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第二课时
一年级下19《咕咚》第二课时
一年级下19《咕咚》第二课时《一年级下 19《咕咚》第二课时》在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咕咚》这篇课文充满了趣味和教育意义。
在第一课时我们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大致内容,那么在第二课时,让我们更深入地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去探索其中更多的奥秘。
上课伊始,我会先带着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通过提问,比如:“小朋友们,还记得‘咕咚’是什么声音吗?”“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呀?”引导同学们回忆起木瓜掉进湖里发出“咕咚”声,以及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等动物们的反应。
接着,我会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结合插图来理解故事的情节。
让同学们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小动物们的表情是怎样的,猜猜它们心里在想什么。
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然后,我们会深入学习课文,重点分析小动物们的语言和行为。
比如兔子听到“咕咚”声后的表现,“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这里要让同学们体会到兔子的惊慌失措,还可以让同学们模仿兔子害怕的样子读一读这句话。
再比如小猴子的反应,“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让同学们思考小猴子为什么没有思考就跟着跑了。
在学习狐狸、山羊、小鹿等动物的表现时,同样让同学们抓住关键的语句,感受它们盲目跟从的行为。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通过朗读,体会动物们一个接一个跑的紧张气氛。
在学习完这些动物的表现后,我会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动物听到兔子的叫声就都跟着跑起来了?”让同学们明白,它们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就盲目跟从,这是不对的。
接下来,学习野牛的表现。
“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通过这两段话,让同学们感受野牛的冷静和理智,它没有盲目跟跑,而是先问清楚情况,再去寻找真相。
然后,我会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更好地表现出每个动物的特点。
比如兔子的惊慌、野牛的冷静等。
《咕咚》PPT(第二课时)
‘咕咚’来了。”野牛拦住大伙问,
大伙都说没看见。最后问兔子,兔子
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
边的湖里。”
从“听见”一词可以看出,“咕咚” 只是一种声音。
第十四页,共26页。
听到“咕咚”的声音,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 野牛各有怎样的表现?
听到咕咚的声音,兔子拔腿就跑,别的动物见了,也 跟着跑。只有野牛听到动物们的喊声,没有盲目地跟着跑, 而是冷静地先问大象,再问大伙,最后问兔子,追问事情 的缘由。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
掉进了湖里,咕咚!
你从“高高的”感受到了什么?
“高高的”写出了木瓜树很高,正因为树高,落下木瓜的 声音才更大,才会使兔子害怕。
第六页,共26页。
这是对兔子突然受到惊吓时动作、语言的描写。“拔 腿就跑”写出了兔子当时的慌乱。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子看见了,
问他为什么跑。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 ‘咕咚’可怕极了!”
写句子是要注意用“一边 连接的两件事可 ……一边……” 只有野牛听到动物们的喊声,没有盲目地跟着跑,而是冷静地先问大象,再问大伙,最后问兔子,追问事情的缘由。
大象 C.
野牛拦住大象,问“咕咚”在哪里,并领着大家到湖边去看。
以同时进行。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只有野牛听到动物们的喊声,没有盲目地跟着跑,而是冷静地先问大象,再问大伙,最后问兔子,追问事情的缘由。 示例: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唱歌。
激趣导入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手抄报:/shouchaobao/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19《咕咚》第二课时课件
教学内容
第三章
《咕咚》课文内容解析
故事背景:描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情节梳理:简要介绍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角色分析:对故事中的主要角色进行分析和评价 主题思想:阐述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友谊、勇气、智慧等
重点词汇和句型讲解
重点词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包括词义、用法和例句。 句型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型,解释句型结构、语法点和用法。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理解。 拓展延伸:介绍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扩展语言知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指导, 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深入思 考和探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和感悟,促进 共同进步和提高。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总结本节课内容:回顾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包括课文内容、重点词 汇和句型等。
小组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次数、内容质量和合作精神等方面,以评估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反馈方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如何改进和提高自 己的学习效果
及时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故事情节和角色分析
故事情节:咕咚声 的来源和故事的发 展
角色分析:小兔、 小猴、小鹿等动物 的特点和表现
情节转折:咕咚声 的真相揭示和动物 们的反应
故事寓意:通过故 事情节和角色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寓 意
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四章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演示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与安排 • 作业布置与要求 • 教学反思与总结
01
CHAPTER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咕、咚、熟、半、脚、抬、慌 、沉”8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 书写“叫、生、熟、白”等12个汉字 。
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如“究竟”和“提心吊胆”等。
03
CHAPTER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 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
朗读法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 的语感和语速,同时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
情境教学法
作业形式多样
要采用多种形式的作业,如朗 读、背诵、练习等,以激发孩 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作业批改及时
要及时批改作业,并给予孩子 们正确的反馈和指导,以帮助
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06
CHAPTER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
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某些主题或问题 进行深入探讨,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归纳小结环节
内容回顾
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时学习的重点内容 ,帮助他们加深记忆。
布置作业
20.咕咚第二课时(教案)
黑板、粉笔。
录音机或电脑播放器。
《咕咚》歌曲录音。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表演法:学生通过表演,展示所学成果,增强自信心。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播放《咕咚》歌曲录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歌曲《咕咚》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欣赏歌 曲,并学习演唱。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互相纠正错误,提高技能水平。
归纳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 识。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歌曲,并准备下节课的表演内 容。
添加副标题
咕咚第二课时教案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教学内容
02 教学目标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05 教具和多媒体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咕咚”的节奏和旋律,能够熟练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模仿、表演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 感受力和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感受音乐的魅力,增 强自信心。
教学内容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学习歌曲《咕咚》的第二课时内容。
拓展延伸,欣赏其他动物声音的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咕咚”的节奏和旋律,能够熟练演唱歌曲。
难点:能够准确地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情境。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2.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3.理解课文,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弄清事情的真相,不盲目跟从。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么多生字,还记得它们吗?2.引导学生说一说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教师适时指导。
(1)自读、教师指名读。
(2)全班齐读。
3.过渡: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并且初步阅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因为一个木瓜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引起动物们慌乱逃跑的乌龙事件。
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了解一下动物们为什么会什么都不问,就跟着一起逃跑。
板块二研读课文,明白事理1.默读第1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熟”,了解木瓜掉下来的原因。
①师:小朋友们吃过木瓜吗?木瓜甜甜的,你们看,木瓜的皮金黄金黄的,这样的木瓜是熟了的。
谁知道跟“熟”意思相反的词吗?(生答:生)②引导学生思考: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还发出很响的声音?因为木瓜熟透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撞击水面时发出了响声。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高高的”“咕咚”,感受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
“咕咚”说明木瓜成熟后掉进湖里的声音很响。
同时,这句话交代了“咕咚”的来历,说明木瓜是“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和发生地点。
(3)过渡:木瓜掉下来的声音那么响,肯定有小动物听见了“咕咚”的声音,那小动物们都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2.学生默读第2~4自然段,了解动物们听见“咕咚”声之后的反应。
(1)师:根据课文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个听见“咕咚”声的是兔子,那兔子的反应是什么呢?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吓”“跑”,感受兔子的害怕。
A.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直观了解兔子拔腿就跑的动作。
B.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模仿一下“拔腿就跑”的动作,感受兔子因为听见“咕咚”声的反应速度和奔跑速度。
20咕咚第二课时(课件)
角色扮演:让学 生扮演咕咚故事 中的角色,亲身 体验故事情节和 角色情感
小组讨论:组织 小组讨论,引导 学生思考咕咚故 事中的教育意义 Nhomakorabea和价值观
情感教育:通过 咕咚故事中的情 节和角色,引导 学生感受爱、友 谊、勇气等情感 教育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增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表现了动物们的 团结和勇气
传达了友谊和互 助的重要性
强调了面对困难 时要勇敢和坚强
通过咕咚的故事 ,引导孩子们学 会珍惜友谊和勇 敢面对困难
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情境模拟:通过 模拟咕咚故事中 的情境,让学生 更好地理解故事 情节和角色
课件内容回顾 学生掌握情况分析
重点知识点总结 教学效果评估
内容丰富:涵盖了咕咚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互动性强: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环节,如问答、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画面精美:采用了生动的插图和动画,使得课件更加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易于操作:课件的操作简单易懂,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
可爱:咕咚的 形象设计非常 可爱,让人一
看就喜欢
呆萌:咕咚的 造型有些呆萌, 给人一种无辜
的感觉
勇敢:咕咚在 故事中表现出 勇敢的一面,
不怕困难
善良:咕咚的 性格善良,总 是乐于帮助别
人
咕咚的形象特点:可爱、憨厚、善良 咕咚的形象来源:民间传说、神话故事 咕咚的形象意义:传递正能量、弘扬正义 咕咚的形象应用:动画、漫画、游戏等文化产品
咕咚有着圆圆的眼睛和长长 的耳朵
统编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 《咕咚》第二课时精品教学设计
20 咕咚【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要求会认的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
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做到工整美观,结构合理,能够运用所学汉字组词,造句。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成熟的水果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会直接从树上落下来。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咕咚》,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联系生活实际,感知兔子没有经过自己的验证就被所谓的“咕咚”吓到了的故事,领悟盲目跟从的后果。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
[来@源:zzstep.*%&~com]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掌握遇事要勇于探索、追求事实的原则。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字卡、词语卡片。
[w~@ww.%zzste&p.c#om]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随文识字。
2.深入学习《咕咚》,了解兔子不弄清事实就随便散播消息的坏处。
3.懂得凡事要弄清事实的道理。
一、复习检查。
1.检查会认字,教师出示字卡,学生认读,教师给予鼓励。
2.通过字卡,进行分组读,赛读。
教师进行鼓励总结。
3.检查会写字,要求学生组词、造句和默写,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二、段落教学。
1.兔子被什么东西吓得拔腿就跑?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咕咚”。
)2.“咕咚”是什么?一个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3.为什么小猴子不问清楚“咕咚”是什么,就跟着兔子一起跑起来呢?其他小动物呢?[来~源^*:&中教%网]猴子看到兔子被吓到的样子,以为“咕咚”是一个怪物,其他小动物也是这样认为的。
4.野牛为什么拦住了逃跑的小动物们?野牛。
6.真相是什么?你想对兔子说什么?真相就是一个成熟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
我想对小兔子说:“在没弄清事实的时候不要随便下定论。
”[来@源:zzstep.%*&~com]7.大伙为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这是会意的笑,大家明白了真相,同时也为自己不弄清事实就鲁莽行动的行为感到好笑。
三、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件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年级语下册《咕咚》第二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巩固读音(1)开火车读生字。
做到人人过关。
(2)游戏——找朋友2辨清字形(1)小组合作,自主交流识记字形办法。
(2)检查反馈(3)比较字形,引导区分。
二、指导书写1出示(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
(出示字的演变过程)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师生评价。
三、复述,发展语言1分角色朗读全,思考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兔子和小动物们自己吓自己;也可能说兔子不该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乱说……)2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能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自己练一练。
指名复述。
四、排演本剧五、堂小结,布置作业这节我们一起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我们以后做事要向野牛学习,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分享。
19《咕咚》第二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3. 故事复述:学生能够简单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培养他们的叙述能力和逻辑思维。
4.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中的咕咚与其他动物的互动,引导学生学会相互理解和友谊的价值。
5. 书写练习:根据故事内容,教师设计相关的书写练习,如抄写生字词,练习书写简单的句子。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咕咚》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咕咚》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咕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咕咚》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咕咚》第二课时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咕咚》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4) 情感教育作业:教师阅读学生的思考内容,了解学生对友谊、理解、相互帮助的理解和体会,对有深度和启发的观点给予表扬。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作业反馈,鼓励学生认真对待作业,并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
3. 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故事中的咕咚与其他动物的互动,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0.《咕咚》第二课时
二、深入感知
野 牛 拦 住 大 家 问 : 木瓜掉进湖里, 动物们跟着兔子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
“‘咕咚’在哪里? 兔子吓了一跳, 跑 起 来 , 边 跑 边 边,看到木瓜掉进湖
你们看见了?”
拔腿就跑。
喊快逃命!
里,发出咕咚一声响。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 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 ‘咕咚’可怕极了!”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5时58分57秒上午5时58分05:58:5721.9.13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 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0 咕咚 (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来自词 小鹿 大象 野牛 热闹
语 我
拦住 领着 成熟 掉进
会 逃命
拔腿就跑
读
可怕极了 吓了一跳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什么是 “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 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 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 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秘 之旅。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9.1305:58:5705:58Sep-2113-Sep-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5:58:5705:58:5705:58Monday, September 13, 2021
19咕咚第二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咕咚》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运用与建构:通过听写、认读、朗读、表演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阅读理解、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咕咚声音的神秘和动物们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教学资源:教师会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图书、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咕咚》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咕咚》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故事的魅力或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会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向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咕咚声音的神秘和动物们的反应,以及课文中的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讨论法: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以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的反应和解决办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咕咚声音的神秘和动物们的反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咕咚》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话,要学会用大脑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话,要学会用大脑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兔子听到木瓜掉进湖里
1.(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兔子为什么跑?(他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4.他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了兔子害怕?(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他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
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来)
3.“咕咚”追他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
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
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
听!(播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怎么样?“大伙”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
他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指狐狸、山羊、小鹿)
7.他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他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他们啦)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说的话。
他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
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
他拦住了大伙.)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回答。
).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
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竞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他们]都怎样呢?(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
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他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
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
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他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
我不喜欢鹿、大象,因为他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以后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后再决定怎么做)
七、布置作业。
课下以八个同学为一组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咕咚
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跑
野牛拦
(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遇事不能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