪堪。
学习该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铺 叙、白描的手法
一、朗诵
雨霖铃 柳永 寒蝉chán/凄切,对/长亭晚。骤zhòu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yē。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ǎi/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ná堪,冷落/清秋节。今宵xiāo/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chén 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 “酒”无味,“柳”留人,“晓风”秀丽, “残月”凄迷。作者借景抒情,用这些意象集 中渲染了自己借酒浇愁、苦闷难捱的愁苦心情。 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
3、名句赏析——景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想象画面:一舟临岸,词人 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 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酒醒
愁来
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
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此时, 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景象依然鲜明在 心,而如今却是形影相吊,前路“千里烟 波”不知所终,只能离爱人越行越远,可 想而知词人的心情。
酒醒
愁来
八、总结写作特点: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1.景语
寒蝉、长亭晚 离别前
提问:词的下片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 有着怎样的特点?蕴涵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下片:想象离别后的设想。(虚写) 景语---杨柳岸 晓风 残月(冷清孤寂) 情语---良辰好景虚设(郁闷 ) 千种风情无人说 (愁思难
断)
七、合作探究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一个“竟”字,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