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如何上出“数学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如何上出“数学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47-01

纵观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对数学本质的关注正在逐渐减少,数学课的“数学味”正变得越来越淡。如果把“生活味”和“数学味”看作“数学教学”这道菜肴的两种调料的话,过去的“数学味”显然放得太多,吃起来咸得发涩、发苦,而现在我们加入了大量的“生活味”,冲淡了应有的“数学味”,味道却是如此平淡。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到底应用什么方式去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去发现数学自身的内在魅力——数学味。“数学味”是怎么样的?学数学的人与别的人不同,他们在想问题和做事时常常喜欢追求数量精确性,过程严谨性,条理简约性,思考与表达的高度概括性,数学概念高度的抽象性,这些都是数学味。说到底数学味就是数学精神,数学的思想方法,它就是数学美的所在。数学课该如何来上出“数学味”呢?

一、巧设问题,寻找数学的实在味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适当增加问题的挑战性,是增加“数学味”的要诀之一。在计算教学中,很多老师会把功夫下在情景设计上,千方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实,很多的计算教学也有着丰富的数学内涵,也有较高的思维含量。只要教师能够合理引导,精心设问,原来枯燥的计算课一样能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比如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一课中。教师从517-348引入,然后把被减数的1改为0,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去尝试,而是先设计了两个问题:”0与1有什么不同?“”在计算上可能会有什么不同?“就是这样两个能抓住数学本质的问题,很快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把学生带入活跃的思维状态。在解决完这个问题后,教师又趁热打铁把被减数各位上的数再换成零,问学生: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独立解决吗?这堂课中,教师仅仅以几个问题就引领了整堂课的教学,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之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来解说算理,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好的效果,这和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是分不开的。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经历数学的思考味

一节缺少思考含量的数学课,一节缺乏智力挑战的数学课,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也算不得一节好课。所以,教师在组织教材的时候要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思考,充分作好引领者的作用。同一个内容,挖掘的深度不同,处理的方式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下面以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一内容的教学设计片断为例进行比较。

设计一:

师: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生: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师:拿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问: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行吗?

生:可以。

师:那说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中,谁可以总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生: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设计二:

师:拿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边直角三角形,各2个同样的。让学生动手拼。

生:可以拼成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师:同学们,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从而推导出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除以2就是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生: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乘边长,除以2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因为正方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三角形的底和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从以上的例子来看,设计一教师采用从特殊到一般,可能是考虑了从易到难的学生的认识规律,但是这样的安排让学生非常容易地就发现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没有思考深度的设计显然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开拓,就好像前面已经有了一条很明显的通道。而设计二让学生探索用不同的图形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给予了学生充

分的思考空间,这样学生独特的思维就能够充分展示出来,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对四种平面图形的关系理解得更深入,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方法。

三、积极创设操作情境,增强数学的体验味

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要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数学创新思维的欢乐,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积极地创设操作情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的实验操作中探索知识、发现规律。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布置学生课前准备好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多种情况的圆柱、圆锥容器和红色水。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由已经掌握的圆柱体积公式v=■ sh,学生很快便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v圆锥=■sh。这样让学生积极探索,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促进了知识的内化,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感受到了数学味。

四、在质疑中,感悟数学的内在味

数学的美不像自然美、艺术美那么鲜明、亮丽而潇洒,甚至也不像其它社会美那么地直观和具体,它抽象、严谨,是一种理智的美。有些人感到数学总是一大堆数字、符号、法则,数学内容是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那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数学,只有真正把握数学的内在价值,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享受到数学

学习的快乐。

有位教师要执教”三角形内角和“的公开课,从课前谈话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对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知识没几个不知道。那么,这堂课还有没有必要教学?底下听课的很多老师狐疑又好奇。结果这位教师从学生所说内角和是180度入手进行展开:”老师说、书上说180度就是180度吗?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进行研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把学生的思维转入如何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上来。在这堂课中,教师的几个提问非常实在到位,引领着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学生的探究气氛和兴趣非常浓厚。如:“要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是不是研究这一个三角形就好了?”(一个不能代表所有,要多研究几个。)“那需要研究怎么样的三角形?”(特殊的三角形、一般的三角形都要有代表地研究。)“那我们可以用些什么办法来研究呢?”(量角的度数、拼角、折角。)

在这堂课中,教师以巧妙的材料准备,精心的提问,一步步向学生展示了数学的内涵,使学生既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又培养和科学的探究精神。比如学生进行验证的时候,一般都是从量角的度数出发,结果往往会有一定的误差,教师不光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我们的内角和度数为什么不是刚好是180度,还让学生明白这些大量的数据依然是不能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而只是让我们得到这样一种猜想,至于是不是180度还得靠更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些关注学生数学思考的提升、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等做法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