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民歌欣赏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音乐教案-走进西藏3篇

音乐教案-走进西藏3篇

音乐教案-走进西藏音乐教案-走进西藏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走进教学对象:中学音乐课程教学目的:1.理解音乐的特点和传统乐器;2.学习音乐的节奏和旋律;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才能;4.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音乐的起和开展;2.音乐中常用的乐器;3.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4.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介绍音乐的起和开展1.引入:老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独特风格,引起学生兴趣。

2.讲授:通过讲解,介绍音乐的起和开展,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背景和历史。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音乐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例如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

第二课:介绍音乐中常用的乐器1.引入:通过观看影片或图片,介绍一些常用的乐器,如黑管、筚篥等。

2.示范:老师示范演奏一些乐器,让学生听到不同乐器的声音和特点。

3.理论:学生分组,尝试演奏一些简单的乐器,加深对乐器特点的理解。

第三课:学习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1.引入:播放一段具有典型节奏和旋律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分析:学生分析这段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特点,提取出其中的主旋律和节奏型。

3.学习:老师和学生一起演奏这段音乐,通过模拟演奏和跟唱,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第四课:欣赏和分析经典的音乐作品1.欣赏: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理解音乐的丰富艺术表现和表达方式。

2.分析: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曲式构造、旋律开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3.讨论: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和表现;2.学生的作业和小组演奏的表现;3.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才能。

拓展活动:1.学生可以自带乐器或制作简单的乐器进展演奏;2.学生可以参观音乐学校或文化展览,理解更多有关音乐的信息;3.学生可以合作创作一段自己的音乐作品,并在班级或学校音乐会上进展演奏。

音乐教案-走进西藏精选3篇(二)教案主题:歌唱祖国年级:小学三年级目的:通过学习歌曲《歌唱祖国》,让学生理解祖国的美丽和骄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感。

音乐教案-欣赏西藏民歌

音乐教案-欣赏西藏民歌

音乐教案-欣赏西藏民歌教学目标:1. 了解西藏民歌的特点和特色;2. 能够欣赏并分析西藏民歌;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

教学内容:1. 西藏民歌的特点和特色;2. 西藏民歌的分类和代表作品;3. 西藏民歌的欣赏。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投影仪和音乐播放器;2. 西藏民歌的录音或视频。

教学步骤:引入:播放一段西藏民歌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西藏民歌的独特韵味。

1. 简要介绍西藏民歌的特点和特色,如:- 西藏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表达着西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西藏民歌的歌词含义深厚,常常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等; - 西藏民歌的音乐风格独特,常常以口琴、竹编等传统乐器为伴奏。

2. 介绍一些西藏民歌的分类和代表作品,如:- 祝福之歌:《卓玛》、《加琼祷仪》;- 爱情之歌:《爱情是什么》、《情人的眼泪》;- 工作之歌:《放牧花儿》、《扎什伦布寺却吉涛又特》。

3. 欣赏西藏民歌,分析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等要素,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 结束课堂,总结西藏民歌的特点和特色,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欣赏和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首西藏民歌的歌词或旋律;2.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西藏民歌的表演或合唱;3. 邀请一位专业的音乐家或西藏民歌演唱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或演出。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对西藏民歌的欣赏能力;2.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并进行评估;3.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的表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西藏民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西藏民歌的独特魅力,增加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的设置,让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但是,由于时间限制,仅仅是通过欣赏一些西藏民歌就很难深入了解西藏民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因此,可以考虑将这个主题与其他相关的内容结合起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走进西藏》教学设计五年音乐上辽海版

《走进西藏》教学设计五年音乐上辽海版

课时计划总第 2 节课题2《走进西藏》专用教室音乐室第1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藏族音乐的兴趣,了解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

2. 聆听《走进西藏》,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及风格特点,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要点随录音哼唱歌曲,了解西藏的风土人情。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一.课前展示二.情境导入三.自主合作探究A. 欣赏表现西藏的图片或录像短片,使学生对西藏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之后,让学生讲一讲他们所了解的西藏,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B. 完整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体验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C. 为加深对歌曲的体验和理解,在欣赏歌曲的第一乐段时,要启发学生从节奏、旋律、音色等要素方面入手,感受歌曲所带来的神秘而空远的意境。

1学生做律动进教室2师生问好3学生随录音轻声哼唱,并思考歌曲的情绪特点及歌曲是如何表现民。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四.检测提升五.归纳反思D. 对歌曲进行简单的分析后。

E. 在欣赏《走进西藏》的基础上,将课前收集的资料加以交流,以此来了解藏族的音乐文化和西藏的风土人情。

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歌词精练、寓意深刻,衬词“呀啦索”突出了民族特点;歌曲的旋律质朴、高亢,带有明显的藏族风格;歌词与旋律结合完美,加之歌手高而清纯、放而甜美的演唱,使人激情澎湃,把这首音乐作品,表达到了极至4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到歌曲的欣赏和表现中,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族风格的。

板书设计:2《走进西藏》教学反思:学生能随录音哼唱歌曲,了解西藏的风土人情。

课时计划总第节课题专用教室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总第节课题专用教室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走进西藏教案

初中音乐走进西藏教案

初中音乐走进西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西藏的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走进西藏》,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 感受和理解西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 学会演唱《走进西藏》歌曲。

教学难点:1. 西藏音乐特殊音调和节奏的掌握。

2. 歌曲中的高音部分演唱。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2. 钢琴、吉他等乐器。

3. 歌曲《走进西藏》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走进西藏》歌曲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西藏音乐的特殊魅力。

2. 引导学生谈论对西藏的音乐、风光、文化的了解和印象。

二、歌曲学习(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走进西藏》歌曲的背景、创作意义。

2. 分析歌曲的调性、节奏、旋律特点,讲解西藏音乐的特殊音调和节奏。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正确演唱歌曲的高音部分。

三、演唱练习(15分钟)1. 教师示范演唱《走进西藏》,强调歌曲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跟随琴声练习演唱,教师个别指导。

3. 分组演唱,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四、音乐欣赏(10分钟)1. 播放其他西藏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西藏音乐的魅力。

2. 引导学生谈论对西藏音乐的欣赏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西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 强调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尊重和热爱,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学、多唱民族音乐。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走进西藏》歌曲的演出活动,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2. 邀请西藏音乐艺术家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藏音乐文化。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西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能够正确演唱《走进西藏》歌曲。

同时,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和情感共鸣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引入民族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走进西藏教案

走进西藏教案

《走进西藏》教学设计教学2009-12-14 19:09:24 阅读17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知识目标:能比较准确地用轻声演唱《走进西藏》,了解其思想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及音乐风格。

情感目标: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通过学唱歌曲来感受歌曲对人物的赞颂。

过程目标:通过创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走进西藏》,重点唱会歌曲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对歌曲表现思想内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音画同步(西藏的现在)1、欣赏《青藏高原》谈谈你看到的西藏美景。

(在美丽辽阔的大草原上,牛马成群,人们辛勤的劳作,展现了一幅幸福、和谐、安定的景象)2、师生对话图片展示(1)学生了解西藏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及相关历史(2)思考:学生知道哪些藏族歌曲?老师引出课堂的主题——歌曲《走进西藏》(二)讲授新课(西藏的过去)1、欣赏音画同步《走进西藏》,了解歌曲的创作特点和电影主要情节提示:这首歌曲是电视剧《孔繁森》主题歌。

(1)思考:这首藏族歌曲的调号、节拍、情绪特点。

(2)西藏展现的面貌。

(贫穷、落后、自然条件恶劣)(3)介绍孔繁森的光荣事迹2、学唱歌曲(1)老师范唱,录音伴奏,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特点。

(2)唱练习曲:5 4 |3 2| 1—||从高音区用假声唱法,下行至中音区混声演唱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演唱方法。

(3)老师钢琴伴奏,学生哼唱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4)老师钢琴伴奏,学生用假声唱歌词,尤其是歌曲的第二部分。

(5)学生找出演唱歌曲中的难点,师生共同解决。

(先唱歌谱再唱旋律或伴随钢琴学唱)3、分析作品(1)为什么作曲家在创作方法上采用藏族民歌为音乐素材和通俗歌曲的创作方法?(电影讲述的地点和主要发生的事件都是在西藏;年代是现代,更具有时代气息)(2)歌曲中从哪里看出是在歌颂孔繁森?(走进雪山、走进高原、走进阳光)(3)歌曲赞颂孔繁森的什么精神?表达了藏族同胞对孔繁森的什么情怀?(孔繁森为西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表达了藏族同胞对孔繁森无比爱戴,无比怀念之情)4、巩固与提高(1)学生在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基础上深情地演唱歌曲。

走进西藏教学设计

走进西藏教学设计

《走进西藏》教学设计一、教材版本: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学音乐第八册第二单元《走进西藏》二、授课年级:八年级三、学生分析:八年级同学对音乐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处在变声期,高音很难唱上去。

四、教材分析:歌曲《走进西藏》是电视剧《孔繁森》的主题歌。

概括了孔繁森走进西藏的功绩,也歌颂了孔繁森为西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这首歌为C宫调、4/4拍,采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

第一部分具有散板的性质,旋律舒畅、宽广、开阔,音乐情绪深沉、悠远而高亢,具有高原山歌的特色。

第二部分的音乐旋律优美、情绪明朗,带有舞蹈性。

这首歌在创作手法上,使用了藏族民歌的音乐素材,同时也采用了通俗歌曲的创作手法。

这不仅使歌曲具有了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也使它具有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五、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西藏音乐与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2、技能目标:①能用明朗的情绪演唱《走进西藏》的第二部分。

②通过听、唱等形式体验感受藏族民歌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风格特点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

六、教学重点:1.感受、体验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唱《走进西藏》第二部分。

七、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区八、教学方法:体验、模仿、合作和综合的方法。

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十、教学过程:“扎西得勒”先猜猜看,老师这是用什么语在向大家问好对,是藏语。

祝你吉祥如意的意思。

师:来,请大家用藏语向老师们问声好——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片神秘的土地。

那里有不一样的蓝天、不一样的雪山不一样的湖泊,不一样的名胜古迹,它是一片让你不由自主地用心灵而非用脚踏入的神圣土地。

它究竟是哪里呢让我们先来走进它看一看。

播放。

走进西藏教学说课

走进西藏教学说课
1.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聆听歌曲,并思考一下问题:(4")
A.歌曲的速度?
B.作品的演唱情绪?
C.作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2.介绍孔繁森其人其事。(2")
3.教师范唱歌曲,并强调学生自己认为难点、唱不会的段落或小节加以标记。(4")
4.同学们说老师唱的好不好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唱好这首歌,这首歌曲一共分为两部分,领唱部分同学们可以跟着老师轻声哼唱,齐唱部分要求同学们尽可能背唱。(1")
欣赏
感受不一样的曲风


(2")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走进西藏》,学到了一下内容:
1.藏族的风土人情
2.藏族踢踏舞
3.词曲作者张千一
4.人民公仆孔繁森
最后,让我们再学习一句藏族语言来结束这堂课的学习:扎西德勒(表示欢迎,祝福吉祥)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模唱、
讲授、体验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
3/4531|531||
Muma
3.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欣赏一段视频,并思考一下问题:(3")
A.你都看到了什么?
B.听到了什么?
4.你知道这是什么民族吗?
导入环节从观看视频到描述图片,都在渗透着藏族的风土人情。目的是为了学习歌曲做铺垫,同时为本课的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6.同学们说的很准确。藏族的舞蹈又叫藏族踢踏舞,一会儿老师会带大家共同学习藏族踢踏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共同感受藏族歌曲的魅力。

走进西藏教案

走进西藏教案
6、学唱歌曲
三、课堂练习:
小小演唱会,介绍有代表性的藏族歌唱家及作品分小组推荐歌手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走进西藏,了解了位于我国西部边境的自治区,也了解了一些西藏的一些歌曲。
五、布置作业:
收集西藏名歌
六、板书设计:
走进西藏
1=C张千一词曲
七、教学后记
复备
二、教学新课
一、初听歌曲《走进西藏》
思考:你的感受是什么?歌名是什么?(生回答)《走进西藏》
说起西藏,你对西藏的了解有多少呢?师展示画面
二、介绍西藏
1、风景图片(背景音乐,韩红《家乡》伴奏)
介绍:西藏有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
2、服饰文化
介绍: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都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对研究藏族的服饰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3、文字及历史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因为藏族人民普遍生活的地势比较高,所以他们的文字被人们成为“写在世界屋脊上的文字”。
历史上最著名的联姻便有藏王松赞干布和唐朝文成公主的联姻,他们的结合大大促进了藏族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4、宗教
藏族信仰佛教。
5、藏族舞蹈(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伴奏)
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在藏族的火把节上人们载歌载舞。他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藏族的民歌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唱时也会伴着各种形式的舞蹈。
课题:
课题
走进西藏
授课时间
9月17日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和掌握藏族歌曲的特点通过学唱歌曲《走进西藏》让学生感受藏族歌曲了解藏族风俗熟悉藏族音乐和舞蹈

走进西藏教案

走进西藏教案
5.首先请同学们试着跟随老师(1)轻声用“啊”音演唱领唱部分(5")
(2)为领唱部分填词
6.(1)用“啊”音哼唱歌曲的齐唱部分
(2)为歌曲第二部分填词
(3)反复唱两遍强调反复记号
7.难点教学,纠错(5")
(1)刚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讲自己认为唱不好的地方做以标记。请哪位同学能说说自己有哪句话唱不准?
(2)教师范唱难点处(2")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模唱、
讲授、体验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
3/4 5 3 1|5 3 1||
Mu ma
3.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欣赏一段视频,并思考一下问题:(3")
A.你都看到了什么?
B.听到了什么?
4.你知道这是什么民族吗?
8.相信同学们一定都学会了这首歌曲,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演唱《走进西藏》,领唱部分同学们可以轻声跟唱,老师为同
学生观看视频并聆听歌曲,同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由慢速变为中速
由深情地变为欢快地
歌颂孔繁森
(出示幻灯片)学生朗读
聆听教师范唱,找歌曲难点.
(1)轻声跟唱,用“啊”代替歌词。
(2)加入歌词试着跟唱
5.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么有关藏族你还知道什么?请观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图片,说说这是什么?
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3/4 5 3 1|5 3 1||
Mu ma
欣赏视频并思考教师为学生设计的问题。
A.看到了布达拉宫、喇嘛庙、雪山、高原等。

《走进西藏》教案(5篇)

《走进西藏》教案(5篇)

《走进西藏》教案(5篇)第一篇:《走进西藏》教案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拉萨谣》。

2.“走进西藏”音乐会。

教学目标1.表现有关西藏的音乐作品。

2.了解有关西藏的文化。

3.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

教学过程主持人:同学们好,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

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而又神秘的西藏吧。

第一组:介绍拉萨、布达拉宫,演唱《拉萨谣》,欣赏《阿姐鼓》。

小组主持人:我们组准备了一个“西藏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1.西藏有座世界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它的最高峰是什么峰?(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2.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在哪里?有一座最著名的宫殿是什么宫?(拉萨、布达拉宫)3.西藏有一种白色的小花,它长在高山上,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

你知道是什么花吗?(雪莲花)4.西藏有一条江是什么江?(雅鲁藏布江)西藏是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藏族人民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不管走到哪里,永远都不会忘记养育他们的青稞酒和酥油茶,还有阿姐亲切的鼓声。

请听我们演唱的《拉萨谣》。

第一组学生表演。

小组主持人:《拉萨谣》的曲作者是何训田,他创作了一系列的西藏风格的音乐,其中的《阿姐鼓》是最有影响的歌曲之一。

音乐的气氛神秘、缥缈,有天籁之声的美誉,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女声独唱《阿姐鼓》。

第二组:介绍藏族音乐,演唱《多快乐呀多幸福》。

小组主持人:西藏的音乐非常丰富,最流行的有两种歌舞形式。

一是锅庄,一是弦子。

锅庄的音乐粗犷,有一种说法,人们在跳舞的时候经常围着炉灶或篝火,炉灶又称为锅庄,所以得名锅庄。

弦子最初流行于四川巴塘,所以也叫巴塘弦子。

领舞的人一边跳舞一边演奏用牛角琴筒做成的弓弦乐器──“比旺”,当地的汉人称它为弦子,所以得名。

弦子的音乐短小、优美,节奏富有舞蹈性,旋律具有歌唱性,流畅上口,是藏族人们最喜爱的歌舞形式之一。

苏少版音乐八下《走进西藏》word教案

苏少版音乐八下《走进西藏》word教案

走进西藏[教学目标]一、通过演唱、聆听有关藏族的歌曲(民歌及创作歌曲)。

试着参与舞蹈活动,感受歌曲的艺术风格,感悟藏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

二、了解、感受并喜爱西藏地域、民族、历史文化及藏族同胞的民族情感。

[教材背景]西藏地区是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同胞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西藏地域有着极其古朴的文化传承。

从音乐教学角度向学生介绍关于西藏的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在前一个课时要向学生介绍“关于西藏”。

(用《走进西藏》光盘的内容)[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引导学生记住关于西藏的下列内容:1. 我们这个星球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这里是地球的最高峰,藏族同胞是有人类以来,在这里的最后坚守者。

)2. 两种生活方式。

(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使藏族同胞选择了游牧和农耕两种生活方式。

)3. 三大古文明的集结地(世界上有许多地区,也曾有着灿烂的文化与文明,可是后来却“莫名其妙”地消逝了。

而西藏,几千年来人们坚守着,成为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的文化集结地,进入西藏地区便可看到三种文化的影响存在。

)4. 四种宗教崇拜:山水崇拜、动物崇拜、图腾崇拜、偶像崇拜。

(不同的生活地区有不同的信仰,如生活在水边的人不会打渔,他们认为鱼是水中之神;麻尼旗麻尼堆到处可见;而活佛更是全民族的偶像。

)5. 五种丧葬办法:天葬、土葬、水葬、火葬、塔葬。

藏传佛教认为,一般人死后要升天,天葬,有罪的人要下地,土葬,生活在水边的人要水葬,达官贵人要火葬,活佛是偶像,死后也是偶像,要塔葬。

6. 六字真言:奄嘛呢叭咪哞(意为如意宝啊莲花,这是藏传佛教信仰的最高境界,人们口中在不断地念这六个字,麻尼旗上写这六个字……)另外,还有如七条古道从西藏通达外界的各地,西藏是九条江河的发源地等。

这几个数字使学生很容易地记住了西藏地区的各种文化。

综合起来,学生们就会悟出藏族人民的古朴、虔诚的性格和坚强的生存意志。

[教材分析]《北京的金山上》、《翻身农奴把歌唱》、《北京有个金太阳》、《回到拉萨》、《珠穆朗玛》等,有的是老歌唱家唱,有的是老歌新唱;有的是新歌,另有不同的唱法,如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

藏族民歌的音乐教案

藏族民歌的音乐教案

藏族民歌的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藏族民歌的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藏族民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2. 学习并演唱一首藏族民歌;3. 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音乐的尊重和理解。

教案时间:3-4个课时教案步骤:第一课时:引入藏族民歌1. 创设情境:介绍藏族民歌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关于藏族民歌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其特点和表现形式。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他们对藏族民歌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4. 汇报分享: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学习藏族民歌的歌词和旋律1. 介绍歌曲:选择一首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藏族民歌,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主题。

2. 听歌学习: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先听几遍,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3. 学习歌词:逐句教学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4. 跟唱练习:引导学生跟着录音一起唱歌,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第三课时:表达和演唱1. 分析歌曲:让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元素,如节奏、音高等。

2. 表达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声音、肢体语言等方式表达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3. 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唱整首歌曲。

4.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在全班面前展示他们的演唱成果。

第四课时:反思和总结1. 学习反思: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分享他们的收获和体会。

2. 总结要点:总结藏族民歌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强调对不同文化音乐的尊重和理解。

3. 班级演出:邀请学生在班级或校内举办一个小型音乐演出,展示他们学习藏族民歌的成果。

教学资源:1. 视频资源:关于藏族民歌的相关视频素材;2. 音频资源:录制好的藏族民歌音频;3. 图片和文字资源:介绍藏族民歌背景和文化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评估方式: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对藏族民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学生在小组演唱中的合作和表现。

走进西藏民歌欣赏教学设计教案

走进西藏民歌欣赏教学设计教案

《走进西藏》民歌欣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听、唱、舞等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西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及其起源、发展与变化。

2 、在感受、理解、对比、等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西藏民歌的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

3 、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演唱藏族民歌及具有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西藏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欣赏西藏音乐片断播放用布达拉宫图片制作的课件封面学生聆听封面背景音乐。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2 、讨论交流生:高远绵长、辽阔的草原上牛羊成群……师:这是一段西藏歌曲,仿佛是从遥远的天边传来的天籁之音。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二、新授1 、聆听西藏歌曲,感受西藏歌曲的音乐风格。

(1 )听《走进西藏》。

(多媒体课件播放伴奏音乐)师演唱歌曲第二段。

生:高亢悠长,具有西藏民族特色……师:这首歌曲是否是西藏民歌?生:是(不是)。

师:这首歌曲并不是西藏的传统民歌,它是一首带有西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

西藏音乐究竟是什么风格与特点呢?让咱们今天一路来了解。

(2 )请学生以组为单位出示课前收集的西藏有关知识西藏地理位置、风俗人情文成公主入藏熟悉的歌唱西藏的音乐(3 )欣赏《正月十五那一天》。

他是一首史诗性的颂歌。

速度力度风格情感曲式结构师:你们能从歌曲的速度、情绪、音色等方面感受歌曲的音乐特点吗?生:高亢婉转、悠扬明快、欢快跳跃……师:这是一首原汁原味的西藏民歌,它具有典型的西藏风格。

速度力度风格情感曲式结构较快较强热情轻巧活跃单乐段前奏+间奏+尾声师:这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形式:堆谢......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被称作"降谢",速度较慢,旋律抒情而悠扬:第二类被称作"觉谢",速度较快,旋律轻快而活泼.(4)赏析《阿玛勒火〉藏族民歌速度力度风格情感曲式结构稍慢较弱优美抒情深沉两段体衬词起头师:藏族民间歌舞形式:囊玛......汉语"室内"的意思.以歌为主、以舞为辅.音乐结构由三部份组成.即:引子、慢板歌舞、快板舞曲.师:听到这首歌曲你们最想做什么呢?生:跳舞……试跳藏族舞蹈,模仿藏族同胞互献哈达,舞蹈后互问候"扎西德勒"师:藏族的歌曲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它的特点是刚健、热情奔放。

西藏民歌教学方案设计

西藏民歌教学方案设计

西藏民歌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西藏民歌的特点、文化背景以及演唱技巧,培养学生对西藏民歌的欣赏能力和演唱能力。

教学内容:1. 西藏民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介绍西藏民歌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史,让学生对西藏民歌有初步的了解。

2. 西藏民歌的演唱技巧:教授西藏民歌的演唱技巧,如发音、节奏、音准、气息控制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3. 西藏民歌的曲调和歌词:选取一些典型的西藏民歌曲调和歌词,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曲调和歌词的演唱。

4. 西藏民歌的表演形式:介绍西藏民歌的表演形式,如舞蹈、服饰、舞台布置等,让学生了解西藏民歌的全貌。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经典的西藏民歌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西藏民歌的了解程度。

2. 介绍西藏民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西藏民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3. 教授西藏民歌的演唱技巧:通过示范和练习,教授学生西藏民歌的演唱技巧,并进行实地指导和反馈。

4. 学习西藏民歌的曲调和歌词:选取一些简单易学的西藏民歌曲调和歌词,让学生跟随老师学习和演唱。

可以使用伴奏带或音乐软件辅助学习。

5.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合唱和个人演唱:分别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合唱和个人演唱,让他们在团队中感受合唱的魅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个人表演能力。

6. 展示和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并向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悟。

7. 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总结本次教学的收获和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情况和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可以通过考核学生的演唱技巧、曲调和歌词的掌握情况以及集体合唱和个人演唱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走进西藏(教学设计)

走进西藏(教学设计)

走进西藏(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欣赏歌曲《走进西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和掌握藏族歌曲的特点,由浅入深的展开教学,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感染学生。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歌曲《走进西藏》,让学生感受藏族歌曲,了解藏族风俗,熟悉藏族音乐和舞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藏族的文化,感受藏族音乐,学习藏族舞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藏族音乐、舞蹈以及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西藏民族音乐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探索、创造,改变学生机械的学习、被动的模仿,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个性发展,发掘学生创造的巨大潜能教具准备本课采用多媒体、录音机等音乐用具,来进行一堂情景与娱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本单元可分三课时进行。

教学模式1.情感模式:参与——感受2.认知模式:引导——发现、体验——探究、学法指导情境教学法、感受体验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情导入²从歌曲《公仆赞》引入,创设问题,激情引趣²赏析运用多媒体(电影剪辑)向学生介绍孔繁森的事迹,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孔繁森的精神,并简单介绍西藏的地理位置。

二、走进西藏(1)欣赏《走进西藏》的mTV²介绍歌曲背景²介绍词曲作者及代表作品²总结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²自由讨论分析藏族音乐的演唱风格²赏析“雪域高原”这一单元涉及的的范围较广,内容也丰富,本课选用张千一同志所作的《走进西藏》为重点,设计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并以此贯穿始终。

完整地聆听使学生对歌曲留有更完整的印象。

(2)学唱歌曲²注重引导、调动学生情绪²指导学生分析歌曲情绪²参与—体验²讨论—发现让学生用自己的歌声来感受西藏音乐风格,从而喜欢上这首歌,也让学生在喜欢的流行音乐的风格中来感受民族音乐的风采,最终让学生能理解民族音乐,喜欢民族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西藏》民歌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唱、舞等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西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及其起源、发展与变化。

2 、在感受、理解、对比、等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西藏民歌的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

3 、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演唱藏族民歌及具有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西藏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欣赏西藏音乐片断
播放用布达拉宫图片制作的课件封面
学生聆听封面背景音乐。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2 、讨论交流
生:高远绵长、辽阔的草原上牛羊成群……
师:这是一段西藏歌曲,仿佛是从遥远的天边传来的天籁之音。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
二、新授
1 、聆听西藏歌曲,感受西藏歌曲的音乐风格。

( 1 )听《走进西藏》。

(多媒体课件播放伴奏音乐)
师演唱歌曲第二段。

生:高亢悠长,具有西藏民族特色……
师:这首歌曲是否是西藏民歌?
生:是(不是)。

师:这首歌曲并不是西藏的传统民歌,它是一首带有西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

西藏音乐到底是什么风格与特点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

( 2 )请学生以组为单位出示课前收集的西藏有关知识
西藏地理位置、风俗人情
文成公主入藏
熟悉的歌唱西藏的音乐
( 3 )欣赏《正月十五那一天》。

他是一首史诗性的颂歌。

速度力度风格情感曲式结构师:你们能从歌曲的速度、情绪、音色等方面感受歌曲的音乐特点吗?
生:高亢婉转、悠扬明快、欢快跳跃……
师:这是一首原汁原味的西藏民歌,它具有典型的西藏风格。

速度力度风格情感曲式结构
较快较强热情欢快活跃单乐段
前奏+间奏+尾声
师:这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形式:堆谢......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被称作"降谢",速度较慢,旋律抒情而悠扬:第二类被称作"觉谢",速度较快,旋律轻快而活泼.
(4)赏析《阿玛勒火〉藏族民歌
速度力度风格情感曲式结构
稍慢较弱优美抒情深沉两段体
衬词起头
师:藏族民间歌舞形式:囊玛......汉语"室内"的意思.以歌为主、以舞为辅.音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引子、慢板歌舞、快板舞曲.
师:听到这首歌曲你们最想做什么呢?
生:跳舞……
试跳藏族舞蹈,模仿藏族同胞互献哈达,舞蹈后互问候"扎西德勒"
师:藏族的歌曲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它的特点是刚健、热情奔放。

三、总结
西藏民歌的风格特点:奔放、热情、粗犷、刚健、优美、纯朴,高亢(多媒体课件显示)。

四、听辨练习(多媒体课件出示选择题)
师:你能从下面三首歌曲中听出哪一首是西藏民歌吗?为什么?
蒙古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B 、(《青藏高原》); C 、(《伊玛夹吉松》)。

生:听音乐,选出西藏民歌,说出理由。

师:《伊玛夹吉松》的音乐特点是高亢婉转、优美动听、清新流畅。

五、学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生:聆听才旦卓玛演唱的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多媒体课件播放录音)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歌曲《伊玛夹吉松》有什么异同?(多媒体课件显示对比表)
生边听边对照对比表思考答案。

师生经过讨论得出答案。

发声方法
旋律走向
节奏
衬词
相同
相似
相似
相同
师:通过欣赏和对比,你觉得这两首歌曲有什么关系呢?
生:《北京的金山上》与《伊玛夹吉松》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师:现在,人们都把《北京的金山上》作为经典的西藏民歌广为传唱。

( 2 )介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

( 3 )总结歌曲表达的情感。

( 4 )学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师:让我们也带着自豪的情感来唱一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a) 轻声慢速跟琴唱。

(多媒体课件显示曲谱)
b) 小组交流学唱。

c)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跟琴再唱。

d) 处理歌曲。

学生提出见解,并进行演唱练习。

e) 模仿振谷唱法。

老师加入振谷唱法演唱,学生对比聆听。

师:你觉得老师和你们的唱法上有没有不同?
生:声音“抖动”……
师:请同学们模仿,大家比较评价,并找出正确的“抖动”方法。

师:其实这种“抖动”是让声音在嗓子里拐了个弯。

师生一起模仿这种唱法。

师:你觉得这种唱法让歌曲的音乐情绪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更欢快跳跃了……
f) 加入振谷唱法再唱歌曲,介绍这种唱法的名称。

(多媒体课件显示振谷唱法)
师:这种唱法在西藏民歌中称为“振谷唱法”,是西藏特有的演唱技巧,指在嗓音的拐弯处有规律、有技巧地演唱。

g) 老师用语言、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带着想象,有感情地边歌边舞,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多媒体课件显示西藏草原图片,并播放伴奏音乐)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西藏音乐同时也掌握了有关藏族的音乐知识如堆谢、囊玛振谷唱法等.如果感兴趣,我们可以在课后了解更多西藏音乐文化,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喜欢西藏民歌、了解西藏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