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

合集下载

论文_浅谈李清照生平及其词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论文_浅谈李清照生平及其词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何须浅碧深绿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浅谈李清照生平及其词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我便想到李清照这首词:《鹧鸪天》中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谁说女子不如男,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位英雄,这首词就是李清照的个人写照。

“浅碧”、“深红”都是耀眼之色,都是多数花借以展现自己的颜色,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是不需要的,因为它自身的香气也可让自己在“花中第一流”!借此可以看出李清照眼中的美,在她看来内在的美、心灵的美、品质的美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最动人心魄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是可以名流千古的美。

从此,我们不难看出她以桂花自比,也是自己傲视尘俗,内秀自芳的写照。

她这些美好品质的产生是与她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历史是分不开的,家庭、婚姻、历史的变迁使她的生活经受了风雨的洗礼,从一个书生变为终日充满思念和愁苦的思妇。

我们都知道李清照是中华诗史上杰出的女作家。

她诗、词、文、赋。

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尤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

王维的《碧鸡漫志》称:“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杨慎《词品》谓之曰:“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

”王士镇《花草蒙拾》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李清照之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她不追求华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浅论李清照在词史的地位

浅论李清照在词史的地位

浅论李清照在词史的地位【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婉约细腻、感情真挚而著称。

在宋代词坛上,李清照的地位显赫,被誉为“词中之翘楚”。

她的词作影响了后世无数词人,被誉为“清秀才子”。

与其他词人相比,李清照的作品更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文学风格。

她的词作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承,并对词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清照在词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她的作品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李清照的词作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中国词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李清照、词史、生平、词作、宋代、词坛、影响力、传承、词人比较、后世、影响、词文化、贡献、总结。

1. 引言1.1 李清照的生平简介李清照,原名李德裕,号易安居士,北宋女词人,生于公元1084年,逝世于公元1155年。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北宋贵族李格非,母亲是南宋宰相邵伯应的女儿。

从小聪慧过人,善于诗赋,父亲十分疼爱她,给她提供了良好的文学学习环境。

李清照十岁时便能作诗,并且受到南宋宰相王安石的赏识。

李清照的词作特点主要表现在情感真挚、婉约妙绝、意境深远、表达真实等方面。

她擅长描写爱情、离别、人生沧桑等主题,语言质朴清丽,意境幽深绵长。

她的词作传世不衰,影响深远,被誉为“词中之圣手”。

李清照的生平简介显示了她才情横溢、文学造诣深厚,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

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璀璨的一道风景线,对后世的词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李清照的词作特点李清照的词作特点是其情感细腻、写景清丽,以及对时代风俗的描写准确生动。

她擅长以短小精悍的词句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与感慨,常常能用简短的文字揭示出丰富的情感世界。

李清照的词中常常融入自己对风景的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透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她对宋代社会的描写也是独具匠心,通过对社会风尚、人情世故的揭露,展现出其对时代的独特洞察力和审美情趣。

李清照的人生观

李清照的人生观

李清照的人生观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的人生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情感至上的价值观李清照是一位具有非常丰富情感的女性,她在生活中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交流。

无论是她的情诗,还是她的散文,都充满了爱、恨、喜、怒等各种情感色彩。

在她眼里,情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也是最值得珍惜的东西。

她曾经写过一句著名的名言:“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二、追求自由的思想观念李清照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具有不少开放的思想观念。

她提倡女性独立自主,崇尚个性自由,反对束缚和限制。

在她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关于自由、独立、不羁的情节和人物。

她也在文章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对自我解放和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三、执着于美的追求李清照是一位具有极高审美追求的艺术家。

她懂得欣赏美,也知道如何创造美。

她在诗歌、散文和音乐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她的作品富有灵性、生命力和美感,深受后人爱戴。

她的人生追求其实就是对美、真、善的追求。

四、在忧患中建立信仰李清照的一生并不如意,她先后经历了丈夫去世、家道中落、流亡异乡等多次打击。

但是,她在面对忧患时,依旧能够保持坚强的信仰和乐观的态度。

她相信人生有起有落,人生有悲欢离合之事,总的来说,还是做好自己,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总的来说,李清照是一位热爱生活、崇尚自由、执着美好的女性。

她用自己的作品,传递了自己强烈的人生观念,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美好追求。

这些观念在当今社会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和传承,让这份美好、自由、坚韧的人生价值观能够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李清照的历史评价

李清照的历史评价

对李清照的历史评价
李清照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卓越女才子”。

她的词作以清丽脱俗、婉约细腻、含蓄委婉而著称。

以下是对李清照的历史评价:
1. 文学才华出众:李清照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当时文学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她的词作充满了女性柔情和个性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经历丰富: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多次风波和变故,如丈夫因反对新法被贬谪、家庭失和、家财尽失等。

她的人生经历使得她的词作充满了浓厚的生活色彩。

3. 对后世影响深远:李清照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宋代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的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后世文人高度赞扬她的艺术成就,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是两宋时期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

综上所述,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她的文学才华和人生经历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内容提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她被誉为“婉约之宗”,现在存词近50首,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南渡前的李清照,基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天地,词的内容不过是伤春别恨,没有什么创新。

但她大胆地表现了一个贵族少女、少妇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风雅情调,以及对丈夫的思念。

南渡后,国破家亡,多年惨淡经营所积存的金石书画也毁于一旦,接二连三的打击,颠沛流离的痛苦,因此词风突变。

哀怨、悲愤之情渲染强烈,作品中蕴涵着深刻的故国情思。

李清照无论是南渡前还是南渡后,她的词都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至性的感情代代流传。

她的词擅长白描,在用事、构思、炼字酌句上都有独立性,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李清照是北宋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成长的词作家,所以她的词别具特色,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关键词:李清照;前后词风;不同点;相同点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光芒。

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化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她的词①,既沿袭了婉约派的传统,又兼取豪放派之长,极富生活气息,语言朴素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质在两宋词坛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一、前后期词风的不同点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这种风格上的变化与她的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坎坷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所以,我们从三个时期加以分析。

1、贵族少女天真快乐的生活她生长在一个文学气氛很浓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个散文家和学者,母亲王氏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在这种学术空气很浓的家庭里受到极好的熏陶,对于她后来的文学成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的词生动地描写了贵族少女无忧无虑的游乐生活和惜花饮酒的闲情雅趣,基调开朗、乐观,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爱情的渴望。

浅谈李清照的词作风格

浅谈李清照的词作风格

浅谈李清照的词作风格摘要李清照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作风格自然清新,后期词作风格哀婉沉重。

对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词作风格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李清照南渡前后词作风格目录引言 (1)一李清照前期的词作风格 (1)1.1歌颂大自然和青春年华 (1)1.2伤春惜春 (2)1.3对爱情的向往表白 (2)二李清照后期的词作风格 (3)2.1思念故乡怀念祖国 (3)2.2感叹自己身世 (4)2.3感伤国破家亡,人民疾苦 (4)结论 (5)参考文献 (5)引言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在屈指可数的女作家行列中,她是一位佼佼者,她的诗词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后人的好评,特别是她的词,达到了婉约派的高峰,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她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卒年不详,大约活了七十多岁,李清照才情极高,在宋代刊有《漱玉词》,现已失传,今辑录所得词仅七十余首。

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安的南宋初年,生活从优裕走向苦难。

因此,她的词作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指的是: 公元1126 年的“靖康之变”,即是指靖康年间金朝灭亡北宋的历史事件。

李清照南渡前生活一度非常美好,她所关注的是一些关于自然青春爱情方面的话题,词作的风格是清新自然委婉细腻,后期因为丈夫的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凄婉哀痛忧虑深沉。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作风格李清照人生的转折点是靖康之变,南渡之前,她过着美好快乐的生活,只是偶尔有那么一点“闲愁”,所关注的是自然,青春和爱情。

因此她前期词的风格多为: 自然清新,色调明朗,细腻委婉。

前期词作内容都是欢快无忧的,充满着情趣的。

她的前期词共有三类: 一类是歌颂大自然和青春年华; 一类是伤春惜春; 一类是对爱情的向往表白。

1.1歌颂大自然和青春年华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很关注大自然和青春年华,从她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前期词作的风格是清新自然的。

对李清照的评价

对李清照的评价

怎样评价李清照评价一、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评价二、李清照少年时即负文学的盛名,她的词更是传诵一时的。

她的词可惜现存的不多,(有王氏四印斋刻本),但大家知道李清照是最会做白话词的。

例如:《一剪梅》(略),《添字采桑子·芭蕉》(略),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声声慢》(略),这种白话词真是绝妙的文学,怪不得李清照在当日影响了许多人。

评价三、在北宋末再有一个著名的女词人名叫李清照,李清照的《漱玉词》,在文学界里是极有名的。

李清照的佳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尤为人所称道。

评价四、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有天才的女子,李清照论词对于北宋诸大家,多有不满,可见李清照的眼光之锐敏。

李清照的词在当日很受人崇敬,如辛弃疾有时自称“效李易安体”。

可见她的影响很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

浅谈李清照的词对后世的影响修订稿

浅谈李清照的词对后世的影响修订稿

浅谈李清照的词对后世的影响修订稿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李清照的词在诗歌形式上进行了创新,标志着宋词的成熟和发展。

她的词作多采用七言绝句形式,用简练精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深沉的思索,展示了女词人独特的感悟和魅力。

这种形式上的创新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范本和借鉴,对于后世的词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李清照的词作在情感表达上深受后世词人的推崇。

她的词多以爱情、离别和思乡为主题,表达了深情厚意和对生活的痛苦体验。

她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细腻而真切,引起了后世词人的共鸣。

许多后来的词人在创作中受到李清照的启发,通过借用她的表达方法和情感风格,使他们的作品更加细腻深入,情感更加丰富和真实。

此外,李清照的词作还对后世的文学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她的词作以真情实感为出发点,追求淡雅、清新、婉转的文学风格。

这种风格成为了后来宋代词坛的主流,并且对明清时期的词坛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无论在句式、意境还是表达方式上,李清照的词作都给后世的词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了后世词人创作风格的发展和演变。

总结起来,李清照的词作不仅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对后世的词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她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文学风格也深受后世词人的推崇。

她的词作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范例和借鉴,使后世的词坛得以繁荣和发展。

因此,可以说李清照的词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

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名之,称为“易安体”。

其实李词留传下来的并不多,辑存至今珠不过五十余首,从题材和内容看,李清照词作主要描写的,不外乎作家本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季节感受的游兴”,和“离愁别恨,孤独忆往的伤感”,其社会价值和思想意义在封建社会是颇有争议的,但其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和婉约词宗的地位,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女文学家杰出代表的地位,却是历代共识,是无庸置疑的。

她的词作,不仅在古典时代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而且至今仍有不少名篇,被人们传诵把玩,以为绝唱。

这无疑主要取决于李词突出的艺术成就。

本文试图结合李清照的词论和一定的具体作品,在与一些词家的比较中,对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做一些简要分析。

一、词作刻画了清丽高洁,孤愁哀婉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与“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及大多数前人和同时代词作的抒情者在词外(即代闺中女性抒情或借词作的叙写抒词家之情)相比,李清照词的抒情者则既抒词中之情,又抒自家之情;既在词外,又在词内。

在李清照为数不多的存留下来的词作中,几乎每一首词作,都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个性独具的女主人公形象。

她们不同于其他词作中的女性,只是一种被描摩,被猜拟,被借喻,或者是显示形体的外在美,或者是强似实非的男性想象,或者干脆与女性无关;而是一种女性的自我叙写、叙写自我,展示了独特确定的女性自身的心灵的内在美。

李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随作家年龄身份、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的衍变而显示出鲜明的不同的性格特征。

李清照早年生活比较平静安适,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养成了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聪慧高洁、活泼开朗的品格。

她的早期词作中的表年女性形象,就带有这一鲜明的品格特征。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汁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几个细节、数件物事、一串动作,就塑造了一个轻盈活泼,妩媚羞涩,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

浅谈李清照词的悲剧意识

浅谈李清照词的悲剧意识

浅谈李清照词的悲剧意识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极富悲剧意识的女性作家。

她用自己曲折坎坷的一生和“明白如话,流转如珠”的词作演绎着女性情感的悲凉,从而唱响了男权本位社会中女性苦难的生命悲歌。

在她的词中,蕴含着一种厚重的精神内涵,这便是弥漫其中的与生俱来、挥之不去、无所不在的悲剧意识。

生命意识我们知道,作为一个“个体人”有限的生命,与他所面对的山川、四季、河流等蕴含有无限生命因素的客体世界相比,是及其渺小、短暂的,是无法与之相始终的。

所以,当人类将生命意识投射到这种比较上时,生命之悲便油然而生了。

这种生命意识在清照词中典型地表现在她面对时间意象和空间意象时对女性生命的深刻体验方面。

时间意象。

时间的一维性决定了它具有转瞬即逝而不可逆转的特征。

当这些特征作用与人,尤其像李清照这样一位生活于男权本位社会中,待于“寂寞深闺”的文化女性时,生命短促之感、韶华易逝之叹更是倍加强烈。

所以她时常敏感于春去秋来,从而在词中外化为伤春悲秋情绪的抒发。

而其实正是在这愁思不安的内心深处,隐含着词人对青春难再的生命悲剧性体验。

在她50余首词中,伤春词占有30余首,远远超过了半数。

面对春光飞逝的无奈,她时而叹惋欲谢难禁的梨花(《浣溪沙》),时而焦虑“绿肥红瘦”的海棠(《如梦令》),时而“幽怨”“风定落花深”(《好事近》),时而悲叹“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剪梅》),尤其在历经国破家亡又兼丈夫英年早逝后,她更是常在春意渐浓中深刻体会“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永遇乐》)、浑然不觉春天感受的痛中之痛。

而在12首悲秋词中,她常借用“梧桐”、“菊”、“雁”等这些与秋之衰老、凋零或相思怀人等意绪紧紧相连的意象,传达这样两种心绪:一是叹寂寞,一是状憔悴。

前者如《忆秦娥》(临高阁):“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即在那“冷落清秋节”,听“梧桐落”叶,“寂寞”之感油然而生。

《怨王孙•帝里春晚》:“暮天断雁,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抒发了在“好把音书凭过雁”(《蝶恋花》)的满腔期望成空后词人失落、惆怅的寂寞之情。

浅谈李清照词风之转变

浅谈李清照词风之转变

浅谈李清照词风之转变李清照(约1084--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还是词。

她被尊为“蜿约之宗”,其词被誉为“易安体”。

清代文学家王士祯之评:“蜿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1]。

不同的社会生活与不同的个性心理历程,使李清照的词前期有清新、明快、活泼的率真美和蜿媚真挚缠绵的柔情美;后期的词具有乱世孤独寂寞、感实伤怀的凄冷美。

一、前期词风(一)婚前词风不同于传统大家闺秀“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培养方式。

李清照生活成长环境十分轻松,无拘无束。

她不拘于闺阁女工,而像男子一般投身大自然游山玩水,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经常想起一次郊游,玩得十分尽心。

不知不觉间到了日暮时分,沉醉美景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致尽了才登舟返回。

不小心误入荷花深处,想要把船划出去。

划啊划啊,惊起了沙滩上休憩的一群鸥鹭。

全词以悠闲地游兴开始,中间溪亭沉醉,急切想要回舟,不料误入藕花深处。

动作情绪起伏变化,富有节奏感。

从中可以看出李清照生活的非同一般,天真快乐与自由赋予其创作以无限灵感。

词风欢快明朗,清新直白。

有一词作《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最是一回眸间,有无尽娇羞,无尽可人之态。

清晨少女荡完秋千,薄汗涔涔,露珠晶莹。

突然走来了一位客人,慌乱间匆忙逃走,金钗落地也不顾。

但是摁不住好奇激动的心绪,偷偷回顾来访客人。

为了掩饰失态她又假装嗅着青梅。

一个天真浪漫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词人明快清新笔下,一种青春快乐气息扑面而来。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生活的快乐与无忧。

还有一首《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写的是女子和心上人约会又写信与其再次相约的情形。

人物肖像采用比拟、衬托。

浅谈李清照的儿女情怀

浅谈李清照的儿女情怀

浅谈李清照的儿女情怀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充满了儿女情怀的内容。

儿女情怀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感,它体现了人们对子女的深深的爱、关心和牵挂。

李清照的儿女情怀在她的词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李清照的儿女情怀体现在她对子女的爱和关怀上。

在《如梦令》一词中,她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句词表达了她对儿女的眷恋之情,她常常想起和子女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对他们的离别和远去感到无比的惋惜和思念。

在《如梦令》的后半部分,她写到:“辛勤为谁费尽,白了少年头。

”这句话中的“少年头”指的是白发,显示了母亲对子女的辛勤付出和无尽痛苦之感,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儿女为何如此的心疼和留念。

李清照的儿女情怀还体现在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关注和期待上。

在《渔家傲·秋思》这首词中,她描述了儿子少年时和她一起度过的时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清照以一种深情而深沉的笔触写下了对儿子的思念和对他成为有所成就的期望。

她希望儿子能够在离开她的怀抱后独立成长、自强不息,同时也预示了儿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

李清照的儿女情怀还表现在她对子女未来的牵挂上。

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首词中,她写到了对女儿的关切和期待:“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惆怅谁当共亲,穿堂燕子衔书时。

”这句词中的“穿堂燕子衔书时”表达了母亲对女儿未来的疼爱和期待,她希望女儿能够顺利成长,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充实、幸福。

李清照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子女的深深的爱、关心和牵挂,她以真挚而动人的词句表达了儿女情怀。

这种情感与她的饱经沧桑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使得她的词作充满了情感的力量和震撼力。

这也是她作为女词人所具备的独特魅力之一。

2023年度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及词风前后的变化

2023年度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及词风前后的变化

2023年度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及词风前后的变化李清照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不仅表现出当时社会变革和文艺风尚的特点,同时也突显了她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

本文将从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和词风前后的变化两方面为读者做出简要的阐述。

一、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李清照的词作具有很强的女性气质和表现力,她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形象描写,用声情并茂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和感情体验。

同时,她的词作在语言风格和结构上也比较独特,具有很强的自我风格。

1. 语言风格在读李清照的词时,你会发现她的词作语言韵律优美,凤鸣虽美不如无声,提笔难入万重山,这些美妙的句子容易让人陶醉其中。

李清照善于用寓言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通过细腻的线条、生动的色彩和独特的音乐性,她的词作展现出一种红尘中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感情的追求。

2. 结构特点李清照的词结构特点比较明显,首先她的词作多是由四句组成,其次,她在词中采用了大量的换景手法,善于将词的不同部分互相呼应,形成了一种整体的美感。

比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惊回首、见绿杨阴里,有人散乱如麻”和“入时、相帖皆错、荒烟依旧平楚”,这两句词语虽然看似离散,但是却能够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感。

二、李清照词风前后的变化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李清照的词风也有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与宋代社会的变革和女性地位的提高有着一定的关系。

1. 早期词风李清照诞生在男权社会中,她的早期词风也受到了这种思想体系的影响。

在此阶段,她的词多半表现出对人生苦难和荒唐的感叹,饱含着对世态炎凉的绝望和无奈,比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惊回首、见绿杨阴里,有人散乱如麻”,这种对人生的悲凉的描写,反映了她个人对于社会形态的认识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2. 中期词风随着宋朝时期史蒂芬氏人物的崛起和市井文化的发展,李清照的词风开始出现了一些转变。

她的词作呈现出更浓烈的个性和女性情感,比如《声声慢》中的“千万恨,恨极在、成诗,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出了李清照个人的感情体验和审美情趣,并在宋代女词人的词作中独领风骚。

浅谈李清照词中语言的美学价值

浅谈李清照词中语言的美学价值

浅谈李清照词中语言的美学价值
李清照的词的语言美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典典雅的语藻。

她的词多种表达手法,运用象征、想象、比喻、反复、平仄等诗歌表达手法,表现出李清照以及清人们的艺术上尊崇
古老,不断仰望古典传统的心态。

二是抒情深沉感人的语言美感。

李清照吟咏情诗词,常常道出时代沧桑,往事温情脉脉,现实梦想飘渺,每一句话语皆如实描写人生沧桑,充满感情色彩,深沉触动人心。

三是言简意赅的真情实感的语言表达。

李清照的词文,无论宋词还是
古诗,都是精心组织,力求实写真情实感,而语言表达却又减少到最
简洁。

这样的语言能够精准地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真实意境。

唐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

唐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

唐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唐宋时期的女词人,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她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

一、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点1. 真挚感人:李清照的词作情感真实,不做作,贴近生活。

她能够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真挚而纯粹的情感,令人动容。

2. 抒发离愁:“千里共婵娟”,这句经典开篇使得李清照在表达离别之情时显得格外凄美动人。

她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手法来抒发对亲友远去或者爱侣分离所带来的伤感之情。

3. 唯美浪漫:李清照擅长营造优美、富有幽香氛围的场景,并将自然景色与个体感受相结合,形成了既具体又抽象、既客观又主观的艺术形象。

4. 技法独特:李清照常用对仗、借物抒情、婉转表达等技巧,使她的词作更具音乐性和韵律感。

同时,她也善于使用典故和历史事件来增强词作的文化底蕴。

二、李清照词作的思想内涵1. 唱吟人生:在李清照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对人生苦难与无常的体验与领悟。

通过描述自然景色或者个人经历,她将自己对世事沧桑以及爱情离别之感悲凉而淡泊地展现出来。

2. 叙述女性命运:作为一位女性词人,李清照用笔赞美了古代女子们勇敢坚毅地面对困境,并渴望得到真正幸福生活的愿望。

她关注着妇女权益,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通女性所处位置和心理状态。

3. 思考宣泄:在快意恩仇之余,李清照也有不少伤怀忧国之辞。

这些作品表达了她对时事政治的思考和关注,以及对国家疾苦的担忧。

三、李清照词作的影响与意义1. 文学成就: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女性诗人。

她用自己细腻动人的文字,创造了许多经典之作,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遗产。

2. 社会价值:李清照通过自己的词作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女性处境,提高了妇女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

同时,也启迪着后来者对于个体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3. 传承发展:李清照是唐宋时期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词人之一。

浅谈李清照《词论》

浅谈李清照《词论》

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一篇辞锋锐利的《词论》传世。

《词论》明确提出词“别是一家”,对北宋许多重要词人都提出了批评。

《词论》的诗词分野观,后世争论很多,而且以否定的意见为主。

事实上,如果能对《词论》区别诗词的用意作进一步廓清,并分析一下它何以在北宋时代由一位女词人明确标举,就很可以避免过分绝对化的论断。

论者一般认为,《词论》提出了关于词的五个标准:一、协律;二、铺叙;三、典重;四、情致;五、故实。

但《词论》文义的核心在“协律”。

所谓“铺叙”、“典重”等标准都以“协律”为前提。

《词论》所言“协律”是指协音律,而不是协以往近体诗所遵循的格律。

《词论》论词最重音乐特点。

文章开篇即举出唐代歌者李八郎“转喉发声”、“众皆泣下”的故事,说明音乐的感人效果。

至于宋代,首称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大得声称于世”,而于前辈词家仅举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四家,以其能知音律。

《词论》特别区分了词之音律与诗之格律的不同,所谓“盖诗文分平侧,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其中“平侧”即是“平仄”,而“五音”是指唇、齿、喉、舌、鼻五音,这是按照发音部位的不同对字音做出的区分。

“五声”是指音阶中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六律指古代乐律的十二律吕,阳六为律,阴六为吕,称六律六吕。

“清浊轻重”则是指声调中的阴阳,清轻为阴,重浊为阳。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诗不须合乐,用字只讲平仄即可;词须合乐,用字要细辨“五音”、“阴阳”,以求与词调之“五声”、“六律”相和。

这也就是填词所要遵循的“审音用字”的原则。

《词论》依照这个原则还指出了词韵之不同于诗韵的特点“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

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这里,入声字所以不能作仄声韵脚,是因为词“随律押韵”(杨缵《作词五要》),一部分入声字一经吟唱,就容易变成平声字,这就违背了押仄声韵的要求。

《词论》对词律、词韵的讲求,虽然还比较简略,但它相当集中地反映了北宋晩期词体的成熟。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视角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视角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词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分五方面了阐述了这种独立意识的表现,并指出李清照这种勇于追求自身人格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关键词:李清照女性意识人格追求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是一个奇迹,她仅凭一部《漱玉词》就跻身于群星熠熠的宋代词坛,成为以男性为主导的中国词史上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

千百年来,多少追求自我意识的女性从她的词中获得力量,汲取勇气。

而李清照,正因为其词中强烈的女性意识赢得了世人“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高度赞誉。

李清照真率地面对生活,以女性的眼光去感知、体验人生和社会,以独特的敏感和坎坷的经历将闺阁之情、家国之思、人生之慨熔铸于文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李清照有着不同凡响的女性意识。

本文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关注并赞美自我形象和人格追求;二、词中多伤春写花之作;三、追求爱情,袒露自己的爱情体验;四、表现刻骨的相思之情;五、爱国伤时的情感。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

女性,往往被看做是“三从四德”的代表,是男性社会的附属物,这种风气反映在文学领域里,就使得女主人公成为被肆意亵玩的对象,女性自身的意识大都被忽略了。

李清照则一改前世的文风,在她的笔下,写的是自己的形象,显示出的是对自我性别的认可,对自我形象的欣赏。

李清照的词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她心路历程的记录,带有自传的性质,因而对自我形象的描写是其重要内容,如“绣面芙蓉一笑开”“素约小腰身”,写的是自己的体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的是自己的情感;赞梅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表达的是自身的人格追求……读李清照的词,我们能时时感觉到作者女性意识的存在。

古往今来,伤春、闺怨一直都是女性文学中的主题,这在易安的词中更甚。

她的词中,有很多都是在春天美丽的季节里,抒发自己的一腔愁绪和满目的辛酸。

如《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浅谈李清照的个性气质对其创作的影响

浅谈李清照的个性气质对其创作的影响

浅谈李清照的个性气质对其创作的影响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卓越的女词人。

其非凡的文学创作成就基于她卓异的个性气质、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豪爽纯朴的民风及时代的影响,铸成了她高雅率直、傲岸好胜、高洁洒脱、自强不息的品性。

这些品性充分反映在作品中,她能把个人的愁思愁绪与伤时伤乱的国家之痛熔为一体,而且在作品中大胆袒露自我,表现纯朴、开朗的个性;出语清新自然,去俗求雅,追求高雅的艺术境界,其个性气质对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标签:李清照;个性气质;创作影响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优秀的女作家之一。

中国几千年文学发展的历史,载入史册的女作家是为数不多的。

最早的在《诗经·鄘风》里提到的女诗人许穆公夫人,以爱国主义诗篇《载驰》流传后世;东汉末,献身匈奴的女诗人蔡琰,以《悲愤诗》蜚声文坛。

生活于两宋之间的李清照,是一个”倜傥有丈夫气”“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夜话》卷三)的杰出女词家。

她以多方面的才能,独特的个性气质,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受到后世极大推崇,在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漫长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压抑个性、戕害才华的时代,对于女性尤其如此。

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直就是由男性作家构成的文学史。

[1](P150-152)而李清照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令人瞩目的事件。

她不仅是封建时代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中最优秀的一个,即使在属于”男人世界”的封建文坛上也堪称大家,以自己富有独特个性的词作,卓然挺立于两宋词坛。

沈曾植在《菌阁琐谈》中曾这样评价李清照:”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

沈曾植的话是偏重于性格说的。

要探讨李清照的文学成就,就必须分析她的性格,毕竟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女作家,这些个性气质充分地反映在她的作品中,对她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所以,本文就”李清照的个性气质对其创作的影响”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李清照独特的个性气质对她的创作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

浅谈李清照的儿女情怀

浅谈李清照的儿女情怀

浅谈李清照的儿女情怀李清照,中国元代著名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作品以清丽婉约,情感真挚而著称,被后人奉为经典。

除了她的文学成就,李清照的儿女情怀也是人们熟知的一面。

她在其词作中表达了对家庭、子女的深情厚爱,展现了她婉约柔情的一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李清照的儿女情怀,希望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女词人。

李清照的儿女情怀可以从她的家庭生活中窥见一斑。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诗人、书法家李格非,因而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学熏陶。

在家庭中,李清照是父亲的宠女,她的父亲对她的教育格外重视,让她接受了优质的教育。

李清照的父亲为她的文学才华埋下了伏笔。

李清照在《如梦令》中表达了对父母的依恋之情:“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可见,李清照对父母的深情依恋,这也为她日后的儿女情怀埋下了伏笔。

李清照的儿女情怀也体现在她对婚姻的态度上。

李清照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她的丈夫赵明诚曾多次出征南北,长期分居,给李清照带来了极大的牵挂和忧愁。

在《如梦令》中,李清照写道:“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让人感受到了她对丈夫和孩子的思念之情。

李清照的这种婉约柔情,凸显了她对家庭和儿女的深情厚爱。

即便在婚姻不幸福的情况下,她也始终把家庭放在心头,体现了她的儿女情怀。

李清照的儿女情怀还反映在她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上。

在她的词中常常表现出对子女的深情厚爱,如《声声慢》中写道:“听筝弄,影绰绰,盼今朝,白发新。

”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期盼和关爱。

李清照对子女的情感表达异常真挚,让人感受到她作为母亲的柔情和深情。

她的作品中流露出的母性光辉,也让人对她多了一份敬畏和赞美。

李清照的儿女情怀也可以从她的教育观念中得知。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经常表现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子女的期望。

她在《如梦令》中写道:“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表达了作为母亲对子女的期望和期盼。

李清照的教育观念也正是她儿女情怀的一个方面,她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优秀的子女,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的爱情词,随着其生活的变化,表现得或热烈、或缠绵、或凄婉、或抑郁,但无论如何,都是她自我心灵的直接倾吐。尤其是她的悼念亡夫词,在宋代词坛上,可说是绝无仅有的,是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如今读来。推想当年词人情怀,更是催人泪下。如《浪淘沙》: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从词中所写皆为愁苦之情来看,此词应是李清照作于丈夫病卒,流落江南时。“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这两句还是寻常言语。但意蕴丰富。词人一方面向我们勾画了一个夜阑人静、寂寞无边的环境,一方面也写出了自己长夜无眠、满腹愁怀无人可诉的情忧。我们仿佛看到词人孤单地置身于悠悠天地之中,禁不住地正在凄然泪下。“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也是极寻常的口语。词人将“旧时”、“旧衣”和“情怀”进行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叫“勿是人非”后。内心无限的失意和帐惆。天气又顺应季节而来。箱底的金翠罗衣也依旧高贵鲜艳,只是人的“情怀”永远不似旧时了。词人以朴素的语言揭示了人们历经生活磨难后所共有的感悟,读后不得不令人掩卷唏嘘!
深婉含蓄
观李清照词作。往往“言近而旨远,词浅而意深”,既炼字炼句,富于含蓄的语言风格,又常以口语入词。化俗为雅,自至高远幽深的境界。这一点。应是“直欲压倒须眉”之所在了。
我国古代词人在创作上强调“炼字”,主张“意胜”。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 也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李清照在这方面更是毫不逊色。她的词。不但能炼字炼句,而且能炼意炼格,词恰能传情,情恰与词合,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统一的境界。
难能可贵的是,易安词的“真”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的离愁别恨,感月吟风的范围里。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南渡以后,面对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故国,她积极干预时政,表现出了一颗深挚的忧国忧民之心。她后期的词作,则多以描写国破家亡时的离乱生活。寄托自己光复山河、重整乾坤的强烈愿望,较之一般的婉约词,更有社会现实意义。其思想内容也远远超出了对个人的身世飘零之叹,而着重抒写亡国离黍之悲。国难家愁,交织在一起,其词苍凉沉郁,感人肺腑!
关键词:情真意切;深婉含蓄;炼字炼句;炼意炼格;寻常语;易安体
以词为乐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南宋著名女词人,她为丰富我国诗词创作。发展我国诗词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的词。由于历史的原因,散佚的很多,流传至今的约四五十首。虽然数量不多,但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明代杨慎说她:“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阁也。”清代李调元说:“易安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吴文英)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周邦彦)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是标准的婉约词人,她善于把自己真切的情感。借助词这一文学形式,表达得婉转柔美,蕴藉含蓄,这也就成了李清照词的主要特色。
如《武陵春》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即是如此。其中“住”字,隐含着此前风雪肆虐多时,好不容易才“收住”“止住”之意,由此亦可推想到作者这时内心也应随之稍稍放松起来。一“香”一“尽”,则来一个先扬后抑。尘土散发着阵阵香气,沁人心脾,推门一看。原来枝头上绽放的繁花已经落尽,难以挽留。短短几个字,作者一连铺排出三种事物的变化:风住、尘香、花尽。这些事物的变化,在读者看来,一切本在情理之中,但细加品味。一切又令人觉得多么无可奈何。世事多变,起伏岂能由人,美好的事物转眼变成云烟!万千感慨,皆寓其中,笔法之凝炼,由此可见一斑。
细品李清照的词,发现其“以词为乐”的特点是很突出的。在读者这方面看来。吟其词即如赏其曲。徜徉在一支支或明快或柔婉,或清朗或缠绵的乐曲中,可以得到无限的艺术享受!
此外,在李词中,设喻对比、借物抒情、成功的点化、活用典故等各种文学表现手法。也运用得娴熟自如,恰到好处,强化了作品的整体美感。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词中,李清照真挚大胆地写出了与心爱的丈夫离别后。无法排遣刻骨相思的痛苦之情。你看,寒冬已去。又逢暖雨晴风的大好时光,放眼望去,梅红柳绿,满眼皆春意。本来正可以尽情地饮酒作赋,然而亲人不在身边,这一切反而惹得词人不住地伤心哭泣,以至“泪融残粉”。也曾试着穿戴起华贵的衣饰,但还是振作不起低落的情绪。在漫漫长夜里,抱浓愁,剪孤灯,好梦难寻。
又如《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重阳佳节。秋菊盛开,一阵清风吹来,珠帘闪动,一位美丽多情少妇闪出窗来,由于日夜思盼阔别久离的丈夫。而显得花颜憔悴、玉肌消减、弱不禁风!尽管思念之词未着一个,但人物内心隐秘却披露无遗。
以寻常语入词,是易安词的一大特点,一大长处。她善于把一些家常语熔炼于词中,不着痕迹,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婉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细。而又意境高远。犹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让读者只见其外表的朴素,而见不到朴素下锤炼的工夫。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在其真。《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孤雁儿》等篇,声声呜咽,字字血泪,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无处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没有半点的雕琢与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真实映现。
回首紫金峰,两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词的上片作者借物抒情。嗟叹自己命运多舜,往日美满幸福的生活骤遭变故,如梦一般了无踪影。“五更风”,也暗指家破人亡的不幸遭遇。词的下片进一步表达作者惆怅迷惘、悲痛欲绝的心情。其中“一江春浪醉醒中”这句,形象地写出了自己飘萍浪迹,希望摆脱现实却无法摆脱的惨状。“留得”两句,又可见这惨状使作者的泪水从未干过。而在极其痛苦中,只得把泪水寄予远在天边的“征鸿”,寻求安慰。“征鸿”既是亡夫赵明诚啊!恩爱夫妻,一朝永别。从此阴阳两隔,永难相见。其痛苦是多么的痛苦!
情真意切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深层思考后的最本质的反映,是作者真情实感的具体表现。李清照的词之所以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内心。令世人吟诵不衰,其原因就在:一方面。她真实地描写了在动荡不定的社会背景下,自己坎坷不平的生活道路:另一方面。也毫不掩饰地倾诉了自己由此而触发的万千感慨。美好而纯真的少女情怀。幽怨深挚的闺情相思。显得真挚而恳切。靖康之变后,那颠沛流离、孤苦伶仃的苦难生活。字字句句,都是从作者心底涌出的歌,是作者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例如在《菩萨蛮》中。清照说:“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国事糜烂,回乡无望,更添思乡之切,只得借酒浇愁,以至沉醉。而只有醉时才能忘掉故乡。解除心中的愁苦啊!可见对故乡思念之深。这里的“故乡”,不仅是指清照的出生地。也指她居住过的汴京、青州,以至整个沦亡的国土。
让我们翻阅到中华书局孔凡礼先生新发现的李清照的佚词《新荷叶》:
浅析李清照的词
摘要:李清照的词或抒写爱情生活的真情实感,或抒写夫妻别离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或写国破家亡、悲欢离合,忧国忧民之情。本文通过列举李清照词作中各类较有代表性的词进行分析,一方面说明李清照的词作。不管是哪一类都是词人内心情感的“真”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说明李清照的词作,既炼字炼句、炼意炼格,又“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即艺术风格的“婉”。李清照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能使内心情感的“真”和艺术风格的“婉”达到完美的统一,即内心情感的“真”使作者倾注于采用深婉含蓄的笔法加以表达,而深婉含蓄的笔法则使真挚恳切的情感更具感染力。也就是说李清照的词是“情真意切,深婉含蓄”的统一。
李清照深得婉约词的精髓,她的词平易而不俚俗,雅饬而不繁缛。往往辞淡于水而味浓于酒,艺术成就是很高的。与她同时的王灼,在贬斥她时,也不得不承认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可多得,若本朝妇女。当推文采第一。
总之,李清照的词作融合了内心情感的“真”和艺术风格的“婉”,并且达到了“真”与“婉”完美统一的境界。事实上。内心情感的“真”使作者更倾注于采用深婉含蓄的笔法加以表达。而深婉含蓄的笔法则使真挚恳切的情感更具感染力。李清照才华卓绝,品德高尚,然而一生道路曲折,遭遇不幸,晚景更加凄凉,的确是一个悲剧。可告慰的是,她的才华和成就历来得到后人的公认。读着她的作品,就会感到她不愧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一个女词人,处于封建礼教森严、政治环境险恶的年代,这种抒写的勇气和胆识是不同凡响的。首先,在李清照的爱情词中。她敢于冲破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坦率地表达对爱情生活的真实感受。展现人性最本真、最美好的一面如《蝶恋花,离情》:
暖雨睛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李词的这种语言特色,被世人称为“易安体”,它其实正是李清照把婉约词的风格推向成熟的重要体现!象这样的语句在她的词作中是颇多的。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山光水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怨王孙》;“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下,却上心头”《一剪梅》……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说:“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朱彝尊《(红盐词)序》说:“诗所难言者,委曲倚之于声,其辞愈微,而其旨益远。善言词者,假闺房儿女子之言,通之于《离骚》、变《雅》之义。”用他们的话来评价李词的这种笔力,是十分恰当的。
如在《永遇东》中,她写道:“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其中“铺翠冠儿”、“捻金雪柳”,都是当时流行的饰物,这八个字也应是当时的寻常用语,作者信手拈来写入词中,语调轻松活泼,宛然少女声口,又具有一种流动着的音韵美。“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语句明白省净,却能深刻地表现词人心底无限的孤寂悲凉:经历了许多痛苦流离后。如今面容憔悴,头发散乱,早就懒得夜间出去。不如躲在帘儿底下,听听别人的欢声笑语吧!但我们想想,词人在隔帘笑语声中真可以聊温旧梦,得到一丝的慰藉吗?怕只会使悲苦更痛心切骨吧!不尽的深意皆包蕴在浅淡的语句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