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小练习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鉴赏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鉴赏景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刘子翚幽姿淑态弄春情,梅借风流柳借轻。

种处静宜临野水,开时长是向清明。

及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诗老①无心为题拂②,至今惆怅似含情。

[注]①诗老:指杜甫。

传说杜甫母亲的名字叫海棠,因避讳,杜甫一生没有写过咏海棠的诗歌。

①题拂:题咏赞美之意。

本诗“以花喻人”,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笔下海棠的形象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河上亭壁【注】寇准其二蝉鸣日正树阴浓,避暑行吟独杖筇。

却爱野云无定处,水边容易耸奇峰。

其四暮天寥落冻云垂,一望危亭欲下迟。

临水数村谁画得,浅山寒雪未销时。

【注】《书河上亭壁》为四首诗构成的组诗。

作者于宋真宗咸平元年谪镇河阳时所作。

两首诗都写到了“云”,但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

①丁年:壮年。

①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①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即事①杜甫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②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客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

①皛皛(xiǎo):又作“皎皎”,洁白明亮貌。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这一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柳堤[明]金銮①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注:①金銮:明代散曲家。

陇西(今甘肃)人。

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

游吴楚淮扬之间。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诗歌鉴赏专题之景物、事物形象练习

诗歌鉴赏专题之景物、事物形象练习

诗歌鉴赏专题之景物、事物形象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2)本诗收束蕴藉有味,为诗家青睐,请加以点评。

(4分)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阙题唐刘昚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怀?(2)分析这首诗在写景上的特点。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这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诗的前两联写景选取了哪两个角度?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好处。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曲的最后三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用意?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①几度:这里指几年。

②翻:反而。

第三联用了“孤灯”“寒雨”“湿竹”“暗烟”几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诗中的“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柳?(2)一般来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请从状物和哲理的角度分析本诗。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景物形象鉴赏题专练(解析版)

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景物形象鉴赏题专练(解析版)

古代诗歌阅读景物形象鉴赏题专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南轩竹曾巩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

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

不同点:①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的姿态;②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

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需要分别分析两首诗。

本诗,结合“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分析,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

郑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

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

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练习参考答案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练习参考答案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练习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丰乐亭游春(其三)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参考答案】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赏析】将要偏西的太阳,映着红艳艳的花树和青翠的山峰;广阔的原野上,碧绿的草色一望无边无涯。

游人们顾不得春天即将结束,还在亭前来来往往,踏着地上的落花。

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

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

因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着手。

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此篇写惜春之情。

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

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

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情,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写的是同样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二、请赏析下列诗中所表现的意境及诗人的感情。

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因贬谪而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

(步骤一)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绚烂风光(步骤二):鹅黄嫩绿、嫣红洁白,春色如此绚烂;春草丛生、柳丝飘拂、花枝披离、花气氤氲,春景如此明媚,春光如此冶艳,春意如此喧闹。

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专练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专练
16.结合领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6分)
(2020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东鲁二稚子【1】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送李琴泉 吴大有
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 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添愁绪。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起笔两句,写出离别的地点,词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以逢君的快乐衬托送 君的伤感。 B.“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二句,承接上两句,“酒阑”与“旗亭”互相照应; “呼渡”“沙鸥”与“江上”照应。 C.下阕开头两句,承接上阕点明离别的时间,由“萧萧”“香冻”可见,此时正值深 秋,风雨萧萧秋意寒,描绘出一片凄凉之景。 D.下阕结尾两句“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描绘了一幅“暮雨江畔送行图”,呼应标 题,照应上阕开头,意蕴深远。 16.这首词意象丰富,描写细腻,虽似写景却句句含情,试做简要赏析。
(2023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 请简要分析。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答题技巧和训练题(学生用)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答题技巧和训练题(学生用)

三、鉴赏诗歌的景物(意境)形象答题技巧和训练题(学生用)例1、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答案: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步骤一)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步骤二)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步骤三)练习1、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

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

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谈谈你对这首诗意境的理解。

练习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练习3、漫成一首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选取了哪些意象?(2)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练习4: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怎样的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练习5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练习6: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练习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 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 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 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 柳”是全诗的关键。
二、鉴赏诗歌的意境
例4、阅读晏殊《蝶恋花》这首词,体会“昨夜西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的意境。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竹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常水阔知何处?
参考答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写出景既萧索,人又孤独, “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 ,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三句 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气象阔大,境界高远。这 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诗歌景物形象练习
“形象意境类”题目
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意境类”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的 物象、意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画面。(2)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和情调。(3)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意境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①什么图景;② 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 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
一、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2、阅读曾巩《西楼》一诗,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②无人见,沙上凫雏③傍母眠。

【注释】①糁:米粒。

②雉子:小野鸡。

③凫雏:小野鸭。

1. 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

【答案】1. (1) 杨花 (2)溪 (3)荷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物的提取。

根据提示“径”出现在第一句诗中,那么依次从这两句诗中提取其他三个景物即可,“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里面涉及的景物有“杨花”“溪”“荷叶”。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宿武阳即事[唐]孟浩然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①。

[注释]①秦馀:源自《桃花源记》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句。

(1)本诗以时间为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为,请简要概括。

(2)颔联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引发了后两联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日落川暗、孤舟泊岸、猿啸潭空、就枕灭烛、渔歌夜传、鸡鸣报晓。

(2)幽深冷寂。

后两联描写的景物和观感紧扣桃花源的故事,在细腻的写景中着意渲染桃花源的神奇色彩和超然世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解析】这首诗歌描写夜泊武陵的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和观感,紧扣桃花源故事,在细腻的写景中着意渲染武陵的神奇色彩和超然世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川暗夕阳”“孤舟泊岸”“岭猿叫啸”“潭影”“就枕灭烛”“扣舷夜渔”“鸡鸣”。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夜猿的啼声与望去深不可测的潭水表现出武陵之夜的壮阔美好。

“似空虚”写出了潭水和山川的空灵,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鉴赏景物形象练习

鉴赏景物形象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总结出解答此类题目的步骤与要点:
①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 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
②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氛围特
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解析:曲的最后三句描写了大雁、红叶、黄花、芭蕉、秋
雨等景物,都是秋天典型的意象。诗中所描写的景物渲染出一 种深浓的秋意。作者因收到万里之外的家信,正做着回家的梦, 但大雁的啼鸣、芭蕉叶上的雨声惊醒美梦,于是倍感思家的愁 情和归家无期的惆怅。
答案:诗中选取啼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等一系列 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烘托出游子身 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
• 解析:词人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 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 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 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词人泊舟湖中, 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 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 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 然清幽的静态美。 • 答案:上阕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 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 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 浣溪沙·洞庭 • 张孝祥 •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 平。 • 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 浸疏星。 • 【注】 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 这首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 画面?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蓑长笛一川秋”描绘的是怎样一幅图画?表达了作者怎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习题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习题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1.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①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①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简析“摇首出红尘”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2.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苏轼谁作桓伊三弄①,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①桓伊三弄,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

★(1)这首词的上阕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飞絮送行舟,水东流”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3.山花子·春恨陈子龙①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②。

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③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

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

②五更钟:亡国丧音。

③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悲凉。

★(1)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答:_______________(2)“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层用意?答:_______________4.(天津卷)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5.(湖北卷)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诗歌鉴赏——形象练习题答案

诗歌鉴赏——形象练习题答案

诗歌鉴赏——形象练习题答案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练习题答案1、(1)紧扣诗题,写了明月、寒霜,营造了秋夜萧瑟清寒的氛围;为写梧桐做了铺垫,同时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2)梧桐面对风霜,不甘凋零,依然飒飒有声;作者借此赞美了刚强不屈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内心孤傲倔强的个性特点。

2.(1)作者选取的代表性意象有:砧声、秋风、蟋蟀、美酒、明月、玉笛、江流等。

(2)①米芾一反宋玉之悲秋,显示出旷达:“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②赏月不写月华,除上阕末尾点出“明月挂南楼”外,字面上再没有“月”字出现。

③写“对景”之感,清景之中见出清趣。

3.(1)枯树支撑着门屋,荒凉的菖蒲围绕着溪岸,寒苦的竹子围成了篱笆。

这三句话描绘了荆溪两岸的荒凉和溪上人家的贫困景象,表达出作者对百姓贫苦生活的同情,对为官者不治的愤慨。

(2)①设问。

“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表达了作者对官府不为而百姓贫苦现象的愤懑之情,为全曲定下悲凉深沉的基调,同时也引发读者的思考。

②托物言志。

用“梅花”寄寓作者高洁脱俗的向往与追求。

③比喻。

用神庙不灵验,狐狸摔瓦胡来,比喻长官不问事,使得吏役当权作恶。

形象生动地解释吏治腐败的丑恶现实,也揭示百姓生活贫困的直接原因。

④对偶。

“庙不灵”对“官无事”、“狐狸”对“乌鼠”、“漾瓦”对“当衙”,语言整齐,有韵味。

4.(1)诗歌一、二句写“檐前竹”拔节抽枝,当竹茎拔节而出时,笋壳就垂脱了;随着细长竹叶的抽生,慢慢就长出了嫩枝;三、四句接着写竹子挺拔直上,转眼间,已变得枝叶繁茂、亭亭如盖了,而且低处竹节间距离较近,呈现出历历分明之貌。

总之,前四句诗描写了“檐前竹”无声无息地拔节而出,由矮而高,终于英挺地站立“檐前”的生长过程。

(2)第一问:通过想象将“檐前竹”拟人化,让“檐前竹”自己倾诉心声:“我所仰慕的是君子的风仪,而不是花前月下的池畔风光;能够生长在您的门窗前,正是我的心愿啊!”这其实也是诗人对“檐前竹”的赞美。

第二问:表现了“檐前竹”不慕风华、清心自守的品格。

专题02 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配套练习)(原卷版)-2024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考点精讲精练

专题02 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配套练习)(原卷版)-2024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考点精讲精练

专题02 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配套练习原卷版)一、(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 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 饷田:到田间送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2分)二、(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

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

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辽宁省大连市复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诗歌景物形象练习(教师)

诗歌景物形象练习(教师)

诗歌景物形象练习(教师)课堂训练1、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问:诗中的菊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2、戏答元珍(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问:简析三四句中“橘”和“笋”的形象。

答:加强练习1、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问题:试分析“月”这个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月”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典型意象,在此诗中,此意象有以下作用:引发诗人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借此意象来抒发诗人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的情感。

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边事(唐•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问:诗的颔联取“青冢”这一意象,有何作用?答:_“青冢”,是汉朝王昭君的坟墓。

这使人由王昭君和亲的事迹联想到目下边关的安宁,体会到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而王昭君的形象也会象她墓上的青草在春风中摇荡一样,长青永垂。

“梁州”,当指“凉州”。

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地带一东一西遥遥相对。

傍晚时分,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正是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这就突出了边疆的安定、祥和。

练习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问:分析词中“春水”这一意象的的艺术效果。

答:“春水碧于天”,该词用“春水”这一意象,一者来表现江南的美好,二者,将对江南的无限喜爱和眷恋之情有形化了,可感化了。

练习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训练题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训练题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训练题“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训练一、经典诗歌回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词里选用了哪些景物?2、用你的语言把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画面描绘出来?3、这些景物所组成的画面给你什么感觉?二、归纳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三、实战演练1、集思广益。

(一)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①找出诗中所画面中的景物:②找出表现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③将景物与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构成画面:④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2、分组活动。

(二)元•白朴《天净沙•秋》——迟暮秋景图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①找出诗中所画面中的景物:②找出表现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③将景物与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构成画面:④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三)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彼苍。

①找出诗中所描写画面中的景物:②找出表现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③将景物与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构成画面:④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四)《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湿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找出诗中所描写画面中的景物:②找出表现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③将景物与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构成画面:④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五)漫成一首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①找出诗中所描写画面中的景物:②找出表现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③将景物与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构成画面:④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

鉴赏诗歌的形象类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鉴赏诗歌的形象类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鉴赏诗歌的形象类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鉴赏诗歌的形象类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鉴赏的形象一、(·双鸭山第一中学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游庐山宿栖贤寺王安国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3.第三、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五句中的“惭”有什么含意?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这首,完成5~6题。

海棠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5.这首诗颔联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海棠花怎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诗歌后两联写到歌女“莫愁”、画家“梁广”和“蝴蝶”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炼字能力。

首联用得最好的字应该是动词,比较“动”与“窥”两个字,很显然应选“窥”。

答题时,先写出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进行细致分析。

【答案】“窥”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反客为主,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

高考诗歌复习之景物形象练习(学生)

高考诗歌复习之景物形象练习(学生)

鉴赏示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绘景)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析景)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悟情)鉴赏示例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答】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萧瑟中带着热烈的秋天景象(绘景),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析景),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悟情)。

鉴赏示例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答】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绘景),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析景),抒发了诗人身处美景的欣喜之情(析景)。

练习一: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练习二(2012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进阶练习2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进阶练习2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进阶练习黎建鑫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问:这诗紧紧围绕诗题“小池”来描写,取景别致,试作简要赏析。

—————————————————————————————————————————————————————————————————————————————————————————————————————————————————————2: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3: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例4: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赠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小练习
1.结合常见意境,运用一定的分析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写写这些诗(词)句表现出来的意境。

(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
答: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答:
(3)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答:
(4)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温庭筠《送人东归》)
答:
(5)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台城》)
答:
(6)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答: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答:
(8)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答:
(9)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戴复古《月夜舟中》)
答:
(10)西风驿马。

落月书灯。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张可久《普天乐·秋怀》)
答:
答案:(1)清新(2)明净绚丽(3)清冷孤寂(4)辽阔深远
(5)缥缈哀婉(6)孤寂闲适(7)雄阔悲壮(8)幽深美好
(9)寥落悲凉(10)萧索苍凉
2.(2018·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

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3.(2015·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

只需找出诗歌中所提到的雨后的意象即可。

作者黄庭坚得知苏轼经过长期贬谪外放,重新回到京城任职,心情愉快,而当时正值春天,春雨飘然而下,洒在青草上,荡涤了一切尘土,作者心头的“尘土”也随之而去;笼罩“帝阙”的紫烟渐渐散去,象征着未来的政治清明,正可以有一番作为;雨后风和“日丽”;火红的花儿沾了雨水而更可爱;柳色葱翠可人。

这一切在作者眼里都是那么的美好,作者信心满满,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答案: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