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ppt课件

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
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 天。 ——董仲舒《春秋繁露》
请分析:
1.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有何特点?
提示:(1)主张:‚春秋大一统‛。 (2)特点:将国家统一上升到‚天‛的高度,寻求国家统一的理 论基础。 2.在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其实质是什么? 提示:(1)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实质:是一种思想专制,为国家统一服务。
6.关于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B.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 C.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D.促进了封建教育的发展
)
【解析】选C。解题时注意题干中‚兴办太学‛这一关键信息。
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提高了儒学的地位;非贵族官僚家
庭的子弟可凭借太学资格做官,从而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
三纲五常 提出“_________”的道德标准
有利于巩固君权,维 护统治秩序
【易错辨析】罢黜百家≠禁绝百家
罢黜百家只是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意味着仅仅继承与发
扬儒家思想,禁绝其他各派思想。相反,董仲舒的新儒学吸取了
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大一统‛社会 发展的需要,使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要点归纳】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 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 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 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讲稿(共31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讲稿(共31张PPT)

二、儒学独尊
1.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
2.目的:实现政治、思想的统一.
思想来源:
①儒家思想:主张德治、三纲五常。 ②道家思想:探求万物本源,认为“道”是万 物的缔造者、母体、主宰。 ③法家思想: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文化 专制。 ④阴阳五行家思想:把五行与五常对应,认为 物有五行,人有五常。木火土金水对应“仁、智 、信、义、礼”
理解其中的意思吗?请围绕诗句中心 观点自 拟题目 演讲。 6、有人说,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 去欣赏 别人的 优点。 但又有 人说,唯 其尊重 自 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你怎样辩 证的看 这两句 话表达 的意思,请围绕 这两句 话
自拟题目演讲。 7、‚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 原谅你‛,这句话 告诉了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该注意的 一点。 请仔细 理解这 句话,围 绕其中 心观点 自
②墨家: 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③道家: 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④儒家: 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②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董仲舒(前179-前104)
广川人,西汉思想家, 政治家,著名今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即位后,诏令各地方 长官推举“贤良方正”的学 者到长安献计献策。董仲舒 连上三篇奏章,称“天人三 策”,此后受到重用。晚年 辞职回家,修学著书,著有 《春秋繁露》。
结果,始皇失败了, 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四、儒学独尊的评价 :
关于“独尊儒术”
积极: 维护统一,稳定社会, 弘扬美德,促进教育。
消极: 思想专制, 阻碍科学文化进步, 迷信,唯 心·······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2)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3)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2)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2、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既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

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秦皇、汉武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古代帝王,但他们采取的治国思想却不同,请问有什么不同?在学生思考并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新课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而治”:教师解释“无为而治”,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原因教师: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治:治理。

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

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

他们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

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

“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7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7ppt
(3)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4)影响:积极作用:经济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 社会繁荣 国力日盛
消极作用: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 匈奴为患
汉武帝怎样解决?
汉武帝时的社会危机
——无为?有为?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
黄老学说是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指“黄帝之 学”, “ 治无者老 ”的为”。一:指切遵老作循子为自的都然学会的说破法。坏则黄自而老然不之秩妄学序为政,;治扰治上乱:主天治张下理实,。行祸认“害为无百统为姓治而。 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要 求统治者“省苛事,节赋敛,毋夺民时”和“节用民力” 等等。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受到严重破 坏的社会经济。这些主张既符合人民休养生息的愿望, 也适合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汉初的几任丞相,大 都“治黄老之术”,实行无为而治”(教材历史纵横)。




董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成




舒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传



尊 儒
儒 学
“三纲五常”
文 化


儒学成为正统

1、汉初的“无为而治”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汉初的“无为而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 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初黄老之学,促进了封建统治秩序的巩固, 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创造了条件,增强了国力。但 是,随着统治阶级本身力量日益强大以及社会矛 盾日益尖锐,统治者必然要求强化和集中权力, 不可能长期安于“清静无为”的状态。于是,汉 初盛行的“无为而治”,到了汉中期汉武帝时代, 随着国家由弱到强的转变,让位于汉武帝“有为” 政治。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掌握汉代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内容和实质【知识结构】一、从“无为”到“有为”(略讲,学生可根据导问题自行解决)1.汉初:无为而治①原因:长期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目的:恢复生产、安定人心。

③根本目的:维护统治。

④表现: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⑤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去理解)积极:生产恢复、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消极:诸侯势力日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

2.汉武帝时:“有为而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必修一的相关知识学习)①背景:即汉初“无为而治”造成的影响,积极影响是“有为而治”的可能性,消极影响是“有为而治”的必要性。

②表现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军事上三次出击匈奴,消除边患;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独尊儒术。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提出(详讲)1.董仲舒的新儒学: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

(注意与战国时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加以联系)2.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根据内容理解其目的)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

③“三纲五常”——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二、儒学成为正统1.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①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②迎合统治者的需要,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根本原因)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略讲,学生根据导学问题解决)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②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③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④兴办太学;⑤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3.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去归纳)积极: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消极:也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探索的精神。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三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 ” ——《春秋繁露· 基义》
• 客观:由于长期战争,社会经 济 破坏严重 • 主观: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欲图长治久安 • 2.表现:奉行休养生息政策 • ——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士兵归家,授予田宅等
西汉初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治 思想,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
积极:
1.经济恢复
消极:
土地兼并,商贾膨胀 ——中央软弱无力 边境不6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 三、儒学成为正统
• 1.原因 • 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 央集权的需要,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 2.汉武帝采取系列崇儒措施
太学
汉代讲学画像砖(太学)
太学里的教师的是哪些人?学生在太学学习什么内容? 学生在太学毕业后的去向?这有何意义?
•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生平 (前179 ---前104年)
三次应对,得到汉武帝赏识。著作: 《天人三策》、《春秋繁露》,创 立新儒学体系。
新儒学----糅合道家 、法家、 阴 阳五行思想到儒家思想中,加以 改造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
阅读以下材料,总结新儒学有哪些内容? 其目的是什么?实质是什么?
1.董仲舒的新儒学内容和目的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
(1)提问:教师针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激发课堂氛围。
(2)讨论:教师与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生生互动: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2.多媒体资源:PPT、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技术工具:网络资源、互动白板等,方便学生实时获取信息,提高课堂互动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互动方式
4.最后,讲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内容及影响,分析其历史意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这一政策。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原因、内容和影响,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2.案例分析:分析一个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关的历史事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以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设计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集思广益:现有的治国思想中,哪一政治学说或哪一派的治国 思想适应汉武帝的统治需要?
法家
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易导致暴政
墨家 道家
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儒家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元光元年, 汉武帝诏贤良对策, 以明“古今王事之体”,于是“董 仲舒等出焉。”三次应对,得到汉 武帝赏识。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仁政”:限田、薄赋、省徭役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2、特点
(1)兼采众家思想 (2)儒学独尊,文化专制(实质) (3)外儒内法 (4)儒学神学化,宗教化(带有唯心主义色彩)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章句下》
这里的“儒术”指 (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
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2、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
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
思想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0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0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03
宋明理学
0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诸子百家中符合统治者需要的是哪一派? 秦统一后奉行哪种治国思想?结果如何?
韩非子
儒家思想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秦始皇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目标: 1.知道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基本史实。 2.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实质。 3.理解汉朝统治思想从无为到有为,再到独尊儒术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材料一: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 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 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二: 元光六年春,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元朔 元年秋,匈奴入辽西,杀太守、入渔阳、雁门、败都尉, 杀略三千余人。元朔二年春正月,匈奴入上谷、渔阳,杀 略吏民千余人。
今文经学近于哲学,讲究义理,强调“经世致用”; 古文经学近于史学,讲究考据。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 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
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割据势力 匈奴威胁 土地兼并,造成阶级矛盾
材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存在着哪些问题?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需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 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
二、董仲舒新儒学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二、董仲舒新儒学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春秋繁露·基义》
夫仁、谊、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 及群生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二、董仲舒新儒学
2、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
材料三:南阳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齐有 徐勃,燕、赵之间有坚卢、范生之属。大群至数千人,擅 自号,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太守、都尉,杀 二千石,为檄告县趣具食;小群盗以百数,掠卤乡里者, 不可胜数。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基础达标1.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的再认再现,熟知课本知识即可明确C项正确。

答案:C2.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再认再现能力。

董仲舒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春秋繁露》,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

答案:A3. “今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为此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C.“仁政”思想 D.“三纲五常”思想解析:关键词为“统一”,体现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只有A项吻合。

B、D两项是董仲舒思想,但与“大一统”无关;C项则是孟子的主张。

答案:A4.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A.推行法家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无为而治” D.提倡“百家争鸣”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B 项正确。

答案:B5.下图所示《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其“讲学”内容应是( )A.儒家“五经” B.《道德经》C.《四书章句集注》 D.《墨经》解析:根据材料“汉画像石”可联系到西汉武帝时,实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学经典“五经”成为官方教科书。

答案:A6.(2014·广东四校期末联考)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

”下列思想内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 )A.三纲五常 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 D.春秋大一统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从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这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故选B项。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教材分析:1.本科教材在“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儒学成为正统”三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的过程。

2、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上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新儒学随之被汉统治者尊崇,去的正统地位。

3.汉代尊儒奠定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至深。

二、学情分析:1.普通高一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高中历史的学习有较大的难度。

所以,教学中能力要求不能过高,要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调查,学生对儒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属于知其皮毛的层次。

历史思维能力低。

3.学生对“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三、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初“无为而治”的情况;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儒倡儒的措施及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归纳内容,展示并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思想统一、文化统一对于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体制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什么思想?儒家思想在什么时候成为正统思想,这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有关。

带领学生回忆知识: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经过战国荀子、孟子的继承和发展,使儒学成为蔚然大宗,秦朝“焚书坑儒”的政策使儒学陷入低潮,那汉朝会采取哪家思想呢?这和当时的形势有很大关系。

一、从“无为”到“有为”汉初形势:材料展示: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学生总结归纳:战争破坏,经济凋敝,那么什么措施呢?(休养生息,与民休息,)这便是道家的“无为”思想,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课本8页,学生指出‘老师讲解’)问题:汉初积极“无为”取得一定效果,有没有隐患呢?图片:“白登之围”“七国之乱”激发学生兴趣材料展示:材料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晁错《论贵粟疏》隐患:匈奴为患、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阶级矛盾过渡:国力昌盛时,面临问题汉武帝采取“有为”还是“无为”措施?(有为)汉武帝“有为”措施:推恩令、霍去病、卫青北击匈奴设身处境:如果你作为汉武帝:“有为”的措施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导,但哪家思想可以为“我”所用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加以分析)指出董仲舒杂糅其他思想的新儒学指出新儒学“新”在哪里。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课件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课件

董仲舒是个“读书虫”,在景帝朝已经做了博士。
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
—— 《汉书 ·食货志》
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三年不窥园”后来精炼为成语“目不窥园”。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汉高祖 汉惠帝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
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13
2、新儒学的“新”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
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 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3、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4、特点 外儒内法
14
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① 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
”后来精炼为成语“ 目不窥园”。
9
2、董仲舒的新儒学
(1)体系内容:
发挥“仁政” ,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轻徭薄赋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核心) ——加强君权的需要
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三纲五常” ,提倡孝道 ——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目的: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12
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 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 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 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 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1)该故事起源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
念有关?
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
(2)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
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18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21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21张ppt)
—《后汉书.食货志》 ④作用: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 会繁荣,国力日盛。
2.汉复和增强,国力日盛; B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割据,土地兼并,匈奴为患
(2)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3)措施: 政治:颁布推恩令 经济:盐铁官营 军事:反击匈奴 思想: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形成新儒学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
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
(3)“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实质: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特点:外儒内法
思想的统一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同时促进了人们统 一观念的形成,这种观念在长时期统一的状态下,又会 强化人们对于统一的认同和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出同 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而随着这种心理和情感的 沉淀,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的纽带,成为维护 统一的力量。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材料四:“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 ”
(3)“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西汉皇帝因为日食而道歉
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 左右(北京时间)出现号称“千 年最长日环食”天象奇观。该次 日环食持续时间长达11分08秒。 (日食全过程持续约3个小时)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
小结:
儒家 思想 的不 同遭 遇
“百家争鸣”,不 春秋战国: 受统治者重视。
焚书坑儒,受到沉 秦朝: 重打击。
西汉:
成为统治者推崇 的正统思想,逐 渐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共25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共25张PPT)
(3)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稳定国家统治。 (4)表现: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即“无为而治”:
对内:“轻徭薄赋”:减轻田租;释免奴婢;士兵回家,授予 田宅,减免赋役。
对外:与匈奴“和亲”; (5)成效:
经过60多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 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补充:黄老思想: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从“无为”向“有为”转变)
(1)原因: ①西汉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问题; 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2)表现: A、政治:必修①:①加强中央集权:以削弱相权;
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初黄老思想的盛行,曾使儒学一度受到排 挤,但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儒学成为国家 的正统思想,孔子地位空前提高,其形象被神化,被历代统治者加封。
西汉时被称之为“褒成宣尼公”;两晋时被称为“先师”;南北朝 时被称为“文圣尼公”、“先王”;隋文帝被尊为“先师尼父”;唐太 宗称为“先圣”;唐玄宗追谥为“文宣王”;两宋时其地位进一步提高, 宋真宗封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更 加重视利用儒家思想的控制功能,明世宗封为“至圣先师”,并令全国 各府县学都祭祀孔子;清统治者的崇奉程度大大超过了前代,尊孔子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几个皇帝都亲自到曲阜向孔子致祭。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 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 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 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 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之不举者, 与同罪。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点导析】1. 考点: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重点: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难点: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方法导拨】1.如何理解西汉初年“无为而治”?首先要知道道家的“无为”指的是什么,然后要结合西汉初年的社会经济情形看实施“无为而治”的历史必然性,最后看“无为而治”对西汉所产生的影响。

无为,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

其意为顺应自然,不妄为的意思。

它并不是不求有所作为,只是指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因而汉初奉行黄老无为思想,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如何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统治政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这里的儒学“新”在哪里;“独尊儒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然而,汉武帝推崇的“儒术”已经不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而是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汉武帝还创造性地将独尊儒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重要载体,它在客观上还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

当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本质上是一种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他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是与政治专制相呼应的产物。

【要点导学】要点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的思想,采取的政策,使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国力日盛。

2.有为:西汉初年,尽管经过了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但是仍然潜伏着危机,如: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北部边境的______为患等。

人教版历史高二上学期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21张PPT)

人教版历史高二上学期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21张PPT)
二、董仲舒为何能让汉武接受“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三、汉武帝落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 施?
一、为何要从“无为”到“有为”?
1、何为“无为”?
老子
汉初“无为”思想又称“黄 老之学”。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 子为创始人。黄老之学始于战国 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 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 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 而成。主要内容:主张治身、治 国 方面“无为而无不为”,是一 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
一、为何要从“无为”到“有为”?
2、为何 “无为”?
“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 死者过半”,“齐民无藏盖”。
——《史记》 “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汉书》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的形势所需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 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 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 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 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 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顾颉刚(1893一1980)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本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为何要从“无为”到“有为”?
“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 “与天异者,大乱”,天降灾祸。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
对君主实行限制,实行仁政
二、董仲舒为何能让汉武接受“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
2、董仲舒对儒学改造之三: 大一统思想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 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 可明,民知所从矣。

人教版高中必修3历史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必修3历史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26张ppt)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一方面神化君权, 加强皇帝的权威,使得君主的权力神圣化而至高无上; 另一方面,又用天意来限制君权,用灾异来警示君主, 这是汉代儒学思想的重要发展。
3.“三纲五常”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认为“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 而“五常”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 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 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 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 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 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 舒主张 A.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单元线索:
➢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了解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要内容, 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2.了解汉武帝推行新儒学的措施。 3.探究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第一单元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秦汉时期治国理论:

重法轻儒 (焚书坑儒)
汉初
汉武帝时
BC213年,始皇举行盛大宴会。博士(儒家)70 人上前祝寿,仆射周青臣当面歌颂秦始皇完成统一的 功德,博士淳于越(齐人)却建议始皇效法周分封子 弟功臣,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丞相李斯加以驳斥,主张禁止诸生引证《诗》、《书 》和百家语,以古非今——“入则新非,出则巷议”, 诽谤朝庭,“惑乱黔首”,提出了“焚书”的建议, 得到始皇的认可。当时所焚之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 是统一前的列国史记;二是百姓收藏的《诗》、《书 》等百家语。一律全部要焚烧。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如:有敢私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 族;禁止私学,凡要学习的一律以吏(法)为师。严 厉贯彻焚书令,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
(1)地位: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 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内容: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谈论神学。 (3)追求;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 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则被当作“圣经”。
材料一: “君权神授”,“天人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 一” 道,勿使并进。” ——加强君权的需要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出现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天象奇观。历史上, ——《汉书•董仲舒传》 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 天人一也。 “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 德 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限田、薄敛、省赋役D.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焚了哪些书,又保留了哪些?手段如何?
一、秦汉时期治国理论:
秦 汉初 汉武帝时
重法轻儒 道家“无为”思 (焚书坑儒)想
2、汉初的“无为”
汉 初 形 势 战争 破坏 社会 凋弊 “无为”
黄老之学 (道家)
与 民 宽松 休 息
面对汉初如此形势,如果你是刘邦,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 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 你会怎样做?
知识链接: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汉武帝刘 彻(公元 前156年~ 前87年)
政治:必修①:P12、P14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 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 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经济:必修②:P17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 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 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军事:课外补充: 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诸子百家中哪一政治学说或哪一派的治国思想适 应汉武帝的统治需要? ①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 ①法家: ②易导致暴政 ②墨家: 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③道家: 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④儒家:
②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的“有为”包括政治上、 经济上、军事上等,想一想以前所 学内容有何表现?
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 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 ——《汉书· 食货志》
一、秦汉时期治国理论:
秦 汉初 汉武帝时
重法轻儒 道家“无为”思 (焚书坑儒) 想 原因:社会经济 破坏严重 目的:恢复生产 安定人心 措施:休养生息
根据材料说出汉初“无为”的 作用有哪些?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 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lǐn yǔ 粮仓) 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 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乘牸牝(zi pin 母马)者而不得会聚。” —《后汉书.食货志 》 作用: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
小结
一、从“无为”到“有为”
二、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三、儒学成为正统
练习巩固
1.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 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 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

2.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D.仁政思想


C.君权神授
3.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性善论
B.民贵君轻

D.大一统
4.(2009年湖南单科)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 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 一部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5.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 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 ) ①举贤良对策 ②重用文学儒者 ③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 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 境不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 史》
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存在着哪些问题?
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 强中央集权,需要“有为”的 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 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 ?
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3、新儒学“新” ?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 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 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 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 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 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 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
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体系
《汉武大帝》汉武帝与董仲舒的对话
2、董仲舒的新儒学
(1)体系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 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 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 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 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1)该故事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 念有关?
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

(2)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 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是因为董 仲舒提出了( ) A.“春秋大一统”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北京国子监中的孔子像
图为北京国子监,它历 经元、明、清三代,是 中国最后一个国子监,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国子监又称 “太学”、“国学” )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 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积 极 评 价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消 极
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有专制作风、不 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2.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探究学习 1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 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有一定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 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 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思考
006 雄才大略的盛世君主 汉武帝刘彻
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 1、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2、有何影响?
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一种思想在一个时代的地位与哪些因素 有关? 1.学术文化自身的发展; 2.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 3.统治者的需要。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 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 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 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 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 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 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4、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5、特点:外儒内法
董仲舒的思想是针对哪些问题提出的?
面临问题
解决之道
董仲舒的 学说
◇“春秋大一 统”“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思 想上的统一
◇“君权神 授”“天人合 一””天人感应” ◇限田、薄敛、省 役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 力割据势 力威胁中 央集权 ▼土地兼并 严重 ▼阶级矛盾 尖锐
▲加强中央 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 兼并 ▲缓和阶级 矛盾,制 定规范限 制人民
◇制定道德标准 “三纲五常”
大一统 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 、 政治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措 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