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教语文获来宾市教科所一等奖
第9课《美丽的颜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9课《美丽的颜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美丽的颜色》它是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
部编教材以核心主题来组建单元,本单元以回忆性散文和传记为主,单元导读中要求培养学生阅读传记的能力。
本篇文章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内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本篇文章在本单元中是要把握传记的特点,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因此,《美丽的颜色》主要的学习目的不仅仅在于这一文章中所体现出的传记的特点及其写法,更在于感受人类历史上对科学的热爱及执著追求。
本文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段,集中描写居里夫人工作的棚屋(工作环境、条件设备)第二部分:7-19 段,记述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的科研工作(漫长而又枯燥)第三部分:20-26段,描写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场景。
课标分析本篇课文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
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敬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
这些课文,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也是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
感情充沛,内涵深刻,艺术表达上各有特点。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传记的特点,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传记要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特点。
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尝试在写作中借鉴运用,提高审美能力。
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在科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广受世人爱戴。
其女艾芙居里所著的《居里夫人传》, 无疑是我们了解这位伟大人物的最佳途径。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1、欣赏文质兼美的传记作品,初步了解人物传记“真实性"的特点。
2、能勾画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多角度体味本文语言的情味,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
3、通过圈画、研读关键词句,归纳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品格,理解作者的情感。
4、研读课文,感受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忘我奉献的人格魅力,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升精神境界。
《白鹅》教学实录(全国一等奖)
《白鹅》教学实录(全国一等奖)《白鹅》教学实录全国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名课前交流师和几个学生小声交流:来啦,昨天睡得好吗?看到你在这。
好像很紧张,紧张吗?看到我不要紧张。
师: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打个招呼。
生打招呼。
师:没声音呀,愿意跟我打招呼吗?生:愿意。
师:大点声啊,伸出你们的小手。
生大声。
师:没听到啊。
生更大声。
师: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小猫!师:小猫要是听到肯定很高兴。
生:我喜欢小鸡。
生:我喜欢乌龟。
生:鲤鱼。
生:白鹅。
师:哦。
生:我喜欢小狗。
师:为什么?生:因为它很可爱。
师:哦,你家有只聪明的小狗儿。
生:我喜欢乌龟。
师:为什么?生:它很可爱。
师:它也能成为你兄弟。
生:我喜欢小白兔。
师:为什么?生:因为它很可爱。
师:哦,可爱的小白兔。
看来啊,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
我家养了一只小狗,这次我到武汉来呀,它好像看出我要出远让,咬住我的裤腿不松口,我说你这讨厌的小东西快走开,过几天我就回来了,同学们我讨厌我家小狗吗?生全说不讨厌。
师:哦,明白了,你们真会听,听出我的言外之意,听出了我的话外之音。
读书也应该这样,可以上课了吗?生:可以!上课!师:同学们,请坐。
丰子恺先生就养过一只白鹅,他把它画了下来,就是他们家的鹅(课件)同学们注意这个鹅字,我在上鸟在下,好像人骑在鸟身上对鸟很不尊重,人和鸟儿是平等的,已经被废除了,规范写法是法是这样的,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
(板书:鹅)师:丰子恺不仅把它画下来,还专门为他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题目就是白鹅。
板书。
一起读。
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打开书,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这些生字还认识吗?自己读一读。
生自读生字,师指导读音。
出示。
窥伺、大模大样、供养不周。
指名学生读词相机指导字音。
师:差不多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指名读(特别指导供养不周,供的读音)净角脾气。
师:谁来读?指名读。
师:真好,都读对了,知道净角是什么吗?生:净角是京剧里一个角色。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4蜜蜂》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同步作业+答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4蜜蜂》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同步作业+答案】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课后“概、括”等8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蜜、蜂”等12个生字,指导“蜜、蜂、辨”的写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梳理课文脉络。
”3、激发学生了解、观察、探索大自然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行为和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梳理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音频材料,请学生猜动物——蜜蜂。
2、出示课题,随即生字指导教学“蜜、蜂”:(1)指导书写要点。
(2)多媒体播放示范生字书写。
(3)形近字区别学习。
二、作者背景介绍1、借助资料袋,作者法布尔背景介绍。
2、相关书籍介绍。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字词句:1、出示学习导航:(1)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句子。
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解决课后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3)出示文章内容整体感知①教师范读课文内容。
②学生边听边给文章标上自然段。
③学生自由读文。
2、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带拼音,是带领学生认读生字。
概阻括误逆陌超蜜蜂辨跨检查确途①学生自由认读生字,提醒学生掌握不好的生字多读几遍。
②生字巩固:学生去拼音认读。
(2)出示需书写的生字,指导书写。
①出示“阻、陌、跨、括、辨”。
②多媒体示范生字书写。
③出示形近字区别记忆。
④出示生字,请学生正确规范书写。
(3)多音字①出示多音字“几、尽、闷”。
②掌握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③出示多音字所在的长句子,指导朗读。
四、回归课文,再读品悟。
1、出示学习导航:(1)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本文写了法布尔通过实验,证实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2)课文围绕实验具体写了那几部分?尝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大意。
2、依次出示课文三个部分,总结梳理每一部分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实验目的(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实验过程(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第三部分:实验结论(第八自然段)五、阅读推荐:法布尔的《昆虫记》。
第11课《短文两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两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背诵全文。
2. 学习文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全文。
(2)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2. 难点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景色。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了这些美景,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答谢中书书》,一起领略古人笔下的山水之美。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1. 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
他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后隐居句曲山,时人谓“山中宰相"。
著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
2. 文体知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3.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陶弘景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一文正是如此。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1)字音晓雾将歇(xiē) 猿鸟乱啼(yuán)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lín)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2)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部编版千人糕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字卡,小黑板主要板书计划:10 千人糕米粉米稻子农民布农民、工人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作业设计安排:课内:抄写字词、扩词、填空、照样子写词语。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10 千人糕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1、范读课文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人糕?2、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1)试读第一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吗指名认读,注意:"重"是后鼻音,"吗"是轻声。
B 出示句子: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 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试读第二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碾、磨指名认读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试读第三自然段。
A 抽读生字卡片:接、需、厂、纺、纱、制、加、锅。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厂、纱、制。
B 出示句子: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 指名试读课文。
(4)试读第四自然段。
A 提醒读准边音"劳"。
B 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4、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读后讨论。
第2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散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理解并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如“信服"熬过”“嫩芽"分歧”“粼粼"各得其所”等。
(3)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2)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学会关爱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感受亲情的温暖。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亲情的珍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展示甲骨文的“孝"字和“老”字)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两个字,“孝"字和“老”字在甲骨文里是这样写的,从字形上我们可以看出,“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关爱和尊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散步》,就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和孝道的故事。
(二)走近作者(介绍莫怀戚的生平)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作协副主席。
他1951年出生于重庆,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他的代表作品有《大律师现实录》和《经典关系》等。
(三)字词积累1.教师出示字词,学生朗读并理解词义。
信服(xìn fú):相信并佩服。
熬过(áo guō): 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19棉花姑娘》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19棉花姑娘》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19棉花姑娘》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上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棉花姑娘》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了许多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对此“心有余力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奶的病。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根据课文的特点,结合一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利用电子书包教学平台,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采取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以读为本,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本文教学需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好请求的语气。
利用平台,让孩子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开拓视野,重体验,轻说教,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常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读“棉”、“娘”等13个生字,识记“棉”、“娘”、“治”、“燕”、“别”、“干”、“瓢”7个生字。
2.会写“病”、“医”两个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4.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示范演示学习,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
2.利用优课平台资源,掌握字词识记方法以及写法。
3.借助搜索引擎,了解更多对人类有益的鸟类和益虫,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朗读中感悟棉花姑娘盼望医生医治的感情,懂得礼貌待人。
2.通过优课平台资源,了解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激发学生保护益虫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语气。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起点能力】一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各种客观事物,能说出事物名称和特定景象,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想象与意愿,对学习独体字的识字经验,并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但是较为零碎不规范。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9课《美丽的颜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居里夫妇从事科学研究的艰辛,领略他们的科学精神,分析人物形象。
2、品味作品的语言,感受作者在传记中的感情投入。
理解“美丽的颜色"的深刻内涵;学习居里夫妇热衷科学事业,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1、自读课文,了解本文“叙述与引用结合”的独特写法,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
2、学习居里夫妇高贵品格,从中得到有益启示,磨炼意志,热爱科学。
教学难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
教学方法:复述法自主探究法圈点勾画法课时安排:2课时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艾芙·居里(1904-2007),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1904年出生在巴黎。
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的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给予她巨大的影响。
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潜心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
背景介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1867-1934),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化学家。
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3、居里夫人《我的信念》“我的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
我坚信我们是对的。
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
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他们受了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11 牛郎织女(二) 一等奖创新教案
11 牛郎织女(二) 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 牛郎织女(二)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俭、皇”等9个生字,理解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4.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述故事,揭示课题1.指名复述《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
2.导入:“佳期如梦”,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到底出现了什么变故呢结果又如何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故事,一起去看一看牛郎和织女的生活。
(板书课题)二、故事世界第一站:感知脉络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本文主要讲了牛郎织女什么事。
2.教师小结:本文主要讲了牛郎织女婚后过上了美满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了他们的家庭,使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每年只能相会一次。
赞美了牛郎、织女真挚的感情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三、故事世界第二站:感知内容(一)探究牛郎与织女的幸福生活。
探究:牛郎和织女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呢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来(1)学生组内讨论。
(2)教师板书:男耕女织日子美满(二)学习老牛诀别,忍痛剥皮。
讨论: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1)衰老的牛又说话了,它说了什么(指导朗读老牛说的话。
)(2)老牛说话时的神态是怎样的老牛死后,牛郎是怎么做的(三)走进王母震怒、织女被抓。
【出示“自己学、互相学”内容】自己学:自读第3~5自然段,画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动作的句子。
互相学: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后有什么反应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1.学生:读课文,画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动作的句子。
2.交流:预设:非常生气,发誓追回。
落花生 第二课时 课件+一等奖创新教案
落花生第二课时课件+一等奖创新教案落花生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课执教:XXX小学微咖品课第二课时问题梳理一、花生的特点是什么?(4)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最可贵父亲的道理?指什么?问题梳理一、花生的特点是什么?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的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4)父亲认为花生哪一样“最可贵”?说说你对这段话的感悟问题梳理一、花生的特点是什么?(4)父亲认为花生哪一样“最可贵”?桃子等落花生鲜红嫩绿矮矮的高高的挂在枝上埋在地里不知有无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为什么这“最可贵”?问题梳理二、父亲的道理是什么?(1)父亲是如何再议花生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父亲接下去说:但是很有用虽然不好看问题梳理二、父亲的道理是什么?(2)父亲真的只是在议花生吗?议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议做人问题梳理二、父亲的道理是什么?(3)父亲要孩子们学习花生,究竟要如何去做呢?问题梳理二、父亲的道理是什么?(4)父亲为什么想到要借花生给孩子们讲做人的道理?即使不好看,也要很有用。
已然很有用,依然不好看。
君子务实大人不华问题梳理二、父亲的道理是什么?(5)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体面:本文指外表华美,对他人没什么贡献。
你知道哪些普通人也做到了这八个字?朴实无华默默奉献问题梳理二、父亲的道理是什么?(6)我是怎么去做的?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以落花生为笔名,写了许多富有哲理的文章。
为抗战四处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
语文园地要求:以《路灯》为题。
体会写法,仿说句子。
语文园地《路灯》例句欣赏。
体会写法,仿说句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路灯随处可见。
高架桥上、街心公园里、小区道路旁。
它不像闹市中各式各样的招牌灯总是在闪烁。
6.蒲柳人家(节选)【一等奖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6.蒲柳人家(节选)【一等奖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6蒲柳人家(节选)【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重点字词。
2.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重点)3.分析文中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重点)4.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巧妙。
(难点)5.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时,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
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预习展示1.走近作者。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州区(今北京市通州区)人。
他作为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誉。
2.自读课文,积累字词。
擀.(gǎn) 剜.(wān) 腌臜..(ā zā)捯.气(dáo) 唿.(hū)哨咯.(kā)吧呱.(gū)呱坠地荣膺.(yīng)隐匿.(nì) 如坐针毡.(zhān)影影绰.绰(chuò)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
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3.感知内容,自拟标题。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相关情节,自拟标题。
参考答案:第一节:(1)何满子被拴葡萄架;(2)一丈青迷信绣肚兜;(3)一丈青大闹运河滩;(4)一丈青妙手救病人;(5)一丈青百般疼孙子。
第二节:(1)大学问威震古北口;(2)大学问仗义古热肠;(3)大学问请师教孙子;(4)大学问怒拴何满子。
三、合作探究(一)分析人物形象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有什么形象特点?明确:何满子:机灵顽皮,聪明伶俐,纯真稚气,疼爱爷爷一丈青大娘:爱憎分明,泼辣大胆,溺爱孙子,勤劳善良何大学问:仗义疏财,慷慨豁达,侠肝义胆,好说大话,喜戴高帽子,重视知识,向往美好生活,有民族气节2.在这几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请用“我喜欢________(填人物),因为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1《喜看稻菽千重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喜看稻菽千重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题4.《喜看稻菽千重浪》课型新授课学情分析首先本课是一篇夹叙夹议的人物通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体裁,还不太了解,这就要求学生充分预习,教师带领学生仔细研读充分讲解,认真分析本课写作特色,同时,应避免新闻类文章的枯燥,让学生体会小标题的层次感,细节描写和典型事例的魅力,以及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增加文章说服力的特点。
教材分析《喜看稻菽千重浪》是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不崇拜权威、大胆创新的精神。
设计理念教师应先介绍相关文体知识,再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并能迁移训练。
教学目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悟选材特点、细节描写的魅力及结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袁隆平的高贵品质中表现出的情感美和本文的结构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教学重点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教学难点体悟选材特点、细节描写的魅力及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PPT、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这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之一袁隆平的颁奖词。
袁隆平为什么能够获此殊荣呢?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袁隆平的人物通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袁隆平这个人物的。
二、对比阅读,明体知的阅读一则消息,通过对比说说通讯的特点消息和通讯篇幅:消息短,通讯长;报道对象:消息针对事件,通讯塑造人物。
1《喜看稻菽千重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1《喜看稻菽千重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中语文《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学习相关写作知识,尝试写作练习。
2、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分析新闻通讯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人物精神意义。
3、学习劳动者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感受劳动之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一、猜一猜他们是谁?他的杂交水稻被西方世界称为“东方魔稻",被视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不仅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国14亿人的吃饭问题,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世纪世界性饥饿的法宝。
他是谁?他是一个普通的百货大楼售货员,却有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过硬的功夫。
他是谁?他是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每一个身份有光鲜,更有责任。
他是谁?他们是袁隆平、张秉贵、钟扬。
二、对比阅读,理解感知01对比标题,分析效果(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分析:“稻菽”与粮食有关职业有关,副标题点名人物,“喜看"鲜明表明态度此句是毛泽东《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中的诗句,在此处赞颂那些对改变世界、创造世界的英雄。
袁隆平当之无愧,因为吃饭乃是人类最大的难题。
(2)心里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分析:“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探界者”钟扬分析:“探界者"称呼很奇特,跨界者,探索生命高度和广度边界的人,“钟扬”点名人物02对话文本,分析人物(概括人物典型事件,分析人物性格精神)(1)袁隆平:发现研究稻田里的第一株杂交水稻(2001年,1961年热爱科学、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的精神)挑战权威克服困难,找到雄性不育植株(1964年解放思想、挑战权威、大胆创新的精神)用文章事实贬斥错误看法(1992年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担当的精神)梦想设想逐步实现让饥饿威胁退却(1986年以来矢志不渝、追求梦想、奉献人民的精神)(2)张秉贵:工作场景急顾客之所急:哭闹的小孩、急着赶火车的顾客(热爱人民、无微不至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例:宽慰不讲理的顾客、女儿病重热情服务(热情服务、公而忘私、坚持不懈的精神)一心为民的原因:报答党的恩情、社会主义为民服务、顾客对他亲人以待(知恩图报的精神)学习本领练就本领(精益求精的精神)受到顾客的喜爱和尊敬(人民的赤子人民爱)(3)钟扬:英雄少年天才人物:考取少年班、辞职当教师(认真学习、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种子达人:采种子的惊险与惊喜(热爱科学、不畏艰险的牺牲精神)科学队长: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写作、讲座、科学顾问等(勇于担当、传递科学精神)“接盘”导师: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因材施教的精神)生命延续:和时间赛跑贡献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03对比人物,学习共性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三个人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都是我们时代劳动者的楷模。
部编本《 搭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8)
部编本《搭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8)教学目标:1、研究认识7个新生字,掌握11个生字的写法,正确朗读生词“山洪暴发、间隔、懒惰、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惯。
3、研究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研究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展示作家XXX爷爷的家乡,这里有连绵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清澈见底的小溪和风情民居,但最美的是家乡的搭石。
本节课将一起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反馈生字词:谴责、懒惰、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山洪暴发、间隔、理所当然、脱鞋绾裤、俩人。
1)理解“谴责”的意思。
2)通过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理解搭石对于家乡人的重要性。
3)理解“人影绰绰”中“绰”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理清课文思路。
三、重点精读,品味美1、品味“摆搭石”的美1)自由谈自己感悟的美。
2)感受老人摆搭石的美,师读带点的关键词,生接句读。
3)当老人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指名说。
4)老人不仅想着,还这样做着:(课件出示句子)他首先(),接着(),然后(),他深情地(),仿佛()。
5)指名说从老人身上感悟到的奉献美,随机板书:奉献美。
6)和老师一起朗读,读出奉献美的感觉。
2、品味“走搭石”的美1)指导读准“行”、“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些字词。
2)自由感受这幅画面的美。
3)理解“协调有序”:小组模仿走搭石。
1.描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感受美,重点体会“绰”字的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句子,讨论谦让美的意义,并进行角色扮演体验。
4-1《喜看稻菽千重浪》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须上册修
4-1《喜看稻菽千重浪》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须上册修《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素养目标】1、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2、把握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选材和立小标题的特点。
3、学习袁隆平高尚的道德操守与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立小标题的特点【教学难点】细节描写的作用,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阅读法、点拨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2004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之一袁隆平的颁奖词知人论世作者简介2、写作背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着粮食严重短缺的问题。
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
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三、文体知识1、袁隆平,生于1930年,中国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历任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师、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
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袁隆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文就是在袁隆平获得“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记者写的一篇报道袁隆平先进事迹的人物通讯。
第9课《美丽的颜色》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9课《美丽的颜色》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美丽的颜色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生词,积累字词并理解其义。
2.了解居里夫人及有关镭的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居里夫妇对工作的极端热忱和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领略人物的精神力量,3. 学习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理解对比、引用手法,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4.把握传记真实性的特点。
5.品味本文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语言。
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居里夫人及有关镭的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居里夫妇对工作的极端热忱和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领略人物的精神力量。
2.学习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理解对比、引用手法,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3.把握传记真实性的特点。
4.品味本文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语言。
难点:学习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理解对比、引用手法,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开篇激趣,导入课题。
有的人经常抱怨自己的学习条件艰苦,这是一种缺乏毅力的表现。
那么,什么是毅力呢?毅力也叫意志力,是一个人完成学习、工作、事业的“持久力";也是人们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的一种意志品质。
艾芙·居里笔下《美丽的颜色》中的居里夫人就为我们诠释了“毅力”的真正含义。
(板书:美丽的颜色)二、预习课文,积累词汇。
(一)学习字词。
1.学生朗读课文,用彩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借助工具书或课文下的注解读准生字字音。
(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
)简陋()炽热()窒息()吹嘘()沸腾()染渍()沉淀()恶劣()热忱()荧光()轮廓()罕见()3.结合课文下的注释或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
)【离析】这里指一种从矿石等物质中提取金属的方法。
【反自然】指劳动强度大,超越人的身体极限,也指劳动设施差,人体难以承受。
【和颜悦色】脸色和霭喜悦。
形容和善可亲。
【暴雨猝至】暴雨突然下了起来。
猝,突然。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二)预习检测。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穷人》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穷人》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穷人》教学目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练习有感情朗读文章内容。
能运用省略号及各种标点符号展开想象写一段人物的心理活动。
重点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二学时教学目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练习有感情朗读文章内容。
能运用省略号及各种标点符号展开想象写一段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时重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学时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穷人一、复习导入1、《穷人》这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穷人?围绕他们写了一件什么事?2、教师小结:同学们,一篇小说一般来说首先了解一下小说里有哪些任务我,然后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简单的情节图就把小说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
导入: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很精彩,托尔斯泰通过对海上环境描写,对人物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以及一些不经意的对话、细节描写勾勒出穷人的生活状态。
通篇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却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穷无处不在,这就是大师经典作品的魅力。
但是,如果这篇文章只让你读出了一个穷字,那就是你阅读的失败,穷人身上不只有穷啊!出示课件:穷人虽然很穷,但他们拥有()请打开课文,静静默读用心发现,穷人身上拥有着什么呢?请拿起笔,边读边勾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批注下你感受到的穷人身上的美好品质。
活动2【讲授】穷人二、自学课文内容、体会品质1、学生默读勾画批注,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2、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复习一自然段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一自然段。
请打开书,根据老师的问,用书中的话回答。
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二、学习四自然段 (多媒体)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
齐读。
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板书你知道主要原因是: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
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
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个读,订正。
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
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
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
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什么?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
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
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教语文
——《乡下人家》文本解读与教学内容取舍
武宣县思灵乡中心校覃秀丽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
”那么,对于《乡下人家》这个例子,我们是如何去解读文本,取舍教学内容的呢?
一、思想内容:情感美好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作者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展现一幅幅农家朴实、别有风趣的风景以及恬静、富有人情味的乡村生活景象,在字里行间中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用心装点自己家园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向往之情。
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文章这样的思想内容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在反复诵读、品词析句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去体会、渗透,而不是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割裂开来,或是让人文唱主角,导致“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园”。
二、遣词造句:表达精妙
课文中没有一个“热爱”之词,却能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喜爱之情,这缘于作者运用了对比和大量拟人描写,将情感寄托于物,让没有感情的竹笋、鸡鸭、纺织娘赋予人的情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读者感到乡下人家各种事物都是如此亲切、可爱、有趣,这也是作者对下村生活的热爱、向往的情感体现。
例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一个“探”字,让读者联想到竹笋犹如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与人们捉迷藏,多么亲切、多么可爱、有趣呀,读起来让人对乡村的美妙生活无比向往。
又如:“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仔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率领”和“大踏步地走来走去”把鸡群觅食这种乡村最寻常的场景写得生动有趣,让人联想起母鸡与雄鸡夫妻之间这种相扶相持、尽职尽责养育儿女的恩爱、和睦场面,富于浓浓的人情味!再如:“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这是多么美妙的描写呀!这司空见惯甚至有时令人厌烦的纺织娘叫声在作者的笔下竟然是“让辛苦一天的人们梦乡”的美妙音乐,纺织娘在作者的笔下就像是母亲守在床前不辞辛苦地轻唱着催眠曲,哄着人们入睡,多么感动、多么亲切呀!乡村的生活如此打动人心,富有诗意,又怎能不让人向往、追求呢?
作者之所以能够把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写得如此生动、美妙,其主要的表达方法是寄情于物,运用拟人的写法把事物写得生动、亲切、富有人情味。
在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中,体会优美语言,感受田园诗情,积累精彩句段是教学的重点,在这组课文中拟人描写特别突出,而《乡下人家》中的拟人描写则起到“例子”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应该把品读拟人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运用拟人句仿写身边的普通场景或事物作为本课品词析句的重点。
用好这个“例子”交给学生阅读写景文章的方法,品析拟人句的能力,并组织学生在《牧场之国》和《麦哨》这两篇略读课文中去自主练习,形成能力,在我“我的发现”中总结方法,授之以渔。
这样“举一反三”的教学能够“使学生练成阅读的熟练技能”。
此外,我们在体会拟人句的过程当中,关注读写结合,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可以抓住身边的事物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仿照运用作者拟人的写法把事物写得可爱、亲切,让学生在练习当中学会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妙,用美的语言表达美好的感情,“练成写作的熟练技能”。
三、布局谋篇:内容清楚,脉络清晰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个季、白天傍晚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
这三种顺序当中,第一种不太明显,如果我们硬要去分析,反而让学生摸不着头脑,适得其反。
而后两种顺序比较明显易懂,只要老师稍微提示学生就能找到。
因此,根据阅读教学“四教四不教”的取舍原则,前一种方法不用教,后两种方法点到即可。
文章的结构明显,按总分布局,动静结合,又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先分写瓜藤攀架图、鲜花轮绽图、春笋探头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虫鸣催眠图,最后进行总结概括。
前三幅图是景物描写,作者运用的是静态描写,后三幅图是乡村生活场景的描写,作者采用的是动态描写。
如此动静结合,给乡村的风景增添了勃勃的生机。
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脉络是阅读写景文章的方法,是值得讲一讲,但布局谋篇是高年级的重点学习任务,所以不作为重点内容来教学。
总之,用好课文这一个例子,需要老师在语文课程目标之下,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地语言文字,才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