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梁的弯曲问题
梁弯曲正应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梁弯曲正应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梁弯曲正应力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力学实验,用于研究材料在受弯曲负载时的应力分布情况。
在进行这种实验时,有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是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 梁的变形较大:当梁弯曲变形较大时,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这可能是由于使用的材料强度不够或梁的截面形状不合适所引起的。
解决方法可以是使用更强度更高的材料或调整梁的截面形状以增加刚度。
2. 不均匀的载荷分布:在实验中,均匀的载荷分布对于获得准确的应力分布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实际操作中的误差或载荷施加不均匀,可能会导致载荷分布不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适当的装置来均匀施加载荷,例如调整载荷点的位置或使用辅助支撑装置。
3. 测量误差:在实验测量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测量误差,例如测量长度或载荷的误差。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例如数字测量仪或压力传感器,并进行多次重复测量以取得平均值。
4. 材料非线性行为:某些材料在受到较大应力时可能会出现非线性行为,例如弹性极限的超越或塑性变形。
这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更适合材料特性的实验方法,或者
进行更详细的材料力学性质测试。
5. 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材料的线膨胀或收缩,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进行温度补偿,即在实验过程中测量和控制温度变化,并根据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进行修正。
总之,梁弯曲正应力实验是一种常见且有用的实验,但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
通过合适的措施和方法,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并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材料力学第七章课后题答案 弯曲变形
(a) (b)
7
该梁的位移边界条件为:
在x 0处, w0 dw 在x 0处, 0 dx 将条件(c)与(d)分别代入式(b)和(a),得 D 0,C 0 4.建立挠曲轴方程 将所得 C 与 D 值代入式(b),得挠曲轴的通用方程为
1 Fa 2 F 3 3Fa [ x x xa EI 4 6 4 由此得 AC 段、 CD 段和 DB 段的挠曲轴方程依次为 w
5.计算 wC 和 θ B 将 x a 代入上述 w1或w2 的表达式中,得截面 C 的挠度为
41qa 4 ( ) 240EI 将以上所得 C 值和 x 2a 代入式(a),得截面 B 的转角为 wC θB qa 3 7 4 16 1 187 203qa 3 [ ] EI 24 24 24 720 720 EI ()
(4)
D1 0 , C1
由条件(4) 、式(a)与(c) ,得
qa 3 12 EI
C2
由条件(3) 、式(b)与(d) ,得
qa 3 3EI
D2
7qa 4 24 EI
3. 计算截面 C 的挠度与转角 将所得积分常数值代入式(c)与(d) ,得 CB 段的转角与挠度方程分别为
q 3 qa 3 x2 6 EI 3EI 3 q qa 7 qa 4 4 w2 x2 x2 24 EI 3EI 24 EI 将 x2=0 代入上述二式,即得截面 C 的转角与挠度分别为
5.计算 wC 和 θ B 将 x a 代入上述 w1 或 w2 的表达式中,得截面 C 的挠度为
Fa 3 ( ) 12 EI 将以上所得 C 值和 x 3a 代入式(a),得截面 B 的转角为 wC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第七章-梁弯曲时位移计算与刚度设计经典例题及详解
P
B C
l 2 l 2
A
x
P 解:AC段:M ( x ) x 2 y P EIy x 2 A P 2 EIy x C x 4 l 2 P 3 EIy x Cx D 12
P
B C
l 2
x
由边界条件: x 0时,y 0
l 由对称条件: x 时,y 0 2
梁的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分别为:
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分别为:
11qa max A 1 x1 0 6 EI 19qa 4 ymax y2 x2 2 a 8EI
3
例5:图示变截面梁悬臂梁,试用积分法
求A端的挠度 P
I
2I
l
fA 解: AC段 0 x l
B
P 3 2 EIy x C2 x D2 6
由边界条件: x l时,y=0, =0
得:
C2
1 1 Pl 2 , D2 Pl 3 2 3
l x 时,yC左 =yC右 , C左 = C右 由连续条件: 2
5 3 2 C1 Pl , D1 Pl 3 16 16
由连续条件: x1 x2 a时, y1 y2 , y1 y2
由边界条件: x1 0时, y1 0
0 x 2 a 时 , y 由对称条件: 2 2
得 D1 0
C1 C2 得 D1 D2
11 3 得 C2 qa 6
qa 1 (11a 2 3 x12 ) 0 x1 a 6 EI q 2 [3ax2 2 ( x2 a)3 11a 3 a x2 2a 6 EI qa y1 (11a 2 x1 x13 ) 0 x1 a 6 EI q y2 [4ax23 ( x2 a) 4 44a 3 x2 ] a x2 2a 24 EI
材料力学 梁 弯曲位移
D点的连续条件: x = a, 1' 2 ' 1 2
1 ( 0 x a)
2 (axl )
挠曲线方程
EI
1"
M1
F
b l
x
EI
2"
M
2
F
b l
x
F
(
x
a)
转角方程
EI
'
1
F b l
x2 2
C1
EI
2'
F
b l
x2 2
F
(
xa)2 2
D1
挠度方程
EI
1
F
b l
x3 6
C1 x
C2
EI
2
F
b l
式中:积分常数 C1 、C2 可通过梁挠曲线的 边界条件 和 变形 连续性条件 来确定。
1、边界条件
A
l A= 0
B
B= 0
A
A= 0
B
B= 0
在简支梁或外伸梁中, 铰支座处的挠度 都应等于零。
A 0 B 0
A
B
l A= 0 A= 0
在悬臂梁 中,固定端处的挠度 和转角 都应等于零。
A 0, A 0
F
(
xa)2 2
D1
挠度方程
EI
1
F
b l
x3 6
C1 x
C2
EI
2
F
b l
x3 6
F
(x 6
a)3
D1
x
D2
x = 0 , 1 = 0
x = l , 2= 0
再将边界条件代入方程可解得:
《材料力学》课件5-6梁内的弯曲应变能
3
结论
深入研究弯曲应变能对于实际工程设计和结构的完善非常重要。我们相信,在学 习本章内容之后,大家会对弯曲应变能的计算和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总结
重要性和应用
弯曲应变能是研究物体弯曲 变形和内应力分布的重要机 制,对于工程师和设计师来 说至关重要。
计算方法的优缺点
弯曲应变能的计算方法有许 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 优缺点,需要灵活运用。
物理意义பைடு நூலகம்
弯曲应变能是物体弯曲变 形的内在机制,对于研究 物体受力后的变形状态和 内应力分布具有重要的意 义。
梁的弯曲
1
基本概念
梁是一种经常被工程师用来支撑重量的结构。梁的形状和尺寸取决于所需的支撑 和跨度。
2
受力分析
在弯曲的情况下,内力主要包括弯矩和剪力。弯曲应变能的计算需要考虑这两个 因素。
3
应用
巩固与拓展
了解弯曲应变能的相关知识 点是设计和工程领域的基础,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一 些简化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用于 计算弯曲应变能。
示例分析
1
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弯曲应变能在桥梁、车辆和建筑物的设计和构造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这些特殊 结构的设计,精确计算弯曲应变能是非常必要的。
2
桥梁、车辆和建筑物中的案例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了解弯曲应变能的具体应用。这些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深 入了解弯曲应变能对实际结构的影响。
弯曲应变能可用于预测梁的强度和刚度,有助于提高梁的设计效率和经济性。
梁内弯曲应变能的计算
梁的截面和形状
梁的截面和形状对它的弯曲应 变能有较大的影响。对于不同 的截面形状,弯曲应变能的计 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材料力学》第4章弯曲内力 课后答案
0 ; FS−C
= b F, a+b
M
− C
=
ba a+b
F
FS+C
=
−a a+b
F
,
M
+ C
=
ba a+b
F ; FSB
=
−A a+b
F
,MB
=
0
d解
图(d1), ∑ Fy
=
0,F
=
1 2
ql
,
∑
M
A
= 0,M A
=
− 3 ql 2 8
仿题 a 截面法得
FSA
=
1 2
ql
,MA
=
−
3 8
ql
2
;
FS−C
FS (x) = −F
⎜⎛ 0 < x < l ⎟⎞
⎝
2⎠
M (x) = −Fx ⎜⎛0 ≤ x ≤ l ⎟⎞
⎝
2⎠
FS (x) = F
⎜⎛ l < x < l ⎟⎞
⎝2
⎠
45
M (x) =
FA x +
FB
⎜⎛ ⎝
x
−
l 2
⎟⎞ ⎠
,
FB
= 2F
M (x) = Fx − Fl ⎜⎛ l ≤ x ≤ l ⎟⎞
( ) 解
∑MB
=
0 , FA
⋅l
+
ql 2
×
3l 4
− ql 2
=
0
, FA
=
5 ql 8
↑
( ) ∑ Fy
= 0 , FB
材料力学第五章梁弯曲时的位移
实例3 :均布载荷
分析受均布载荷作用下梁的位移。
材料力学第五章梁弯曲时 的位移
在材料力学的第五章中,我们将学习有关梁在弯曲时的位移。掌握梁的基本 知识、位移方程和位移计算方法,以及梁的挠度与转角关系。
梁的基本知识
1 定义
梁是一种长条形结构,承受着沿其长度方向的外部力。
2 类型
常见的梁包括简支梁、悬臂梁和受力梁。
3 材料
梁可以由不同类型的材料制成,例如钢、木材或混凝土。
梁的位移方程
1 弯曲位移
2 挠度
3 转角
梁在弯曲时,沿梁的长度方 向发生位移。
挠度是梁的中点相对于其自 由状态的偏移量。
转角是指梁在弯曲时端部角 度的变化。
简支梁的位移计算方法
1
载荷和反力
计算简支梁上的载荷和反力分布。
2
弯矩方程
使用弯矩方程推导出简支梁的位移方程。
3
边界条件
应用适当的边界条件来解决位移方程中的未知量。
悬臂梁的位移计算方法
加载和支座反力
确定悬臂梁上的加载和支座反力。
弯曲力矩方程
通过推导弯曲力矩方程来解决悬臂 梁的位移问题。
解决边界条件
应用边界条件来计算悬臂梁的位移。
受力梁的位移计算方法
1
截面转动方程
2
推导出受力梁的截面转动方程。
3
确定力的分布
分析受力梁上的力分布,包括集中力和均布 力。
边界条件和位移方程
应用边界条件,求解受力梁的位移方程。ຫໍສະໝຸດ 梁的挠度与转角关系挠度
挠度是梁在弯曲时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位移。
转角
转角是梁在弯曲时端部偏离初始位置的角度。
关系公式
挠度和转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计算。
材料力学B试题6弯曲变形
弯曲变形1。
已知梁的弯曲刚度EI 为常数,今欲使梁的挠曲线在x =l /3处出现一拐点,则比值M e1/M e2为:(A) M e1/M e2=2; (B ) M e1/M e2=3;(C ) M e1/M e2=1/2; (D) M e1/M e2=1/3.答:(C)2。
外伸梁受载荷如致形状有下列(A)(B)、(C ),(D)答:(B)3. 简支梁受载荷并取坐标系如图示,则弯矩M 、剪力F S 与分布载荷q 之间的关系以及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为: (A )EI x M xw q xF FxM )(d d ,d d ,d d 22SS ===;(B )EI x M x w q x F F x M )(d d ,d d ,d d 22S S =-=-=; (C)EI x M xw q x F F x M )(d d ,d d ,d d 22S S -==-=;(D )EI x M xw q x F F x M )(d d ,d d ,d d 22S S -=-==。
答:(B )4。
弯曲刚度为EI 的悬臂梁受载荷如图示,自由端的挠度EIl M EI Flw B 232e3+=(↓)则截面C 处挠度为:(A )2e 3322323⎪⎭⎫ ⎝⎛+⎪⎭⎫⎝⎛l EI M l EI F (↓);(B )233223/323⎪⎭⎫⎝⎛+⎪⎭⎫ ⎝⎛l EI Fl l EI F (↓); (C)2e 3322)3/(323⎪⎭⎫ ⎝⎛++⎪⎭⎫⎝⎛l EI Fl M l EI F (↓);(D)2e 3322)3/(323⎪⎭⎫ ⎝⎛-+⎪⎭⎫⎝⎛l EI Fl M l EI F (↓).答:(C )5. 画出(a )、(b)、(c )三种梁的挠曲线大致形状。
答:6.7.(a )、(b)刚度关系为下列中的哪一种: (A) (a)>(b ); (B) (a)<(b);(C ) (a)=(b ); (D) 不一定. 答:(C)8。
材料力学-弯曲变形
二、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梁的刚度校核
1. 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当梁上同时受几种荷载作用时,我们可用叠加法来计算 梁的变形。其方法是:先分别计算每一种荷载单独作用时所 引起的 梁的变形(挠度或转角),然后求出各种荷载作用下 变形的代数和,即得到这些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变形。一般工 程中要找的是特定截面的变形(最大挠度和最大转角)。我 们将一些简单荷载作用下梁变形的计算公式列成教材中表81,以供选用。
2
式(8-2)再积分一次得:
y
1 EI
M( x)dxdx
Cx
D 8
3
式(8-2)、(8-3)为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式中常数C、D
可由边界条件确定。
图8-1a 图8-1b
(图8-1a)的边界条件为:
x 0, yA 0; x l, yB 0
(图8-1b)的边界条件为:
x 0, yA 0;
ql 3 24EI
, B
ql 3 24EI
转角 A 为负值,表明A截面绕中性轴作顺时针方向转动; 转角 B 为负值,表明B截面绕中性轴作逆时针方向转动。
例2:试计算图示梁的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并求 ymax
例2图
设:a>b
解:(一)分段建立弯矩方程和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二次
AC 段 (0 x1 a)
C1a D1 C2a D2 将 C1 C2, D1 0 代入上式得:D1 D2 0
将 D2
0 代入式e得:C2
Pbl 6
P(l a)3 6l
化简后得:
C1
C2
Pb 6l
(l 2
b
2)
(三) 列出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将C1,C2, D1, D2代入式 a,b,c,d得:
材料力学弯曲变形
材料力学弯曲变形
材料力学中的弯曲变形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的一种变形形式。
当材料受到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外力时,会产生弯矩,使得物体产生弯曲变形。
弯曲变形的原理可以通过材料力学中的悬臂梁模型进行解释。
在悬臂梁中,一个固定的端点支撑着一根梁,梁的另一端受到外力作用,使得梁产生弯曲。
在悬臂梁的弯曲变形中,梁上部的纤维受到拉力,而下部的纤维受到压力。
由于力的作用,纤维之间会相互滑动,从而产生弯曲变形。
弯曲变形可以通过材料的弹性性质进行描述。
弯曲变形的程度取决于材料的弯曲刚度,即弹性模量,以及外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的位置。
与拉伸变形不同,弯曲变形的应变分布不是均匀的,而是随着离中轴线的距离而变化。
中轴线上的纤维经历的应变为零,而离中轴线较远的纤维经历的应变较大。
弯曲变形是材料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变形形式,它在很多结构中都会发挥作用。
例如,在桥梁和楼板等结构中,弯曲变形可以帮助承受外部荷载并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在材料设计和工程应用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常常要考虑材料的弯曲性能,以确保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工程力学中的弯曲应力和弯曲变形问题的探究与解决方案
工程力学中的弯曲应力和弯曲变形问题的探究与解决方案引言: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力和变形规律的学科,其中弯曲应力和弯曲变形问题是工程力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弯曲应力和弯曲变形问题的原因、计算方法以及解决方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弯曲应力的原因在工程实践中,当梁、梁柱等结构承受外力作用时,由于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的力学性质不同,会导致结构发生弯曲变形。
弯曲应力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导致结构弯曲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悬臂梁受到集中力的作用,会导致梁的一侧拉伸,另一侧压缩,从而产生弯曲应力。
2. 结构几何形状:结构的几何形状对弯曲应力有直接影响。
例如,梁的截面形状不均匀或不对称,会导致弯曲应力的分布不均匀,从而引起结构的弯曲变形。
3. 材料力学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也是导致弯曲应力的重要因素。
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参数不同,会导致结构在受力时产生不同的弯曲应力。
二、弯曲应力的计算方法为了准确计算弯曲应力,工程力学中提出了一系列的计算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梁的弯曲方程和梁的截面应力分析。
1. 梁的弯曲方程:梁的弯曲方程是描述梁在弯曲过程中受力和变形的重要方程。
根据梁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可以得到梁的弯曲方程,并通过求解该方程,计算出梁在不同位置的弯曲应力。
2. 梁的截面应力分析:梁的截面应力分析是通过分析梁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情况,计算出梁在不同位置的弯曲应力。
该方法根据梁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的力学性质,采用静力学平衡和弹性力学理论,计算出梁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并进一步得到梁的弯曲应力。
三、弯曲变形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弯曲变形问题,工程力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包括结构改进、材料选择和加固措施等。
1. 结构改进:对于存在弯曲变形问题的结构,可以通过改进结构的几何形状,增加结构的刚度,从而减小结构的弯曲变形。
例如,在梁的设计中,可以增加梁的截面尺寸或改变梁的截面形状,以增加梁的抗弯刚度。
材料力学剪力弯曲为什么可以忽略的例题
在材料力学中,当研究某些结构的弯曲行为时,有时可以合理地忽略剪力的影响。
这通常发生在以下情况:
1.细长梁:对于细长梁(即长度远大于其横截面尺寸的梁),剪切变形通常比弯曲变
形小得多。
因此,在分析细长梁的弯曲时,可以忽略剪切变形的影响。
2.均匀截面梁:对于具有均匀横截面的梁,剪切应力和剪切变形在横截面上是均匀分
布的。
这意味着剪切变形对梁的整体弯曲行为的影响较小,因此可以忽略。
3.弹性范围内的小变形:在弹性范围内,如果梁的变形相对较小,剪切变形的影响也
会相应减小。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合理地忽略剪切变形,而只考虑弯曲变形。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题,说明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忽略剪力弯曲的影响:
例题:考虑一个均匀细长的悬臂梁,其长度为L,横截面面积为A,弹性模量为E,受到一个集中力F的作用在自由端。
求梁的挠度。
解:由于梁是细长的,并且受到的是集中力,剪切变形的影响相对较小。
因此,我们可以忽略剪切变形,只考虑弯曲变形。
根据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梁的挠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挠度= (F * L^3) / (3 * E * I)
其中,I是梁的截面惯性矩。
这个公式只考虑了弯曲变形,没有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忽略剪力弯曲的影响,使用上述公式来计算梁的挠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例题仅适用于特定的情况(如细长梁、均匀截面、弹性范围内的小变形等)。
在其他情况下,剪切变形可能不能忽略,需要更全面的分析。
材料力学习题弯曲变形
弯曲变形基本概念题一、选择题1.梁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该梁变形后的挠曲线如图()所示(图中挠曲线的虚线部分表示直线,实线部分表示曲线)。
2. 如图所示悬臂梁,若分别采用两种坐标系,则由积分法求得的挠度和转角的正负号为()。
题2图题1图A.两组结果的正负号完全一致B.两组结果的正负号完全相反C.挠度的正负号相反,转角正负号一致D.挠度正负号一致,转角的正负号相反3.已知挠曲线方程y = q0x(l3 - 3lx2 +2 x3)∕(48EI),如图所示,则两端点的约束可能为下列约束中的()。
题3图4. 等截面梁如图所示,若用积分法求解梁的转角、挠度,则以下结论中()是错误的。
A.该梁应分为AB、BC两段进行积分B.挠度积分表达式中,会出现4个积分常数-26-题4图 题5图 C .积分常数由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来确定D .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表达式为x = 0,y = 0;x = l ,0==右左y y ,0='y 5. 用积分法计算图所示梁的位移,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为( )A .x = 0,y = 0;x = a + l ,y = 0;x = a ,右左y y =,右左y y '=' B .x = 0,y = 0;x = a + l ,0='y ;x = a ,右左y y =,右左y y '=' C .x = 0,y = 0;x = a + l ,y = 0,0='y ;x = a ,右左y y =D .x = 0,y = 0;x = a + l ,y = 0,0='y ;x = a ,右左y y '=' 6. 材料相同的悬臂梁I 、Ⅱ,所受荷载及截面尺寸如图所示。
关于它们的最大挠度有如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 I 梁最大挠度是Ⅱ梁的41倍 B .I 梁最大挠度是Ⅱ梁的21倍 C . I 梁最大挠度与Ⅱ梁的相等 D .I 梁最大挠度是Ⅱ梁的2倍题6图 题7图 7. 如图所示等截面梁,用叠加法求得外伸端C 截面的挠度为( )。
3.3梁的弯曲变形分析
单位为M Pa
MM-和y截面上的弯矩 均以绝对值代入,至于弯曲 (N.mm) 正应力是拉应力还是压应力,则 y--计算点到中性轴距离(mm) 由欲求应力的点处于受拉侧还是 4 受压侧来判断。受拉侧的弯曲正 Iz--横截面对中性轴惯性矩 mm 应力为正,受压侧的为负。
推导过程
1)沿y轴线性分布,同 一坐标y处,正应力相 等。中性轴上正应力为 零。
梁发生平面弯曲时,横截面上一般产生两种 内力,即剪力和弯矩。
d A dA
dA
dA FS dA M M FS
dA M dA FS
在横截面上,只有法向内力元素dN=σdA才能合成
弯矩M,只有切向内力元素d FS =τdA才能合成剪力 FS
• 在横截面上,只有弯矩M,没有剪 力Fs,这种弯曲称为纯弯曲; • 横截面上同时有弯矩M和剪力Fs, 这种弯曲称为横力弯曲。
0.2L
M
qL2 8
x
M
qL2 40 qL2 50
+
x
+
qL2 50
合理布置载荷
F=qL q
L
L
M
qL2 4
x +
M
qL2 8
x +
合理布置载荷
F=qL F=qL
对称
L/5 4L/5
M
qL2 4
M x +
qL2/10
x
合理布置载荷
2. 合理选择梁的截面,用最小的截面面积得 到大的抗弯截面模量。
推论:
梁在弯曲变形时,上面部分纵向纤维缩短, 下面部分纵向纤维伸长,必有一层纵向纤维 既不伸长也不缩短,保持原来的长度,这一纵 向纤维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材料力学梁的弯曲变形第5节 梁的刚度校核 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
根据对强度和刚度的校核结果,选用 63a 工字钢满足设计要求。
二、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
梁的弯曲变形与梁的抗弯刚度
EI
、梁的跨度
z
l
以及梁的载荷等因素有关,要降低梁的弯曲变形,
以提高梁的刚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合理选择截面形状
影响梁弯曲刚度的截面几何性质是惯性矩
I
。
z
因此,从提高梁的刚度考虑,增大截面的惯性矩是
提高梁抗弯刚度的主要途径。例如使用工字形、圆
环形截面,可提高单位面积的惯性矩。
2、合理选择材料 要提高梁的刚度,应选用弹性模量较大的材料。
但要注意的是,各类钢材的弹性模量的数值非 常接近,故采用高强度优质钢来提高弯曲刚度是不 经济的。
3、改变梁上的载荷作用位置、方向和作用形式 合理调整载荷的位置及分布形式,可以降低弯
y
y
y
5、减小梁的跨度 增加梁的支座也可以减小梁的挠度。
一、梁的刚度条件
设梁的最大挠度和最大转角分别为ymax和max, [ f ]和[ ]分别为挠度和转角的许用值,则
梁的刚度条件
| y |max [ f ]
| |max [ ]
挠度的许用值[ f ]一般为梁的跨度l的1/200~1/1000。
在安装齿轮或滑动轴承处,轴的[ ]=0.001rad。
矩,从而减小梁的变形。如图所示作用在跨中的集 中力,如果分成一半对称作用在梁的两侧(见右 图 ),甚至化为均布载荷,则梁的变形将会减小。
4、减小梁的跨度
因梁的挠度与梁的跨度的数次方成正比,所以 减小梁的跨度,将使梁的挠度大为减小。
如果把简支梁的支座向内移动 a ,简支梁变成 外伸梁,梁的跨度减小了。因为外伸梁段上的载荷 使梁产生向上的挠度,中间梁段的载荷使梁产生向 下的挠度,它们之间有一部分相互抵消,因此挠度 减小了。
材料力学第五章梁弯曲时的位移分析
a)2
C2 x2 D2
C2
B B x
FBy
目录
5.2 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
4)由边界条件确定积分常数
位移边界条件
x1 0, w1(0) 0 x2 l, w2 (l) 0
光滑连续条件
x1 x2 a, 1(a) 2 (a)
x1 x2 a, w1(a) y2 (a) 代入求解,得
x1 ,0
x1
a
y
CB 段:
M x2
FAy
x2
F ( x2
a)
Fb l
x2
F ( x2
a),
a x2 l
目录
5.2 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
3)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
F
AC 段: 0 x1 a
EI
d 2w1 dx12
M (x1)
Fb l
x1
EI
dw1 dx1
EI (x1)
Fb 2l
x2 1
EI dw EI 1 F (l x)2 C
dx
2
EIw 1 F (l x)3 Cx D 6
代入求解
C 1 Fl2, D 1 Fl3
2
6
5)确定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
EI 1 F (l x)2 1 Fl2
2
2
Ax
y
yB
l
F Bx
B
EIw 1 F (l x)3 1 Fl2x 1 Fl3
目录
5.2 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
例2 求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并求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
梁的EI已知,l=a+b,a>b。
F
解 1)由梁整体平衡分析得:
《材料力学》课件5-6梁内的弯曲应变能
弯曲应变能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弯曲应变能对梁内应力分布的影响
在梁弯曲过程中,由于弯曲应变能的存在,梁内的应力分布会发生变化。在靠近梁的自由端区域,弯 曲应变能较低,因此应力水平较低;而在靠近固定端区域,弯曲应变能较高,因此应力水平也相应较 高。
弯曲应变能对梁的承载能力的影响
弯曲应变能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梁的承载能力。随着弯曲应变能的增加,梁的承载能力会逐渐降低。因 此,在设计梁时,应充分考虑弯曲应变能的影响,以确保梁的承载能力满足使用要求。
应变能与外力势能的关系
01
应变能是外力势能的一部分,当外力对物体做功时,应变能逐 渐增加。
02
当外力去除后,应变能逐渐释放,使物体恢复原状。
应变能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弹性模量、应变程度以及外力的大
03
小和作用方式。
弯曲应变能的计算方法
弯曲应变能计算公式: $U = int_{L} frac{1}{2}EI left( frac{dtheta}{dx} right)^2 dx$
弯曲应变能对应力平衡的影响
弯曲应变能对梁内应力平 衡的影响
在梁弯曲过程中,由于弯曲应变能的释放或 吸收,会对梁内的应力平衡状态产生影响。 当梁受到外力作用时,弯曲应变能的变化会 引起梁内应力的的影响
在分析梁的稳定性时,需要考虑弯曲应变能 的作用。通过引入弯曲应变能的相关因素, 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梁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稳 定性状态,从而为梁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梁的弯曲应变能与截面尺寸的关系
截面尺寸对弯曲应变能的影响
梁的截面尺寸对弯曲应变能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随着截面尺寸的增大,梁的弯曲应 变能也会相应增大。这是因为较大的截面尺寸意味着更多的材料参与弯曲变形,导致应
变能的增加。
材料力学梁的弯曲问题
F2 M
F1
A
B
●工程实例
建筑工程中的各类梁、火车轴、水压作用下的水 槽壁等。
火车轴
厂房吊车梁
●对称(平面)弯曲 (Planar bending)
对称平面 F2
F1
(b)
F2
F1
(a)
A
B
(c)
平面弯曲:梁的轴线在变形后仍保持在同一平面( 荷载作用面)内,即梁的轴线成为一条平面曲线。
梁的荷载和支座反力
1.5m
FRB
3m
15.3 内力图──剪力图和弯矩图
为了形象地看到内力的变化规律,通常将剪力、弯 矩沿梁长的变化情况用图形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剪力 和弯矩变化规律的图形分别称为剪力图和弯矩图。
具体作法是:
剪力方程: FQFQx 函数图形 弯矩方程: MMx
例4 求作图示受均布荷载作用的简支梁的剪力图和
FQ2FRAF1F2
FQ2 FRB
M O
0
M 2 F R A 2 F 1 1 . 5 F 2 0 . 5 0 M 2 7 k N m
M 2 F R A 2 F 1 1 .5 F 2 0 .5
FQ2FRAF1F2
FQ
F1
M 2 F R A 2 F 1 1 .5 F 2 0 .5
当变形为微小时,可采用变
形前尺寸进行计算。
MB
1、叠加原理:当梁在各项
A
荷载作用下某一横截面上
的弯矩等于各荷载单独作
用下同一横截面上的弯矩
的代数和。
2、区段叠加法作弯矩图:
设简支梁同时承受跨间荷
MB
载q与端部力矩MA、MB的作用 。其弯矩图可由简支梁受端部
力矩作用下的直线弯矩图与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FRA
F2 M2 FQ2
1 梁的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左 侧(或右侧)所有竖向力(包括斜向外力的竖向分力、 约束反力)的代数和;且截面左边向上(右边向下) 的外力使截面产生正号的剪力。
2 梁的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左 侧(或右侧)所有竖向力对该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 (包括外力偶、约束反力偶);且截面左边顺时针 (右边逆时针)的力矩使截面产生正号的弯矩。
●内力的求法
A
FRA
a
Fy 0
M
FRA FQ 0 FQ FRA
FQ
MO 0
M FRA a 0 M FRA a
F1 FQ M
F2
B?
FRA
●内力的正负号
⑴剪力
FQ
FQ
FQ
FQ
左上右下为正 左下右上为负
M
⑵弯矩
M
向上凹变形为正
M
M
向上凸变形为负
例1 图示简支梁受两个集中力作用,已知F1=12kN,
M 2 q1.50.75 FRB 1.5 30kN m
F =8kN 1
q =12kN/m 2
A
1
2 1.5m B
FRA 2m
1.5m
FRB
3m
15.3 内力图──剪力图和弯矩图
为了形象地看到内力的变化规律,通常将剪力、弯 矩沿梁长的变化情况用图形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剪力 和弯矩变化规律的图形分别称为剪力图和弯矩图。
FRA 5ql
FRB 4ql
5ql
FQ x 4ql
4ql
5ql x
M x 3ql2 4qlx
4ql2 4qlx
F
Me
A(O)
C 12 D
B
12
FRA l/3 l
l/3 FRB
5ql
FQ图
4ql
M图
5ql2 3
ql2 3
4 ql2 3
结论:
q/2
q/2
A
BA
EI B
C EI l
C l q/2
FQ图
M图
三、画剪力图、弯矩图的简便方法
例7 图示左端外伸梁,外伸端A作用一集中力偶
Me=qa2,BA段所受荷载的分布集度为q,试利用微分 关系作梁的剪力图、弯矩图。
Me
q
A
C
B
a FRA 3a
FRB
解:(1)求支座反力
M 0 A
FRB
4ql
qx 0
二、剪力图、弯矩图的规律
q
=0
FQ
M
直线段
>0
<0
FQ > 0
=0
M
<0
>0
<0
>0 <0
★结论(规律):
(1)当梁的支承情况对称,荷载也对称时,则弯矩 图永为对称图形,剪力图永为反对称图形;
(2)当梁的支承情况对称,荷载反对称时,则弯矩
图永为反对称图形,剪力图永为对称图形。
例2 试利用上述结论写出图示梁1-1截面上的剪力和 弯矩的表达式。
e
c
l
q
1 F1 FQ
d b
M1
Me
f
α
FRB
F2
FQ F1 ql F2 sin FRB
M
F1 e
ql e c
l 2
Me
F2 sin f b FRB f
第十五章 梁的弯曲问题
15.1 工程实际中的弯曲问题
一、平面弯曲的基本概念
梁在垂直于其轴线的荷载作用下要变弯,其轴 线由原来的直线变成曲线,这种变形叫做弯曲变 形。产生弯曲变形的构件称为受弯构件。
F2 M
F1
A
B
●工程实例
建筑工程中的各类梁、火车轴、水压作用下的水 槽壁等。
火车轴
厂房吊车梁
●对称(平面)弯曲 (Planar bending)
先分别计算每种(或每个)荷载单独作用时的梁的反
力和内力,然后将这些分别计算所得的结果代数相加
得梁的反力和内力。这种方法称为叠加法。
线弹性,位移可以叠加
F
F1 O Δ1
F
F
F2 Δ
O Δ2
F1+F2
Δ1
Δ
Δ
O Δ2 Δ
1+2
非线性弹性,位移不可以叠加
F
F1
O
Δ1
F
F2
Δ
O
Δ2
1+2
F
F
●按梁的横截面 ⑴等截面梁:横截面沿梁的长度没有变化; ⑵变截面梁:横截面沿梁的长度有变化。
汽车钢板弹簧
鱼腹梁
15.2 梁的内力及其求法
一、求梁的内力的方法——截面法 ●内力的形式及名称
1 F1
F2
A
1
FRA a
l
FRB
A
FRA
a
M
FQ
Fy 0
MO 0
FQ 剪力 N或kN M 弯矩 N·m或kN·m
具体作法是:
剪力方程: FQ FQ x 函数图形 弯矩方程: M M x
例4 求作图示受均布荷载作用的简支梁的剪力图和
弯矩图。
q
解:(1)求支座反力
A
B
FRA
FRA
FRB
ql 2
x
FRB
l
(2)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取距左端为x处的任一截面,此截面的剪力和弯矩
表达式分别为:
FR A 15kN FR B 29kN
(2)求1-1截面的剪力FQ1、弯矩M1 根据1-1截面左侧的外力计算可得:
FQ1 FRA F 15 8 7kN
M1 FRA 2 F 2 1.5 26kN m
根据1-1截面右侧的外力计算可得
FQ1 q3 FRB 7kN
F
F1+F2
Δ O
1
Δ Δ2 Δ
叠加原理成立的前提条件: (1)小变形 (2)材料满足虎克定理(线性本构关系)
当变形为微小时,可采用变 形前尺寸进行计算。
弯曲内力
MB
q
MA
1、叠加原理:当梁在各项
A
荷载作用下某一横截面上
的弯矩等于各荷载单独作
用下同一横截面上的弯矩
的代数和。
2、区段叠加法作弯矩图:
●当梁上荷载有变化时,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函数式来表达,必须分段列出 其表达式。分段是以集中力、集中力偶的作用位置 及分布荷载的起点和终点为界。
●剪力图和弯矩图一般是连续的 。在集中力作 用处剪力图发生突变,突变的数值等于集中力的大 小,方向与集中力的方向相同;在有集中力偶作用 的地方弯矩图发生突变,突变的数值等于集中力偶 的大小,方向为“顺下逆上”。
qa 2 / 2
2qa 2
q
2qa
C
A
B D
a
2a
a
qa
5qa
FQ
2qa
qa
M 2qa 2
3qa
2qa 2
15.5 叠加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F
q
A
C
D Me B
a b
l
结论:q、F、Me共同作用时产生的内力等于q、F、 Me分别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内力之和。
因此,当梁上有几种(或几个)荷载作用时,可以
(3)求2-2截面上的内力
0.5m F1 1 F2 2 1m
A FRA 1
2
B FRB
1m
1.5m
3m
F1
A
FRA
F2 M2
FQ2
Fy 0 FQ2 FRA F1 F2 0 FQ2 7kN
FQ2 FRA F1 F2
FQ2 FRB
M 0 O
M x FRA x F x l 3 3ql2 4ql x
FQ x FRA F 4ql
M x FRA x F x l 3 Me 4ql2 4qlx
A(O)
F CD
Me
B
FRA
l/3 l
l/3 FRB
(3)画剪力图、弯矩图,标出特征值
M2 FRA 2 F1 1.5 F2 0.5 0 M2 7kN m
M 2 FRA 2 F1 1.5 F2 0.5
FQ2 FRA F1 F2
FQ
F1
M 2 FRA 2 F1 1.5 F2 0.5
结论:
实际支承→理想支承 ⑶ 以简化后的荷载代替实际的荷载。
三、梁的分类 ●按支座情况 ⑴简支梁:一端固定铰,一端可动铰
⑵外伸梁:一端或两端向外伸出的简支梁
⑶悬臂梁:一端固定支座,另一端自由
●按支座反力的求解方法
⑴静定梁:用平衡方程可求出未知反力的梁;
FAy
FAx A
B
FB
MA
A
FAx
FAz
⑵超静定梁:仅用平衡方程不能求出全部未知反 力的梁。
66
6 12 72
Mmax =121/72qa2
例8 作梁的内力图
P=3kN
M1=2kNm
M2=6kNm
q=1kN/m
A
FRA=5kN
B
FRB=4kN
2m
2m
2m
2m
FQ (kN)
3
2+
2+
2 8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