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两汉乐府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一、总绪论问题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
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
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
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复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三、上古神话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注:人民的幻想:神话思维。
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
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说明)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性四、《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释义:风:“风”为音乐曲调。
“国”为地区、地域。
“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
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
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
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
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
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
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
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情诗5、《诗经》艺术特点:(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兵车行》古诗赏析
《兵车行》古诗赏析《兵车行》作品介绍《兵车行》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6卷第11首。
《兵车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篇,为历代推崇。
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也很突出。
古诗名句“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就是出自《兵车行》这首诗。
《兵车行》原文《兵车行》作者:唐·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也作“耶娘”大众翻译为前),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注释1.兵车行:选自《杜诗详注》。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中后期。
当时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
天宝八年(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西宁西南)一役,死数万人。
十年(751),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进攻南诏(辖境主要在今云南),军大败,死六万人。
为补充兵力,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往军所,送行者哭声震野。
这首诗就是据上述情况写的。
这是一首乐府诗。
题目是诗人自拟的。
2.辚(lín)辚:车轮声。
《诗经·秦风·车辚》:“有车辚辚”。
3.萧萧:马嘶叫声。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4.行(xíng)人:指被征出发的士兵。
5.耶:通假字,同“爷”,父亲。
6.走:奔跑。
7.咸阳桥:指便桥,汉武帝所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唐代称咸阳桥,唐时为长安通往西北的必经之路。
古代文学2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2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1、现今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赋作家:贾谊。
2、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3、司马相如是汉赋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其中《子虚赋》,《上林赋》是其代表作,也是汉赋中最优秀,影响最深远,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4、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对汉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又一赋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以善于模仿著称的作家。
代表作: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5、司马迁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例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
6、乐府: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儿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乐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行政长官是乐府令,乐府诗在汉武帝时达到顶峰。
7、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共分为12类。
8、东汉两名家:班固两都赋----《西都赋》、《东都赋》张衡------《二京赋》9、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它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有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
(名词解释)10、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观沧海》。
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11、《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2、三曹最有成就的是曹植,代表作,前期---《白马篇》,后期《赠白马王彪》,赋《洛神赋》。
13、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祯竹林七贤:嵇康、向秀、王戎、阮籍、山涛、刘伶、阮咸14、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所谓的太康诗风就是指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嵇阮:嵇康和阮籍15、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确是《咏史》诗八首,以“咏史”为诗题,始于东汉的班固。
16、南朝民歌代表《西洲曲》,抒情长诗北朝民歌代表《木兰诗》,叙事长诗南方民歌是南方农商文化的产物,好美女,多写男女之情;清丽缠绵北方名歌是北方内陆农牧文化的产物,崇尚英雄,粗犷豪放17、元嘉三大家:鲍照、颜延之、谢灵运18、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为“永明体。
课外古诗鉴赏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菜园中生长着碧绿的葵菜,叶上的晨露待阳光一照就干了。
春天的太阳向大地散布着恩惠,万物就可充满生机勃勃的光辉。
但时常担心秋天的到来,使花叶都变黄枯败。
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
1、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
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
2、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有相同含义的诗句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劝导世人要珍惜人生,不要虚度光阴。
4、请写出两则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句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惜时劝学)。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不知归依何方。
每一棵树上染上秋天的色彩,每一座山峰都洒满了落日的余晖。
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的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1、“东皋薄暮望,”点明时间、地点、事件。
2、“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彷徨、抑郁。
4、本诗写景有特色?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一、先秦时期:1.《诗经》: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 305 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楚辞》: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
“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离骚》是其代表作。
《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
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二、两汉时期:1.汉乐府诗歌: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2.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的姓名。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萧统编纂的《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第11、12基础练习
《经典常谈》阅读之《辞赋》基础练习一、填空1.旧历五月五日,相传便是的忌日;他是投水死的,据说原来是表示救他的,粽子原来是祭他的。
现在定五月五月为,也是为了纪念的缘故。
他是个,而且是个缠绵悱恻的忠臣;他是个,而且是个浮游尘外、清白不污的节士。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是他的号,“”是他的名字。
他是楚国的贵族,怀王时候,作“”的官。
2.当时楚国有亲秦、亲齐两派;屈原是派。
秦国看见屈原得势,便派买通了楚国的贵臣上官大夫、靳尚等,在怀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怀王果然被他们所惑,将屈原放逐到去。
当他二次放逐到江南去后。
他流浪了九年,他不忍亲见亡国的惨象,想以一死来感悟顷襄王,便自沉在里。
3.《楚辞》中《》和《》的各篇,都是他时候所作。
“离骚”是“”或“”的意思。
4.篇中陈说唐、虞、三代的治,桀、纣、羿、浇的乱,善恶因果,历历分明;用来讽刺当世,感悟君王。
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的表达出他对于,对于,对于。
“”从此便成为政治的譬喻,影响后来解诗、作诗的人很大。
5.《九章》的各篇原是分立的,差不多都是“”引史事,用譬喻,也和《离骚》一样。
他还作了《》、《》、《》、《招魂》等。
6.《远游》认为人间世太狭窄了,也太短促了,人是太不自由自在了。
神仙家要无穷大的空间,所以要;要无穷久的时间,所以要。
他们要打破、世界,用幻想创出一个无限的世界来。
7.《九歌》里的神大都;《招魂》里一半是上下四方的,因为注意空间的扩大,所以对于,在在都有兴昧。
8.《天问》里许多关于的疑问。
一面惊奇天地之广大,一面也惊奇人事之诡异——,往往有不相应的;《天问》里许多关于历史的疑问,便从这里着眼。
9.屈原受的影响极大。
10.宋玉,他作了《》。
宋玉传说是;宋玉自己可也加上一些新思想;他是第一个描写“”的人。
11.汉人称这种体制为“辞”,又称为“楚辞”。
刘向将这些东西编辑起来,成为《》一书。
东汉王逸给作注,并加进自己的拟作,叫作《》。
《有所思》课件资料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可是,摧毁烧掉仍不能泄其愤,消其怒,于是又迎风 扬掉其灰烬。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三十分。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一刀两断,何等决绝!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三十分。
“拉、摧、烧、扬”,一连串动作,如快刀斩乱 麻,干脆利落,何等愤激!“从今以后,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一刀两断,又何等决绝!非如此,不
乐府原来是一个官署名称,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 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
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三十分。
汉乐府民歌的文学地位及风格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它 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 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 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 ,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 想内涵。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三十分。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三十分。
行行重行行
古 诗
十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九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首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三十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三十分。
听朗诵,正字音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三十分。
两汉文学课件 PPT
5、由于与先秦时期楚地文学的渊源关 系,汉代文学从开始就带有浓郁的浪漫 色彩。进入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浪 漫色彩逐减,理性精神日增。
6.汉代文学的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呈 现出兴旺的景象,二者相互促进,有 力地推动了汉代文学的发展。
?11秦代的刻石文李斯的政论散文?22汉赋?33两汉政论文及其他散文?44史传文学史记和汉书?55汉代诗歌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三秦汉文学的主要特征?11秦汉文学属于上古时期文学的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学的上古时期发展到中古时期的传承期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期文学特点
秦汉文学绪论 第一章 秦汉散文 第二章 司马迁与《》 第三章 汉代辞赋 第四章 汉代诗歌
邹阳与《狱中上梁王书》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者,齐 人也。游于梁,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 生之徒交。上书而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 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 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擒,恐死而负 累,乃从狱中上书曰……书奏梁孝王,孝王 使人出之,卒为上客。”
《狱中上梁王书》主要艺术特色:
它改书为志,去掉“世家”并入“列 传”,这样它就由“纪、表、志、传” 四部分组成。全书共一百篇,八十余万 字。主要记载从高帝元年到王莽地皇四 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历史。(西汉的历史)
记事散文有赵晔的《吴越春秋》、袁康的《越绝 书》;
政论散文有王充的《论衡》、王符的《潜夫论》。
另外,游记、碑文等新的散文样式也崭露头角。马 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
又曰:“粗粗卤卤,任意写去,而矫健磊落, 笔力真如走蛟龙、挟风雨,且峭句险字,往 往不乏,读之但见其奇肆,而不得其构造锻 炼处。古圣贤规矩准绳文字,至此一大变, 卓为百代伟作。”(《评注昭明文选》)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一)(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Ⅰ)课程编号:182132总学时数:48学时讲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先修课程:古代汉语教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章培恒、骆玉明编著,《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通过系统地介绍先秦两汉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包括《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汉乐府民歌、《史记》、《汉书》等,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端及此期文学的基本发展状况,了解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化遗产。
并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学知识,增强古代文学修养,提高鉴赏和利用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中文人才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必要的古代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鉴赏与评论的方法,为今后从事文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求必须了解先秦两汉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现象,能够通过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勾勒出文学史发展的脉络。
能够将文学现象放在文学史中加以关照,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能够在课本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中国古代文学(一)》授课课时分配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五章。
第一章:总绪论主要内容是: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中国文学的演进。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重点、难点:文学史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方法,中国文学宏观演进的特点。
第二章:先秦文学绪论主要内容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的形态。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重点、难点:重点是先秦文学的形态、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第十一章 汉代乐府民歌与文人诗歌
第十一章汉代乐府民歌与文人诗歌教学目的和任务:理解乐府的来源和含义,汉代乐府诗歌和文人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及其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汉乐府民歌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重点学习《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分析《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分析。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十一章汉代乐府民歌与文人诗歌汉代诗歌可分为民歌和文人诗歌两类。
民歌中以乐府民歌最重要,文人诗歌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
第一节汉乐府民歌一、乐府的含义: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
最早设于秦朝。
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
据记载,汉武帝时的乐府开始采集民间歌辞和乐曲。
六朝时,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
至建安,有古题乐府;至唐,又有新题乐府。
二、乐府诗的分类:据《乐府诗集》(这是采收乐府诗最完备的诗歌总集,宋人郭茂倩编。
该书从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按所用音乐的不同,分为十二类加以著录。
其中保存下来的汉乐府民歌约有四十首左右。
)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等12类。
其中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之中。
三、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1.反映了劳动人民的饥苦与统治阶级的横暴奢侈。
如《平陵东》描写了“义公”(好人)被官吏勒索“钱百万”和“走两马”,弄得倾家荡产,反映了人民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掠夺的情景。
《妇病行》叙述妻死儿幼、丈夫和孤儿饥寒交迫的悲惨情况,深刻地反映广大人民贫病交困的生活惨状。
《东门行》写一个城市平民为贫困所逼迫、不得不铤而走险反抗的情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怨恨和反抗情绪。
2.反映了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如《十五从军征》写一个老兵“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回乡后却是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
《饮马长城窟行》描写闺妇思念久役不归的丈夫,也表现出人民对征役的厌恶憎恨情绪。
解读将进酒
解读将进酒解读将进酒李白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许多诗都与酒有关,咏酒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曲名,意思是劝酒歌,“将”,请的意思。
这首诗是一首以饮酒为题材的诗篇。
《将进酒》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在极度压抑中由愤而转化为狂放的情绪。
该诗写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是李白一入长安之后,它与二入长安后的情调是不同的。
李白与友人岑勋在蒿山友人元丹邱处饮酒而作,是三人对酒时所歌。
诗以豪放的语言,抒写了旷达不乐观自信的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愤闷,同时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
全诗可分为三段:第—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莫使金樽空对月”。
抒写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适逢知音的快乐。
前四句怀着深慨写年华流逝的疾速。
妙在诗人能给它找到最好的表现形象和最适宜的放歌节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论语》中记载孔子曾指着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所以后来常以水流逝表示时间的流逝。
“君不见”是汉乐府开头常用的办法。
如杜甫诗“君不见汉家三百川”。
李白沿用了汉乐府旧题,也沿用了乐府的表现形式。
头两句说你不见黄河滔滔之水仿佛从高天涌出,一泻千里奔腾到海不再回返。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极言黄河发源地的高远;下句写大河之去不可回。
这两句写景,描绘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显然是隐用其意,仿佛是诗人狂放性格的写照。
同时又是起兴,以“不复回”象征岁月易逝。
想到人的生命也像水一样流逝了,再不会回来。
这种写法在中国古代诗词里常见,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这种写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也是由水的流逝,想到时间的流逝。
由时间的流逝,想到历史人物如何如何。
这里选用了一个非凡的雄浑博大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艺术个性。
滔滔黄水,横贯大野,源头直接天际,有似从天而降,向大海流去,这形象特别加强了奔腾迅疾和一去不返之感。
山为五岳中的中岳,挺立中原,距黄河不算太远,居高远望,也许能看到黄河的一点形迹,但顶多也不过是“黄河如丝天际来”,不会感受到那种浊浪排空的滚滚奔流之势。
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牛郎织女阅读
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牛郎织女阅读牛郎和织女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他们的爱情被一代代中国人中间口口相传。
下边整理分享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课文及相关学习内容。
【课文】牛郎织女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
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
他没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
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见一声“牛郎!”,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原来是老牛在讲话。
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
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
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第二天黄昏,牛郎翻过右边那座山,来到湖边的树林里。
忽然,远处传来轻盈的欢笑声,牛郎循着笑声望去,只见湖边有几个姑娘正在嬉戏。
过了一会儿,其中的一个离开伙伴,向树林走来。
这姑娘是谁呢?原来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
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
这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几杯美酒,靠在宝座上睡着了。
织女和众仙女见机会难得,便一起飞到了人间。
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
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
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
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
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
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
名词解释
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淮南子》等文献中。
中国古代著名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在《淮南子》中。
神话可以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等。
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春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史纲,它本为鲁国国史,按照鲁国十二个国君的顺序提纲挈领地记载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14年(前722——前481)共242年发生在鲁国和春秋各国的历史大事。
其记事特点谨严简约,被看作是我国的记事文之祖。
春秋笔法《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
春秋笔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方法。
后来,人们把文笔蕴藉含蓄、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之为春秋笔法。
春秋三传一般认为是三部解释《春秋》的著作的合称,它包括齐人公羊高的《公羊传》、鲁人谷梁赤的《谷梁传》和传为鲁太史左丘明所作的《左氏传》。
三传中,《公羊传》和《谷梁传》是解释《春秋》的,而独有《左传》只是依照《春秋》的编年来记录历史大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而《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旨在解说春秋的微言大义,历史和文学价值不高。
《左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省称,又名《左氏春秋》。
它是《春秋》后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记事同样用鲁国纪元。
起自公元前722年,止于公元前468年(鲁隐公元年——鲁哀公二十七年),共255年的历史。
《乐府诗集》第十一首《陌上桑》
《乐府诗集》第十一首《陌上桑》【篇目】[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古风泊客一席谈】陌上桑[乐府诗集·汉乐府诗·相和歌辞】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 [作品介绍]《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诗。
一名《艳歌罗敷行》,见于《宋书·乐志》;又名《日出东南隅行》,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
陌上桑属于《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的美貌与操守,以及反映了汉代社会制度即春兴季节太守出行劝课农桑。
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
本诗一直以来被误解为太守调戏罗敷,而被罗敷义正言辞地回绝,其实这是误读。
这首诗其实是汉代社会制度的一个缩影,太守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在春季时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
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秦罗敷显然是一个贵妇人形象,太守因其美貌和疏忽了礼节上的不合理,罗敷明确地指出,表现出高尚的操守和知礼节的大家女子。
[注释]⑴陌上桑:陌:田间的路。
桑:桑林。
⑵东南隅:指东方偏南。
隅,方位、角落。
中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乐府和乐府诗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三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三分。
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 楚声与三言、七言体:楚声是一种楚地的短歌,有强烈的 抒情色彩。如刘邦的《大风歌》、项羽的《楚霸王歌》等。 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七言体有《安世房中歌》等。
❖ 北狄、西域乐与杂言体:汉代乐府诗歌的曲调来源是多 方面的,其中不少来自少数民族。
❖ 从四言到五言:汉乐府诗歌实现了诗歌从四言体到五言 体的过度。完整的五言体很多,如《孔雀东南飞》、 《陌上桑》等。
第八法
❖ 叙事详略得当: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娴熟技巧, 还体现为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 铺陈场 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两汉乐 府叙事诗的作者长于铺陈场面,详写服饰仪 仗而略写容貌形体;两汉乐府叙事诗在陈述 故事、刻画人物时,对于人的服饰仪仗从各 个方面加以展示,采用的是详写笔法。如 《孔雀东南飞》。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三分。
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 乐生恶死愿望的充分展现:两汉乐府诗还表 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何超越个体生 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 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 更深的开掘,把创作主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 现得特别充分。表现这些内容的诗歌主要有 《薤露》、《蒿里》、《战城南》。
❖ 乐府诗的搜集和分类:历代收集乐府诗较全的总集 是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郭氏把汉至唐的乐 府诗收集在一起,分为12类。
返回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三分。
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 苦与乐的深刻揭示: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来自不同阶 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 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 分的反映。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兒行》 表现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 呻吟呼号;《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 行》三诗,它们展示的是与苦难世界完全不同的景 象,这三首诗基本内容相同,都是以富贵之家为表 现对象。
乐府知识
乐府概论:“乐府”是古代封建王朝设立的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它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培训乐工,搜集歌词。
“乐府诗”是指这个机构为配制乐曲而由文人制作或从民间采集的诗歌。
这些诗歌主要是用来入乐的,但并不全部入乐。
魏晋时期开始把“乐府诗”简称为“乐府”,于是“乐府”也由机构名称演变为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1、乐府的由来2、乐府体诗的范围和分类3、汉乐府诗的体制特点4、汉乐府民歌5、汉魏文人乐府6、南北朝乐府诗的体制特点7、南北朝乐府民歌8、南北朝文人乐府一、乐府的由来据史书所载,乐府的最初作品,似乎是汉高祖唐山夫人的房中乐。
惠帝时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安世乐。
由此可见房中乐到惠帝时便正式入乐,乐府这个名称也是从惠帝时开始的,但当时只是一个官名。
乐府机构的设立,是从汉武帝刘彻时开始的。
汉初,统治阶级在恢复和健全国家机器、加强地主阶级专政、重建赋税徭役制度、恢复地主的爵位和田宅的同时,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缓和阶级矛盾,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分发给复员军吏士卒以田宅并免除其徭役,重农抑商,释放奴隶,鼓励人口的增殖。
经过六七十年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好转,国家库府充实,人民生活也稍为安定。
在这种情况下,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一面开疆拓土,向外伸展势力,一面采用儒术,建立种种制度,来巩固他的统治。
汉武帝发动了几次征服匈奴的战争,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
在征服匈奴战争的过程中,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有机会传到中原来,并引起了皇帝和贵人们对“新声”的浓厚兴趣。
与此同时,政治思想上对儒术的尊崇,制札作乐便成为应有的设施,乐府之制便随之而设。
班固《两都赋序》说:大汉初定,日不暇给。
至宣武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
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
《汉书·礼乐志》说:至武帝定郊把之札,乃立乐府,采诗夜诵。
有赵代秦楚之讴。
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标古诗词曲分篇梳理课件
第19首 赤壁 〔唐〕杜牧
作家作品 杜牧,字牧之,世称“杜樊川”。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其诗多为讽喻时政之作,以七绝最为出色,《过华清宫》《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赤壁》等诗,语言精练,情思含蓄。有《樊川文集》传世。
诗歌精讲(讲解依据教参)
全诗主旨 这首咏史怀古诗借助三国时英雄成败之事,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同时又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激愤。
诗歌精讲(讲解依据教参)
全诗主旨 本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第12首 泊秦淮 〔唐〕杜牧
作家作品 诗人夜泊秦淮,看到秦淮河畔浮靡豪奢的景象,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有诗歌《泊秦淮》《江南春》,散文《阿房宫赋》等。
诗歌精讲(讲解依据教材)
全诗主旨 本诗通过有关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第6首 木兰诗 北朝民歌
作家作品 这是一首乐府民歌。《乐府诗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全书共一百卷,分十二类,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诗歌精讲(讲解依据教参)
全诗主旨 诗人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宿时所看到的两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4首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作家作品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创作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其散曲最为有名的当属《天净沙·秋思》,其杂剧代表作为《汉宫秋》。
曹操《短歌行(其一)》原文
曹操《短歌行(其一)》原文曹操《短歌行(其一)》原文《短歌行》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
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第二首诗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操《短歌行(其一)》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诗】: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1)这一篇似乎是用于宴会的歌辞,属怀念朋友,叹息时光消逝和希望得贤才帮助他建立功业的意思。
(2)何以:倒装,译为“以何”意思是“凭谁”。
(3)杜康:人名。
相传他是开始造酒的人。
一说这里用为酒的代称。
(4)衿:衣领。
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
(5)悠悠:长貌,形容思念之情。
(6)呦呦:鹿鸣声。
以下四句指来表示招纳贤才的意思。
(7)苹:艾蒿。
(8)掇:采拾。
一作“辍”,停止。
明月是永不能拿掉的,它的运行也是永不能停止的,“不可掇”或“不可辍”都是比喻忧思不可断绝。
(9)陌、阡:田间的道路。
古谚有“越陌度阡,更为客主”的话,这里用成语,言客人远道来访。
(10)存:省视。
(11)契阔:契是投合,阔是疏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字的意义。
“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12)旧恩:往日的情谊。
(13)匝:周围。
乌鹊无依似喻人民流亡。
(14)以上二句比喻贤才多多益善。
(15)吐哺:周公曾自谓:“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
【朗读节奏划分】: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儿行》 《 孤儿行 》 ,写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受尽了 哥嫂的虐待。既反映下层人的日常艰辛,又 揭示当时的世态炎凉。 东门行》 《 东门行 》 ,写一个城市贫民为贫困所迫不 得不铤而走险的故事。突出妻子苦苦哀求丈 夫的场面描写。
二、对丑恶腐朽的揭露讽刺 、对丑恶腐朽的揭露讽刺
一边是人民在生死线上痛苦挣扎、呻吟呼号 ,一边却是权贵富豪的骄奢淫逸、腐朽丑恶 。在汉乐府诗中,两种人的生活形成了尖锐 的对比。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樽酒, 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相逢行》) “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 衣冠仕洛阳。”(《长安有狭斜行》)
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收入进了宋代郭茂倩 所编的诗歌专辑《乐府诗集》。郭茂倩 将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两汉乐府 诗主要保存在以下四类中:
①郊庙歌辞,是由文人创作的专供朝廷祭祀 燕享用的乐歌。 ②相和歌辞,有“丝竹更相和”(《宋书·乐 志》)之意,是流行在当时的南方俗乐。 ③鼓吹曲辞,是武帝时代北方民族的新声, 当时主要用于军乐。 ④杂曲歌辞,是指声调已经失传的无所归属 者,其中杂有不少文人抒情言志的作品。
5、汉乐府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汉乐府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的主 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一、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汉乐府诗开创了新的诗体——杂言 二、汉乐府诗开创了新的诗体 杂言 体和五言体 。
四、对两性爱恨的坦露和表白 四、对两性爱恨的坦露和表白
上邪》 《 上邪 》 所表达的对爱情忠贞不二的决心震 撼人心。很显然这对情人当时都承受着巨大 的外部压力。这种失去理智的“敢爱”的火 辣辣的爱情虽然感人,但常常是悲剧的结局。 有所思》 《 有所思 》 写一女子爱恨交加的复杂矛盾心 情。 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表面上写采莲劳动的欢快场 面,实际上是一首南方爱情民歌。是用谐音 双关的手法写男女之间大胆的追求属于自己 的爱情。
两汉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 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 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 盛的生命力。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 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 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 新的范本。
1、乐府的概念及演变
乐府,本是秦、汉朝廷设置的诗、乐、 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关(这个机构到 汉武帝时主要职责是编制歌舞,供皇宫 里的人娱乐)。汉朝人称合过乐的歌辞 为歌诗。到了六朝,人们对此机构采集、 合乐而歌的诗也称乐府。乐府便由机构 名称变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六、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
薤露》 蒿里》 《薤露》、《蒿里》本是两首送葬时唱 的挽歌。前一首感叹生命就像草上的露 水很快晒干一样短促,却又不像露水又 会重新降落;后一首感叹在死神的催促 下,无论贤者、愚者,都不能有稍微的 停留,都最终成了草中的枯骨。
《长歌行》,诗人以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 长歌行》 水东去不归来比喻生命的短促和一去不复返, 这一系列比喻,似乎要把诗引向一个低沉、 悲哀的情调,但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 大徒伤悲”陡然一转,力重千钧,引向了一 个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结局。遂成为千古 绝唱。
第一,两汉乐府诗都是感于哀乐、缘事 而发的,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 善于 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 画面。 第二,故事情节完整曲折。 第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第四,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 其一,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 其二,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 首尾始末。 其三,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第五,以寓言的形式叙事,寓言诗的创 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民歌中的这个题材与当时文 人诗大体上是一致的。到了魏晋时 期,感叹人生短促,并由此出发寻 求各种解脱的途径,更成为文学尤 其是诗歌的中心主题。
4、汉乐府诗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汉乐府诗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民歌的 创作传统,与《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 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两汉乐府诗所反映 的内容大多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日 常生活的具体事情,表现的也是人们普 遍关心的问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就思想性 思想性来说,汉乐府诗主要表现在以 思想性 下几个方面:
一、反映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辛 妇病行》 《妇病行》,写一个平凡的农人或小市 民家庭的不幸遭遇。这是最普通人的最 普通的生活,又是充满苦难与艰辛的生 活。这样的诗,过去从来没有过。诗中 那位母亲临终之际对自己的孩儿死不瞑 目的牵挂,真可以催人泪下。
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 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 叶南, 鱼戏莲叶北。
五、对妇女婚姻悲剧的感慨
《上山采靡芜》叙述一个弃妇和故夫偶 上山采靡芜 然重逢时一番简短的问答。它不从正面 写弃妇的悲哀, 反而写故夫的念旧, 更显 出女主人家的被弃是无辜的。尽管她的 劳动比人强, 相貌也不比人差, 还是不免 于被抛弃。她的不幸仅仅是由于男子的 喜新厌旧罢了。 孔雀东南飞 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 婚姻悲剧, 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同时 热情地歌颂了二人忠于爱情, 宁死不屈 的精神。
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后三种之中。需 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民歌”,是 指来自于民间的歌辞乐调,是产生于民 间的群众性、社会性创作,而不是专指 “劳动人民”的作品。当时有很多生活 在社会下层的文人志士,他们应该是这 类歌辞的主要创作者。即使是纯“劳动 人民”的歌辞,也是经过文人加工而成 的。
3、汉乐府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十五从军征》诗中描写一个在外面征战六 十五从军征 从军 十五年的军人, 到了八十岁的高年, 回到家乡 來, 房屋破坏不堪, 成了鸟兽的巢穴, 亲故凋 零, 一无所有, 肚皮是饿了, 于是采着野谷葵 草煮着作羹饭, 但是在这种情景之下, 怎能吃 得下去呢?出门望着天边, 眼泪不住地流下来 了。诗中对于那种不合理的徭役制度和人民 所受的苦难, 作了无情的控诉。
三、战争徭役的凄惨控拆
《战城南》真实描绘了大战后“野死不 葬乌可食”,死尸横野,乌鸦任意啄食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 ,驽马徘徊鸣”的凄惨悲凉的场面。作 者只得求乌鸦在啄吃尸体前替死者哀嚎 几声,为之送葬,也对战争造成“朝行 出攻,暮不夜归”的戮杀生命的残酷进 行了诅咒。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 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 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 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 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 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 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 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 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买饵,对交啼泣,泪 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 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 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关于采集民歌的目的,《汉书艺文志》 载: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这恐怕是按照儒家理想加以美化的解释, 其实主要是为了娱乐。
西汉乐府自武帝始规模日益庞大,人员 逐渐繁冗,以致汉哀帝登基之初,改革 朝政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罢去乐府机构 。东汉时虽没有乐府名称的音乐机构, 搜集和制作演唱歌诗是由黄门鼓吹署负 责,实际上发挥了乐府的作用,其采集 的歌诗也仍被后人称为“乐府”。
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 诗,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 府。继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 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些特点写作的诗, 称为“新乐府”。宋元以后,“乐府” 又用作词、曲的别称。因这两只诗歌的 分支,最初也都配乐歌唱的。
2、乐府诗的收集和整理
设立乐府机构的记载,最早见于秦朝。汉承 秦制,在朝廷设立太乐和乐府两机构,太乐 掌管祭祀雅乐,乐府管民间俗乐。到了汉武 帝时,乐府的规模和职能大大扩大了,其具体 任务包括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 编演歌舞等。朝廷典礼所用的乐章,主要由 文人写作;在普通场合演唱的歌辞,则主要 是从各地搜集上来的民歌。可以说,这是继 《诗经》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 采诗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