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数学味的课
数学校本课程《美味数学》
校本教材美味数学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概况:本课程由等老师具体负责实施。
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让学生体会数学史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无穷的数学世界,在课堂上多设情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数学校本课程总的内容:一、目标: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一、课程介绍:1、生活中的数学以体会数学与人、自然的关系为切入点,使学生感触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以创设情景形成良性的学习竞争氛围为基础,使学生在一个浓郁的学习气氛中互学互助,每个人都要获得成功,每个人都要进步。
2、趣味规律数学数学趣味性和规律性很强,找到一些数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数学思想方法,适应时代的需要。
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依据启发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增补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扩展教材把数学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走进生活,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以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的指示,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在趣味性的引导下,学生兴趣盎然,带给学生更多的思索和启发,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经过趣味实验,还初步掌握了数学研究的方法,体验到了深究其理和创新实验的乐趣。
把数学课上出“数学味”
把数学课上出“数学味”思考本次培训的经历,我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
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数学老师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我认为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去学习。
首先,教育学生,从爱出发。
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
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
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师爱要全面、公平。
其次,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数学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数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
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数学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大餐”!最后,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
一节好的数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
二是:关注数学: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乐学、爱学数学。
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数学方法,体现数学课的灵魂,使数学课上出“数学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一节好的数学课肯定有着浓浓的“数学味"。
数学味就是数学精神,数学的思想方法,它就是数学美的所在。
数学课该如何来上出"数学味"呢?我认为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一、减少繁杂情境,凸显数学信息。
我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长方体的体积”的起始课上,教师为了教学体积的概念,创设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情境,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片,当乌鸦喝不着水时,录像停止,教师问:“乌鸦该怎么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往瓶子里放石头。
”老师继续放动画片验证学生的想法。
接着又问学生:“乌鸦为什么喝到水了?”学生回答:“因为石头有体积,占了瓶子的空间,水位升高,所以乌鸦就喝着水了。
”“是不是这样的呢?”老师又调动好奇心地说:“要不我们试试”。
于是又用石子、装有水的玻璃容器进行演示……这个情境的创设花去了教师不少的心血,但是就效果而言,并不是高效的。
因为,这一情境学生过于熟悉,且不说实验,就是动画片也不用放,学生就能清楚这个意思。
教师们创设情境还不得不注意需要跳出一些误区:其一,过多夸张的多媒体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进了情境,却长时间出不来,具体表现为提不出与数学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创设忽视了数学的本质。
其二,为了情境而情境,不是情境过于简单,就是超越了学生原有的水平,让学生感觉情境似乎可有可无,虚假情境较多。
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好奇心、上进心的主要手段就是如何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提出具有挑战性同时又适合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积极地学习,而且不仅能学到知识,也能学会思维,包括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区分学科特点。
我看过一个这样的教学案例——“圆的认识”:上课一开始,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然后问学生:看着这个圆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一轮红日,十五的月亮……显然,这些学生还不知道他们要上的是一堂数学课。
怎样让数学课上出“数学味”?
怎样让数学课上出“数学味”?主题研修要求:经常在学校听课评课,发现有很多教师的课上得表面上热热闹闹,却把学生带得很紧,放得很少,基本上牵着学生按自己的教学预设进行,看似顺利,总感觉浮在表面,缺少“数学味”。
我们都知道野生的动物有生命力,野生的动植物都要好吃一些。
这就引发我们思考一些问题:我们的学生是“圈养”还是“放养”?怎样让我们的数学课上出“数学味”?“数学味”的内涵有哪些?答题内容:目前,人们看一节课是否成功,更多的是看学生表现是否积极,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可以说在不同的课上,学生的发展应有所侧重,数学课则应注重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即数学思维是否得到充分发展,离开这个前提,数学课也就失去其独特的价值了。
在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中,多数学生都会表现出兴奋、活跃的状态,随之思维也积极地运作起来。
这只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
数学课还应更多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数学化”。
数学思维是“动”的数学,而数学知识本身是“静”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研究应该看成是数学思维过程和数学思维结果这二者的结合。
现在我们的数学课开始走向活跃,我们同时还应该时刻意识到这种活跃,实质上应是数学思维的激活,而不是一般情感上的宽松和学生毫无意义的回答。
如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材内容的安排不作处理而是直截了当第呈现在学生面前,则会掩盖学习数学知识中的思维过程。
只有当数学思维过程充分展开之后,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数学化”上,使数学课真正上出数学课的味儿来!现在就如何把数学课上出数学味来我就谈谈几点看法一、制造认知冲突,诱发探究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点燃这“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显得尤为重要。
如:12÷6+3.6÷61÷6+2÷6,学生能够很快的利用旧知算出得数,但第二小题却难住了学生,这时我问:第二题能用刚才的方法计算吗?为什么?那怎么办?通过问题情境制造了认知的冲突,使学生深深被课堂吸引,快速投入到学习中来。
数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图文
数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图文序言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一切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严密的计算和推理,数学也是人文科学和逻辑思维的基础。
趣味数学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开放,创新的思维模式,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立足培养兴趣,旨在提高成绩,通过讲,学,练这一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教学思维。
立足基础知识,结合教学实际,博采众长,寓理于例,重在思维训练,并加以适合的延伸和拓展,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爱学,乐学,增强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准确性和深刻性是我们的宗旨和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广大学生在汗水中积累知识,在灵感中启迪智慧,在和谐中走向成功!目录第一部分:课程目标第二部分:课程的组织形式与实施计划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简介第1讲集合中的趣题—“集合”与“模糊数学第2讲函数中的趣题—一份购房合同第3讲函数中的趣题—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第4讲三角函数的趣题—直角三角形第5讲三角函数的趣题—月平均气温问题第6讲数列中的趣题—柯克曼女生问题第7讲数列中的趣题—数列的应用第8讲不等式性质应用趣题―两边夹不等式的推广及趣例第9讲不等式性质应用趣题―均值不等式的应用第10讲立体几何趣题—正多面体拼接构成新多面体面数问题第11讲立体几何趣题—球在平面上的投影第12讲解析几何中的趣题―神奇的莫比乌斯圈第13讲解析几何中的趣题―最短途问题第14讲排列组合中的趣题―抽屉原理第15讲排列组合中的趣题―摸球游戏第16讲概率中的趣题第17讲简易逻辑中的趣题2第18讲解数学题的策略第四部分:课程评价3第一部分:课程目标1.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2.能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3.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4.探索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
如何让数学课有浓浓的数学味
如何让数学课有浓浓的数学味
数学课要上出浓浓的数学味。
要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品味数学的各种味道,进而见识到数学的美丽,领略到数学的内在魅力。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领悟群殴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素养。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何所食用方法的本质认识,她是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些观点。
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给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数感。
1、在数概念教学中重视数感的培养。
只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概念。
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长度单位是,可以带学生在教室中走走、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米、厘米所表示的长度,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大小,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物体的长度和面积,如手指盖的大小、臂长、一拖的长度等;教学重量单位时,可以通过掂量身边的为题的重量、量一量自己的体重等。
2、在数的运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
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会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习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计算。
三、丰富学生的空间观念。
很多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行。
让学生去寻找、去发现,有利于学生对土星的深入认识。
在教学面积时,让学生涂一涂不同大小的图形。
使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学得更直观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数学课富有“数学味”
一
又各 有 局 限 性 。如 课 堂 导 入 , 的 课 非 常 适 合 创 设 情 境 , 有 而 有 的 课则 更 适 合 传 统 的 “ t知 引 出 新 知 ” 的导 人 方 由日 法 , 以 《 三 个数 的最 小公 倍 数 》 例 , 复 习 求 两 个 数 仍 求 为 由
设 计 的若 干 关 系 , 成 为 防止 “ 学 味 ” 失 与 增加 “ 学 就 数 缺 数
味” 关键和前提。 的
1 由 内 容 而 形 式 .
数 学 内容 决 定 数 学 教学 形 式 , 数学 教 学 的 辩 证 法 。 是
但 近 几年 来 , 了体 现 新 理 念 、 践 新 理 念 ,理 念 先 行 而 为 实 “ 形式 至上 ” 备 课 思 路 大行 其道 。 多 教 师 在 设 计教 学 过 的 许 程 时 , 少 考 虑数 学 内 容 而过 分 追 求 教 学 形 式 。 较 如确 定学 习方 式 , 是 从 数 学 内容 本 身 出 发 , 量 身 定 做 ” 节 课 适 不 “ 这 合采 用 什 么学 习 方 式 , 而是 从 形 式 与某 种 需 要 出 发 , 足 削 适 履 , 教 学 内容 去 迎 合学 习方 式 , 面 追 求 教 学 方 式 的 让 片 新课 程 化 ; 如课 堂 导 人 , 管 课 型 , 管 教 学 内 容 , 再 不 不 一概 以创 设情 境 币人 ,由 旧 知 引 出新 知 ” 的传 统 方 式 被 完 全 i “ 弃 置 , 而 代 之 的 是 花 样 繁 多 的情 境 。 此 颠倒 内容 与形 取 如 式 的 关 系 .数 学 味 ” 缺失 成 为 必 然 。 “ 的 具体 而 言 , 内容 而 形 式 要 处理 好 两 个 关 系 : 是 学 由 一 习 方 式 与数 学 内容 的 关 系 。 定 学 习方 式 不 能 唯 新 是 图 , 确
数学课的味精——数学味
数学课的味精——数学味——以“摆一摆,想一想”教学为例课前慎思:众所周知,做菜讲究“口”味,京剧追求“京”味,舞蹈注重“韵”味,一节好的数学课一定有着浓浓的“数学味”。
什么是“数学味”?“数学味”就是数学精神,数学的思想方法,它就是数学美的所在。
“数学味”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比如“数学思考”强调:数感、符号感的培养(“数感”和“符号感”的背后,就是数量意识和符号意识,即能够用数量意识考察事物发展的数量规律,并且善于用符号进行表达和理解),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发展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比如“解决问题”强调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比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强调“培养科学的态度、感受数学的严谨”。
这里所倡导的各种要素,其实质都是关注数学内涵,关注“数学味”。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新老师,一开始对课标解读不深。
尽管在课堂中不断实践新理念,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过多引领孩子关注生活情节,使孩子们对生活情景的兴趣大于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
二是追求教学形式活动化,操作过多,教学过程停留在动手操作的层面上,未能帮助学生较好地实现由具体问题向数学思想的过渡,有时甚至把数学课上成了语文课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情绪情感往往只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而没有被数学学科的精髓所吸引,表面热闹的数学课没有了“数学味”。
在不断的听课、评课、试教的过程中,我明白了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隐性的、抽象的观念,是一种心智的活动方式。
“数学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的本质所在。
那么,课堂教学如何上出数学味呢?下面我就以人教版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51综合与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一课的教学为例来探讨。
教学实践:一、激趣引思,感受数学味的配方。
1.师:小朋友们,看看胡老师带来了什么?生齐答:数位表。
小学数学特色课程
小学数学特色课程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小学数学课程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纷纷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小学数学课程。
特色课程一:数学游戏课程数学游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它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比如,数字拼图游戏,通过将打乱的数字重新组合成正确的算式,既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还有数学棋类游戏,如“算术棋”,玩家需要根据棋子上的数字和运算符号进行计算,以决定棋子的移动步数,这不仅考验了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还能提高他们的策略规划能力。
在数学游戏课程中,教师会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并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数学规律,总结数学方法。
同时,还会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数学游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乐趣和挑战的,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特色课程二:数学实践课程数学实践课程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超市购物的活动,让他们在购物过程中计算商品的价格、折扣和找零,学会运用货币知识和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或者开展校园面积测量活动,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和绘制校园地图,深入理解长度、面积等数学概念,同时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的技巧。
此外,数学实践课程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
比如,让学生根据家庭水电费的账单,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家庭的用水用电情况,并提出节约能源的建议。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明白数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公式和定理,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从而增强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特色课程三:数学思维拓展课程数学思维拓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创新思维等。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论文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增加了新内容,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教师要明确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把握渗透的契机,真正使学生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培养能力.【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困惑;思考我们常说:“学数学的人与别的人不同,他们在想问题和做事时常常喜欢追求数量精确性,过程严谨性,条理简约性及思考与表达的高度概括性. ”说到底,这就是一种数学精神,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不是天生的,是在学习和运用数学的过程中熏陶、感染、领悟和实践锻炼出来的. 2001年出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对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术. ”这是以往所不曾有的. 当“数学思想方法大众化,并使其在数学课程中充分体现,将是设计21世纪数学课程的突破口”已成为一种趋势时,很多老师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这样的教学方式还是否合理. 在此,笔者就是想通过对新课程下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冷思考,试图寻求到答案.一、困惑疑虑——迷失教学方向审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现状,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数学教学效果的评价总是以对“显性知识”的掌握而展开的,因此,导致在课堂上我们的许多老师数学教学变成了单纯的“解题教学”,只讲解题步骤,不展示思维的过程;只讲解题结果,不探寻来龙去脉. 如计算教学中仍是以计算为主线,虽然也重视算法的多样性,但却忽视算法多样性背后的不变性——即算法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究其原因,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对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存在困难,甚至不少教师对特定的数学知识背后隐藏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方法全不知晓. 鉴于此,笔者通过与教师们的交流,发现教师在课堂上不愿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种,整理如下:1. 数学思想方法在哪里数学的知识内容始终反映着两条线,即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每一章节乃至每一道题都体现着这两条线的有机结合,而数学思想方法又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它寓于数学基础知识之中,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所以造成很多老师很难发现数学思想方法藏在哪里.2. 这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哪些是要在小学阶段渗透的古往今来,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 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有些数学思想方法他们不易接受,另一方面要想把那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给小学生也是不大现实的,那么,“这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哪些是要在小学阶段渗透的”便成了老师们的一个困惑.3. 什么时候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一直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总是如此:教师讲解例题25分钟,学生练习10分钟,做课堂作业5分钟,一堂课下来总感觉时间还不够用,现在要在有限的40分钟内既夯实双基,又培养能力,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啊!什么时候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呢?这无疑成了老师们的又一困扰.4. 怎样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内部之物,它的教学是该深藏不露呢还是该独立教学?是该“蜻蜓点水”呢还是该“形成系列化”?如何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又是老师们一个想不明白的问题.以上种种问题让老师们无所适从,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问“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思想方法”到底该怎么教?二、理解本质——把握价值取向面对着老师们存在的种种困惑,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本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能去思考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思想方法”该如何教.狭义地说,数学思想方法包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两个方面. 对此,多数文献是这样定义的:数学思想是数学活动的基本观点,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一种本质认识;而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在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 但广义地说,思想包含着方法,方法也隐含着思想. 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思想方法”的概念,内涵,对把握“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目标才会清晰、科学、可操作.三、寻求平衡——探索教学途径客观、理性地分析当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现状,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 而另一方面,新课程背景下,在界定和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领悟和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目前积累的研究成果也很不充分. 笔者通过资料查找,分析整理,专家访谈等途径,对该问题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一)对比分析,寻求教学内容的平衡由于小学生数学知识还比较贫乏,如果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教学是不太现实的,而数学知识又是数学思想的载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载体,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我们的数学知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那么,新课程实验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怎样具体分布的呢?我查找了相关资料,发现主要有这么五类:1. 极限思想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渗透:第一、从数量上看无限多.首先是运用极限思想认识无限的问题. 如在自然数、奇数、偶数、循环小数这些概念教学时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循环小数的小数位数有无数位;经过一点能画()条直线,两条平行线之间的高有无数条等.其次运用极限思想认识有限的问题. 如在两位数乘法教学后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大可能是()位数,最小可能是()位数. 在商不变性质教学后让学生练习(32÷□)÷(8÷□)=4,□里可以填几,把握它的取值范围,帮助检验等.第二:从图形上看无限延伸.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让学生体会线可以向两端或一端无限延长.第三:从方法上看无限逼近.圆的面积,圆柱体的体积的推导公式,均采用“化圆为方”“变曲为直”的极限分割思路,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无限细分”;在循环小数的教学中,让学生比较0.9的循环与1的大小,通过检验体会任何一个循环小数都可以改写成分数,从而使学生萌发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2. 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就是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它是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式. 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主要应用有:①图文共赏,丰富想象. 这在新课程实验教材中体现尤为明显,如每一个单元都配有主题图,整册教材都有小精灵的指引等.②以形助思,化难为易. 如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就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 ③以数帮形,由浅知深. 如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 ④数形沟通,开发智能.3. 符号化思想数学离不开符号,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 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外,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从一年级就开始出现用()、□代替元符号x,让学生在其中填数;到了三、四年级就出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公式表示运算定律,面积计算方法,并有了求未知数x. 到了五六年级,出现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等.4. 统计思想数据处理方法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小学数学中的统计图表是最基本的统计方法,但各个阶段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低、中年级:在教材中渗透统计初步知识,简单统计、收集简单数据,填写统计表,平均数问题.高年级:百分数统计图表集中渗透统计思想,从收集原始数据到科学整理归类、制作统计表,揭示规律,在解题中领会统计思想.5. 化归思想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它的核心是:以可变的观点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变形,教学时经常用到它. 如小数除法通过“商不变性质”化归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教学平面图形求积公式中,就以化归思想实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同化和顺应,从而构建和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事实上小学数学教材中,除了较多地渗透了上述数学思想方法外. 在概念的引入、结论的得出时,大都经历了对特殊事例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步骤,这样突出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过程性,延缓了概念形成的过程及结论推导的过程,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把数学教学当作知识结论来灌输的弊病,有助于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考方法.诚然,要使学生真正具备有个性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不是通过几堂课就能达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的智慧与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力求做到三个“重”:1. 在思想上重体现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教师有怎样的教学理念,决定着他的教学行为.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要有意识地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落实等各个方面来体现数学思想方法,使每节课的教学获得和谐的统一. 同一道练习,同一堂课,可以这样上,也可以那样上,关键还在于教师用怎样的一种心态去对待. 因而在备课时教师就要做到:必须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钻研教材中加以挖掘,在课堂上进行落实.2. 在教学中重落实数学教学是揭示数学思维过程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识的互相联系、互相沟通中的纽带作用. 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往往就是需要有意识地运用或揭示数学思想方法之处;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往往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更新交替、综合运用、跳跃性较大有关,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时机,适时运用. 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小结、阶段复习、练习,往往就是对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揭示概括和强化的最佳时期,这时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做到数学思想方法该露脸时就露脸,对其进行提炼、归纳和概括,使之明朗化,明确化.3. 在方法上重指导学有学法,但无定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静态的,而方法的实施是动态的,某一数学思想方法何时用,为何用,如何用,这是个非常灵活的策略问题. 首先教师要特别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典型问题中的运用;其次教师要通过一题多解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性、灵活性、批判性.在课堂上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只有教师在思想上重体现,教学上重落实,方法上重指导,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具数学味,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趣味数学》课程介绍
一、课程理念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抽象、逻辑思维的关键时期。
但是抽象的数学思维会显得苍白,而趣味数学社团课旨在用有趣的形式、创新的角度切入教学,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收获数学知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文化、发散数学知识掌握得较少。
因为在教材学习数学的基础上,有必要增加课外数学知识的摄入,因此用数学社团课的形式呈现拓展性的数学知识,是非常合适也非常独特的。
二、课程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2.在操作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组织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标准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
3.发展学生的数学文化、课外数学知识储备,增加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以及统计与概率三个模块。
在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以趣味、丰富的小组活动为依托,开展热身游戏、头脑风暴、知识竞答、动手操作、创作比拼等等活动,全面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巩固学习成果。
本课程目前有21个课时,1-6年级均可选择对应年级使用,联结数学课堂与课外,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眼界。
四、课程评价(如需要可自己制定具体评分体系)1.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明显提升,能用简洁、精炼、准确的数学语言提出问题、分析过程、解决问题、总结提升以及学习反思。
2.学生学会熟练使用每节课相应的学具,并知道并说出学具的使用场景、使用方法。
完成每节课课堂练习的要求,并维持好的纪律,在课后教师的提问中准确解答。
能够把所学知识传授或者转达给同学。
3.学习社团课后数学课堂上,专注力和倾听力明显提升,具体表现为纪律进步、回答问题人数增加。
学习数学的热情大大提升,表现为平时数学课、数学作业也更加认真、仔细,课后和教师的交流增加。
对下一次的课充满期待,希望老师布置相关社团课练习作业。
五、学情分析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具体的事物。
趣味数学教学案例集锦
趣味数学教学案例集锦数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可能是枯燥的公式、复杂的计算和抽象的概念。
但实际上,数学也可以充满趣味和魅力。
以下是一些趣味数学教学案例,希望能让您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案例一:分蛋糕中的数学在一次生日聚会上,有一个大蛋糕要分给 10 个小朋友。
怎样才能分得公平呢?这就涉及到数学中的分数概念。
老师可以先引导孩子们思考,如果要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应该是多少?孩子们可能会说“十分之一”。
然后老师进一步提问:如果蛋糕是圆形的,我们怎么来切才能保证每份是十分之一呢?孩子们会开始讨论,有的说可以先切成两半,再把每半切成五份;有的说可以像切披萨一样,从中心往外切。
通过这个实际的分蛋糕案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分数的概念,还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案例二:购物中的数学周末,老师带着孩子们去超市进行一次购物体验。
每个孩子都有 50 元的预算,要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在购物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看商品的价格标签,计算自己购买的物品总价是否超过预算。
比如,小明想买一本 20 元的故事书,一盒 15元的巧克力,还有一个 18 元的玩具车。
他就需要计算 20 + 15 + 18=53 元,超过了预算50 元,所以他需要重新选择或者放弃一些物品。
通过这次购物体验,孩子们学会了加法运算,还明白了在生活中要合理规划和控制开支。
案例三:拼图中的数学准备一些拼图,让孩子们分组完成。
在拼图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发现图形的组合和拆分。
比如,一个正方形的拼图,可以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一个长方形的拼图,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变成平行四边形。
这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了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提出问题,比如:如果这个拼图有 100 块,已经拼好了 40 块,还剩下多少块没拼?这就涉及到减法运算。
案例四:排队中的数学在学校操场上,让孩子们排成一列纵队。
老师提出问题:从前面数,小明排在第 5 个;从后面数,小明排在第 8 个。
STEM_课程:趣味数学新体验
什么是数学STEM课程数学STEM课程是一门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在一起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和应用来理解和掌握这些领域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数学STEM课程中,学生通常会参与到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些问题可能是关于自然现象、工程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
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科学、技术和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团队合作、实验、建模等方式来寻找解决方案。
为什么在数学中推行STEM课程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往往涉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如函数、几何证明等。
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内容本身就难以理解和掌握,再加上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参与和互动的机会。
因此,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气氛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和兴趣下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甚至很多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数学STEM课程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强调实践性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来探究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由此可见,数学STEM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数学时的困难,其意义重要且深远。
STEM课程的趣味性主STEM课程:趣味数学新体验文|张向阳108|科学之友|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实践性和操作性 STEM 课程通常包含大量的实验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和实践。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他们体验到探索和创造的乐趣。
探究性和创新性 STEM 课程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创新,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性 STEM 课程涉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浅谈数学课中的数学味
浅谈数学课中的数学味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但作为一节数学课,究竟怎样才能把“生活味”和“数学味”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呢?6 月7 日上午,市教研室在育英小学举办了《数学课如何体现数学味》的观摩活动,我校邓妙老师作为芙蓉区的选手参加了这次比赛,我们也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听了 4 堂数学课,总体感觉比较好,我认为这几堂课都能较好的渗透数学的基本方法,体现出了数学味。
例如:在《找规律》一课中,邓老师引导学生采用分组的方法,找到最基本的组合,使学生明白事物有规律的排列实际上就是那个最基本的组合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就使看似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了。
我想这就是递归化思想方法的体现吧。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当初上了一堂教研课《24 时记时法》。
这个内容新,与生活联系紧密。
第一次在三(1)班执教,我是满脸通红,且不说时间用了足足50 分钟,就连课堂的气氛也平淡无奇。
是什么原因呢回顾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师:观察老师睡觉的画面,让学生猜猜什么时候?生1:4:00生2:下午4:00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写,才让人明白呢?你有不写晚上,也能让人一下子看明白的表示方法吗?由此引出24 时计时法。
二、教学普通记时法和24 时记时法师:你能表示钟面上的时刻么?出示四张钟面图。
生:上午7 时中午12 时下午1 时晚上8 时师:像这样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表示时间的方法叫做“普通记时法”。
为了记时方便,在交通、金融、时事等方面经常是这样记时的。
出示图片:节目预报单、火车时刻表等。
你发现这种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吗?生1:不需要用文字表示。
生2:下午的时间要加上12。
师:是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计时法的计时方法。
数学有趣吗小学生数学趣味教学案例
数学有趣吗小学生数学趣味教学案例数学有趣吗?小学生数学趣味教学案例导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严谨的学科,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充满了抵触情绪。
然而,通过引入趣味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将通过几个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案例,阐述数学的有趣之处,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数学趣味教学。
案例一:数字迷宫数字迷宫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游戏,通过解决数字迷宫中的问题和谜题,小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例如,在一个数字迷宫中,小学生需要按照一定规则,从起点走到终点,并在途中选择正确的数字,使得数字的和或积符合特定条件。
通过这样的游戏,小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还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案例二:趣味几何几何学是小学生最早接触的数学分支之一,但其抽象性和理论性常常让小学生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引入趣味几何教学案例。
例如,通过制作纸模型来教授几何形状和空间关系,让小学生动手参与其中,并结合实际情境,例如制作纸飞机或者纸船的过程中引入几何概念,这样既能增加小学生的参与度,又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案例三: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来巩固小学生对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数学游戏的应用程序或卡片游戏,可以让小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
通过这些游戏,小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四:数学故事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故事中,可以使数学学习更加有趣。
例如,通过故事情节来引入数学问题,让小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解决数学问题。
这样不仅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故事情节也能给抽象的数学知识赋予生动的形象,使学习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结语:通过以上几个数学趣味教学案例的介绍,可以看出,数学并不枯燥无味,只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趣味的案例,就能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随笔__数学课要有“数学味”
教师随笔__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数学老师要上出具有数学味的课堂,数学本质属性的总和构成了数学内涵,因而数学味课堂就是具有数学内涵的课堂。
那么什么是具有“数学味”的课堂呢?我深刻思考了这个问题,也在自己的教学中思考探究过这个问题,有时候在课堂上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进行延伸和拓展,总想多给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文化,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能够多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数学,这样反而会让自己的数学课堂太生活化,缺少了数学味,从而导致自己的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并没有学得透彻,学得深刻。
汪宇先生所撰写的《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一书的首页写道:“我们对数学的理解悖逆数学的本质到了多么严重的程度。
功利实用倾向和计算技能崇拜遮蔽了数学的本质精神,因此,国民的科学精神和基本的思维能力依然令人失望。
我们可以成规模地制造战无不胜的奥赛选手,可是数学能力捉襟见肘。
”这段话让我非常震惊,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在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数学成绩的提高依然需要一定的计算技能,所以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非常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是考试所需要的应试能力,因而课堂上学生独立的探究时间就会少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思考数学的本质之后,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要舍得在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环节,要在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实践环节多给学生留一些时间,引导学生的思考在动手操作之后得到拓展和提升。
引导学生多深刻思考一些问题,哪怕对这些问题探索浪费了我们课堂上的一些宝贵时间,但是这种安静的探索对学生的发展是有益的,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具有引领作用的。
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在从事多年的数学教育研究之后,说过这样一段话:“学生们在学校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
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
趣味数学课程介绍
趣味数学课程介绍
趣味数学课程介绍
趣味数学这门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平时比较理论和枯燥的数学知识用比较有意思的形式重新表达,比如以生活中的场景抽象出来的一些数学原理等。
趣味数学大概可以分为四部分,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部分是适合小班的心算,先从培养孩子们对数字的感觉入手,通过找一些数列的规律,填一些数字魔方矩阵等等手段来实现,再慢慢教给孩子们快速在算术式中应用找到的规律,找速算方法的技巧,既可以锻炼孩子的数学能力也能培养相对应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部分是比较有意思的应用题型,主要是针对大班的孩子而设计的,题目都来源于和现实比较接近的场景,可以大大的提高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让孩子们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一方面提高孩子们把各类题型抽象成常见的数学模型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应用题的性质也提高孩子们对中文的理解。
这里常见的主题有比如植树问题,相遇追击问题等等。
第三部分是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题,也是针对大班的孩子们的,这里将介绍一下简单而十分常用的一些推理原理,比如抽屉原理,容斥原理等等,孩子利用已知条件,比较严密的推出要达到的结果的能力就得到充分的锻炼。
第四部分是几何问题,可以根据班级分别有不同的题型,有比较简单的一笔画问题,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处理等等,都会介绍到一些常用图形的性质和作用。
在数学课堂中寻求“数学味”的实践探究
在数学课堂中寻求“数学味”的实践探究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寻求“数学味”的实践
探究:
1. 尝试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自主学
习过程中,尝试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
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进行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是一种富有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方法。
通过进行数学实验,学生可以对数学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
可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进行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
通过进行
数学游戏,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进行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学生实践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进行数学建模,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
培养学生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寻求“数学味”的实践探究需要学生具备
一定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通过寻求实践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
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并培养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一上趣味数学校本课程
一年级上学期教学内容第一讲画中有数 (3)第二讲比一比 (6)第三讲几与第几 (9)第四讲有趣加减 (12)第五讲认一认数一数 (15)第六讲分一分 (18)第七讲图形算式 (21)第八讲趣海拾贝 (24)第九讲数一数填一填 (27)第十讲有趣填数 (30)第十一讲火柴游戏 (33)第十二讲认识钟表 (36)第十三讲移多补少 (39)第十四讲走迷宫 (42)第十五讲总复习 (45)第一讲画中有数〔讲卷〕快乐启航,走进生活1.仔细观察:丽丽家来了〔〕位客人。
趣味冲浪,开展思维2. 把下面各点按顺序连接起来,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1〕〔2〕3. 把3号,8号,9号与左边第一个气球涂上颜色。
扬帆远航,提升能力4.你能说出下面头像是由哪几个数字组成吗?头像是由数字组成。
第一讲画中有数〔课练〕快乐启航,走进生活1.妈妈买了一些草莓放在4个碗里。
小明吃掉了两个碗里草莓,他最多吃了〔〕个,最少吃了〔〕个。
趣味冲浪,开展思维2. 两个跳舞小朋友是哪些数字组成?小朋友是由数字组成。
3.用自己所喜欢图形表示相应数量。
4.按要求画一画。
〔1〕〔2〕〔3〕扬帆远航,提升能力5.把以下各点按从大到小顺序连接起来,看看像什么?6.按1,2,3.,4,5顺序走,你有〔〕种走法。
第二讲比一比〔讲卷〕快乐启航,走进生活1.观察下面两个杯子,〔〕号杯子喝掉水多。
趣味冲浪,开展思维2.看图观察,在最重下面画“√〞,在最轻下面画“○〞。
扬帆远航,提升能力3.把方糖放进杯子后,请将糖水从甜到淡编号,并说说为什么?第二讲比一比〔课练〕快乐启航,走进生活1.4杯盐水一样咸,〔〕号杯水里放进去盐最多。
2.小红用同样钱可以买5个蛋糕或6个面包,蛋糕贵还是面包贵?在贵后面打“√〞。
蛋糕〔〕面包〔〕趣味冲浪,开展思维3.把鹅蛋、鸡蛋、鸽子蛋分别放入三只碗里,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放在哪只碗里吗?4.哪只猫剩下鱼多?在这只猫下面打“√〞。
5.比一比,哪条线用火柴最多?在〔〕里打“△〞。
怎样把数学课上出味道来
二、怎样把数学课上出味道来
2、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 物和具体、有趣的情境之中。
“将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 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 源加以开发。”
二、怎样把数学课上出味道来
3、展开一个个“故事” ,给学生提 供空间和机会。
在尊重与鼓励中让不同观点、意 见充分发表。
在观察与追问中让数学教学变得 更加深刻。
题目来源
12345679x2x9=222222222 12345679x3x9=333333333 12345679x4x9=444444444 12345679x5x9=555555555
教学片段:“剪出平方分米”
找一找,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近似 1平方分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一平方分米有多大 再伸出手来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是多大 然后剪出一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与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放在一起比一比 再剪一次
用“心”去追求 课堂教学的“味道”
一、什么叫有“味道”的课?
1、学生参与了,投入了,交流中师生有一种 兴奋、愉悦的感受。(课堂氛围)
2、课堂有思维碰撞,学生进行了认真的、有 一定深度的思考。 (数学思考)
3、学生有“发现了”和“学会了”的成功感 受。(教学效果)
二、怎样把数学课上出味道来
1、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努力改变 知识呈现的方式。尽量给学生 提供一个类似科学探究的学习 途径。
教师不是直接“给予”,而是唤醒。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感悟、生成。
课例: “a能表示什么?”
一堂真实的,富有研究价值的课 一个“动手操作---反思---交流”的情
景 一位尊重、鼓励学生的教师,她创建
了宽松又活跃的课堂
课例: “平均数”
演义一个个故事,独具匠心 体会一个个道理,亲切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有“数学味”的课舞蹈注重一个“韵”味;语文注重“品”味,数学课要讲究有数学味……随着新课标实施的进一步深入,近年来有很多教师对教学上的一些现象着出了批评意见,比如数学课的生活味太浓,比如情境的创设花里胡俏,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这些现象在小学低段教学中相对比较突出,老师的本意是为了适合低龄小学生的“口味”,提高学习兴趣,但是有时候又难免走了歪道,也就是我们常感觉到的课堂少了数学味。
其实不管应用什么方法,它们都如同烧一道菜所必备的料,是料就有主料了配料之分,一般说来,配料只为主料服务,保留了主菜的风味才是好菜。
注重生活化,注重实践都如同是做一道菜所必须的调味品一般,我们应用合理了,处理恰到火候了才好,但是不能喧宾夺主,数学就该做好数学味。
所以我们要努力的方向是做到“适合”而非“迎合”。
不管怎么设计,我们都必须要考虑的是学生需要得到什么?需要发展什么?说到底,数学课该有数学味。
“数学味”是怎么样的?学数学的人与别的人不同,他们在想问题和做事时常常喜欢追求数量精确性,过程严谨性,条理简约性,课堂结构的设计严密,数学问题有效又合乎逻辑,思考与表达的高度概括性,数学概念高度的抽象性,这些都是数学味。
说到底数学味就是数学精神,数学的思想方法,它就是数学美的所在。
数学课该如何来上出“数学味”呢?一、合理组织,经历出数学的思考味。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有人说“思考”数学味之首是有道理的。
一节缺少思考含量的数学课,一节缺乏智力挑战的数学课,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也算不得一节好课。
缺乏思维含量的课就激不起思考的热情,感悟不到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体会不到思考的乐趣的数学课只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
所以,教师在组织教材的时候要有利与学生积极的思考,充分作好引领者的作用。
同一个内容,挖掘得深度不同,处理的方式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在这点上,教学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只有抓住了数学的本质,才能做足数学味,下面以教学“经过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设计片断为例进行比较。
设计一:出示三个生活场景,标示开始和结束的时刻(7:00-11:00,, 5:10——5:40, 8:00——9:20)。
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知道经过了多少时间吗?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是算出来的。
师:怎么算?生:只要用后一个时间减去前一个时间就可以了。
(很多学生赞同)生:8:00——9:20用9时减去8时,20分减零分是20分,就是1小时20分生:也可以用竖式进行计算。
(请学生板演说意思)师:你们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知道经过了多少时间吗?生:沉默。
师:那么下面这几个经过的时间你能知道吗?(出示6:40——7:15)生:也可以用竖式进行计算。
师:是吗?试试看设计二:情景引入小明乘公交车上学的起始和结束时间,6:50上车,7:25下车。
同桌合作分别在空白钟面上标出这两个时刻来。
教师提出问题:小明乘车用了多少时间?同桌交流你是怎么知道的。
汇报的时候,学生的方法很多:1、看钟面,分针走了7大格,就是35分2、先看作7:00,到7:25是25分,少算了10分加上去就是35分3、先算到7:30是40分,多算了5分减去。
4、直接用7:15减去6:40师:怎么减?……从数学内容上来说,引领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有的适合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教学,有的应该是一般到特殊进行探究,从以上的例子来看,设计一教师采用从特殊到一般,可能是考虑了从易到难的学生的认识规律,但是这样的安排让学生非常容易地就发现了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没有思考深度的设计显然阻碍了学生的思维的开拓,就好像前面已经有了一条很明显的通道,尽管还有很多路更快捷更方便,学生已没有兴趣再去尝试探究。
尽管从知识层面上来说,学生掌握了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但是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吗?学生的个性思考发展了吗?学生对知识的出处理解了吗?这几方面都没有达到,这样的课堂显然缺乏数学味,没有数学味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呆滞,兴趣低下,气氛沉闷,这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而设计二从一般的例子引入,从经过时间的意义出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这样学生独特的思维就能够充分展示出来,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对经过的时间理解得更深入,还有利于学生发现不同的时间计算方法各有各的长处,这些方法的运用,无疑增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思维,课堂上也就有了较浓的数学味。
在数学课中,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是材料。
所以我们要合理取料,作出数学的“思考味”。
二、精心设问,探索出数学的实在味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适当增加问题的挑战性,是增加“数学味”的要诀之一。
具体地说,就是要善于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使学生经历“不得其解时的困惑——顿悟时的激动——突破时的愉悦”的过程,从中品味思考的乐趣,发展思维的能力,获得数学的思想与方法。
巧妙设计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变换思考角度,善于在变化中求真、求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和敏捷性。
因此,增加数学课的“数学味”,就是要剔除不必要的热闹,凸现数学的本义。
比如我们创导的“学中玩,玩中学”就要合理地以问题来引导,如果不能把好问题的质量关,就难以达到数学学习的高度,而数学课,仅有好玩是完全不够的。
比如进行可能性的教学,教师喜欢设计“转盘抽奖”的游戏,不用说,学生参与的情绪高涨,但是学生在游戏中能体会到什么呢?那就和教师的提问是分不开的。
有的老师是在游戏结束后问:通过刚才这个游戏你发现了什么?而此时,学生的兴奋劲还没过去,玩游戏时注意力也根本没在数学思考上,所以学生表达的往往是和老师的意愿相背离的非数学层面上的东西。
而有的老师在游戏前先问学生:“猜一猜,他可能转到什么?为什么?一定吗?”由于带着一定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数学思考上,游戏的过程就成了学生思维验证的过程。
这才是我们数学课要的味。
在计算教学中也是如此。
在一些老师看来,计算教学缺少挖掘的东西,学生学得也没有什么趣味。
所以,很多老师会把功夫下在情景设计上,千方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实,很多的计算教学也有着丰富的数学内涵,也有较高的思维含量。
只要教师能够合理引导,精心设问,原来枯燥的计算课一样能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比如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一课中。
教师从517-348引入,然后把被减数的1改为0,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去尝试,而是先设计了两个问题:“0与1有什么不同?”“在计算上可能会有什么不同?”就是这样两个能抓住数学本质的问题,很快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把学生带入活跃的思维状态。
在解决完这个问题后,教师又趁热打铁把被减数各位上的数再换成零,问学生: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独立解决吗?这堂课中,教师仅仅以几个问题就引领了整堂课的教学,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之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来解说算理,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好的效果,这和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是分不开的。
所以,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很重要。
巧妙的问题能够迅速让学生进入数学思考,巧妙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提炼数学的思想。
三、引领深入,挖掘出数学的内在味数学的美不象自然美、艺术美那么鲜明、亮丽而潇洒,甚至也不象其它社会美那么地直观和具体,它抽象、严谨,是一种理智的美。
有些人感到数学总是一大堆数字、符号、法则,数学内容是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那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真正把握数学的内在价值,才能把儿童吸引到数学的世界之中,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有位教师要执教“三角形内角和”的公开课,从课前谈话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对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知识没几个不知道。
既然学生对这些知识都已经知道,那么,这堂课还有没有必要教学?如果进行又该怎么上?底下听课的很多老师狐疑又好奇。
结果这位教师从学生所说内角和是180度入手进行展开:“老师说、书上说180度就是180度吗?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进行研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把学生的思维转入如何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上来。
在这堂课中,教师的几个提问非常实在到位,引领着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学生的探究气氛和兴趣非常浓厚。
如:“要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是不是研究这一个三角形就好了?”(一个不能代表所有,要多研究几个)“那需要研究怎么样的三角形?”(特殊的三角形、一般的三角形都要有代表地研究)“那我们可以用些什么办法来研究呢?”(量角的度数、拼角、折角)。
在这堂课中,教师以巧妙的材料准备,精心的提问,一步步向学生展示了数学的内涵,使学生既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又培养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比如学生进行验证的时候,一般都是从量角的度数出发,结果往往会有一定的误差,教师不光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我们的内角和度数为什么不是刚好是180度,还让学生明白这些大量的数据依然是不能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而只是让我们得到这样一种猜想,至于是不是180度还得靠更有力的证据来证明。
这些关注学生数学思考的提升、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等做法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他们尽享因数学思考而带给他们的思维的确定性、变通性、灵活性、辩证性。
数学的真理感、数学思考的内在美、数学丰富的思维方式等,正是在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对话和思辩过程中悄悄滋润着学生心灵,化作学生思考的力量源泉。
这正是数学的内在味。
四、提升方法,概括出数学的深刻味有的老师在潜意识里认为小学数学知识“浅”,没什么好讲的,于是课堂上大量引进非数学的内容,在形式上大做文章;有的教师将数学教学仅仅看成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就知识教知识,忽略了联结这些知识的思想观点及由此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不重视引导学生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
著名数学家李大潜指出:“如果仅仅将数学作为知识来学习,而忽略了数学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以及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就失去了数学课程最本质的特点和要求,失去了开设数学课程的意义。
”数学是和生活有联系,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但是,那还远远不够,我们常常所应用的生活化不能把它简单化,更重要的任务是把生活经验进行提升,通俗地说就是数学要高于生活,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并用着知识来进行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记得去年曾经有一个名人以一个非常典型的数学题为例来炮轰当前的数学教育,那个例子就是“进水管出水管问题。
”他批评的理由是生活中根本不可能会有这种现象存在,谁会做边进水边放水的傻事,让学生做这种题目无疑是没有意义的。
我想这位名人可能对数学不怎么感兴趣,也肯定没有体会到数学的美,我们可以对一个和数学不搭边的名人的言论付之一笑,但是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们绝不能对这种言论表示认可,为生活服务仅仅是数学的其中一个任务之一,数学绝不仅仅是为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