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福利体制述评

合集下载

东亚福利体制概述

东亚福利体制概述
•路漫漫源自悠远第一节 东亚福利体制总论
一、东亚福利体制基本特点 东亚有许多国际性的因素限制,殖民主义、移民社会或 发展受到外部制约的历史,使得东亚在经济上依赖于国际经 济,在政治上依赖于国际政治。同时 ,市场化程度,工业 化程度和收入水平都较低,农民和土地的所有关系,亲属结 构,家庭形式和性别关系与发达国家也不同。
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亚福利体制。东亚福利体制国家
和地区一般泛指东亚的日本、新加坡、韩国以及中国台湾、香
港地区。

路漫漫其悠远
东亚福利体制在各自国家和地区特殊的经济、政治和社 会条件下得以建立和发展,并呈现多样性的特征。
由于市场化程度、工业化程度和收入水平都较低,农民 和土地的所有关系、亲属结构、家庭形式和性别关系与发达 国家也不同。
(3)在东亚国家和地区,社会福利支出在政府财务支 出的比例相对较小。在90年代中期,美国 ,英国 ,法国 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政府支出占GDP比重都在20%以上,福利 支出在政府支出中占30%,在GDP中的比重也保持了较高的 水平。
从非商品化、阶层化和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三个量纲来衡 量东亚福利体制,东亚福利体制的总体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 个方面:

路漫漫其悠远
(1)在东亚国家和地区,社会支出的规模无一例外都比 较小,因为这些国家优先考虑的是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发展经 济而不是福利方面;同时虽然福利支出规模不大,但对市场 提供福利的干预和管制却很严厉;再其次,东亚国国家社会 保障制度是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而设立的,条块分割,国家 公职人员享有一定的特权,而自雇者的福利制度与较快的经 济增长相比则显得比较落后;最后,在与欧洲国家相比,“家

路漫漫其悠远
1.经济成长优于福利分配的决策取向; 2.家庭在福利提供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3.较低的政府福利角色; 4.在有限的、低的福利支出中,其福利分配又集中于某 些特定的人口群体,包括与政权维护有关、受雇于政府部门 的军队、公务员等,其次是与政权合法性有关的劳工,是福 利提供的有限对象。

东亚福利体制[1]

东亚福利体制[1]
东亚福利体制[1]
国家政策(包括社会政策),隶属于经济、工业目标。 但无论是社会保险模式,储蓄帐户模式,国家规范者模
式还是生产性福利资本主义模式,他们的实质都是发展性国 家取向,根据不少社会学者与经济学者观点,发展型国家主 要是指国家积极干预,引导,达到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目 标,获得较大的经济发展。同时,在生产性国家中,教育或 人力资本被视为是社会投资国家的主要特性,即政府支出以 经济发展与人力投资为优先的概念。
东亚福利体制
2020/11/1
东亚福利体制[1]
东亚福利体制[1]
n
地处东北亚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的新加坡以及中国香
n 港、台湾,构成了当代亚洲东部的地缘优势经济带。20世纪
n 60、70年代以来,这个经济带成为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国家
n 和地区之一,创造出世人瞩目和赞誉的“亚洲奇迹”。自20世
n 纪70年代起,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借鉴吸收欧美社会保障经验的
东亚福利体制[1]
范者。前者所指的是国家能提供社会服务或利益,英国的国 民保健服务与瑞典的托儿托老设施是最佳的例子;后者即指 国家着重社会福利的安排、规划,至于服务的供给则由自愿 或私人组织负责,东亚各国显然是偏向规范者模式。
3.生产性福利资本主义 东亚福利体制可归结为第四种福利体制,即“生产性福利 资本主义”,其中心概念是成长导向的政府、隶属于各方面 的
东亚福利体制[1]
n (1)在东亚国家和地区,社会支出的规模无一例外都比 较小,因为这些国家优先考虑的是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发展经 济而不是福利方面;同时虽然福利支出规模不大,但对市场 提供福利的干预和管制却很严厉;再其次,东亚国国家社会 保障制度是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而设立的,条块分割,国家 公职人员享有一定的特权,而自雇者的福利制度与较快的经 济增长相比则显得比较落后;最后,在与欧洲国家相比,“家

东亚福利体制研究_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_林闽钢

东亚福利体制研究_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_林闽钢

W hi te , G . , 邵 l d Kw o n , H . (e d s.) , T h e E ast A si an w el f are M odel . 助 ndon : R utl e龙 e , 199 8 , PP . l一 22
½
70 6 一 72 3
I n a
H ol l i day , P r叼 uet ivi st w elf a re eapi t al i sr n : S o ei al 因 l i ey i n E a st A si a , P ol i ti a l Studi c es , 2000 , V ol . 48 : P p.
a theri C ne Jones , T he P aei ieC h f a l l en ge: C o nfuei an W elf are S t at e. i n C . Jones , (e己 ). N ew P erspeeti ves on the
W el fare St ate i n E urope, L o ndon : R outl e电e , 1993, Pp. 198 一217. C atheri ne jones 与下文 C atheri ne jones F i n er 是 同一
fare R 眼 i m es in E a st A si a
一 ! 东亚福利体 制研究的缘起
1990 年 , 艾斯平一 安德 森 (G osta E spi ng - A nderson) 使用 /福利 体制 0 (w el a re ref i m ) g e 概 念 , 提 出 了 /福利 资本 主义 的 三个 世 界 . , ¹ : 保 守 主 义 ! 自由主义 和 社 会 民 主 主义

东亚福利模式下的中韩社会政策比较_韩克庆

东亚福利模式下的中韩社会政策比较_韩克庆

关键词 : 东亚福利模式 社会政策 新自由主义 中国 韩国 埃斯平 - 安德森 ( G sta Esping Andersen) 1990 年在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一书中首 次提出 福利体制 的概念 , 并提出社会民主主义、 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三种福利体制。关于 福利体制的研究自此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兴趣。之后 , 埃斯平 - 安德森在 转变中的福利国 家 一书中指出, 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福利发展可以解释为 : 围绕国家建设的主要目标而采 取的适应性学习与发展的战略。福利体制可以看作内在和外在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东亚的 社会福利发展模式与西方经验相比并不一致 ( 埃斯平 - 安德森 , 2010 : 313) 。近年来 , 很多学 者以东亚福利体制为研究对象, 试图发现一种不同于 三个世界 中所讲的新的福利模式。经 过二十多年的探索, 关于东亚地区是否存在一种所谓的 东亚福利模式 仍然众说纷纭。 至于东亚福利模式能否成立 ,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命题。它涉及到福利模式划分的标准 , 埃 斯平 - 安德森的划分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然而 , 任何研究都是有局限性的。判断东亚福利 模式是否存在的关键在于探寻出其社会福利特征所蕴含的深层次的规律, 推断这些规律是否 完全不同于其他三种福利模式 , 进而认定东亚地区的福利体制能否称为一种模式。
作者简介 : 韩克庆 ,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副教授。金炳彻 ,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 事学院社会保 障系讲 师。汪东方 ,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硕士研究生。
42
2011 年第 3 期总第 155 期
如何产生的 ? 东亚国家的福利制度是如何与经济制度实现良好结合的 ? 东亚国家的福利问题 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1985 年, D ix on 和 K i m 出版了 亚洲社会福利 ; 1986 年, Rose 和 Shiratori出版了 福利国家: 东方和西方 , 东亚福利体制的相关研究由此而兴起。 一些学者提出了 东亚福利模式 ( East A sia w e lfare m ode l) 或 东亚福利体制 ( E ast A sia w e lfare reg i m e) 等概念, 用以指称东亚新兴经济体在社会福利发展方面所具有的某些共性 , 而 这些共性又是西方福利国家模式所不具备的 ( Jones , 1993 : 198~ 217 ; Goodm an , W hite & Kw on, 1998 ; L in , 1999) 。东亚各国尽管地理位置接近, 在文化传统、 发展战略以及政治环境等方面也 有相似之处 , 但又在历史发展、 基本国情、 人口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 福利制度等方面存在显著 差异。因此 , 关于东亚模式是否存在 , 目前在学界存在很大争议。 (一 )东亚福利模式的相似特征 第一, 低福利支出。亚洲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福利水平比较低 , 福利开支比重较小 ( W hite & Goodm an , 1998 : 1~ 22)。 H o lliday & W ild ing ( 2003) 更为系统地指出, 东亚社会福利 体制的社会政策有九个共同的特性: ( 1) 低的政府福利支出 ; ( 2) 关注经济成长的积极性福利 政策; ( 3) 政府对福利的敌视态度 ; ( 4) 强烈的残补概念; ( 5) 以家庭为中心; ( 6) 政府扮演规范 及鼓励的角色; ( 7) 片段零散方案的福利发展; ( 8) 借助福利来支持及建立政权的稳定与合法 性 ; ( 9) 对福利权的有限承诺。亚洲开发银行在 2008年 5 月 14 日发布的一份对亚洲各国政府 社会福利开支的比较研究报告 社会保护指数 显示, 亚洲各国用于社会福利的平均开支低于 GDP的 5 % , 给予失业人口、 老人、 穷人和残疾人的财政资助平 均水平仅达到 联合国规定的 35% (郑功成 , 2009) 。 第二, 低制度覆盖率。除日本、 韩国等极少数国家外 , 亚洲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险覆盖率都 很低。以中国为例, 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只占应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的 20 % , 领取养老金的人 数在同龄人口中只占 20% 左右 ; 即使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亦仅有 5 % 左右的人口直接受益 ; 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步伐虽然在加快, 但还有 3 亿左右的城乡人口缺乏医疗保障, 而在农村参加 了合作医疗的乡村居民实际得到的医疗保障待遇不足其医疗支出的 1/ 3 。在印度、 印度尼西 亚、 马来西亚、 泰国、 菲律宾、 巴基斯坦、 蒙古等国家 , 均可以发现类似的情形 ( 郑功成, 2009)。 第三, 不公平性。在东亚地区, 社会政策实行 精英主义 , 通过必要的福利政策来保证国 家和地区精英和重要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忠诚。在该区域 , 公务员、 军人和其他重要的公共部门 的工作人员的福利在范围和数量上都比较优厚, 而一些弱势 群体则经常被排除在体制之外 ( 林闽钢 , 2008) 。东亚地区的社会福利制度并未很好地发挥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第四, 多元化。由于东亚特定的社会、 经济和文化背景 , 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有 别于欧美现行模式的发展走势 , 而呈现出多元的发展格局 ( 林义 , 2000)。日本是一种亚洲型 的福利国家 , 新加坡选择了独特的公积金模式 , 中国正在形成自己的混合型福利制度, 其他国 家在福利制度安排方面亦有很大差异 (郑功成 , 2009) 。 第五, 重视家庭保障。因为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因而可以诱导人们减少对国 家福利的期待, 形成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福利体制 ( [ 韩 ] 朴炳铉、 高春兰 , 2007) 。有关研究表 明 , 受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东亚各国和地区的家庭结构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 家庭结构小型 化、 核心化与城市化的进程相伴而发展。但家庭结构和家庭内关系仍然非常密切而区别于欧 美家庭结构。家庭保障仍然是东亚地区社会保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 林义 , 2000) 。

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

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

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权益而实施的政策体系,涵盖了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养老金等多种形式。

在中西方社会中,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因此在一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在中西方社会中,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方式有所不同。

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源自19世纪末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主义运动,欧洲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在20世纪初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其中包括全民医疗保险、养老金、失业救济等。

这些国家普遍实行较为激进的福利政策,通过高税收和社会保障基金来保障公民的权益。

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相对较晚,一直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体制的影响,2000年代开始逐渐推出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但仍存在覆盖面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

其次,在中西方社会中,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和理念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更多地强调个人权利和公平正义,追求社会包容和公平分配。

政府通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高福利水平和公共服务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并致力于消除社会不平等。

相比之下,在中国等东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更多地体现了政府主导和社会责任的理念,政府在福利领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强调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也体现了政府与市场在社会福利分配中的不同角色定位。

此外,在中西方社会中,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方式和覆盖范围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通常具有普遍性和全面性,包括全民医疗保险、普遍养老金等,覆盖范围广泛,福利水平高。

政府通过丰富的福利政策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有基本福利权利。

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福利制度覆盖面相对较窄,福利水平也相对较低。

政府更多地侧重于对弱势群体和特定行业的救济和保障,而对于普通公民的福利保障还存在一定的缺失。

论“东亚福利模式”研究的一种路丘——东北亚与东南亚福利体制之比寥

论“东亚福利模式”研究的一种路丘——东北亚与东南亚福利体制之比寥
世 界 经济 与政 治
论“ 东亚福利模式” 研究的一种路 向
东北亚与东南亚福利体制之 比较
赵 怀 娟
( 安徽师 范大学 历 史与社会 学院 , 安徽 芜湖 2 10 ) 40 0 摘 要: 东北亚和东南亚在经济发展、 历史沿革、 文化基础 、 社会特点等方面有所不同, 将之作为两个“ 福利丛” 进行 比较 研 究有助于深化对东亚社会福利的认识。研究发现, 两个体 系在社会支 出水平 、 社会保障制度 、 国家福利责任 、 社会政策导向 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 探索“ 东亚福利模式” 可将两个体系福利体制之比较作为一种研究路向。
依赖等, 认为“ 东亚福利模式” 是一种独特类型。 对者则强调“ 畈 个
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 根据人均预期寿命、 教育程度 、 生活 水平计算出来的人类发展指数( D ) H I的排名也显示 : 东北亚国家拥 有较高的社会质量, 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作为经济率 先起飞的地区, 东北亚社会财富的增长为降低贫困、 进行社会再分 配提供了基础。同时, 其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也为克服两极分化, 提升人文发展环境创造了条件。 相比之下 , 东南亚四国则处于从传 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 其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尚比较落后。

f .” 2 ‘ 表示数据缺失 】 /
2历史沿革相异。东南亚国家大都有被欧美强国长期殖民统 . 治的历史。马来西亚曾被葡萄牙 占领, 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荷兰 曾统治印尼四百余年。菲律宾曾是美国在东亚的殖民地。 二战前 ,
利国家等概念, 试图给东亚福利体制贴上标签 , 以使之与安德森所 提出的福利国家的三个模式相区别。 尽管在过去的2年间, O 东亚福 利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 东亚福利模式” 但“ 引发的争议却一直悬 而未决。总的看来, 赞成者多从“ 共性” 着眼, 肯定东亚各国福利体 制的相似性 , 如较低的社会支出 、 有限的政府角色 、 对家庭的较多

东亚与拉美社会保障政策比较及启示

东亚与拉美社会保障政策比较及启示

受保人不缴费 ,使得企业负担沉重,无法提供较高水平的保障,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保障人 ・ 群的范围只能局限在工薪劳动者中受工伤事故和患有职业病的特定劳动者中间。韩国的社 会福利 支出仅 占国家G P .%② D 的1 4 。澳 门的社会保 障主要以社会福利服务 即服务保障为
主 ,经济援 助 中实物援 助 占主导 地位 。
1 51
维普资讯
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
2 0 年第2 06 辑
方面。
社会救助是针对特定的贫困者、老龄者和其他 因受灾害而需要得到特殊保障的人 群所设计 的一种无需缴费即可以得到政府援助的保障制度。由于历史原因造成 了东亚地 区
存在大量贫困者和年老无助者 ,因此这种制度无疑在东亚地 区是非常必要 的。澳门的社会
征 ,而是 表 现 为一种 共 同的 发展 路径 。


东亚社会保障政策简介
东亚社会保障模式一般是泛指东亚的日本 、韩国及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在其经济腾 飞迈向现代化的进程 中,吸收欧美社会保障制度 的某些成分 ,结合本 国或本地区的实际而
建立的区别欧美的、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模式。 东亚的社会保障是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缓慢形成的社会福利制度。东亚的社会保障
H c — uK n u k J wo 对韩国和 中国台湾老年人主要收入来源的研究表 明老年人的就业收入和其 子女的资助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支柱 ,因此家庭保障作为一种重要的保障手段起着不
可 替代 的作 用 。
3 .东亚社会保障的水平较低 ,覆盖面较 小。由于东亚地区的社会保障多是在 向现代
4 .社会救助仍然是东亚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环节。东亚 的社会保障模式在很长时间
里 ,都强调传统社会救助 方式 ,为遭遇孤 、老、残疾和贫困的群体提供最基 本的经济保 障。因此通过社会救助提供最基本的经济保障长期 以来就是东亚社会保障模式的一个重要

东亚生产主义福利体质的启示

东亚生产主义福利体质的启示

东亚生产主义福利体质的启示东亚生产主义福利体制的启示近年来,东亚国家的经济蓬勃发展,福利体制也逐渐得到完善,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启示。

东亚生产主义福利体制的成功,既体现在经济增长的成果上,也体现在强大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上。

以下是对这一福利体制的启示的详细分析。

首先,东亚生产主义福利体制的启示在于强调劳动价值。

东亚国家普遍采用了全民皆保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并确保每个公民的参与劳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生产潜力。

这种制度带来了充分就业和较高的工资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同时,东亚国家也注重教育培训,提供了广泛的技能培训和教育机会,以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能力,进一步增加他们的劳动力价值。

其次,东亚生产主义福利体制的启示在于强调家庭价值。

东亚国家实行了一系列家庭支持政策,如托儿所和学前教育的普及、育儿假期的提供等,致力于帮助家庭解决照顾孩子和工作之间的平衡问题。

这种政策使家庭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培养了下一代的人力资本,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东亚生产主义福利体制的启示在于注重社会团结与互助。

东亚国家重视社会团结和社区参与,鼓励公民互助和互相支持。

在面对突发事件和困难时,社会保障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东亚国家也鼓励公民参与社区工作和志愿服务,促进了社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最后,东亚生产主义福利体制的启示在于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东亚国家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在福利体制中,东亚国家也注重提供创新型的福利服务,如提供创业支持和创新券等,支持个体创业和创新。

这种福利体制帮助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东亚生产主义福利体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它强调劳动价值、家庭价值、社会团结与互助,并注重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在建设福利体制时要注重劳动者的权益和劳动价值的体现,同时重视家庭的支持和社会的团结,发挥每个个体的潜能,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和未来。

代际分化视角下的东亚福利体制_林闽钢

代际分化视角下的东亚福利体制_林闽钢

Pampel and J. B. William son) 也有相似的发现 : 大量老龄人口所产生的政治压力影响了政府支
∋ 林奇 ( J. 出, 老龄人口与民 主政治结构结 合在一起 , 可视为 维持高福 利开支的 基本因素。
Ly nch) 作为福利国家代际分化研究最有影响的一位学者, 她独自给出了一种路径依赖的制度主 义解释: 历史上政党竞争的模式与福利体制的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 共同决定了福利国家的年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NCET ! 08 ! 0285) 资助。
考斯塔 # 艾斯 平 安德森 : ∃ 福 利资本 主义的 三个世界% , 郑 秉文译 , 北 京 : 法律出 版社 , 2003 年 , 第 林闽钢 : ∃ 东亚福利体制与社会政策发展% , ∃浙江学刊% 2008 年第 2 期。
# 181 #
& 研究呈东、西辉映之势。
随着福利体制类型学的发展, 福利体制转型开始成为重要议题 , 其中老龄化与福利国家的 变迁是福利国家转型探讨的主要内容之一。从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基础看, 以制造业为主的 就业形态、稳定的家庭结构及成年型的人口年龄结构是最为主要的三个方面, 而进入后工业社 会, 生育率下降与平均寿命的延长, 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进入老年型 , 家庭结构的改变及女性劳 动参与率提高等改变了福利国家的运作机理 , 使得如何解决老龄化问题开始由家庭转移到国家。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 , 当 OECD 国家中有关老年经济安全项目的支出超过社会保障总支出的 60% 时, 福利国家事实上已成为
与经济发展的挑战 , 通过经济政策和 社会政 策的相 互融通 与相互 促进 , 开始 确立更 全面性 的社 会 福利政策的发展方向 。 关键词 : 代际分化视角 东亚福利体制 年龄支出比率 生产主义 后生 产主义 210093) ; 吴 小

论“东亚福利模式”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论“东亚福利模式”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 4 O卷 第 5期
21 0 0年 9 月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J u n l f h j n n vri ( u nt sa dS c l c n e ) o r a o ei gU i s y H ma i e n o i i c s Z a e t i aSe
V0 . O.No 5 14 .
Sp 2 1 e. 0 0
DOI 0 3 8 /.s n 1 0 — 4 X. 0 0 0 . 0 :1 . 7 5 j is . 0 89 2 2 1 . 1 2 1
论 “ 亚 福 利模 式 " 究及 其 存 在 的 问题 东 研
林 卡 赵 怀 娟
( . 江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 江 杭 州 3 0 2 ; . 徽 师 范 大 学 社 会学 院 , 徽 芜 湖 2 1 0 ) 1浙 浙 10 7 2 安 安 4 0 0
p iia e s e tv s Ne e t l s ,S a ,a nu b r o y i s s r lt d t hi o c r ma n oltc lp r p c i e . v r hee s O f r m e f ke s ue e a e o t s t pi e i u ns r d。a he e t nto e e o m e n t s r s a c i l S s illmie na we e nd t x e fd v l p nti hi e e r h fe d i tl i t d.Obsa ls o h s t e e ft i
迄 今 为 止人 们 对 于东 亚福 利 体 制 是 否 具 有 为 东 亚 各 国或 地 区所 共 享 的 “ 质 ” 众 说 纷 纭 。在 东 亚 福 利 特 仍 这 一研 究领 域 中 , 存 在 着 学 理 基 础 欠 缺 、 究 方 向模 糊 、 乏 共 同 资 料 平 台 等 方 面 的 问 题 。 由此 , 暂 也 研 缺 应 时 搁 置研 究 概念 和研 究 先 设 方 面 的争 议 , 展诸 多专 题 研 究 , 研 究 方 向组 建 团 队 , 照 一定 标 准 采 集 数 开 按 按

再论东亚社会政策

再论东亚社会政策

再论东亚社会政策埋桥孝文(日本社会政策学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长)前言:东亚社会政策的新发展近年来,海内外对东亚社会政策和福利体系的关注日益提高。

其背景之一是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所暴露的社会安全网的脆弱性。

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能轻视90年代以来在这一地区出现的,不同于以往的新动向。

例如:-从9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改革(制定社会保险和基金式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与医疗制度);-韩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统一,“国民基础生活保障法”取代以前的“生活保护法”,金大中政府提倡的“生产性福利”概念,准备制定“老年人介护保险法”等;-台湾分散性医疗保险制度的统一(“全民健康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国民年金制度”制定动向;-在东南亚,泰国制定并实施了以民间受雇人员为对象的“社会保障法”(1990年),且在农村开始实行“30泰铢医疗”制度。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第一,以韩国和中国为主,探讨东亚社会政策的发展引发的理论问题;第二,描绘出能从整体上把握上述变化的理论框架;第三,明确新时代东亚社会政策学今后的发展可能性及其任务。

1.东亚与日本:相互学习的共同平台的形成(1)以往研究成果由于上述的亚洲社会政策的新发展,又因成果显着的比较福利体制理论的影响,目前关于东亚及东南亚社会政策的研究非常活跃。

这些研究阐明了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1。

例如,第一,在新加坡,香港等地,殖民地时代遗留下来的制度虽然经历了一些变化,但现在仍然作为主要的制度框架发挥作用。

即,在这个地区“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y)是不可轻视的问题。

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东亚,东南亚地区的不少国家,国内外原因造成的政治动荡中诞生了独裁政府,这些独裁政府把经济发展作为维持并主张其合法性(legitimacy)的“根据”。

第三,在此过程中,这些国家的福利体制整体上带有发展主义(developmental)或生产主义(productivism)倾向。

“东亚福利体制”的外在独立性研究

“东亚福利体制”的外在独立性研究

作者: 黄晓燕[1];万国威[1]
作者机构: [1]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300071
出版物刊名: 学术界
页码: 211-217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2期
主题词: “东亚福利体制”;外在独立性;比较分析法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福利体制"成为学术界讨论的重点之一。

有学者赞同"东亚福利体制"的存在,但是也有学者对"东亚福利体制"这一概念进行了质疑。

由此,对"东亚福利体制"是否具有外在独立性进行研究就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本文在将"东亚福利体制"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的典型国家进行对比后认为,"东亚福利体制"在福利进程、福利取向、福利文化、福利期待四个方面均具有外在独立性,是与传统三种福利体制并存的独立福利体制。

东亚福利体制的理论动态:30年间的国外观察

东亚福利体制的理论动态:30年间的国外观察

东亚福利体制的理论动态:30年间的国外观察万国威,刘晨,陈梦真(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300350)摘 要:东亚福利体制研究自1986年起至今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它不但对丰富我国社会福利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已经成为我国借鉴国外先进福利经验的实践捷径。

利用相关文献对有关东亚福利体制的外文研究展开详析。

东亚福利体制研究的学理脉络稳定且持续,已经成长为福利体制比较研究的核心问题;该议题尽管也存在着广泛的学术讨论,但是存在性议题、典型特征议题和未来趋势议题才是当前最为典型的学术论域。

该议题的未来研究应该继续保持适度的学术宽容性,增强统计数据库的收集与运用能力,并需要积极培育和引领中青年学者成长。

关键词:东亚福利体制;国外观察;存在性;典型特征;未来趋势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8)04-0066-09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既需要不断反思自身的本土性特征,又需要持续考察国外福利建构的基本经验和历史局限,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①。

然而,由于中西方民众对于国家的福利责任具有差异性认知,而且在各自关心的福利领域也具有较大程度的分化,因而如何更好地吸收其他国家的福利建设经验似乎在理论上就变得异常艰难了。

早期福利类型学的奠基者对于东亚福利制度往往嗤之以鼻,且艾斯平-安德森(Esping-Andersen)在创立福利体制研究之初也并未将“东亚福利体制”(East Asian Welfare Regime)视为一种独立且完整的福利制度。

但是伴随着其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稳定表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以更为审慎的态度对东亚地区特有的福利建设理念及附着于其上的制度设计展开持续关注,并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福利体制论述,这显然为中国借鉴国外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一条学理捷径。

基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1986年到2015年间涉及东亚福利体制的外文书籍、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进行综合梳理,准确定位其研究热点,以便更好地指导国外经验的中国化。

东亚福利体制背景下的居民福利供给主体偏好

东亚福利体制背景下的居民福利供给主体偏好

Preferences of Welfare Provision on the Background of Welfare Regime of East Asian
作者: 金卉[1];祝建华[2]
作者机构: [1]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杭州310015;[2]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杭州310023
出版物刊名: 南京社会科学
页码: 51-5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0期
主题词: 福利供给主体偏好;东亚福利体制;儒家文化;阶层
摘要:本文以宏观制度结构和微观地位结构相结合为分析视角,在东亚福利体制的背景下考察居民的福利供给主体偏好及其影响因素,以弥补国内研究对居民社会福利意识研究的重视不足。

基于对2006年“亚洲民主动态调查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地位较高的居民更倾向于依赖以家庭成员为主的非制度性支持,而个体的阶层地位对居民的福利供给主体偏好并没有产生显著差异。

最后,本文从“家本位”文化寻求对这一偏好的合理解释,并对精英主义的福利倾向提出了反思。

东亚国家社会保障体制研究

东亚国家社会保障体制研究

东亚国家社会保障体制研究摘要:由于文化传统和地区等等因素的影响,东亚国家逐渐形成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家庭保障为核心的东亚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本文主要从分析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东亚地区的社会保障体制,整理出东亚社会保障体制的特色以及利弊,并以期从中探寻出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家庭保障;社会保障;文化传统1.东亚国家社会保障体制的特点与发展东亚社会保障体制是不完全相同于任何国家以及地区但同时似乎又可以在某些国家找到一些模糊的影子的一种社会保障体系,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是因为东亚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种被称为“寻走游学”的社会保障体系,它借鉴学习了欧美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又根据了自己国家的特点与国情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社会保障体系。

1.1日本社会保障体制的特点与发展整个东亚地区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很深,自古以来就重视一些人文的思想,例如孝道,互帮互助等精神。

因此,东亚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家庭保障以及社会救助为核心。

在这里,我们以日本为例,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出台过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一些保险制度,但是并没有建立一套真正的社会保障体系。

公元702年,日本以“公共援助计划”为核心思想颁布了法典,在法典里我们可以明确,日本对社会保障的要求是先直系家庭成员,然后普通家庭成员,最后是社区帮助。

从日本的社会保障体制的构成中我们可以见到家庭保障的重要性以及文化传统对于日本社会保障体制的影响。

二战之后,东亚社会保障模式开始发展并且逐步成为了有自己特色的一种社会保障体系。

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家,经济急速下降,国民的生活质量也很差,社会失业人数众多,资金、物资极度匮乏,因此,重建社会保障体制变成了日本急需做的事情。

1946年,日本颁布了《生活保护法》,用于解决当时日本国民生活困难的困境,之后有相继出台了《失业保险法》、《儿童福利法》以及《残疾人福利法》等等一系列相关法律以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

论“东亚福利模式”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论“东亚福利模式”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40卷第5期2010年9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Vol.40,No.5Sep.2010[收稿日期]20100120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http://www.journals.zju.edu.cn/soc[在线优先出版日期]2010040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BSH001);浙江大学劳动保障基地“社会保障与劳动关系研究”资助项目[作者简介]1.林卡,男,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2.赵怀娟,女,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

DOI:10.3785/j.issn.1008‐942X.2010.01.201论“东亚福利模式”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林 卡1 赵怀娟2(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7;2.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 要]最近十余年来,有关东亚福利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这些研究对于认识东亚各国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政策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试图从多个角度归纳东亚福利体制的特点,提出了儒家文化圈中的福利国家、东亚福利模式、生产主义社会政策等概念,并力图从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揭示东亚福利模式的形成原因。

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于东亚福利体制是否具有为东亚各国或地区所共享的“特质”仍众说纷纭。

在东亚福利这一研究领域中,也存在着学理基础欠缺、研究方向模糊、缺乏共同资料平台等方面的问题。

由此,应暂时搁置研究概念和研究先设方面的争议,开展诸多专题研究,按研究方向组建团队,按照一定标准采集数据,争取区域组织的合作,以推进东亚福利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东亚;社会保障;福利模式;社会政策ProgressintheStudyof″EastAsianWelfareModel″andItsProblemsLinKa1 ZhaoHuaijuan2(1.CollegeofPublicAdministration,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7,China;2.CollegeofSociology,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0,China)Abstract:Inthelastdecade,anewtopicalareaofEastAsiawelfarestudieshasbeenformulated,whichhassignificancetoanenhancedunderstandingofthefeaturesofsocialpoliciesofEastAsiansocieties.Inthisresearchfield,scholarsintendtointerpretthefeaturesofthewelfaresystemsinEastAsiafromvariousperspectives.NotionsincludingConfucianwelfarecluster,EastAsianwelfareregime,theproductivistsocialpolicymodel,areallexploredwithapurposetorevealingthecausesofdevelopmentofthiswelfaremodelfromthecultural,economicandpoliticalperspectives.Nevertheless,sofar,anumberofkeyissuesrelatedtothistopicremainunanswered,andtheextentofdevelopmentinthisresearchfieldisstilllimited.Obstaclesofthisdevelopmentareoftwokinds,onecausedbytheresearchobjectivesandtheotherbytheresearchprocess.Inthelatercase,thedifficultiesrefertothefactorsincludingthelackofaneffectiveconceptualframeworkinsupportofsuchanalysis,theambiguousnessinthedirectionofthisdevelopmentandtheshortageoftheusefuldatabasisforthediscussion,etc.Totackletheseproblems,theauthorsproposethatconceptualdebatesshouldbeavoidedundercurrentcircumstances;researchteamsshouldbeorganizedtoreinforcethethematicstudies;datashouldbecollectedinaccordancewithdefinedstandards;andtheregionalcooperationshouldbepromotedamongscholarswithsharedintereststoreachacademicgoals.Keywords:EastAsia;socialsecurity;welfaremodel;socialpolicy一、导言:“东亚福利模式”研究的缘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艾斯平・安德森有关福利比较类型学的影响,人们对于东亚福利体制的关注日益增强。

东亚福利体制中儿童照顾的福利态度———基于国际社会调查项目数据的比较分析

东亚福利体制中儿童照顾的福利态度———基于国际社会调查项目数据的比较分析
[ 关键词] 东亚福利体制 儿童照顾 福利态度
[ 中图分类号] C913. 7 [ 文章编号]1002- 3054(2021)02-0114-15
[ 文献标识码] A
[ DOI]10. 13262 / j. bjsshkxy. bjshkx. 210210
逐步展现 出 不 适 用 于 亚 洲 国 家 特 征 的 局 限 性,
利态度。 利用国际社会调查项目( ISSP) 2012 年的数据, 对东亚国家社会成员儿童照顾的福利态度进行判
断, 从国家与个人特征两个层面分析福利态度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 受到有限的儿童照顾政策影响, 东
亚福利体制国家中儿童照顾的福利态度总体倾向于家庭化, 由韩国、 日本到中国家庭化程度逐步加深。 儿
有限社会保障的前提下, 个人与家庭承担了更
多的福利责 任。 [ 6] 同 时, 东 亚 国 家 的 福 利 模 式
并非完全相同, 即存在东亚福利体制下的不同
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 当前聚焦于儿童照
顾福利态度的研究有限, 已有研究多是对社会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童照顾福利态度更多受到个人特征影响。 性别、 城乡与劳动力市场因素是影响中国、 日本与韩国儿童照顾
福利态度的主要差异点。 日本与韩国女性的不利地位使得处于育儿阶段的女性期待在家庭之外获得更多儿
童照顾支持, 快速城市化使中国的大城市居民对儿童照顾支持有着更高的期待, 隔代育儿的传统则使中国
的就业者与育儿阶段的女性能够从家庭获得更多帮助。
度高、 社会民主主义国家的社会成员对国家再
分配的支持程度较低。 [ 18] 与宏观制度层面上的
民主主义国家、 德国等保守主义国家的社会成

养老观念东亚西亚和北欧的养老制度和习俗

养老观念东亚西亚和北欧的养老制度和习俗

养老观念东亚西亚和北欧的养老制度和习俗东亚、西亚和北欧地区都有着独特的养老观念、养老制度和习俗。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个地区的养老情况,探讨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一、东亚养老观念、养老制度和习俗东亚地区主要包括中国、韩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在养老观念、养老制度和习俗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1. 养老观念:在东亚文化中,尊老敬老是一种传统美德。

人们普遍相信,孝顺父母是子女的责任,应该尽力照顾好年迈的父母。

子女们通常会将父母接到自己的家中或供养到养老院,以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

2. 养老制度:东亚地区的养老制度以家庭为基础。

父母靠子女供养和照顾,子女们经济上负责支付他们的各项费用。

此外,各国也设立了养老保险和福利制度,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到养老金和相关服务。

3. 养老习俗:东亚地区有一些特殊的养老习俗。

比如,在中国有“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人们会去探望长者,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祝福。

在韩国和日本,也有类似的节日,人们会举办庆祝活动,与长辈一同度过愉快的时光。

二、西亚养老观念、养老制度和习俗西亚地区包括中东国家以及一些北非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埃及等。

虽然这些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但在养老观念、养老制度和习俗上还是有一些共同点。

1. 养老观念:西亚地区的宗教信仰对养老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伊斯兰教教义强调尊重长者,认为子女有责任照顾和供养年迈的父母。

因此,在西亚地区,人们普遍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照顾,或者亲自照料他们的需求。

2. 养老制度:西亚地区的养老制度相对不太完善。

许多国家并没有明确的养老金和福利政策。

相反,家庭成员通常会共同承担照顾年长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3. 养老习俗:西亚地区有一些特有的养老习俗。

例如,在沙特阿拉伯,家庭成员会轮流照顾年迈的父母,尽量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

而在埃及,人们通常会把父母接到自己的家中居住,并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和照顾。

三、北欧养老观念、养老制度和习俗北欧地区包括丹麦、瑞典、挪威等国家,这些国家在养老观念、养老制度和习俗上展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3期山东社会科学No.3总第199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9东亚福利体制研究述评楼苏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伴随着东亚经济奇迹与社会政策领域亚裔学者的增多,以东亚福利体制、发展主义福利体制及生产主义福利体制等概念为核心的东亚社会政策研究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迎来了一个高潮。

学术界关于东亚福利体制研究的缘起、东亚福利体制的核心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解释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目前的研究当中存在着判断标准缺乏、东亚福利体制与福利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及有关东亚福利体制的动力学研究不充分等三个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东亚福利体制;发展主义;生产主义;社会政策[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3-0136-04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政策与福利制度建构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在目前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方向与政策方案选择的讨论中,过于注重西方福利国家的理论与经验,而对同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的东亚福利体制的实践与研究成果关注不够。

东亚地区文化的同源性以及东亚主要经济体所采取的或曾经采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今天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对近年来在国际社会政策研究中较为热门的东亚福利体制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争论的问题及不足之处,以期对我国当下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一、东亚社会政策研究的缘起及其关键议题所谓“东亚福利”中的“东亚”,大多数研究者指的是日本以及被称为“四小龙”的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五大经济体。

对东亚社会政策的最初研究主要由有西方学术背景的研究者发起。

东亚福利体制最早的研究者之一凯瑟琳·琼斯从文化出发,认为在东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文化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发展与福利体制的意识形态,并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这些国家福利制度的走向。

①这一被琼斯称之为“儒家福利国家”的东亚福利体制有以下特征:“没有工人参与的保守合作主义,没有教会的社会救助,没有公平的社会团结,没有自由的放任主义:所有的都可以归纳为一种‘家庭经济’福利国家———在一个自许的,儒家传统的,扩展的家庭模式下运作。

”②此后学者们从OECD成员国之一的日本及后来的韩国难以归纳到艾斯平-安德森所提出的自由主义、保守———合作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中的任一种类型开始,注意到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体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路径。

这些国家并没有沿着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进入“福利国家”,相反,他们对社会福利的支出相当“吝啬”,其财政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西方福利国家,梅志理称之为“不情愿的福利主义”,并指出国家在组织与管理经济中存在“发展主义”的倾向。

③收稿日期:2011-12-26作者简介:楼苏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00481251)、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0903094)、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9GN018)的阶段性成果。

①Jones-Finer.Catherine,Hong Kong,Singapore,South Korea and Taiwan:Oikonomic Welfare States,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Volume25 Issue4,1990,Page446-462.②Jones-Finer.Catherine.The Pacific Challenge:Confucian Welfare States,pp.198-217,in Jones-Finer,Catherine(ed.),New Perspectives on the Welfare State in Europe,London:Routledge,1993.③Midgley,James.Industrialization and welfare:The case of the four Little Tigers.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1986.20(3).:225–238.631东亚福利模式在国际层面的声名鹊起就是因为在上个世纪90年代福利国家普遍面临赤字的背景下,这一福利模式却在较低的财政福利支出的情况下获得了相对较好的社会效果,如人类发展指数中的较高的人均期望寿命,识字率和低贫困率等,这在客观上推动了东亚福利研究的深入。

随着研究的推进,三个紧密联系的议题成了东亚福利体制研究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否真的存在一个内部一致的东亚模式?如果有,那么东亚福利模式有何种特征?第三,是什么原因使东亚国家走上了一条看似不同的福利发展道路?对于第一个问题,尽管存在不同观点,①但大多数东亚社会政策研究学者都认为,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模式相比较,东亚主要国家的福利体制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②在一些学者看来,这些共同特征表明这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福利国家模式的、辨识度较高的福利类型。

③二、东亚福利体制的核心特征发展主义与生产主义是目前相关研究文献在概括东亚福利模式主要特征时使用的两个主要概念。

在大多数东亚福利研究的文章中,发展型福利与生产型福利的所指基本一致,也被提出者用来互相解释。

但在更大范围的社会政策研究中,发展型福利体制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概念几经流变,为不同的研究者、机构所采纳、加工,发展出了相关联但又不完全一致的两大用法。

梅志理最早在《工业化与福利:四小龙的案例》一文中指出了东亚“四小龙”的福利制度中存在的“发展主义”即追求经济目标的倾向。

后来一部分研究者也都用“发展主义”来界定东亚福利体制的主要特征。

按照Kwon 的分析,这一源流的发展型福利可以追溯到俾斯麦时期的社会保险体制,在那里,社会政策并未触及人类福祉、社会公正、再分配等价值目标,而是作为达成经济政治化目标的工具。

④东亚福利体制就接近于这个意义上的发展主义福利体制,而且与“发展型国家”相呼应,并从中汲取资源。

东亚福利体制中的“发展主义”囊括了东亚追赶型快速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下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国家动员口号乃至政治合法性来源。

不过,在更大范围的社会政策研究中,发展型福利或发展型社会政策还被用来描述另外一些国家的优秀经验并为国际组织所推广。

先是一些学者用“发展型”来描述上世纪30年代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以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就业培训为核心的社会政策。

1966年,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委员会通过一项决议,强调经济与社会的互动,并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这一决议后来为部分社会政策专家细化,他们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追求一个统一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批评经济学中存在的在社会现象与经济现象之间划分界限、把社会发展从经济发展中分离出来的做法。

他们认为,社会因素如过分集中的收入与财富、教育机会的不公平、社会与政策结构的不匹配等都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绩效,而对这些社会因素的调整都必须通过社会政策来进行,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政策。

然而,由于70年代全球经济开始衰退,联合国相关部门的倡议并没有对各国的政策制定产生重要影响,而80年代新自由主义的泛滥又阻碍了这种思想观点的传播。

目前,仍有一批学者和联合国社会发展部门致力于振兴福利发展主义,寻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携手并进的方法。

国内近年来热议的发展型社会政策与此路径在理论资源方面就有密切关系。

上述两种发展型福利体制有一些共性,比如,它们都把经济发展纳入社会政策的考虑范围,而且都注重教育、职业培训等在社会政策中的优先性。

但两者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显著,首先,同样是经济发展,东亚实践中的福利发展主义关注的是国家层面经济战略目标的实现,更多地体现出国家主义倾向,而后者关注的是维持经济发展对增进个人福利的重要性,经济发展体现为工具性价值。

其次,联合国相关部门提出的超越“社会安全网”而把社会政策看成人力资本培育的重要手段的观点在东亚福利体制中并不明显。

最后,联合国相关部门提出的福利发展主义中的普遍性、社会公正与公众参与等原则并不是前一个东亚发展型社会福利所遵从或追求的重要价值。

更重要的是,在东亚发展型福利体制中的某些做法甚至成为社会不平等加剧的来源之一。

生产主义福利体制概念的主要提出者是Holliday 。

借鉴韦伯在官僚制分析中提出的“理想类型”分析731①②③④如Ramesh ,M.Globalis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expansion in East Asia ,Cambridge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Kwon ,Huck -ju.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Development and Change.2005.36(3):477-497;Tang ,Kwong -le-ung.Social Welfare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Palgrave.2000;White G.and Goodman R.1998,Welfare Orientalism and the Search for an East Asian wel-fare mode ,in Goodman R.White G.and Kwon H.-J Edited 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 Welfare Orientalism and the state ,Routledge 等.Holliday ,Ian.Productivist Welfare Capitalism :Social Policy in East Asia ,Political Studies ,Vol 48(2000):706-723.Kwon ,Huck -ju (ed.).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Palgrave Macmillan.2005.法,Holliday有关东亚社会政策的分析继承了艾斯平·安德森体制分析的基本框架,通过增加一个新的维度———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关系,获得了涵盖东亚特征的福利资本主义的第四个世界———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的生产主义福利体制。

①此外,他并不满足于发展型国家对该体制形成的解释,而是认为生产主义福利体制下有三种亚类型,分别为:促进型、发展———普遍型、发展———特殊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