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与教化 教案

合集下载

《礼仪与教化》(第1课时)word版

《礼仪与教化》(第1课时)word版

2.2《礼仪与教化》(第1课时)教学案例※教学目的: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等。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等。

※重点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特殊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教学手法: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1.导入教学:[5分钟]同学们在上节课已经学过了原始社会的美术了,相信大家对原始社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现在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区别?原始社会时社会体系还不完善,过着部落与部落的群居生活,到了文明时代就出现了统一的国家和成熟的文字,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出现了严格的分化于差别,社会的等级分化就像埃及金字塔的结构一样[导入板书,金字塔式的三角形分成三个部分,一格写着统治者,一格写着贵族,一格写着平民。

三角形外部打一竖着的箭头,写着对立],有一个最高的统治者在塔尖的位置,他具有绝对的权力(也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所说的皇帝),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于是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2.文明社会出现对美术作品的影响:[5分钟]提出思考:那么,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中,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首先,我们来想这样一个问题: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变成怎样呢?(*开始引导:就好像我们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校纪校规,那么抽烟、打架随处可见,上课铃声响了也没人准时进教室……是不是乱成了一锅粥了?一个小小的学校没有秩序都会变成这样,更何况是一个国家那么多的人呢,没有秩序是肯定不行的。

)提问:要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呢?教师总结补充:刚刚同学们想了很多种方法,都不错,那统治者是怎么做的呢?当时的统治者很聪明,他们首先在思想上控制了人民,制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这些也必然反映到美术创作之中来。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礼仪与教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礼仪与教化的概念,认识到礼仪与教化的重要性。

2. 掌握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培养良好的社交礼仪。

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4. 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礼仪与教化的概念介绍。

2. 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

3. 民族传统礼仪与文化传统的教化作用。

4. 品德修养与道德观念的培养。

5. 自制力和团队合作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述和讲解的方式介绍概念和基本规范。

2. 实践训练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3. 讨论法:通过学生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小游戏导入:给学生解释礼仪与教化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

2. 礼仪规范的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如问候礼仪、用餐礼仪、礼貌用语等,让学生明白如何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根据社交礼仪规范进行表演。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讨论和总结:学生们讨论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归纳总结出一些重要的道理和经验。

5. 民族传统礼仪与文化传统的教化作用的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一些中国传统的礼仪和文化,如拜年、传统婚礼等,让学生了解到礼仪和文化的紧密联系,并分析一些传统礼仪的教化作用。

6. 讨论和展示: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对传统礼仪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7. 品德修养与道德观念的培养:教师通过讲解一些道德故事和案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道德观念,激发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8.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9. 总结和评价: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方法:1. 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礼仪与教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中化学教案--礼仪与教化

高中化学教案--礼仪与教化

高中化学教案--礼仪与教化教学目标- 了解礼仪的概念及其应用,理解化学中的一些礼仪规范;-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安全惯;- 增加对课堂的参与度及研究兴趣,提高化学研究成绩。

教学内容1. 礼仪的概念及应用- 礼仪的定义和特点;- 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常用礼仪规范;- 礼仪在实验室中的重要性。

2.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交场合中的常用礼仪规范;- 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原则及其应用。

3.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 化学实验室中的常识和安全注意事项;- 针对化学实验室中的常见危险操作和场景进行探究和讨论。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实验室和社交场合中,感受礼仪的重要性和应用;2. 课堂讨论法:让学生围绕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安全问题展开讨论,激发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3. 视频展示法:展示一些化学实验操作中的错误范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安全隐患并加以改正;4. PPT讲授法:通过展示PPT文稿中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化学实验中的礼仪知识。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状况;2. 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评判其是否掌握化学实验中的礼仪规范;3.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考察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教案的核心在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综合素质,同时加深化学实验安全常识的学习和应用。

希望能够通过本教学内容,使同学们理解礼仪的重要性,养成良好习惯,在实验操作中遵守礼仪规范,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稳定。

《礼仪与教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礼仪与教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一、教案背景礼仪与教化是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通过学习礼仪与教化,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社交能力,并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和理解,了解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社交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礼仪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礼仪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礼仪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2. 礼仪的基本要素- 介绍礼仪的基本要素,如言谈举止、仪容仪表、衣着装扮等;-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情境下的礼仪行为。

3. 礼仪的实践与运用- 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仪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制定并实施一项礼仪实践计划,让学生将礼仪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教化的概念和方式- 解释教化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教化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分析教化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温暖、耐心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5. 美的感知与创造- 提供各种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开展创作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四、教学步骤1. 导入- 通过有趣的小游戏或问题,引起学生兴趣,预热课堂氛围。

2. 知识讲解- 逐个介绍礼仪的概念、意义和基本要素,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角色扮演-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不同情境下的礼仪行为。

4. 礼仪实践计划- 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礼仪问题,并制定一项实践计划。

5. 教化的概念和方式- 讲解教化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温暖和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人。

6. 美的感知与创造- 展示各种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

7. 总结与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总结并反思今天的学习收获。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白礼仪是啥玩意儿咱得让学生知道礼仪可不是那些高高在上、摸不着头脑的东西。

礼仪啊,就像是我们生活里的小规则,就像你去朋友家做客,得先敲门,不能直接闯进去,这就是礼仪。

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和谐、更美好。

而且啊,礼仪还跟教化有关系呢,它能让咱们变得更有教养,知道啥是对的,啥是错的。

2. 让学生感受礼仪的魅力我想让学生从心里觉得礼仪是个特别有趣又有用的东西。

比如说,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仪,参加婚礼的时候要穿得漂漂亮亮、喜气洋洋的,可不能穿着拖鞋就去了。

这时候礼仪就像魔法一样,让整个场合都变得很有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礼仪和教化之间的联系是个重点哦。

我得给学生讲清楚,礼仪是怎么通过一些行为规范来教化我们的。

就好比在学校里,我们要尊敬老师,见到老师要问好。

这不仅仅是个简单的问好,这是在教我们要尊重他人,这就是礼仪背后的教化意义。

2. 难点难点呢,就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践行礼仪。

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啊,有时候会比较随性,想干啥就干啥。

所以我得想办法让他们知道,礼仪不是约束,而是一种让自己和别人都舒服的方式。

三、教学方法1. 故事教学法我打算给学生讲好多好多关于礼仪的小故事。

像“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那么小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姐姐,这就是礼仪。

通过故事,能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礼仪的内涵。

2. 情景模拟法我会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来模拟。

比如说在餐厅里的礼仪,怎么点菜,怎么和服务员说话,餐具怎么使用。

在模拟的过程中,他们就能更直观地感受礼仪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我一上课就会问学生:“宝子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那种特别没礼貌的人呀?”然后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

这样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我就可以顺势引出今天的主题——礼仪与教化。

2. 讲解礼仪的概念我会说:“宝子们,礼仪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魔法。

它是一些大家都认可的行为规范。

比如说,你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就是礼仪。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与教化意识教案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与教化意识教案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与教化意识教案。

一、将礼仪和教化意识作为日常习惯很多家长和教育者只在少数场合下关注孩子的礼仪和教化意识,例如在正式场合、公共场所或重要活动中。

这是不够的。

要养成好的礼仪和教化意识,必须将其作为日常习惯。

通过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地展示出他们的优美和自尊。

例如,在吃饭时,可以让孩子注意不嘴巴大声咀嚼,避免谈论不雅之话;在离开房间时,可以提醒孩子不要忘记说“谢谢”或“再见”;在进行某项特殊活动时,可以提醒孩子穿着整洁,不要过度活动身体等等。

二、采用奖励制度来激励孩子奖励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接受并遵守礼仪和教化意识。

当孩子表现出优雅和恰当的行为时,可以赞扬和奖励他们。

例如,在孩子做好一件事情时,可以给予一些积极反馈,如夸奖他们做得好,给予一些小奖励作为鼓励。

三、建立家规和家训家规和家训是一个家庭培育孩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开会,确定一些基本的家规和家训,如保持家庭卫生、尊重他人、遵守日常生活规律等等。

这些规则必须被清晰地定义,以便家庭成员更好地遵守。

家规和家训还应该被简单地贴在墙上或其他可见的地方,以便提醒孩子和家庭成员。

四、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和社会尊重他人和社会是家庭与社会的重要价值观。

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介绍社会礼仪以及如何尊重他人来帮助他们发展这些价值观。

例如,要告诉孩子,离开公共场所时,要将垃圾扔进垃圾桶,避免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要教育孩子在跟别人说话时,尊重对方,并避免出言伤人的行为。

五、培养孩子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是实现学会礼仪和教化意识的重要条件。

家长可以通过训练孩子控制情绪、自我约束等方式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这些能力。

例如,当孩子生气、恼怒、焦虑和失控时,你可以教育他们在进行令人愉悦的活动或非愉悦的活动时进行自我控制。

同时教育他们说出愿意的事情,而不是说出不想做的事情。

培养孩子的礼仪和教化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断努力。

第二单元《礼仪与教化》教案

第二单元《礼仪与教化》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共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学: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始人的创造》,了解了美术的起源,原始社会美术作品的特点,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再向前迈进一步,但进入主题之前,首先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两张图片,图片中的美术作品同学们都认识吧?学: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金字塔师:同学们对两者都不陌生,那现在请同学们运用你所学的美术鉴赏知识,完成下面的表格。

二)、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

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师: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没有秩序会怎样?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呢?(学生讨论回答:制度,法律,道德规范,文化等——礼仪与教化)师:刚刚提到的这几点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礼仪与教化三)、新课:师: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礼仪与教化。

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由于其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在古代被统治者用来宣扬自己的思想。

因此,礼仪与教化自然会影响着美术作品的创造,换句话说美术作品会体现当时的礼仪与教化。

师:1)、教材P37——P39中主要介绍的是什么美术作品?(青铜器)2)、在同学们的印象中,青铜器都运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饮食、酒、礼、乐、水、兵等)3)、何为青铜?(纯铜与锡、铅的合晶,熔点低,硬度大,这样有便于制造精细,复杂的各种器具)1、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37——P38自主学习:A、教材中主要介绍的是哪三件青铜器?B、三件青铜器分别是哪个朝代的?C、三件青铜器造型纹样的特点?A、师:教材文字中主要介绍的三件青铜艺术品是?(司母戊鼎、大盂鼎、莲鹤方壶)B、师: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大盂鼎是西周时期,莲鹤方壶是春秋时期(青铜工艺最早出现——夏朝运用及工艺技术发展最辉煌灿烂的时期——商周到春秋战国)C、同学们对比分析三件青铜器的造型纹样,完成表格。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讨夏、商时代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展开其与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了解美术的社会价值和时代制约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使学生了解我国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2、使学生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教具和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教材,作业纸等【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1、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简单复习原始社会美术。

2、提问:“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区别?3、学生思考,回答。

4、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文明时代有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人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权力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5、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表演。

6、提问:视频里的乐器名称、所用材料及朝代?二、问题探究(一)探究一:1、提问:在“文明社会”这种社会状况中,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学生思考与讨论。

3、总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

美术作品就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在使用铁器以前,人类广泛的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考古学家将这个历史阶段称之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等级的象征。

在我国周代,统治者为了“明尊卑,别上下”,规定天子用九鼎,以下自诸侯、卿大夫直至士大夫,用鼎数依次减少,形成了严格的列鼎制度,不得超越。

由此也可透射出统治者的王权意识,那时争战夺取统治权,称为“问鼎”,取得了天下,则称为“定鼎天下”。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素描的特点和技法,同时营造出一种尊敬和沟通的礼仪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
1.素描技法的认识和运用;
2.礼仪与教化的关系,以及其在美术鉴赏中的体现。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素描的重要性和技法;
2.如何引导学生接受礼仪和教化的观念,在美术鉴赏中准确体现。

四、教学环节
1. 热身活动
师生问候、自我介绍,全员参与的小游戏等。

2. 学习素描
1.讲解素描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在美术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基本素描技法。

3. 学习礼仪
1.引导学生了解礼仪和教化的含义;
2.展示礼仪和教化在美术鉴赏中的应用。

4. 综合应用
让学生结合素描和礼仪,对教师展示的范例作品进行鉴赏、评论及艺术创作实践,加深对美术鉴赏和素描技法的理解和掌握。

5. 课后作业
结合本次课程的学习,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册和写笔记两部分作业。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示范、互动问答、剖析鉴赏、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营造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评估
1.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思考、表现等进行评价;
2.结合学生的完成作品、练习册、笔记等进行评估;
3.整理学生的综合评价进行反思和总结,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

七、教学反思
结合实际教学反馈,逐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礼仪与教化》精品教案

《礼仪与教化》精品教案
《礼仪与教化》精品教案
课题
礼仪与教化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中
学习
目标
1.了解在阶级社会中的美术作品会受到什么影响,了解青铜时期艺术;
2.了解青铜器早期及纹饰的演变,掌握美术鉴赏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
3.通过学习,感知美术的社会价值和时代关系。
重点
礼仪与教化的含义及在青铜器艺术作品中体现的形式
难点
礼仪与教化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演变,青铜器的种类及功能,以及青铜器所体现的礼仪与教化作用。
(四)赏析青铜器的花纹
饕餮纹鸟兽合体纹龙纹蛇纹
学生赏析作品,通过观察分析思考问题
了解礼仪与教化的概念,知道青铜器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了解青铜器的分类和纹样图案。
课堂活动
同学们,动手试试,制作一幅青铜器作品。
观看优秀的作品,了解制作方法。
1.首先构图画出纹样和青铜器类型,刻刀把纹样刻出来,在用拓印的形式拓印在素纸上。
(二)青铜器的概念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但因为出土的青铜因为时间流失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被称为青铜。其中以鼎最为人们熟知。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人们对祖先、对神灵的崇拜远远超越了对于自身的认同。
2.小组合作,分工合理
3.时间:15分钟
学生探讨,互相分工合作
小组活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也更加深入了解掌握青铜器的艺术形式
课堂小结
1.作品评价:学生互评,选出最佳作品。教师点评。
2.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礼仪与教化,了解了青铜器是东方传统礼器,阶级社会的美术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体现了人类生活的礼仪,对人类起着教化作用。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
讲新课
问:在阶级社会初期,什么美术种类最为出名?
青铜器的图片欣赏
教师总结:青铜器在阶级社会初期,它具有怎样的功能
问:青铜器由实用的生活用品变成了什么?
由此可见,阶级社会的美术是为谁服务的
学生集体回答:
青铜器
学生看图了解其功能
学生回答:
礼器 成了地位的象征
统治阶级
具体欣赏
出示《司母方鼎》作品介绍
出示《大孟鼎》,让学生分析其造型及纹饰有何不同。从而给人怎样的感觉?
老师总结,并出示对比表格
学生讨论
分组到讲台上填写答案
深入分析
两者分别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代表,哪为何会有如此的不同呢?与什么有关?
学生讨论回答
课堂练习
老师讲评
做活动建议(一)
补充鉴赏
《莲鹤方壶》
《长信宫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
复习旧课
问:奴隶社会的美术是为谁服务的
统会的美术又是怎样的呢?它又是为谁服务呢?
新授
出示《秦兵俑》
老师总结概括其艺术特点
出示《霍去病墓前雕塑》并作介绍
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兵马俑
学生比较两艺术群体有何不一样的艺术特点
完成下表,分组完成
深入分析
教师讲评学生所填写的表格,得结论:
汉的美术作品的才华功能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强化皇权地位向宣扬有利于统治者的思想转变
汉宣扬的是哪种思想?
汉代具有代表物的作品种类有哪些?
《礼仪与教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在阶级社会中的美术作品会受到什么的影响,及商代到魏晋时期的社会美术现象
2、通过本课的学习,指引学生了解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教案:礼仪与教化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所设计的教材是《礼仪与教化》。

本教材以儿童礼仪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以小故事和插图的形式揭示了礼仪的重要性和教育价值,通过讲述小学生和家庭的生活场景,引导儿童端正学习和生活态度,丰富他们内心的世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礼仪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规范。

(3)学会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往。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2)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高学生对礼仪的重视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优雅仪态。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规范。

(3)学会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往。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礼仪的理念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并接受礼仪的理念和价值观。

(2)示范法: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规范。

(3)讨论法:通过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礼仪的运用。

2.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引发学生对礼仪的兴趣,通过举例子、发问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

(2)讲解阶段:给学生讲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和解读。

(3)示范阶段: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示范,通过演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礼仪的运用。

(4)讨论与分享阶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情景模拟与实践阶段:学生分小组进行场景模拟活动,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举止和合作意识。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一)中国青铜艺术庐山区第一中学章震宇教学目标:•通过对青铜器皿的介绍,了解中国夏商周的青铜艺术;•学会从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来欣赏中国的青铜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初步认知。

教学重难点:•了解夏商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中国青铜器的造型与纹样、文字。

•从造型,纹饰,文字三方面来鉴赏青铜艺术。

讲授新课:导入(思考1):观察下面两张图片,同是青铜器,但它们一个来自现代,一个来自古代,它们的颜色有什么不同?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强的特点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谓之“青铜”。

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文献中所讲“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提到的“吉金”就是指精纯美好的青铜。

烧制温度约在700℃-1000℃。

在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青铜艺术以其高超的冶金铸造技术、奇诡的造型和独特的纹饰,显示出其神秘、狰狞和严厉之美。

一、主要铸造方法(影片介绍制范法):制范法、失蜡法和金银错等。

1、四羊方尊(制范法):高58.3cm,口每边长52.4cm,重34.5公斤。

口方沿大,腹部四角铸高浮雕长卷角羊,羊的造型近于写实,全身纹饰充满神秘。

该尊集线刻、浮雕、圆雕为一体,器形庄严雄伟,形象真实高贵。

标志了商代工匠高超的造型能力,是中国青铜艺术的重要代表作。

2、莲鹤方壶(春秋)(失蜡法):高118厘米宽54厘米重64.28公斤3、虎噬鹿器座(金银错):(思考2:)1、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会乱2、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礼仪与教化二、实例:鼎(青铜器中听的最多的礼器之一)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于煮、盛肉食和调和五味。

形状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鼎的形制因时代而异。

在商周奴隶制社会,鼎被奴隶主贵族用来“别上下、明贵贱”,作为标志统治权力和等级的一种器物。

教案第3课 礼仪与教化

教案第3课 礼仪与教化
新昌技师学院
教案首页
授课班级
16级学生
授课时间
10.9-10.15
章节
名称
礼仪与教化
教学
目的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
和难点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古埃及建筑金字塔埃及人对生与死的看法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具有威慑力,显示法老的权力。
雕塑狮身人面像
绘画墓室中的壁画
古印度
印第安文明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分为导入,学生阅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几个过程。
布置
作业
教师建议学生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答案去阅读教材的第20、21页,并且将阅读的结果填写到作业纸的中国商代时期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
(内容、时间、方法)
教学过程概要
教学内容: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时代或地区典型的美术品形式特征所体现的观念如何为统治者服务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导致变化的原因
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1、区分社会等级。2、用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和祭祀。青铜是当时最贵重、最耐用的物质材料。权力分散,衰落。
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一样
作品的功能守卫秦始皇的陵墓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服务的对象皇帝法老
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2、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且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

一、导入:引用“知识回顾”引导出从图腾变为文字的演变,诠释文明社会的开端。

◆“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区别?—文明时代有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人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权力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国家没有秩序会怎么样?◆怎样才能够维持国家秩序?由这三个问题引导出今日上课内容。

教学过程:二、解释什么叫“礼仪”夏商周——青铜器秦代——兵马俑汉代——石雕、帛画魏晋——绘画1、概述青铜器发展史2、(图片展示)皇帝都有自己的专属称谓和物件,比如“朕”和“龙袍”。

而在夏代,有一种青铜器制作的物件,是王权的象征,那就是“鼎”。

3、青铜器种类繁多、形制多样:酒器、水器、乐器、食器。

鼎属于哪一类?鼎属于食器,(图片展示)如图,是用来烹熟一些肉食的器具。

其造型主要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

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

4、《司母戊方鼎》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

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

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

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

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

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大鼎的腹内长壁上有三个铭文“司母戊”。

关于这三个铭文如何解释,目前学术界有三种说法:(1)一般的解释认为这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

“司”解释为职司、官司、典司。

(2)另一种解释认为这是一个氏族的名称。

(3)第三种解释把“司”释为祠。

“祠”就是祭祀的意思。

也还有把“司”释作王后的“后”字的。

“母戊”是谁呢?最早的推测,母戊是殷王武乙的配偶妣戊,即文丁的母亲,作器者则为文丁。

大学生礼仪与教化意识的建立教案

大学生礼仪与教化意识的建立教案

大学生礼仪与教化意识的建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礼仪素质;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他人,提高他们的教化意识;3、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意识。

二、教学内容1、礼仪1.1 礼仪的概念及其意义1.2 礼仪与素质的关系1.3 传统文化中的礼仪1.4 现代社会中的礼仪2、教化意识2.1 教化的概念及其意义2.2 民族文化传承与教化2.3 大学生在生活中的教化行为3、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3.1 自我修养的概念及其意义3.2 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互动式的讨论,让学生了解礼仪和教化的概念及其意义,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现代社会中的礼仪,了解大学生在生活中的教化行为。

2、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场景、情境剧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礼仪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的教化意识。

另外,可以通过讲解自我修养的方法及其实践,让学生明确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提高他们对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展示礼仪和教化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模拟场景教学通过实际情境的模拟,让学生体验到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3、讲述教学通过传统的讲述教学方式,让学生详细了解礼仪和教化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测验、作业评分和表现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可以通过实际表现及考核结果,帮助学生培养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行为。

六、教学进度1、第一课时:礼仪的概念及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感受礼仪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礼仪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化作用。

2、第二课时: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中的礼仪规范及其演变,同时从中汲取有益于现代社会的处事之道。

3、第三课时:现代社会中的礼仪学生将了解到现代社会的礼仪变化及其新特点,同时更多的探索礼仪在不同场合的应用,以及大学生如何在具体场景中运用礼仪知识、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湘美版美术鉴赏《礼仪与教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美版美术鉴赏《礼仪与教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美版美术鉴赏《礼仪与教化》教案及教学反思简介《礼仪与教化》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教材,适用于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美术课程,湘美版作为全国知名的美术教材之一,以其内容深入浅出、系统详尽、配图精美等优势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本文主要介绍《礼仪与教化》这本美术鉴赏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教学目标本学案结合小学美术实际情况,以“赏析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与文化”为主题,通过阅读、讲解、课堂讨论、美术欣赏等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美的世界中,更好地发觉和领会生活中的智慧。

学生能够:1.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和文化内涵;2.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3.掌握不同年龄段的人物形象描绘方法,提高描绘能力;4.学会运用线条、形状等简单元素描绘礼仪场景;5.体验共同劳动的快乐,提高优秀品德。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汉字中的礼汉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独特的韵味。

本堂课中我们将学习汉字中与“礼”有关的部首和字体,并通过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礼貌的表达方式和优秀品德的内涵。

第二部分生活中的礼仪文化通过引入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例如小学生走进了一个典雅的餐厅,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其礼仪文化和行为方式各有不同,并与其职业、社会角色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和欣赏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有关礼仪的各种文化差异和历史变迁。

第三部分礼仪文化的绘画表现本课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图画,发现生活中出现的礼仪文化,如过年、过节、婚礼和葬礼等,通过简单的绘画,让学生学会构建礼仪场景图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绘画中线条、形状和点的基本元素,并使他们能够通过这些元素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含义。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互动法和创新教学法。

如下所示:讲授法讲授法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适当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汉字和礼仪文化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和由此带来的思考。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礼仪的基本规范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4.增强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礼仪的概念和作用(1)礼仪的定义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所遵循的一定的规范和习惯,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2)礼仪的作用礼仪有以下几个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增强人际交往的和谐性;•提高个人修养和社交能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2. 礼仪的基本规范和技巧(1)言谈举止•言语要文明,不说脏话、不说粗话;•行为要得体,不随意嘬瓜子、不大声喧哗;•姿态要端庄,不随意摆弄头发、不翘二郎腿。

(2)着装打扮•着装要整洁,不穿破烂衣服、不穿露肩露背的衣服;•打扮要得体,不化浓妆、不戴过于华丽的首饰。

(3)社交礼仪•礼貌待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不随意插话;•尊重他人,不随意批评别人、不随意挑剔别人;•注意礼仪,不随意吃东西、不随意玩手机。

3. 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1)课堂教学•通过讲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通过讲解礼仪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礼仪行为;•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交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文艺演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礼仪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进行礼仪培训和模拟演练,让学生在模拟中掌握正确的礼仪行为。

4. 增强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社交能力(1)自我修养•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礼仪规范;•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能力,让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礼仪行为。

(2)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社交场合中自如应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让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共赢。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讲解礼仪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引导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礼仪行为。

礼仪与教化 教案

礼仪与教化 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教案标题:礼仪与教化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礼仪,明确其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和社交能力。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1. 礼仪的定义和作用2. 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3. 社交场合的礼仪要点4. 尊重他人和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培养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他们对礼仪的理解和重要性。

-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际例子展示礼仪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礼仪的定义和作用,解释为什么良好的礼仪能够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 分别讲解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重点强调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合作共赢的原则。

3. 案例分析和讨论(15分钟)- 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交场合,如家庭聚会、学校活动等,让学生讨论应该如何展示良好的礼仪。

-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不当行为,并提出改进建议。

4. 角色扮演(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个特定的社交场合,要求他们设计并表演出示范性的礼仪行为。

- 角色扮演结束后,学生互相评价和提供改进意见。

5. 总结归纳(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 强调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实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际案例2. 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讲义或PPT3. 社交场合的案例材料4. 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布置评估方式:1.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礼仪行为的准确性和适应性进行评估。

2. 讨论和案例分析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案例时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质量。

3. 学生总结归纳: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或礼仪培训师进行讲座或工作坊,加深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和理解。

2. 组织社交活动,让学生实践所学的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礼仪与教化 (第1课时 教案)

礼仪与教化  (第1课时 教案)

第二单元第一课礼仪与教化【基本信息】课题:礼仪与教化教学模块:高中美术鉴赏(必修)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课时:3个课时【教学目标】了解美术在奴隶社会时期规范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在商、周时期出现的代表性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用风格分析的方法研究美术作品,并对风格进行概括。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不同时期在规范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了解“礼仪与教化”主题下,中外美术作品的主要形式及其代表作品,能够对这类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这一阶段美术发展历史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对青铜器型、纹饰等进行较为准确的图像识读,并掌握图像识读的角度和方法。

如何让学生根据掌握的信息对美术作品所展现的“时代风格”进行概括,并能够对教材没事涉及的图片进行时代风格的图像识读。

【教具与学具】教具:高清多媒体设备,教材配图。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学图像展示:“后母戊鼎”问题驱动:商代统治者为何要用这么多青铜材料和这么多人力铸造如此大的后母戊鼎学生讨论,代表汇报。

教师:耗费这么多人力物力去制作后母戊鼎,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对其非常重视,因为鼎被称为“国之重器”。

文明社会与原始社会结构上有何区别。

文明社会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规范社会秩序需要一些什么手段。

在规范社会秩序上,美术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时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思考回答:社会有了文字,出现了国家,产生了阶级对立,有了最高的统治者,统治者为了社会的安定,必须制订一定的法律和道德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而美术是发扬统治者思想的手段,所以阶级社会初期的美术体现了礼仪与教化的功能。

文化理解:青铜礼器与王权统治的关系(商——以强势蛮力制人,周——以礼仪说教育人)互动新授一、图像识读——后母戊方鼎艺术分析1、有什么体量:高米,宽米,重千克,天下第一重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礼仪与教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以及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与讲解一些历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理解美术作品在规范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古代中国(商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作品以及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美术作品的认识,使得学生更加掌握历史渊源和美术的关系,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感受人类文明的伟大。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美术创作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

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以及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介绍人类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些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

首先通过观看《商朝》青铜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商代的青铜器达到了非常鼎盛的时期,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离不开统治阶级依靠青铜器来主张自己的权力、地位,然后通过展示讲解其他朝代(秦汉,春秋战国、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的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到每个朝代每个时期的美术作品都有什么社会功能,在其间再夹杂一些相关视频的播放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加深学生印象,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完成表格的填写让学生更好的更有逻辑性的理解本课的内容。

最后两种作业人选其一,让学生灵活的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情况进行作业的练习,加深对本课的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四、课前准备师:幻灯片、教材生:教材、纸、笔五、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视频《商朝青铜器》(1’15)通过这段视频的观看我们大致了解了从商朝开始我们中国的青铜器文化到了一个非常鼎盛的时期。

那么为什么青铜器能在这一时期如此的显著呢?这也便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礼仪与教化》。

2、讲授新课:商、周、春秋战国时期:①当人类社会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的时候,文明社会便也随之建立。

那么当在文明社会的建立下,我们的美术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下面展示两个非常著名的美术作品《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一边简单的对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等等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和说明),让学生分小组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完成下表:由此可见,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

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那么最高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利,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从前面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青铜器在商朝的时候作为“礼器”被广泛的用于贵族之中,虽然青铜器的形制来源于原始社会的陶器,但是当时的青铜器已经不是普通的生活器皿,而是祭祀所用,而青铜也是一种贵重金属,并不是普通人用得起的。

这也便有了从实用物品→祭祀用品的转变。

下面展示图片《司母戊方鼎》。

简要介绍一下司母戊方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四周以繁复的饕餮纹作为装饰,气势威严),兽面纹古称饕餮纹,(饕餮为传说中贪食猛兽之名),古人认为此兽有首无身极为恐怖,实际上这类纹饰是各种各样动物或幻想中神兽的头部正视图案。

后另名为兽面纹,比之饕餮纹更确切、明了。

兽面纹主要的装饰对象是鼎,青铜鼎除了作为实用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作礼器使用。

兽面纹大都以夸张的兽面、简洁的线条来修饰器物,相信这同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研究古中国的社会、经济与宗教的主要依据。

兽面纹的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突出正面造型,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有眉,目侧有有耳,多数有爪,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则没有兽体和尾部。

可以说所有的兽面纹基本上是按这一模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现方法和技巧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同。

然后提问:鼎具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概括:鼎是青铜器中最典型的器皿,它是权力的象征。

根据贵族等级,祭祀时对鼎的数量和形式都有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以此类推。

请同学们自己看书本p18关于鼎的故事。

②展示图片《大盂鼎》(西周)、《莲鹤方鼎》(春秋)。

到了西周以后,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开始趋于平和,它们所具有的礼仪性性质也更加明显的体现了出来。

《大盂鼎》采用大型圆腹鼎形式庄重而和谐,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显得雄伟凝重,内部有刻叙事性文字,这种文字成为“金文”,也叫做“铭文”,铭文对后来中国的书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莲鹤方鼎》具有浪漫的风格,使后来很多受这种风格影响的器皿都具有一种流动、飞扬的韵致。

而这种韵致与商周青铜的肃穆和威严不同,洋溢着一种被解体的运动的生命力,方鼎通体满是蟠螭纹,它们互相缠绕不分主次。

由此可见,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在造型和装饰上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商代的鬼神观念很浓厚,因此纹样都很狰狞。

西周以后,随着理性思想的发展和通知阶级权力的分散变化,器物的造型和纹饰也不再显得恐怖,转向华丽、繁琐,也更多地具有生活气息。

秦汉:①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秦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所以它的艺术也体现出围绕帝王而创作的特点。

《秦始皇兵马俑》就非常直观、强烈的的体现了这一点。

(介绍《秦始皇兵马俑》)。

②西汉早期流行“黄老之学”,即道家和神仙思想,如书上的《长沙马王堆帛画》(西汉),后来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官方认可的道德规范并成为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所以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围绕陆家学说所倡导的忠、勇、孝、节、义等而出现。

如霍去病的纪念性雕刻墓穴是汉武帝为了纪念霍去病大将军生前的勇猛好战的战绩所修建,其中《立马》雕刻是最著名的一件(介绍《立马》),这一尊石雕是为了宣扬“忠”和“勇”,同时提醒人们防备入侵者。

了解了这么多,请同学们读一下书本p20~21的文字,再用上一单元中学习过的比较式鉴赏方式对《秦始皇兵马俑》和《立马》进行鉴赏,完成下表(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表格,四人小组讨论,教师请学生派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尽可能多的填上学生的答案)教师总结概括:在汉代,美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它们不仅仅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而是用来宣扬一些对统治者有利的思想,汉代的图像相对秦来说也是比较自由、生动、变化较多的。

③展示画像石《武氏祠画像》(东汉),讲一下什么是画像石,然后说画像石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祖先和死后生活的重视,这与“孝”的思想不无关系,这种思想也表现在当时在石棺上大量出现的孝子故事中(时间关系不展开讲,点到即止),请同学们看p20《长沙马王堆帛画》(西汉),读一下文字,记住这幅作品的朝代。

魏晋南北朝: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有历史记载的画家,其中最著名的是顾恺之。

顾恺之:东晋画家,出身士族家庭,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他画人注重点睛,十分传神;他画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

他还提出线条的运用要不拘泥于对物像形体的描画。

展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这幅画是为了告诫女性应该遵守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当时这个时代品评美术作品的好坏是用“气韵”来作为标准的,南朝的谢赫在他所著的《画品》中还提到了“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②展示石棺刻画《孝子棺线刻》(南北朝)(简单介绍一下这幅作品)古巴比伦:①周杰伦有一首歌叫做《爱在西元前》,其中第一句歌词: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那么在早于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还有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两河流域和埃及,而两河流域是最早出现文明曙光的地方,中国有一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在遥远的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他们已经开始懂得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需要有律法来支持,于是便有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象征公平和秩序的法典。

②展示图片《汉谟拉比法典》(简要介绍),可以展示一段描述《汉谟拉比法典》的视频。

古埃及:①几乎与两河流域同时进入文明时期的还有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埃及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专制王朝,国王被称为法老,他既是人间君主又被认为是太阳之子,所以在古埃及的美术作品也主要是为了法老和他的统治所服务的,埃及金字塔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

②播放一段《梦回埃及》,这是一部3D制作的一些史料记载和人类考古的发现所恢复的古埃及古城的大致原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一下当时埃及古城的面貌。

③古埃及人相信人生不灭、死后可以复生,只要把尸体保存好,在坟墓中维持生活的供养,就有再生的希望。

由于这种信念,艺术创作就在坟墓中担当起维持死者生活的重任。

于是便出现了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古埃及的金字塔,展示金字塔图片(介绍金字塔,使学生加深印象)④埃及人认为,把死者的生平描绘在墓壁上,生命就不致被切断;把生活的一切需要描绘在墓壁上,死后的供养就有了保证。

因此,在墓壁上画,我们能看到法老和贵族自传式的绘画场面。

展示《克努姆赫特普墓室壁画》(古埃及)告诉学生在金字塔的内部也被精心装饰,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死者生前的一切生活状态,以及他一生所获得哪些头衔和荣誉。

继续展示壁画《皇后祭献女神爱西斯,坐者为爱西斯》、《冥神-奥赛里斯Osiris与法老王》、《是埃尔涅弗法老墓壁画》、《舞蹈中的古埃及人》,不难发现在这些古埃及的壁画中人物形象的头部总是呈现为侧面,而肩膀和胸膛却是正面,到了胳膊和腿又呈现为侧面,身体的各部分奇特的扭曲到了一起,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古埃及人认为这样就可以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清晰完整的包括在一个图形里,这也是古埃及壁画非常特别之处。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古埃及美术具有严格的规范的程式,人物的姿势都基本上市固定的。

古印度:古印度文明又被称为印度河文明,它出现于印度河两岸。

展示《年轻女人像》(印度哈拉帕文化)、《印度女人像》,表现圆润浑厚富于生命气息的人体是早期印度美术突出的特色。

印第安文明:请同学们阅读p25内容,展示玛雅城图片。

边简要介绍:玛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它在科学、农业、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让世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与它奇迹般地崛起和发展一样,其衰亡和消失也充满了神秘色彩。

8世纪左右,玛雅人放弃了高度发展的文明,大举迁移。

他们创建的每个中心城市也都终止了新的建筑,城市被完全放弃,繁华的大城市变得荒芜,任由热带丛林将其吞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