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导学案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学习任务】1、掌握生字“藻荇”“竹柏”“寝”的读音,理解记忆“念”“相与”“步”“盖”“但”“耳”等词语的含义或用法,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字词的基本方法。

2、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其妙处。

3、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游记类文章的写法。

【知识储备】1、关于文体知识2、关于苏轼3、关于写作背景【自主学习】1.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号,眉州眉山人,(朝代)著名、。

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同为“”之列。

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词风。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欣然()未寝()藻荇()竹柏()朗读课文,3、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结合课下注释和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水中藻荇交横()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5、结合课下注释和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疏通文章大意,并翻译下列句子。

3、翻译下列句子。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合作学习】1、探究积累下列文言实词的意义。

(1)古今异义但步(2)一词多义行(斗折蛇行欣然起行)(3)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2、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从标题看这篇文章属于游记类文章,那么这篇游记作者主要记录下了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情?(2)文中描写庭院月色着力表现了月色的什么特点?作者仅用了十八个字就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你能说说这句写景的妙处吗?(3)苏轼的朋友很多,为何独寻张怀民?(4)月色竹柏处处皆有,可谓是普通至极,为何此处的月光与竹柏分外令人动情?作者真是闲人吗?“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巩固强化】1、解释加粗的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本节课的课文内容和重点。

2. 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4. 学习写作技巧,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课前导学本节课的课文是《请选择正确的答案》,是关于一个小学生在考试中遇到选择题时的故事。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相关词汇和短语,以及训练写作技巧。

1. 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a.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b. 小明在考试中是怎么做选择题的?c. 为什么小明遇到选择题时会紧张?d. 故事中的老师对小明的态度如何?e. 小明在最后的作文中表达了什么想法?2. 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a. 你是否有过遇到选择题时紧张的经历?请描述一下。

b. 你认为小明为什么会紧张?你有过类似的感受吗?c. 小明在作文中表达的想法对你有何启示?三、课堂学习1. 课文阅读理解阅读课文《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并回答以下问题:a. 小明为什么对选择题紧张?b. 小明在考试中是如何做选择题的?c. 故事中的老师对小明的态度如何?d. 小明在最后的作文中表达了什么想法?2. 单词与短语学习学习以下单词与短语,并尝试运用到句子中:a. 选择题:multiple choice questionb. 表达:expressc. 正确:correctd. 错误:wronge. 紧张:nervousf. 压力:pressureg. 全程复习:review the whole processh. 以…为基础:based on3. 语言点解析请根据教师的讲解,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语言点,并在课堂练习中运用。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

2. 写一篇关于你在考试中紧张的经历的文章,包括以下内容:a. 描述具体的考试场景,你的感受和表现。

b. 分析自己紧张的原因。

c. 通过此次经历,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 阅读课外书籍,找出其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并扩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新人教版

《记承天寺夜游》能阅读浅显的课外文言文。

【背诵课文】【易错词语】一、【复习检测夯实基础】(一)作品作者:1.《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字,号,()时期文学家、书画家。

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2.请说说文章题目的意思:(二)词语解释: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欲户欣然念为乐遂寝相与步于中庭空明藻、荇交横盖但闲人耳(三)【原文填空】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 ,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二、【虚词归类总结用法】三、【手法运用掌握方法】文中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四、【内学外用解决问题】【一】《记承天寺夜游》《王者何贵》比较阅读:【甲】《记承天寺夜游》【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9.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A.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B. 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C.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10.解释下列加重的词语。

(2分)⑴桓公仰而视天而:⑵背之则亡亡: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译文:⑵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译文:12.古今中外按照【乙】文中管仲“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的思想治理天下的大有人在,请你列举一位并说出他的观点。

(3分)答:【二】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2分)(山东淄博卷)(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湖心亭看雪》(问题解决课)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湖心亭看雪》(问题解决课)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
课型
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结合自己的预习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你的灯塔点亮,让你的学习明确方向。

听完朗读后自由朗读,读完文章之后用红笔修改和补充自己的导读单,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科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为
天寒地冻他为什么要清晨看雪而且是独自一人。

他很在乎雪景吗?
没有记下来,有什么
7.;折射出人物的情感。

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白描的方法: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

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0课《三峡》同步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0课《三峡》同步导学案

第六单元第十课三峡第1课时一句话目标熟读课文,了解常识,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译文。

一、课前一赛初读课文、正确读音,注意节奏,了解常识1,三峡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总称,在长江上游_________和湖北_________之间。

2.这是一篇写景散文,节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范阳涿县人,_________北魏_________。

3.给下列加点字正确注音。

略无阙.处( )曦.月( )沿溯.( )素湍.( )绝巘.()飞漱.( )4.请正确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独立白主学习再读全文,掌重点字词意思。

5.解释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自.三峡七百里中( ) 略无阙.处( )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 不见曦.月( )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 有时朝.发白帝( ) 暮.到江陵( )虽.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 ) 则.素湍绿潭( ) 倒影( ) 绝巘.多生怪柏( ) 清荣.峻茂( ) 回清..悬.泉瀑布( ) 飞漱其间()良.多趣味( )..林寒间肃.().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三、合作探究+展示引导学习邻桌互读、质疑解惑、分享交流、训练表达。

6.说说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3)晴初霜.旦( )7.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1)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2)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3)虽.乘奔御风古义:今义:(4)良.多趣味古义:今义:8.一词多义绝: ①哀转久绝( ) ②绝巘多生怪柏( )③沿溯阻绝( )疾: ①不以疾也( ) ②君有疾在腠理( ) 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 )9.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四、巩固提升学习 再读课文,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准确译文。

第六单元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学案(带答案)

第六单元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学案(带答案)
1.在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
2.保尔救出了朱赫来后,被贵族的儿子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
3.红军攻下了小城谢佩托夫卡,保尔的好朋友参军了,当了团区委书记。
4.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5.在铁路就要修完时,无情的和最终夺去了保尔的战斗力。
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保尔是的“良师益友”,他的对广大读者有极深的教育意义。
四、解释小说题目的含义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这一题目运用了比喻的说法,也就是说,一个革命战士,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在革命的斗争中才能磨炼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
五、主要人物
(一)保尔·柯察金
1.具有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1)保尔带着漂亮整洁的冬妮亚参加工友通知的聚会遭到讥讽和嘲笑后,意识到冬妮亚和自己不是一个阶级,决心断绝感情。
(2)保尔顶着严寒在修路时遇到拒绝干活的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他直言指出昔日的恋人已变得酸臭。
2.具有高昂的革命激情
(1)保尔因为救朱赫来被捕,在狱中经受严峻考验,不透露朱赫来的行踪。
B.丽达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没有灰心丧气,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这部长篇小说是保尔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在世界各地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语文八上六单元导学案

语文八上六单元导学案

26 三峡执笔人:吴彩霞 审核人:佟桂霞【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积累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

【学习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三峡景色之美,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及方法。

2、背诵、默写。

【学习过程】一、记一记:1、作者的情况:郦道元,字 , (朝)地理学家、散文家。

撰著《 》课文标题所指的“三峡”是 峡、 峡和 峡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 之间。

二、读一读:1、自由诵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音读准。

阙( ) 叠嶂( ) 曦( )月 襄( )陵 沿溯( ) 素湍( )绝巘( ) 飞漱( ) 长啸( ) 属( )引 哀转( )2、再请大声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顺,特别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译一译:1、自己通译课文,圈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句。

准备小组共同研究解决。

2、重点句子理解。

(参照右侧方法)(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四、说一说: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五、品一品:1、请把握三峡景观的特征,准备用“三峡……美。

美在……”说一句话。

如:三峡的山美,美在连绵不绝,高耸险峻。

三峡的山: 美在 三峡的夏水: 美在 三峡的春冬: 美在 三峡的秋: 美在2、散文家郦道元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就将雄伟壮丽的三峡奇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且极其生动传神,不能不令人称奇。

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品一品哪些方面值得赞美呢?提示:我们欣赏、品味文章,可从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着手。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含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含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含答案一、导语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导学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

通过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的导学案,包括教材内容和答案解析。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和使用,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二、知识点梳理本导学案主要涉及八年级上册的以下几个知识点:1. 词语的造型特点:通过本册教材中的各类词语,学习词语的造型规律,掌握不同词语的构词法和词义。

2. 语法知识的运用:通过练习,巩固和应用基础语法知识,如动词的活用、句子成分的认识等。

3.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

三、学习目标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你将能够:1. 熟练掌握本册教材中的词语造型特点,善于归纳总结词语的构词法和词义。

2. 熟悉并灵活运用各类语法知识,如动词的活用、句子成分的辨析等。

3. 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各类文章。

四、教学内容本导学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 单元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并进行相关的问答和思考。

2. 词语造型与运用:通过学习词语的造型规律和词义,进行词语造句和语义理解的练习。

3. 语法知识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和应用基础语法知识,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4. 阅读理解训练:通过阅读理解的练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方法本导学案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鼓励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以提高学习效果。

2. 独立思考:引导同学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驱动的能力。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六、导学案答案解析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和参考,我们特地准备了答案解析。

同学们在学习和做练习时,可以参考答案进行自我检查和订正。

答案解析详细说明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希望可以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7课《短文两篇》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7课《短文两篇》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27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知识作家作品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陶隐居。

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好读书,喜道术,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某某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政论家,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他是一个全能的作家,诗词、文章的造诣都很高。

现存诗二千七百多首,词三百多首,还有许多优美的散文。

背景探视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

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

四个多月后,贬为某某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

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表现了旷达而又失意的矛盾心情。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某某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元丰六年(1083年),是作者被贬谪到某某的第四年。

文体浅谈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自主学习案: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未寝.(qǐn)相与.(yǔ)遂.(suì)藻.(zǎo)荇.(xìnɡ)竹柏(bǎi)二、词语释义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答案

《导学案》答案2 芦花荡参考答案:学习研讨:4、(1)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

(2)“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3)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

5、这里的景物描写意在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

7、(1)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

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2)简洁;表现了采蒲台人对敌人的恨。

(3)有对敌人的恨,有对同志对乡亲对亲人的爱,还有她们应付敌人的聪明智慧,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敬佩、尊敬之情。

(4)句中的“血”含义不同:第一个是指英雄的鲜血在冰上凝固了,第二个是指英雄虽然牺牲了,但他的意志是坚定的,是不可摧毁的,是永远留在人民心里的。

他的死震撼了每个人。

(5)略7、背影1.略2、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相别深情至爱思念3、四次.第一次是伤心之泪。

第二次和第三次是感动的。

第四次是伤心之泪。

最详细的是第二次,即车站买橘子时的背影。

4、(1)因为这是最让我感动的,我一生最难忘的父亲的背影。

(2)走探穿过爬上攀缩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限关爱的深厚感情。

(3)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

是本段内容的提要,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5、略6、因为文章紧紧围绕“背影”来写,而“背影”也最能体现父爱子,子爱父的真挚情感。

7、略8、按提示,说出一点即可。

9、如:父母为了子女可以献出一切。

或这样娇惯子女可真的可怜。

9老王1、yǔzuàn huáng pìtādìkūlïu yìzhìzuî2、①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②“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③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④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⑤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答案八年级上册语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导学案作为辅助学习的工具,其答案的准确性和详尽程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文言文部分的答案。

在《三峡》这篇文章中,对于一些重点字词的解释,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的“自”解释为“如果”,“亭午”解释为“正午”,“曦”解释为“日光,这里指太阳”。

关于句子的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应翻译为“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理解性默写方面,常考的如“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再看现代文阅读部分。

以《藤野先生》为例,对于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关爱学生的老师。

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要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进行阐述,比如藤野先生为“我”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细节,都能体现出他的这些品质。

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要明确作者通过回忆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在诗歌鉴赏部分,以《黄鹤楼》为例。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清晰明丽、生机盎然的画面。

回答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时,要考虑到诗人吊古怀乡的愁绪。

在作文部分,导学案通常会给出一些写作指导和范文示例。

比如命题作文“我的梦想”,答案中可能会提到写作的思路,如先明确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然后阐述梦想产生的原因,以及为实现梦想所做出的努力和计划,最后总结表达对梦想的坚定信念。

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导学案答案只是一个参考和引导。

学生在使用导学案答案时,不能仅仅满足于抄答案,而应该通过答案去理解知识点,掌握解题方法和思路,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对于基础知识部分,如字词的拼写、读音,成语的运用等,答案要准确无误。

比如“锐不可当”这个成语,“当”字的读音是“dāng”,意思是“抵挡”。

在病句修改的题目中,要明确病句的类型和修改方法,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这个句子缺少主语,应该删去“通过”或“使”。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word ]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word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目录一《新闻两则》 (1)二芦花荡 (10)三蜡烛 (19)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25)五亲爱的爸爸妈妈 (31)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37)单元达标训练题 (38)六阿长与《山海经》 (45)七背影 (52)八台阶 (60)九老王 (67)十信客 (75)第二单元复习课 (82)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88)十一中国石拱桥 (93)十二桥之美 (99)十三苏州园林 (105)十六大自然的语言 (112)十七奇妙的克隆 (119)十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25)十九生物入侵者 (132)二十落日的幻觉 (137)第四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44)二一《桃花源记》 (151)二二短文两篇 (155)二三核舟记 (160)二四大道之行也 (164)二五杜甫诗三首 (169)第五单元复习课 (174)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79)二六三峡 (185)二七短文两篇 (195)二七记承天寺夜游 (200)二八观潮 (206)二九湖心亭看雪 (214)三十诗四首 (222)第六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233)参考答案 (242)第一课 (242)第二课 (244)第三课 (248)第四课 (251)第五课 (252)单元达标答案 (254)第六课 (254)第七课 (256)第八课 (257)第九课 (258)第十课 (260)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261)第十一课 (262)第十二课 (262)第十三课 (264)第十六课 (265)第十七课 (267)第十八课 (269)第十九课 (271)第二十课 (272)第二十一课 (275)第二十二课 (277)第二十三课 (278)第二十四课 (278)第二十五课 (280)单元复习参考答案 (281)单元过关检测试题答案 (282)第二十六课 (283)第二十八课 (289)第三十课 (293)第六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295)一《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孟子三章》第1-3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孟子三章》第1-3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孟子三章》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孟子三章(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反复诵读,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理解“人和”的现实意义。

【课前学习任务】1.查阅资料,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

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诵读课文1.学生自读。

2.师生共读。

3.讨论节奏。

学习任务二:梳理思路1.画出文章的结构图。

2.评议修改结构图,梳理思路。

学习任务三:拓展运用结合历史或现实的中例子谈谈对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观点的理解。

【学习资源】阅读黄仁宇《孔孟》一文(选自《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作业设计】1.背诵全文。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当代社会也有其现实意义,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从历史或现实中另举一两个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

请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进行有理有据的阐述。

第二课时孟子三章(二):富贵不能淫【学习目标】1.了解公孙衍、张仪以及“纵横家”的相关知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2.反复诵读,分析作者说理的过程,理解“大丈夫”之道,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课前学习任务】1.查阅资料,了解纵横家以及公孙衍、张仪。

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整理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修改完善诵读脚本。

2.诵读课文。

学习任务二:1.画出文章的内容结构图。

2.根据结构图,讲述写作思路。

学习任务三:任选一题,写出自己的理解。

题目一: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的“大丈夫”之道,对我们今天有怎样的启示呢?题目二:对道德与正义的坚守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的英雄。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3.了解此词结构上的特点。

二、学习方法1.熟读全词,结合课文下注解理解大意。

2.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作者感情。

3.结合预习题逐步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这首词的特点。

三、预习内容1.解释下列词语。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兴尽:误入:藕花:争渡:2.将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圈画出来。

3.反复阅读全词,回答问题:这首词具体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又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提示】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 如梦令,词牌名。

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创作。

《清真集》入'中吕调'。

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词牌由来后唐庄宗自度曲,词云:'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乐府遂曲'如梦'二字名曲。

或云:'庄宗修内苑,掘土有绣花碧色,中得断碑,载此词。

'此调复加一迭者,名《如意令》,盖唐武氏有《如意曲》词名两袭之。

(见毛氏《词学全书》)考后唐庄宗制此词时,本名《忆仙姿》,或谓苏轼以其词中有'如梦如梦'叠句,而改为《如梦令》,是此调始于五代,已无可疑,惟调名《如梦令》,或创于宋,未可知耳。

此外本调复名《晏桃源》,更名《比梅》。

本调三十三字。

通体以六言句为主。

第一、二句第一字平仄可以通用,第三字以用仄声为佳,第五字则以用平为宜。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孟子》二章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孟子》二章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材同步资料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公孙衍.(yǎn)胶鬲.(gé)丈夫之冠.(guàn)傅说.(yuè) 畎.亩(quǎn) 行拂.乱(fú)诸hóu(侯) 百里xī(奚)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父命.之命:教导、训诲(2)与民由.之由:遵循(3)威武不能屈.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屈服(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拔、任用(5)人恒.过,然后能改恒:常常(6)衡于虑,而后作.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7)入.则无法家拂士入:指在国内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并注意体会其今义。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这(3)贫贱不能移.移:使……改变、动摇4.请你根据课文将一词多义卡片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往之女家(“女”,同“汝”,你)(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3)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6.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谈“死于安乐”这一内容的语句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语句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基础运用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王道、仁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导学案学生版)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遗产的分类,了解本地文化遗产的内容并能进行分类。

2.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习制作资料卡和拟写简单的申请报告。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1.了解本地文化遗产的内容并能进行分类,学习制作资料卡和拟写简单的申请报告。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学习过程】1.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

活动一:文化遗产我知道1.走近文化遗产阅读资料一,说一说什么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有哪些类型?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及含义构图要素:象征意义:3.辨识文化遗产结合你所了解的文化遗产的知识,判断下列图片是哪一种文化遗产。

并说说哪些可以入选“文化遗产候选项目”?秦兵马俑;大雁塔;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淮剧;老虎鞋;剪纸;东台鱼汤面。

资料卡片1:文化遗产评选标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活动二:文化遗产我推荐1.制作资料卡下面是课本资料二制作的资料卡片,阅读后思考:资料卡片通常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要求?你有没有更好的建议?2.设计推荐词请从下列文化遗产中选择一个作为“申遗项目”,请你写几句推荐词。

山东泰山建湖淮剧阜宁大糕剪纸活动三:文化遗产我申报1.考察申报项目结合课本内容说说,如何考察申报项目?2.撰写申报报告结合课本内容说说,申报报告通常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文化遗产申请报告阅读下面材料,完成“老虎鞋”申报报告中“人文、历史价值”部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新教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1.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

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

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

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

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

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二十六课1、《水经注〃江水》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瞿塘峡巫峡西陵峡2、quē zhàng xī xiāng sù bēn tuān yǎn xiào zhǔ zhuǎn3、(1)在(2)正午,中午半夜日光,这里指太阳(3)即使这里指飞奔的马快(4)顺流而下逆流而上(5)极高的山峰(6)早晨(7)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续接连。

引,延长。

4、(1)‚阙‛通‚缺‛,中断。

(2)‚转‛通‚啭‛,婉转发声。

5、(1)或,古义:有时。

今义:或许,也许(2)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略,古义:完全、全部。

今义:省略。

(4)至于,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襄,古义:漫上。

今义:帮助。

(5)良,古义:的确。

今义:良好。

6、(1)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2)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3)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4)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5)响:动词用作名词,回声。

(6)清、荣、峻、茂四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水清、木荣、山峻、草茂‛。

7、(1)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则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4)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确趣味无穷。

8、(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1)连绵不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高峻:‚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0、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

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能体现长江三峡的特征,故作者将‚夏水‛臵于首位。

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11、总结上句内容,强调了猿啼的凄厉哀转,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现力。

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一种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12、人物:屈原、杜甫、李白、刘备、王昭君故事:白帝城托孤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13、连山江流晶莹飞悬猿鸣宛转14、观察角度的变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仰视,俯仰之间,变化无穷;动静画面的结合:‚素湍‛‚回清‛是动,‚绿潭‛‚倒影‛是静,‚绝巘多生怪柏‛是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动,一起一伏,曲尽其妙,一张一弛,扣人心弦;色彩的配合: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更有青山、花草,色彩鲜明。

15、寒、肃、凄、哀16、‚重岩叠嶂‛实际意思是‚重叠岩嶂‛,‚隐天蔽日‛实际意思是‚隐蔽天日‛。

17、略18、巫峡秀丽,是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西陵峡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19、(1)‚山如斧削‛、‚山峡越来越狭,前面两山对峙‛、‚两岸山势奇绝,连绵不断‛(2)各有各的姿态,秀丽富有诗意。

20、三峡的美景与传说交织在一起,使人产生许多美丽的遐想,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并突出三峡的人文景观。

21、(1)‚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巨浪为船头劈开,旋卷着,合在一起,一下又激荡开去。

江面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

‛从正面写出了水流之急;‚船上的同志指着岩上的一片乡镇告我:‘长江航船上很多领航人都出生在这儿……每只木船要想渡过青滩,都得请这儿的人引领过去。

’‛从侧面写出青滩水流之凶险。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2、略23、略24、湖南湖北云南海南25、(1)雪景(2)荷花(3)花影(4)菊花第二十七课答谢中书书1、陶弘景华阳隐居南朝梁山中宰相2、颓竞 yù3、(1)交相辉映(2)四季(3)消散(4)坠落(5)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6)参与,这里指欣赏。

4、(1)对偶(2)借代、对偶5、(1)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2)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3)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4)自从谢灵运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美7、写到的景物: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

描绘:从仰望高峰到俯视清流,然后有些流水两边的景物,上下左右都写完后,又描绘了崖壁上五彩缤纷的色彩,这是静景描写;然后‚乱‛、‚竞‛两字把猿、鸟、鱼在大自然中怡然自乐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是动景描写。

8、结尾一句表达出作者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

9、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的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10、全文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从‚高峰人云‛到‚四时俱备‛):描写山川中静景之美。

第三层(从‚晓雾将歇‛到‚沉鳞竞跃‛):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

第四层(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

1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12、(1)助词,的(2)动词,消散(3)动词,坠落名词,指潜在水中的鱼13、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14、(1)同样的(2)树枝(3)上下,表示大约的数量(4)奔马(5)争着向上15、(1)江面上的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2)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3)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16、(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参考译文:江面上的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天空和群山呈现出同样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漂漂荡荡。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白色,深深的水流清澈得千丈也能见底。

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犹如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满了苍翠的树木,看上去使人顿生寒意,这些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长,这些山峦仿佛互相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

像高飞到天上的鸢那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筹划政务、管理世俗之事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17、(1)③装订成册的著作(2)①写字;记录;书写(3)④书信(4)②字体(5)⑤文件18、参考示例:小河,少年。

青春年少洋溢在小河中间。

幸福,仅如此,不必要多少甜美的情景。

记承天寺夜游1、苏轼子瞻东坡居士文忠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豪放2、suì qǐn zǎo xìng bǎi jiěkōng3、(1)想要,正要(2)高兴的样子(3)于是,就(4)原来是(5)共同,一起(6)清澈透明(7)考虑,想到(8)只是4、(1)yù参与,这里指欣赏(2)yǔ和、跟(3)yǔ共同,一起5、(1)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便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叉错杂,原来是竹、柏树的影子。

6、①‚元丰六年……相与步于中庭——叙述②‚……盖竹柏影也‛——描写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议论7、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9、学生分组讨论,明确: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合适,破坏了宁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

10、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11、一是指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二是指政治生活清闲的人,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

12、(1)高兴的样子(2)只,只是13、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4、④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15、旷达(或:豁达)16、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7、秋令,晚秋景色之美,‚傲霜枝‛,孤高傲世的品格。

18、(1)a、银钩玉钩 b、玉弓弓月 c、金饼金盆玉环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d、金兔桂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蟾兔(2)略19、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十八课1、《武林旧事》周密公瑾草窗南宋《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草窗韵语》2、yǐn méng chōng 倏 gě qiú qióng 绮溯僦 lìn 履仞3、(1)用水淋洗(2)突然(3)微,一点(4)高(5)满(6)农历十六(7)当……时(8)踩(9)被去,往(10)刺着文采(11)逆流迎着潮水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12)江岸4、(1)外城姓(2)用水淋洗肥沃(3)名词,马动词,骑马举枪一种体育器材5、(1)被当作,作为算是(2)凭借而,连词(3)几乎,将近仅仅(4)景象看(5)气势阵势(6)本领能够(7)腾起翻腾6、(1)被动句,其中‚为……所‛表被动(2)判断句,‚也‛表判断(3)省略句,此句承上省略主语‚潮‛,译时补上(4)倒装句,‚万仞鲸波‛是定语后臵7、C8、(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3)如履平地(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9、作者是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作者先由远及近写潮来之状,运用比喻,写出潮水涌动的雄伟壮阔,然后写演兵之威,这是文章最精彩之笔。

作者生动的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先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数百条战船摆开的阵势上,以显示演练水军场面的宏伟,又通过描写南宋水军演练过程的一举一动,表现他们武艺高强。

作者又写弄潮儿高超的弄潮之技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勇猛;‚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

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